《种树》教案

时间:2024-03-26 10:15:52 志华 教案 我要投稿

《种树》教案(精选1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种树》教案(精选1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种树》教案(精选16篇)

  《种树》教案 1

  活动目标

  1、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3的数量物,难点是说出总数。节律感是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基础,因此活动开始,我设计的是以幼儿边动手边念《手指变变变》的环节。接下来几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目标服务,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

  运用两大教法,让幼儿趣味学数学。

  本文一是操作法。

  活动一开始,我就设计了师点数和幼儿点数两个环节,给每个幼儿充分操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幼儿在体验中找到点数的规律,让每个孩子在独立操作、亲身体验中找到答案。

  二是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更是小班数学教育的灵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要让幼儿保持兴致、惊喜不断,才能够吸引幼儿注意,进行有效教学。活动中我创设了奇趣的数学点数游戏,如"种树"、"种花"等,让幼儿对点数始终兴趣不断。

  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适时、适宜、适度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发展。而手口一致的点数,只有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们去反复练习、反复操作,才能习得。从幼儿的操作中,我也感到,只提供简单的物品数量还不够,还要提供多种多样的形象的物品,以提高幼儿的点数兴趣,再提供一些数字,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要。

  教学反思:

  这节社会环保教育课已建立起幼儿对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责任感,并有了初步地环保意识;了解到了绿化的好处。在整堂课中大部分幼儿表现活跃,发言积极;但少数幼儿表现不够主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对这部分孩子多给予引导和培养。

  《种树》教案 2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归纳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3、训练学生自读自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文章对比和映衬的写法

  3、掌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是如何用种树的道理来谈为官治民之道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串讲—诵读—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解题:

  【作者】看注解,补充: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柳宗元的诗文俱佳,就散文说,形式多样化,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论文八书)、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寓言(《三戒》、《传》、《罴说》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都很出色。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体裁与背景】

  本文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使得民不聊生。这就是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设计一]阅读文章,把握大意

  〖步骤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把一个什么道理寄寓于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郭橐驼“顺木之性,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

  〖步骤2〗学生讨论并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①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

  ②转入正题,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

  ③郭橐驼谈种树经验;

  ④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

  ⑤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做传目的。

  〖步骤3〗学生精读文章,找出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老师帮助指导翻译,最终完全理解内容并能熟练翻译全文。

  [活动设计二]借助P119自读思考题,通过思考讨论,进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艺术形式方面的特色。

  1、文章是如何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的?

  明确:A.所带际遇——“争迎取养” B.技术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C.技艺高超——不怕“移徒”D.他植者莫能如也

  2、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方法)“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如故,其筑欲密,其也若子。”(态度)“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置也若子。”(评价)“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3、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

  明确:违背树木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4、“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明确:提出了“以子之道,移这官理”的建议。

  5、郭橐驼是怎样评价评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明确:先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再铺陈,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6、简析文中的对比和映衬的手法?

  明确: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本文中的对比,有叙述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议论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评价。

  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样写,将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除此而外,文章还有语句上的映衬呼应。

  四、课堂小结: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委婉含蓄的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完成练习三

  《种树》教案 3

  活动目标

  1、知道树木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种树游戏。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接力游戏的乐趣。

  3、初步了解种树的步骤,乐意参与植树。

  活动准备

  音乐、纸棒4根、塑料瓶4个、用纸筒制作的小树苗人手1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跟着教师的口令做列队练习。

  ——随音乐做热身操。

  二、接力游戏种树。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第一次接力游戏《挖坑》:幼儿手拿“锄头”(纸棒)跑到纸板前做挖坑动作,然后跑回队伍,将纸棒传给下一个幼儿,依此反复。

  第二次接力游戏《种树苗》:幼儿手拿树苗接力,跑到纸板前将树苗摆在纸板上,然后跑回队伍,下一个幼儿依次进行游戏。

  第三次接力游戏《给树苗浇水》:幼儿手拿“花洒”(塑料瓶)跑到纸板前做浇水动作,然后跑回队伍,将塑料瓶传给下一个幼儿,依此反复。

  (2)游戏规则。

  ——提示幼儿伸出右手接纸棒或塑料瓶,跑回队伍的幼儿要从队伍的左侧返回队伍的后面。

  教师表扬活动中遵守游戏规则、合作比较好的幼儿;和幼儿一起总结种树的要点,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参与种树活动,引导幼儿保护树木。

  三、放松活动。

  ——请幼儿跟着音乐做放松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放松关节的方法,提醒幼儿擦汗换衣服。

  活动应变

  如果没时间制作小树苗,可以用纸筒或塑料瓶代替。

  活动延伸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种植一种植物,鼓励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并做好记录带回幼儿园分享。

  区角活动

  1、语言区:投放幼儿用书《树的生长过程》,让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2、音乐区:投放种子、树苗头饰和花洒图片,鼓励幼儿随乐表演儿歌《种树》。

  3、科学区:种植一些植物(番薯、葱、豆、花等),观察发芽生长的过程,并做好记录。

  环境创设

  将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按生长过程的顺序贴在主题展示区。

  随机教育

  鼓励幼儿关心、爱护、观察所种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相关链接

  儿歌:我们是一颗颗小种子,种在土里,浇浇水,晒晒太阳,慢慢地长大。越长越大,越长越高,长出一片片绿叶,变成一棵棵参天大树,刮大风下大雨,我们都不怕!

  《种树》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

  2、积累“优、业、蕃、舒、顾”等文言实词的含义。

  3、归纳“虽、因、且、焉”等虚词的义项。

  【导入新课】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新授课阶段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_______(773-819年),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________。唐代文学家,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公元815-819年)刺史,在柳州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

  二、体裁与背景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政令烦出,民不聊生。这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给下列字注音。

  出示投影:

  橐 驼 偻 孳 莳

  勖 缫 飧 饔

  3、实词检查

  (名)我固当:

  驼(业)种树:

  早(实)以蕃:

  其(莳)也若子:

  移之官(理):

  见(长)人者:

  故(病)且怠:

  4、选择文句中虚词的`正确用法

  (1).虽(A连词,虽然;B连词,即使。)

  ①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 )

  ②虽鸡狗不得宁焉 ( )

  (2)因(A连词,表示承接;B连词,表示结果;C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趁机。)

  ①因舍其名 ( ) ②因击沛公于坐 ( )

  ③因以为号焉( )

  (3).且(A连词,而且;B连词,况且;C连词,尚且;D副词,姑且;E副词,将近。)

  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 )④存者且偷生( )⑤臣死且不避( )

  5、研读第一段: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②“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为号,不雅,但亲切。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且这样自称,勾勒出人物豁达性格。

  总结:本节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6、研读第二段:思考驼豁达个性背后存在着自信的原因。

  橐驼以种树为业且为种树行家。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

  为什么“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早实以蕃”,原来他的种树技艺高超,而且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驼种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种树卖果),技术很全面。

  7、思考以下问题:

  (1)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

  种树方法:“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如故,其筑欲密。其莳也若子。”

  (2)他认为种完树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种后采取的态度:“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置也若弃。”

  对自己的评价:“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番之也。”

  (3)其他种树人怎样做的?结果如何?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8、研读第三段 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

  9、思考以下问题:

  (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2)郭橐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10、研读第四段 “种树”和“治民”有何相通?

  11、研读第五段:

  文章最后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

  四、小结

  五、总结全文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其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六、大显身手 畅所欲言

  大禹:顺水之性以浚其水

  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为官: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请同学们结合以上观点谈谈网络环境下的学校教育。

  《种树》教案 5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年龄一般都在3岁多,而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属直观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运用材料的操作和游戏来完成。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更是他们这个年龄的教育灵魂。因此本次活动我抓住我班幼儿的这一特点以及实际情况,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及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中体验点数的乐趣,初步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物。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

  2、引导幼儿说出总数。

  3、感受点数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

  活动难点: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师:3只小狗(人手一份) 3只小鸭子 3只小鸡3棵树 2朵花 3颗草 一幅山坡图片 幼儿:3只小狗(人手一份)3只小鸭子(人手一份) 3只小鸡(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游戏1-3《手指变变变》初步感知点数节律。

  "1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2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兔子,蹦呀跳呀,蹦呀跳呀。3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小鸟,飞呀飞。"基本部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感知3以内的数量。

  二、学习3的点数。

  1.初步学习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

  师:刚才小朋友用小手变变变了,现在老师用小手给小朋友变个魔术。

  出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幼儿:是一座山坡。

  师:山坡上可以种什么?

  幼儿:种树(种花、种草等)。

  师小结:山坡上可以种这么多东西,我们一起去帮忙吧。

  2.出示小狗图片师:"汪汪汪","汪汪汪"我想和你们一起去山坡。咦,这是谁来了?(是小狗)师:哦,原来是小狗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狗?

  请你伸出手指头,跟我一起数一数。

  师幼共同数数,并说出总数,同时认识"3"这个数字。(幼儿点数自己的那份)点数完毕后,请个别幼儿数一数,验证学习情况。

  3.出示小鸭子图片师:"嘎嘎嘎" "嘎嘎嘎"我也要和你们一起去山坡。咦,这又是谁啊?(小鸭子)师:小鸭子啊,那我们来数一数有几只小鸭子好不好?(好)请你伸出手指头,我们一起数一数。

  师幼共同数数,并说出总数,同时认识"3"这个数字。

  4.出示小鸡图片师:"唧唧唧" "唧唧唧"不要丢下我,让我和你们一起去吧。咦,这又是谁呢?(是小鸡)师:小鸡,那我们也来数一数有几只小鸡好不好?这次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试一试,谁想来?

  师幼共同数数,并说出总数,再一次认识"3"这个数字。

  三、一起去种树。(练习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1.点数动物师:小朋友们,今天小狗、小鸭子、小鸡要和我们一起去山坡,我们把它们带在身上吧,一边数,一边拿。(请幼儿点数)2.开车去山坡。

  师:好了,现在我们坐车去山坡吧,请小朋友坐好了,老师要开车了。

  呜呜呜,去种树喽,红灯,刹车。

  师:看看我们的小动物跑出去玩儿了没有。来,我们一起数一数。

  (请幼儿来点数)绿灯了,请小朋友坐好了,我们要走了。

  3.到达山坡。

  师:现在开始吧,我们先把树种上吧,种完后请幼儿点数有几棵。

  依次是花、小草。(这中间可以由幼儿来决定顺序)全部完毕后,请幼儿一起来再数一数。

  四、结束活动师:我们在山坡上种上了树、花、草。现在变漂亮了没有啊?(漂亮了)小狗跑到山坡上玩儿去了,数一数有几只小狗?(三只)那我们带着小鸭子和小鸡也去山坡上玩儿吧。

  师带幼儿一起自然地离开教室。

  活动延伸:

  在操作区中投入山坡的图片,并准备树、花、草,请幼儿在山坡上粘贴树、花、草打扮山坡,并且进行点数。同时自己设计带有图案的点卡,请幼儿在操作区中进行点数活动。

  《种树》教案 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自然的情景中,亲近大自然,感受“种树”活动的快乐。

  2、通过走小石墩、跳格子等途径,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双脚并拢跳跃能力。

  3、遵守游戏规则,注意活动的安全。

  活动准备:

  1、自制的可插放的“小树”每人一棵

  2、自然场景

  活动过程

  一、亲亲树木,融入自然。

  1、自主亲亲小树,要求:自由组合去抱抱树,闻闻树的味道。

  2、分男、女组亲近树木:绕小树走、半蹲弯腰钻。

  3、碰碰树枝:双脚并拢向上跳。

  二、越野练习,发展能力。

  1、走小石墩。

  要求幼儿双手打开往前走,尽量不要掉下来。

  2、跳格子。

  要求幼儿双脚并拢向前跳,注意轻起轻落,一格一格跳。

  A、幼儿自由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

  B、按照正确的跳跃方法练习该跳跃。

  3、走小石墩。

  要求幼儿双手叉腰走

  三、沙地“种树”,体验乐趣。

  要求:幼儿到达沙地,站在轮胎上后听老师口令进行跳跃,要求半蹲往远处跳。落地后到沙池的中间拿一棵“小树”,自由找一块空的地方,将“树”插进去。种好之后马上回到轮胎上。

  四、完成任务,分享快乐。

  1、欣赏小树林

  2、唱歌《小树》

  五、活动结束,教师带领幼儿去观看其它树木等。

  设计理念

  利用自然资源,让幼儿在自然的`情景中和树木的亲近,通过亲亲树、绕树走等形式,体验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同时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

  进一步利用园内资源开展游戏活动,经过一个个环节的锻炼,发展幼儿的平衡和跳跃能力,并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

  通过沙地“种树”,进一步提升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

  通过欣赏小树林和演唱歌曲《小树》来分享活动的快乐,回味甜美的过程。

  整个活动自始自终都是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自然中开始,自然中结束。

  《种树》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认识“猴、梨、将、谚、樱”10个生字,会写“拔、掉、杜、短、将、鸦、梨”8个字。认识“寸字旁”。

  2、分角色朗读,表演。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表演。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

  师:这不,最爱吃水果的小猴子就自己动手,栽种了一棵梨树。

  [板书课题]师:“猴”是个生字,谁能说说可以怎样记住它。

  二、初读课文,根据自学提纲,自学生字。

  (一)读文识字,分组学习。

  1、用笔画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组内交流识字情况,教师巡视。

  (注意“拔”右边是由“友”和“`”组成;“杜、鸦、梨”是形声字。)

  3、学生汇报识字的`情况。

  (1)新字的字形(2)形近字(3)多音字(4)反义词

  4、师:现在谁能把课文读下来了?愿意读的起来。(生接龙读课文,其他生认真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

  (二)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分组读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写猴子对别人的话不假思索,一次又一次把快要成活的果树拔掉,结果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的故事。

  (2)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梨树苗快成活的时候,乌鸦对它说:“梨五杏四”,猴子拔掉了梨树,改种杏树。喜鹊又对猴子说:“杏四桃三”。猴子又拔掉杏树改种桃树,杜鹃说:“桃三樱二。”猴子又拔掉桃树改种樱桃树。最后,猴子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师设问:为什么猴子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2、在读的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个句子比较难读,多读读。

  3、读读下面的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能等得及吗?

  你不着急吗?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以上句子,体会它们的异同。

  [三个句子比较读,感悟出它们的意思相同,但表述不一样,从而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样。]

  三、巩固识字、写字。

  [展示]

  1、整体观察字形:

  形声字“杜、鸦、梨”的分析,与记忆。

  2、“寸”字旁——耐。第四笔是“横折钩”,应一笔写出。五、六两个竖笔,右边比左边稍长些。

  3、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拔、将、短、梨、鸦”等字的书写。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朗读。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检验生掌握知识情况。

  2、说自己记字的方法。

  (二)检查朗读。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一)同学们默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都有谁和小猴说话?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小猴听了,有什么表现?

  个人自学,小组交流,集体学习。

  1、请大家看1——3自然段,说说猴子首先种了什么树?(板书:梨树)

  出:梨子图片

  2、猴子是非常精心地照料梨树苗的,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又浇水,又施肥……)

  3、正当梨树快成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看:乌鸦和猴子的朗读动画。

  4、乌鸦飞来了,干什么?说什么?谁来把乌鸦的话读一读?乌鸦这句话该怎么读?同学们看他读得怎么样?(板书:乌鸦)

  乌鸦这段也读得很好,好像一只多嘴的乌鸦在呱呱。

  “猴哥,猴哥”是喊的,要快读,读得好。读出了劝说的语气。

  (如生感受说得不到位,师指导朗读:“猴哥”要读得快些,读出着急的语气。“怎么、才能”应加重语气,读出强调的语气。“五年”的“五”要拖长声,“年”要重读,读出时间的漫长。“对”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太”应拖长音读。)

  5、看:用“耐心”说话。

  (1)读这个句子。

  (2)想想我们一般在哪些情况下用耐心这个词语,“你有这个耐心吗?”是什么意思?梨树要五年才结果,你等不起的意思。

  (3)设问:在哪些方面可以用耐心这个词语呢?

  写作业需要耐心;事情多而杂的时候,需要耐心;我们学本领的时候需要耐心。如:我们学弹琴的时候,要有耐心才学得好。

  请同学们仿照这句用耐心说话:

  A、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背书、写话、读书,写字,我都一样一样耐心地做完了。

  B、我常常犯错误,老师总是耐心地教育我。

  (4)齐读这一句话。

  6、农谚“梨五杏四”是什么意思?说说看。(梨树要五年才能结果,杏树要四年才能结果。)

  7、猴子听了乌鸦劝告的话,猴子怎么想?怎么做?我们看课本是怎么写的?(对,五年太长,我也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梨树改种杏树。(板书:杏树)

  8、:拔掉梨树改种杏树的录相或图片

  9、“猴子一想”可理解为没怎么想。人家说,马上做。

  10、朗读指导:

  “对”读得快,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猴子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应该读出猴子的急噪心情。

  11、1——3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12、总结本段学习方法。

  (二)自主学习第4—7自然段。

  (1)按学法,学习4、5自然段。

  (2)按学法,学习6、7自然段。

  (三)问:最后,小猴吃到水果了吗?(生说小猴种树的结果。)

  (四)讨论。

  为什么小猴没有种成树?它应该怎么做才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角色表演,加强理解,展示交流。

  1、自愿结合小组,分配角色,准备表演。注意:语言表达要到位,表情、动作要适当。

  2、上台表演,同学评价。

  四、放飞想象,拓展思维。

  师:小猴子接受了经验教训,第二年它又开始种树。乌鸦看见了飞过来劝它。如果你是小猴子,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作业。

  回家给家长感情朗读,或表演。

  教学反思:本课的 2、3自然段与4、5和6、7自然段的内容相近,结构相似,教学中,我首先以2、3自然段的学习为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说猴子为什么没种成杏树,最后落脚在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上,并让学生互相评议,其余段落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个个都成为了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种树》教案 8

  设计理念:

  这一课的设计注重目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目中有学情,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设计,以学定教。切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个性,倡导在自己的阅读中去体会,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自得;平等对话交流,鼓励发表个人见解,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体现语文课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特点,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方法习惯之中,体现文道关系。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儿歌的兴趣,让学生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体会到种树的快乐,种树的种种好处。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重点:认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准备:

  教师:

  1.制作生字卡片、准备教学挂图(简单课件)。

  2.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学生认识音符和歌谱;与美术老师联系,画一画树。

  学生:观察树木,了解种树带来的种种好处。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题激趣,感知儿歌大意

  1.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看看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二、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自由、轻声地朗读儿歌,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练读几遍。

  (2)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试着记住字形。

  (3)勾画生字词,把儿歌中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问号。

  2.交流自主识字情况。

  (1)学生相互提醒音难读、形难记的字。

  (2)用生字扩词语,选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学生个别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下一环节解决。例如:“绿色音符”、“绿色歌谱”、“种下歌声”、“种下幸福”等等。

  三、自读自悟,边读边悟,自主解疑

  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提示: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边读边想。

  音乐常常与快乐相伴,一个个音符,就像一个个快乐的因素,它将构成快乐的歌谱。儿歌中的这两个比喻可谓意味深长,笔者认为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为理解后文“种下歌声”、“种下幸福”奠定基础。

  “音符”是什么?(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这里用来比喻一棵小树。)

  “歌谱”是用来干什么的? (歌曲的乐谱、谱子,人们唱歌时用的。这里用来比喻一行小树。)

  2.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环境得到美化,生活更加快乐,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读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四、进一步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或背诵,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种树的快乐,感受树木的作用。

  五、语言积累活动

  结合课后第二题,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

  六、书写练习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学生提出难写的字、笔画笔顺不清楚的字,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2.交流展示、展评,激发写好字,主动练字的积极性。

  3.写写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句子。

  七、拓展

  1.说说你准备为小树做点什么。

  2.根据你对儿歌的理解给儿歌配画。

  3.试着仿照儿歌的样子当小诗人说一说。

  《种树》教案 9

  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

  二、了解封建统治者实行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三、学习运用对比、类比这两种比较手法进行说理。

  教学重点

  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教学难点

  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说理。

  教时安排

  二教时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曾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宋代的“三苏”、欧、王、曾都以写散文著称,并称“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本文一篇寓言性传记文,借“传”立“说”,用种树之道,说治民之理。人物形象郭橐驼是寓言中的虚构人物。为什么作者将他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可能受庄子的影响,《庄子·达生》中承蜩的佝偻丈人,就是生理驼背与技艺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物。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

  二、教学

  1、学习文言,疏通文意(可先完成本环节,亦可与分析课文合起来,按自然段依次完成)

  (一)掌握课文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释义

  (二)懂得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见附件)

  (三)在以上基础上理解文意

  2、分析课文,学习比较(对比、类比)

  第一自然段紧扣了题目中“郭橐驼”三个字,介绍主人公名字由来、形象特征。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第二自然段写主人公的籍贯、职业、身份和技艺,紧扣题目“种树”两字,然后分三方面写他精于种树。首先,侧面烘托:“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然后,正面描叙主人公精于种树:“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藩。”前半句强调种树或移栽树没有不成活的,隐含一个“寿”字;后半句强调种的树高大茂盛,且果实结得早、多,隐含一个“孳”。这句直叙主人公种树技艺之高明。又说明了“争迎取养”的原因。最后以对比手段来反衬郭橐驼精于种树:“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要求学生从本段中找出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技艺相对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种树技艺进行对比:

  郭橐驼————(对比)————“他植者”

  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窥伺效慕,且硕茂,早实以藩莫能如

  第二自然段结尾设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使读者急于想知道郭橐驼到底有什么诀窍。

  第三自然段从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的态度方法的对比中,阐述种树之道在于顺天致性。紧承上文,采用对话形式展开。

  要求学生从本段中找出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态度和方法相对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种树态度和方法进行对比:

  郭橐驼————(对比)———“他植者”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木之性日以离”

  “舒”、“平”、“故”、“密” “拳”、“易”、“过”、“不及”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通过这层层对比,阐述了郭橐驼的种树经验,突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重要性。主人公种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从而得到使木“寿且孳”的结果,与下段中写到的官吏“好烦其令”,从而造成使人民“病且怠”的恶果,这两者也是对比。因此这段的对比也为下文进行种树与治民的类比作了充分的铺垫。

  第四自然段以问者的口吻写出“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然后,通过郭橐驼的答语,由养树术推出养人术。他植者“种树”与为官者“治民”如出一辙。

  要求学生从三、四两段中找出他植者的'“种树”与为官者的“治民”相类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他植者的“种树”与为官者的“治民”进行类比:

  他植者——(类比)——为官者

  种树马马虎虎不关心老百姓痛痒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长人者好烦其令”:

  “旦视而暮抚”“爪其肤”“摇其本”。 “旦暮吏来而呼”“鸣鼓”“击木”。

  “木之性日以离”百姓在烦琐政令下“病且怠”

  同样,我们可以通过类比联想从郭橐驼的养树术推出为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

  要求学生根据三段中郭橐驼的养树术,参考四段为官者的“治民”推出做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从郭橐驼的养树术推出为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

  养树术——(类比)——养人术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其莳也若子”要爱护老百姓

  “其置也若弃”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第五自然段通过问者之口,说写本文的目的在于使当官者作为鉴戒。

  文章体现了柳宗元进步的“养民”的治国思想。

  运用比较,研讨弊端

  (一)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与《种树郭橐驼传》进行对比,认识暴政害民与惠政扰民同样会造成民不聊生。

  (二)联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句里的“兴,百姓苦”,理解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百姓受压迫受剥削的重要原因:烦令扰民。

  (三)认清封建统治阶级打着爱民、恤民的幌子行扰民、伤民之实的虚伪面目。

  三、小结

  1、比较说理可以分对比和类比两种手法,对比是相对相反之比,类比是相同相似之比。

  2、苛政猛于虎,惠政也可比狼凶。

  3、郭橐驼的形象是“丑”与“真”的统一体。

  《种树》教案 10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树,能尝试画出各种不同的树。

  2、有保护树的欲望,懂得主动关心大树和小树。

  二、活动准备:

  课前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各种树、Ppt课件、幼儿用的画纸、蜡笔、记号笔。

  三、活动流程

  讨论--操作--交流

  (一)讨论

  1、刚才我们在幼儿园看到了哪些树?(铁树、桂花树、木瓜树)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样保护树?(给树浇水、不采摘树叶、花朵、果子、拔草、松土)

  2、播放课件:看看这些树长得怎么样?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树的粗细、高矮以及树的颜色及外形特征。

  (二)操作

  1、教师讲解画树的方法和要求。

  (1)先用记号笔画出树干、再画树枝,然后画出形状不同的树冠,最后给树涂上深浅不同的颜色。

  (2)画树是可以画出各种粗细、高矮、形状不同的树、涂色时要把每个地方都涂满,注意不要涂到线的外面,比比谁画的树又干净又好看。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导。

  (1)鼓励幼儿大胆勾画各种不同的树。

  (2)启发幼儿发出给小树浇水、拔草等情节。

  (3)提醒个别幼儿注意画面整洁。

  (4)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作画。

  (三)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树的高矮、粗细、颜色、数量,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爱护幼儿园的树木?

  2、展示作品,感受大树带来的生机,激发主动关心树的欲望。

  《种树》教案 11

  教学目标

  1.写好“幸”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拓展延伸,激趣谈话,培养学生保护小树、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为绿化作出贡献的良好意识。

  4.认识数量词,读中感悟量词叠用的作用,读中培养语感。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感悟量词叠用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树被破坏的挂图。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5)

  1.复习本课生字词。

  2.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上节课咱们了解了小树除了它的样子有点像音符之外,还有一棵棵充满生命的小树,绿化、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心情愉快。

  4.所以你觉得自己该为小树做些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25)

  (一)学习三、四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三、四句。

  2.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小鸟喜欢到小树家作客,而且还高兴地唱歌跳舞呢?

  3.教师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4.拓展思维:小树看到小鸟高兴地唱歌跳舞,他们的心情怎样?会说什么呢?

  5.“种树啊种树,”谁在种树?

  6.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说他们种下的是歌声,是幸福?

  (二)联系实际,教育孩子保护树木。

  1.教师:小树造福了千千万万的人,然而千千万万的人却也毁了小树。(出示挂图)

  2.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是呀,老师和你们一起感到难过,为人类的'破坏感到愤怒,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树呢?

  5.总结,号召全体同学一起动起来,保护小树,为绿化作出贡献。

  (三)读一读,感悟量词叠用的作用。

  1.全班齐读课文。

  2.自己评议读的情况下,纠正不足。

  3.现在,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左右两边的词有什么不变化呢?

  一棵小树 一棵棵小树 一行小树 一行行小树

  一个音符 一个个音符 一串珍珠 一串串珍珠

  4.学生自读中感悟。

  5.反馈: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呢?

  6.诵读,积累这些词语。

  (四)指导写字

  1.评议上节课书写的情况。

  2.明确本节课要写的汉字,读一读并组词。

  3.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反馈后,教师再强调。

  5.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三、巩固复习(8)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7)

  1.抄写本课生字。

  2.课下积累叠词。

  《种树》教案 12

  学习内容分析《猴子种树》是一篇含有深刻哲理的童话故事,猴子先种梨树,听信乌鸦的话改种杏树,又因麻雀的进言改种桃树,最后又听信杜鹃的话,种了樱桃树。猴子对别人的话不加思考,一次又一次把快要成活的果树拔掉,结果一事无成。教学中要注意理解农谚的意思,读懂猴子的行为是可笑的,愚蠢的,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不能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

  学习者分析学生普遍年龄小,大多7岁多,有的6岁。识字不多,阅读量不够大,知识面窄小,部分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久,需要老师用多种方法不断地激发他们学习的浓郁兴趣。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猴、梨、施、将、鸦、哇、谚、拔、麻、雀、樱”11个生字,会写“拔、掉、杜、肥、短、将、鸦、梨”八个字及以下词语:“拔掉、将来、耐心、乌鸦、梨树”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弄清楚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书写,扩大识字量。

  (2)在朗读中认识猴子的错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故事中认识猴子的错误,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要坚持到底,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及解决措施通过学习理解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我在复习词语的时候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拍手按照节奏读词语。在新授的时候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设计了合理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理解课文,自主合作探究课文。

  依据的理论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低学段阅读课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培养学生随文识字的能力。朗读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方法,也是本课教学指导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

  认识11个生字会读、会认。多媒体课件交流讨论创设情景、提供练习和反馈

  会写8个生字写正确、规范、端正,会组词。多媒体课件示范、观察、练习提供练习和反馈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理解课文多媒体课件讨论交流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谈话导入,质疑激趣出示画图,板书课题。对课题进行质疑。激发学生阅读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课文,感知语言出示生字及词语,检查生字读音。布置学习任务。1、自由读课文,从文中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2、交流识字方法,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把课文读正确,想想主要讲了什么?培养学生试学能力。

  思考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三、再读课文感悟语言让学生联系课文相关段落,思考问题,结合观察插图,指导朗读。1、读猴子与乌鸦的对话内容,并观察插图,思考回答老师出示的问题。

  2、画出麻雀、杜鹃说的话。练习朗读。

  3、学习最后一段,交流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教会学生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理解课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

  四、分角色朗读内化语言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把猴子、乌鸦、麻雀、杜鹃说的话读好。给学生创造朗读展示的机会,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五、拓展练习积累语言:

  1、让学生读一读“学习连接”。

  2、让学生读一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

  3、读“学习连接”,了解什么是谚语。

  4、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学写几个在空花朵上。让学生积累语言。

  六、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引导学生分析笔画,观察生字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观察,描写,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让学生掌握生字的结构及书写方法,练习把生字写规范、端正、美观。

  七、总结谈收获鼓励学生结合课文谈收获。

  谈收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种树》教案 13

  活动目标

  1、知道树木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种树游戏。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接力游戏的乐趣。

  3、初步了解种树的步骤,乐意参与植树。

  活动准备

  音乐、纸棒4根、塑料瓶4个、用纸筒制作的小树苗人手1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跟着教师的口令做列队练习。

  ——随音乐做热身操。

  二、接力游戏种树。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第一次接力游戏《挖坑》:幼儿手拿“锄头”(纸棒)跑到纸板前做挖坑动作,然后跑回队伍,将纸棒传给下一个幼儿,依此反复。

  第二次接力游戏《种树苗》:幼儿手拿树苗接力,跑到纸板前将树苗摆在纸板上,然后跑回队伍,下一个幼儿依次进行游戏。

  第三次接力游戏《给树苗浇水》:幼儿手拿“花洒”(塑料瓶)跑到纸板前做浇水动作,然后跑回队伍,将塑料瓶传给下一个幼儿,依此反复。

  (2)游戏规则。

  ——提示幼儿伸出右手接纸棒或塑料瓶,跑回队伍的幼儿要从队伍的左侧返回队伍的'后面。

  教师表扬活动中遵守游戏规则、合作比较好的幼儿;和幼儿一起总结种树的要点,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参与种树活动,引导幼儿保护树木。

  三、放松活动。

  ——请幼儿跟着音乐做放松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放松关节的方法,提醒幼儿擦汗换衣服。

  活动应变

  如果没时间制作小树苗,可以用纸筒或塑料瓶代替。

  活动延伸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种植一种植物,鼓励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并做好记录带回幼儿园分享。

  区角活动

  1、语言区:投放幼儿用书《树的生长过程》,让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2、音乐区:投放种子、树苗头饰和花洒图片,鼓励幼儿随乐表演儿歌《种树》。

  3、科学区:种植一些植物(番薯、葱、豆、花等),观察发芽生长的过程,并做好记录。

  环境创设

  将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按生长过程的顺序贴在主题展示区。

  随机教育

  鼓励幼儿关心、爱护、观察所种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相关链接

  儿歌:我们是一颗颗小种子,种在土里,浇浇水,晒晒太阳,慢慢地长大。越长越大,越长越高,长出一片片绿叶,变成一棵棵参天大树,刮大风下大雨,我们都不怕!

  《种树》教案 14

  一、活动目标:

  1、 在猜猜、说说中体验根据故事主要情节推测故事发展的乐趣。

  2、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数的递增概念,大胆扮演、模仿各种小动物形态。

  3、 学说故事中“……(谁)可以……(干什么)的相关句式“,初步尝试创编故事。

  二、活动重难点:

  1、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相关语句,大胆表演。

  2、 根据故事主要情节推测故事发展,尝试创编故事。

  三、活动准备:

  故事《谁要来种树》动画视频。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二)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讲到四棵树)。

  ——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在种树?

  ——小动物种树有什么用?

  ——每种动物都种一棵,一共种了几棵树?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画面。

  ——学说故事中的话“……(动物)可以……(干什么)”。

  (三)根据故事情节推测后面故事的发展。

  ——猜猜还会有谁来种树?会种几个树?

  (四)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后来都有谁来了?各种了几棵树?

  ——小动物用这些树干什么了?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画面。

  (五)表演故事,熟悉故事内容。

  ——小动物分别用这些树干什么了?(鼓励幼儿用故事里的'语言回答)

  ——分组讨论:你喜欢故事里的什么动物?你会怎么表演?想想这个动物做了什么事情?你会用什么动作表示?

  ——一部分幼儿表演,一部分幼儿讲述故事的叙述部分。(教师带领讲述或播放故事)

  (六)初步尝试创编故事。

  ——除了故事中这些小动物种树外,还会有哪些动物来种树?

  ——这些小动物种的树,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七)延伸活动:带领小朋友去种树。

  《种树》教案 15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种树的欢快,了解种树对保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意义。

  3、喜欢读儿歌,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与音乐、美术教师联系,指导学生课前认识音符和歌谱,画一画小树。

  学生:动手制作生字卡片,观察、了解种树有什么好处。

  师生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次植树活动。

  教学设计参考

  一、读题激趣,感知大意

  1、读课题,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

  二、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一读,把不清楚的`词句做上记号。

  2、交流识字情况。学生相互提醒,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教师提醒学生读准“种树”的“种”等字的音。

  3、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清楚的地方。

  三、朗读课文,自主解疑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边读边想:种树会给我们的生活来什么?

  2、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学了这课知道了些什么。

  四、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或背诵,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种树的快乐。

  五、扩展活动

  1、把课文描绘的画面用彩笔画一画,或唱一首种树、护树的歌,或朗诵一首儿歌,或讲一个人们爱护小树的故事。

  2、说说你想为小树做点什么。

  《种树》教案 16

  教材简析: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锯木头、走楼梯,等等。

  本册教材在数学广角中安排植树问题一节,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抽取数学模型的能力。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本节课不要对例题进行过多的变式,也不要无限制地提高问题难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几幅有关北方沙尘暴的图片,引出植树的话题。

  师:在我国的北方,冬天经常会出现沙尘天气,你们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教师播放CCTV新闻联播节目关于北京沙尘暴的报道。)

  生:(静静地观看)

  师: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你们看,这是几张沙尘暴的图片新闻。(教师依次播放:沙尘暴中头戴塑料袋行进的人群、沙尘暴中隐隐约约骑自行车的人、沙尘暴笼罩下的灰蒙蒙的城市、被沙尘暴袭击的表情痛苦的骑自行车的人群……)

  生:(被图片中的内容所吸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沙尘天气实际上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惩罚。由于我们人类过去滥砍滥伐,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才造成今天的恶果。

  师:要治理沙尘天气,你们说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植树造林!

  师:(教师一边出示国家领导人、小学生植树造林的场面一边说)对!植树造林。你们看,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小学生,都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的活动中。看到这一排排整齐的小树,如果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结合课件演示,创设下面的情境:

  四一班分成三个小组去植树。

  1、第一小组的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第二小组的同学们沿教学楼的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3、第三小组的同学们在附近的动物园里植树。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同学们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师:人大附小四一班的同学们分成三个小组去植树(大屏幕上出现“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的链接文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小组是怎样植树的。

  教师在大屏幕上点击链接文字,出现下面的题目:

  第一小组的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好,谁来把题目读一读。

  生:(读题目)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答呢,同学们先自己试一试,如果独立思考有困难,也可以两个人小声议论一下。

  生:(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有的画图,有的列式,部分学生两三个人在一起小声议论。)

  大约2分钟后,教师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出现了下三两种解法:

  生1:1000÷5=200(棵)

  生2:1000÷5=200(棵)200 +2=202(棵)

  生3:1000÷5=200(棵)200 +1=201(棵)

  教师请这两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思路,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大部分同学同意生2的解法。

  师:这道题到底该怎样思考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在大屏幕上进行以下演示:

  演示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一段直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种,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果学生们很快发现: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现如果用一个关系式来表示应该怎样写?

  生1: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

  生2:间隔数=植树的棵数-1。

  师:根据刚才的规律,大家想一想,刚才三位同学的解法中,谁的解法是正确的?

  生:生3的方法是正确的。

  师:刚才,我们通过简单的画图,发现了在一条直路上植树,两端都种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第一小组植树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生:知道了。

  师:第一小组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我们看一看第二小组的同学们是怎样植树的。

  教师点击链接文字,出现下面的题目:

  2、第二小组的同学们沿教学楼的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学生读题后,先独立思考,然后汇报。

  生1:6×36=216(米)。

  生2:6×(36-1)=210(米)

  全班同学就上面的两种解法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交流,同学们一致认为生2的方法是正确的。理由是:36棵树之间有35个间隔,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6米,求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也就是求35个6是多少,所以用35乘6。

  师:接下来,我们看一看第三小组的同学是怎样植树的。

  生1:60÷3+1=21(棵)。

  生2:60÷3+1=21(棵),21×2=42(棵)

  生3:60÷3=20(棵)

  生4:60÷3=20(棵),20×2=40(棵)

  生5:60÷3-1=19(棵),19×2=38(棵)

  师:这么多种解法,到底谁的是正确的?大家讨论一下。讨论的时候你们一定要把题目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这次植树的情况和刚才还一样吗?“小路两旁”是什么意思?

  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学生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发表意见。很快明确生1、生2、生3的解法肯定是不正确的。因为大象馆和猩猩馆之间种树时,两端是不能种的。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肯定不是加1的关系。因为是在小路的两旁栽树,求出一边植树的棵数后还要乘上2。

  师:生4和生5的解法究竟谁的有道理呢?同学们自己画画图,看果在一段直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不种,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自己画图思考)

  很快,学生们便发现:在一段直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不种,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由此确认生5的方法是正确的。

  师:看来,我们在解决植树问题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师:学完了植树问题后,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以后找一找,哪里还有类似的问题。第二天汇报时,同学们找到了许多有趣的的'问题。

  在大屏幕上出示几个问题的关键词:

  街道上;锯木头;钟表上;公共汽车站;滑冰场;电线杆;上楼梯。

  教师提问:你们想先来研究哪个问题?

  (学生说一个教师就点击相应的链接出示具体题目。)

  生:老师,我想研究钟表上的问题。

  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读题理解题意后,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汇报。

  8÷(5-1)=2(秒),12-1=11(个),2×11=22(秒)

  生:老师,我想研究滑冰场上的问题。

  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读题理解题意后,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

  生1:150÷15+1=11(盏)

  生2:150÷15-1=9(盏)

  生3:150÷15=10(盏)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发现在封闭图形上植树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面的演示,学生很快发现:植树的棵数=间隔数。从而明确生3的解法是正确的。

  师:在封闭图形上植树和在直线上植树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

  生:老师,有内在联系。把直线上的点首尾相连就成了一个封闭图形。原来是间隔数加1,现在首尾相连变成一棵了,所以就正好等于间隔数。

  师:你真聪明!就是这个道理。我请6位同学到台上来,我们演示一下。教师请学生先手拉手站成一排,让学生观察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首尾的两个同学站到同一个点上,再次观察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师: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我想研究上楼梯的问题。

  小明上楼,从第一层走到第三层要走48级台阶,如果从第一层走到第六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

  结果学生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生1:48÷3×6=96(级)

  生2:3-1=2,6-1=5,48÷2×5=120(级)

  生3:6÷3=2,48×2=96(级)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出以下问题:从第一层走到第三层要爬几次楼梯?(2次)从第一层走到第六层要爬几次楼梯?(5次)为什么生3的想法是错误的?

  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最后明确生2的解法是正确的。

  这时生3举手说:“老师,我这个方法可以用5÷2=2.5,再用48×2.5就行了。”

  师:很会思考,这样一改就正确了。不过我们小数乘法还没有学过。你这种思路很独特,值得表扬!

  生:我想研究锯木头的问题。

  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此题学生出现了两种解法:

  生1:8×5=40(分)

  生2:8×(5-1)=32(分)

  教师请学生说自己的思路,结合实际演示使学生明确:把一根木头平均分成5段,只需要锯4下。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那么锯4下就需要8×4=32(分钟)。

  生:我想研究电线杆的问题。

  从学校到电影院一共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学校到电影院大约有多远?

  此题学生很快得到答案。

  师:最后还剩下什么问题我们还没有研究?

  生:公共汽车站的问题。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指定一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此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达到100%。

  四、适当变式,拓展延伸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后,教师适当进行题目的变换,给学生布置以下两题,请学生课后继续思考。

  1、你当参谋。(P123第5题)

  笔直的跑道一旁插着51面小旗,它们的间隔是2米。现在要改为只插26面小旗,间隔应改为多少米?

  2、请你当导演。(补运动员入场题目)

  实验小学有125人参加县运动会入场式,他们每5人为一行,前后每行间隔为2米。问这列队伍从排头到排尾相隔多少米?

  五、反思回顾,小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谈收获,进行自我评价,提出自己还不懂或想继续研究的问题。

【《种树》教案】相关文章:

种树中班教案04-09

《种树去》大班教案05-25

种树比赛小班教案04-20

小班种树比赛教案08-28

大班种树去教案01-01

小班数学种树教案05-06

种树幼儿园教案03-07

大班种树去教案7篇01-01

大班种树去教案(7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