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用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交流合作完成,老师补充。
郭沫若简介:
名:郭开贞
时:(1892—1978)地:四川乐山人
作: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
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写作背景: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他们豢养的各派军阀窒息着。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的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浪漫气息浓郁的诗。
三、出示目标
四、请学生聆听优美的配乐试读,揣摩诗的感情;
同时注意朗诵的节奏和重音。
五、听读,讨论明确朗读朗读要求:
(一)、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二)、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三)、划出诗歌的节奏并标出重音。
配乐朗读
六、配乐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重音),思考下列问题:
1)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2)诗人看到明星景象时产生了那些想象?
3)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
4)最后一节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区分联想和想象:
八、自主合作探讨问题:
1、诗中反复出现的“定”、“定然”有什么作用?
(表明作者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2、“那朵流星”的“朵”是不是错用?为什么?
(不是;流星大而美,像花一样,生活也像花一样美好)
九、课堂小结再配乐朗读并背诵
十、练习:
十一、板书设计:
联街灯天上的街市上的牛郎织女的
街市 物品 自由
想明星 想 像
〔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
附练习:
一、用“/”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B.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D.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二、选择正确答案。
1、与全诗不同的一项()
A.我想他们此刻,
B.定然在天街闲游。
C.不信,你看那颗流星,
D.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三。对本诗中心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
B.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精神。
C.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D.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生活,表达了作者郁闷的感情。
四。运用联想的一项是()
A.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C.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D.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五、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想象是作者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3、本诗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和天上的街市是想象,后来又写到浅浅的天河和牛郎织女自由自在的生活是联想。()
4、郭沫若,四川省东山县人,原名郭开贞,沫若是笔名。他是现代中国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优秀2
一、教学目标
①背诵、翻译全文。
②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③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二、教学重点
①掌握文言词句,
②感悟“物外之趣”。
三、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②掌握字词。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疏通文意。
②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像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板书课题。
2、作品、作者简介
3、教师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4、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方法上,教师要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
解释词义,疏通文意
①默读课文,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a.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d.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e.果如鹤唳云端。f.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g.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h.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i.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徐喷以烟。
k.以草为林。l.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②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③反复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三、作业
①完成“研讨和练习”二。
②写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③思考题: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②认识“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二、教学设计
1、检查作业
复述、背诵、翻译课文。
2、研读与赏析
①教师导学
a.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b.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②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
a.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提示]“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b.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3、体验与反思
a.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b.讨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c.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提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
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热情鼓励。
多角度思考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提示:
a、珍惜生命。
b、处置有度
三、作业
a、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b、将“体验反思b”写成300字的短文。
四、小结
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
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
多姿多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兴趣,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初中七年级语文的教案12-06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02-14
语文优秀教案02-24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初中语文经典的教案12-29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7
初中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优选教案范文06-15
初中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教案设计12-17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