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教案

时间:2023-02-20 17:59:08 教案 我要投稿

《比一比》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一比》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一比》教案(15篇)

《比一比》教案1

  活动目标:

  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

  练习使用量词,学说短句:“这是一X(量词)XX(名词)

  活动准备:

  准备录音机、磁带(录有好听的音乐和怪诞的`笑声),实物卡片,可翻动的记分牌。

  活动前带领幼儿从活动室走到户外草坪上,一边观看一边说:“这是一X(量词)XX(名词)。”(如:“这是一本书。”“这是一张椅子。”……)自由活动时,请同伴互相谈谈,家里什么物品可以用“一X(量词)XX(名词)”来说。

  指导要点:

  集体游戏:以击鼓传花的形式确定一名幼儿,由他从老师手中任意抽出一张事物卡片,后说出这一实物的名称,另一幼儿答出正确的量词。(如:“这是雨伞。”“这是一把雨伞。”)大家评判:说对的,请他听一听好听的音乐;不对的,听听惹人发笑的声音。

  分组比赛:每两组一对,轮流出题答题(如:“这里有皮球。”“这里有一个皮球。”)答对的,得一分。最后得分多的一组获胜。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要注意提醒幼儿使用适当的量词。

《比一比》教案2

  1、引导观察: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有什么?

  2、汇报交流:比一比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问: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比的方法。

  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比一比》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身高、体重的含义,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2、大胆的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难点:

  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数学)白纸、笔人手一份;测量用的木棍、绳子与保健老师联系,告知活动的意图,获得配合重点与难点

  活动过程及指导策略:

  (一)测量并记录身高、体重。

  1、交流自己对身高和体重的已有认识。(丰富词语:身高、体重)带幼儿至保健室,测量身高、体重,幼儿记录,教师也记录。

  (保健教师依次按次序给每个幼儿测量,大声报出幼儿的身高和体重,请幼儿自己记录在纸上。)检查记录结果,交流记录方法。

  2、哪个数字表示身高?哪个数字表示体重?应该怎么记录?记录有错误的'幼儿再次测量记录。

  (引导幼儿辨认两位数和三位数,并区分左右进行记录,知道数字从左至右写。)

  (二)小组成员相互比较身高与体重,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1、提出要求:比比小组里谁最高,谁最矮,谁最轻,谁最重。

  2、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教师尽量为幼儿提供所需物品。

  (三)交流整理比较的方法。

  1、实物比较的方法:逐个站立比较高矮;相互抱抱感觉轻重等。

  2、测量比较的方法:用绳子量身高,看谁的绳子最长等;称称体重,比比谁最重。

  3、数字比较的方法:比较体重的数字(两位数),先从左边的数字比,如果一样,就比比右边的数字,哪个大就是哪个重;两个数字都不一样就用减法算一下等。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比一比》教案4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四个字,认识一个笔画----竖钩。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 词卡和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描述: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冬冬的家,冬冬的家住在农村。你看他家的房子是红色的瓦片,雪白的墙,一块块玻璃窗透亮透亮的,多么宽敞明亮。他家门口有一个很大很大的院子,院子里种了很多果树,果树上结满了果子,院子里还生活有许多小动物。你能找到他们吗?

  1、随机出示词语: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

  2、这些词你认识吗?

  A、问:认识哪个词,读一读,怎么认识的?在哪儿看到过?

  B、小结:小朋友真了不起,老师没教就已经认识了那么多的词。遇到不认识的字該怎么办?

  二、认读字词。

  1、出示这些词的拼音,学生自己拼读、

  2、问:有没有特别难读的字:指名读。

  3、这儿有一个小小魔术师:“子”的三个字。

  4、指名读、齐读、

  5、去了拼音你还能读吗?自己练练。

  6、开小火车读。

  7、读了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分为两类:动物类、水果类)

  8、谁能把这些词语移到相应的图画下去?齐读。

  三、看图练说数量词。

  1、冬冬院子里的水果都成熟了,老师采摘了一些水果,你能说清老师摘了什么水果,有多少?

  2、随机出示一个苹果、一颗枣,读一读。

  3、再出示桃子和杏子图,你能像刚才那样说吗?

  4、让我们再看看院子里的小动物,你能像刚才那样说清楚吗?显示词卡:一群鸭子、一头黄牛、一只猫、一只小鸟。

  5、拓展:出示9张图片,指名说数量名称。

  一朵花 一把扇子 一本书 一块西瓜 一双鞋

  一件衣服 一辆车 一座房子 一架飞机

  出示这些词语读一读。

  四、认读生字。

  1、出示:黄 、猫、 杏、 桃、 苹、 红、 群、 颗、 堆

  A、自读。

  B、指名当小老师读。

  C、去拼音开小火车。

  D、齐读。

  2、猜字游戏:师点一生字,指一生背对黑板。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牛羊”学生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出示“小”,先让学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教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竖钩。

  老师范写“小”,学生仿写一个。

  五、作业布置:把“牛、羊、小”每个带拼音写一行。

  六、板书设计:牛 羊 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看图说动物、植物的数量、名称。

  师:有人把图上的这些动植物编成了一篇有趣的韵文,想读读吗?

  2、小组合

  作学习。

  A、交流朗读成果。

  B、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多-----少,大------小是两组反义词。

  3、朗读韵文。

  A、个别读。

  B、男女接读。

  C、师生对读。

  E、大家一起拍手读。

  二、扩展延伸。

  1、引导学生准确使用“颗、群、堆”三个量词。

  A、数枣的时候可以一粒一粒地数,数哪些东西还可以用“颗”数?你发现用颗数的时候,这些东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数鸭子用“群”,在哪些时候还可以用上群?

  用“群”数,告诉我们什么?(数量多,聚在一起)

  C、数杏子时用“堆”在哪些时候也可以一堆一堆地数?

  用“堆”数,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堆”换成“群”行吗?为什么?

  2、学生选择生活中自己认识的物品进行说量词比赛、

  3、创编儿歌。

  4、做游戏-----找朋友。

  将量词卡片和物品名称卡发给学生。开始唱找朋友的歌,歌曲结束后,和自己找到的朋友站在一起,一起读出共同的名字。

  三、比一比谁说得多。

  回家说家庭用品,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准。

  四、作业布置:

  1、写出反义词。

  大—( ) 多—( )

  2、写出量词。

  一( )鸭子 一( )黄牛 一( )枣 一( )杏

  五、板书设计:颗、群、堆

《比一比》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情景表演,了解睡觉的正确睡姿,知道睡觉时不能随便玩玩具。

  2、乐意参加歌表演,能运用自己掌握的正确的健康知识指导玩具娃娃睡觉。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小狗玩偶一个,任何形象的玩偶幼儿人手一个。

  2、挂图

  活动过程:

  1、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对不健康的午睡行为的思考。

  (1)问题一:为什么不能蒙头睡觉。

  小结:睡觉时蒙着被子,会感觉很闷,喘不过气来。我们睡觉的时候也要呼吸新鲜空气,不能蒙头大睡。

  (2)问题二:树胶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玩玩具?

  小结:不能带玩具上床睡觉,玩具上的尖角很危险,会伤害小朋友。

  (3)问题三:为什么不能趴着睡?

  小结:趴着睡觉,身体会压到自己的心脏,就会感觉很不舒服。

  2、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了解睡觉的'正确姿势。

  3、游戏“宝宝睡觉了”。

  想一想,宝宝怎么睡才更舒服?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比一比》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意愿画表现孩子们眼中的春天,抒发喜欢春天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合理布置画面。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户外观察“春天”。

  2.收集关于春天的照片,制作欣赏范例《春天的故事》相册一本。

  3.空白画册一本。

  4.油画棒、彩笔、棉签(多于幼儿数)图画纸(同幼儿数)。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讲述

  眼里的春天天气给小朋友什么样的感觉?小朋友在哪里找到了春天?用好听的词说一说春天的变化

  二、集体欣赏《春天的故事》相册,感受春天的整体特征

  (一)说一说

  1.春天刚来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小草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3.谁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河有什么变化?

  4.春天里有哪些花开放了?花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5.小朋友在春天里做了哪些开心的事。

  (二)找一找春天的色彩

  在花、草、小河、小动物及小朋友身上找一找认识的颜色。并说一说春天哪种颜色最多?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三、创作

  (一)出示空白画册,引起幼儿创作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思考

  最想画什么?怎样画会画得更美?用什么工具绘画最合适?

  (三)示范使用不同绘画工具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感受线条的粗细变化提示幼儿:画大的轮廓时使用棉签,画细小的地方使用彩笔,大面积涂色时使用油画棒或者棉签。

  (四)指导幼儿绘画

  1.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眼中的春天。

  2.提示幼儿把最想画的东西画得明显些、注意物体的颜色、大小、位置等。 3.指导不同能力的幼儿绘画。

  (1)引导能力强的幼儿,丰富画面内容。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解决绘画上的困难。

  (五)展评

  1.集中幼儿作品,放到画册里。

  2.组织幼儿欣赏并自由讲述。

  3.教师简单小结,自然结束活动

  四、延伸

  (一)将幼儿集体作品——《春天的画册》放入语言区供幼儿讲述春天使用。

  (二)将准备的材料放置美工区供幼儿进行组合式绘制春天画册使用。

  教学反思:

  听音乐画画教学反思

  这是一门学科之间的综合课,课前我在美术(绘画) 、音乐(旋律) 、文学(歌词)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学生呈现了一个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课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一开始的“听旋律想象”环节便有了非常浓的兴趣,而且一直延伸到整个课堂,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身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一、歌曲连环,层次递进。

  在课前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声音,让学生在师生的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放松身心。铃声响起,我以一曲“森林狂想曲”,让学生在静静的听,感受过程中,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画面?在学生展开想象的时候,教师还将自己事先准备的各种图片让学生上前选择并贴出一幅新的“森林狂想曲”画面,将绘画与音乐联系起来。直接引入课题。初步感知音乐可以用图像表现的方法。为了带动学生语言与音乐的协调能力,教师还在课件中将表达自己感受的词语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之后的第二支曲子,则选择了一首忧伤的“天鹅”曲,这首曲子我采用教师画,学生看、听、感受、联想的方法,在教师随音乐的绘画,用色、用线的过程中带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在音乐的伤感氛围中,感受画面、感受绘画元素展现的美感。最后教师用语言表达了

  自己听音乐的感受与想像,让学生再次受到感染。感受之余,学会美术的语言才是重点,因此我适时的让学生在老师准备的色卡中挑选出自己认为可以表现忧伤心情的色彩。孩子们很轻松的就找对了。第三首曲子,我选择了一首“嘻嘻哈哈过新年”欢快的乐曲,让学生再次选择颜色,这回孩子们在听、感受、找的过程中发现了明亮的色彩适合表现喜悦的色彩。之后我又采用游戏的方式,教师拍节奏,学生用手画线,一个学生上前用纸巾在黑板上绘画。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学会如何用线表现节奏的快慢,强弱。达到教学的目的。就在这样一首首不同感情的歌曲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音乐,而且学会了绘画表现的各种方法。

  学生对音乐的想象空间也超乎成人的想象。在“听音乐感受”和“尝试用画表达音乐”两个环节,学生能大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音乐用不同的“点”、“线”来表现。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在最后的“听音乐画画”的环节更是得心应手,表现出的作品富有想象力和童趣.

  二、贴近生活,创造表现

  课堂上选择的歌曲都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在学生听一听、唱一唱、看一看中感受音乐旋律的律动起伏,想象歌词描绘的场景和相匹配的画面,激活感觉联通,让学生明白对音乐的感受可以用色彩与线条来表现。鼓励学生进行绘画表现,并自由、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创造表现。在绘画上可以用具象或抽象的不同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时间安排比较合理,在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学生的作品已经

  完成,而且还展示了画面。整个教学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师生都沉浸在优美的旋律声中。

  三、课堂不足课堂中各环节的时间设计还应该再紧凑些,孩子们最后的画面还缺乏些想像的.内容,如果再加入想像学生最后的作品效果会更好!

  托一班卓娅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一学期即将结束了。经过领导的指导同事的支持与帮助,这一学期的工作又匆匆忙忙的走到了尾声,回顾这一学期的生活,很繁忙但也很充实。在教学方面,这学期,我教授的学科是语言,健康,音乐,舞蹈,礼仪。在教育教学上,我精心安排好每周计划内容,认真组织好每节教学活动。可是二至三岁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大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能力差。刚开始,在组织孩子进行教学活动时,根本不听我的指令,我在上面讲的气喘吁吁,可孩子却一点都不配合,常常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以至于学习活动秩序很不好。慢慢的摸索中,在加上领导对我的指导与帮助,才知道教托班课程要把课当游戏上。孩子们年龄小需要重复记忆,在学习儿歌、歌曲时必须时常重复练习,配上形象生动的动作,孩子们才能理解更好的记忆儿歌内容。

  在我班3月份主题《宝宝的一家》活动中,有一节语言课《我画画》,主要内容是一首儿歌。我将自己想象成一名幼儿,以小孩的思维方式设计了这节课。首先,请幼儿回忆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注重强调儿歌中妈妈的眼睛和嘴巴的特点。接下来,请幼儿手拿画笔将自己的妈妈画下来,让孩子们的将他们的画讲解给班上幼儿听。然后,用儿歌中的语句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再结合一些形象直观的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儿歌。

  上完这节课以后,我觉得这节课比较有趣味性,课堂氛围浓厚,能够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的参与性比较强,接受知识的容易度较强。不足之处就是幼儿在画妈妈这一阶段比较混乱,拖延时间较长。还有就是没有照顾到整体幼儿,导致两级分化严重。教学语言应该更加精炼,准确一些,这一双面有待加强。

  通过这一节课,让我认识到在教育教学方面我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光有日常的知识传授,还应对幼儿多进行常规教育,一个好的班级,好的活动离不开好的常规,因此我将用爱心和耐心,对待每个幼儿,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大胆地去探索,使幼儿的八大智能得到全面发展.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让幼儿通过玩中学,学中玩的形式,以生动,有趣,直观的游戏,教具来发展幼儿的思维。

  所以,今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不断完善自我,励志当一位出色的幼儿教师。

  这是一节小学一年级第一册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教材线描写生系列内容之一。在上这节课《画画叶子》一课时,教材要求学生能用长短、粗细、曲直、疏密的线条表现出不同的叶脉、叶纹,可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大概是受简笔画的影响,画的叶脉、叶纹要么是直直的、硬硬的,没有生机,要么是乱糟糟的一团麻,都没有在仔细观察叶子,只是想着怎么画就怎么画,经过了几堂课的试教,学生作业一般,时间安排总是不如意,因为是一节写生课,对学生来说难度大,不知如何下笔,最终我把这堂课放在了二年级去上了,虽然二年级学生认知能力相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要成熟,但二年级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写生,难度也是存在的,但最后通过降低难度,最总达到了可喜的结果。

  在画叶子外形时,为了降低难度,我采用了印外形的表现方法,是学生很快就接受并印出了外形,使大部分学生的作业构图达到了美观的效果,然而,也有小部分学生的叶子小,使画面空荡荡,留下了一些遗憾。

  在讲解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叶脉、叶纹的技法难点时,我结合范画欣赏作示范,并选择一种表现方法在纸上画给学生看,学生的作业难度降低了,作业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让学生感到第一次写生的意外与惊喜。

  儿童对于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会全身心地投入。我在教学中,首先用孩子感兴趣的喜羊羊作为全课的导入,出示一封喜羊羊的来信,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对于这种新鲜的事物好奇,进而引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我设计三个环节。首先也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海绵宝宝入手,出示图片,通过编故事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的概述能力。因为都是大家熟悉的事物,学生在表达时不会感到很难。这样就把图画和语言文字有机地联系了起来。然后教师出示范画,进行适当的引导。接着在第二环节找一找,给配图画,让语言文字和图画互相印证。最后环节的作业有了前面的铺垫,完成的难度就大大减低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进行了训练,使之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学生作业环节,在课前和语文老师进行沟通,让学生事先编好故事是使之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如果学生没有准备,肯定会影响他们的创作效果,比如时间会来不及。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差异,所编的故事有些过于简单,有的只有一两句话,表现的力度也就不够了。

《比一比》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知10以内数字的相邻数,了解数字多1或少1的关系。

  2、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1—10的卡片,图片房子

  2、图片小兔、小鸟、老鼠、乌龟、蝴蝶、小猫、小猪各1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1—10的卡片问:比1多1的是数字几,教师在相应在黑板上写上数字2等等;那比2少1的.是数字几,教师在相应在黑板上写上数字1等等。

  1、数字游戏:我出几你念几。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教师请幼儿念出比这个数多1的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教师请幼儿念出比这个数少1的数。

  二、找房间,进一步感知相邻数的关系

  教师出示图片房子,教师请个别幼儿来当小动物找房子。

  1、小兔的房间号码是4的小邻居

  2、小鸟是6的小邻居

  3、老鼠是2的小邻居

  4、乌龟是1的大邻居

  5、蝴蝶是5的小邻居

  6、小猫是5的大邻居

  7、小猪是6的大邻居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小动物找房子是否正确;如有找错,教师可与幼儿一起纠正。

  三、幼儿操作

  教师分发幼儿用书,请幼儿完成《合成一幅图》《比一比》

  教师批改作业

  四、活动结束

  四、延伸活动游戏:数字找邻居

  1:老师出示数字,分别找大邻居或小邻居。

  2:幼儿根据自己的数字去找大邻居或小邻居。

《比一比》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种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土”。

  2、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正确使用量词。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运用一些量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和实际运用,巩固和拓展量词的积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文中插图——农家小院。

  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踏着秋的气息,看着金黄的庄稼,听着小鸟的鸣叫,闻着瓜果的芳香,我们走进农家小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学生描述画面。

  二、教学字词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想知道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称吗?

  1、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念一念”,教学生词。

  2、借助拼音,准确认读。

  师:离开课件,只借助拼音,你能读准确吗?

  认读带拼音词卡: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一边多少一群一颗一堆

  先请会读的'学生认读,再全班跟读,然后小组齐读、同桌互读,最后开火车读。

  教师提醒学生读准“苹”、“杏”、“黄”3个后鼻音。

  3、去掉拼音,试读

  师:去掉拼音,你会读吗?试试看。

  出示不带拼音的字卡。

  4、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认一认”,纠正字音。

  5、小组互动,卡片识字。

  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在小组内进行“你指我读”和“你读我找”的游戏。

  (1)男女生对读。比一比,哪组读得又快又准。

  (2)小组接力赛读。比一比,哪组读的畅通无阻,并评选优胜小队。

  6、交流记忆方法。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

  三、朗读、体会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称,现在,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和多少吗?

  板书课题:比一比。

  学生自由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比谁大,谁比谁小。

  2、朗读儿歌。

  (1)师:一个小朋友很聪明,他根据农家小院这幅画编写了一首儿歌,非常好听,想听听吗?

  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2)教师范读

  师:听了这么好听的儿歌,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可以吗?

  (3)指名朗读。

  (4)配动作朗读。

  (5)拍手朗读。

  自己拍手,全班齐读;和同桌对拍,两人一起读。

  3、师: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答。(有4句话,两句比大小,两句比多少。)

  4、师:在课文中还藏着两组反义词,你能找出它们吗?

  生答。师板书:大——小;多——少。

  5、巩固反义词。

  (1)师生合作表演。

  大小多少男女老少

  东西南北前后左右

  如,师说:大,生对:小……

  (2)反义词填空。

  孔融把()梨让给大人,把()梨留给自己。

  四、指导写字

  1、观察。观察书上田字格梨的“牛”“羊”两个字,它们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有什么相同?

  学生观察,指名回答。

  2、描摹。

  3、范写。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观察,记住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练写。在田字格里认真书写。

  5、展示。对书写规范、美观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展示其作品。

  五、游戏、巩固

  1、找朋友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动物和水果的名字,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学生回答。

  2、师:你还能说出几个动物或水果的名字吗?

  指名回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知识铺垫

  1、小黑板出示反义词歌。

  学生拍手齐读:“反义词有许多,我们来唱对字歌,大对小,多对少,远对近,来对去,高对矮,胖对瘦,笑对哭,白对黑,晚对早,有对无。”

  2、师:同学们,事物都是相对的,都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你会比较下面动物和植物的大小吗?

  二、理解韵文,认识量词

  1、指名朗读韵文,认识量词

  2、比一比,认识量词

  (1)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一头黄牛和一只猫

  师:请小朋友们比一比,说出它们的大小和多少。

  指名回答。

  出示第一句话:“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引导学生熟能成诵。

  (2)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

  师:大家认真观察,比一比,谁多?谁少?这是几只鸭子?几只鸟?这么多鸭子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回答。

  师:许多鸭子在一起就可以说一群鸭子,想一想,还可以说一群什么?

  例:一群羊,一群大雁,一群蜜蜂,一群小朋友……

  师:一般的说,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动物就可以称作一群了。动物或人聚在一起,都可以一群一群的数。

  出示第二句话:“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学生反复朗读。

  (3)尝试比大小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课文插图中的苹果和枣图,你能仿照第一句话,说说苹果和枣的大小吗?

  出示第3句话。开火车吟诵。

  讨论“颗”与“棵”的区别

  ①出示实物:一颗珍珠,一颗豆粒,一颗纽扣,让学生说说它们的数量。

  师小结:一般来说,凡是比较小的颗粒状的东西,用量词“棵”。

  ②填空:一颗( )例:一颗心,一颗星……

  当有学生说出“一颗树”师,小组立即讨论,看是不是用这个“棵”字,为什么。师指导,树的形状是颗粒状的吗?不是,就应该用“棵”字了。

  ③填空:一棵( )例:一棵草,一棵苗……

  (4)尝试比多少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课文插图中的杏子和桃子图,你能仿照第二句话,说说杏子和桃子的多少吗?

  出示第四句话,小组赛读。

  师:数杏子用“堆”数,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一堆一堆的数?

  例:一堆花生,一堆树叶……

  师小结:“堆”指数量多,紧紧的没有规律的叠放在一起。如:一堆沙子。

  (5)比较“堆”、“群”的不同

  师:如果把上面的“堆”字换成“群”字,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总结:“群”一般指许多东西聚在一起,“堆”一般指许多东西叠放在一起。

  (6)活用量词

  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如:一群鸭子,一只鸭子;一群小鸟,一只小鸟;一个杏子,一堆杏子……

  (7)拓展

  出示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说一说”,给物品用上合适的量词。

  三、拓展运用,编创儿歌

  1、熟读韵文,指名读,小组选代表赛读,评选“朗读大王。”

  2、根据板书,指导背诵;同桌拍手背诵。

  3、编创儿歌

  根据生活所见,任意编创一句话。

《比一比》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四个字。认识“亅”和“土”。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 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学习,学习运用语言积累和生活经验仿编韵文。教学重难点:

  理解量词“群”“颗”“堆” 的意思,结合生活经验使用一些量词并能仿编韵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图片和实物若干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激起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师生互比年纪、身高,提示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引入课题。

  二、开展竞赛活动,复习生字、词语、课文

  1.小组间开火车,赛读生字。

  2.指名两组比赛开火车,赛读词语。

  3.课件示图,师生齐读课文。

  三、运用插图、实物进行对比,理解“群”“颗”“堆”的意思和适用对象

  1.“群”

  (1)看图,比较“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引导学生发现“一群” 比“一只” 多。

  (2)出示“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企鹅”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群”表示数量多的同类事物聚在一起。

  (3)拓展说话:一群

  2.“颗”

  (1)观察并比较实物:苹果-枣、西红柿-花生、罗汉果-莲子、乒乓球-珠子,初步感知“颗”指较小且近似圆形的东西。

  (2)自由展示并说出自己所带的能用“一颗”表示的实物。

  (3)拓展说话:一颗

  3.“堆”

  (1)看图,比一比“一堆杏子”和“一个桃子”,初步感知“堆”。

  (2)小组合作,在桌子上摆一摆、说一说自己带来的可以用“堆”表示的东西。

  (3)指名汇报

  (4)拓展说话:一堆_______

  四、复习巩固,积累语言

  1.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说”同桌讨论,指名说,齐说。

  2.小组协作学习: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摆一摆,说一说。

  五、运用语言积累,仿编韵文

  1.齐读课文

  2.观看课件,仿编韵文。

  情境一:菠萝和梨

  情境二:葡萄和桃子

  情境三:马和兔

  3.小组合作,自编韵文。

  4.指名汇报。

  六、写字练习

  1.课件示生字,伸出食指跟随电脑书写笔划。

  2.仔细观察,自主探究:怎样把这些字写好?

  3.练写生字,展示评议。

  板书:

  比一比

  羊图

  群

  蚂蚁图

  颗

  企鹅图

  堆

  教后自评

  《比一比》这篇课文的课题就充分说明了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那就是要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并能正确地使用一些量词。这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个特点:

  一、活用教材,创设语文实践的良好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目的就是要改变以往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实习活动,关注并改善学生在教学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掌握语言惟一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中把它记住,语言材料多了,语言经验就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就越准确。《比一比》这一课学生要理解的量词就和生活有密切联系,有些量词的使用是约定俗成的,道理不可说或不必说;有的量词的使用则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颗”多用于表示小而圆的事物。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不能过早、生硬地灌进他们的耳朵,只有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说说练练中对量词的使用有初步的感悟。

  在本课设计中,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数量不一、大小不一的实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量词说身边的事物,进行“颗”“堆”“群”的拓展说话,都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机会。本课的设计还体现了一个创新性的语文实践活动,那就是请学生仿编韵文。通过前一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对常用量词的适用范围有了初步理解,然后先齐读课文,再用课件出示菠萝和梨、葡萄和桃子,学生练说“一个(),一个( ),——————————”,“一边( ),——————————”。出示马和兔,学生练说“一(),一(),——————————”。这些有目的、有层次的训练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潜能,结果就有了“一个瘦,一个胖,一匹瘦马一只胖兔”的佳句。

  二、进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引导学生理解“堆” 的适用对象时,从图上的“一堆杏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堆”表示数量多的东西,那什么样的东西能用“堆”表示呢?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摆一摆,说一说,有些学生举起一小袋的米说“这是一堆米”,“这么说对吗?”教师引发疑问,学生们就思考起这一问题来,最后由学生自己纠正,明白在一个平面上无规则地把许多东西聚在一起就可以说“堆”,当然这一概念学生不必表述出来,心有所悟就行了。之后再让学生拓展说“一堆”,体现了学生自疑、自悟、自解的探究过程。

  学生在拓展说“一群”时说到“一群老虎”,教师先不给予否定,而是强调“一群老虎”,于是就有学生主动指出:老虎都是一只一只活动的,很少是一群一群的。教师再问第一位学生“应该说一()老虎”?学生轻易就答出了。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给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我们希望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的主动性得以发挥,不待老师讲,便能主动地读;不待老师问,便能积极思考;不待老师布置和检查,便能主动学习。学生如果有了主动学习的态度和独立钻研、探究的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增强也就有了基础与可能。

《比一比》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情景表演,了解睡觉的正确睡姿,知道睡觉时不能随便玩玩具。

  2.乐意参加歌表演,能运用自己掌握的正确的健康知识指导玩具娃娃睡觉。

  3.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小狗玩偶一个,任何形象的玩偶幼儿人手一个。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对不健康的午睡行为的思考

  (如情景表演有困难,可引导幼儿观看教学挂图)

  提出问题,请幼儿思考:

  ⑴为什么不能蒙头睡觉?

  ⑵睡觉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玩玩具?

  ⑶为什么不能趴着睡?

  二、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水,了解睡觉的正确姿势

  (1)教师:怎样睡会发生危险,怎样睡才能让自己睡得更舒服呢?我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睡的。

  (2)教师在幼儿阅读后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睡法?今天午睡的时候你准备怎么睡?

  三、游戏“宝宝睡觉了”

  1.老师这里有很多小宝宝要睡觉了,请小朋友选一个宝宝,带他去你的床上睡觉。想一想,宝宝怎么睡才更舒服。

  2.宝宝睡觉了,我们来给宝宝唱首《摇篮曲》哄宝宝睡觉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性很高,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优美的配乐散文诗及背景图,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地感觉,通过各种感官感受到了夜晚的宁静与恬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得到美的享受。

  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肯定的目光,微笑的神态、赞许的语言,鼓励幼儿探索、表现。在理解动词睁、停的时候,师生互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幼儿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理解了动词的含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知识积累比较丰富,知道许多动物睡觉的习惯,因此在最后一个讲述环节中,幼儿能大胆讲述、表现,情绪及活动气氛达到高潮。

《比一比》教案11

  教学要求: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划“竖勾”和1个偏旁“提土旁”。

  2. 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

  1.中找出本课要学的生字,做上记号。

  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3.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熟为止。

  课前准备:

  1. 本课挂图

  2. 词语卡片: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熟字卡片:棵

  3. 录音带:儿歌《一边大,一边小》

  4. 把本课生字卡片贴于黑板上。(拼音部分折叠起来。)

  一、认读生字词

  1. 昨天你们在家预习时都作了哪些工作?本课的生字都会认了吗?老师把生字上的拼音都去掉,再把他们从书上搬到黑板上,你们还会认吗?自己认认看。哪些字你记不起来了,你可以看看书,或者向你的同座请教一下。

  2. 你再读这些生字时发现那些字音不容易读准?提示一下同学们。

  3. 认读生字卡片。

  4. 这些生字组成词语以后,你还会认吗?(读词语卡片,读完后贴于黑板上)

  5. (出示挂图)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6. 对照图,再读词语卡片,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把词语卡片贴于对应的事物旁边。)

  7. 用一句话说说,图中都有些什么?

  二、学习量词

  1. 图中的这些事物各有多少呢?

  (1)当学生用上“群、堆”时,先引导学生从生字卡中找出来,再相机点拨,了解他们表示的数量较多。

  (2)当学生说到“一棵红枣树”时,出示“棵”字,引导学生说出“一颗枣”后,比较“棵”与“颗”。

  2. 我们的课本把这些都编进了一首有趣的.儿歌里,不信,你读读看。(学生自由朗读)

  三、指导读文

  1. 指名读短文。访问其中一名学生:是看汉字读的还是看拼音读的?提示学生读书时,会读得要看汉字读,遇到困难再借助拼音读。

  2. 听儿歌录音,鼓动学生随着节奏做拍手游戏。

  3. 这个孩子(指录音)读的好吗?你们可以比她读得更好。同做同学互相读读看。

  4. 指名读、齐读,老师、学生拍手伴奏。

  四、理解短文,指导说句

  1. 看看课题“比一比”,到底在比什么呢?

  2. 指导说句:________比________多,________比________少。

  ________比________大,________比________小。

《比一比》教案12

  活动内容:比一比(练习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够用两种物体进行比较。

  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与不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教师弹音乐组织幼儿安静入座。

  2、复习5以内的数字。

  基本部分:

  一、教师指导幼儿观察图画。

  1、孩子们:图上画的这些生活用品你们都认识吗?认识

  2、有衣服、牙刷、杯子、

  3、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数一数每种物体的数量是多少?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完之后把每种物体的数量分别写在下面。

  二、学习〉和 〈 符号

  1、孩子们:请你们看一 看比一比第一副图,是什么和什么在进行比较?是衣服和衣架进行比较。分别来数一数它们的'数量是多少?(指导幼儿先连线,再比较)衣服有2件用2来表示,衣架有3把用3来表示,2比3小,所以2 〈

  3 读 作2小于3。

  主备:邓维

  复备:王媛媛

  2、牙刷有2把,杯子有3个,牙刷比杯子少,杯子比牙刷多,所以就是3〉2,读作3 大于2。

  三、教师指导幼儿做练习册。(描红)

  四、游戏:〈排队点名〉

  请5个小朋友侧身对全班同学,教师叫某个同学出列不称其名,只说他排在第几或倒数第几的小朋友出列。 做对了,全班小朋友鼓掌说:某某,做对了。 板书设计:

  比一比(多少)练习册

  3>2

  3大于2 2

  2小于3

  主备:邓维

  复备:王媛媛

  教学反思:由于本课是练习,所以幼儿能比较快的掌握,只是在幼儿做作业的时候,提醒幼儿保持画面的整洁就行了。

《比一比》教案13

  一、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目的:

  知识与技能: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物体的粗细。

  难点: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四、活动准备 :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六、活动过程:

  (一) 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 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 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 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 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 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六)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活动反思: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比一比》教案14

  设计意图:

  “比赢”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自我的来源之一,而孩子往往在“比”的过程中只看到比较的某一向度,因此争强好胜,产生争执。本活动借助绘本《阿比,比一比》的情节发展,让孩子在看看、说说、比比的过程中体验同一件物品如果比的内容不同其结果也不同,从而了解每件物品、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处的道理。

  活动目标:

  1、了解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2、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比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绘本PPT、实物李和梨、毛线球、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兴趣激发

  1、结合PPT1、2讲述绘本:梨和李比多少,可以怎么比?梨和李除可以比多少还可以怎么比?

  2、教师:原来,相同的东西,比的内容不一样结果也会不相同。

  二、比比游戏,拓展体验

  1、出示PP3讲述绘本提问:小猫和小兔还可以比什么?

  2、游戏比一比。

  你和朋友比什么可以赢?

  介绍记录要求:比什么?结果怎样?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分享:赢了吗?你和朋友比了什么?

  教师: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希望我们不仅能找到自己的长处,也要学会发现朋友的长处。

  三、回归绘本,感受情趣

  1、阅读绘本结局。

  3、出示阿吉尾巴,好长好长……,感受绘本情趣。

《比一比》教案15

  教学 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 重难点

  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 准备

  投影片、课件课时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生活中的大数无处不在,那么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学一学,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在()里填上“>”或“<”。

  学中做1。试一试。先试着做一做,再议一议。

  3.想一想

  4。数学游戏。

  5.估一估。完成练一练的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比一比

【《比一比》教案】相关文章:

比一比的教案09-12

比一比教案02-26

《比一比》教案01-29

比一比教案及反思08-22

《比一比》中班教案11-13

比一比大班教案10-23

幼小衔接比一比教案11-30

幼小衔接比一比的教案11-30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