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使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
4.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维能力.5.通过公式变形例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公式变形.
教学难点:
(1)对字母函数的理解,并能准确区分字母系数与数字系数的区别与联系.
(2)在公式中会准确区分未知数与字母系数,并进行正确的公式变形.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提出问题:
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在学生答的基础上强调:(1)“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次数是1.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答:(1)去分母、去括号.
(2)移项——未知项移到等号一边常数项移到等号另一边.
注意:移项要变号.
(3)合并同类项——提未知数.
(4)未知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项系数,从而解得方程.
(二)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一个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ax=b(a≠0).
让学生讨论:
(1)这个方程中的未知数是什么?已知数是什么?(a、b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
(2)这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它与我们以前所见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个方程满足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所以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强调指出:ax=b(a≠0)这个一元一次方程与我们以前所见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已知数是a、b(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
(三)新课
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ax=b(a≠0)中对于未知数x来说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今天我们就主要研究这样的方程.
2.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师提问:ax=b(a≠0)是一元一次方程,而a、b是已知数,就可以当成数看,就像解一般的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如下解出方程:
ax=b(a≠0).
由学生讨论这个解法的思路对不对,解的`过程对不对?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出含有字母函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和过去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区别和联系.
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学过的含有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相同.(即仍需要采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等步骤.)
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者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为零.
3.讲解例题
例1 解方程ax+b2=bx+a2(a≠b).
解:移项,得 ax-bx=a2-b2,
合并同类项,得(a-b)x=a2-b2.
∵a≠b,∴a-b≠0.
x=a+b.
注意:
1.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x、y、z表示未知数,a、b、c表示已知数.
2.在未知项系数化为1这一步是最易出错的一步,一定要说明未知项系数(式)不为零之后才可以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项系数(式).
3.方
例2、解方程
分析:去分母时,要方程两边同乘ab,而需ab≠0,那么题目中有没有这个条件呢?有隐含条件a≠0,b≠0.
解:b(x-b)=2ab-a(x-a)(a+b≠0).
bx-b2=2ab-ax+a2(去分母注意“2”这项不要忘记乘以最简公分母.)
ba+ax=a2+2ab+b2
(a+b)x=(a+b)2.
∵a+b≠0,
∴x=a+b.
(四)课堂练习
解下列方程:
教材P.90.练习题1—4.
补充练习:
5.a2(x+b)=b2(x+a)(a2≠b2).
解:a2x+a2b=b2x+ab2
(a2-b2)x=ab(b-a).
∵a2≠b2,∴a2-b2≠0
解:2x(a-3)-(a+2)(a-3)=x(a+2)
(a-b)x=(a+2)(a-3).
∵a≠8,∴a-8≠0
(五)小结
1.这节课我们要理解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与数字系数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2.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式子的值不能为零.
六、布置作业
教材P.93.A组1—6;B组1、
注意:A组第6题要给些提示.
七、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a=bc 型数量关系
问题引入:
问题设置:有一大捆粗细均匀的电线,现要确定其中长度的值,怎样做比较简捷?(使用的工具不限,可以从中先取一段作为检验样品)
提示:由于电线的粗细均匀分布的,所以每段同样长度的电线的质量相等。
1、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2、教师再加深一步提问:在我们讨论的问题涉及的量中,如果电线的总质量为a,总
长度为b,单位长度的质量为c,a,b,c之间有什么关系?
由学生归纳出:a=bc。对于解决问题:可先取1米长的电线,称出它的质量 ,再称
出其余电线的总质量 ,则 (米)是其余电线的长度,所以这捆电线的总长度为( )米。
引出可题:探究活动:a=bc型数量关系。
1、b、c之一为定值时.
读课本P.96—P.97并填表1和表2中发现a=bc型数量关系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1)分析表1
表1中,A=bc,b、c增加(或减小)A相应的增大(或减小)如矩形1和矩形2项比
较:宽c=1,长由2变为4。
面积也由2增加到4;矩形3,4类似,再看矩形1和矩形3:长都为b=2,宽由1增加到2,面积也变为原来的2倍,矩形2、4类似。
得出结论,A=bc中,当b,c之一为定值(定量)时,A随另一量的变化而变化,与之成正比例。
(2)分析表2
(1)表2从理论上证明了对表1的分析的结果。
(2)矩形推拉窗的活动扇的通风面积A和拉开长度b成正比。(高为定值)
(3)从实际中猜想,或由经验得出的结论,在经理论上去验证,再用于实际,这是
我们数需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由实际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为定值时
读书P.98—P.99,填P.99空,自己试着分析数据,看到出什么结论?
分析:这组数据的前提:面积A一定,b,c之间的关系是反比例。
可见,a=bc型数量关系不仅在实际生活中存在,而且有巨大的作用。
这三个式子是同一种数量关系的三种不同形式,由其中一个式子可以得出另两个式子。
3、实际问题中,常见的a=bc型数量关系。
(1)总价=单价×货物数量;
(2)利息=利率×本金;
(3)路程=速度×时间;
(4)工作量=效率×时间;
(5)质量=密度×体积。
… 例1、每个同学购一本代数教科书,书的单价是2元,求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的关系。
策略:总价=单价×数量。而数量等于学生人数n,故不难求得关系式。
解:y=2n
总结:本题考查a=bc型关系式,解题关键是弄清数量关系。
例2、一辆汽车以3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路程s(km)与行使的时间t(h)有怎样的关系呢?请表示出来。
解:s=30t
例3、一种储蓄的年利率为2.25%,写出利息y(元)与存入本金x(元)之间的关系(假定存期一年)。
解:y=2.25%x
程的解是分式形式时,一般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一、目标:
知识目标:能熟练地求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不含去括号、去分母)。
过程方法目标: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重难点:
重点: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移项
三、学情分析:
知识背景:学生已学过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背景:能比较熟练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预测目标:能熟练地用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 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一头半岁蓝鲸的体 重是22t,90天后的体重是30.1t,蓝鲸的.体重平均每天增加多少?
(二)实践探索,揭示新知
1.例2.解方程: 看谁算得又快:
解: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 得 解: 6x ? 2=10
移项得 6x =10+2
即 合并同类项得
化系数为1得
大家看一下有什么规律可寻?可以讨论
2 .移项的概念: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可以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这样的 变形叫做移项。
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千万不要忘记移项要变号。
3.解方程:3x+3 =12,
4.例3解方程: 例4解方程 :
2x=5x-21 x- 3=4-
5.观察并思考:
①移项有什么特点?
②移项后的化简包括哪些
(三)尝试应用 ,反馈矫正
1.下列解方程对吗?
(1)3x+5=4 7=x-5
解: 3x+ 5 =4 解:7=x-5
移项得: 3x =4+5 移项得:-x= 5+7
合并同类项得 3x =9 合并同类项得 -x= 12
化系数为1得 x =3 化系数为1得 x = -12
2解方程
(1). 10x+1=9 (2) 2—3x =4-2x;
(四)归纳小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简便的写法?
2.要注意什么?
3. 解方程的 一般步骤是什么?
4.. (1) 移项实际上 是对方程两边进行 , 使用的是
(2)系数 化为 1 实际上是对方程两边进行 , 使用的是 。
(3)移项的作用是什么?
(五)作业
1.课堂作业:课本习题4.2第二题
2.家作:评价手册4.2第二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3
【学习者分析】:
本班学生在一个星期前已经学习了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能掌握上述知识,但学生不会自主复习知识,因此很容易遗忘,需复习巩固。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2、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归纳、善于分析、勇于探索的能力,循序渐进,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学生自信心,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1、以点拨——精讲——精练的模式,完善知识的结构。
2、尽力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三、知识与技能
1、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并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在解方程时会对求出的解进行检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加深对方程解的认识。
2、会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和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能够熟练准确地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复习知识点: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基础练习,回顾知识点:
1、巳知a=b,下列四个式子中,不正确的是()
A.2a=2bB.-2a=-2bC.a+2=b-2D.a-2=b-2
2、下列四个方程中,一元一次方程是( )
A、B、C、D、
3、下列方程中,以4为解的方程是()
A.B.C.D.
(2)学生归纳,电脑呈现知识点
教学活动2:
一、复习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练习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1.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A.由.B.由.
C.由.
D.由.
2、解方程:(用实物投影学生的错解)
3、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①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
4、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应注意哪些事项?(提问学生,用电脑显示)
教学活动3:见练习卷
教学活动4:
小结:
1、呈现知识结构: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变形名称注意事项
去分母防止漏乘(尤其整数项),注意分子要添括号
去括号注意变号,防止漏乘
移项移项要变号
合并同类项计算要仔细,不要出差错
系数化成1计算要仔细,分子分母不要颠倒
一、巩固练习:
题组一:
(1)已知下列式子:(A)x+1=3(B)x-2y=3(C)x(x+1)=2(D)(E)
(F)3x+3>1;其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填序号)
(2)如果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
(3)写一个以为根的一元一次方程是。(4)已知方程的解是,则。
题组二:解下列方程:
(1)(2)
题组三:(方程的简单应用)
(1)若。
(2)若是同类项,则2m-3n=。
(3)代数式x+6与3(x+2)的值互为相反数,则x的值为。
(4)若与互为倒数,则x=。
二、拓展训练:
1、解关于的方程:
2、解绝对值方程:
课外作业:姓名:学号班别
1、下列各式中属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B.C.D.
2、下列方程变形中,正确的是()
3、方程2x-4=x+2的'解是()A.6B.8C.10D.-2
4、研究下面解方程的过程
去分母,得……①
移项,得……②
合并同类项,得……③
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得……④
对于上面的过程,你认为()
A.完全正确B.变形错误的是①C.变形错误的是②D.变形错误的是③
5、检验下列方程后面大括号内所列各数是否为相应方程的解
(1),{,}
6、若是方程的解,则 .
7、写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使它的解为: .
8、已知方程4x+2m=3x+1和方程3x+2m=6x+1的解相同,则m=。
9、若和互为相反数,则y=_______。.
10、若与是同类项,则的值是。
11、解方程
(1)(2)(3)
(4)(5)(6)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4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丰富的情境,活跃的讨论,将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抽象出相等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启发学生逐层深入,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尊重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第四节。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初中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同时也是今后学习列其它方程或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小学学习时就已接触过有关实际问题中的盈亏问题和省钱问题,掌握了盈亏问题和省钱问题的基本关系,并会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同时,在本章前阶段的学习中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建模的思想,但由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于抽象数学模型可能感到困难,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倾向,挖掘积极因素,力求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进一步掌握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程解法,能找出实际问题中已知数、未知数和全部的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加以解决。
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通过问题的对比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应用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体验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实际问题的生活情节,将数量关系抽象概括成为方程模型。
教学关键: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提问、交流、合作、探索,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入问题,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下发现和理解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销售中的盈亏:
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分析:两件衣服共卖了120(=60x2)元,是盈是亏要看这家商店买进这两件衣服时花了多少钱,如果进价大于售价就亏损,反之就盈利。
小组讨论:
问题2:用那种灯省钱
小明想在两种灯中选择一种。其中一种是11瓦(即0.011千瓦)的节能灯,售价60元;另一种灯是60瓦(即0.06千瓦)的白炽灯,售价3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下)。节能灯售价高,但是较省电;白炽灯售价低,但是用电多。如果电费是0.5元/(千瓦时),选哪种灯可以省费用(灯的售价加电费)?
分析:问题中有基本的等量关系
费用=灯的售价+电费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知道“元”和“次”的含义;
3、熟练掌握最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理论依据;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解方程的教学,了解化归的数学思想、
德育目标:
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的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和责任感;
3、在学习和探索知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最简方程的解法;
难点:正确地解最简方程。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旧知识的复习:
1、什么叫等式?等式具有哪些性质?
2、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
二、新知识的教学:
观察下列方程:…
想一想: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
特点: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
(板书课题,学生总结定义)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强调:“元”指什么?(未知数的个数)
“次”指什么?(方程中含有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
想一想:
(1)你认为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是什么样的?
(学生举例说明后总结出最简方程)
最简方程:我们把形如(其中是未知数)的方
程称为最简方程。
强调:为什么?
(2)怎样求最简方程(其中是未知数)的解?
三、解下列方程
① ②
③ ④
(学生探讨求解过程及理论依据后板书解题过程)
解:①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方程两边同除以3,
未知数系数化为1,得
②③④解法略
强调:检验解的`方法。
想一想:
解最简方程(其中是未知数)时的主要思路是什么?解题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
主要思路:把最简方程的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变形为的形式;
解题的关键步骤: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或两边都乘以未知数的系数的倒数),使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得到最简方程的解。
强调:①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的步骤可以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②最简方程一定有唯一的一个解。
四、巩固练习
1、通过练习,请你总结一下,解方程(是未知数)把系数化为1时,怎样运用等式的性质2,使计算比较简单。
2、检测:
3、课堂小结:
五、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1、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2、最简方程(其中是未知数);
3、解最简方程的主要思路和解题的关键步骤及依据。
六、课堂作业
A、解下列方程:
B、如果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求的值;
C、解关于的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㈠知识目标:
1、通过对典型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在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指引下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㈡能力目标:
数学思考:能结合实际问题背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模型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可能设的未知数不同,列出不同的方程,但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学会与人交流,通过实际问题情景的体验,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刻画事物间的相等关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得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体验到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在学生自主分析题意的过程中能够使已设未知数参与其中.
教学难点:找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将未知数参与其中的代数式用 “=”连接起来,使之构成方程.
教学关键: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与学生探索相结合,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出示探究题目,三四个可供标价的纸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做一个游戏:可以让同学自己当一回老板:进一次货(例如:1000元)→→→→→→做一标价→→→→→→根据实际做出调整(没人买怎么办?抢购一空补货又应怎么办?) →→→→→→调整后进行销售→→→→→→能算出是亏还是赢吗,进而得出利润率等数量之间的计算方法。
(1)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2)商品利润率= .
(3)打x折的售价=原售价× .
二、新授
第一大部分
探究1:销售中的.盈亏.
某商店的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①由学生借以往经验解决(极有可能使用四则运算),作出判断.
②要求应用方程
再读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待用数量: 某商店的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③由“盈利25%”和“亏损25%”找到合适的未知数.并作出解设
④学生自主修整完成该方程,进而解决问题.
解:设……………………
————————=——---
……………………
……………………
答:…………………….
另外:求出方程的解后,一定要检验解的合理性.
题后点拨:不要认为一件盈利25%,一件亏损25%,结果不盈不亏,因为盈亏要看这两件的进价.
第一大部分附题
随堂练习1:
刘伶以八折优惠价购买了一件衣服,省了15元,那么她购买这件衣服实际用了多少钱?
分析:——————由学生自主找到合适的未知数并能阐述设此未知数的原因,以及方程形成的过程。
“刘伶以八折优惠价购买了一件衣服,省了15元,那么她购买这件衣服实际用了多少钱?”适当的可以提示:什么的八折?省了15元是什么意思?
解:设……………………
————————=——---
……………………
……………………
答:…………………….
求出方程的解后,一定要检验解的合理性.
随堂练习2:较难的一道利润问题
某商品去年提价25%,今年要恢复原价,应下调几个百分点?
分析:Ⅰ 由题中的“提价25%”翻译为————提高原价的25%,并由此可设原价为x.——————表示为(1+25%)x翻译为:今年的执行价格如此表示.
Ⅱ 由题中的“恢复原价” 翻译为————方程中的等量关系出现了,即————﹌﹌﹌﹌﹌﹌=x
Ⅲ 问题随之出现,下调的百分点又是一个新的未知量,故可设下调
m个百分点.
Ⅳ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7
教学
目标⒈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
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⒊体会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尝试检验法.
⒋理解等式的两个性质,并初步学会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
重点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
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用尝试检验法求方程的'解
教学
方法教学
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稿个案补充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kitty与小熊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决定本月8号要去离家很远的游乐场旅行……
问题1:今天是2号,再过几天是8号呢?
问题2:终于盼来这一天了。坐出租车到车站花了5元,又买了两张去游乐场的车票,总共花去了13元.去游乐场的每张车票要多少元?
问题3:门票的原价是多少?
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同桌为一组,我们一起来找找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2、只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二、讲授新课
1、问题4:1、kitty与小熊玩的第一种游戏射击(限一人射2次),第二次射击成绩是9环,问第一次是几环?
只取整数环
由已知得,x为自然数且只能取0,1,2,3,4,5,6.把这些值分别代入方程左边得。这种方法叫尝试检验法
x0123456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练习:判断下列t的值是不是方程2t+1=7-t的解:
(1)t=2(2)t=-2
2、课堂练习:见课件
3、小结:
4、作业:见作业本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8
1.移项法则
(1)定义
把原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例如:
(2)移项的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
辨误区移项时的注意事项
①移项是将方程中某一项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不是左边或右边某些项的交换;②移项时要变号,不能出现不变号就移项的情况.
【例1】下列方程中,移项正确的是().
A.方程10-x=4变形为-x=10-4
B.方程6x-2=4x+4变形为6x-4x=4+2
C.方程10=2x+4-x变形为10=2x-x+4
D.方程3-4x=x+8变形为x-4x=8-3
解析:选项A中应变形为-x=4-10;选项C中不是移项,只是交换了两项的位置,正确的移项是-2x+x=4-10;选项D中应变形为-4x-x=8-3,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答案:B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上述步骤中,都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法,经过这些变形,方程变得简单易解,而方程的解并未改变.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具体做法
变形
名称具体做法变形依据注意事项
去分母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去括号法则、乘法分配律不要漏乘括号内的每一项,注意符号
移项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等式的基本性质1移项要变号,不要漏项
合并
同类
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及指数不变
系数
化为1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等式的基本性质2分子、分母不要颠倒
【例2-1】解方程:4x+5=-3+2x.
分析:按以下步骤解方程:
解:移项,得4x-2x=-3-5.
合并同类项,得2x=-8.
系数化为1,得x=-4.
【例2-2】解方程65100(y-1)=37100(y+1)+0.1.
分析:方程中既含有分母,又含有括号,根据方程的形式特点,还是先去分母比较简便.
解:去分母,得65(y-1)=37(y+1)+10.
去括号,得65y-65=37y+37+10.
移项,得65y-37y=37+10+65.
合并同类项,得28y=112.
系数化为1,得y=4.
点评: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不一定非按这个“一般步骤”的顺序,适合先去分母的要先去分母,适合先去括号的要先去括号,去分母、去括号时,注意不要出现漏乘,尤其是注意不要漏乘常数项,移项时要注意变号.
3.分子、分母中含有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当分子、分母中含有小数时,一般是先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适当的整数,将其中的小数化为整数再解方程.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步变形根据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不是等式的基本性质;变形时是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适当的整数,而不是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整数.
【例3】解方程0.4x+0.90.5-0.03+0.02x0.03=1.
分析:原方程的分子、分母中都含有小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方程中0.4x+0.90.5的分子、分母都乘以10,0.03+0.02x0.03的分子、分母都乘以100,就能将方程中的所有小数化为整数.
解:原方程可化为4x+95-3+2x3=1.
去分母,得3(4x+9)-5(3+2x)=15.
去括号,得12x+27-15-10x=15.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3.
系数化为1,得x=32.
4.带多层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除个别题外,一般都有几层括号,一般方法是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去括号,即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化运算.
有时可根据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去括号的顺序,从而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在解具体的某个方程时,要仔细观察方程的特点,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解法.
【例4】233212(x-1)-3-3=3.
分析:若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再去大括号,然后再运算比较麻烦.注意到32×23=1,因而可先去大括号,在去大括号的同时也去掉了中括号,这样既简化了解题过程,又能避开一些常见解题错误的发生.
解:去大括号,得12(x-1)-3-2=3.
去小括号,得12x-12-3-2=3.
移项,得12x=12+3+2+3.
合并同类项,得12x=172.
系数化为1,得x=17.
5.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一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完全相同: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要特别注意的是系数化为1时,当未知数的系数是字母时,要分情况讨论.
关于x的方程ax=b的解的情况:
①当a≠0时,方程有唯一的解x=ba;②当a=0,且b=0时,方程有无数解;③当a=0,且b≠0时,方程无解.
【例5】解关于x的方程3x-2=mx.
分析:本题中未知数是x,m是已知数,先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变形为ax=b的形式,再讨论.
解:移项,得3x-mx=2,
即(3-m)x=2.
当3-m≠0时,两边都除以3-m,
得x=23-m.
当3-m=0时,则有0x=2,此时,方程无解.
点评: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要不要讨论,关键是看解方程的最后一步,在系数化为1的时候,当未知数的系数是数字时,不用讨论,当未知数的系数含有字母时,必须分情况讨论.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9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要求学生学会用移项解方程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二)能力训练点
由移项变形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由算术解法过渡到代数解法的解方程的基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用代数方法解方程中,渗透了数学中的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用移项法解方程明显比用前面的方法解方程方便,体现了数学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发现法则,课堂训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进竞争机制,调动课堂气氛.
2.学生学法:练习→移项法制→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移项法则的掌握.
2.难点: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3.疑点:移项变号的掌握.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复合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题,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移项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首先回顾上节课的有关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出示投影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
; (2)
;
解:方程的两边都加7, 解:方程的两边都减去
,
得
, 得
,
即
. 合并同类项得
.
【教法说明】通过上面两小题,对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进行巩固、回忆,为讲解新方法奠定基础.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观察上面方程的变形过程,从中观察变化的项的规律是什么?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投影展示上面变形的过程,用制作复合式运动胶片将上面的变形展示如下,让学生观察在变形过程中,变化的'项的变化规律,引出新知识.
(出示投影2)
师提出问题:1.上述演示中,两个题目中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
2.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分学习小组讨论,各组把讨论的结果派代表上报教师,最好分四组,这样节省时间.
师总结学生活动的结果:大家讨论的结论,有如下共同点:①方程(1)的已知项从左边移到了方程右边,方程(2)的
项从右边移到了左边;②这些位置变化的项都改变了原来的符号.
【教法说明】在这里的投影变化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发现变化的规律,准确掌握这种变化的法则,也是为以后解更复杂方程打下好的基础.
师归纳:像上面那样,把方程中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这里应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刚解过的两个方程哪个变化过程可以叫做移项.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对课前解方程的变形能说出哪一过程是移项.
【教法说明】可由学生对前面两个解方程问题用移项过程,重新写一遍,以理解解方程的步骤和格式.
对比练习:(出示投影3)
解方程:(1)
; (2)
;
(3)
; (4)
.
学生活动:把学生分四组练习此题,一组、二组同学(1)(2)题用等式性质解,(3)(4)题移项变形解;三、四组同学(1)(2)题用移项变形解,(3)(4)题用等式性质解.
师提出问题:用哪种方法解方程更简便?解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答:移项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检验.)
【教法说明】这部分教学旨在于使学生学会用移项这一手段解方程的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尝试,理解解方程的步骤,从而掌握移项这一法则.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4)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典型实际问题的分析,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在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在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指引下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2.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增强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以积极的态度与同伴合作,从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要求
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问题的转化关系;
2、学会用图象法求解方程;
3、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2、训练大家能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体验数、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一元一次不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转化及本质联系。
2、掌握用图象求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方程2x+20=0;(2)函数y=2x+20
观察思考: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从数上看:方程2x+20=0的解,是函数y=2x+20的值为0时,对应自变量x的值
从形上看:函数y=2x+2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2x+20=0的解
根据上述问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一个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也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二、典型例题:
例1、(书中例1)一个物体现在的速度是5米/秒,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秒,再过几秒它的速度为17米/秒?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2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步骤,并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讨论、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容易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二、重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去分母法则的正确运用。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解方程:(1);(2)2(x-2)-(4x-1)=3(1-x)
2、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每一步的依据
3、(只列不解)为改善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某村积极植树造林,原计划每天植树60棵,实际每天植树80棵,结果比预计时间提前4天完成植树任务,则计划植树_____棵。
(二)学生自学p99--100
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乘以,得
即得不含分母的方程:4x-3x=960
X=960
像这样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去掉分数的分母的变形过程叫做。依据是
(三)例题:
例1解方程:
解:去分母,得依据
去括号,得依据
移项,得依据
合并同类项,得依据
系数化为1,得依据
注意:1)、分数线具有
2)、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以(即不要漏乘)
讨论:小明是个“小马虎”下面是他做的题目,我们看看对不对?如果不对,请帮他改正。
(1)方程去分母,得
(2)方程去分母,得
(3)方程去分母,得
(4)方程去分母,得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能归纳小结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吗?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依据;
2.依据;
3.依据;
4.化成的形式;依据;
5.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依据;
练一练:见P101练习解下列方程:(1)(2)
(3)思考:如何求方程
小明的解法:解:去百分号,得同学看看有没有异议?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以及解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五、课堂检测:
1、去分母时,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各个分母的_____________,从而去掉分母,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不要漏乘,特别是不含分母的项,注意含分母的项约去分母分子必须加括号,由于分数线具有
2、解方程(1)2x+5=5x-7(2)4-3(2-x)=5x(3)=3x-1
(4)=+1(5)
六、作业
P102:3,10.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3
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数学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是有关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知识点的内容,供你学习参考!
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1700+50x=1800,2(x+1.5x)=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注: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⑵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二、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2)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c=bc
三、移项法则: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四、去括号法则
1.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把方程化成ax=b(a0)形式)
5.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六、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
3、列:根据题意列方程.
4、解:解出所列方程.
5、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
七、有关常用应用类型题及各量之间的关系
1、和、差、倍、分问题:
(1)倍数关系: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率来体现.
(2)多少关系: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不足、剩余来体现.
2、等积变形问题:
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常用等量关系为:
①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
②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3、劳力调配问题:
这类问题要搞清人数的变化,常见题型有:
(1)既有调入又有调出;
(2)只有调入没有调出,调入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3)只有调出没有调入,调出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4、数字问题
(1)要搞清楚数的表示方法: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是b,个位数字为c(其中a、b、c均为整数,且19,09,09)则这个三位数表示为:100a+10b+c.
(2)数字问题中一些表示: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关系,较大的比较小的大1;偶数用2n表示,连续的偶数用2n+2或2n2表示;奇数用2n+1或2n1表示.
5、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及其关系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6、行程问题:
(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基本类型有
①相遇问题;
②追及问题;常见的还有:相背而行;行船问题;环形跑道问题.
7、商品销售问题
有关关系式:
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商品标价折扣率商品进价
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
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率
8、储蓄问题
⑴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本金和利息合称本息和,存入银行的时间叫做期数,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利息的20%付利息税
⑵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本息和=本金+利息
利息税=利息税率(20%)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4
教学目标
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会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灵活处理解方程的步骤,化为ax=b(a≠0)的形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难点:正确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等方法,灵活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解方程:4x-3(20-x)=6x-7(9-x)
思考: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去括号要注意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2求下列各数的最少公倍数:(1)12,24,36(2)18,16,24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动脑筋: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1天,接着乙又单独做4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人合做,问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全部工作任务?
(先独立做,做完后交流做法,认真听出同学意见,老师点评)
通过这个问题,请你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先去____,后去_____,再_____、_______得到标准形式ax=b(a≠0),最后两边同除以______的系数。
考考你:
下面各题中的'去分母对吗?如不对,请改正。
(1)去分母得5x-2x+3=2(2)去分母得2x-(2x+1)=6
(3)去分母得4(3x+1)+25x=80
2尝试练习(注意养成口算经验的好习惯)
解方程:
3比一比,看谁算得准(注意养成口算经验的好习惯)
解方程:(1),(2)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化繁为简
例1解方程:
2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例2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x=-1,则k的值是()
AB1CD0
3实践应用
例3学校准备组织教师和优秀学生去大洪山春游,其中教师22名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两家定价相同,但优惠方式不同,甲旅行社表示教师免费,学生按八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教师和学生一律按七五折收费,学校领导经过核算后认为甲乙两家旅行社收费一样,请你算出有多少名学生参加春游。
四冲刺奥赛,培养智力
例4解方程:
五课堂练习巩固提高解方程
六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作业:p1198,9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5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设计简析:本节课内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主要是小学解应用题和中学解应用题的衔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会用方程的思维解决问题。
2、借助找关键句或关键词、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用方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发展。
2、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析题意,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
分别算出下列绳子的总长度
【设计意图:为下面的例题做好铺垫】
二、新课引入:
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丢番图,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公元3~4世纪)的墓碑上记载着:
“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他结了婚,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再过五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
活了他父亲全部生命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又在极度的'悲伤中度过了四年,也与世长辞了。” 根据以上的信息,请你计算出: 丢番图死时多少岁;
或者根据丢番图的年龄能被6,12,2,7整除,可知这个年龄是6,12,2,7的倍数,所以他的年龄为84,168??但是根据迄今被《吉尼斯世界记录》认可的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是法国的让-卡尔门特,他在1997年8月4日去世时享年122岁。所以丢番图的年龄为84岁。
【设计意图: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和趣味性,可以在开课时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个题目可以用方程解法和算式解法,甚至还可以用以前学过的倍数来解决,解题方法多样性,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做到小学用算式和中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衔接。通过这个题目对比两种解法可以看出:算术解法是把未知量置于特殊地位,设法用已知量组成的混合运算式表示出来(在条件较复杂时,列出这样的式子往往比较困难);代数解法是把未知量与已知量同等对待(使未知量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发挥作用),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审清题意; (2)“设”:设未知数并把有关的量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 (5)“答”:检验作答。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一只天鹅在天空中飞翔时遇到了一群天鹅,它向群鹅问好:“你们好啊,100只天鹅。”群鹅回答说:“我们不是100只,但是如果以我们这么多,再加上这么多,在加上我们的一半,再加上我们一半的一半,你也加进来,那么我们就是100只了,”问天上飞的群鹅有多少只?
解:设群鹅有x只。 【设计意图:这个题目和例题思路差不多,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听懂例题,语言生活化,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此题可以利用画线段来分析题意,列出方程。】
1、现在儿子的年龄是8岁,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请问多少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解:设x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儿子 爸爸
现在的年龄 8 8×4
X年后的年龄 8+X 8×4+X 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答。
【设计意图:这个题目用算式解题较容易出错,但是用方程解很简单,让学生体验用方程成功解应用题的成就感】
3、我的地盘,我做主!
编题目:根据方程X+(X+8)= 40,编一道应用题。
【设计理念:学生具备了读懂题目,列出方程的能力,那么能不能根据一个方程自己编一道应用题呢?这是能力的提升!学生编完题后互相检验,又再一次锻炼了学生分析题意的能力】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体验到方程有时候给我们解应用题带来很大的方便。
思考题:1、有一群鸽子和一些鸽笼,如果每个鸽笼住6只鸽子,则剩余3只鸽子无鸽笼可住,如果再飞来5只鸽子,每个鸽笼刚好住8只鸽子,原有多少个鸽笼?多少只鸽子?
【设计理念:经典问题如何用方程解决】
2、有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的羊数就是你的羊数的2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们的羊数就相等了,”两个牧童各有多少羊?
【设计意图:这个题目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说出答案4、6或者1,3等,但是经过列式计算发现是错的,这个题目可能有一些学生会用二元的方程解题,对用这种方法的同学提出表扬】
【设计理念: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和趣味性。同时也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得到锻炼,提高解题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乐趣,拓展学生的思维。】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6
1、 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应用题。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中一般有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个量。这三个量的关系是:
2、由以上公式可知:一件工作,甲用a小时完成,则甲的工作量可看成________,工作时间是________,工作效率是_______。若这件工作甲用6小时完成,则甲的工作效率是_______。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问:甲乙合做,需几小时完成这件工作?
Ⅰ: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Ⅱ:这道题目要求什么问题?
Ⅲ:这道题目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有一个蓄水池,装有甲、乙、丙三个进水管,单独开甲管,6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单独开乙管,12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单独开丙管,18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如果甲、乙、丙三管齐开,需几分钟可注满空水池?
此题的处理方法:
Ⅰ:先由一名学生阅读题目;
Ⅱ:然后由两名学生板演;
丙管改为排水管,且单独开丙管18分钟可把满池的水放完,问三管齐开,几分钟可注满空水池?要求学生口头列出方程。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若甲先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问:还需几小时完成?
(1) 先由学生阅读题目
(2) 引导:
Ⅰ: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Ⅱ:这道题目要求什么问题?
Ⅲ:这道题目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3) 由一学生口头设出求知数,并列出方程,师生共同解答;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形成板书。
若乙先做2小时,然后由甲、乙合做,问还需几小时完成?
以上两题的处理方法:
(1) 根据方程:3/12+x/12+x/6=1,编应用题。
(2) 事由:打一份稿件。
条件:现在甲、乙两名打字员,若甲单独打这份稿件需6小时打完,若乙单独打这份稿件需12小时打完。
要求:甲、乙两名打字员都要参与打字,并且要打完这份稿件。
课堂总结:
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的关系。
课堂作业:
见作业本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丙单独做18小时完成,若先由甲、乙合做3小时,然后由乙丙合做,问共需几小时完成?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7
教学目标
1、 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
2、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知识重点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信息社会,人们沟通交流方式多样化,移动电话已很普及,选择经济实惠的收费方式很有理实意义。
出示教科书80页的例2;观察下列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表:
全球通神州行
月租费50元/月0
本地通话费0.40元/分0.60元/分
设计以下问题:
1、 你能从中表中获得哪些信息,试用自己的话说说。
2、 猜一猜,使用哪一种计费方式合算?
3、 一个月内在本地通话200分和300分,按两种计费方式各需交费多少元?
4、 对于某个本地通通话时间,会出现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一样的情况吗? 本例是一道与生活相关的移动电话收费的问题,让学生讨论选择经济实惠的收费方式很有现实意义。
理解问题是本身是列方程的基础,本例是通过表格形式给出已知数据的,通过设计问题1、2、3让学生展开讨论,帮助理解,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探索分析
解决问题学生充分交流讨论、整理归纳
解:1、用全球通每月收月租费50元,此外根据累计通话时间按0.40元/分加收通话费;用神州行不收月租费,根据累计通话时间按0.60元/分收通话费。
2、 不一定,具体由当月累计通话时间决定。
3、全球通神州行
200分130元120元
300分170元180元
4, 设累计通话t分,则用全球通要收费(50+0.4t)元,用神州行要收费0.6t元,如果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一样,则
0.6t=50+0.4t
移项得 0.6t-0.4t=50
合并,得0.2t=50
系数化为1,得t=250
答:如果一个月内通话250分,那么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相同。问题2是开放性的,答案与通话时间有关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数据,简单明了,易于比较。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
巩固提高一个周末,王老师等3名教师带着若干名学生外出考察旅游(旅费统一支付),联系了标价相同的两家旅游公司,经洽谈,甲公司给出的优惠条件是:教师全部付费,学生按七五折付费;乙公司给的优惠条件是:全部师生按八折付费,请你参谋参谋,选择哪家公司较省钱?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讨论解是否合理
开放题
学生在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多种角度认识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答案的合理性,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小组讨论,试用框图概括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整理。
实际问题题
列方程
数学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实际问题的答案
数学问题的解
检验
这是第一次比较完整地用框图反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解题过程概括整理,帮助理解,培养模型化的思想和应用数学于现实生活的意识。
小结与作业
布置作业
自我评价
1、 必做题:教科书82页习题2.2第2题。
2、 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3倍,如果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那么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大54,求原来的两位数。
3、 选做:某学校组织学生春游,如果租用若干辆45座的客车,则有15个人没有座位,如果租用相同数量60座的客车,则多出1辆,其余车恰好坐满,已知租用45座的客车日租金为每辆车250元,60座的客车日租金为300元,问租用哪种客车更合算?租几辆车?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本章内容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本节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移动电话收费,旅游费用等问题展开探究,使学生在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答案的合性的活动,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前面几节学习中,已经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进行多次渗透,逐步细化,本节要求学生用框图概括,使学生对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较理性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8
教学目的: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重点、难点
1、 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2、 难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二、新授。
例1、如图(课本第10页)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克,45克食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月盘内,才能两盘所盛的盐的.质量相等?
先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结合填表,体会解决实际问题,重在学会探索: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主要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
分析:设应从A盘内拿出盐x,可列表帮助分析。
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
完成后,可让学生反思,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
(盘A现有盐为5l-3=48,盘B现有盐为45+3=48。)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例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疏理已知量和未知量: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400块。
2.求什么?
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3.等量关系是什么?
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400
如果设初一同学有工人参加搬砖,那么由已知量(1)可得,其他年级同学有(65-x)人参加搬砖;再由已知量(2)和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
6x+8(65-x)=400
也可以按照教科书上的列表法分析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1、2、3
第l题:可引导学生画线图分析
等量关系是:AC十CB=400
若设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x秒,即t1=x秒,则t2(65-x)秒,再
由等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
6(65-x)+8x=400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最后写出答案。
五、作业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例2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还剩余42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来有多少面粉?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3.若设原来面粉有x千克,则运出面粉可表示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关系,如何布列方程?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
x-15%x=42500,
所以x=50000.
答:原来有50000千克面粉.
此时,让学生讨论:本题的相等关系除了上述表达形式以外,是否还有其他表达形式?若有,是什么?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教师应指出:(1)这两种相等关系的表达形式与“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虽形式上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仔细审题,透彻理解题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题中的一个合理未知数;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题中条件应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将一个条件重复利用等;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
例3(投影)初一2班第一小组同学去苹果园参加劳动,休息时工人师傅摘苹果分给同学,若每人3个还剩余9个;若每人5个还有一个人分4个,试问第一小组有多少学生,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
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
3x+9=5x-(5-4),
解这个方程:2x=10,
所以x=5.
其苹果数为3×5+9=24.
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
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则依题意,得)
三、课堂练习
1.买4本练习本与3支铅笔一共用了1.24元,已知铅笔每支0.12元,问练习本每本多少元?
2.我国城乡居民1988年末的`储蓄存款达到3802亿元,比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的18倍还多4亿元.求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
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四、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代数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全面掌握题意;恰当选择变数;找出相等关系;布列方程求解;检验书写答案.其中第三步是关键;
(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五、作业
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2.用76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的教具,要使宽是16厘米,那么长是多少厘米?
3.某厂去年10月份生产电视机20xx台,这比前年10月产量的2倍还多150台.这家工厂前年10月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4.大箱子装有洗衣粉36千克,把大箱子里的洗衣粉分装在4个同样大小的小箱里,装满后还剩余2千克洗衣粉.求每个小箱子里装有洗衣粉多少千克?
5.把1400奖金分给22名得奖者,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求得到一等奖与二等奖的人数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建立方程模型.
2.能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去括号的法则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解含多重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下面去括号是否正确?
(1)2-(3x-5)=2-3x-5,(2)5x-3(2x-4)=5x-6x-12
2下图中马路的旁边栽了几颗树?间隔几段?段数和棵数有什么规律?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道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问题1现有树苗若干棵,计划栽在一段公路的一侧,要求路的两端各栽1棵,并且每2棵树的间隔相等.如果每隔5米栽1棵,则树苗缺21棵;如果每隔5.5米栽一棵,则树苗正好用完.你能算出原有树苗的棵数和这段路的长度吗?(做完后交流做法)
2尝试练习:(1)解方程:
(2)下面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请改正。
解方程:
解:去括号,得
移项,得
化简,得
方程两边除以,得:x=-
(3)解下了方程,并口算检验:
①(4y+8)+(3y-7)=0,②2(2x-1)-2(4x+3)=7
③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解含有多重括号的方程
例1解方程:
2实践应用
例2如果代数式8x-9与6-2x的`值互为相反数,则x的值为___________
例3如果用C表示摄氏温度(℃),f表示华氏温度(℉),那么c和f之间的关系是“c=(f-32)”
已知C=15,求f.
四冲刺奥赛
例4已知关于x的方程3[x-2(x-)]=4x,和有相同的解,求这个解。
五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遇到有括号的方程应该怎样处理呢?
六作业p118A组5、6、7B组2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相关文章: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08-31
初中数学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2-3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04-25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学反思06-25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学反思06-23
中班教案教案04-30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中班安全教案教案04-04
桥教案大班教案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