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交流,会听会说。
2.能体会句子表达的特点,试着表达自己的想法。
3.了解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的特点。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学完这个单元的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3.指名谈感受。
(1)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杨氏之子》语言幽默诙谐,故事通俗易懂,用简单的语调简述了一个关于语言的小笑话。他们的对话围绕姓氏特点来做文章,问答巧妙,令人捧腹。
(2)《手指》这篇课文,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童年的发现》中,作者被老师误会时,用自我调侃的语言来安慰自己,让一件普通的事情显得活泼有趣,令人忍俊不禁。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句子,小组交流讨论句子表达的特点。
(1)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比喻手法 写出中指在五指中的地位)
(2)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树林间攀援、穿行。
(比喻手法 写出体操运动员动作的灵巧、技术的娴熟)
2.从下面情景中选一个说一说。注意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1)游子回到家乡。
(2)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
(3)远处传来一声巨响。
教师点拨:①游子回到家乡:再次踏上故乡,他激动地跳下汽车,飞奔到村前的那棵大槐树下,像一个饥饿的婴儿扑进母亲的怀抱。
②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像一颗颗透明的豆子,啪嗒啪嗒地滑到窗户下面去了。
③远处传来一声巨响:他正在书房里读书,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声巨响,如一声闷雷,又似一个炸弹突然在他身边引爆,把他从书中的世界拉回到了现实。
3.读一读,跟周围同学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教师点拨:这段话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大拇指的各种用处,生动地表现了大拇指的吃苦耐劳、默默奉献。
示例:在这个班里,只有毛毛是最调皮的。班里的.窗户玻璃破了,那是他踢足球时的“杰作”;班里的黑板上画满了小乌龟,那是他的美术作品;同桌的椅子瘸了一条腿,那是他的“小发明”——卸掉螺丝;一个小女生的书包里被塞进了一条玩具蛇,那是他的“实践课作业”。
三、书写提示。
1.有没有同学学过书法呢?书法课上老师又是怎么教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书法家及其字体,指导学生好好写字、认真写字。布置作业:写一幅书法作品。)
2.参照课文,分析颜真卿书法的特点。
颜体这种气质具体表现为:
(1)庄严正气。
(2)伟岸饱满,字形有左右外胀的感觉。
(3)元气充沛,主要表现在用笔和结构两方面。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句子,探讨意思。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意思: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意思: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却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
(意思:同情心是仁的开端。)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意思: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
(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不会去做了。)
2.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
3.借助注释,理解名言古训的意思,从中得到教育。
4.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本次语文园地的重要任务。通过相关书法的展示,学生领略到了书法的美之所在,但书法的高门槛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2
教学
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继续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尝试感受选段中语言的风趣,并试着照样子写一写。
3、通过“书写提示”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尝试着欣赏书法。
4、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
教学
重点引导学生继续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并试着仿写风趣的语言片段;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
教学
难点试着仿写风趣的语言片段;了解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尝试着欣赏书法;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18)分钟一、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问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感受到单元课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引导,评议并小结:本单元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有的是通过巧妙的对话来讲述故事,有的叙述的语言很风趣。
4、【出示课件2】《杨氏之子》中句子。
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小组交流:从这段话你感受到什么?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对话,利用姓氏的特点做文章,一个问得巧,一个答得妙。
5、【出示课件3】
①拿笔的时候,……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小组交流:从以上句段中你感受到什么?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出示课件5】
教师小结:《手指》一课,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
6、【出示课件6】
不过,……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小组交流: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费奥多罗夫被老师误会的时候,用自我调侃的语言来安慰自己,令人忍俊不禁。
引导学生借助学过的课文中的语句,了解巧妙的对话和风趣幽默的语言,降低了教和学的难度,激发了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22?)分钟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体会下面句子表达的特点,再选择一种情景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8】
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
(1)小组交流:读一读,看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关公和周仓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中,他们都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了人,三指的关系描述的相当传神。
【出示课件9】
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树林间攀援、穿行。
(1)小组交流:读一读,看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把体操运动员比作猴子,把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比作猴子攀援、爬行,生动、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运动员动作的灵巧。
2、练一练,学运用。
(1)从“游子回到家乡、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云朵在天上飘荡”中选一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说。
(2)学生自由练说。
(3)小组合作,互相评议。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二)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1、读一读,找规律。【出示课件10】
但在五指中,……叫他揿门铃。
(1)小组交流:在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采用拟人和排比的写法,以举例的方式写出了大拇指的吃苦耐劳,让人似乎看到了一个做什么事都愿意出力的无名英雄,再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它踏实、忠诚却不好大喜功。
2、练一练,学运用。
(1)学生独立完成照样子写句子。
(2)小组合作,互相评议,交流修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三、学习“书写提示”。
1、谈话激趣: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具有恢宏雄壮、大气磅礴的特点。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就是形容他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颜勤礼碑》)是其代表作之一。
2、学生欣赏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局部)拓书。
3、小组交流“颜体”的特点。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了解《颜勤礼碑》。【出示课件11】
(2)简介颜真卿。【出示课件12】
①人物简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代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②主要作品:
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等。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警句。【出示课件13】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
(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
2、练习朗读。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3、交流理解。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处】《论语·里仁》
②译文: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③具体含义: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①出自《论语·述而》
②译文: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①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②示例:“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郭沫若《武则天》第四幕)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
①此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②译文: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
(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
①出自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
②意思是: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
4、熟读成诵。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3
[教学目标]
1、体会童话的奇妙之处,引起阅读童话的兴趣。
2、体会近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能用不同的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季节。
3、掌握书签的书写格式,制作自己喜欢的书签。
4、积累关于珍惜时间、勤奋好学的名言。
[教学重难点]
培养阅读童话的兴趣,积累勤奋学习的名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童话,说说有哪些奇妙的地方。(讨论后全班交流)
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进一步体会童话的奇妙。
(1)学生交流童话的特点;
(2)教师归纳:
①童话是具有幻想成分的虚构的故事。童话中的主人公的行为,可以不依照自然的法则和科学的规律,但是它又能曲折地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本质。
②童话大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童话往往让动物、植物等披上人的外衣,赋予他们人的思想和意识,能够像人一样生活、活动。
③童话的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而且富有浓厚的趣味性,以便少年儿童能在阅读后受到有益的教育。
通过感受童话的奇妙,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二、词句段运用
(一)近义词
1、学生自由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慰藉:是自我心理的情感填补。安慰:是语言上的,安慰不一定起到慰藉的作用。
忘记:是不记得。忘怀:是不介意,多用于否定句。
2、指名说一说将两个词语对调行不行,为什么?
3、师点拨:近义词意思相近,但在不同的句子中应该用不同的词语,才能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更明确。
(二)描写环境的方法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
2、师生共同明确。
3、课件出示例句,怎样用环境描写的方法来描写其他季节。
4、生仿写自己喜欢的季节。
5、师小结:环境描写可以更具体地描绘出季节的特征,让人身临其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书写提示
1、师提问:你们有自己喜欢的格言吗?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
2、你们平时是怎样记录自己喜欢的格言的呢?(记在笔记本上、记在课本上等)
师点拨引入主题:我们可以制作书签,记录自己喜欢的格言。
3、观察课本中的两个书签,和我们平时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1)字是竖写的;
(2)标明了作者;
(3)从右往左写的。
4、师总结书写书签的要求:
(1)自右向左竖写;
(2)字距要均匀;
(3)上下字要对齐;
(4)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
5、根据要求,制作自己喜欢的书签。(制作书签的方法见达标检测第4题)
(1)介绍自己的书签,说一说自己的书签的特点。
(2)同学评议,说说别人的书签好在哪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同学们,现在是我们勤奋读书的大好时光,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吗?(生积极发言,师鼓励学生背诵)
2、学生自由朗读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试猜测含义。
3、小组讨论,理解名言。
(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年轻的时候不勤学苦读,等老的时候再想读书就晚了。
(2)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读一天书就有一天的收获,但如果有一天没读书就会丢失十天读书的收获。读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天天都要学习。
(3)学习不怕根底深,只要迈步总不迟:学习不怕基础差,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贵在勤奋刻苦,没有止境地学习,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
4、想一想:你从这几句名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5、同桌间练习朗读,并熟读成诵。
6、拓展关于劝学的名言。(见达标检测第5题)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重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交流平台”中讲述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奇妙,到“日积月累”中劝人勤奋学习的名言,都在告诉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我特意在讲解童话的时候,注重让学生体会阅读童话的乐趣,让他们可以从阅读童话中获得乐趣,再用“日积月累”中的名言告诉他们学习是学生应该做的事,提高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学习是快乐的,有趣的,同时也是重要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4
学习目标
1、学习由两个或三个相同汉字组成新字的汉字构字规律。
2、复习形声字,借助其构成规律,认识9个新字,读准字音,记忆字型。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两种汉字的构成规律。
2、认识9个新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我们知道,汉字是个神奇的大家族,他们的组成可有趣了!瞧──出示汉字,你能猜猜这几个字是怎么来的吗?最后这幅图又有什么特点?小组商量一下。
山网秋上下哭笑
⑴小组交流。
⑵班级交流:
从形状变化而来的字──山、网。
带有指示意义的字──上、下。
可以借助图形进行辨认的字──哭、笑。
偏旁、组成有表示意义的字──秋。
2、今天,老师请来了一组新的汉字朋友,看──(出示“我的发现”)旁边的小姐姐为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大家一起读一读吧。
齐读问题。
3、自己读读,说说,告诉你的同桌:
出示“我的发现”:
班级交流:
⑴相同的两个字上下排列构成──多、吕、昌、炎。
⑵相同的两个字左右排列构成──双、朋、羽、林。
⑶相同的三个字排列构成──品、晶、众、森。
4、大家还知道哪些汉字也是用这三种方法构成的?
学生各抒己见。
二、日积月累·读读认认
1、通过刚才的学习,咱们又发现了汉字一种有趣的构成方法。现在,有一群老朋友来了?大家还认得吗?
出示汉字,小老师带读,读对的齐读:
议塘
站慌
钩爪
裤符
2、老朋友大家都记得,那么他们带来的新朋友呢?你从横线两边站的字中发现了什么?
出示汉字:
议──义(字义)塘──唐(唐诗)
站──占(占领)慌──荒(荒地)
钩──勾(勾画)抓──爪(爪子)
裤──库(粮库)符──付(付钱)、
(都是形声字、形近字)
3、到底该怎么叫新朋友,自己认认、想想,还可以拿出字典查查。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
4、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新朋友吧:
抽出生字卡片。
5、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新朋友的?
班级交流。
6、你还认识哪些形声字,把它们记下来吧:
生拿出纸笔记录。
三、小结
把这节课你的收获教给别人。
板书设计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
2、认读、记忆新词和谚语。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读、记忆新词和谚语,理解记忆。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新朋友,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再来认一认吧:
游戏复习生字。
2、今天,我们继续到语文园地里学习。
二、日积月累,读读记记
1、认读词语、句子:
⑴上节课,我们积累了许多生字,今天,我们要积累些什么呢?看──(出示课文题目)
读读记记
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
随风舞动芬芳扑鼻黑白相间
读读背背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⑵这两道题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都要求“读”)
⑶请大家根据题目的`要求,先把这6个词语读一读吧。比比,谁读得又快有好:
生自读词语。
⑷都读准了吗?(生)在小组里读一读,比比谁读得最准?
小组读词语,互相正音。
⑸班级交流:词语接力(开火车轮读,哪组读得最准,接得最好就算赢)
⑹能不能用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口头造句。
⑺我们再来读读句子。
句子接力(开火车轮读,哪组读得最准,最流利,接得最好就算赢)
⑻读了这些句子,你明白了什么?
(要为身边的人或事物伸出热情的手)
2、记忆擂台:
⑴大家说得真好!那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些词语、句子都记下来。你喜欢背词语就背词语,喜欢背句子就背句子。背完一项再背另一项。比比,谁是“记忆小神童”。自己先背。
生自己背诵词句。
⑵同桌两人比比谁背得又多又好。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也请告诉你的小伙伴。
同桌互背。
⑶班级交流:“记忆小神童”大擂台。
⑷请“优胜者”交流记忆的办法。
⑸再次背诵、记忆。
三、单元总结,升华主题
1、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几位新朋友?他们是──出示
泉水娃娃
雷峰
萨沙
卡罗尔
2、你喜欢这些新朋友吗?(生)这些新朋友做了什么事让你们这么喜欢?(一个一个回忆。)
各抒己见。
3、我们一起把19页方框里的话读一读吧。(齐读)
4、是呀,他们都是热心的好伙伴,都有火热的心(板书、简比画),都热情地伸出手帮助身边的朋友,甚至是小动物。老师也很喜欢他们,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多关爱别人,才会赢得别人对我们的爱。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5
课题:
杨氏之子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意图导入(8)分钟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学生自由阅读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互相交流:
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
(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
(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
(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学生齐读课题。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之”的。“子”儿子。“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7.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8.简介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9.教师范读课文。
交流文言文名句,联系以前的学习的文言文,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30)分钟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回忆以前了解的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教学重点生字。
(1)“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
(2)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èi”,二是“应声”的.“应”读“yìng”。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节奏。
2.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3.教师领读,学生再读。
4.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现阶段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首先遇到的困难。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给学生以停顿、语气、语调上的暗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朗读,为理解文本铺开道路。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中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黄河流域示意图;媒体资源:动画课件《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视频《黄河治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课前导语”部分。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此过程利用动画课件《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辅助教学。(SWF范读)
四、学习课文1—6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为什么?(课件3摇篮)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读第2段
4、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5、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课件5祸害)
(第1、4段)
6、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7、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课件6)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8、黄河变化的原因?(课件9)
(第6段2点)
9、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课件9后)
10、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11、有感情朗读这5、6段。
五、讲读第7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课件10)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拓展学习,看视频《黄河治理》。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好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情绪。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对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这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齐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透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能够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资料: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搞笑?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但是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但是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一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主角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能够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样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4、小结: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17自然段)。
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自然段)
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玉米长得个性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3、短文连用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引读13节)。(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渗透园子的精神好处。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者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以前的点点滴滴。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
2.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
3.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4.朗读并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重难点]
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学会复述故事;学会转述别人的话;积累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忆交流: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学过哪些故事?
2.同桌互相提点,把《漏》这个故事复述给同桌听。
3.复述故事不是背诵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复述《漏》课后的示意图。
4.学生交流说出并展示《漏》课后的示意图。
5.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出示下表:
时间人物事件古时候夫妻两人生了枣核大的孩子,就叫“枣核”一年又一年枣核不见长,很勤快很聪明有一年衙役们大旱,衙役们把牛、驴牵走了到了晚上枣核到县衙闹腾,躲在驴耳朵里,
赶着牲口回了村子天一亮县官、枣核枣核被抓到县衙,衙役们打枣核,
结果打了县官学生根据图表复述。
6.小结: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也不会遗漏重要情节。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词语。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词语。
(1)指导读准轻声,如“嗽”在“咳嗽”中读轻声;“唠叨”的“叨”在词语中也读轻声。
(2)指导读准“呕吐”,这里“吐”读tù。而“吐气、扬眉吐气、吞吞吐吐”中都读tǔ。
3.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看看能发现什么。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4.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巧用偏旁归类识字。
(1)口字旁的字和口有关。例如:咳、吐、唠、叨、嘀、咕等。
(2)言字旁的字大都和语言有关。例如:谚、语、谣、诫、辩、论等。
5.复习巩固词语。
(1)抽读词语卡片。
(2)找词语游戏:找朋友。
6.学以致用。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试着再找出几组这样的字。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3)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让学生读第一个句子,演一演,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演。
2.比较两个句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顾客跳起来”体会“噌的一下子”的作用,表现人物内心的着急。
3.让学生读第二个句子,想象“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的情景,体会表达效果。
4.教师提供几个句子,学生练习在句中加上拟声词,感受句子中有拟声词和无拟声词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
(1)他用力一推,门()开了。
(2)他()喝了一大碗水。
5.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例句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生活中,小鸟急速飞走时是怎样的情景?玻璃窗突然被打碎又会是怎样的情景?模仿例句,选择一个情景,用拟声词写一句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感受对比在拟定题目方面的妙用。
同学们肯定读过许多故事,还记得有哪些吗?(学生交流)有哪些故事题目很有趣,我们一起来瞧瞧。
1.课件出示第2题。
2.学生讨论交流,题目有什么特点?课件变色“慢、急、胖、瘦”。(用展示主人公特点的词语,如“慢性子”“急性子”“胖”“瘦”“大方”“小气”等,准确地表现了故事中主人公的特点;在同一个题目中用意思相反的词语,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
3.引导学生将下面的题目补全。
课件出示:大个子兔子和()狼大方的魔法师和()的巫婆
4.你读过的故事有这类题目吗?和同学交流。
(二)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1.课件出示第3题。
2.教师解释什么是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传达给第三者。
3.小组交流:怎样转述别人的话?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如“你”改为“我”。
5.(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6.师生交流,教师小结。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创设情境解诗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教师相机板书课题:大林寺桃花指名读“寺”字,生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大林寺在什么地方?(大林寺、西林寺和东林寺是庐山“三大名寺”。大林寺为四世纪僧昙诜所创建,位于大林峰上,所以叫大林寺。)
2.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看看你知道了多少,还有多少不知道的。
3.初读感知。
(1)四人一组利用课件上的注释讲讲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说诗意,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谈话过渡:刚才几个同学说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4.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①指名读,理解词语。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②你觉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惊喜)读一读,再体会一下。6.默写古诗《大林寺桃花》。
5.试背古诗。
师:现在老师播放音乐,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背诵一下古诗,你可以边背边想象诗的情景,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自由背、指名背)
三、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把句子说(写)具体、生动,还学习了怎样给自己的习作拟下亮眼的题目。同学们要在今后的作文中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我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在自学的气氛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2.能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黑旋风李逵鲁莽刚猛,是个大孝子;齐天大圣孙悟空神通广大;大观园里的林妹妹多愁善感……这节课,就让我们漫步中国古典名著长廊,走近这些人物,品读精彩故事。
二、忆经典,说感受。
1.猜一猜。
事事齐全说汉高。(打《三国演义》一人名)谜底:刘备
借问酒家何处有。(打《红楼梦》一人名)谜底:探春
我有心得。(打《西游记》一人名)谜底:悟能
绿化北京。(打《水浒传》一人名)谜底:燕青
2.读课题。
同学们,文学的经典王国里有那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们一起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三、读经典,习方法。
(一)读《西游记》节选。
1.默读《西游记》节选《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小组讨论:(1)铁扇公主和牛魔王不肯借扇子的原因是什么?(2)各用一个字概括三次借扇的.方式方法,并说出每次的结果。(3)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全班交流,总结概括。
(1)不肯借扇子的原因。
铁扇公主:孙悟空坑害了自己的儿子红孩儿;牛魔王:害子之恨(次要),欺妻之恨(主要)。
(2)第一次借扇:逼;结果:假扇越扇火越大。第二次借扇:骗;结果:被牛魔王变猪八戒骗回。第三次借扇:打;结果:自愿送出扇子灭火。
(3)人物形象总结示例。
孙悟空:机智、聪明、变化无穷、有法力。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概述感受人物形象。
(二)拓展阅读《西游记》节选《大战红孩儿》。
思考:唐僧最终被劫走,红孩儿的阴谋之所以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西游记》以奇妙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无比的世界。
(三)了解《西游记》。
1.看封面,了解作者。
师:刚刚我们读的文章来自《西游记》,从这本书的封面上可以知道,它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谁能说说自己对吴承恩的了解?
全班交流反馈。
2.读目录,了解内容。
师:我们一起翻开书,看看目录,这本书总共有多少回?哪位同学能把这本书的内容概括一下?
3.学生交流。
(《西游记》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和白龙马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的故事。)
师:是啊,他们一共经历了八十一难,最终“径回东土,五圣成真”。同学们读完后有什么感想?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奇、妙等)
总结:西天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大都是由动物变化的妖怪带来的。性格各异的师徒四人克服重重困难,与这些妖魔鬼怪作斗争,最终取得了真经。这部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的神话世界。
四、用方法,爱阅读。
1.阅读《红楼梦》节选。
2.写读后感。
当我们读到精彩的内容,感想比较深刻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来把读书的情况记录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写好读后感。
五、爱阅读,伴成长。
1.推荐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学生交流反馈。
2.说说自己的读书计划。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阅读技巧,学生能更顺畅地阅读名著,更深入地了解其语言表达特点,能真正融入其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胚、祸”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我”发现的过程。
3.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谈感受,并体会作者童年时善于提问、乐于探索的精神。
4.说说自己有过的“发明与发现”,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回忆童年的发现吧!(板书:童年的发现)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读好不好?看来大家预习得非常好,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三、理解发现。
1.大家读完课文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答。
课件出示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正好是九个月。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再次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指名说。
课件出示句子: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请大家把这两句话分别朗读一下,看看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我们在平时写作时,就应该注意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四、了解过程。
1.“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呢?老师拟定了学习计划,请大家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2.课件出示:(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个四字短语。(3)在白纸上画出四字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师:刚才大家的合作学习真是热火朝天呀。现在请每一组用一个词来概括发现的过程。
一组,梦见会飞。(板书:梦见会飞)
二组,请教原因。(板书:请教原因)
三组,痴迷研究。(板书:痴迷研究)
四组,发现原理。(板书:发现原理)
师:大家真会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家的合作探究进行得非常棒!
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根据板书回答: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
5.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没有什么想对作者说的呢?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给自己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说不定,你还会成为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呢!
2.课后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并把它写出来。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见会飞 请教原因 痴迷研究 发现原理
敢于提问 不断探究 大胆想象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一文,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才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学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11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描写的是哪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了解其突出的特点。
3.使学生学会收集、归类资料,并能够从中挑选出最典型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它又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有没有同学参观过中国的某个世界文化遗产呢?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吗?
长城、颐和园(北京)、天坛(北京)、故宫(北京)、敦煌莫高窟(甘肃)、秦始皇陵兵马俑(陕西)、九寨沟(四川)、泰山(山东)、黄山(安徽)……
二、启发思路。
怎样写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类的作文?
截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这些遗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怎样把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介绍给大家?可参考下面的介绍。
例如: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万平方米,周围有10多米高的城墙和50多米宽的护城河。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层次分明,主体突出,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1.确定要写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哪一处。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如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基本现状。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板书:查阅资料)
2.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板书:整理资料)
(1)引导学生先说出要描写的是哪一处文化遗产。
(2)这处遗产有什么突出特点?比如,外观、结构等。(此处可引用,或运用修辞手法。)
(3)历史上有何变化?(如修缮、毁灭等)
(4)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个相关故事。(注意:故事最好能够体现文化遗产的特点或由来等。)
3.撰写成文。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引用要注明资料来源。注意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使介绍的内容更加生动、准确。(板书:撰写成文)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想想其突出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相关故事。
学生整理思路,列提纲。
2.教师以长城为例,从功能、建造、故事等角度展开介绍。
3.结构安排:如果选择两个故事来表现文化遗产的.特点,可以写得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介绍清楚中国的某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资料准确无误,能体现其特点,有相关历史故事,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写出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章,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与自豪感。
六、延伸。
将你的作文与同桌的交换,互评,看看你的介绍是否清楚通顺,再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
板书设计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查阅资料
整理资料
撰写成文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习作,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生学会自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多问为什么,多研究探讨。
3.我发现学生对于国家的历史、文物等方面接触较少,对于古诗词的积累也很少,以后要重视这方面知识的积累。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膑、讥”等5个生字,会写“丧、瞪”等8个字,会写“依次、等级”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描写人物神态等的词语,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了解人物想法。
3.读懂课文内容,推测孙膑的思维过程。
4.知道用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田忌就转败为胜的原因。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纸牌小游戏。
老师拿出六张扑克牌,分为两组,分别是红桃的4、8、10,梅花3、7、9。老师和学生各选一组,然后比大小。老师依照田忌赛马的思维跟学生玩两盘,把输和赢的两种情况都体现出来。
2.在历史上,像这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故事还真不少,你知道哪些?
官渡之战曹操2万人战胜10余万敌军
赤壁之战周瑜、刘备5万人战胜20余万敌军
淝水之战谢玄8万人战胜80多万敌军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轻蔑(qīng miè)、孙膑(bìn)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瞪、耀、蔑、赢”,并在黑板上示范。
(“瞪”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右上方的笔顺是横撇、点、撇、撇、捺。
“耀”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右下方是“隹”,而不是“住”。
“蔑”是上中下结构,中间是“罒”,不是“四”,下面是“戍”,不要少写一点。
“赢”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月”,下面是“月、贝、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了什么?
(课文以“赛马”为线索,写了田忌和齐威王的两次赛马。)
2.自由读“两次赛马”的段落,边读边思考:这两次比赛各是怎么赛的?画出两次赛马的对阵图。
3.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1)学生自学、讨论。
(2)小组汇报:
①第一次赛马第二次赛马
齐威王田忌齐威王田忌
上上上下
中中中上
下下下中
②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
a.两人的马没换。
b.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c.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后中等,再下等。
③两次赛马的不同之处:
a.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后上等,再中等。
b.比赛结果不同。
c.齐威王前后心情不一。第一次齐威王胜,得意扬扬。第二次齐威王败,目瞪口呆。
四、课堂小结。
朗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只要多思考,以弱胜强也不是不可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两次赛马的比赛结果。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初赛失败后,孙膑与田忌的对话和表现。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1~2自然段。
(1)田忌为什么都失败了?
本段中写“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说明彼强我弱。而比赛的时候却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所以田忌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2)体会“垂头丧气”是写田忌初赛失败后的情绪。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在课文中是写田忌失败后情绪颓丧,非常失望的神情。
(3)你认为田忌要怎样才能赛过齐威王?(实力或技巧方法)
组织学生议论,各抒己见,最后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学习第3~12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第3~12自然段。
要求:(1)找出描写田忌情绪的三句话。
①“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是写田忌初赛失败的情绪,认为好朋友孙膑也看不起他。
②“你是说另换几匹马”是写田忌只看到马力的强弱,没有认识到比赛方法的重要。
③“那还不是照样输”是写田忌没有信心,缺乏求胜的精神。
(2)找出描写孙膑神态的四句话。
①“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是写孙膑当朋友失意时,热情鼓励。
②“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是写孙膑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之后找到了取胜的可行办法。
③“摇摇头”是否定田忌的想法,“一匹也不用换”初次表露出马力强弱不能决定比赛的胜负。
④“胸有成竹地说”是写孙膑早已思考成熟,“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是写孙膑具有必胜的信心。再三用必胜的语言鼓舞田忌的斗志,终于使田忌鼓起勇气,充满信心再次比赛。表现在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3.体会三个人的对话。默读13~18自然段。
提问:(1)第二次比赛,马还是原来的`马,田忌为什么能战胜齐威王?
(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调换出场顺序。突出孙膑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深入分析的品质。)
(2)齐威王为什么失败?
①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这段话是写齐威王根本没把田忌放在眼里,充分表现出骄傲自满的弱点。
②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这段话是说齐威王认为自己有必胜的把握,毫无失败的思想准备。
讲解以上两句话,要充分突出齐威王盲目骄傲自满,只凭马力、不善智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孙膑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安排了田忌赛马的出场顺序才取得胜利的。
③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
田忌胜了第二场,齐威王稍有觉醒但已经晚了,已无调整余地了,所以到第三场比赛下来,“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结果已成定局。突出思维的重要性。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心句)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除了田忌赛马里面两种比赛匹配的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有,但只有孙膑说的那种是取胜之道。再次突出了孙膑的聪明机智。)
2.让学生各选一个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演一演。
演完并让学生再次说说人物的性格特点。
3.你还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是智力的比赛,不是力量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的胜利,齐威王的失败是不善于动脑思考的失败。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取胜。)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孙膑献策
教学反思
1.从游戏切入课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历史上,包括我们现实生活中,都有很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事例,靠的就是多思考,用发散性思维统筹各方面。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辆”“匹”“册”等7个生字,正确认读“一辆车、一匹马”等6个数量短语,初步养成使用量词的习惯,对于不同的事物使用不同的量词。
2、熟读并背诵《字母表》。能将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一一配对。
3、学会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形近字的字形,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
4、熟读并背诵《春晓》,感受雨后清晨的美丽春光。
5、阅读《阳光》,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词,背诵古诗。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理解诗文的内容与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词卡片。教师领读生词,学生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仔细观察,这一组词语有什么样的特点?(都是以“一”开头的词组,揭示量词的概念)
3、学习量词。出示相关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根据图片上的信息,来说一说物体的数量。如,老师问:一()车?生答:一辆车。
4、量词的用法:这些量词都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单位,针对不同的事物,所使用的量词也不一样。量词不可乱用,要使用恰当。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量词?说一说。(一只鸡、一头牛、一朵花、一个苹果)
二、字词句运用
1、找一找,连一连。
(1)复习语文园地一中的《字母表》,指名背诵,分小组背诵,评选出最熟练小组。
(2)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字母表》,仔细观察每一组大小写字母,说说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同桌展开游戏活动,一个同学出示大写字母,另一个同学从字母卡中找出对应的小写字母,然后两个同学将字母卡同时放在桌上,一起读一读。
(4)出示课本上“找一找,连一连”的内容。学生完成课本练习,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行对答案,对全对的同学提出表扬。
(5)学生拿出练习本,开始默写《字母表》,查漏补缺。
2、读一读,想一想。
(1)出示课本上的两组字,教师指名读,及时正音。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字各有怎样的特点。(第一组字都有部件“日”,第二组字都有部件“寸”。)
(3)小组讨论:我们如何认识、记住这些字,并且能够区分开来。(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字形,如“过”字去掉一个走之旁,加上一个日字旁,就是“时”。)
(4)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我们刚刚都用了哪些方法来识字?(“加一加”或者换偏旁的方法)
三、展示台
1、同学们自由读课本上的词语,说说你在哪里能看到这些词语。
减法、算式、计算、排列,数学书上可以找到。
品德、家庭、尊重,品德书上可以发现。
2、你还从其他的书上认识了哪些字?请你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3、复习生词。开小火车读生词。
4、小结:语文与我们的生活、学习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留意新字词,增加知识的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导入:春天来了,唐朝诗人孟浩然感受到了这美丽的春光,他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读《春晓》,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教师范读、同学互读等方式正音。(注意“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
3、思考:“春晓”是什么意思呢?(春晓即春天的早晨,写的.是作者在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所见所感)
4、整首诗里,描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句,然后请同学来说一说。
(鸟啼、风雨声、落花满地)
5、理解诗句的内容。
出示相关的图片,根据图片上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这首诗的每一句是什么意思?讨论五分钟,然后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补充学生说得不完整的地方,总结发言。
6、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7、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8、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背诵。如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填空的形式,想象画面的方式,帮助学生背诵。
二、和大人一起读
1、教师范读,同学们请认真听,把自己不会读的字做上记号。
2、把做上记号的生字多读几遍,同桌间相互帮助,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师生合作朗读短文。师生轮流,按照自然段交换着读。
4、通过朗读,你知道了阳光给大自然带来了哪些好处?(禾苗绿了,小树长高了,河面闪着阳光,“我”家明亮了。)
5、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阳光的宝贵之处,让学生分组交流,再想想阳光还有哪些作用。
6、小结:阳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促进植物的生长,还能杀菌、消毒,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我们要珍惜阳光。
三、小结
语文园地二中,我们学习了量词的用法,也复习了《字母表》。学习了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生字,相信同学们日后一定能积累更多的生字。语文的学习不仅在课堂上,也在生活中,需要我们细心地去观察。就像伟大的诗人孟浩然,将春天的景象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二
量词:一(辆)车
《春晓》闻啼鸟风雨声花落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涵盖的知识点比较多,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内容分解成两部分来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充分地利用课堂,参与课堂讨论,自己得出知识点和结论,这样的学习效果比教师满堂灌好得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知,来理解诗句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中的学有所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语文的学习也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习与人交谈的礼仪,懂得如何围绕主题与他人交流,并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2.能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记者采访的视频)看完这段采访视频,大家认为采访需要注意哪些技巧?(要有礼貌;提出有用的问题;认真听别人说完;提出新的问题,并耐心等待别人回答。)嗯,看来大家都明白了!今天,我们也要来当一回小记者,不过,我们不是去采访同学,而是去采访我们的父母、邻居等大人,采访的主题就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
1.个人展示,明确交际要求。
老师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介绍自己采访所用的“问题清单”,说说采访内容。如果其他同学认为他的采访内容符合主题,而且对其采访的内容也非常感兴趣,请鼓掌表示支持。如果听完以后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是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可以大胆举手提问。
2.评价交流,提高口语水平。
(1)鼓励上台展示的同学,大方表达,讲的时候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其他同学更好地了解采访内容。
(2)请同学说一说支持的理由。
(3)在评价交流中进一步肯定采访的重点: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更多的问题。
(4)思考总结。
小结:最好给大家介绍内容全面而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要只局限于一两个方面。
三、规范语言,有序表达。
1.回顾教科书提供的信息,明确采访时的技巧:要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追问。
2.照顾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句式辅助。
四、模拟演练。
1.现在大家手中都有了问题清单,请以老师为采访对象,来模拟一下采访的情景吧!
生:老师您好!请问您小时候在哪里上小学?
师:××学校。
生:那您最喜欢哪个学科呢?
师:我最喜欢的学科是××。
生:为什么呢?
师:因为这个学科的老师很和蔼,上课很有趣。有一次……(老师讲起小时候的故事来)
生记录。
2.现在,大家了解采访的流程了吗?(了解了)刚刚老师所说的信息,大家有没有记录呢?(有)那么,对于老师所说的'童年记忆,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自由模拟练习。
五、小结。
想要了解别人的故事,就必须先了解与人交流和倾听故事的技巧。作为小记者的同时,不要忘记你也是一名倾听者。大家今天回家之后,去采访一下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家里其他长辈吧!记得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认真倾听
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反思
在整个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样的评价,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评价,积极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交际氛围,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身心的解放与自由。这样,他们在交流时才会毫无束缚,畅所欲言,进而迸发出智慧与创造的火花。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15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词语,理解其含义。
2、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懂得做事要开动脑筋,寻找最佳方法。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准备:
1、投影片
2、标有不同颜色的六匹马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我国古代一个关于赛马的故事。
2、板书:15、田忌赛马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教学重点
1、出示课题
思考:围绕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生讨论
3、师综合;综合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出示投影片1)
a、田忌和和谁赛马?
b、一共赛了几次马?
c、赛马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4、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提问:田忌和齐威王一共赛了几次马?
2、生答
3、指名读第一次赛马的部分。
4、思考:
①田忌和齐威王在比赛前做了些什么?
②第一次比赛的经过怎样,结果怎样?
5、生讨论,指名上台用图片演示,板书。
6、提问:
a、这次比赛齐威王为什么能赢?(出示投影片2)
b、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个“强”字指什么?
c、第一次比赛齐威王赢了,田忌表现怎样?
d、“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假如你是田忌,你会怎样想?
e、田忌失败后,想了吗?从他身上,我们想到失败了应该怎样办?
7、指名答
8、师过渡:田忌垂头丧气,准备离开赛马场,这时候出现了什么情况?
9、指名读孙膑的话。(出示投影片3)
10、齐读孙膑的话,提问:从孙膑的话中,能看出什么?学生相互讨论后作答。
11、师过渡:面对田忌的再次挑战,齐威王说了什么?指名读句子,从齐威王的话中能看出他的表现怎样?从齐威王身上我们想到,面对胜利应该怎么办?
12、指名读第二次比赛的经过和结果。
13、思考:
a、第二次比赛,孙膑想了个什么办法让田忌转败为胜?学生用图演示比赛过程。
b、理解词语:目瞪口呆
c、齐威王为什么目瞪口呆?
14、师过渡:同样三匹马,比赛结果为什么完全改变了呢?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出示投影片4)
四、体会中心,明白道理。
1、思考:
a、为什么这个办法田忌想不出来,孙膑能想出来?
b、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呢?
2、生讨论(出示投影片5,结论)
五、巩固练习,当堂反馈。
1、数学游戏导入新课。
(转败为胜?)
六、以“转败为胜”为切入口,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1、田忌第一次赛马为何败?
2、田忌第二次赛马为何胜?
3、孙膑凭什么断定田忌第二次比赛一定能胜?
数学游戏提示:
七、小组讨论会,认识人物。
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人中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八、悬念作文。
(1)田忌赢了赛马,非常高兴,正想与孙膑回家畅饮一番,忽听齐威王在背后大喊:“孙膑,慢着!”……
田忌将如何应付?孙膑还能帮得上忙吗?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课文。
(2)假如你是齐威王的谋士,你有什么办法帮齐威王在第二次比赛中仍然获胜吗?请同学们拿笔将第二次比赛改写一下。
板书设计:
15、田忌赛马
田忌(输)第一次齐威王(赢)
上上
中中
下下
田忌(赢)第二次齐威王(输)
下上
上中
中下
《田忌赛马》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懂得做事要开动脑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这节课分四个部分进行了教学。
一、学生质疑,理清思路。
首先引导学生围绕田忌赛马这一课题质疑,提出自己想弄清的问题,教师经过归纳整理,引出学生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节课要掌握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
二、自主学习,明理育心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分成四个步骤:
1、学生观看录像,养成仔细观看的习惯,教师通过让学生揣度田忌失败的心情,谈自己的看法,明白怎样正确对待失败。
2、学生细读人物对话,了解人物性格,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应该怎样对待胜利”这一问题。
3、学生自己动手摆马,思考取胜的办法,教师再演示孙膑的做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学生讨论“孙膑为什么能想出办法而田忌却不能”这一问题,明白“做事要注意方法,讲究策略”这一道理。
以上几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既明白了道理,又受到了良好的心理熏陶,在有效地进行了学科心理教育,从而体现“协同教学”的基本思想。
三、巩固练习,当堂反馈
通过“摘李子”这一游戏,训练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懂得课文所包含的道理。
四、改写故事,培养思维
齐威王必须调换出场顺序,才能赢田忌,可怎么调方法不止一种,让学生想办法,大大培养了创造思维的能力。
总之,这节课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自主学习、讨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6-24
部编版《跳水》教案11-05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09-22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19
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通用23篇)03-14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02-21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04-25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1-24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怎么都快乐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