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时间:2024-08-10 17:00:48 飞宇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通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通用9篇)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1

  教材分析:

  通过孔子语录,让孩子们遵循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在理解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完成熟读背诵本文的任务。

  教学重点:

  通过多媒体、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在一堂课的各个环节中反复强化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在教学各环节衔接中对教师指令的准确把握并努力突现其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熟读精思》中古人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老师明确:学习方法是:熟读和精思。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全班齐声背诵全文)肯定其背诵的熟练度后引出今天将学的课文。(导入)

  2.请同学们不要翻书,先放松一下脑神经,让我们先来看几幅漫画。看看画的都是些什么?比比谁的观察力最强最准确。

  a.展示课件中第一幅漫画。在同学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回答后,为该图配上相应的说明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老师示范性地带读,学生跟着朗读一遍。

  b.同样的操作方法:放图---思考----回答---文字---带读---朗读(共5幅)

  初步目标:学会流利地朗读每一段文字。

  3.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老师将给出每段话中生字的解释,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起来翻译句子。(老师点评并给出规范的翻译方法,随后通过课件切换,回到相应的每张漫画,请同学们通过朗读及时巩固一遍。)

  在翻译中老师需要适时补充拓展的内容:

  a.古人的“学”包括哪两方面内涵?

  老师明确:学分小学和大学。小学---诗辞章句;大学---修齐治平(板书)

  b.为何古人会因“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而“不亦乐乎”?

  老师明确:古人倡导“游学”传统。通过学识的增长道德素养的提高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并以此为乐。值得一提的是古人的“游学”有些接近于现代的学术交流。(板书)

  c.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老师明确:学而不思---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思而不学---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而会产生“罔”和“殆”的状态。(板书)

  4.同学们逐句翻译和朗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把所有的画面和文字串起来,请同学们抬头看着课件和老师一起图文并茂地朗读全文。(对学生的朗读给予肯定和点评)

  接着再请学生在没有老师领读的情况下,独立地边看边读。(同样给予点评)

  5.听了同学们流利的朗读,老师对你们的能力非常自信。下面老师要加大难度,只给同学们看图片,而隐去了文字。看行不行?

  a.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先来试试?(给予表扬和鼓励)

  b好。现在请全体同学一起来看图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课堂检测:

  6.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背诵的内容,结合课本,归纳一下文章教会了我们哪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总结:老师明确:

  一、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思、思而学。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

  二、学习态度: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经过了一段紧张的操练,下面让我们回到生活场景中轻松一下,完成一个情景对话。(展示课件)

  要求:用文中刚学到的原话填入对话的空白处。

  过程:老师先介绍对话的背景,再请同学踊跃举手填空。

  8.同学们活学活用的能力很强。不知道表演能力如何?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情景对话中的`人物。

  (强化熟读背诵又能学以致用的目的基本能够达到。最后以掌声和全班再次流畅地背诵全文作为这一环节的结束。)

  9.小竞赛------名言/故事、语录大串联

  规则: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从老师课件中显示的6幅卡通画中选中其中之一。每幅图都隐藏着一套题目。每套题目中都包含着两个成语故事或名言,抽到题目的代表可以在规定的3分钟时间内和全体组员进行讨论。讨论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第一:这两个成语或名言分别与文中哪句相对应?

  第二:你为什么要将两者关联起来?说明理由。

  凡是答对一道的代表都可以为本组赢得1分。

  过程:在讨论时老师及时到各组了解进展,并控制好时间。在交流讨论结果时,如有代表答错的,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解释其中的原因,同时对其答对的部分给予肯定。最后以得分的高低确定各组名次。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2

  教学目标:

  1、了解《弟子规》的由来

  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3、体会做事小心谨慎,讲信用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出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2、解字:弟子(学生)

  圣人(孔子)

  孝(孝顺父母)

  弟(友爱兄弟弟姐妹)

  谨(小心谨慎)

  信(讲信用)

  3、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孔子和子路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

  3、讲宴殊故事

  晏殊是宋代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

  晏殊小时候便有神童之誉。一次,皇上让他参加御前考试,拿到考题后,他马上请求皇上另出新题,并老老实实地禀报:“这个题目,我十天前正好练习过,草稿还存在家里,为考出真才实学,请为我出道新试题。”他这种诚实的态度深得皇上赏识。考中进士后,晏殊仍然每天闭门读书,刻苦用功。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学,颇得世人好评。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古文

  2、小组读古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

  (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

  (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

  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欣赏古、今泥塑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情趣、关注民族的文化遗产,感受泥材的土趣味的独特的艺术美感,并从中学习泥塑知识。在泥塑创作中,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二、重点难点:

  感受泥材的土趣味的独特的艺术美感,并从中学习泥塑知识。在泥塑创作中,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三、课前准备:课件、版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播放一段录像,哪个同学知道这段录像的.地点是哪里,是什么内容?(学工基地)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回学工的场景,激发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学工时的泥塑作品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导,探讨解疑

  1、欣赏从古至今的泥塑作品,品味泥塑的艺术美感。

  [设计意图]感受泥塑的艺术美,理解其独特趣味,通过学生资料与课件的资料相融合,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即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跟我学

  通过看书及课件学习泥塑罐的制作方法及装饰方法(切挖、粘贴、雕刻等)

  注:泥条要保持湿度,相互间要紧密,注意保留自然的凹凸纹理

  [设计意图]探究学习,重点掌握泥塑的泥条成型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学,动手能力,并激发学生发现其它的泥塑方法。

  (三)、创作体验,形成技能;

  (1)、学生创作,体验创作过程。

  动起来吧!设计一件即实用又美观的器具。怎样使它更有特点,与众不同?

  注意:

  1、你身边有许多辅助工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备用的工具来解决。

  2、可几个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每组的负责人安排好每个人的任务。

  3、注意室内及自身的卫生。

  (2)、教师辅导,学生形成技能。

  教师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好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造。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对美术作业的要求出现的三部分“基本要求”、“具体化”、“可选部分”来设置本课的创作体验过程,加深对泥塑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泥塑的审美能力。

  (四)、激发潜能,表现;

  评出最佳造型奖、最佳技巧奖、

  谈创作体会,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遇到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采用自评与他评的方法,标准体现多维性,以鼓励为主,成功展示自我,愉快学习,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和能力。同时配合课题要求评出各种奖项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达到课标提出的作业要求与作业相统一的原则。

  (五)、布置展览,成果展示。

  在美术专业教室展台上,为期一周。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二、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古语今说。

  三)、明道喻理。

  1、自由读。

  2、美丽的桃花,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知行合一:说一说春天开的花、文化传承、节气节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三字经。

  2、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领悟三字经的意思。

  三、课前准备:

  读诗歌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字经(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检查识字情况。

  2、自由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你的理解来给我们讲讲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理解,把讲给你们小组的`人员听。 2、指名说意思。

  (四)再读理解:古语今说

  1、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A、指名读

  B、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说。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

  c、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2、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

  A、指名读这一句。

  B、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 D指名读。

  3、教师:谁能把这两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明道喻理环境的影响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影响

  (六)、拓展延伸。知行合一读一读。想一想你是怎样做的?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6

  备课时间:9月7号上课时间:10月18号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孝经·三才章》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孝经·三才章》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方法:谈话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翻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孝经·三才章》。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孝经·三才章》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2)幼儿园3)西施

  作业:背诵课文

  反思:通过反复朗读和师生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并能指导自己的言行。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怎样注重修养自己的做法。

  三、课前准备:

  练习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1、复习:集体朗读

  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练习朗读课文

  (2)熟练朗读课文

  (3)学习“古语今说”理解大体意思

  (4)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新课

  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

  6、小组合作学习古语今说

  7、学生自由读。

  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9、读明道喻理:贤哉回也想一想颜回有哪些品德

  (三)拓展延伸

  知行合一思考:你会怎样做?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8

  备课时间:

  10月11号上课时间:11月1号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指名读,正音。

  ⑶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4、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论语》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拜师的古诗。

  反思:随着学习的深入,诵读范围的增加,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对于三人行,有我师的理解深刻,并懂得了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9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

  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

  三、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

  四、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厚德载物

  2、解字: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舜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

  3、讲帝舜。

  舜:是中国历史中的著名人物,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因其杰出而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史记》中说他姓姚,名重华,生于姚墟(今属山东菏泽);建都于先秦的蒲阪(今山西永济)。舜为四方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号令天下。其尊号有: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是颛顼的六世孙,自五世祖穷蝉起都是平民。他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瞽叟的.妻子握登在姚墟生下了舜。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女英和娥皇都嫁给了舜。三皇,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

  (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

  (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

  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1-30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4篇01-13

冬至传统文化教案12-21

传统文化教案(通用13篇)08-27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通用21篇)04-07

冬至传统文化教案范文(精选14篇)12-07

传统文化冬至教案范文(通用6篇)12-07

一年级教案08-04

一年级安全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