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与克》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千克与克》教案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千克与克》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白板展示:超市购物时的对话情境?
教师:同学们,画面中他们在说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引用对话中提到的.克和千克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板书:克、千克)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工具——称。
2.认识克(g)。
(1)活动:称称。
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克、2克、3克、4克糖,用手感受下1克有多重。
引导学生感受1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掂。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一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一角硬币重1克,你放在手心内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把小组的硬币放在一起,掂掂,感受有多重。
(3)说说。
通过刚才的掂掂、称称,你们对1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感觉)
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板书:克——g)
(4)议议。
在生活中,计量那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5)填填
学生独立教材第2页“填一填”,并汇报。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读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一袋盐重多少?两袋盐呢?
学生观察:1袋盐重500克。想:两袋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
让学生把两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老师: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
(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得出:
1千克和1000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千克和1000克一样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
(2)估一估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吗?
先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苹果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苹果重1千克,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3个苹果重约1千克)。
(3)称一称
①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千克大米。
让学生先将大米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称出1千克大米。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②小组合作用盘称称出2千克大米。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③教师巡视: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个苹果和3个萝卜有多重。
(4)填一填。 6kg=( )g 7000g=( )kg 11000g=( )kg
教师指名回答,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称一称
学生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1题。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教学中忽略运用对比的方法感受轻重。可用右手掂两袋食盐,左手掂1个一角硬币,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轻重”,形成较鲜明的表象。通过学生的随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我发现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学生对“克”、“千克”的质量,认识体验还够,判断几克、几千克,误差较大,还需要通过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促进。
《千克与克》教案 2
教学内容:
千克、克的认识。
教学要求:
1、 使同学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 使同学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同学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标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坚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假如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假如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时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同学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观赏别的小组。
(以上视同学的表示发给一个信封,同学不能当场打开)
3、同学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身是怎么购物的。
《千克与克》教案 3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及第107页12题。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为了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的作用,教材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的必要性。结合主题图,学生初步感受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在通过掂一掂的活动形成直观感受后,认识称物品的测量工具,并继续借助天平使学生对1克、1千克形成直观感受。借助前面学习中积累的直观感受和经验,通过估量解决问题,深化本单元知识的学习。练习用不同形式的题目将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有趣的呈现。本单元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吨的认识、理解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不仅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后续学习的铺垫,对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估测能力的提升。
二、复习目标
1.通过交流单元知识整理,对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有一个较深的了解,体会质量单位的作用。
2.通过举例、判断、交流,进一步巩固质量单位的表象,利用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3.四人小组交流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并用电子称称量物体的质量进行验证。
4.综合运用质量单位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估测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利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难点:质量单位正确表象的建立。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克和千克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1.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你都学会了什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维导图、表格等)把这个单元所学进行整理,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个单元你学习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2)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最困惑的是什么?
(3)你会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吗?
2.举例说明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复习第八单元。(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整理和复习)
2.交流梳理结果
课前同学们已经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整理,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交流课前预习任务一,交流并完善自己的整理,然后推选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
展示小组作品,交流预习任务一的三个问题。
汇总:
(1)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1克→1枚2分硬币的重量,1千克→两袋500克盐的重量。1千克=1000克
(2)解决问题:想:1克、1千克大约有几个常见的物体重
估:通过掂量物体进行质量的估计
选:选择合适的单位
师:在这个单元中,记住1克、1千克的重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解决问题。比比看,谁记得最准
3.及时检测
(1)请举例说明1克的重量,同桌互相判断谁的更准确一些。
(2)抢答:质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有哪些?
(3)举例说明1千克的重量,同桌互相判断谁的更准确。
(4)抢答:质量大约是1千克的物品有哪些?
(5)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
7粒黄豆大约重1(),1包餐巾纸重5(),1瓶洗衣液重5(),1箱苹果重20()
(6)你能估计出身边哪些物体的质量?寻找身边最感兴趣的三个物品,先估一估,再用电子秤量一量。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测量并汇报。
4.结合梳理,完成思维导图
根据刚才复习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知识梳理,看,(出示思维导图),老师是用这样的方式梳理的,这样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反思,更好地掌握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每个单元学习之后都能养成这样梳理的好习惯。
5.随堂小测
【知识点1】认识克
下面质量大约是1克的物体是()。
①②③④
【答案】③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1克表象的建立。1克的质量不仅是克这个质量单位走进学生内心的关键,更是学生估测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实际重量的标准,因此应在教学时格外重视。
【知识点2】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答案】克;千克;克;克。
【解析】注意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质量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知识点3】改错
爷爷收到了一封信,看了之后却笑得直不起腰来,我们也来看一看,读一读这封信:
亲爱的爷爷:您好!今天是我十岁生日,我身体特别棒,体重已达40克,每天早上能吃掉30千克的鸡蛋,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300千克的蛋糕,妈妈领我看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我还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克重。孙子:小明 20xx年6月11日
师;同学们为什么笑了?
【答案】亲爱的爷爷:您好!今天是我十岁生日,我身体特别棒,体重已达40千克,每天早上能吃掉30克的鸡蛋,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300克的蛋糕,妈妈领我看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我还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千克重。孙子:小明 20xx年6月11日
【解析】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首先学生要对1克和1千克有正确的表象,其次要能够想象出物体的质量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行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答案。对于生活中不常见的物体,通过比较就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了。
六、课后作业
1.排序
990克 1千克 90克 9千克
()>()>()>()
【答案】9千克>1千克>900克>90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克和千克的关系的掌握,学会利用克和千克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它们各重多少?
【答案】12;6;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已有信息进行计算。题目的着手处是最后一幅图,容易使不够细心的学生误以为没有解决办法。
《千克与克》教案 4
1、在上这节课前,我请教了办公室的同事很多问题。结果都觉得学生对克这个概念基本没什么感觉。而对千克的感觉要好得多,因为生活中遇到的用的要多一些。所以本节中,我把克的概念教学放在首要位置。重点感知、体验1克、一千克。通过体验,在需要中不断的发展,初步感受到计量重量的单位可能还有比千克更大的,也有可能比克更小的。对物体重量的判断可以看包装上的标示,也可以和某个物体进行比较,可以称一称,也可以掂一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为两课时,本节课我的重点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各种称、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会读出重量、会填写重量单位、进行简单的换算。第二节课我再具体讲述估计重量、称重、提问题等。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内容:
课本85、86、练习十八1、2、4、5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
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物体有轻重,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4.通过具体感知1克、50克、500克左右的物体,建立估计500克以内物体质量的支撑点。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具准备:
教师:天平秤、弹簧称、盘称、一枚2分硬币、1千克的面,500克的盐2袋、10个一角硬币。 学生:每人一个2分硬币、500克盐一袋、1千克面一筒。(另外每个学生还可以收集2到3种上面标有重量单位的东西:10个一角硬币、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东西各一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玩游戏,那么今天老师就请三位同学上来做一个背一背的游戏。你们愿意吗?背完后请你说说有什么感觉呢?(有轻有重)。说得真好,其实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一定的重量,有的轻,有的重。当然也有同样重的。那么有谁知道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有哪些呢?(有斤、两)“对”。但是斤、两是我国过去采用的重
量单位,现在我国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并读2 遍。请记住: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也可以用字母kg来表示。
二.初步感知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1:现在,请大家伸出自己的手,一只手托一支笔,另一只手托一本书,比比看,谁更重一些呢?(书)那么,如果想要知道这本书和这支笔具体的重量有什么办法呢?(用称称)。对,说得真好,如果物体上面没标出重量,而我们又想要知道物体的重量的时候可以用称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各种称好吗?(课件2出示称)
2:(课件3)具体介绍天平。天平是用来称比较轻的'物体,它的最大称量是500克。
三.动手操作,具体感知1克有多重。
同学们,想知道一克到底有多重吗?请打开课本86面,那里会有你想要的答案。(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一克)对,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个2分的硬币,请每个同学都掂一掂,感受一下,有什么感觉呢?(很轻很轻)对,那么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会和它差不多重呢?找找看,(一个一角的硬币、一粒花生米)对!下面我们就用天平来验证一下。一个硬币重一克,那么10个这样的硬币重多少克呢?(10克)现在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10克的重量吧。老师这里有一个10克的砝码,请大家看一下。因为一克实在太轻了,所以天平的砝码盒中最小的都有10克。现在请大家想像一下,如果是20个一角的硬币,会是多重呢?50个?100个?500个呢?非常好,那么现在请大家打开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袋子,找出100克或是500克。
四.练一练。同学们真棒!可现在小狗旺旺有一个烦恼,它不认识称上的重量,你们能帮帮它吗?请看(课件4)
五.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克”这个重量单位,500克的重量大家也已经知道了,如果有2个500克放在一起,会是多少呢?(500加500是1000克。)但是,克这个单位太小了,如果我们要表示比较重的东西怎么办呢?为了更加方便,下面,老师教大家一个更大的重量单位---千克。请大家找找袋子中500克和1千克的东西,一只手托2个500克,另一只手托1个1千克,感受一下怎么样?(一样重)是的,那么一千克和一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看大屏幕(动画课件演示)2个500克是一千克,一千克=1000克。读2 遍。板书:一千克=1000克,如果有20xx个一克会等于多少千克呢?(2千克)5000个呢?
2:同学们学得真棒!下面先让我们用5秒钟的时间收好桌上的袋子,收好以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好朋友,让我们跟着她一起轻松2分钟好吗?(视频)
3:小结:看了好朋友给我们带来的知识,说说看,一般比较轻的东西用什么作单位?(克)稍微重一点的东西又用什么作单位?(千克)。
4、轻松完以后,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精灵吧!它上课学得不太好,想请大家帮帮忙,好吗?课件5(指名回答)、课件6(抢答 )
5、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那么让我们再来当当小老师吧!(课件7)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表现真不错,又是当老师,又是认识新朋友,你们开心吗?说说今天的收获吧!(我们学了克和千克)。你有什么感想。你觉得什么时候我们常用克来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来做单位。但在有的时候,同一样东西,根据数量的不同,也可以用不同的重量单位。比如一个苹果,可以用克作单位,而一袋苹果就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如果现在要同学们说说老师的体重,应该选择什么为单位比较合适呢?一支笔、橡皮的重量又该选择什么为单位比较合适呢?
如果让你估计一辆汽车有多重,你又会用什么做单位呢?(吨)这个我们长大后会学。
七.知识拓展和课外知识介绍。、
同学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生活中也有无穷无尽的知识,下面让我们到知识的海洋里去看看吧!
《千克与克》教案 5
教学内容: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8页的“克和千克”。
教材简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1克和1千克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学生对克和千克这两个概念接触得较少,是对斤的感性认识较多,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而且“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缺乏感受与体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体现以下二个方面:1、在特定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观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克和千克的表象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在感知、猜想和验证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在理解1克和1千克的`基础上,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盘秤、课件、2分硬币、10克/袋的米、100克/袋的黄豆、500克/袋的食盐、1千克/袋的沙子等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感受新知。
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就是从生活中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吧。课件显示洗衣粉袋上写着“2千克超值家庭装”,白沙糖的袋子上写着“净含量:400克”,牙膏盒上写着“净含量:140克”,米袋上写着“净含量:10千克”。
2、你知道这些几克、几千克表示的是什么吗?
3、细心观察的你还发现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上克和千克呢?请你介绍一下。
4、克和千克都是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带学生走进生活,感受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意义,引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认识常用的计量工具。
《千克与克》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物和相应重量的连线以及选择相应的计量单位,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里的应用。
2.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估计:出示书上的图片,(梨、公鸡、鸡蛋、猪)
先让学生进行估计,每样物品大概有多重?然后进行连线练习。
二、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千克“或”克“。
铅球重4()篮球重650()
乒乓球重()杠铃重50()
三、填”〉“、”〈“或”=“。
800克()4千克3千克()3000克
2千克()1500克7000克()9千克
三、算一算:
出示一袋重为190克的面包,再出示4个一袋的面包,每个重为70克,想一想这5个面包一共是多少克?
四、比一比:
出示一袋牛奶馒头,净含量为400克,一袋素菜包,净含量为420克,一袋三鲜馄饨,净含量为600克。
(1)一袋三鲜馄饨比一袋牛奶馒头重多少克?
(2)一袋牛奶馒头比一袋素菜包轻多少克?
(3)你还能提哪些问题?
五、想一想:
一个空杯重240克,1号杯重300克。
(1)1号杯里的`水重多少克?
(2)你能估计出2、3号杯里的水各重多少克吗?
六、实践活动:
到食品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袋装食品是用克作单位的,各是多少克;有哪些袋装食品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各是多少千克。(请大家利用休息日到商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七、思考题:
每个菠萝都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1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的几倍?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八、: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九、作业:完成练习四的第3、4、5题。
十、教学后记:
《千克与克》教案 7
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㈡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㈢情感教育点
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盘秤、有奖竞猜的物品、一个1角硬币
(学生用)六人一组:10个1角硬币、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的物品,2包500克的盐、苹果、饼干、石头、米、花生米、果冻等......
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好吗?
生:好!
师:我们去看一看。
1、观看课件演示:(熊猫森林超市开张情景)
咦,什么声音,这么热闹?
噢,原来今天是熊猫森林超市开张的日子。
2、课件显示(超市内部场景)
师:好,我们进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4、请打开课本P86页。
二、认识称。
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来称。
师:那么你知道哪些称呢?
生:(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生1: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
生2: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
生3: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
师:大家真留意身边的事物。
三、感觉体验,形成质量观念。
1、认识1克。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1角硬币)你猜一猜有多重呢?
生:1克......
师:我们用天平来称一称。请看屏幕。(播放录像)
师:你们真棒,一枚1角的硬币约重1克。请大家拿一枚1角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好啦,感觉怎么样?
生:很轻。
师:大家知道1克的重量了,现在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
生:乒乓球、小发夹、药片、小螺丝、纽扣、图钉......
师:你们真利害能找到这么多大约1克的物品,那你还能找出10克、50克、100克的物品吗?
生:......
师:大家真聪明,找到这么多以克为单位不同重量的物品。
师:请大家从篮子里找出100克的物品。看哪一组找得最快。准备开始。
师:大家都来感觉一下。
2、认识千克
师:刚才第二小组找100克的物品又快又好,现在我们再来找出1包500克的物品,准备开始!
师:找得好快啊!这是一包500克的.盐。(500克)
师:一袋盐500克,那么两袋呢?(生答师板书:1000克)
师:我们在验证之前一齐来认识盘称。我们一齐来观察一下。(观察盘称认识盘称)
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把两袋盐放在一起,用盘秤称一称。那么大家知道有多重啊?(学生操作称量)
生:1千克
师:1000克里面有几个1克呢?(1000个)
师:那么1000克和1千克哪一个重呢?(相等)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师:老师想到超市买几样东西你能帮帮老师吗?(能)
[要求:请各组合作帮忙称出1千克的物品]
学生汇报:我们组称了6个苹果是1千克......
师:通过称量,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六袋物品重量相同,都是1千克。
生:我发现1千克的石头少,1千克的饼干多。
生:我发现虽然1千克的石头少,1千克的饼干多,但是他们的重量是一样的。
师:你们的发现可真多!谢谢大家的帮忙。
师:现在我们每人轮流掂一掂,试一试这1千克的感觉,各小组也可以交换物品试一试。
师:感觉怎么样。
生:我觉得1千克很重。
生:我觉得1千克比1克重多了。
生:我觉得1克比1千克轻很多。
师:真的吗?好了,我们拿出1克和1千克的物品比一比。
师:感觉怎么样。
生:1克很轻,1千克很重。
生:1克比1千克轻很多。......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称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P86,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熊猫老板很想请大家去他的超市帮忙,你愿意吗?听听熊猫老板的要求吧?(想成为我的职员可不容易,要经过三关的考验。勇敢的小朋友请来吧!)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1、书P88页2。
2、书P89页4。
3、书P89页5。
第二关:判断提。(学生用动作判断)
(1)一个1角硬币重1克,10个1角硬币重1千克。()
(2)5千克比5000克要轻一些。()
(3)小明重25千克。()
(4)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第三关:亮亮去春游写了一篇日记请小组合作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改正。(课件出示)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两个,150克重的一个...他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许多动物,他最喜欢重达3000克的、和脖子长达3克的。
五、有奖竞猜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这么好,老师想送些礼物给大家。请看,想要吗?
师:呵呵,都想要,不过,得先猜猜它有多重?哪个小组猜对了奖品就是你们组的!
(每组一分物品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说出重量。)
六、小结。
《千克与克》教案 8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会以千克为单位读出电子秤上小数形式显示的重量,并能说出它表示的实际含义。
2. 能力目标:结合对电子秤上显示重量的认识,能进行以千克为单位的名数与克为单位的名数之间的改写。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克与千克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分析:
本课时是在以有的知识经验“千克、克”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重量的表示法,尤其是用电子秤称物体的轻重。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电子秤上显示的重量来学习以小数形式表示的重量。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含有重量标识的商品包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小丁丁要考考大家。
1.选择单位
一只鸡蛋重65()
小胖重38()
一只足球重320()
克 千克
2.看卡片口答
1000g=()kg3kg=()g5000g=()kg42000g=()kg7400g=()kg
问:7400g=()kg怎么表示?
3.出示课题
师: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千克、克”。(板书课题)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适当的回顾,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铺垫作用。通过重量单位的换算题7400g=()kg引起学生的关注,对于用过去的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图
师:我们接下来和小丁丁一起去超市看看。
小丁丁想和妈妈买什么?(鱼)
电子秤上的数你会读吗?
师:含有一个“。”的数我们叫它小数,这个数读作“一点五二八”。
(小数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但这里不需要进行具体的小数教学。只要让学生知道小数点前的部分表示几千克,小数点后面的数表示几克。)
问:你知道这条鱼到底有多重?这个数各部分表示什么?
(小组讨论)
归纳:在1.528kg中,
“1”表示1kg,小点后的“528”表示528g。
所以1.528kg就是1kg528g,也就是1528g。今天我们要学习用小数来表示重量。
板:1.528kg=1528g 加课题:------用小数表示
2.师:电子秤上的重量你会看了吗?
出示:一包苹果1.970 一串香蕉2.053
师:
(1)试着读一读,左右说说它们表示的重量。
(2)完成填空。
出示:
________kg ________g = ________g
3.活动
师:拿出你收集的物品重量在小组里读一读,说说表示多少。
反馈:含有“0”的数的读法以及“0”表示的含义。
(生活中有数学的知识,我们又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对学生来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学习数学是有用的。而且利用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的材料进行学习,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等的能力。)
4.练习
(书p36/2)
西红柿 西瓜 花菜 1.022 3.500 0.617 问:“1.022”中的“0”表示什么?
说说“3.500”和“0.617”中的“0”表示什么?
(在小数表示的重量中,小数点后含有“0”的数部分学生理解上有难度,
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巩固练习。
1.你会用电子秤的表示法表示这些物品的重量吗?
哈密瓜 一袋饼干 一袋面包 3549克 800克 1056克 ________千克________千克________千克
2.书p36/练一练
1.228kg= g5.630kg= g0.099kg= g3886g= kg8102g= kg756g= kg
3.小组活动
4.独立练习
练习册p23/1,2。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千克、克——用小数表示
1.528kg=1528g
读作:一点五二八千克
《千克与克》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认识克、千克
2、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教学挂图以及一些带包装的常见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看,四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正在看《动物趣闻》呢!让我们和他们一切去了解一下动物的知识吧!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
1、他们从书中了解了哪些关于动物的知识?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授
出示问题:1克有多重?
1、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联系你平时见过的东西,估计一下。(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多重是1克。
(估计:一片口香糖大约是1克;一粒花生米大约1克;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3、用天平演示操作,认识1克。
(小博士的话: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
(扩展学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
4、拿出自己准备的较轻的物品,自己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最后,再称一称,验证一下。
5、如果物品比较重,我们还用克作单位吗?
出示问题:1千克有多重?
6、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
(估计:1暖瓶水约重1千克;两袋盐重1千克)
7、认识1千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
8、克与千克是什么关系呢?
1千克=1000克
9、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全班交流)
10、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小组内交流)
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
三、巩固与应用
1、看图说说这些物品有多重?(自主练习1)
(引导学生学会看秤和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记。)
2、实践活动:掂一掂,称一称(自主练习3)
(注意让学生先通过掂一掂估计一下,再动手称一称。小组合作进行活动。)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克与千克
克 g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千克与克》教案 10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生活中虽然接触过质量单位,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茫然。根据这一特点,本设计从生活情境入手,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去感受1克和1千克这两个质量的实际“大小”,从而使学生正确掌握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1.在生活情境中感悟“克”和“千克”的存在形式,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
课前布置学生分别准备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让学生深入生活,到超市进行调查。在选择、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拓宽了学生学习、体验的空间,拉近了“克”“千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从而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
2.在活动中建构“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培养测量意识。
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质量实际有多重,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克和千克,感受1克和1千克质量的轻重,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使学生充分享受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成功喜悦。同时通过对天平和秤的认识,使学生体验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天平 一枚2分硬币 一支笔 一块橡皮 两袋重500克的盐、一袋重1千克的面条等实物
学生准备 一枚2分硬币 分别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
教学过程
⊙课前调查,了解信息
1.课前布置学生深入生活,到市场、超市等场所调查、采集信息。
2.调查内容: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3.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秤。
⊙创设情境、关注质量
1.请两位同学举起质量不同的两袋物品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这两位同学的动作和表情,你发现了什么?
(举较重物品的同学很吃力……)
师:物体有轻重之分,要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克、千克……)
师:表示物体有多重,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2.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秤。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巧妙利用“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自然地引入到克和千克的学习中。
⊙操作实践,形成概念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中的物品认识克。
(出示三样物品:2分硬币、一支笔、一块橡皮)猜测哪样物品的质量是1克。
(学生自由猜测,师用天平称量验证)
①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②演示利用天平称一枚2分硬币的过程。
得出:一枚2分硬币重约1克。
③克用字母“g”表示。
[板书:克(g)]
(2)掂一掂,感知1克。
师:请大家取出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千克与克》教案 11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千克与克》教案 12
教学内容:P121第9—12;P125练习二十四第9--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克、千克的认识,进一步形成对克、千克的正确的'重量观念。
2、通过复习图形与变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锐角、钝角和直角。
3、培养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形成对克、千克的观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培养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克、千克
1、学生独立完成第121第9、10题。
2、小组交流为什么这样选择?
3、投影出示P125第9题,你会连吗?校对时追问:“为什么这样连?”
4、对于这方面知识,你有什么窍门?
二、复习图形与变换
1、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说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钝角和直角?
2、小组内说说你见过哪些平移、旋转现象?
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判断的?
4、完成书P125第10题,抽生作业投影展示。
三、综合闯关:(主题图)
第1关.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200()5()500()100()
第2关、在○里填上或=
(1)4千克○400克(2)6000克○6千克
(3)700克○1千克(4)3千克○2900克
(5)9克○11克(6)9千克○5千克
第3关.应用题
(1)小辉体重40千克,爸爸体重62千克,爸爸体重比小辉重多少千克?
(2)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吃了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四、总结: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收获?你想出题问问或考考大家吗?
五、布置作业
《千克与克》教案 13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
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
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一颗钮扣。 一个橡皮头。 ……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
生:牛奶!
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
(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
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 (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学生猜)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
生:500克。
师:那两袋呢?
生:1000克。
(板书)
三、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
生:1千克。
(板书)
师: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现在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1千克的盐。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都掂过了吗?
生:掂过了。
师:那1千克盐和我们刚才的2袋砂糖比较,哪个重?
生:盐重。
生:砂糖。
生:一样重。
师:怎样知道物品的轻重?
生:用秤称!
师:说得好极了,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哪儿见到的?
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向同学们演示磅秤、盘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电子秤台。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盘秤,现在可以验证1千克盐和2袋砂糖哪个重了吧?
生:可以了! (教师称重,学生观察)
师:都指在1千克处,说明什么?
生:同样重。
师:所以…… (板书)1000克=1千克。
四、小组合作,称量物品
师:我们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种秤?
生:弹簧秤。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弹簧秤,谁会使用弹簧秤?
生:(演示) (师辅助)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称一称?
生:想!
师:好!下面请小组长到台前来领物品。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先掂一掂,估量一下大约有多重,再用弹簧秤称一称,看到底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完了吗?
师: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称的什么?质量大约是多少?
生:我们组称的大米,大约是1千克。 我们组称的苹果,大约也是1千克。
五、认识电子秤
师:大家在市场买东西时,经常会看到什么秤?
生:盘秤、电子秤。
师:哪位同学认识电子秤,下面就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识电子秤,好吗?
生教大家认识电子秤。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这位老师很有耐心,讲解也很细致,谢谢你!
师:昨天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请看画面,善于思考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苹果和鸡蛋一共多少千克?
师:他的问题谁来答?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一共是3千克。
生:鸡蛋比苹果多几千克?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所以鸡蛋比苹果多1千克。
七、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好。想不想来做一个闯关的游戏。
生:想!共6关。
第一关:说一说(教科书上88页1题)。
第二关:写一写(教科书上88页2题)。
第三关:填一填(教科书上89页4题)。
第四关:比一比(教科书上89页5题、6题,90页关于棉花、铁的思考题)。
第五关:问一问、答一答(教科书上89页7题)。
第六关:看一看,算一算(教科书上90页8题)
师:你们可真棒!一连闯过了6关,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八、师生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学会了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千克与克》教案 14
知识要点:
1、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有克、千克、吨。
2、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3、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也叫公斤,千克用字母kg表示。1kg=1000g
4、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字母t表示。1t=1000kg
5、相邻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40个25千克的学生重1吨。
5、1T=1000kg1kg=1000g.
6、换算:单位相互换算的方法
(1)把吨化成千克,千克化成克,是用吨数或千克数乘进率1000。
(2)把千克化成吨,克化成千克,是用千克数或克数除以进率1000。
口诀:小换大减三个0,大换小加三个0
如:把克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吨去掉3个0,把吨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克加上3个0.
7、重量的大小比较
记忆: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应用
1、1枚2分硬币重1克;一袋食盐重500克,2袋食盐重1kg。1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50g,1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250g。
2、5本数学书的重量大约是1kg。1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25kg,4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00kg,40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一头大象约重6吨。
3、计算:1吨+3000千克=()吨,方法是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成统一的单位后在计算。
注意:1㎏棉花和1㎏铁一样重。
《千克与克》教案 1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9-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秤
1.多媒体课件演示:两个小卡通人物,一个举着一包红枣,另一个举着一包膨化食品。两人争论不休,都说自己的东西重。
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来比一比,哪个物品重些?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办法,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
3.师生共同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4.认识秤。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秤,让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充分感知。
[说明:用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重,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根据称一称活动的需要,很自然想到秤,让学生在需要中学。]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活动体验,初步感知。
掂一掂1千克红枣的重量,体验1千克。
掂一掂不够1千克的膨化食品的重量。
比一比,掂两种实物重量的感觉。
学生实践后交流体验的结果。
[说明:通过掂一掂、比一比,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深刻地感受1千克重量的大小,有利于1千克概念的形成。]
2.观察秤面,认识秤面上的数字刻度。
根据秤面上的.数字刻度,让学生说说从这些数据中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概括:如果称某种物体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如果指着2,就是重2千克
3.教学试一试,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小组活动:分工合作,轮流实践,交流体验。
活动一:称出1千克大米,装进袋里,拎一拎1千克大米有多重,用心好好体验。
活动二:称出1千克鸡蛋。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重1千克,再称一称,然后数一数,拎一拎。
4.介绍千克的符号:kg,板书:千克(kg)
[说明: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体验空间,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触觉感知,深化对千克的认识,加快概念的建立。]
三、巩固概念、拓展应用
1.出示标有净含量的袋装食品,让学生观察外包装,交流从包装袋上获得的数据信息,然后再掂一掂,称一称。
比较净含量和秤得的重量,理解净含量的意义。
2.借助多媒体播放乘坐电梯的录像实况,了解电梯和货车的载重情况。
3.看秤面上的刻度说蔬菜、水果的重量。(想想做做第3、4题)
4.阅读课本32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说明:练习让学生经历了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巩固概念的同时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吗?
2.课后实践活动:
(1)到超市里看一看,哪些物品重 1千克。
(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自己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说明:把课堂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现实生活中,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和社会性,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千克与克》教案】相关文章: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09-11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精选18篇)10-19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04-15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04-16
千克和克教学反思12-06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04-10
克和千克的教学反思10-31
《千克和克》教学反思04-16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