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阿房宫赋 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阿房宫赋 教案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阿房宫赋 教案优秀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是明确本文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是文字较艰深。
解决以上重点、难点的方法是加强诵读,加大教师指导、讲析的分量,以读读、讲讲、议议、背背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读、背课文。
2、学生自我理解课文内容,疑难词、句、意,课堂向老师、同学质疑。
3、讨论本文的立论与《过秦论》有何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有何不同?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一)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正音。
回màn囷焉qūn不何虹jì
妃pín yìng qiáng焚兰jiāo lù
不知其所之也yǎo尽态极yán掠piāo
鼎chēng lǐ yǐ zīzhū
贺梁之chuán在之粒yǔ sù横jiàn
ōu yā cēncī
2、学生大声地自读。
3、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课上对照注解疏通全文,将疑点划出,以备质疑、释疑。
4,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二)学习第一段
1、提问课后练习第一题答案,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2、找一学生读第一段,注意读出阿房宫的宏伟气势和赋铺张扬的特点。
3、学生齐读。
4、学生质疑、教师指导、明确重点掌握的词。
(1)需要掌握的重点实词:
六王完了、结束北而西折动词,架木做屋
未何虹雨止初晴
(2)特殊用法
四海“一”数→动统一
构而折“骊山”名→状从骊山
“北”、“西”名→状向北、向西
未何“云”名→动出现云彩
“龙”名→动出现龙
未霁何名→动出现虹
歌台暖动→名歌声
5、段意理解。
分四层。
第一层:开首十二字,交代时代背景,点出地理环境。 “兀” “出”虽是粗笔勾勒,但已显爱憎,揭示了秦始皇统一后骄纵享乐,几十万劳动者的辛劳与血泪才换得阿房宫“出”。
第二层:“覆压……流入宫墙。”夸张手法,总写阿房宫的宏伟规模。“覆压”言其广,“隔离”言其高。骊山,起伏不断;二川,滔滔不绝,这两句将宫殿趋向、座落地势、规模之大形象鲜明地描绘出来。
第三层:“五步……不知西东。”以大量的对偶、排比等骈句,极力描绘、渲染了阿房宫内楼台殿阁的宏伟、豪华,桥梁复道的奇丽、壮观。“五步” “十步”,写出楼阁之密;廊腰飞檐,指出宫室之美。廊腰缦回突出曲线美;钩心斗角突出结构美。“盘盘焉、囷囷焉”,是概括各式各样楼阁的形状,像蜂房那样邃密,如漩涡那样纡回。“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掷笔长叹,言非笔墨所能尽言。
第四层:本段最后部分。
从行文上看,这部分带过渡性质,从建筑写到宫殿中人物的活动,“歌台暖响”等四句既写宫中歌舞之盛,也写出这欢歌狂舞背后隐藏着宫人的无限悲戚。“—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重在写人之感受,亲疏各别,冷暖不均。
6、小结“赋”的特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的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作者围绕一个事物,就某一客观对象反复描写,多方渲染,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达曲传其义,情尽意足之效果。本文的第三段就体现了上述特点。
7、学生反复读,尝试背这段内容。
(三)布置作业
背诵第一段,预习下几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研讨余下段落,完成课后习题,凿实—词多义。
(二)研读第二段
1、学生读。
2、学生就字词质疑,教师指点,明确重点、难点。
(1)补充注释。
a、绿云扰扰:“绿云”,浓墨有光彩的云,此处形容女子的头发黑密;“扰扰”,纷乱蓬松的样子。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这里用“互文”修辞格:本应合在一块儿说的词,因对偶、押韵或字数的限制,临时拆开来使用,理解时又应合在一块儿。可译为“燕、赵、齐、楚、韩、魏六国之统治者有无数的金玉珍宝。”
(2)重点掌握的词。
s、不知其所也“杳”,深远;“之”,动词,去。
b、尽态极“妍”,美丽。
c、立“缦”通“曼”,久。
d、连绵词,接连不断的样子。
(3)特殊用法。
a、采于秦“辇”,名→状,乘辇。
b、燕赵之,韩魏之,齐楚之精英……
“收藏”“经营”,动→名,收藏的金玉珍宝,经营的金玉珍宝。
c、,:“鼎”“玉”“金”“珠”,名→状
“铛”“石”“块”“砾”,名→动
(4)段意理解。
a、过渡:在第—段中,作者从背景、外貌、内景等方面极力铺陈,阿房宫的形象已矗立于眼前,富丽堂皇。在本段中,由宫殿的描绘,自然过渡到对宫人、宫藏的描绘。
b、写宫人:“妃嫔媵嫱……三十六年。”
分别从宫人的来源、宫人的生活、宫人的命运几方面进行描写。明星、绿云、渭流、腻烟、雾、雷霆等具体形象的描绘,比喻精彩,想象奇特,又经过了艺术的夸张,极写宫女之多,妃嫔彩娥,济济各殿,也见出秦皇的骄奢淫逸,糜烂不堪。而她们“尽态极妍”的目的是“望幸”,可是却“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望幸”与“不得见”,充满了对孤寂痛苦的宫女的同情,更有对暴君的揭露。
c、写宫藏:本段余下的部分。
“收藏”“经营”“精英”及“剽掠”这些词写出秦人掠夺之甚。“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字有四组对比,六国的珠宝尽入秦宫,但在宫中却视若土石,任意抛洒,有奢侈之心,无爱惜之意,批判锋芒渐露“亦不甚惜”,我们仿佛已听到作者的斥责和愤慨的`声音了。
(三)研读第三段
学生读、背第三段
1、学生质疑,教师点拨,明确重点。
(1)补充注释
a、纷奢:繁华奢侈b、直栏横槛:栏杆
(2)重点实词
a、函谷举:被攻取
b、焦土可怜:可惜
2、段意理解
这一段由上文的描写转入议论。
(1)第一层:“嗟乎”至“用之如泥沙。”
以常理和反问斥秦统治者只顾个人享受,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2)第二层:“使负栋之柱”至“不敢言而敢怒。”
摆出秦皇罪证,六个排比分句,运用比喻、夸张,紧扣阿房宫,进行强烈的对照描写,绘出秦始皇“劳民伤财”的怵目惊心的图画。接下去顺势写出人民“不敢言而敢怒”的局面。民怨积深,“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农民起义的爆发是必然的。
(3)第三层:这部分用14个字高度概括了秦亡的过程,民众的反抗从“怒”到“叫” “举”“炬”,三个动词,短促相连,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摧枯拉朽之势,火山爆发之烈,迅猛异常,不可压抑。“可怜焦土”与上面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收束有力,概括了秦的速亡。
(四)研读第四段
1、学生齐读。
2、理解内容。
历史的回顾,有着现实的用心。最后的作者议论,给唐王朝不啻浇了一瓢钻心透骨的冰水。文章突出一个“鉴”字,企冀唐统治者以秦为镜,回心转意,更弦易辙。
3、学生反复读、背第3、4两段。
(五)布置作业
[拓展思路,深究问题]
完成课后练习第五题(略)
[课上练习,巩固重点实词]
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四题(略)
阿房宫赋 教案优秀2
教学目的: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流”“走”等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及与骈体文的区别。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词语用法与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
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赏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由回忆《过秦论》的内容开始,引入新课。)
二、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三。背景介绍与解题: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爪尖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四、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霁何虹(雨过天晴)B尽态极妍(美丽)
C鼎铛玉食(铁锅)D直栏横槛(栏杆)
E辇来于秦(坐车)F朝歌夜弦(早上)
五、断句:
1、骊山北构而西折
2、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3、杳不知其所之也
4、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5、多于庾之粟粒
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讲解第一段。
(一)补充解释
1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而:表顺接的连词。北、西:名词作状语。走:达。
3各抱地势抱:适合,随着。
4盘盘焉焉:……的样子。
5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量词,座,所。
6复道行空行空:横跨半空。
7不知西东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
8歌台暖响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
9而气候不齐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齐:相同。
(二)分析内容。
1前四个3字句: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
2第二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3第三四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
4第五句:由实写楼阁、廊檐到虚写长桥复道。
5第六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来陪衬它的宏大宽广。
(三)板书总结:
七、作业:课后自译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段:检查翻译、背诵及活用词掌握理解情况。
二、分析第二段。
(一)补充解释:
1辞楼下殿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
2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3朝歌夜弦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
4为秦宫人为:成为。
5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绿云:黑发。
6雷霆乍惊乍:突然。
7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动词,往,到。
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9齐楚之精英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10金块珠砾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
(二)分析内容:
1第一句:照应“六王毕,四海一”。
2第三句:写宫人梳妆打扮,着力表现其明艳动人。
3第四五句:写宫人的凄惨生活,揭示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
4第六七句: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被践踏。
5 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三)板书内容要点:
三、分析第三段。
(一)补充注释:
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
2秦爱纷奢纷:多,繁华。
3人亦念其家念:顾念。
4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怎么,为什么。
5多于南亩之农夫于:比。南亩:田间。
6多于周身之帛缕周:全。帛缕:借代衣物。
7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
(二)分析课文:
1前四句:对比人心事理,质问秦统治者的贪婪与残暴。
2第五句:比喻、排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第六七句:写“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4 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
(三)板书要点:
四、分析第四段。
(一)补充注释: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如果。爱:爱护。
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为:做。
4谁得而族灭也得:能够。
5秦人不暇自哀哀:哀叹。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二)分析内容:
1第二句: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2第四句: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3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意味深长。
4 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三)板书要点:
五、总结全文
1揭示主题:不爱人民的统治者必将导致灭亡。
2 写作特色:
(1想象、比喻与夸张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3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六、作业:课后练习。
阿房宫赋 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了解杜枚赋体散文的比喻、铺排手法借古讽今的风格
2、理解“华、兀、构、缦、霁、杳、逦迤、锱铢、负、族”等词语
3、背诵全文,归纳多义词“而、夫”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题解:赋体特点,作者简介及本文目的
2、熟读课文,理解“兀、构、缦、霁、杳、逦迤”等词语
重点:理解词语难点:内容理解
内容及步骤:
一、解题:
1、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铺采文,体物写志”。内容上,要通过“体物”以“写志”;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由于注重铺叙和形容,在语言上就不免要使用华美的词藻,着上绚丽的色彩。
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形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本文属于文赋。
2、阿房宫及作者:见课本注释
从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烧毁后,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牡牧也加入到其中来。
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1、正音:
兀骊缦霁冥嫔媵嫱荧椒剽逦迤砾呕哑铛锱铢椽槛妍
2、问题:①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②本文各段写了什么内容?
A、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B、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
C、用排比名式,尽情揭露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及奢靡结果D、总结历史教训,发出警告
三、指导、结合注释理解一二段。补充注释:
蜀山兀:形容词用如动词,指树木被砍光了。
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活用作状语,从骊山。
四海一:数词用如动词,统一。
盘盘焉:助词,形容词尾,的样子。
气候不齐:一样。雷霆乍惊:突然。
梳晓鬟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髻。
燕赵之收藏:动词用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珠宝。
四、作业:1、背诵一二段
2、《基础训练》课内阅读7——12小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背诵课文
2、纳文言虚词“焉、而、夫”的义项
3、了解借古讽今的风格
重点:理解背诵课文难点:文言虚词义项总结
内容及步骤:
一、概述上节所讲内容
二、检查:
1、背诵默写一二段或摘句连接,如:长桥卧波,?不知西东。
春光融融;,风雨凄凄。
明星荧荧,,焚椒兰也。
鼎铛玉石,,亦不甚甚惜。
2、解词(加点的)
四海一直走咸阳不霁何虹盘盘焉廊腰缦回雷霆乍惊杳不知其所之也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三、练习《基础训练》课外阅读:有关秦始皇建阿房宫的理由及过程
四、指导阅读背诵三四段
1、(补充)秦爱纷奢(豪华)直栏横槛(栏杆)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意动,以之为鉴)可怜(可惜)
2、学生口译,及时加以纠正
3、简析内容:
第三段,由上文的描写转入议论,显示出作者这篇赋的本意。先以“嗟乎”发出感叹,对比人心事理。进而质问,接着用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揭露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经过重重铺垫,笔锋一转,让“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第四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作者连续感叹,情不自禁。“呜呼”之后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论据,指出爱国和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最后,用“后人”的婉称谓,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意味深长。
4、借古讽今风格
借评历史来向皇帝进行讽喻,希望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过秦论》希望汉文帝能以仁义治天下,本文希望唐敬宗不要为自己享乐而劳民伤财。因为他们是对皇帝的忠告,所以说得很婉转。
五、熟读成诵,做课后练习二、三、四题
六、布置作业
1、继续背课文2、《基础训练》1——6
【阿房宫赋 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1篇)06-16
精选《阿房宫赋》教案3篇07-09
《阿房宫赋》教案范文9篇10-17
【实用】《阿房宫赋》教案四篇10-15
关于《阿房宫赋》教案(通用15篇)08-18
高一语文教案:阿房宫赋03-17
阿房宫赋高一上册语文教案10-29
阿房宫赋的读后感04-01
《后赤壁赋》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