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品德与社会教案1
教学内容:
祖国走向富强
教材分析:
本课共分为“辉煌的成就”和“迈向小康社会”两部分。“辉煌的成就” 主要了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行各业所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迈向小康社会” 主要围绕“小康社会”的讨论,进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祖国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的辉煌成就,激发深厚的爱国情感和自豪感。
2、明确祖国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人才,树立建设祖国的宏伟志向。
活动准备:
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搜集资料。教师制作与活动有关的课件和图片数张。
学情分析:本课共分为“辉煌的成就”和“迈向小康社会”两部分。学生比较陌生,在教学这一部分是,老师可以补充一些生动的历史资料和小故事,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并通过图片或音像资料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一:农业发展小探究。
活动内容: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变化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调查、讨论、采访等研究型的学习方法,了解我国农业的巨大变化。
活动准备:学生课下调查资料
活动过程:1、确立研究主题。结合前面的学习,针对学生想探究的问题,如粮食,蔬菜为何越来越丰富,从喝不到牛奶到天天喝牛奶的原因,买菜场所的变化,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
2、确定研究主题后,分组以调查、采访、查找资料、阅读教材等多种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探寻结论,交流、讨论。
(1)观察第64页统计图,谈谈自己获得的信息。让学生知道,现在由于城镇开发,耕地总面积虽然减少,但20xx年粮食总产量却大约是1949年你粮食总产量的五倍,从而进一步体会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学生分小组对粮食产品、蔬菜、水果、肉、禽、水产品等供应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在本课前一周布置)
①参观农贸市场、超市等,看看有那些粮食产品。
②参观农贸市场、超市等,看看有那些蔬菜、水果。调查蔬菜原产月份和现在能买到的月份。完成下表。
③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
蔬菜品名 西红柿 芸豆南瓜苹果桃子……
原产月份
现在能买到的月份
④参观农贸市场、超市等,看看有那些肉、蛋、禽、水产品。
3、分组汇报调查情况。
(1)粮食(水稻类、小麦类、玉米类、豆类、薯类、高粱类、小米类等)。
教师介绍袁隆平对提高水稻产量做出的巨大贡献。
(2)蔬菜和水果(黄瓜、西红柿、芸豆、苹果、桃子等)。
(3)学生介绍肉、蛋、禽、水产品,出示鱼类生产基地、禽类生产基地、、奶牛养殖基地等图片。
让学生谈谈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基地。
4、教师小结。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总结的实际情况,适当导入改革开放的有关事情,了解他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5、作业。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比童年
活动二、中国工业发展小探究
活动内容:探究中国工业的发展
活动目的:通过熟悉的工业用品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的'日益富强。
活动准备:师生一起搜集相关工业发展的资料。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实物:火柴、钉子并问:请大家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么吗?(洋火、洋钉)
2.问:解放前不仅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那时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筑上用的水泥叫洋灰。为什么在这些东西名字前头都加个“洋”字呢?学生课前查找资料。
3.师:解放前的中国,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那时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为此我请同学们自己回家采访家里的老人,请大家说一说你家里的老人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
5、“洋”字头是怎样甩掉的。阅读教材并讨论交流,通过熟悉的工业用品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的日益富强。
找找家中的中国造。开展调查—举办中国造产品展示会。
6、总结
品德与社会教案2
教学目标:
1. 观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关体验。
2. 正确辩认方向,了解路线图的作用,能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的路线路。
活动准备:
1. 师生收集学校周围标志性建筑或景观的照片、图片。
2. 同学准备彩色笔。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让我来考考你
1. 老师出示收集的学校和近的'建筑物的图片、照片,让同学猜猜是什么地方。
2. 同学相互考考对方。
二、“探路特别小队”在行动
1. 激趣,引出“探路特别小队”
2. 小组讨论,确定“探路特别小队”行动的方向和任务
3. 全班交流,完善小组方案,师相应指导或提出建议,
4.“探路特别小队”动身(带上纸、笔)
延伸活动:各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课作时间继续进行活动。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各小组整理“探路特别小队”活动资料
二、交流、汇报
1. 各小组汇报“探路”过程,并展示活动过程各种形式的记录资料或其他相关资料。
2. 小组自评、互评“探路”行动,并导入下一活动。
三、认识“路线图”
1. 同学自身读教材P62-63的路线图,说一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 合作学习,讨论并试着解答“读路线图”遇到的疑问。
3. 试一试、画一画自身“探路”路线图。
4. 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并讨论路线图的作用和画的方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教科书上。
延伸:让同学回家把自身“探路”的路线图画得更清楚。
第三课时(可以把下课时间连在一起)
准备:每个同学先画一张从学校到自身家的路线路(或其他大家熟悉的地点)
一、 看一看、猜一猜、评一评、改一改
1. 将每个人画的路线图放在一起,然后随意抽取几张图,展示给大家看。
2. 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3. 评一评:依据上节课总结的路线图的画法评一评。
4. 改一改:提出修改意见,或者上台改一改。
二、“探路小队”在行动——看图寻路
1. 同学自愿组合成小组,抽取一张路线图,并与图的“小作者”交流意见。
2.“探路小队”制订看图寻路方案。
3.“探路小队”看图寻路活动动身(各小组带着路线图从学校动身)。
三、“看图寻路”活动汇报
1. 各小队汇报自身实地探路与路线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 路线图的“小作者”根据意见修正图。
备注:同学第二节课课前赶回学校。
品德与社会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种,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2)探讨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学会尊重、欣赏、接纳、树立人种无优劣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不同肤色的居民;人种的分布;有趣的文化现象。
课前准备:
搜集黄、白、黑种人的图片。
教学难点:
从有趣的文化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测评
谈话:你知道世界上人的肤色都相同吗?
板书课题:不同肤色的居民
二、教学达标
1、讲述:世界上的人类,根据他们的外表、物征,主要可以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如图:观察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3、讨论:他们的长相……
他们的头发……
提问:人是什么人种?(黄种人)
讲述:每个种族有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我们的世界也因此多姿多彩。
:人种族虽然不同,但是并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平等的`,不同种族的人都是我们地球村的兄弟姐妹。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一下,不同的人种有什么特征?
2、世界上的人类,根据外表特征主要分()、()、()人种?
四、布置作业:
品德与社会教案4
一、设计理念:
《分享的快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共欢乐”,《分享的快乐》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本课为第一课时。在设计中,根据目前同学的思想状况,结合新课程规范的有关要求,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主要采用“活动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让同学在轻松、民主、愉快的氛围中自由分享、体验。由一起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而引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从而愿意与他人分享,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体验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满足感。
2、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快乐,能够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培养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和满足,从而愿意与他人分享。
四、教学战略:
针对同学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而且好活动的特点,我防止了理论说教,而是为同学创设活动情景,并让同学结合身边和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同学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会分享、体验快乐。
五、教学准备:
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些自身倾注着特殊感情的.玩具和用品,让小朋友们拿出自身心爱的东西与大家分享。
1、组织同学把自身心爱的东西集中起来。如:集邮册、玩具、图书等。并带一两种心爱的物品到课堂来。
2、小同学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具体、生动的画面更兴趣,为此,我为同学自制鲜明生动的图片。
六、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们的“分享日”。
教师首先让同学将自身喜爱的一两件物品带到课堂上来,由物品的主人扮讲解员,向同学介绍自身的物品。同时,教师将自身的最爱的照相机带来,作为课程资源,为同学拍照,合影留念。同大家一起分享拍照的乐趣。这样,一开始,老师就可同同学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欢乐”的氛围。同时,也可激发起同学想同大家一起分享自身喜爱的物品的愿望。同学的大脑立即进入兴奋状态。接着,我立即迎合同学这种心理,留给同学充沛活动的空间,让同学与其它同学一起充沛分享自身喜爱的物品。而在分享的过程中,必定要涉和语言的变化和情感的体验。为此,我为了捕获到最真实的情感,分享过程我立即请同学交流、谈话:当他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他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让同学充沛表达自身的感受,因为有了自身切身的体验,可使之自然地理解“五角星”里的话语。即: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这样,不但提高同学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同学从中感受到:“分享”的快乐,给予也是一种分享和快乐,而且是一种增值的快乐。
活动二:我们共享用
此环节是为了让同学回归生活。因为,品德与社会新课程规范中指出:要让儿童从自身的世界动身,用自身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身的心灵去感受社会。”因此,我首先利用彩色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回到实际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图片上所示情况时,我们该怎样做呢?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体会同学之间的相互关心与协助,懂得当他人需要的时候,把自身的东西分给他人,或借他人用一用,也是一种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是同学之间的友情和欢乐。另外,我让同学自选生活中“互相协助”的场景,讨论后,分配角色,并分组扮演。扮演中,教师也参与其中,并让同学对扮演的同学进行采访。这样,通过扮演,可让同学充沛体验“协助”与“被协助”后的不同感受。教师为同学创设自由选择的空间,同学自创、自编、自演,使其在充溢兴趣的想象创作中主体性得到充沛发挥。既可体现同学的“主角”意识,又使人人在扮演中得到满足,在创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创编和扮演能力。同时,教师的参与,为同学真正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同学的扮演不受任何拘束,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进行充沛的情感体验。而小组交流活动可体现问题的开放性,可使同学之间的不同思想认识相互碰撞,使矛盾的焦点集中,促进同学思维的发展和深化。让同学进行道德评价,其目的是让同学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为标尺,进行衡量,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明确:分享也是献出关爱,有了爱,世界将会更美好,社会更和谐,生活也就更幸福.
活动三:拓展延伸:
首先,让同学谈学习本节课的感受.这样,既可反馈教学目标,又可巩固教学重难点,同时,也可让同学真切地再次体验我们“一同分享”这节课的感受。而社会调查“小记者要行动”激起同学合作分享的欲望,为下节课”合作分享”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将课内训练延伸到课外,可使同学在实践中反复的、不时地、多方位的体验,感悟。
总之,我这节课设计的总的思路是:让同学从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体验,到生活中实践。即:使同学真正地“丛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品德与社会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学习有苦也有乐,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放弃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关键: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找出这两年做过的手工或画的图画;这两年获得的奖状或奖品,布置成长回顾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能干。那么,这两年多的学习中,大家学会了些什么呢?
二、学文明理
1、请同学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板书课题:我学会了)
(1)看课文P26—27插图,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重点请同学说说做凉拌菜的过程。表演一下买文具。)
(2)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我们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看谁接得最快最好?
(3)太精彩太紧张了,我们唱一首歌来轻松一下。
(4)教师小结: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知识增多了,本领增长了,比过去更懂事了。
2、看课文P28—29的插图,学生介绍:
(1)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挫折?
(2)你是怎样坚持学会的?
(3)你认为是什么使你成功的?把你学习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让我们学习学习。(板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4)成功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5)成功的快乐只有谁才能得到?
(6)教师小结:学习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苦也有乐。只有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三、教学延伸
1、我们来看王楠、马琳、李菊、白杨等等乒乓球名将登台领奖的图片。
2、讨论一下:谁能说说这些名将为什么能夺冠?(勤奋、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等)
3、大家谈谈:他们是怎样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全世界的面前的?(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等)
四、深化导行
1、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2、交流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乐趣。
3、教师深化教育:学习有苦也有乐。成功只属于不怕困难,热爱学习的人。
五、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把你第一次做成功的一件事的过程写下来,让同学们学习。
板书设计:
1、我学会了
学习中有苦也有乐
成功
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品德与社会教案6
教学目标:
1. 尝试利用交通图选择简单的出行路线,学会看站牌、路牌,以和寻路、问路的一般方法。
2. 了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周边的交通线路和起始站、局部途经地、终点站的名称。学会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3.知道乘车时要注意的平安和礼貌。
4. 知道问路的基本礼貌和要注意的事项。
活动准备:
1. 每人准备一张本地交通图。
2. 一张放大的局部交通图。
第一课时
一、模拟活动:和小队去旅行
1. 帮他们出出主意
①设置出行情景(以教材提供的范例设置)
②以小组为单位,看交通图,讨论可以选择哪条路线,坐什么车。
③实地到街上看看站牌和乘坐的车的特征。
④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所看到的情况。
⑤将小组研讨的'结果汇报。
二、 我们演一演
①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乘车时注意什么”和“假如不认识路怎么办”问题,先研讨,然后设计不同的情境,再扮演出来。各小组可偏重不同的主题,如乘车秩序、乘车平安、乘车文明、问路。
②以小组为单位扮演,大家评一评。
③归纳和总结。
三、 试一试制订一份出行计划
①师:暑假来了,爸爸妈妈准备带你到外地去旅游,你准备到哪里去呢?你能自身制定一份出行计划吗?试一试吧!
②同学制订计划。
③交流。
第二课时
准备活动:
1.根据教材的调查表让同学到学校或家庭和近找一找、看一看,了解本地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各路车(船)可以到达什么地方等,并填写在表上。
2. 找一找图片或画一画本地人们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自身家和近有哪些交通工具?它们能到达哪些地方呢?起点与终点是哪里?
二、介绍、讲述自身乘某路公汽或其他交通工具的经历(单独一人的经历更好)。
三、交流与展示
1. 交通调查表记载的情况
2. 介绍与展示记录表
3. 介绍其他地区人们常用的交通方式
四、画一画或演一演你常用的交通工具(备注:演一演可以自身与小伙伴创设情景,也可以动作模拟)。
五、“小小交通工具设计师”
二十年后,交通方式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大胆想像,自身设计未来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可以画图,也可以文字说明)。
1. 同学设计。
2. 展示作品。
3. 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六、延伸活动
当一回小记者,调查、采访一下,这几年,你的家乡在交通方面有哪些新鲜事呢?
品德与社会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道社区人包括在社区里生活的人和在社区里工作的人。
2、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其他劳动者,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
3、了解发生在社区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4、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5、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其他劳动者,体会他们劳动的辛苦。
2、了解发生在社区里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尊重别人的劳动。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1、采访自己所在社区的一位劳动者,观察、了解他的工作,并拍下他的照片。
2、搜集辩论资料。
3、有关垃圾分类处理的专访和调查,完成调查表。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社区人包括在社区里生活的人和在社区里工作的人。
2、认识社区干部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
3、了解发生在社区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录像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展示社区早晨的资料,教师导语:社区的一天开始了……待学生看完,老师提问: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想说什么呀?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社区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老人们在晨练,大人们去上班,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去学。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社区,社区就是我们的大“家”。这儿居住着许多人,还有很多人在为社工作,他们都是——可爱的社区人(揭示课题)。
二、认识干部,了解职责
1、在我们的社区里,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有许多人在默默为社区工作他们辛勤地劳动着……
2、猜一猜:出示照片《忙碌的身影》,他们是社区什么干部呢?结合照片播放录音绍,并出示文字。
3、观看录像《采访社区干部》,教师提问:我们的社区里,除了这些干部,你知道有哪些干部
4、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社区需要这么多社区干部啊!
三、故事交流,感受情怀
1、故事屋:你就是我们社区的奶奶,学生自由读。
2、全班交流: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3、我们生活的社区也有很多许多这样的好干部,请你也来夸一夸!
4、教师小结。
四、组织辩论,深化认识
1、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工作。当前,我们小学生午间和下午放学后家里常常没人照看,都是由学校来承担的`,那么,这些管理工作是否也可以由社区来承担呢?(出示辩题)
2、组织学生按观点分成两队。两队围绕自己的观点自由讨论,组织相关材料。两队各派代表发言,其余同学可以为自己一方补充,并阐述理由。
3、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认识社区里民警和的其他劳动者,体会他们劳动的辛苦。
一、感受辛勤,学会尊重
1、社区里,除了社区干部,还有许多的劳动者为我们的社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请大家看一段录像(播放社区清洁工工作的视频)。
2、请学生说说感受。
3、前段时间,同学们采访了不少社区劳动者,请你来介绍一下他每天要做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并谈谈你的感受。
4、小组讨论:在社区里,有了这些社区劳动者,给我们的社区生活带来了什么便利呢?
5、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尊重社区劳动者的劳动呢?学生自由说。
6、记一记,让我们记住这些普通的社区劳动者吧!出示“领奖台”,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在《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声中)
二、模拟社区,激发情感
1、教师先让同学自由组合,扮演社区普通劳动者,在班级这个模拟社区里为大家服务,让其余学生去体验他们的服务,感受他们的辛勤劳动。
2、学生小记者适时对参加扮演社区普通劳动者的同学进行采访,让他们说说当一名普通劳动者的感受。
三、采访体验,保护环境
1、咨询环境保护专家(或上网查找资料):为什么要将垃圾分类处理?
2、请你来说说,你从社区主任那里了解到他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所在社区内的垃圾分类回收?
3、请你来谈谈你所在社区的垃圾处理现状。
4、说一说,你对社区垃圾分类回收有什么建议?
5、教师小结: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呢!
四、课后延伸,提高认识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展开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班队活动,并组织对外宣传活动。
附板书:
2、可爱的社区人
治保调节委员
环境卫生委员
社区成员社会保障委员
计划生育委员
文化教育委员
品德与社会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着许多华人,他们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
2、知道海外华人虽身在异乡却有着割不断的中国情节,他们时刻关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并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各个国家里的中国城资料和海外华人的故事。
2、教师准备相关音乐,制作课件;指导排练相关节目。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教学。
1、同学们,我给大家推荐一首传唱多年的歌,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2、听着音乐你想到了哪些人,歌曲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声?
3、揭示课题:是啊,每当听到《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我们就会自然地想起那些生活在海外的华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中国城——华人的“家”。
1、理解中国城
(1)由来: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炎黄子孙的足迹已随着祖国的强大而遍布世界各国,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独立的华人区,著名的有意大利的“中国城”、美国的“唐人街”等等。(课件展示)
(2)、解释中国城:所谓“中国城”、“唐人街”,是指一些颇具规模的商业中心——以经营中国产品、中国饮食为主,以中国式建筑为格调的.城区。
2、展示交流中国城资料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展示关于中国城的资料,师巡视发现有特色的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影碟、录像等)。
(2)、抽生在班内交流。
3、小结:风格各异的中国城,充分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中国城就是华人温暖的“家”。
三、中国城——中国心!
1、探究活动:海外华人为什么要建中国城?过中国节?
(1)、四人小组内探讨,各选两人分别负责记录、发言,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想法又多又合理。
(2)、汇报探究结果,师相机给予适当的点评。引导学生感受海外华人的浓浓的思乡情结,理解海外华人的一颗中国心。
2、小结激情:欣赏中国风格的建筑,感受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品尝中国风味的饭菜,用汉语谈笑聊天……在中国城里,华人们仿佛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
3、想象中国城的幸福生活
(1)、假如你是一位久居异国的华人,当你走进中国城,你会有什么感受?可能想到什么说些什么?
(2)、生自由发言,师给予适当的追问、点评,再次引导学生感受海外华人浓浓的思乡情结,理解海外华人的一颗中国心,明白中国城——华人的“家”的真正含义。
四、你在他乡还好吗?
1、过渡引入:海外华人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他们在异国他乡生活过得怎样,始终是我们难舍的牵挂,有一首歌曲表达了我们的心声。
2、播放音乐《你在他乡还好吗》,学生欣赏完后说说自己对这首歌的体会和感受。
3、介绍了解到的海外华人的生活情况,体会他们在海外生活的酸甜苦辣,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思乡情结。
4、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引入第二课时。
五、板书设计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中国城——华人的家
中国城——中国心
你在他乡还好吗?
品德与社会教案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教师节的来历,教师工作的辛苦。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学会体贴关心老师。
3、培养学生尊师敬师爱师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教师的辛苦,学会体贴关心老师,尊敬老师。
班会流程:
一、导入:
在学校里,老师和我们朝夕相处,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师,您辛苦了》
二、走近老师
1、阅读50——51页的内容,了解教师一天的生活。
2、观察自己的老师一天的工作,说说你的感受。
3、了解“世界教师日”
(1)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2)谈谈教师节的.来历。
三、理解老师
1、默读52——53页的内容,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2、讨论交流:
这几天老师上课时不像平时那样精神饱满,嗓子也有些哑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小结:老师也上人,他们和所有人一样,都要面对生活中的烦心事和工作上的种.种困难,我们要懂得老师的辛苦,充分理解老师。
四、尊敬老师
1、阅读54——55页的内容,谈谈伟人毛泽东是怎样尊敬自己的老师的?
2、思考:尊敬老师体现在方方面面、点点点点滴滴。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呢?
3、小结:教师辛勤地耕耘在三尺讲台,用广博的学识引领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教导学生做人做事,同学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
板书设计:
9、老师,您辛苦了
走近老师
理解老师
尊敬老师
品德与社会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结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
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教学难点:
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
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
讨论交流:
①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
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
教师小结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
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组织教学
(三)探究活动:
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
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总结: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只能听到声音。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
品德与社会教案11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从小爱劳动的情感和当好值日生的责任感、光荣感。
[智育目标]:知道当好值日生是爱劳动、爱集体的表现。
[素质发展目标]:初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当好值日生是爱劳动、爱集体的表现。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从小爱劳动的情感和当好值日生的责任感、光荣感。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认真做值日、热爱劳动的素材。课件[附件: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
“观察我们的教室”、“访问今天的值日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昨天放学时,我们班的环境卫生状况是怎样的呢?
老师:现在大家再看看我们班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老师:环境卫生是不是有了很大变化?教室多整洁啊!这都是谁的贡献呢?
老师:这多亏了值日生认真做值日!(过渡)
【讲授新课】
一、认真做值日(板书)
(一)为什么要做值日
老师:我们为什么要那么认真地做值日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老师:值日既是为集体服务,为大家创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有利于个人在良好的环境里学习。因为在干净、整洁的教室里学习、生活会感到很舒服、很高兴。大家能更好地学习,所以需要大家认真地值日,大家说是不是啊?
(二)怎样做值日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五十四页,我们看看图中的同学是怎样做值日的?
老师:在值日时要进行合理的分工,然后分次序(先洒水,再扫地,摆齐课桌椅,收拾值日工具,然后关窗。)来完成值日,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值日。
(给同学们讲“这样分工好”和“值日的学问”,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下面我们请今天的值日生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做得?怎样使我们的教室整洁呢?
老师:让我们先来夸一夸今天的值日生吧!
老师:(问受到大家表扬的值日生)听了大家的表扬,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当好值日生”、“今天我值日”;图片“擦地”、“擦桌子”、“值日(一)”、“值日(二)”、“做值日(一)”、“做值日(二)”、“扫地”、“认真做值日(二)”、“认真做值日(一)”。)
老师:做值日是爱劳动、爱集体的表现,但有的同学没有认识到做值日的意义?
(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这样值日好吗?”。)
老师:大家说一说:图中的同学这样值日好吗?为什么?
老师:说一说你们今后打算怎么做值日呢?
老师:大家都想做一个爱劳动、爱集体的好同学,这很好,下面大家就来完成课本第五十五页的评一评栏目吧!看看你哪一项做的好,哪一项需要改进。
老师:值日是爱劳动、爱集体的表现,但我们不仅要在学校值日劳动好,还要在生活中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过渡)
二、热爱劳动(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五十六页,分别看一看几幅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然后说一说。
老师:他们在家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我们不仅要在学校热爱劳动,在家里或其它场合也要热爱劳动,从小做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学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老师:下面大家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做呢?
老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积极主动做家务活,都能成为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当前家庭生活越来越优越,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及他们年龄小,一些家长加大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对孩子劳动方面技能的锻炼,致使一些孩子劳动意识淡薄,《课程标准》着重提出了教育小学生要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养成积极主动做家务的良好劳动习惯。本课正是基于此,让同学们知道当好值日生是爱劳动、爱集体的表现,激发学生从小爱劳动的情感和当好值日生的责任感、光荣感。
品德与社会教案12
【教学目标】
1、在集体生活中,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意见不一致的问题。
2、学会倾听他人想法、尊重他人意见,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3、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民主意识,树立积极愉快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集体生活中意见不一致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民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愉快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了解、收集在学生中出现意见不一致的真实事例。教师与生活委员一起统计出班级卖废品积攒的班费。事先准备一些硬币、纸条、色子,以及为了激励表扬学生制作的“智慧星”、“表演星”卡片。
学生排演好一段小品表演《体育课上》。
【设计理念】
儿童智慧和能力的发展,特别是道德品质的发展,是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儿童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社会,用儿童的心灵感受社会,用儿童的语言讲述生活,通过“活动”的形式,在一种特定“场域”,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情况加以简化、浓缩,让其在教室内通过可控制环境下的重演,使学生通过模拟、游戏、表演等形式来思考、判断、选择,使他们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让我们的品德教育真正“生活”起来,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真正的需要,回归生活成为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鲁洁教授明确指出:“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们这门课在原有课程(包括品德课、社会课等)基础上所做出的改革,最主要的(或最根本的)表现在哪里?我们的回答是:回归生活。”因此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教学成为德育课程追求的目标。
【教学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感知解决问题的办法
1、师:同学们,这次咱们班开展“回收废品”的活动一共积攒了26元7角钱,大家说说可以用这笔钱做什么用呢?
生:班上的垃圾桶都破了,可以用这些钱去买个垃圾桶。
生:我觉得还是捐给咱们学校的贫困学生比较好。
生:学期末买奖品。
生:买一些布置教室的用品,等开展活动的时候用。
2、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但是就这么一点钱,只能做一样事情,大家意见不一致,该怎么办好呢?请同学们商量一下吧!(学生互相讨论,仍没有得到统一意见。)
3、师:那好,咱们就用举手投票的方式来做出决定吧!
教师分别把学生的不同意见写在黑板上,然后通过举手表决(哪种意见的票数多就同意哪种意见)的方式来决定这笔钱的用法。
4、师:通过同学们的举手表决,咱们班的这26元7角钱决定买新书回来放在“图书角”供同学们阅读,大家一起为这个决定鼓鼓掌吧!
5、师:看来,当大家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们也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教师板书课题:我们自己能解决)
师:请同学们想想,刚才大家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咱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生:是通过大家举手投票表决的方法解决的。
师:是的。不过同学们可能没注意到,其实在你们刚才发表意见的过程中,还运用了商量、讨论等方法,最后是通过举手表决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但有的时候,通过商讨也能使大家的意见达成一致。(教师相机板书:举手投票表决、商量、讨论)
活动二:小品表演,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1、学生表演小品《体育课上》。
(一天下午,体育老师带领同学们正在操场上做游戏,可这时却下起了毛毛细雨。老师问大家是回教室还是继续游戏,同学中出现了两种意见:有的同学想回教室,有的同学想继续玩,听谁的呢?于是大家商量决定从这两种意见的.同学当中选出两个代表,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来做出决定。最后,想回教室的同学赢了,大家只得尊重这个决定,都回到了教室里。有两个不想回教室的学生边走边谈论着,一个说:“真倒霉,好不容易这么一节体育课,想出来活动活动,结果还是玩不成!”另一个说:“那有什么办法呢?规则是我们大家同意了的,定了就要执行呗!”)
2、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师:有些同学因为不能继续玩游戏了,心里舒服吗?
生:不舒服。
师:那就让他们留在操场上继续玩游戏,还不是可以吗?
生:不行,他们不听指挥,老师会批评他们的。
生:当然不行了,老师又要管教室里面的学生,又要管在操场上的学生,那怎么分身呢?
生:大家定好的规则,就要一起遵守,那可不能因为他们心里不舒服就违反规则吧。
生:他们肯定不能继续留在操场上玩了,那如果是想回教室的同学们输了,他们还不是要淋着雨继续游戏,如果大家都反悔,那定这个规则有什么意义呢?
(鼓励学生,奖励“智慧星”)
师:是呀,规则是大家定的,都要共同来遵守。你们说的这些话,相信那些心里不舒服的同学们听了,一定会豁然开朗的。
3、师:刚才这个小品中,当同学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们是采取哪些办法解决的呢?
生:他们是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
生:他们在确定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前,还用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来确定这个规则的。
师:嗯,你会发现,会思考。(教师相机板书:“石头、剪刀、布”和少数服从多数这两种方法)
师:同学们想想,除了这些方法以外,你们还有哪些解决办法呢?
生:还有“猜硬币”。
生:有“抽签”。
生:还可以“比手劲”。
生:还有“猜单双”。
生:还可以用“丢色子”的方法。
(教师适时奖励学生“智慧星”)
师:同学们真是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不过还有你们没想到的,比如:需要快速做出决定时可使用“鼓掌通过”的办法;在客观条件允许的的情况下还可以用“折中实施”的办法;还有“分小组一一进行”等办法。同学们要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意见不一致的问题,相信大家都是聪明的孩子,一定能把事情处理得很好的。(教师相机板书上述方法)
4、教师出示“重阳节的安排”这一情境,学生分组讨论或表演:用什么样的办法能最好地解决大家意见不一致的问题?
(马上到重阳节了,中队长小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下一次主题队会活动的内容。有的说:“我们去帮老人打扫卫生”;有的说:“打扫卫生太麻烦,送点礼物给老人多省事”;也有同学不同意:“我们都是学生,哪有钱给老人买礼物,给老人表演几个节目,让老人开开心心,不是挺好的”;有同学说:“表演节目还要准备,何况有的同学不擅长表演,还不如陪老人聊聊天”。面对这么多的不同意见,中队长小红犯难了,究竟这次主题队会活动该怎么安排呢?)
①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②各组代表发言或表演:用什么办法解决大家意见不一致的问题?(教师适时奖励学生“表演星”)
③大家评议哪种解决办法最好。
教师小结时可让学生明白:这个情境案例的解决办法并非只让大家都统一于一种想法,而是可以让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实施。
教师随时抓住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进行指导,比如各组选代表发言时,大家为了选谁而意见不一致时;学生为了分配表演角色而产生不一致的意见时灯,教师可作适当指点,就让他们运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产生的问题。
活动三:联系实际,运用解决问题的办法
1、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集体生活中,你们曾遇到哪些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最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
生:有时候我们几个玩游戏,有的要玩“单脚攻城”,有的要玩“双脚攻城”,于是我们就用“石头、剪刀、布”的办法来决定玩哪一种。
生:前几天,一个同学拿来了一本好书,我们几个同学都想先借着看,大家意见不一致,于是就用“抽签”的方法,做几张纸条,一张写上“先看”,其余的都写“后看”,谁抽到了“先看”就给谁。
2、师: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急于表达自己遇到的这种情况是怎样解决的,那么就请你们在组内讨论一下,每组确定一种解决办法,先在书上11页下面的表格中填上你们这组讨论的结果,再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
3、全班交流:各组表演小品《意见不一致时,我们的办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需要的表演道具,如:硬币、纸条、小石子、色子等)
4、评一评,比一比:哪组表演生动、到位?哪组的解决办法最好?(教师及时奖励学生“智慧星”、“表演星”)
该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在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若学生不知所措,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或将争议的情境准备好,发给各组,对解决办法给予提示。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班级的具体情况而灵活安排。
5、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我们的集体生活中,有时候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家意见不一致的问题。老师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用各种好办法灵活恰当地处理好这类问题,大家定的规则大家共同来遵守,让我们都能在集体生活中时时、处处感受到快乐、和谐,好吗?(教师边叙述边板书:体现民主
遵守规则)
【板书设计】
2、当意见不一致时
我们自己能解决
解决办法:举手投票表决、商量、讨论、“石头、剪刀、布”、
少数服从多数、猜硬币、抽签、比手劲、猜单双、丢色子、鼓掌通过、折中实施、分小组一一进行
体现民主
遵守规则
品德与社会教案13
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温暖的家》单元“今天我当家”主题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活动使同学感受家长的辛劳,从而理解家长,将对家长的爱转化成为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和的事情的自觉行为。学会统筹布置家务,制定计划,并将计划付诸实施。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单位,爸爸、妈妈都非常辛苦,我们愿不愿意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和的事情,为他们分担一些负担呢?
生:愿意。
师:那好。星期六、星期天休息的时候,我们就来帮爸爸、妈妈当一天家,体验体验他们工作的辛苦。怎么样?
生:行。
师:不过,这个家怎么当,大家还得想一想。和同学们互相交流交流。(想一想,意在让同学充沛调动大脑里已有的生活经验,回想自身观察到的家长在家一天的工作情况,模仿拟定自身的计划)。
小朋友们纷纷地开始了“当家人”计划的讨论,一些小朋友干脆趴在桌子上开始写计划。五分钟后,陆续有同学拿着写好的计划让老师看……小朋友们对家长在家做的事情早已司空见惯,觉得做这样的计划实在太简单了。一点也不谦虚。
师:看来大家写得差不多了。下面,每个小组推荐一份计划,我们大家一起来评判一下。
视频展示仪展示计划
第一小组计划:今天我当家
1.拖地 2.洗碗 3.叠被子
4.收拾家 5.写作业 6.做饭 7.买菜
生:老师。他们家怎么一起床不叠被子?(嘻笑声)
生:他们家怎么吃了饭才买菜啊。
生:他干活的顺序好象不对劲。
第二小组计划:(内容略)
……
第三小组计划:今天我当家
1.洗脸、刷牙 2.做早点 3.叠被子、收拾家
4.拖地、擦桌子 5.出去玩一会儿 6.买菜、做饭
7.午休 8.写作业 9.玩一会儿
10.买菜、做饭 11.洗碗 12.睡觉
生:老师。自身的事情不应该写在计划里。
生:老师。我觉得计划应该写上什么时间干什么?要是睡个懒觉,就干不了这么多的事啦。
生:老师。这个计划里的好多事情,我们只能帮着家长做。
生:对!就是!不要说我们不会做!就是会做,我爸我妈也不让我做。
这不正是许多家庭真实的写照吗。这不就是造就中国千千万万缺乏自理能力小朋友的主要原因吗。于是我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要求。
师:虽然同学们都提出了一些看法,但老师认为大家的计划写得还是非常不错的,说明大家都特别认真地对待了这件事。下面,根据刚才对这些计划的看法再接着讨论,研究一下我们在写这个计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讨论在更加热烈的气氛中开始了,教室里乱糟糟的,听不清具体的一句话,但仔细观察,倒也没有做闲事的,一些小朋友在发表着自身的高见,一些小朋友在争吵着,面红耳赤。这个局面似乎比刚才认真了许多,大概是意识到模仿天天能看到的事情,写一个计划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吧。
差不多十分钟过后,教室里渐渐恬静了下来。于是我引导同学讨论汇报结果。
生:我们能干的就写,干不了的就不要写。
生:要写上干活的时间。
生:像洗脸、刷牙这些自身的事情不要往上写。
生:我觉得写了就要去做。
……
通过讨论,使源于生活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而高于生活,使其对生活具有了切实的指导意义。
师:“非常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身提出来的要求重新调整自身的计划。计划写完后用双面胶贴到黑板上。”
教室里恬静了下来,大家都认真地做起了自身的计划。一份份计划陆续被贴到了黑板上,黑板变成了小朋友们的作品展览板。计划比刚才有了很大的'进步。无序的生活琐事变得有了条理,小朋友们似乎对统筹布置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是计划书案例。
计划一:今天我当家
我的计划在星期六,早晨7∶00起床后,我要做这样一些事情:
1.叠被子;2.收拾家;3.擦地、擦桌子;4.买菜、洗菜;5.蒸米饭;6.洗碗。
计划二:今天我当家
6∶30起床叠被子 7∶00买早点 8∶00收拾家
10∶00买菜 11∶00帮妈妈做饭 10∶30收拾碗筷
计划三
我准备在星期六七点钟起床后做这样一些事情:叠被子、收拾家、买菜、洗菜、洗涮碗筷、午休、学习、帮妈妈做饭、洗涮碗筷、看电视、给爸爸妈妈捶背。
……
师:同学们的计划写得都非常好。但是希望它不只仅只是一份计划,既然写了,就应该很好地落实。请大家把计划拿回去,过两天休息,实践一下,我想,你们的行为肯定会给家长一个惊喜的,你们的收获也将是巨大的。
与事先料想的差不多,大局部小朋友进行了认真的实践,但有个别小朋友早不知把计划扔到了哪里。翻看实践后交上来的计划书,显得有些激动,我们的教学活动与生活有了真正的碰撞,家长在小朋友们的计划书上写道:“小朋友。你长大了。”、“璐璐。妈妈今天特别高兴。”、“希望学校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这些看似正常而并不寻常的家长的殷切期望,让我们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任务的坚巨,这也正是课程改革要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品德与社会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3、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二、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规则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教学关键点
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三、课程准备
a)教学课件
b)搜集有关规则作用的典型正面反面事例
c)课堂游戏所需的三个小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a)介绍一位新朋友扬扬,并和他一起唱《文明用语》这首儿歌。
b)这首歌告诉我们对待客人要怎么样呢?(有礼貌)对客人有礼也是规则,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规则有什么用?
c)同学们,我们知道,交通有规则,待人接物有规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比赛有比赛的规则,规则无处不在,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d)有些同学可能会想:“定这么多规则干什么?真烦人,玩要被管,吃要被管,买东西也要被管,一点自由也没有!”我们的新朋友扬扬现在心里头也正这么想呢!
(二)活动一(没有规则行不行)
a)引导学生看图,说说没有规则行不行?
b):古人说“无规则不成方圆”,可见规则由来已久,我们的工作、生活是离不开规则的,没有规则,这世界就乱套啦!
(三)活动二(给规则分分类)
a)规则多种多样,指导同学们看图,说说各种不同的规则
b)看图,参与讨论学校有哪些规则,完成表格,评讲。
(四)活动三(规则有什么用)
a)看图说说规则的作用,重点指导观察图的'对比,体会遵守规则的好处。
b)现场采访:
指名分角色读50页小同学的话,按要求进行现场的讨论采访,完成51页表格
c)各抒己见
提要求,让学生积极发言,向学校提意见。
:老师会把你们的意见收集起来向学校反映,学校也会把合理的建议作为,完善我们的校园规则,你们说好吗?
(五)游戏“击鼓传球”
a)先说游戏规则,再开始游戏。
b)在游戏过程中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适时点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规则的作用。
c)游戏结束,出示小扬扬语录2:以前我讨厌规则,现在我觉得规则是帮助我们的好朋友!
(六)延伸
a)讲故事《悲剧为什么会发生?》,教育学生不要小看规则,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越是危急关头,越要遵守规则。
b)结合学校的一次防火演练加以举证自觉遵守规则的可贵。
c)现身说规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违规带来的恶果,谈谈感想。
品德与社会教案15
教学目标
1、对生活周边的事物有探究的兴趣,能留意自己周围生活的变化。
2、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
3、憧憬家乡的未来,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教学重点:
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
教学难点:
对生活周边的事物有探究的兴趣,能留意自己周围生活的变化。
课时安排:
本课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采风活动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先让小明带领大家去看看他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2、引发采风兴趣:
同学们,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畅谈)
好,我们来组织一次“生活新风貌”采风活动,大家可以用各种办法去收集我们生活中的新鲜事,摄影、录象、画画都可以,能从环境变化、交通变化、生活状态等多方面去调查,希望大家踊跃参加!
3、活动计划:
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由组合,讨论采风的时间、地点,以什么方式收集材料,从哪些方面着手。
各小组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活动计划。
(二)整理活动
1、家乡的变化真大呀!让我们各展风采,一起来说说家乡的变化!(学生畅所欲言,谈变化)
2、交流讨论听了大家的介绍,老师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你可曾知道,我们的家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小组讨论)
小结:同学们说的对,是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气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活还将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作业:说一说你们家周围有什么变化?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同学们,你们家周围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学过程:
同学们,老师真是感动极了,今天的家乡是美的,明天的家乡会更好!让我们共同来记下这美好的时刻,让我们用全部的感情来歌颂我们美丽的家乡吧!
接下来,我们一起动手,以小组把收集来的资料集中到一起,开启每个同学智慧的大脑,我们共同来开一次“家乡的今天与明天”主题活动。唱歌跳舞、评书快板,请同学们各尽所能,展示家乡的变化,畅想家乡的未来!
5、小组合作,做版面、写串词……
(三)“家乡的今天与明天”主题活动
播放歌曲“越来越好”营造气氛,学生组织活动。
同学们将家乡的变化编成儿歌、快板、评书、歌词,介绍自己收集的家乡变化的资料。
作业:说一说你感觉到的变化?
【品德与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01-08
《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07-20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02-23
《品德与社会》教案精选15篇06-07
小学品德社会教案11-05
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01-31
品德与社会教案14篇03-02
品德与社会教案(精选24篇)03-01
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