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花教案

时间:2024-11-16 18:50:2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芭蕉花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芭蕉花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芭蕉花教案

芭蕉花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6个。正确朗读课文。

  2、学习提出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文章的涵义,明白事理,学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和同学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文章的涵义,明白事理,学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文章"芭蕉花"。咦,我一看这题目啊,就知道这肯定是一篇描写芭蕉花的文章。你们说,对吗?(生答)

  出示句子和图片:在绿绿的芭蕉叶中,开着一朵黄色的芭蕉花,它的样子像尖瓣的莲花。

  指导朗读。

  二、初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

  请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知道生字的读音。

  出事生字及读错的生字,词(指名读,齐读,组词,分析讨论记字方法,齐读)。

  三、再读课文

  学生提出问题

  1、我们在阅读文章中,要是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可以作上记号。请同学们阅读全文,把有疑问的字用波浪线划出来(先讨论,后提出)。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有疑问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小组讨论后还有不理解的提出共同讨论。)

  如:"我和哥哥都很伤心,但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生气。"

  问:"我和哥哥为什么伤心,父母为什么生气?"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因为爸爸妈妈骂他们了)。

  父母知道真相后有什么反应?(非常生气)

  思考:母亲为什么说"我"和哥哥是不争气的孩子?(因为我和哥哥乱拿别人的东西……)

  母亲听了什么这么生气。

  说话练习:我便照实说了:" 。"

  学习第二节的内容。

  父亲知道后,又是怎样的反应?

  在朗读的`时候应该怎样把握?(生答)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段文章,要读出父母的生气及他们对孩子的关爱。

  问2:为什么"我"不明白,想不通?

  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读。(最后一句: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错。)

  读一读:

  "院子里栽着一簇芭蕉,有一株刚好开者一朵黄花,样子像尖瓣的莲花。"

  找出这一句话所在的段,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发现花并摘花)当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开心)

  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喜悦的心情(体会这是对父母的关心)。

  四、说一说

  评论"我"和哥哥这样做到底可不可以。

  五、布置作业

  每课一练(课课练,生字本)。

  板书设计:

  私摘芭蕉花;

  严厉训斥;

  送去还了。

芭蕉花教案2

  【教材分析】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灿烂的瑰宝,更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诙谐的语言风格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大战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等故事早就耳熟能详;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形象也已深入人心。因为《西游记》深受人们喜爱,它被制成了动画片,绘成了连环画,拍成了各种版本的电视剧、电影。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独特魅力。

  2.领悟阅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信心。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完成《西游记》调查问卷,积累相关知识。

  2.边读边悟

  (1)概括《西游记》主要内容,了解小说由哪几部分组成。

  (2)分析唐僧师徒四人的特点,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3.学贵有疑

  在阅读中,你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万千思绪锦书来

  同学们,今年暑假老师推荐大家读《西游记》原著,有的同学在阅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近日,老师就收到了我班小明同学的微信。(师读)

  亲爱的老师:您好。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努力读您推荐的《西游记》,但我觉得读原著不如看电影、电视剧有意思,我们通过电视剧,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已经了解得很多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原著呢?看电视剧、电影不也一样吗?

  同学们,对于我们为什么要读《西游记》原著这个问题,你有没有相同的疑惑?这节课,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在字里行间品味原著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书山有路志为先

  1.深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2.领悟阅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

  三、初读检测:七嘴八舌说西游

  师:前段时间,我们布置了品读《西游记》的预习任务。我们先来检测一下《西游记》阅读情况,看大屏幕,老师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检测,请大家积极参与竞答,顺利通关者可获得精美“大话西游”书签一份。

  屏显:(1)我是小小说书家

  (2)这些大仙都是谁

  (3)各路妖怪知多少

  (4)作者作品猜猜看

  师:(给大家5分钟思考讨论时间)哪位同学先来挑战?(找生答题)

  师小结:经过测试,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假期里真正做到用心读书了,这些小奖品(书签)就是给你们假期认真读书的最好奖励。

  四、细读品味:你言我语论文章

  (一)精读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

  过渡:也许有的同学说,这些答案是我从电视电影中得来的,不用读原著也能全部答对。那么,原著究竟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影视作品。

  (大屏幕播放《三打白骨精》视频)

  师:从视频中,你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孙悟空?

  生:机智勇敢、聪明灵敏的孙悟空。

  生:勇敢无畏、执着降妖的孙悟空。

  生:可怜的孙悟空,整天跟着一个糊涂的师傅,不被师傅了解,但又很忠心护主。

  生:冲动的孙悟空,不善言辞的孙悟空,遇到事情很急躁。

  ……

  师: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不善言辞、可怜急躁的悟空。可对于这第三次“打白骨精”,原著中又是怎样写的呢?

  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师:从原著中你又读出一个怎样的悟空?

  生:根据对孙悟空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他其实不仅仅武艺高强、冲动急躁,还是一只思虑周全的猴子。(生笑)

  生:孙悟空还知道找土地、山神来做证人,看来他果真很聪明。

  生:原文中写:“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可以看出他其实胆大包天、随性洒脱,想要先斩后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唐僧平时很疼惜照顾他。

  ……

  师:这些细节描写,在电视剧中表现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影视作品更重视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正面形象的塑造,而原著中的描写更具体细致,让人感叹悟空不仅是个武艺高强的武夫,而且还是个思虑周全的智者。其实,在对原著其他经典片段的处理上,影视作品都很难把原著中人物性格、心思的细腻之处表现出来。比如在由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改编的《夺宝莲花洞》这一视频中,也没有体现出来悟空在请老妖时的心理描写:

  孙大圣见了,不敢进去,只在二门外仵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时曾下九鼎油锅,就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及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头。"

  ——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

  师:从原著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悟空?

  生:为去西天求取真经委曲求全、能屈能伸的孙悟空。

  生:有血有肉、有骨气的孙悟空,他是一个“猴汉子”。

  师:你是从哪些细节描写中读出的?

  ……

  师:看电视剧电影,我们大抵只能看到悟空的“猴精”,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却很难看到他层层叠叠的内心世界。这一段对于孙悟空“哭”和“泪”的描述,一点也没削弱他的英雄气质。对于这些优美的细节描写,我们要精读,把书读“厚”,读出丰满的人物形象。(板书:丰满人物形象)

  (二)品读诗意语言,激发读者想象

  师:《西游记》原著的魅力还远不止这些,让我们继续探究。请同学们比较阅读下面两个引文,说说你觉得哪种写法更精彩?并说说理由。

  却说他师徒两个,策马前来,直至山门首观看,果然是一座寺院。但见那——

  层层殿阁,迭迭廊房。三山门外,巍巍万道彩云遮;五福堂前,艳艳千条红雾绕。两路松篁,一林桧柏。两路松篁,无年无纪自清幽;一林桧柏,有色有颜随傲丽。

  ——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一天傍晚时分,唐三藏坐在马背上,抬头遥望似乎不远处有一座寺院。他们加紧了赶路的步伐,到了寺院门口,他们刚想敲门进去,这时从寺院里走出了一个小和尚,小和尚问他们道:“大师是从何方而来?”

  ——青少年版《西游记》第六回《袈裟祸起观音寺》

  师:比较阅读完这两段文字,请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生1:原著写得有奇幻、有诗意,运用大量的诗词歌赋。

  生2:原著是半文言半白话,比青少年版的读起来更难理解。

  生3:读原著可以积累好词好句,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

  ……

  师:是的,读《西游记》原著时,你会发现作者运用了大量对称的诗句,朗朗上口,营造出一个奇幻美妙的神话世界。它写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时,这样描述:(找生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师:它写佛主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时,是这样的场景:(找生读)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

  师:它描写人物时,迎面拂来一股清奇之风,好一个秀气的后生:(找生读)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师:这是谁啊?

  生:二郎神。

  师:正如《红楼梦》里学诗的香菱说的那样: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寥寥数语,把二郎神的相貌、装束、来历、本领描述得清清楚楚。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学会将语言诗意化,短小隽永,含义深刻。对于这些诗意的语言,我们要品读,把书读“透”,读出丰富奇特的想象。(板书:激发读者想象)

  (三)跳读奇幻情节,感悟人生哲理

  师:在课前《西游记》问卷调查表中,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屏显:为什么不让孙悟空代替唐僧去取经?)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沉默,有个别同学慢慢举手)

  师:先给大家5分钟时间自主思考,然后带着你的思考成果进行小组讨论,互通有无,完善答案。

  师:谁能与大家交流?

  生1:取经重在过程中的付出,无论结果如何,有了过程才是完美的',在过程里你可以享受。

  生2:如果手到擒来,还怎么能有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之后获得成功的那种快感呢!这样才会更珍惜!

  生3:因为金蝉子要渡劫!本书的主人公是唐僧,他是肉眼凡胎,只有他取得真经才算渡劫成功。

  ……

  师: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收获了什么呢?

  生:紧箍咒。(全班哄堂大笑)

  师:紧箍咒也不是一个坏东西啊,它让一个无法无天的泼猴成为了一个斗战胜佛。

  生1:他收获了成长。一路上,他三打白骨精、斗法莲花洞、历险火焰山、大战红孩儿……,他逐渐从一个大闹天宫的石猴变成了一个降妖除魔造福百姓的英雄。

  生2:他收获了师傅和师弟。他们在九九八十一难中结下深厚的友谊。

  ……

  师:我们跳读文章情节,将这些磨难一一串联,我们不仅能看到了由桀骜不驯到坚忍不拔的悟空,还能看到由自私自利到不愿散伙的八戒,由纵火烧御赐之物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白龙马,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取经的故事,还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是五个生命净化的过程。

  师:除了有价值的问题,在《西游记》问卷调查表中,我还“淘”到了几颗明珠,他们对原著情节抓得准、悟得深、问得好,无论在文本解读还是阅读方法上,都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屏显:第一张节选《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请生品读、赏析)

  师:他跳读的情节是唐太宗地府还魂,但经过他的摘抄整合,适当删减,我们就能清晰地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作者暗讽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

  (屏显:第二张节选“有主妖怪汇集”,生欣赏、讨论)

  师:这是本次《西游记》名著阅读中,老师发现的最有思想的阅读感悟。阅读者真正做到将自己跳出原著,理清脉络,将书读“薄”了。他把《西游记》中有后台的妖怪都罗列出来,敏锐地发现一种现象:在《西游记》中,演绎的不只是西游,而是人性,让人茅塞顿开。

  师:《西游记》是一篇长篇小说,要想领略它的魅力,在阅读中,我们要读“厚”细节,读“透”语言,还要读“薄”情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入思考,挖掘作品内涵。(板书:挖掘作品内涵)

  五、情真意切写回信

  师:好了,我们可以给小明同学回信了。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读《西游记》原著?我们又怎样读《西游记》原著呢?

  生1:精读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

  生2:品读诗意语言,激发读者想象

  生3:跳读奇幻情节,感悟人生哲理

芭蕉花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理解并积累有关词语。

  2.能熟读课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和母亲说的话。

  3.使学生明白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理解并积累有关词语。

  2.使学生明白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教学难点:

  1.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和母亲说的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说说花的名称,积累描写花的词语。

  2、出示芭蕉花图,简要介绍芭蕉花。

  芭蕉又称大蕉,在我国的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有栽种。人们常用芭蕉花与其它食物一起烧煮,用以治头晕病、心脏病等。人们还喜欢用芭蕉花做成美味的菜。

  (学习生字:晕)

  4、师:芭蕉花的作用真大!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芭蕉花》。齐读课题。

  5、过渡:课文围绕芭蕉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整体感知

  1、看课文听录音。

  2、说一说:

  芭蕉花可以___________。我五岁那年,母亲___________,于是我和哥哥_________,父母知道后__________,当时我俩都___________。

  三、研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三节:读了这一节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师:我们要读懂句子的意思,要反反复复地读,要边读边想,有时还要抓住句子中重点的词语。

  出示句子:我们摘下花,把它藏在衣袖里带回家。我捧着花跑到母亲床前。

  ①学习生字:袖、捧

  ②读句子,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③指名读: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3、我和哥哥那么爱母亲,希望母亲的病快点好,满心欢喜地捧着芭蕉花来到母亲床前。可是母亲和父亲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用“——”划出有关句子。

  4、再读第三节,划出有关句子。

  5、交流,出示:

  ①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说:“哎!我生下了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

  ②父亲知道了,把我们拉到客厅里,狠狠地训了一顿。

  (学习生字;指导朗读)

  6、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

  出示:我捧着花跑到母亲床前,母亲问我花是哪儿来的。我便照实说了。

  ①理解“照实”的意思。

  ②读课文第二节,说说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③说话练习:母亲问我芭蕉花是哪儿来的,我便照实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和哥哥摘来芭蕉花给母亲,父亲和母亲却很生气,我和哥哥当时心里怎么想的呢?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①交流出示: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我们好不容易掐来一朵,这有什么不对呢?

  ②读句子,学习生字:容、掐

  ③出示:掐托摘捧搁

  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做动作理解)

  再说几个

  9、讨论:有人说,“我”和哥哥不应该拿不属于自己家的东西;有人说,为了给母亲治病,可以这么做……你说呢?

  ①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②引导:你有什么好方法,既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又能用芭蕉花给母亲治病呢?

  四、推荐读物

  朱自清的作品《背影》、《荷塘月色》、《春》、《绿》。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案例中,我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进行字词教学,从字音的朗读到字形的记忆再到字的规范书写,从词义的理解到词的感情朗读再到词的再现表达,都做了精心地预设,字词教学没有停留在音、形、义的教学上,而是更注重对学生识字的情感、态度、习惯的培养,一举多得!

  课堂上,惊异的笑容、灿烂的笑声、自信的动作、清脆的`朗读,无不向我们显露出孩子们在字词学习中久违的快乐!小学生掌握词语,其心理加工过程多数是属于原型加工的方式,对此,我用“翻翻字典”、“配上动作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生动活泼且开放的形式把字词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词语“照实”的理解,我先以课文中的形式,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词义,效果非常好。学生的理解很到位,有的说“照实就是按照实际情况来说”有的说:“不说假话,不夸张,事实是怎样的就怎样说就是照实”……学生的发言已经表现出他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照实”这个词的意思。然后,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到有关照实说的语句,想像自己就是小作者,用自己的话来告诉母亲。学生做了片刻准备后,纷纷进入角色把花的由来源源本本说明了。这个练习也是对照实的具体理解,锻炼了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芭蕉花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1个“芭、晕、托、株、摘、袖、捧、厅、训、掐、搁”;理解并积累9个词语;能够正确地在田字格内书写“托、袖、捧、厅、训”5个汉字并记住字形。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理解妈妈说的话。说说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

  3、理解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私自拿,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11个;理解并积累9个词语;能够正确地在田字格内书写“托、袖、捧、厅、训”5个汉字。

  2、能熟读课文了解妈妈为什么说“我生下了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能说说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

  教学媒体

  多媒体、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观看图片,引出课题

  1、观看图片,出示词语:芭蕉花(草字头、形声字)。

  2、简介芭蕉花:芭蕉又称大蕉,属芭蕉科,原产热带亚洲,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台湾等省区有栽种。芭蕉花的颜色是黄色的,形状像尖瓣的.莲花。它不但很美,而且还有药用和食用的价值。人们常用芭蕉花与其它食物一起烧煮用以治病,如治头晕、心脏病等。人们还喜欢用芭蕉花做成美味的菜呢。

  3、出示课题:23、芭蕉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②、思考:课文围绕芭蕉花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着完成练习。

  2、出示填空:

  我五岁那年,妈妈______________,于是我和哥哥翻进围墙的窗子去______________,父母知道后___________________,当时我俩都__________________。

  3、指名分节把课文读正确。

  4、交流填空答案,朗读填空。

  5、学习生字:晕。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2、3节。

  ①四人小组读课文第2、3小节。

  要求:1、找到描写我和哥哥摘花过程的小节。2、划出摘花过程的句子。3、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从围墙的窗口看见院子里栽着一簇芭蕉,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黄花。我们欢喜极了,就翻进窗子去摘那朵芭蕉花。窗子不过三四尺高,我人矮,是二哥把我托进去的。

  a、出示图片理解:一簇、一株、一朵;动作理解:托。

  b、指导朗读(读出“欢喜”的语气)。

  c、板书:见花(发现)。

  我们摘下花,把它藏在衣袖里带回家。我捧着花跑到母亲床前。

  a、学习动词:摘、藏、带、捧、跑。

  b、随机学习生字:袖、捧。

  c、板书:摘花,拿花。

  (师:是啊,这些动词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和哥哥是那么的快乐,因为我们太爱妈妈了。)

  ②师生合作读句子。

  2、继续学习第3小节。

  ①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节,要求:爸爸妈妈看见芭蕉花时是什么态度?用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句子:

  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说:“唉!我生下了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

  父亲知道了,把我们拉到客厅里,狠狠地训了一顿。

  a、读句子。

  b、学习生字:厅

  c、板书: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训了一顿

  ③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我和哥哥那么辛苦为妈妈摘来了芭蕉花,妈妈不但不开心反而非常生气?为什么爸爸也狠狠地训了我们一顿?)

  ④释疑:老师引导: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再读读课文。

  a、出示课后练习:

  母亲问我芭蕉花是哪儿来的,我便照实说:“_____________”

  理解:照实。

  b、回应质疑:现在谁来说说母亲和父亲为什么都很生气?

  c、交流。

  d、分角色朗读两句句子,引导读出父亲和母亲对我们严格要求、生气的语气。

  ⑤引读第三小节。

  理解动词:掐——换个词来说说:摘。

  板书:还花。(师:最终我们还是把花还了回去。)

  四、讨论交流,练习说话。

  有人说,我和哥哥不应该拿不属于自己家的东西;有人说,为了治妈妈的病,可以这么做,生命最宝贵。那有没有什么可以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1、小组讨论。

  2、交流。

  3、老师小结:你们都很聪明,为兄弟俩出了那么多好主意。你们的这些办法既没有损害别人的东西,又能治好妈妈的病,真不错!

  五、复习巩固

  1、复习词语。

  2、复习生字。

  板书设计

  23、芭蕉花——

  (治头晕)

  我和哥哥、父母

  见花、非常生气

  摘花、连连叹气

  拿花、训了一顿

  还花

  爱(严格要求)

【芭蕉花教案】相关文章:

芭蕉扇教案02-02

三借芭蕉扇教案04-02

怎么区分芭蕉和香蕉12-19

《花》的教案03-16

中班语言教案详案反思点评:神奇的芭蕉扇03-06

春天的花教案03-26

花手工教案01-23

关于花的教案04-22

花钟的教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