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31 08:06:3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一、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1、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二、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适时安排两道基础性的练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第几”的感知和认识。]

  三、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第几”是相对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其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体验“第几”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丰富多样的拼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1.加强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所以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培养学生掌握技能技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剖”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6个面。然后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或正方体各自6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合作探究,实现自主发现。

  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感知了表面积的意义之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正方体的特征归纳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长方体牙膏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猜测质疑,引入新课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老师也收集到这样两个纸盒(出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体纸盒),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长方体纸盒,谁用的纸板比较多呢?(学生讨论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谁用的纸板比较多,使学生产生拆开纸盒研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想法,从而主动探究体与面的关系,同时引发学生的争论,使其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1.感受表面积的意义。

  (1)把长方体牙膏盒沿棱剪开并展开,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并让学生观察后回答:

  ①长方体哪几组面的面积相等?

  ②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汇报)

  师明确: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宽;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高;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宽和高。

  (2)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剪开并展开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真正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际观察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从而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意义。

  2.探究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预设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议一议。

  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

  长方体前、后面的面积=()×();

  长方体左、右面的面积=()×()。

  (3)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2ab+2ah+2bh。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ah+bh)×2。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课题数的运算(二)第 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2 经历概括、计算、比较等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教学重难点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课前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教 学 过 程

  通过复习,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掌握,为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进一步巩固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认真学习的态度。一、运算顺序(教材第76页例6)。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3、算一算: ×[ -( - )]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外面的.

  4、组内交流算法:

  (1)( - )÷( ×42 ) (2) ÷[( + )× ]

  5、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二、运算定律(教材第77页例7)。

  1、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学生说说简算过程及应用的运算定律。

  ①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

  ③(21- )× ④5.03-2.14-1.86

  3、完成教材第77页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应用

  1、学生交流、讨论。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巩固应用:

  完成练习十五第3---7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课 后

  小 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 )天。(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 )小时。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7-14

【精】小学数学教案11-28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11-28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12-15

小学数学教案【精】12-05

【热】小学数学教案01-01

小学数学教案【热】01-01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1-01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