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时间:2024-10-21 16:07:3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挖掘、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读懂课文,品味语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5.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揣摩、体会,品味并感悟挖掘一词中蕴含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感悟课文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深刻内涵,从而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1.感受父子的了不起。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材课型

  阅读教学

  教学准备

  《洛杉矶大地震》的片段影视资料;相关的词语、句子、诗歌《父亲》制作成的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美国的洛杉矶是个美丽的城市,有一年,这里发生了大地震,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2.

  师:看了录像后,你想说什么。

  师:是啊,地震的确很可怕,屏幕上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大地震给洛杉矶带来了灾害。自己放声读一读。

  师:就是在这次地震中,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感人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拿起右手和我一起写课题,注意字的笔顺。

  【设计意图:播放地震录像,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情在触目惊心的画面中,再造地震现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预习时都已经读熟课文了,看看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读准了吗?

  请同学们先自己放声读,再指名读,师酌情纠正。

  2.请坐端正,轻轻打开课文,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

  生快速读课文后,交流回答问题。

  师:板书了不起!

  三、赏析词句,品评父子

  1.师读:

  2.学生默读勾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出示学习提示教给学习方法,并逐步养成边读边想边画的读书习惯。】

  3.指名同学说父亲在地震后想到了什么?

  4.重点词补读。

  师:请同学们抬头看着大屏幕,听我读,我没有读的词句你们一起把它补读出来。

  师:我会跟你在一起。

  生: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好,有同学在读的时候,可能关注了标点符号,真细心,刚才同学们又读了几遍这句话,在反复的读中,你对这句话又有了什么新的感悟?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总会这个词表达的意思是永远,从不论可以看出不管发生了什么危险,父亲总会救儿子。)

  师:这么看来,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父亲心中的什么?

  再读,能做着手势读这句话吗?

  (生做握拳动作读)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父亲心中的信念。)

  生齐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这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父亲的了不起?

  (语言描写)

  【设计意图:中心句的朗读,采取补读的方式,而且补读的内容都是在理解这句话时应该注意的关键词语。加上随后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感悟,而且很自然地培养了语感。】

  5.细品深析挖掘一词,感悟父爱的执着和伟大。

  师:正是怀着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样的信念,父亲坚定地站起身,向废墟走去。他在废墟上挖掘着。父亲是怎样挖掘的呢?,请你们想像父亲挖掘的这种行为,把它描述出来。

  (同桌互相小声说一说,然后指名说)

  请一名学生说。

  师:这是你体会到的挖掘,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学生板书:挖掘)

  再请一名学生说。

  师:这是你体会到的挖掘,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再请一名学生说。

  (学生板书:挖掘)

  师:这是你体会到的挖掘,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再请一名学生说。

  (学生板书:挖掘)

  师:父亲在挖掘时还会遇到什么?会怎么办?

  师:同学们,正像你们所说的,遇到大石块,父亲会把它撬起来或者搬起来,遇到钢筋钢丝,父亲会把它们拽出来,或拔出来,他就是这样地挖掘、挖掘、挖掘这里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父亲的锲而不舍?

  (动作描写)

  师:就是这样,父亲挖了8个小时,他已是怎么样?

  师:但是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齐说)不论

  师:就是这样,父亲挖了24个小时,你们还能想像得出,他已是怎样?(请一名同学说)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齐说)不论

  师:就这样,父亲挖了36个小时,36个小时是多长时间? (两天两夜)

  师:你们还能想像得出,此时他又是怎样?

  师:同学们,透过这些数字,我们体会到了父亲面对的困难;透过这些数字,我们体会到父亲的信念始终如一。如果把我们的体会融进这组数字中,仿佛变成了这样。

  师:此时,如果这位父亲就站在我们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

  【设计意图: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是文中的一个重点句。对于这句话的朗读处理,让学生在凭借联想走进文本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世界的`同时,加上课件相关词语的提示,很自然地读出了这句话的语气和语势。这样熔导练于一炉,融理解、感悟于一体,既注重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内涵。】

  四、抓空白点想象,重视表达运用

  1.师:14人孩子在废墟下呆了38个小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阿曼达又是怎样安慰他们的?

  四人一小组交流,可以表演他们的表现。

  2.师:此时,如果阿曼达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指名说。

  3.师:同学们,这14位孩子得救了,阿曼达即将出来,他的父亲伸出了双手迎接他。

  学生自由练写,师巡视酌情指导。

  (请2名同学读,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废墟中的阿曼达和其他孩子经历怎样的煎熬,文章并没有写,课中抓住这个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在交流中,学生逐渐明白,正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使阿曼达能在废墟中坚持38小时;也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阿曼达不仅救了自己,还救了废墟中的其他孩子。另外,课堂上重视发挥教材中插图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方面所起的作用。看得出,这节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用教材这个例子来教会学生说话、写话,使学生会表达、会运用。】

  五、体会情感,揣摩写法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有什么了不起?

  (他们有坚定的信念,相互的信任,顽强的毅力)

  2.师:对照板书回忆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抓住了父与子的什么来进行描写表现出他们的了不起?

  (语言、动作、外貌)

  师:是啊,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表现出了这是一对具有坚定的信念,相互的信任,顽强的毅力的父子,他们凭着永不言败的执着精神,谱写了一个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读故事的结尾。

  (生齐读)

  师:让我们抓住了不起、无比幸福、紧紧拥抱这些字眼,一起来祝贺这对重逢的父子吧!

  (生齐读)

  3.齐颂小诗,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当我第一次读完这个感人至深的就想到了一首小诗,现在送给大家。

  师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特点,希望你们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

  六、拓展阅读,领会写法

  师:此情此景,让我们想起了汶川大地震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最后的短信》,边默读边画出有关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并用心体会、感受伟大、无私的母爱。

  (学生自主学习)

  师小结:阅读写人的文章,就是要抓住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的描写,来理解人物的品质。这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大家要在阅读实践中多加运用。以后我们读描写人物类的文章,也要这样,抓住人物的动作和外貌等,仔细体味,并展开合理的想像。我们写人,也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动作去描写。

  【设计意图: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是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子之爱的,这里借用书本外的阅读材料《最后的短信》的学习,拓展阅读,巩固迁移,领会写法,同时也升华、丰富了情感。】

  七、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1.师:地震无情,父亲有爱。这种父爱是通过特殊环境和特定事件来体现的。虽然,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像地震这种惊心动魄的事,但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父爱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父母的爱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请课后选一件你在生活中所感悟到的亲情小事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同时也可以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感谢父母。

  2.师:其实,从古至今,有无数的文人雅士,热情讴歌书写着父母之爱,课后请同学去读读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所写的《父亲的爱》。看看这两篇文章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父爱的,到时我们再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信念

  了不起 爱 语言

  外貌

  挖掘 挖掘 挖掘 动作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对这两个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一、品词析句是本

  学习这节课时,我紧紧扣住文章的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品味语言(如词语挖掘、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朗读体验,表达运用。通过简单的教学设计和简洁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的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二、朗读体验是魂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这节课,我充分重视了读,在不同时机、不同内容上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对中心句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朗读,不是让学生反复地、机械地、泛泛地去读,而是采取补读的方式,而且补读的内容都是在理解这句话时应该注意的关键词语。加上随后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感悟,而且很自然地培养了语感。课文对父亲挖掘的过程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如何读好这句话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我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仔细品味父亲挖掘过程的基础上设计练读,改变了诸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读这句话等生硬、单调、机械的方法指导,而是让学生在凭借联想走进文本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世界的同时,加上课件相关词语的提示,很自然地读出了这句话的语气和语势。这样熔导练于一炉,融理解、感悟于一体,既注重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内涵。

  三、表达运用是根

  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发展上。这节课我十分重视阅读教学与表达训练的融合。如:废墟中的阿曼达和其他孩子经历怎样的煎熬,文章并没有写,课中抓住这个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在交流中,学生逐渐明白,正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使阿曼达能在废墟中坚持38小时;也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阿曼达不仅救了自己,还救了废墟中的其他孩子。另外,课堂上重视发挥教材中插图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方面所起的作用。看得出,这节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用教材这个例子来教会学生说话、写话,使学生会表达、会运用。

  课堂上,我还非常注意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用听、说、读、写等综合性的语言练习促进学生的阅读,以迁移训练促人文(如阅读诗歌《父亲》),以领悟人文促写法,以领会写法促积淀(如阅读短文《最后的短信》),以积淀底蕴促情感(如建议课外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所写的《父亲的爱》)等等,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形式的语言训练,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健身理解,并在美好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人文熏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地震的材料。

  3、教师准备课件。(有关这次地震音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

  2、初步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

  1、播放视频,感受地震.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二、顺学而导,感受父爱

  (一)请潜心读书,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句段一: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学生谈读书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读中体会父亲感情的变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学生谈阅读体会.

  2、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抓住写时间的词,体会时间的漫长,感悟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

  (2)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父亲所经历的`艰辛,体会父爱的伟大,并指导朗读.

  (3)联系上下文,在读中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量.

  (三)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

  三、读写迁移,感悟信赖

  (一)学生继续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学生读写阿曼达的句段,并谈体会.

  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38小时,尝试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

  3、反馈交流.

  四、紧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幸福”的含义.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知识,导入新课

  1、复习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了发生在父与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反馈,并板书:父 子)

  2、在地震中,许多楼房都成了废墟,(课件出示影音资料)同学们,像这样惊心动魄的大地震,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生齐答——不大)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险坚持不懈地挖了38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了不起)板书

  (二)品读课文,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父亲了不起在哪?儿子了不起在哪;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然后在四人小组里讨论。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父亲

  (1)、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相关的语句。

  全班交流:生汇报,师相机出示: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看出父亲挖得时间很长,救儿子的执着。)

  这是一个多么坚韧不拔的父亲。谁能用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2)、(想象画面,丰富形象。)经过36小时的挖掘,父亲变成一副什么样子,联系前面的录像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钢筋、玻璃把他的划破了....)从外貌上去体会父亲的艰辛,感受到父亲的伟大。

  (3)、是什么力量支撑父亲挖了36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请同学默读课文,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

  交流讨论:

  ①课文为什么要从8小时写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时间很漫长,父亲挖得特别辛苦)读出这种感觉

  ②父亲挖了36个小时,为什么还没有放弃呢?

  出示读课文相关句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③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是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话。

  A、你们想象一下:这位慈爱的父亲曾在儿子遇到什么情况下说了这句话?

  B、现在,在地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课文中怎么说的?生读课相关句子。

  ④别的父母是怎样的?有哪些人在阻挡父亲,这位父亲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引读课文)

  ⑤面对这么多困难父亲停止挖掘了吗(没有)为了要和儿子在一起,父亲克服了哪些困难呢,你能用仿照不论……总…….这样的句式来说吗?如:不论别人怎么劝解,父亲总不停止挖掘。

  ⑥小结: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总是会和你在一起,总之,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永远和儿子在一起)

  (4)、感情朗读。

  2.为什么说儿子也了不起呢?

  引读课文父与子的对话部分:“当挖到36个小时,突然听到…(师生对读)。

  (1).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儿子啊?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出你的体会。(爸爸在38个小时挖掘中,儿子非常信任他,一回忆起爸爸说的那句话,他的信心就回来,他信赖他的爸爸。)

  (2、想象说话。

  当他的爸爸这样挖掘了八小时……,阿曼达和同学们(生接读课文句子“等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阿曼达在废墟里会和同学们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儿子之所以可以支持38个小时,因为爸爸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是这种信念支持着他,他相信爸爸会来救他。)

  教师小结:在漆黑的瓦砾堆下,38小时,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正中情况下,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多么勇敢多么镇定啊。是亲情,产生信赖;是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让同学出去,表现他舍己为人,富有爱心(板书:勇敢有爱心)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这句真诚诺言的信赖。

  3、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这句话。

  总结: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父亲的责任感表现了崇高的父爱,儿子对这句话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境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骨肉终于团聚,是信守承诺让他们团聚,是亲情使他们这样幸福,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声,你们也感受着各种各样的爱。爱是一首不老歌,爱是一首感人的诗,爱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愿我们多能成为故事中了不起的人。(四)、课后拓展,延续“亲情”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地震中的父与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就会变成一件乐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3

  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写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夜以继日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事,课文内容浅显,但内容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全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可就在这这扣人心弦的故事、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父与子之间浓浓的爱,体会到字里行间浸润的父与子之间那难以割断的情怀。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设计理念:读中悟写,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混乱 昔日 废墟 瓦砾 疾步 开辟 颤抖 绝望”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图片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的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出示地震图片,学生谈感受。面临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这对父子创造了如此神话般的奇迹。

  2、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思考: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与子之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2、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作者为什么不说挖了很长时间,而是把时间一一罗列出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4)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儿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内容。上节课我们知道,父亲苦苦挖了36个小时儿子生死未卜,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救了一位什么样的儿子。

  2、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儿子了不起的句子,读一读写写自己的体会。

  二、抓细节描写品读,体会情感。

  (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或者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2)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七岁的'阿曼达不光安慰同伴坚持生的希望,而且在得到父亲的救援时,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正是来自对父亲承诺的信赖。”)

  (3)父亲的承诺是什么?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多次出现呢?(三次,表现了父亲的责任感和儿子对父亲的承诺深信不疑,再次说明了父子情深。)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 课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出父爱的伟大,却让我们体会的很深刻,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呢?(从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中体会父子情深、父爱的伟大,这正是作者的表达方法,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和掌握这种方法。)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五、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相关文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03-05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06-26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和教案优秀02-03

【实用】《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三篇04-04

【精华】《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四篇09-20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范文合集九篇10-2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汇总七篇10-04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集合八篇10-13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推荐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