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4+3=80+17=53+20=4+75=
61+8=20+52=20+35=48+50=
直接说出答案.
2.导入新课.
老师边演示边说明:老师的手里分别抓了一些花片,你知道老师哪只手抓得多一些?多多少?请你想一个办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新授.
1.操作:
1)同学做抓花片游戏,排一排比一比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个?
2)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算。138=5.所以红花多,多5个。
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
4)再抓几次比比看,谁抓得多,多多少个?(每次都要说出怎样计算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合唱队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板书:2420=4
集体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该怎样解答.
3.老师小结:
像这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题目物品们可以用减法计算,从较大数中去掉同样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2.完成想想做做2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3.完成想想做做3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求美术组比航模组多多少人还可以怎么说?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想想像这类的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五.教学后记:通过图文结合,能让学生更直观,学得轻松.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P44-P46例1-例3 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过程,体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热爱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沟通算数知识与代数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去认真的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很多的知识。大家看,老师在生活中找到一些这样的字母,你们知道它们都代表了什么吗?(利用生活中的经验把学生带入数学。)
课件出示:CCTV KFC NBA QQ (中国中央电视台 肯德基 美国男子篮球联赛 腾迅聊天工具)
大家想想,用这些字母来代替这些名称有什么样的好处?
(简单好记。渗透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
其实,这样的`字母不仅仅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我们在数学的世界里也经常会用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例1:(探秘)
(1)观察第一组三角形中的数字,你有什么发现?
(都是按规律排列的,三角形两底角的数字之和等于顶角上的数字)
那么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数字呢?(指名口答)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尝试练习:想一想、填一填(课件出示)
①2、4、6、c、10、12 c=( )
②b+ b + b=24 b=( )
③a×5=40 a=( )
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不同的字母可以表示相同的数)。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
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2、教学例2
(1)a×b=b×( )
a+b=( )+( )
(课件出示)
师:你怎么想到要填a,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我是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交换律来填的。
师:如果用a、b、c来表示三个数,你们能用字母表示出其它运算定律吗?
学生尝试写,后汇报展示。
(2)你们认为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运算定律,你会把它们表示出来吗?
同桌之间先说一说运算定律是怎么样的,如何用字母表示出来,然后指名汇报。
师:我们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你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3)让学生看书45页的“你知道吗?”然后汇报字母还可以表示哪些计量单位。
3.教学简写
(1)师:观察6×X,你们发现了什么?(X和×长的很象),因为这个,在数学王国里曾经引发过一场风波:一天早朝上,乘号对国王说:“国王,我和X长的太象了,您得想个办法把我们区分开来呀。”国
王下令:“+”“-”“÷”先行退朝,“×”号留下下议事。第二天,国王宣布了以下规定:(多媒体出示)
①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如:a×b=a.b=ab, 4×a=4.a =4a ②两个相同字母相乘时,可以写成以下形式:如:a×a=a.a=a2 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
③当数字1与字母相乘时,1也省略不写。如:1×m=m (2)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国王的规定:
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组长组织,要求每个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记录员记录学习过程。
4、阶段练习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2、小小审判官。
⑴6+a可以简写作6a。 ( )
⑵6×4可以简写作6.4 ( )
⑶x2与2 x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
5、教学例3。
今天我们跟字母成了好朋友,其实以前也和字母打过交道,比如计算公式。
回顾:你们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学过的计算公式吗?
如果周长用字母C表示,面积用字母S表示,边长用字母a表示,你会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吗?
C= S= 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吗?那能不能用字母它们呢?真自信。好!下面请大家写在练习本上。
反馈:说说表示的是什么计算公式?师:你们能利用这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吗?试一试。
出示例题:你能利用公式计算下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吗?(黑板贴出正方形纸片)
师:6㎝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表示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
师:你们能求出它的面积和周长吗?
(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来做,其余学生在下面练习)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做得怎么样?
生1:我认为做得比较可以。
生2:我认为他的面积单位应写成㎝2,不应写成㎝。
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师:“利用公式计算”就是要求我们在计算时先写出公式,然后把字母表示的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三、轻松一刻,发展提高。
(一)数青蛙
同学们学得真好,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
(课件):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 )只眼睛( )条腿;
3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我们先试着读一读。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首儿歌吗?
(二)练兵营
填空
1、用a、b、c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表示成( )。
2、用字母a表示苹果的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那么 c=( ),b=( )。
3、一个等边三角形,每边长a米。它的周长( )米。
4、一辆汽车t小时行了30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李师傅每小时加工40个零件,加工了a小时,一共加工了( )个。
5、5x+4x=( )
8y-y=( )
7x+7x+6x=( )
7a×a=( )
15x+6x=( )
5b+4b-9b=( )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2与( )相等。
(1)a×2 (2)a+2 (3)a×a 2、2x一定( )x2。
(1)大于
(2)小于
(3)等于
(4)不能确定
3、丁丁比昕昕小,丁丁今年a岁,昕昕今年b岁,2年后丁丁比昕昕小( )岁。
(1)2 (2)b-a (3)a-b (4)b-a+2 4、当a=5、b=4时,ab+3的值是( )。
(1)5+4+3=12 (2)54+3=57 (3)5×4+3=23
四、走进名人屋
最早使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人是法国数学家韦达,韦达一生致力于对数学的研究,作出很多重要贡献,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自从韦达系统使用字母表示数后,引出了大量的数学发现,解决很多古代的复杂问题。
师:看了介绍你想对韦达说点什么吗?
生1:韦达,我要对你说,你的智慧真是不可限量。
生2:韦达真伟大,你发明的用字母表示数使人类生活和学习方便了许多,谢谢你!
师:你们想不想像韦达一样将来做一个成功的人?
师:那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成功秘诀,想不想知道。
课件出示:A=x+y+z 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师:看了这个公式,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我知道了只要艰苦劳动,掌握了方法,少说空话,就能成功。
师:说得真好,只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刻苦努力,少说空话,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祝你们早日成功!
五、课堂小结,质疑评价。
阅读课本第44-46页。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这节课你们有收获吗?你们有收获就是老师今天的收获。谁来说说你收获些什么?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第49页练习十第1、2、3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详细介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掂数学教科书和语文教科书,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接下去教材分别说明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单位,并通过着重给学生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着重给学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为了使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通过让学生用手掂一掂、称一称等实际活动,使学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形成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法建议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
1.在复习准备过程,通过让学生判断语文书和数学书谁重谁轻,学生用手掂出语文书重数学书轻,老师进一步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等问题,学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单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和2袋精盐,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为了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教师可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书中没有说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说明.除天平之外,教师还应介绍其他的称量工具,如台秤、电子秤等,并简单说明它们的用法.
3.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
本节课建议采用分组授课,这样便于准备学具,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
课题一: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天平(自制天平)、两个苹果、一个梨(两个苹果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些.)一个2分币、一些黄豆、15个图钉.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梨和一个2分币.
教学过程
1.新课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究竟哪个重些,哪个轻些,光靠手掂很难说准确,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裁判来帮忙(出示天平),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图或播放视频"天平的结构"下载)边指点边讲解:天平像一位机器人,它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可以上下摆动,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指向中间的刻度线;如果左边物品的重量比右边重,指针就向左偏;如果右边物品的重量比较重,指针就向右偏.
教师演示(或播放视频"天平的'使用"下载):先拿出两个苹果,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个盘里,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并指出:当指针在标尺中间时,天平两端平衡,表示两个苹果重量相等.
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向学生介绍1克的砝码.并说明用天平称东西重量时需要用砝码.一般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东西,右边盘内放置砝码.
教师将一个2分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边盘内,让学生观察天平上指针的情况(或播放视频"称硬币"下载).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指针指在标尺中间,天平平衡,表示这个2分币与1克砝码同样重.
那么这个2分币重多少克?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2分币,用手掂一掂.
现在我们来称出1克黄豆.
教师从天平左边的盘子里取出2分币放入黄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针指在标尺的中间,天平平衡.
提问:这些黄豆重多少?
请一位学生来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
接着把1克黄豆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拿出15个图钉:这里有15个图钉,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有多重.
教师在天平左边的盘子里放入图钉,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从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个图钉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图钉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按照称图钉的方法,称1支粉笔、1本数学教科书、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称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铅笔等.有些物品称完之后,仍让学生掂一掂,如数学教科书.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克.了解了用天平称东西的方法,还亲自掂了掂1克东西的实际重量.
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一第2、3题(学生做第3题时,要提示学生:式题中有单位名称的,得数也应写单位名称).
2.一支铅笔重7克,8支这样的铅笔重多少克?
3.37克45克36克6
60克-28克8克4
课后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让学生向家长或售货员了解题中物品的重量后把得数填在练习中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
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从哪里到哪里是3厘。
[评析:通过比划、找刻度等方法唤起学生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二、进行新课
1. 教学分米。
(1)出示一个文具盒(长2Ocm、宽l0cm)。提问:猜一猜,文具盒的宽是多少厘米?长呢?
(2)谈话:要准确地说出物体的长度,不能只靠眼睛看,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们的长。
让学生动手量。
(3)讲述: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板书:1分米=10厘米)
(4)谈话: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1分米的长度?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吗?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互相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5)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几分米,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米=10分米)
(6)谈话: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
[评析:由学生熟悉的文具盒的宽和长引出分米的概念,再通过数一数、比划比划、画一画等方法,加深对分米的认识,了解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
2.教学毫米。
(1)认识毫米。
谈话:猜一猜数学书有多厚?用尺量一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讲述: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用厘米作单位,不能准确地量出它们的长度,接着我们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
投影演示:刻度尺上每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同学们用铅笔尖指一指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长?
谈话: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1分硬币再慢慢抽掉,这时两指之间的空隙就是1毫米。你知道哪些物体厚度大约是1毫米?(电话卡、银行卡、10张纸的厚度等)
(2)理解1厘米=10毫米。
谈话:猜一猜,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你是怎么想的?数数看。
1枚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多少枚这样的硬币叠起来是1厘米?为什么?
(3)认识几十毫米、几十几毫米。
提问:从0刻度开始,1毫米在哪里?10毫米、20毫米80毫米在哪里?15毫米和25毫米在哪里?米尺上5毫米、15毫米等刻度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多媒体演示)
你能画一条26毫米长的线段吗?
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评析:让学生猜测、想像、讨论、观察,可以深化学生对毫米的认识。解决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系统地认识学过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1)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从大到小排一排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长度的?
(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这些长度单位,说出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3)讲述:这几个长度单位在国际上还有统一的写法,你们想说说吗?请看第27页横线下边的文字,谁能读出这些英文字母?
指名读后,再一起读一读、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样很快看出来的?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2. 量下列物体的长,你认为用什么单位合适。
语文书的厚度;筷子的长度;教室的长;橡皮的厚度;铅笔的长。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第5题。写在书上,同桌相互检查。
4. 游戏找朋友。大树、筷子、课桌、蚂蚁想跟长度单位交朋友,你们谁愿意做它们的朋友呢?(边唱《找朋友》边做游戏)
一棵大树高5( )
一根筷子长20( )
课桌宽3( )
小蚂蚁身长5( )
5. 选择题。
(1)哪个物体长度最接近1分米。( )
① 1根火柴
② 1枝粉笔
③ 1枝毛笔
(2)哪个物体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 )
① 一本《新华字典》
② 一本语文书
③ 一张IC电话卡
在小组内说给同伴听。
6.想想做做第6题。
同桌先猜再量,看谁猜得对。
[评析:练习设计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形式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评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趣味性。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分米和毫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接着通过猜测、验证,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运用了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再通过讨论、数一数、画一画、比划、举例等操作活动,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整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学会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 第二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1+3+4+5+2 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用加法算:2+2+2=6 。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面这道题,如果每堆摆4个圆片,摆10堆,100堆,求一共有多少个,如果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 32;5+5+5 53;4+4+4+4 44;2+2+2+2+2 25 2。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 6+6+6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 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
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
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
(3)教师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4)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继续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空)
①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②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____毫米.
③
2.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继续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书)
4.量出3分米长的带子给大家看.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随堂练习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布置作业
5米=()分米 40厘米=()分米
2分米=()厘米70毫米=()厘米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7-14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12-15
【精】小学数学教案11-28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11-28
【荐】小学数学教案01-15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07-12
小学数学教案【精】12-05
小学数学教案【荐】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