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案

时间:2023-04-05 11:48:36 教案 我要投稿

安塞腰鼓教案范文汇总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塞腰鼓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塞腰鼓教案范文汇总7篇

安塞腰鼓教案 篇1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以朗读教学带动学生从不同层面去理解、欣赏课文是本设计的特点。本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文章之美,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

  教学步骤:

  一、齐读、正音。(读音准)

  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齐读全文(课前有常规的预习)。

  2、纠正学生误读的字音(主要有学生完成),并强调一些新词汇的读音。

  瞳仁 恬静 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戛然 磅礴 亢奋

  二、读出音乐美

  1、学生自我评议:刚才齐读课文时所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地说,教师先不作评议。

  2、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带。要求学生带着刚才评议的问题去听,并根据录音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等。

  3、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录音带中的朗诵进行比较,发现他人长处。

  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要读准节奏。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句式特点存在着明显的文体差异,如散文、古体诗、词、赋、现代诗等皆有着明显的节奏特点。同时,在同一种文体中,不同的文章其节奏也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散文。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读准节奏以后还要注意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4、分节朗读学习,学习重点:节奏、重音。

  5、齐读全文,注意音准、节奏、重音。

  6、跟读:跟录音带齐读全文。

  7、学生自由朗读。

  三、读出画面美

  朗读指导: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

  1、寻找本文主体画面的构成因素。

  黄土高原(厚实、大气)、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热情、充满力量)、腰鼓(灵动而热烈的陕北打击乐器)

  2、分析全文画面的构成。

  以打击腰鼓的不同过程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画面(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陕北农民的生活画面、黄土高原与江南的对比画面等。

  3、播放腰鼓表演的录象片段。很多地方的学生都没有见过这种画面,搜集并播放一点腰鼓表演的画面十分必要。

  4、自由朗读(也可以分小组),力求进入课文情景,读出文中的画面美。

  5、教师示范(选部分段落)。

  6、全班齐读。在节奏、重音的基础上,力求读出画面美。

  四、读出力量美

  1、讨论:本文的主旨。让学生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抒己见。

  尽管本文的主旨不是很容易达到统一,但有些因素却是很明朗的:表现了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的震撼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蓬勃的生命力量。此外,作者仿佛还向我们暗示了西北这块土地所蕴涵的潜力。

  2、播放配乐朗诵带,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力量美。

  3、学生齐读。力求读出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

  这里也可以反复指导一下。

  五、积累

  1、将自己喜欢的句、段摘录下来。

  2、在摘录的句、段中再作选择,背诵下来(不强求)。

安塞腰鼓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重点)强化朗读训练,体会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效果。(难点)

  题目解说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是陕北人粗犷、豪迈、开放性格的象征。它是黄土高原上的“绝活儿”,被称为“天下第一鼓”。题目交代了记叙的中心内容。

  生字词

  茂腾腾:陕北方言,形容有活力的样子。

  朴实:质朴诚实。

  恬(tián)静:安静;宁静。

  亢(kàng)奋:极度兴奋。

  晦(huì)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

  羁(jī)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蓦(mò)然:突然、猛然。

  冗(rǒng)杂:繁杂。

  严峻:严厉,严肃。

  烧灼(zhuó):热情激荡。

  磅(páng )礴( bó ):(气势)盛大。

  淋漓:形容畅快。

  战栗(lì ):战抖。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奔突:横冲直撞,奔驰。

  戛(jiá)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句段全解

  全文共30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写安塞腰鼓表演前的寂静。

  第二部分(5-27段):写安塞腰鼓的表演达到了高潮,人、舞、鼓汇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部分(28-30段):写极动极静之后,一声不甚清晰、遥远的鸡啼,显得余音悠长。

  主题归纳

  这篇散文,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舞动场面的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了西北汉子的阳刚美和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讴歌了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文明。

  课内达标练习

  1.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晦暗(huì) 闭塞(sāi) 渺远(miǎo)

  B.羁绊(jī) 烧灼(zhuó) 冗杂(rǒng)

  C.骤雨(zhòu) 震撼(hàn) 磅礴(bàng)

  D.戛然(jiá) 辐射(fú) 蓦然(mò)

  2.阅读下列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__燥_____热了,使tián______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jiàn____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kàng_亢____奋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B.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极度兴奋)

  C.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阴冷)

  D.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声音突然中止)

  课内阅读

  4.文章为什么要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降,隆隆”的声音?

  渲染气氛,突出安塞腰鼓铿锵激越的声势。

  5.“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通过“落日”“大旗”“马鸣”“风”这些奇特、美丽的虚写景物,激发读者想象,侧面烘托出安塞腰鼓表演时雄浑、壮观的场景。

安塞腰鼓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学科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词语,掌握排比、反复句式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会从修辞等角度品味句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二)法制渗透目标:渗透《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

  2.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动。

  2.讨论品味法:对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关键语句,仔细揣摩品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对文中的重点词和喜欢的句、段进行勾划和标注,并标出段落序号。

  2.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及读音,积累词语。

  3.说说初读感受。

  你认为作者为我们描绘了 的.安塞腰鼓,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二)再读课文,领悟情感。

  1.听读课文选段,点燃学生朗读课文的激情。

  2.分组朗读。前后桌四人一组,相互听读、交流、朗读。

  朗读指导:根据课文内容,把握好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注意词

  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注意语音的轻重,一般情况下,动词和形容词要重读。

  3.代表选读:选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三)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请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品味品味它表现了安塞腰

  鼓的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通过什么表现的。先在文中标注,然后自由表达。

  2.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喜欢 句子,因为它通过 表现了 。”

  学生品味、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3.学生展示对语言的品味。

  4.强调排比、反复两种修辞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并通过具体例子加强理解。

  (四)拓展延伸,渗透法制。

  1.介绍安塞腰鼓,渗透法制教育。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20xx多年的悠久历史。表演可以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其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国家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依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中国文物保护法》制定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其中第七条规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2.发掘家乡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补充。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

  1.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课外完成)。

  2.积累词语,收集文中好字好词。

  3.背诵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摘抄笔记本上。

安塞腰鼓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安塞腰鼓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1、提问:看完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吗?

  2、交流查阅的有关资料;安塞腰鼓的.资料。附资料: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今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注意朗读者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2、思考问题:

  ⑴安塞腰鼓总体上给你什么感受?它有什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宣泄生命力量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有热烈的舞姿,有巨大的力量,有沉重的鼓声,有深厚的土壤。

  ⑵这篇文章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你觉得有何效果?

  排比,有句子内部词语的排比,有句子的排比,有段落的排比。这些排比使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感情强烈。

  三、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有气势的朗读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伟大,粗犷,豪迈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朗读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 ,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2、以第五节来示范朗读:

  ⑴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注意听清朗读者处理的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

  你觉得他读的怎样?哪些语句读的好?指导朗读,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⑵小结: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⑶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⑷小结: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其他部分,读出节奏,气势,品味精彩语句,说说自己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四、学生品读,体验感悟

  1、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语段进行散读并作点评。

  2、小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3、抽读,结合语境谈理解与感受。

  五、总结文章主题

  通过刚才大家的品读,你觉得本文除了赞美安塞腰鼓的壮阔,豪迈和火烈,还赞美了什么?

  六、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民间大型舞蹈形式(舞龙,舞狮,滚灯,扭秧歌等)

  七、布置作业

  1、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2、选你最喜欢的两个句子抄下来,模仿它们的表达方式。

安塞腰鼓教案 篇5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3.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4.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1.腰鼓表演的片断。

  2.课文朗读录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3. 理清课文结构,引导寻美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同学们,安塞,位于陕北高原,那里的腰鼓历史悠久,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人们在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的时候都要演出腰鼓助兴。腰鼓手们由青年农民组成,在表演时,穿着古代将士的便服,或黄或红包头,素色衣服,显得整齐壮观。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可由几人或几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特别是1992年北京亚运会上一展风采,便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今天,你们想不想领略它的风采?感受它的魅力?

  2.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后,学生谈感受。引入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二、检查预习。

  预习生字词情况,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这些词语。

  三、朗读、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内容。

  (明确: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就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2.师生合作读课文。

  3.划分结构:(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可分成三大部分。)

  一(14)安静的腰鼓。

  二(512)激昂的腰鼓。

  三(2830)静寂的腰鼓。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①(513)宏伟的'场面。

  ②(1417)雄壮的声响。

  ③(1822)击鼓的后生。

  ④(2327)奇丽的舞姿。

  4.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有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article/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四.朗读、品味。

  1、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①让学生齐读第6段。

  ②教师示读(将大家刚读的内容改成另一种文学式样诗)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③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的内容。

  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

  生活和梦幻

  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④分小组反复替换朗读。

  2、评点式朗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师: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挣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合谐。我们重点品读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力量相辅相成的。

  ①划出文中明确提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明确: 容不得一股劲。

  ②从句式特点和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

  句式特点: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

  前后呼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思想内涵: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性格特征是粗犷、豪放的。

安塞腰鼓教案 篇6

  《安塞腰鼓》这篇文章读来气势磅礴,让人激情澎湃。在细细咀嚼这篇文章后我认为其主要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点:

  一、文章情感内涵丰富,以“鼓――人――黄土高原”为情感主线,鼓中含情、舞鼓带劲、黄土孕情。

  作者以《安塞腰鼓》为题,既写了击鼓的壮阔场面、腰鼓激越的声响、舞鼓的变幻舞姿,同时也赞美了一群元气淋漓的击鼓后生,从而深化文章主题――由衷歌颂黄土高原厚重的文化韵味、顽强的生命之力。

  在处理情感方面,作者刘成章并非直接歌颂人物精神和地域文化,而是借助“腰鼓”这个载体,首先通过后生们舞鼓时那种豪迈火烈的动作神态描写来间接赞颂安塞人的强健和豪放的性格;然后便直接正面描写歌颂安塞人――“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这样就由赞颂安塞人强有力的舞姿深入到他们强盛的生命力的歌颂;最后在愈捶愈烈的舞姿和鼓点中,作者再次富含韵味地强调黄土高原的人们在通过“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后,他们的梦想和追求也在“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从作者这种层层深化的情感里,传递给我们读者的是黄土高原人面对苦难生活的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的奋斗和坚持!

  二、文章语言方面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优化配合了情感的抒发,读来如鼓击人心。

  1、多种排比、比喻手法的交替运用,使文章语句有跳跃之感。

  ①句子内部词语的`排比――“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显得简洁有力。

  ②句子的排比――“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句中将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交织运用,分别从鼓点、流苏、脚步、瞳仁、风姿四方面体现了后生们击鼓时动作之疾、姿态之逸、脚步之跃、目光之亮、风姿之健。在这种明快的节奏中,有一气呵成、气势磅礴之势。

  ③段落的排比――如文中第9、10、11三节,用“使人想起……”三节排比,分别从听觉、视觉、感觉三各方面来写安塞腰鼓的看后感,化抽象为具象,化感觉为意识,既用了通感又采用了引经据典的写作技巧。

  2、多种手法的交相运用,使全文语言富有变幻。

  作者在文中除了广泛运用排比外,也注意了其他手法的运用。例如:反复手法――“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出现四次,在统领全文时又颇有变化。前两次反复虽看似一样,然情感却逐层强烈。而后两个反复稍有变化“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在这两句的反复唱叹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也将情感的重心由赞叹腰鼓转移到赞叹黄土高原和祖国河山,将写作的主题由鼓逐步扩大到地域文化和民族精神。

  再如:短句手法――“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如鼓点般急促清脆的短句读起来铮铮有力。“交织!旋转……翻飞!升华!”的又不仅仅是鼓声,还有黄土高原人的理想和希冀,追求和奋发!

  三、全文整体布局为“静――动——静”。在“动”这个主体里又用“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贯穿始终。

  文章开头布置了一个安静的场景――“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呆呆”一词,通过拟人的手法,把腰鼓的普通写到极致,为下文它的震天动地埋下伏笔,同时“呆呆”也将高粱地里这群茂腾腾的庄稼汉的淳朴、实在体现了出来。此处的“静”与结尾处“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遥相呼应,一静一动,在动静的辉映下,通过声响效果渲染了腰鼓敲击时那种震耳欲聋的热闹和震撼之力。

安塞腰鼓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表现出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情绪,能认识到高原人民豪迈奔放的生命激情里蕴含着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和过程】

  课时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并配以相关图片。

  二、走进陕北,把握背景:

  1、走近作者。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刘成章“出道”很早:还在上高一时,他的一束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就这样,他戴着“诗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坛。以后他又由“诗人”变为“词人”,迷上了歌词写作;再后来他成了专业剧作者。他转向写“散文”乃是“新时期”以后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时他已满45岁),正所谓“人到中年”了,他却开始“中年变法”:从此“专写散文”了!他这种自“诗”起步,而“歌词”,而“戏剧”,最后落脚于“散文”的创作轨迹,铸就和成全了他。“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 (多媒体显示)

  2、走近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安塞腰鼓表 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 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多媒体显示,并欣赏安塞腰鼓片段)

  三、整体感知(先听课文录音)。

  (一)字音词义

  旋(xuàn)风 瞳(tóng)仁 恬( tián )静 亢 (kàng)奋

  晦(huì )暗 羁( jī )绊 烧灼( zhuó) 冗(rǒng )杂

  蓦(mò)然 戛(jiá)然而止 磅礴 (páng bó )

  大彻大悟:彻底领悟。

  惊心动魄:形容感染力极强,动人心弦。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用“ 的安塞腰鼓”对其进行评价。

  (中心句:好一个安塞腰鼓 评价: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剽悍威武的安塞腰鼓;刚劲激昂的安塞腰鼓;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铿锵有力的安塞腰鼓。)

  2、文章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多媒体显示)

  3、文中的安塞腰鼓经历了哪三种变化?

  4、通过这篇文章,作者是为了写安塞腰鼓,还是其它的什么?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18、19、21、22自然段。)

  5、你觉得读哪些句子的时候感情最强烈,为什么?(排比、反复——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在文中,作者通过排比和反复表现了“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6、把握文章结构。

  四、朗读指导。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五、欣赏图片及安塞腰鼓演出场面。

  ◎看了几段场面,相信同学们都有许多感触,请你谈论一下,这几段场面给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请用一些形容词加以描述。(激动亢奋、惊心动魄、震撼都可以。这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二、三。

  课时2

  一、问题思考。

  1、你认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2、黄土高原人的性格是怎样的?(朴实、粗犷、开朗。)

  3、安塞腰鼓的舞姿特点是什么?请用几个词语概括。(壮阔、豪放、火热。)

  4、那段用的反义词最多?找出来,并谈谈它们的作用。(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安塞腰鼓奇伟磅礴,雷霆万钧的能量。)

  5、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安塞腰鼓的?{宏伟的场面(5—13)、雄壮的响声(14—17)、击鼓的后生(18—22)、奇丽的舞姿(23—27)。}

  二、合作探究学习。

  A、当你朗读第二部分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个词概括?(亢奋、惊心动魄、震憾都可。)

  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C、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分别举例说明这种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D、“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有何表达作用?

  三、品味并说明下列语句的意义。

  ①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十分陌生了。 (人们已经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

  ②请把第12、16、19、21、24自然段置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里进行思考,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我们的民族显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和自豪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辉煌。 )

  ③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④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也许很多人认为,黄土地的农民已经被岁月的风霜、上地的贫瘠折磨得丧失了生气。 其实不然,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⑤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她已经蚀消了生命的“元气”。已经没有承载这样原始生命力量的“厚土”了。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

  四、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例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试从课文中找出一段单用排比的和一段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文字,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排比: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个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脚步;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间隔反复: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比喻手法的运用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遗落”表现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运用比喻,形象传神。)

  ◎总结语言特点:A、铿锵的短句。B、激昂的排比。C、疾猛的节奏。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五、总结全文。

  ◎本文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六、结束新课,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安塞腰鼓教案】相关文章:

安塞腰鼓教案11-13

《安塞腰鼓》教案01-11

安塞腰鼓教案优秀02-14

安塞腰鼓的优秀教案01-11

《安塞腰鼓》教案(15篇)01-28

《安塞腰鼓》教案15篇01-11

安塞腰鼓教案13篇01-05

安塞腰鼓教案14篇01-05

关于安塞腰鼓教案(精选20篇)06-29

关于安塞腰鼓教案三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