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30 04:12:5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语文教案集合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例文《参观“中华名胜微缩景观”》,知道例文按照参观的顺序写了参观经过,重点写了参观“故宫”和“少林寺”的微缩景观,初步认识写参观记要注意“有顺序,有重点”

  2、引导学生分析“例文”是如何重点介绍细致描写这些微缩景观的,学习抓重点进行描述的方法

  3、引导学生对参观过的某一事物进行回顾,帮助学生有重点的介绍

  4、引导学生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做修改,共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完成修改。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细致观察,加深印象,才能写出中点突出的作文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其中有一课时用来写作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学习例文,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

  2、初读例文,了解大体内容

  3、再读例文,明确有关要点

  A、时间:回老家的第二天

  B、地点:老家那儿的历史博物馆

  C、对象:历史博物馆内的“中华名胜微缩景观”

  D、顺序:进门参观出来

  E、重点:“故宫”微缩景观和“少林寺”微缩景观

  4、再读例文,抓重点部分

  A、如何具体写“故宫”微缩景观的`?

  B、如何具体写“少林寺”微缩景观的?

  5、小结:激发作文兴趣

  例文是有顺序的介绍,才让我们觉得层次分明,觉得被参观的对象是非常有顺序的,正是抓住了重点,才让我们对事物有立体的、生动的认识

  三、出示要求,分析理解

  1、出示课文的习作要求

  A、写参观过的地方

  B、把参观经过按顺序、有重点的写下来

  C、写好后,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作修改

  2、分析例文

  A、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写的时候特别注意:一是顺序二是重点问题

  C、修改要点不能忽略

  四、根据实际,选择材料

  任意写一次参观记

  五、对照要求。一一落实

  强调有顺序,有重点

  六、细心修改,不断完善

  内容力求顺序清楚,重点突出,词句力求准确优美,标点力求正确无误

  当堂完成,工整抄写

  七、板书设计:

  习作六

  时间:回老家的第二天

  地点:老家那儿的历史博物馆

  对象:历史博物馆内的“中华名胜微缩景观”

  顺序:进门参观出来

  重点:“故宫”微缩景观和“少林寺”微缩景观

  我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体会诗歌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2、背诵课文,熟练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

  【教学重点】

  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讨论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

  纪春秋中期的5XX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简介《氓》

  《卫风 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播放录音,同学梳理字词

  四、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表达方式上看,是一首什么词?采用第几人称叙事抒情的?

  明确:爱情诗,叙事词,第一人称

  五、研读全文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

  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 传统 、 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语文教案 篇3

  一、写作背景:

  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离博山不远,辛弃疾于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

  辛弃疾这次落职,一直闲居十年。《词苑萃编》:“辛稼轩……负管(仲)乐(毅)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其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丑奴儿》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出来的。

  二、词文赏析:

  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强”字分析)

  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

  新解:

  少年古时指青年时期,从辛弃疾的生平看,这时的他正处于金人统治区内,看到沦陷区的人们在异族的奴役之下,作为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油然而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因而这时的愁情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国土沦丧的耻辱感,这时的愁,更多是一种渴望收复中原,建立不世功业的志愿和动力,是昂扬而充满激情的。因而理解为闲愁或做作的愁,是不恰当的。

  2、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来解答)

  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解脱的愁。

  3、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

  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情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

  4、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原因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

  A、处境的残酷。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

  B、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化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失望。

  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骨子里包含着忧郁和愤激之情。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淡之中,耐人寻味。

  但“天凉”和“秋”却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地衬托了作者无限的愁情。

  6、少年和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少年为宾,老年为主,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

  总结

  这首词巧妙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穿全词的线索,感情直率而委婉,高度概括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复习文章的生字,准备听写。

  2、过程与方法 将文章分段,理清各段大意,理解文章中心主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

  将文章分段,理清各段大意,理解文章中心主旨。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教学方法:

  说教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一二八事件的资料及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在放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去街上卖过报纸?(学生举手)请学生谈谈为什么会上街去卖报纸。(体验生活)

  同学们现在卖报纸是为了体验生活,大家知道吗?在解放前的旧社会也有许多和同学们一般大的孩子上街卖报,可他们却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今天老师就要介绍一个卖报纸的小姑娘给大家认识。齐读课题。

  2、新课学习。

  了解小女孩的生活状况,要认识这个小姑娘,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生活怎么样?自由朗读全文。(生活贫穷悲惨)

  教师追问从哪里看出她生活贫穷悲惨?(小姑娘没有家到处流浪;小姑娘的父亲一直生病,上街卖报纸帮妈妈维持生活;天很冷,小姑娘冻着双手卖报,但买报的人很少。)

  这个生活悲惨的小女孩在旧社会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是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可为什么这个小人物的故事能流传至今呢?(因为聂耳为这个小姑娘写了一首歌。)

  聂耳为小女孩写歌,聂耳是谁?请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聂耳。介绍完毕,师质疑:从同学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聂耳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曲家,他又是怎么与这个毫不起眼的报童认识的呢?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报童的叫卖声像钉子似的把聂耳的双脚钉住了。)师出示句子。问:在这里出现了一个修辞手法,是什么?(比喻)

  全体齐读句子,学生思考:比喻的手法用在这里是要强调什么?(报童的叫卖声对聂耳很有吸引力。)报童的叫卖声让聂耳让聂耳停下了脚步,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听到叫卖声,聂耳心中会想些什么?(这个小女孩真可怜,这么久都没人买她的报纸;好可怜的孩子,我应该帮帮她。)聂耳就是带着这些想法走进了小毛头的生活,那接下来他具体会为小毛头做些什么呢?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3——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进行发明创造的事迹中受到教育。

  2.通过重点段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给自然段分层,进而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节省”、“顽强”、“合适”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理解4、5自然段,了解爱迪生顽强进行科学实验的经过。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给自然段分层,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介绍爱迪生,通读全文,自学生字、词。

  1.教师介绍爱迪生。

  2.让学生自读全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3.学生借助查字典认识生字的音、形、义。

  (二)检查自学。

  (四)指读词语,复习巩固。

  (五)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抓重点句进行段的训练。

  1.学习1、2自然段。

  (1)指读1、2自然段。思考:爱迪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用文中内容回答。

  (2)引申思考:一个“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的穷孩子,怎么会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呢?

  (3)爱迪生小时候做科学实验,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2.学习第3、4自然段。

  (1)指读3、4自然段。思考:爱迪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受到哪些打击,遇到哪些危险?他是怎样对待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火车震动,白磷翻倒,遇空气燃烧起来,车长气急了,打了爱迪生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2)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3)指读第4自然段。思考:爱迪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哪些危险?他是怎样对待的?

  (4)本段有几句话?指名分句读并说说句意。

  (5)让学生想一想这几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读第5自然段,让学生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将段中四句话分为三层。

  (3)讨论分层。

  (4)出示句子:

  “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

  思考:爱迪生是怎样不懈努力的?怎样的灯丝才是合适的灯丝?

  (5)指名读句子,回答问题。

  (6)由此你可以看出爱迪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谈话:正因为这样,爱迪生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回顾全文,总结学法。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读懂重点段的?

  抓重点句,理解句意。

  划分层次,弄清句间联系。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检查复习。

  (二)指读课后思考·练习5,明确要求。

  (三)指导学生练习造句。

  1.理解词议。

  节省 顽强 合适

  2.让学生找出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弄清句式和使用范围。

  3.教师造句引路。

  4.学生口头练习。

  (四)学生当堂完成书面练习。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

  1.学习课文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预报、通过、争先恐后”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卫星的不同语气。

  多媒体资料(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卫星资料);生字、新词的投影。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2.星星的新朋友是谁呢?它们具有怎样的特点?

  3.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评价。

  二、熟悉课文内容,表演课本剧

  1.分小组,尝试演课本剧。

  2.全班交流。讨论怎样评议每个小组的表演。

  3.确定方案:自然大方,能演出每种卫星的作用。

  4.逐一评议。

  三、学习课文的生字,掌握生字的记忆方法

  1.再次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思考:运用怎样的办法才能记住这么多的生字?

  2.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学生书写:专、世,注意“世”的笔顺。

  4.学生仿写后,教师评议。注意纠正生字的占格位置。

  四、总结全文

  1.再读课文。思考:星星是怎样结识这些新朋友的?

  2.课文赞颂的是谁?(课文赞颂的是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实现了大家的愿望。希望每个同学也能播下科学的种子,用勤劳浇灌,结出丰硕的成果。)

  1.教师在教学《星星的新朋友》时,先让学生围绕以下思考题预习课文:(1)“星星的新朋友”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在文中,星星认识了几个新朋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2.教学时,可设计三次读:(1)自由通读全文,边读边找,课文描绘了星星的几个新朋友?这些新朋友分别有什么特点?(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并提出问题。(3)有选择地朗读课文片断,挑一处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和段落读一读,并说出为什么喜欢。

  3.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对文中典型的句子进行对比读、欣赏读,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领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比一比,再组词。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无边)的夜空 (永远)的朋友 (各种各样)的卫星

  (好奇)地问 (大声)地发言 (清楚)地介绍自己

  3.趣味语文题。

  (出)(生)入死 (深)(入)浅出 (眼)(高)手低

  (阳)(奉)阴违 (避)(重)就轻 (天)(南)地北

  4.星星都有哪些新朋友?它们分别有哪些功能?

  一 侦察卫星

  侦察卫星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照相侦察卫星有的可以把地面上广大地区的`景物拍摄下来,有的拍摄范围虽然没有全景相机大,但分辨能力高,可以把军事机构、港口、机场、导弹基地等战略目标照得清清楚楚。

  二 导航卫星

  导航卫星是从太空发射无线电导航信号,能为地面、海洋、空中和太空用户导航定位的人造地球卫星。利用卫星导航或定位,具有高精度,全天候,能覆盖全球和用户设备简单等优点。

  三 营救卫星

  营救卫星运行在850公里至1000公里高的近圆形绕地球飞行的轨道上,可以接收来自直径约5000公里的广大地区内任何地方遇难的飞机、船只等发出的求救信号。飞机、船舶失事时,其携带的装置能迅速地发出紧急呼救信号。飞经上空的卫星接收到信号后,将信号转发给地面信息接收站。地面信息接收站将情报传送到飞行指挥控制中心,由它向出事地区的救援组织发出通知,进行营救。此外,卫星救援也可用于因考察、探险、登山等遇难个人或团体的救援。

  五、说课设计

  1.教材简析

  《星星的新朋友》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第二册第四组中的第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这组课文主要是以爱科学为主题的。

  这篇课文以童话的形式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作用。全文语言简洁,适合儿童阅读。根据课文内容,本文配有一幅插图:深蓝色的夜空中,星星们在悄悄谈论着什么。形象的画面,奇妙的想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遐想,感受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课后编有“学习链接”,介绍了我国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况,意在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资料,了解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

  2.教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3.学法说明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完成教学任务,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引导学生掌握“读、想、画、议”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达到有所思、有所得的教学预设,认真思考,划分重点词句,议出问题,把握本课的训练重点。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能说出推和拉的动作要领与方法。

  二、技能目标:能做好单人、双人以及多人的推拉游戏活动,了解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目标:能认真参与,吃苦耐劳,发挥小组合作精神,锻炼身体并注意安全。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组织,以实践活动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一、场地:学校操场(草地)。

  二、设备器材:墙、大树、篮球架、游戏器材(纸币、圆圈等)

  教学时间:

  一、本课1课时完成。

  二、教学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推拉伸展。

  第二部分:双人、多人推拉游戏,小组套圈比赛游戏。

  活动过程:

  一、预备运动

  为头、颈、手臂、肩膀、腰部……等伸展性暖身运动,为后面剧烈运动做好准备,以便拉伤。

  二、推拉伸展

  1、双手互拉:双手互扣,可向左、右、上、下、两侧等方向用力拉。

  2、比手划脚:运用手来做猜拳的游戏活动。

  跪撑手猜拳、俯撑手猜拳。

  3、双脚屈伸:双脚左右侧拉及前后分腿等。

  运用脚来做猜拳的游戏活动。

  站立脚猜拳、坐姿脚猜拳、躺撑脚猜拳、仰撑脚猜拳、俯撑脚猜拳。

  4、用力推墙:运用单手、双手或脚用力推(墙、大树、篮球架等均可)。

  三、双人推拉游戏:推拉动作以定式用力的方式进行,避免用力碰撞。

  1、用背互推:两人一组(体型相近为宜)用背互推,可用站立或蹲式、坐式等不同方式进行。

  2、用手互推:两人一组(体型相近为宜),用单手或双手互推,可用弓箭式、骑马式等配合手部的互推动作。

  3、双手拔河:两人一组,双手彼此互扣做拔河状,用力后拉,松手或被拉距离愈长者为负,对方为胜,可增加不同组別胜者与负者彼此挑战的机会,以增加课堂气氛的'有趣性。

  4、搬运:背扛、背負走、同心协力。

  5、手推车:

  6、鼓励学生自创其他双人的推拉游戏:教师从旁协助或指导,并适时让学生发表或表演、示范等。

  四、多人推拉游戏

  1、用力拉动。(本游戏可一人拉二个人也可反过来变成二个人拉一个人)。

  2、团体拔河:本游戏为双人拔河的延伸,人数约四、五人,双方应注意安全,避免松手后跌倒,教师指导时应特别强调合作精神及安全原则的重要性。

  3、投圈得分:在远近距离不同的地方分别放有不同分值的纸币,每人五个圈,看谁套的分数最多。

  指导要点:

  注意事项:

  一、教学时宜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才能充分伸展肢体。

  二、推拉游戏时,应特别注意课前的场地安全检查。教学活动应兼顾安全为原则。

  三、团体拔河,以双方人数各3——5人最能引起学生高昂兴趣又较安全。

  四、投圈游戏时教师可提醒学生体会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评量:

  一、指导学生自我评量。

  二、具体评量标准参考:

  1、推拉游戏中,尽全力而有明显用力且流汗者为3分,其次为2分,再其次为1分。

  2、学会互推和互拉的方法,10种以上者为3分,6~9种为2分,5种以下者为1分。

  3、投圈游戏中,以圈投中的纸币的分值之和计算。

  4、在游戏中能尽全力,肯合作者为3分,其次为2分,再其次为1分。

  三、评出优秀活动小组

  把个人得分与小组集体得分总和作为活动小组总分,评出优秀小组并给予奖励。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

  3、积累反义词。

  4、背诵描写景物的优美古诗句,培养对古诗的领悟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吗?但是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这段时间,你观察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2、交流:

  各调查小组派出代表,根据本组的.调查情况,采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围绕以下方面再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调查的哪方面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在调查中有什么发现?了解到周围的环境受到哪些污染?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3、讨论:

  以“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为题,对改善家乡的环境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各调查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然后推选出代表在全般介绍,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共同出谋划策。

  习作

  1、同学们,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吗?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3、交换习作,互相修改,教师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

  2、发现了什么?第二句话好在哪里?

  3、你能仿照例子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吗?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学生自渎,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抽生读、同桌互对、师声互对、齐读。

  3、拓展: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反义词。

  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句,读准字音。

  2、采取多种形式读古诗句。

  3、采取多种形式背古诗句。

  展示台:

  安排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主题,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采取制作保护环境的标语牌、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保护环境的手抄报等形式,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多人一起制作。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语文教案 篇9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第14课——(李广射虎)。上节课,俺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俺们一起来复习几个。

  生:(正确地读教师出示的词语)

  师:唐代诗人卢纶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塞下曲》,谁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出示《塞下曲》)

  生:(正确地读出了《塞下曲》 )

  师:你读的很正确,还有谁愿意读?

  生:(也很正确地读出了《塞下曲》)

  师:你读的也很流利。

  师:这首著名的《塞下曲》写的是谁的事情?

  生:(齐说:李广)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李广是什么人吗?出示小黑板:李广是( )。

  生: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板书:神勇无比

  生: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

  生:李广是一位将军。

  师:通过你们的介绍,老师知道了你们朗读课文是多么地仔细。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这节课让俺们边读、边想、边议,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师:现在,让俺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教师配乐背述§3

  师:李广将军为什么要射虎呢?让俺们自由朗读§3,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和全班同学交流?

  生:从第三自然段中,俺知道了李广射虎的时间和地点。

  师: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生:俺是从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知道的。

  师:请你读一读。

  生:(读第一句)

  师:你读得真仔细,一天夜晚,月色朦胧,这就是告诉俺们李广射虎的——(时间、地点)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俺知道了李广为什么要射虎。因为草丛中好像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所以他拉起弓射虎。

  师:你能从当时的环境想到李广将军以为草丛中有虎,真了不起!说明你在读书中真正做到了边读边想!

  师:李广将军为什么会以为这是一只老虎?

  生:因为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生: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师:李广将军以为前方有虎,他是怎么做的?

  生:(读课文中的“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教师出示重点句子: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师:找一找,哪些词语写了李广将军射虎的动作?

  生:“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

  (教师在“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这几个词下面加点)

  师: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在如此凶猛的老虎面前,假如李广将军的动作慢了一些,会有什么后果呢?谁来想想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这句话?

  生:(很平淡地读)

  师:你的朗读还没有让大家感受当时紧张的气氛。还有谁能来试一试?

  生:(读出了紧张的气氛。)

  师:通过你的朗读让俺们感受到李广将军在紧张的气氛下,射虎的动作连贯而又迅速。

  师:“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红笔标出“嗖”的一声)

  生:说明李广的力气很大。

  师:你说得真好,读书读得真仔细。

  生:说明箭的速度很快。

  师:你们看,李广将军是“拉开硬弓”,弓箭那么难拉,李广将军还能飞快地把白羽箭射出去,说明李广将军的力气——(很大)让俺们想着当时的情景,想着李广将军的动作,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这段话)

  师:李广将军夜间外出巡逻,树林深处风吹草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李广将军以为有虎,便“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让俺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广将军射虎时的情景。

  男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塞下曲》这首诗哪两句话的意思?

  生:齐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师:“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多么紧张的气氛,多么神勇的将军,谁来读一读一二两句诗,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读第一二句)

  生:(举手的一起读)

  师:李广将军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指图),可“平明寻白羽”,却“没在石棱中”(指着黑板上的诗句)。刚才同学们边读、边想、边议(出示:边读、边想、边议),学习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俺们也明白了《塞下曲》这首诗一二两句的意思,现在,俺们用同样的方法读一读§4,相信你很快就能理解三四两句的意思了。

  生:(自由读§4)

  师:把三四两句诗再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词不理解。

  生:(再读再想)

  师:你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

  生:俺理解了“平明”的意思。

  生:俺理解了“石棱”的意思,“石棱”就是石头最坚硬的地方。

  师:呀!白羽箭扎入了石头最坚硬的地方,周围的将士们都——(惊呆了)。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你能读读这个句子吗?

  生:读“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没在草丛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没在草丛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师:你读得真好,真让俺们感受到了那枝白羽箭扎得非常深(用红笔圈出“深深地”),难怪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师:李广将军能把白羽箭深深地射入石头中,你佩服他吗?

  生:佩服。

  师:你能体会将士们的心情,读出将士们的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吗?

  生:(读出了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

  师:请男同学读第三四两句诗,女同学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着诗的意思和当时的情景。

  生:(配合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学习§3、4,明白了《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还知道了李广不愧是一位神勇无比的将军。

  师:你们佩服李广吗?让俺们想着故事的经过读一读《塞下曲》,老师特地为你们添加了朗读符号,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试一试?

  生:(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自发鼓掌)

  师:你读得真棒!让俺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能再读一读课文的§3、4,体会诗的意境,读出李广的神勇无比、读出你对他的佩服吗?

  生:(自由读)

  生:(一二两大组读§3 三四两大组读§4)

  师:《塞下曲》这首诗,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李广射虎》这篇课文更是具体表示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武艺高超,让俺们在优美的古曲声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生:(感情朗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塞下曲》。

  师:李广将军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这首诗记到自身的头脑中去吗?

  生:(齐说“有!”)

  师:自身先试试看!背给你四人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还可以大家一起背!

  师:谁来背给大家听?

  生:(流利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真棒!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也非常流利且有感情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也很好!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背诵情况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小组背诵)

  师:让俺们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起来背一背。

  生:(配乐齐背)

  四、作业。

  师:打开语文指导用书,让俺们在古曲声中把《塞下曲》这首诗默下来。

  生:(在语文指导用书上完成作业。)

  五、课后作业。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塞下曲》描写的《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他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师:此外,同学们还可以搜集李广将军的其他故事,语综课上,俺们一起来讲一讲李广的故事。

《精选语文教案集合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教案12-14

【经典】语文教案11-08

语文教案[经典]11-29

语文教案(精选)01-02

语文小学教案05-30

在线咨询

精选语文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语文教案集合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例文《参观“中华名胜微缩景观”》,知道例文按照参观的顺序写了参观经过,重点写了参观“故宫”和“少林寺”的微缩景观,初步认识写参观记要注意“有顺序,有重点”

  2、引导学生分析“例文”是如何重点介绍细致描写这些微缩景观的,学习抓重点进行描述的方法

  3、引导学生对参观过的某一事物进行回顾,帮助学生有重点的介绍

  4、引导学生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做修改,共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完成修改。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细致观察,加深印象,才能写出中点突出的作文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其中有一课时用来写作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学习例文,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

  2、初读例文,了解大体内容

  3、再读例文,明确有关要点

  A、时间:回老家的第二天

  B、地点:老家那儿的历史博物馆

  C、对象:历史博物馆内的“中华名胜微缩景观”

  D、顺序:进门参观出来

  E、重点:“故宫”微缩景观和“少林寺”微缩景观

  4、再读例文,抓重点部分

  A、如何具体写“故宫”微缩景观的`?

  B、如何具体写“少林寺”微缩景观的?

  5、小结:激发作文兴趣

  例文是有顺序的介绍,才让我们觉得层次分明,觉得被参观的对象是非常有顺序的,正是抓住了重点,才让我们对事物有立体的、生动的认识

  三、出示要求,分析理解

  1、出示课文的习作要求

  A、写参观过的地方

  B、把参观经过按顺序、有重点的写下来

  C、写好后,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作修改

  2、分析例文

  A、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写的时候特别注意:一是顺序二是重点问题

  C、修改要点不能忽略

  四、根据实际,选择材料

  任意写一次参观记

  五、对照要求。一一落实

  强调有顺序,有重点

  六、细心修改,不断完善

  内容力求顺序清楚,重点突出,词句力求准确优美,标点力求正确无误

  当堂完成,工整抄写

  七、板书设计:

  习作六

  时间:回老家的第二天

  地点:老家那儿的历史博物馆

  对象:历史博物馆内的“中华名胜微缩景观”

  顺序:进门参观出来

  重点:“故宫”微缩景观和“少林寺”微缩景观

  我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体会诗歌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2、背诵课文,熟练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

  【教学重点】

  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讨论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

  纪春秋中期的5XX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简介《氓》

  《卫风 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播放录音,同学梳理字词

  四、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表达方式上看,是一首什么词?采用第几人称叙事抒情的?

  明确:爱情诗,叙事词,第一人称

  五、研读全文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

  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 传统 、 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语文教案 篇3

  一、写作背景:

  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离博山不远,辛弃疾于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

  辛弃疾这次落职,一直闲居十年。《词苑萃编》:“辛稼轩……负管(仲)乐(毅)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其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丑奴儿》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出来的。

  二、词文赏析:

  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强”字分析)

  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

  新解:

  少年古时指青年时期,从辛弃疾的生平看,这时的他正处于金人统治区内,看到沦陷区的人们在异族的奴役之下,作为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油然而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因而这时的愁情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国土沦丧的耻辱感,这时的愁,更多是一种渴望收复中原,建立不世功业的志愿和动力,是昂扬而充满激情的。因而理解为闲愁或做作的愁,是不恰当的。

  2、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来解答)

  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解脱的愁。

  3、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

  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情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

  4、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原因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

  A、处境的残酷。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

  B、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化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失望。

  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骨子里包含着忧郁和愤激之情。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淡之中,耐人寻味。

  但“天凉”和“秋”却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地衬托了作者无限的愁情。

  6、少年和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少年为宾,老年为主,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

  总结

  这首词巧妙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穿全词的线索,感情直率而委婉,高度概括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复习文章的生字,准备听写。

  2、过程与方法 将文章分段,理清各段大意,理解文章中心主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

  将文章分段,理清各段大意,理解文章中心主旨。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教学方法:

  说教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一二八事件的资料及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在放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去街上卖过报纸?(学生举手)请学生谈谈为什么会上街去卖报纸。(体验生活)

  同学们现在卖报纸是为了体验生活,大家知道吗?在解放前的旧社会也有许多和同学们一般大的孩子上街卖报,可他们却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今天老师就要介绍一个卖报纸的小姑娘给大家认识。齐读课题。

  2、新课学习。

  了解小女孩的生活状况,要认识这个小姑娘,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生活怎么样?自由朗读全文。(生活贫穷悲惨)

  教师追问从哪里看出她生活贫穷悲惨?(小姑娘没有家到处流浪;小姑娘的父亲一直生病,上街卖报纸帮妈妈维持生活;天很冷,小姑娘冻着双手卖报,但买报的人很少。)

  这个生活悲惨的小女孩在旧社会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是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可为什么这个小人物的故事能流传至今呢?(因为聂耳为这个小姑娘写了一首歌。)

  聂耳为小女孩写歌,聂耳是谁?请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聂耳。介绍完毕,师质疑:从同学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聂耳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曲家,他又是怎么与这个毫不起眼的报童认识的呢?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报童的叫卖声像钉子似的把聂耳的双脚钉住了。)师出示句子。问:在这里出现了一个修辞手法,是什么?(比喻)

  全体齐读句子,学生思考:比喻的手法用在这里是要强调什么?(报童的叫卖声对聂耳很有吸引力。)报童的叫卖声让聂耳让聂耳停下了脚步,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听到叫卖声,聂耳心中会想些什么?(这个小女孩真可怜,这么久都没人买她的报纸;好可怜的孩子,我应该帮帮她。)聂耳就是带着这些想法走进了小毛头的生活,那接下来他具体会为小毛头做些什么呢?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3——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进行发明创造的事迹中受到教育。

  2.通过重点段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给自然段分层,进而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节省”、“顽强”、“合适”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理解4、5自然段,了解爱迪生顽强进行科学实验的经过。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给自然段分层,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介绍爱迪生,通读全文,自学生字、词。

  1.教师介绍爱迪生。

  2.让学生自读全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3.学生借助查字典认识生字的音、形、义。

  (二)检查自学。

  (四)指读词语,复习巩固。

  (五)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抓重点句进行段的训练。

  1.学习1、2自然段。

  (1)指读1、2自然段。思考:爱迪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用文中内容回答。

  (2)引申思考:一个“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的穷孩子,怎么会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呢?

  (3)爱迪生小时候做科学实验,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2.学习第3、4自然段。

  (1)指读3、4自然段。思考:爱迪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受到哪些打击,遇到哪些危险?他是怎样对待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火车震动,白磷翻倒,遇空气燃烧起来,车长气急了,打了爱迪生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2)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3)指读第4自然段。思考:爱迪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哪些危险?他是怎样对待的?

  (4)本段有几句话?指名分句读并说说句意。

  (5)让学生想一想这几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读第5自然段,让学生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将段中四句话分为三层。

  (3)讨论分层。

  (4)出示句子:

  “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

  思考:爱迪生是怎样不懈努力的?怎样的灯丝才是合适的灯丝?

  (5)指名读句子,回答问题。

  (6)由此你可以看出爱迪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谈话:正因为这样,爱迪生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回顾全文,总结学法。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读懂重点段的?

  抓重点句,理解句意。

  划分层次,弄清句间联系。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检查复习。

  (二)指读课后思考·练习5,明确要求。

  (三)指导学生练习造句。

  1.理解词议。

  节省 顽强 合适

  2.让学生找出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弄清句式和使用范围。

  3.教师造句引路。

  4.学生口头练习。

  (四)学生当堂完成书面练习。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

  1.学习课文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预报、通过、争先恐后”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卫星的不同语气。

  多媒体资料(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卫星资料);生字、新词的投影。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2.星星的新朋友是谁呢?它们具有怎样的特点?

  3.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评价。

  二、熟悉课文内容,表演课本剧

  1.分小组,尝试演课本剧。

  2.全班交流。讨论怎样评议每个小组的表演。

  3.确定方案:自然大方,能演出每种卫星的作用。

  4.逐一评议。

  三、学习课文的生字,掌握生字的记忆方法

  1.再次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思考:运用怎样的办法才能记住这么多的生字?

  2.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学生书写:专、世,注意“世”的笔顺。

  4.学生仿写后,教师评议。注意纠正生字的占格位置。

  四、总结全文

  1.再读课文。思考:星星是怎样结识这些新朋友的?

  2.课文赞颂的是谁?(课文赞颂的是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实现了大家的愿望。希望每个同学也能播下科学的种子,用勤劳浇灌,结出丰硕的成果。)

  1.教师在教学《星星的新朋友》时,先让学生围绕以下思考题预习课文:(1)“星星的新朋友”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在文中,星星认识了几个新朋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2.教学时,可设计三次读:(1)自由通读全文,边读边找,课文描绘了星星的几个新朋友?这些新朋友分别有什么特点?(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并提出问题。(3)有选择地朗读课文片断,挑一处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和段落读一读,并说出为什么喜欢。

  3.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对文中典型的句子进行对比读、欣赏读,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领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比一比,再组词。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无边)的夜空 (永远)的朋友 (各种各样)的卫星

  (好奇)地问 (大声)地发言 (清楚)地介绍自己

  3.趣味语文题。

  (出)(生)入死 (深)(入)浅出 (眼)(高)手低

  (阳)(奉)阴违 (避)(重)就轻 (天)(南)地北

  4.星星都有哪些新朋友?它们分别有哪些功能?

  一 侦察卫星

  侦察卫星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照相侦察卫星有的可以把地面上广大地区的`景物拍摄下来,有的拍摄范围虽然没有全景相机大,但分辨能力高,可以把军事机构、港口、机场、导弹基地等战略目标照得清清楚楚。

  二 导航卫星

  导航卫星是从太空发射无线电导航信号,能为地面、海洋、空中和太空用户导航定位的人造地球卫星。利用卫星导航或定位,具有高精度,全天候,能覆盖全球和用户设备简单等优点。

  三 营救卫星

  营救卫星运行在850公里至1000公里高的近圆形绕地球飞行的轨道上,可以接收来自直径约5000公里的广大地区内任何地方遇难的飞机、船只等发出的求救信号。飞机、船舶失事时,其携带的装置能迅速地发出紧急呼救信号。飞经上空的卫星接收到信号后,将信号转发给地面信息接收站。地面信息接收站将情报传送到飞行指挥控制中心,由它向出事地区的救援组织发出通知,进行营救。此外,卫星救援也可用于因考察、探险、登山等遇难个人或团体的救援。

  五、说课设计

  1.教材简析

  《星星的新朋友》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第二册第四组中的第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这组课文主要是以爱科学为主题的。

  这篇课文以童话的形式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作用。全文语言简洁,适合儿童阅读。根据课文内容,本文配有一幅插图:深蓝色的夜空中,星星们在悄悄谈论着什么。形象的画面,奇妙的想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遐想,感受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课后编有“学习链接”,介绍了我国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况,意在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资料,了解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

  2.教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3.学法说明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完成教学任务,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引导学生掌握“读、想、画、议”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达到有所思、有所得的教学预设,认真思考,划分重点词句,议出问题,把握本课的训练重点。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能说出推和拉的动作要领与方法。

  二、技能目标:能做好单人、双人以及多人的推拉游戏活动,了解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目标:能认真参与,吃苦耐劳,发挥小组合作精神,锻炼身体并注意安全。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组织,以实践活动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一、场地:学校操场(草地)。

  二、设备器材:墙、大树、篮球架、游戏器材(纸币、圆圈等)

  教学时间:

  一、本课1课时完成。

  二、教学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推拉伸展。

  第二部分:双人、多人推拉游戏,小组套圈比赛游戏。

  活动过程:

  一、预备运动

  为头、颈、手臂、肩膀、腰部……等伸展性暖身运动,为后面剧烈运动做好准备,以便拉伤。

  二、推拉伸展

  1、双手互拉:双手互扣,可向左、右、上、下、两侧等方向用力拉。

  2、比手划脚:运用手来做猜拳的游戏活动。

  跪撑手猜拳、俯撑手猜拳。

  3、双脚屈伸:双脚左右侧拉及前后分腿等。

  运用脚来做猜拳的游戏活动。

  站立脚猜拳、坐姿脚猜拳、躺撑脚猜拳、仰撑脚猜拳、俯撑脚猜拳。

  4、用力推墙:运用单手、双手或脚用力推(墙、大树、篮球架等均可)。

  三、双人推拉游戏:推拉动作以定式用力的方式进行,避免用力碰撞。

  1、用背互推:两人一组(体型相近为宜)用背互推,可用站立或蹲式、坐式等不同方式进行。

  2、用手互推:两人一组(体型相近为宜),用单手或双手互推,可用弓箭式、骑马式等配合手部的互推动作。

  3、双手拔河:两人一组,双手彼此互扣做拔河状,用力后拉,松手或被拉距离愈长者为负,对方为胜,可增加不同组別胜者与负者彼此挑战的机会,以增加课堂气氛的'有趣性。

  4、搬运:背扛、背負走、同心协力。

  5、手推车:

  6、鼓励学生自创其他双人的推拉游戏:教师从旁协助或指导,并适时让学生发表或表演、示范等。

  四、多人推拉游戏

  1、用力拉动。(本游戏可一人拉二个人也可反过来变成二个人拉一个人)。

  2、团体拔河:本游戏为双人拔河的延伸,人数约四、五人,双方应注意安全,避免松手后跌倒,教师指导时应特别强调合作精神及安全原则的重要性。

  3、投圈得分:在远近距离不同的地方分别放有不同分值的纸币,每人五个圈,看谁套的分数最多。

  指导要点:

  注意事项:

  一、教学时宜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才能充分伸展肢体。

  二、推拉游戏时,应特别注意课前的场地安全检查。教学活动应兼顾安全为原则。

  三、团体拔河,以双方人数各3——5人最能引起学生高昂兴趣又较安全。

  四、投圈游戏时教师可提醒学生体会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评量:

  一、指导学生自我评量。

  二、具体评量标准参考:

  1、推拉游戏中,尽全力而有明显用力且流汗者为3分,其次为2分,再其次为1分。

  2、学会互推和互拉的方法,10种以上者为3分,6~9种为2分,5种以下者为1分。

  3、投圈游戏中,以圈投中的纸币的分值之和计算。

  4、在游戏中能尽全力,肯合作者为3分,其次为2分,再其次为1分。

  三、评出优秀活动小组

  把个人得分与小组集体得分总和作为活动小组总分,评出优秀小组并给予奖励。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

  3、积累反义词。

  4、背诵描写景物的优美古诗句,培养对古诗的领悟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吗?但是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这段时间,你观察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2、交流:

  各调查小组派出代表,根据本组的.调查情况,采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围绕以下方面再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调查的哪方面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在调查中有什么发现?了解到周围的环境受到哪些污染?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3、讨论:

  以“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为题,对改善家乡的环境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各调查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然后推选出代表在全般介绍,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共同出谋划策。

  习作

  1、同学们,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吗?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3、交换习作,互相修改,教师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

  2、发现了什么?第二句话好在哪里?

  3、你能仿照例子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吗?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学生自渎,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抽生读、同桌互对、师声互对、齐读。

  3、拓展: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反义词。

  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句,读准字音。

  2、采取多种形式读古诗句。

  3、采取多种形式背古诗句。

  展示台:

  安排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主题,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采取制作保护环境的标语牌、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保护环境的手抄报等形式,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多人一起制作。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语文教案 篇9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第14课——(李广射虎)。上节课,俺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俺们一起来复习几个。

  生:(正确地读教师出示的词语)

  师:唐代诗人卢纶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塞下曲》,谁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出示《塞下曲》)

  生:(正确地读出了《塞下曲》 )

  师:你读的很正确,还有谁愿意读?

  生:(也很正确地读出了《塞下曲》)

  师:你读的也很流利。

  师:这首著名的《塞下曲》写的是谁的事情?

  生:(齐说:李广)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李广是什么人吗?出示小黑板:李广是( )。

  生: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板书:神勇无比

  生: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

  生:李广是一位将军。

  师:通过你们的介绍,老师知道了你们朗读课文是多么地仔细。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这节课让俺们边读、边想、边议,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师:现在,让俺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教师配乐背述§3

  师:李广将军为什么要射虎呢?让俺们自由朗读§3,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和全班同学交流?

  生:从第三自然段中,俺知道了李广射虎的时间和地点。

  师: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生:俺是从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知道的。

  师:请你读一读。

  生:(读第一句)

  师:你读得真仔细,一天夜晚,月色朦胧,这就是告诉俺们李广射虎的——(时间、地点)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俺知道了李广为什么要射虎。因为草丛中好像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所以他拉起弓射虎。

  师:你能从当时的环境想到李广将军以为草丛中有虎,真了不起!说明你在读书中真正做到了边读边想!

  师:李广将军为什么会以为这是一只老虎?

  生:因为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生: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师:李广将军以为前方有虎,他是怎么做的?

  生:(读课文中的“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教师出示重点句子: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师:找一找,哪些词语写了李广将军射虎的动作?

  生:“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

  (教师在“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这几个词下面加点)

  师: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在如此凶猛的老虎面前,假如李广将军的动作慢了一些,会有什么后果呢?谁来想想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这句话?

  生:(很平淡地读)

  师:你的朗读还没有让大家感受当时紧张的气氛。还有谁能来试一试?

  生:(读出了紧张的气氛。)

  师:通过你的朗读让俺们感受到李广将军在紧张的气氛下,射虎的动作连贯而又迅速。

  师:“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红笔标出“嗖”的一声)

  生:说明李广的力气很大。

  师:你说得真好,读书读得真仔细。

  生:说明箭的速度很快。

  师:你们看,李广将军是“拉开硬弓”,弓箭那么难拉,李广将军还能飞快地把白羽箭射出去,说明李广将军的力气——(很大)让俺们想着当时的情景,想着李广将军的动作,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这段话)

  师:李广将军夜间外出巡逻,树林深处风吹草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李广将军以为有虎,便“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让俺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广将军射虎时的情景。

  男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塞下曲》这首诗哪两句话的意思?

  生:齐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师:“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多么紧张的气氛,多么神勇的将军,谁来读一读一二两句诗,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读第一二句)

  生:(举手的一起读)

  师:李广将军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指图),可“平明寻白羽”,却“没在石棱中”(指着黑板上的诗句)。刚才同学们边读、边想、边议(出示:边读、边想、边议),学习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俺们也明白了《塞下曲》这首诗一二两句的意思,现在,俺们用同样的方法读一读§4,相信你很快就能理解三四两句的意思了。

  生:(自由读§4)

  师:把三四两句诗再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词不理解。

  生:(再读再想)

  师:你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

  生:俺理解了“平明”的意思。

  生:俺理解了“石棱”的意思,“石棱”就是石头最坚硬的地方。

  师:呀!白羽箭扎入了石头最坚硬的地方,周围的将士们都——(惊呆了)。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你能读读这个句子吗?

  生:读“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没在草丛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没在草丛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师:你读得真好,真让俺们感受到了那枝白羽箭扎得非常深(用红笔圈出“深深地”),难怪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师:李广将军能把白羽箭深深地射入石头中,你佩服他吗?

  生:佩服。

  师:你能体会将士们的心情,读出将士们的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吗?

  生:(读出了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

  师:请男同学读第三四两句诗,女同学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着诗的意思和当时的情景。

  生:(配合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学习§3、4,明白了《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还知道了李广不愧是一位神勇无比的将军。

  师:你们佩服李广吗?让俺们想着故事的经过读一读《塞下曲》,老师特地为你们添加了朗读符号,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试一试?

  生:(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自发鼓掌)

  师:你读得真棒!让俺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能再读一读课文的§3、4,体会诗的意境,读出李广的神勇无比、读出你对他的佩服吗?

  生:(自由读)

  生:(一二两大组读§3 三四两大组读§4)

  师:《塞下曲》这首诗,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李广射虎》这篇课文更是具体表示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武艺高超,让俺们在优美的古曲声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生:(感情朗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塞下曲》。

  师:李广将军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这首诗记到自身的头脑中去吗?

  生:(齐说“有!”)

  师:自身先试试看!背给你四人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还可以大家一起背!

  师:谁来背给大家听?

  生:(流利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真棒!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也非常流利且有感情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也很好!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背诵情况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小组背诵)

  师:让俺们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起来背一背。

  生:(配乐齐背)

  四、作业。

  师:打开语文指导用书,让俺们在古曲声中把《塞下曲》这首诗默下来。

  生:(在语文指导用书上完成作业。)

  五、课后作业。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塞下曲》描写的《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他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师:此外,同学们还可以搜集李广将军的其他故事,语综课上,俺们一起来讲一讲李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