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

时间:2024-11-21 08:51:40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集合7篇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目标:

  1、让学生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2、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程:

  一、扩展想象,导入课文。

  1、板书“天堂”天堂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天堂里应该是怎么样的?

  2、板书“鸟的天堂”在你心目中鸟的天堂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学生板书。

  3、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应朋友之邀,来到广东新会旅游,几天后,他来到广州,就在广州写下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让一个曾经偏僻的地方成为了一个海内外闻名的风景区。这篇文章就是《鸟的天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标段。老师板书:泊数干暇瑕巢梢

  三、检查生字及多音字、形近字,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巴金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另一次呢?看到了什么?板书。

  2、巴金在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怎么理解这句话?

  3、对照学生板书,“鸟的天堂”真的是鸟的天堂吗?再读课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以上12分钟左右)

  四、品读词句,深入理解。(25分钟左右)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重点理解:

  1、“真是一棵大树”分三种重音读,分辨不同。

  2、“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榕树大

  “仿佛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照耀”

  “仿佛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是什么在颤动?--“鸟的天堂”充满生机。

  3、“到处都是鸟声......有的在扑翅膀”鸟儿的快乐,鸟儿的自由自在也感染了在这儿的我们,所以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结合课件,反复朗读)

  五、小结引申:鸟的'天堂因为巴金先生这篇文章而四海闻名,很多人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后,都为这充满生命活力的大榕树而惊叹,为这些自由自在的鸟儿而庆幸。有人说,鸟的天堂实际上是巴金先生梦境的折射,如果真是这样,那巴金心中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呢?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我们能像鸟的天堂里面的鸟儿一样,寻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吗?

  板书:鸟的天堂

  左边(学生板书鸟的天堂所应有的条件)

  中间第一次树大绿生命力旺盛(惊奇遗憾)

  第二次鸟自由、快乐地飞翔(留恋感叹)

  人不许去捕捉鸟

  右边泊数干暇瑕巢梢(和学生一起补充注音)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12、13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陆续”、“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3. 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 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教学难点:

  1. 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 认识“鸟的天堂”,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 作者简介。

  2. 揭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 检查反馈。

  (1) 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 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 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 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 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 检查反馈。

  四、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 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说说想到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哪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翠绿的颜色……”一句。)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 尝试有感情朗读。

  (2) 朗读指导。

  (3) 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设计说明: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简化分段,强调理清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12、13自然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3. 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 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②理解“我注意地看着……第三只又飞走了。”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有感情朗读句子。

  3.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二、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 自由读课文第一段、第二段,完成书面作业。

  作业:

  第一段和第二段描写的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象,两段的不同之处在于①观察的时间;②主要的景物;③景物的特点;④描写的方法。

  上述要素之间的联系在于:

  2. 小组交流、讨论。

  3. 课堂交流。

  三、 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 置疑。

  2. 介绍“鸟的天堂”,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设计说明: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作业采用书面形式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的深入思考;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写作方法与事物特点之间的关系,渗透内容决定形式的思想。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作业:(先独立尝试,后小组讨论)

  第一段和第二段描写的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象,两段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观察的时间:第一段 傍 晚 第二段

  ②主要的景物:第一段 第二段

  ③景物的特点:第一段 第二段

  ④描写的方法:第一段 静态描写 第二段

  以上要素之间的联系在于:

  ① 例:傍晚,鸟休息了,所以描写榕树的静态。

  ②

  ③

  ④

  ⑤

  ⑥

鸟的天堂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

  3、通过朗读,想象,同作者一起感受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质疑激趣

  1、板书:

  鸟的天堂

  学生齐读题,再个别读题。

  说一说:

  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个课题的,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带着愉悦的心情读课题。因为天堂里很美,小鸟生活在天堂里很幸福……)

  2、通过课前自学收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天堂的美或是小鸟的幸福生活。

  3、个别质疑,相机引出下环节。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完后,针对疑惑同桌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同学间解决。

  2、建议由几名同学读课文。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可以多样。最后共同确定,因为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以由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

  3、带问题,听朗读:

  ⑴ 同学读的句子是否通顺,每个字的字音是否标准。

  ⑵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何不同?

  4、生字词巩固,针对问题,重点指导。如:

  “枝干”“不可计数”“应接不暇”“拨”等。

  5、解决问题:

  第一次:

  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二次:

  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动静态的细腻描写,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氛围

  1、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特别的地方──鸟的天堂。还知道了那里──有美丽的南国的树,自由快乐的鸟。

  (学生自由回答)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鸟的天堂看看,出发!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当你出发了,坐上了船,你的感觉会是怎样呢?

  3、个别谈感受,有感情朗读第一部分:

  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朗读,创设一种平静的氛围。

  4、从文字中,明确出发的`时间──傍晚,为下文做好铺垫: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二、深入阅读,对比感受

  1、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

  ⑴ 在美妙的乐曲中,我们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反馈。

  教师相机板书:

  一株榕树

  ⑵ 这株榕树怎么样?划出描写榕树的句子读一读。

  感受美,体会心情。

  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再想象小鸟如果在这样的环境里,又会是怎样的?

  2、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

  ⑴ 快速朗读有关自然段:

  说说小鸟在这里是怎样生活的,从哪里可以感受到。

  ⑵ 研读第十二自然段:

  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鸟儿的活动)

  ⑶ 指名朗读第十三自然段:

  要求读出群鸟纷飞的欢快情形。

  联系文中句子,理解“应接不暇”,并用这个词说说话。

  ⑷ 感受写作手法:

  作者为什么特别写一只画眉鸟?你能理解画眉鸟的心情吗?

  (从一群写到一只,细致刻画。)

  三、提炼升华小结美

  1、师:巴金和朋友两次与鸟的天堂相约相会,第一次是在黄昏,看到的是一棵静悄悄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示他们看到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女生朗读7~8节,展示静态的美;男生朗读12~13节,展示动态的美。

  2、听大家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作者和朋友置身于鸟的天堂,感慨万千。文中什么地方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3、生齐读最后一句:

  “昨天……鸟的天堂啊!”

  ⑴ 指导读好“的确”。

  ⑵ 这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⑶ 讨论引号的用法,理解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四、巧设情景创作美

  1、学到这里,对于鸟的天堂,大家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想说些什么呢?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抒发自己此时此刻的情感吧。

  2、师小结:

  请同学们把鸟的天堂那优美动人的情景介绍给身边的朋友。有机会,还可以亲自到广东新会市的鸟的天堂去走一走,看一看!

鸟的天堂教案 篇4

  一、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鸟的天堂》,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陆续 白茫茫 榕树 纠正

  不可计数 树梢 应接不暇 画眉

  2、回顾一下课文,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去了两次鸟的天堂,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景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鸟的天堂,感受鸟的天堂带给“我”的不同体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鸟的天堂》。

  出示课题。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1—4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我们出游的时间哪些词写出了水面很静第3自然段中,哪一个动词,写出了我们的心情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我们出游的时间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下山坡”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

  (2)哪些词写出了水面很静

  “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

  (3)第3自然段中,哪一个动词,写出了我们的心情

  “跳” 既表明船与岸有距离,又显出我们的兴奋之情。

  (二)学习5—9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5—9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怎样写榕树之大

  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面很宽”,可为什么会变窄呢“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不可计数 的意思:不能计算,形容很多。说明树之大。

  (4)课文又怎样写了榕树的美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学习10—12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一画。

  第12自然段,用了“起初”“后来”“便”“起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一画。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第12自然段,用了“起初”“后来”“便”“起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

  他起初想去公园逛逛,后来天下起了大雨,他便放弃出门,拿了一本书读起来。

  3、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几句中,作者采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

  作者采用“到处……到处……”“有的……有的……有的……”排比修辞手法,写出鸟的数量多。

  (四)学习13自然段

  1、探索交流: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2)“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学习14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是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3)“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4)思考: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①从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

  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

  ③从“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5)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

  文中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即描写大榕树的部分)是静态描写;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即描写群鸟活动的部分)是动态描写。

  (6)归纳主旨

  这篇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 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拓展延伸

  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

  五、布置作业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熟读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六、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 篇5

  一、设计理念: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教学重点是想想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鸟的天堂”之美,鼓励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把握好的词句,善于积累,运用,并能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感受。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教师和同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我这次讲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这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傍晚,群鸟已经归巢,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并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清晨,正是群鸟出巢的时刻。重点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充分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结尾时又由衷地写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除此之外,他们的形象思维正不断地丰富与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但好奇心与求知欲依然很强。这些都使本课教学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

  四、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定如下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六、教法分析

  1、本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奇丽的“天堂”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语言表现形式简洁,有节奏,有乐感,谱写的是一曲动人的生命力的赞歌。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机器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以此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

  2、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悟情。教师的范读,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学生的多层次读,旨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语言,陶冶情感。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的?课文的哪一部分讲的是大榕树?哪一部分描写了鸟的场景?

  出示学路建议一

  二、 精度课文,感受情趣

  (一)学习“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榕树样子的词句。思考:作者看到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子?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大榕树的?

  2检查反馈:

  大榕树: 1.大

  学生交流

  (1)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2)重点体会“真”字。

  生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生读: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生读: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堆”。(说明树叶的多而密)

  生读: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4)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你体会出了什麽?

  3.看图片: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出示学路建议二

  (二)学习“鸟”的部分

  过渡: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见到了什么?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找出重点词句。

  1.出示图片:“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检查反馈:

  指名朗读描写鸟的特点的词句,提问:哪些句子写出了鸟多的特点?

  指导朗读,配合课件,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感受鸟之多。

  5自由读课文第12 13自然段,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想想这种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1)生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理解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生读: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理解“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用“应接不暇”(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生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理解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生读: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从中体会到了什麽?(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

  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三、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1.2 自然段有关内容,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 2自然段有关句段,尝试用静态 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意思。讨论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八、板书设计

  大榕树 大 茂盛

  鸟的天堂(静态)

  鸟 多 欢快

  (动态 )

鸟的天堂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第18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材难点:

  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二、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生活在广州市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观赏,看到这难得的奇景。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程序设计:

  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8课《鸟的天堂》是六年级(十一册)课本第六组课文,该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再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短短三四十个字,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因此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我选了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大榕树的'情景来进行教学设计。

  ①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榕树更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写榕树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的描写中去。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这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从而理解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解决了几个知识点:什么是气根?榕树有哪些特点?体现在哪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CAI现代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学生在观察、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二、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我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使学生首先认识静态描写的定义,然后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在哪里。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该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实践活动,拓展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材料,写一篇解说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然后在班里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鸟的天堂教案 篇7

  语文教案-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18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寂静、应接不暇。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找出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读一读,能够读出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读、悟、议

  教学过程 :

  一、课题导入 ,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思考: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2、每次看到了什么景象?用“---------”找出有关的语句。

  3、每次看后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划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见了 ,没看见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看见

  听见了 他感到 。

  2、《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感情朗读,评读。

  四、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你喜欢那一次?你能读给或将给你的.同学听听吗?

  五、这篇课文作者写的很美,你认为那些地方写的没?为什么?

  六、小结:

  板书设计 :

  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见了 ,没看见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看见

  听见了 他感到 。

  教学反思: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还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集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鸟的天堂教案】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教案《鸟的天堂》教案03-07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07-11

《鸟的天堂》教案06-28

鸟的天堂教案08-15

鸟的天堂教案(精品)04-12

鸟的天堂优秀教案01-07

《鸟的天堂》优秀教案03-23

《鸟的天堂》教案14篇01-04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15篇)01-03

鸟的天堂教案(15篇)01-0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集合7篇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目标:

  1、让学生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2、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程:

  一、扩展想象,导入课文。

  1、板书“天堂”天堂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天堂里应该是怎么样的?

  2、板书“鸟的天堂”在你心目中鸟的天堂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学生板书。

  3、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应朋友之邀,来到广东新会旅游,几天后,他来到广州,就在广州写下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让一个曾经偏僻的地方成为了一个海内外闻名的风景区。这篇文章就是《鸟的天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标段。老师板书:泊数干暇瑕巢梢

  三、检查生字及多音字、形近字,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巴金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另一次呢?看到了什么?板书。

  2、巴金在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怎么理解这句话?

  3、对照学生板书,“鸟的天堂”真的是鸟的天堂吗?再读课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以上12分钟左右)

  四、品读词句,深入理解。(25分钟左右)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重点理解:

  1、“真是一棵大树”分三种重音读,分辨不同。

  2、“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榕树大

  “仿佛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照耀”

  “仿佛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是什么在颤动?--“鸟的天堂”充满生机。

  3、“到处都是鸟声......有的在扑翅膀”鸟儿的快乐,鸟儿的自由自在也感染了在这儿的我们,所以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结合课件,反复朗读)

  五、小结引申:鸟的'天堂因为巴金先生这篇文章而四海闻名,很多人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后,都为这充满生命活力的大榕树而惊叹,为这些自由自在的鸟儿而庆幸。有人说,鸟的天堂实际上是巴金先生梦境的折射,如果真是这样,那巴金心中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呢?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我们能像鸟的天堂里面的鸟儿一样,寻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吗?

  板书:鸟的天堂

  左边(学生板书鸟的天堂所应有的条件)

  中间第一次树大绿生命力旺盛(惊奇遗憾)

  第二次鸟自由、快乐地飞翔(留恋感叹)

  人不许去捕捉鸟

  右边泊数干暇瑕巢梢(和学生一起补充注音)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12、13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陆续”、“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3. 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 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教学难点:

  1. 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 认识“鸟的天堂”,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 作者简介。

  2. 揭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 检查反馈。

  (1) 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 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 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 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 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 检查反馈。

  四、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 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说说想到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哪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翠绿的颜色……”一句。)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 尝试有感情朗读。

  (2) 朗读指导。

  (3) 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设计说明: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简化分段,强调理清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12、13自然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3. 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 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②理解“我注意地看着……第三只又飞走了。”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有感情朗读句子。

  3.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二、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 自由读课文第一段、第二段,完成书面作业。

  作业:

  第一段和第二段描写的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象,两段的不同之处在于①观察的时间;②主要的景物;③景物的特点;④描写的方法。

  上述要素之间的联系在于:

  2. 小组交流、讨论。

  3. 课堂交流。

  三、 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 置疑。

  2. 介绍“鸟的天堂”,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设计说明: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作业采用书面形式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的深入思考;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写作方法与事物特点之间的关系,渗透内容决定形式的思想。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作业:(先独立尝试,后小组讨论)

  第一段和第二段描写的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象,两段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观察的时间:第一段 傍 晚 第二段

  ②主要的景物:第一段 第二段

  ③景物的特点:第一段 第二段

  ④描写的方法:第一段 静态描写 第二段

  以上要素之间的联系在于:

  ① 例:傍晚,鸟休息了,所以描写榕树的静态。

  ②

  ③

  ④

  ⑤

  ⑥

鸟的天堂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

  3、通过朗读,想象,同作者一起感受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质疑激趣

  1、板书:

  鸟的天堂

  学生齐读题,再个别读题。

  说一说:

  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个课题的,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带着愉悦的心情读课题。因为天堂里很美,小鸟生活在天堂里很幸福……)

  2、通过课前自学收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天堂的美或是小鸟的幸福生活。

  3、个别质疑,相机引出下环节。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完后,针对疑惑同桌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同学间解决。

  2、建议由几名同学读课文。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可以多样。最后共同确定,因为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以由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

  3、带问题,听朗读:

  ⑴ 同学读的句子是否通顺,每个字的字音是否标准。

  ⑵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何不同?

  4、生字词巩固,针对问题,重点指导。如:

  “枝干”“不可计数”“应接不暇”“拨”等。

  5、解决问题:

  第一次:

  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二次:

  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动静态的细腻描写,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氛围

  1、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特别的地方──鸟的天堂。还知道了那里──有美丽的南国的树,自由快乐的鸟。

  (学生自由回答)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鸟的天堂看看,出发!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当你出发了,坐上了船,你的感觉会是怎样呢?

  3、个别谈感受,有感情朗读第一部分:

  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朗读,创设一种平静的氛围。

  4、从文字中,明确出发的`时间──傍晚,为下文做好铺垫: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二、深入阅读,对比感受

  1、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

  ⑴ 在美妙的乐曲中,我们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反馈。

  教师相机板书:

  一株榕树

  ⑵ 这株榕树怎么样?划出描写榕树的句子读一读。

  感受美,体会心情。

  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再想象小鸟如果在这样的环境里,又会是怎样的?

  2、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

  ⑴ 快速朗读有关自然段:

  说说小鸟在这里是怎样生活的,从哪里可以感受到。

  ⑵ 研读第十二自然段:

  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鸟儿的活动)

  ⑶ 指名朗读第十三自然段:

  要求读出群鸟纷飞的欢快情形。

  联系文中句子,理解“应接不暇”,并用这个词说说话。

  ⑷ 感受写作手法:

  作者为什么特别写一只画眉鸟?你能理解画眉鸟的心情吗?

  (从一群写到一只,细致刻画。)

  三、提炼升华小结美

  1、师:巴金和朋友两次与鸟的天堂相约相会,第一次是在黄昏,看到的是一棵静悄悄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示他们看到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女生朗读7~8节,展示静态的美;男生朗读12~13节,展示动态的美。

  2、听大家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作者和朋友置身于鸟的天堂,感慨万千。文中什么地方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3、生齐读最后一句:

  “昨天……鸟的天堂啊!”

  ⑴ 指导读好“的确”。

  ⑵ 这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⑶ 讨论引号的用法,理解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四、巧设情景创作美

  1、学到这里,对于鸟的天堂,大家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想说些什么呢?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抒发自己此时此刻的情感吧。

  2、师小结:

  请同学们把鸟的天堂那优美动人的情景介绍给身边的朋友。有机会,还可以亲自到广东新会市的鸟的天堂去走一走,看一看!

鸟的天堂教案 篇4

  一、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鸟的天堂》,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陆续 白茫茫 榕树 纠正

  不可计数 树梢 应接不暇 画眉

  2、回顾一下课文,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去了两次鸟的天堂,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景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鸟的天堂,感受鸟的天堂带给“我”的不同体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鸟的天堂》。

  出示课题。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1—4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我们出游的时间哪些词写出了水面很静第3自然段中,哪一个动词,写出了我们的心情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我们出游的时间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下山坡”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

  (2)哪些词写出了水面很静

  “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

  (3)第3自然段中,哪一个动词,写出了我们的心情

  “跳” 既表明船与岸有距离,又显出我们的兴奋之情。

  (二)学习5—9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5—9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怎样写榕树之大

  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面很宽”,可为什么会变窄呢“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不可计数 的意思:不能计算,形容很多。说明树之大。

  (4)课文又怎样写了榕树的美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学习10—12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一画。

  第12自然段,用了“起初”“后来”“便”“起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一画。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第12自然段,用了“起初”“后来”“便”“起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

  他起初想去公园逛逛,后来天下起了大雨,他便放弃出门,拿了一本书读起来。

  3、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几句中,作者采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

  作者采用“到处……到处……”“有的……有的……有的……”排比修辞手法,写出鸟的数量多。

  (四)学习13自然段

  1、探索交流: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2)“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学习14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是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3)“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4)思考: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①从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

  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

  ③从“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5)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

  文中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即描写大榕树的部分)是静态描写;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即描写群鸟活动的部分)是动态描写。

  (6)归纳主旨

  这篇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 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拓展延伸

  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

  五、布置作业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熟读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六、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 篇5

  一、设计理念: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教学重点是想想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鸟的天堂”之美,鼓励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把握好的词句,善于积累,运用,并能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感受。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教师和同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我这次讲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这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傍晚,群鸟已经归巢,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并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清晨,正是群鸟出巢的时刻。重点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充分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结尾时又由衷地写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除此之外,他们的形象思维正不断地丰富与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但好奇心与求知欲依然很强。这些都使本课教学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

  四、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定如下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六、教法分析

  1、本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奇丽的“天堂”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语言表现形式简洁,有节奏,有乐感,谱写的是一曲动人的生命力的赞歌。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机器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以此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

  2、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悟情。教师的范读,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学生的多层次读,旨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语言,陶冶情感。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的?课文的哪一部分讲的是大榕树?哪一部分描写了鸟的场景?

  出示学路建议一

  二、 精度课文,感受情趣

  (一)学习“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榕树样子的词句。思考:作者看到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子?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大榕树的?

  2检查反馈:

  大榕树: 1.大

  学生交流

  (1)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2)重点体会“真”字。

  生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生读: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生读: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堆”。(说明树叶的多而密)

  生读: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4)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你体会出了什麽?

  3.看图片: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出示学路建议二

  (二)学习“鸟”的部分

  过渡: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见到了什么?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找出重点词句。

  1.出示图片:“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检查反馈:

  指名朗读描写鸟的特点的词句,提问:哪些句子写出了鸟多的特点?

  指导朗读,配合课件,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感受鸟之多。

  5自由读课文第12 13自然段,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想想这种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1)生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理解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生读: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理解“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用“应接不暇”(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生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理解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生读: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从中体会到了什麽?(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

  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三、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1.2 自然段有关内容,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 2自然段有关句段,尝试用静态 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意思。讨论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八、板书设计

  大榕树 大 茂盛

  鸟的天堂(静态)

  鸟 多 欢快

  (动态 )

鸟的天堂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第18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材难点:

  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二、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生活在广州市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观赏,看到这难得的奇景。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程序设计:

  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8课《鸟的天堂》是六年级(十一册)课本第六组课文,该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再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短短三四十个字,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因此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我选了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大榕树的'情景来进行教学设计。

  ①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榕树更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写榕树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的描写中去。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这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从而理解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解决了几个知识点:什么是气根?榕树有哪些特点?体现在哪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CAI现代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学生在观察、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二、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我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使学生首先认识静态描写的定义,然后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在哪里。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该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实践活动,拓展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材料,写一篇解说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然后在班里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鸟的天堂教案 篇7

  语文教案-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18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寂静、应接不暇。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找出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读一读,能够读出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读、悟、议

  教学过程 :

  一、课题导入 ,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思考: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2、每次看到了什么景象?用“---------”找出有关的语句。

  3、每次看后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划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见了 ,没看见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看见

  听见了 他感到 。

  2、《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感情朗读,评读。

  四、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你喜欢那一次?你能读给或将给你的.同学听听吗?

  五、这篇课文作者写的很美,你认为那些地方写的没?为什么?

  六、小结:

  板书设计 :

  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见了 ,没看见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看见

  听见了 他感到 。

  教学反思: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还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