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5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之中,充当四种角色:
①组织者:为学生创设和谐、愉快的氛围,组织学生实验;
②探究者:做一名好奇心很强的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究;
③发现者:仔细观察实验情况,并认真倾听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实验中的问题;
④指导者:当学生探究感到困惑时,要及时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最大的成功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如若一味地牵引,则是剥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利,因此教学中,我给予学生极大地探究空间和充分的探究时间,在开放中组织,在参与中指导,让探究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活动目标】
使学生通过实验增加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①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如:小玻璃瓶在水中有的灰上浮,但有的组会下沉,这就要让学生把瓶子拿出来,再做实验,然后观察,会发现有的瓶子没有盖,水进去了,就沉下去了……
②思考总结:
让学生认真观察上浮和下沉的物体,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
上浮的:轻,是用木头、塑料、泡沫等材料做的;
下沉的:重,是用玻璃、金属、石头等材料做的。
设计意图:材料是活动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时间提供材料是大有学问的。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经过仔细选择:既简单,能为每个孩子开辟一条探究之路;又要丰富,让孩有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路子去探索;还要有结构,能在探究中体现学生的独创性
【活动准备】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
⑴小玻璃瓶在水中上浮,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
⑵橡皮在水中下沉,用什么办法让它浮上来?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有兴趣的可以探究两个问题。
2、制定探究计划
首先由小组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如让小瓶下沉的方法有:灌水,灌沙子或装石子,把小瓶绑在石块上……
然后小组汇报交流,完善探究方案。
设计意图:设计实验方案既减少了实验的盲目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孩子们设计的实验也许是稚嫩的,站在科学的高度上讲也许是不太科学的,但是学生在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时,初步的学会了科学的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有利于实验方案更趋于科学可行。
3、分组探究
在学生分组探究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探究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出出主意,还要关注学生独特的实验方法。
4、表达与交流
汇报实验情况要注意以下三点:
⑴要让学生边演示边汇报;
⑵让学生说清实验步骤和方法,尤其是说清从失败到成功的'实验过程。
⑶在学生交流时肯定学生的多种方法,尤其是有创意的方法。
我预设的交流情景: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让橡皮泥浮上来。我们是这样做的,橡皮泥做成小片(下沉)——捏薄点儿(下沉)——捏 得更薄(沉、漏了)——再捏(先浮后沉)——捏成碗状或船形(浮)——放入曲别针(仍然上浮)
师:通过捏你们发现橡皮泥有什么变化?
生:橡皮泥的形状变了。被捏成了船的形状。
师“形状变了,就可能改变物体的沉浮。坐过船吗?钢铁做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什么道理呢?
生:改变了钢铁的形状。里面是空心的。
师:还有什么方法让橡皮泥上浮吗?
生:我们把橡皮泥粘在木块上,也会上浮。
生:粘在乒乓球上也上浮。
师:借助比橡皮泥轻的物体也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许多闪光的思想火花会在交流中产生,教师不应该满足于“沙+黄豆”的交流层面,而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小苏打+白醋”生成新物质的研讨层面,这样才能使不成熟的想法更成熟起来,在相互交流中,会使学生的想法更科学,认识更完善。
三、拓展活动,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1、揭秘:通过以上的两次实验探究,让学生揭开 课始 两个塑料球一浮一沉的秘密。
2、潜水艇实验;出示自制的潜水艇模型,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潜水艇自由上浮和下沉的秘密,并说明道理。
3、设计打捞沉船方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育要体现STS目标,即科学—技术—社会与生活的联系,这个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为生活服务,让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四、实验设疑,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师出示沉浮子:“水中的小瓶能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一个位置”,这太奇怪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小瓶有什么秘密,还是水有什么特殊?……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有趣的实验现象,会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探究继续下去。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能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
2、学会将垃圾分成玻璃、电池、纸张、金属、塑料等几大类,培养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3、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窗外的垃圾堆》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使幼儿懂得垃圾会无污染环境,对身体的健康有害。
2、让幼儿了解我们在幼儿园里产生的垃圾,如用过的废纸、吃点心时扔掉的.包装袋等。在家里产生的垃圾,如废弃的牙膏皮、旧牙刷,装味精、盐、糖的袋子,盛洗涤剂的瓶子,吃剩下的饭菜,丢弃的果皮,果核等。
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该怎么办?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无论在家、在幼儿园、还是在公共场所,有了垃圾要扔到垃圾箱中,不要污染环境。
3、教师和幼儿一起倒出被放置一个月的塑料杯里的东西,看看哪些东西腐烂了,哪些东西根本没有变。使幼儿知道不能乱扔那些不会腐烂的废品,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垃圾分类箱,并画上回收标志。
幼儿讨论: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教师可示范一些组合型垃圾的分类,如香烟盒最外层的包装属塑料类,中间的香烟盒属废纸类,最内层的锡箔属金属类;啤酒瓶的瓶盖大多为金属类,瓶身为玻璃类,包装纸属废纸类。
请幼儿操作,将塑料杯里的东西进行分类。按照废纸、废塑料类、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的废品分别放入自己制作的贴有回收标志的纸箱内。这样将垃圾分类,即可以减少污染,又能节约能源,一举两得。
4、教师请幼儿观看《垃圾分类与再生利用》的录像,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利用这种方式是防止环境污染,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教学反思
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较单一,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子也没没困难,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级分类的标志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对周围生活中的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初步建立分类的概念。
3、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纸,在活动中激发探究的兴趣。
难点:根据纸的用途进行简单分类。
教学准备:
1、环境及物质准备:各种手工纸、广告纸、餐巾纸、报纸等及纸工作品供幼儿操作。
2、经验准备:老师、家长共同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纸让幼儿认识。
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1、出示漂亮的`纸袋,这是什么?可以放什么?
2、老师在纸袋里放了小朋友认识的纸宝宝,请你上来摸一摸把纸宝宝请出来?
二、自由发现,讨论分享经验。
(一)、探索餐巾纸
1、餐巾纸有什么用?帮宝宝擦什么?你是怎么擦鼻涕的?擦过的餐巾纸发放哪里?
2、除了装成小包的餐巾纸,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餐巾纸?(盒装的、袋装的)
3、一包包的餐巾纸和盒装的餐巾纸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
4、出示手帕餐巾纸让幼儿欣赏。
(二)、探索手工纸
1、手工纸为什么很漂亮?它有什么颜色?
2、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剪、撕)
3、出示折纸作品让幼儿欣赏。
4、你还认识哪些手工纸(皱纸、色卡纸)
(三)探索广告纸
1、么地方的广告纸?超市的广告纸为什么花花绿绿?它有什么用?
2、儿上来自由发现、认说广告纸上的各种物品。
(四)、探索报纸
1、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新闻)
2、你的家里有哪些报纸?爸爸妈妈看哪些报纸?(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现代金报、宁波日报等)
3、纸有什么用?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
三、游戏分类、整理经验。
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纸宝宝朋友,请小朋友把这些纸宝宝整理一下送到各自的家里去。幼儿上来操作分类。
四、废纸利用、动作感知。
1、过期的报纸有什么用?出示纸球,告诉幼儿这是用旧报纸做的玩具。
2、幼儿捏一捏、团一团、用力捏做纸球,比一比谁的球儿最结实。
3、幼儿玩纸球:踢、滚、抛报纸球。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摸等感官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在这里课前我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以便让幼儿们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去发现、去观察。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是需要动静交替的,因此,我在最后一环节,让幼儿与坐在一旁的家长一起动起来,利用各种纸的用途来制作小礼物。一面可以让幼儿对纸宝宝产生兴趣,另一面可以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从中生成出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活动。
科学活动重在让幼儿参与,而这堂课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我讲的太多,可能是我太注重课堂纪律,而忽视了幼儿。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调动幼儿快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学会8的'形成,知道7添上1是8,8里面有8个1。
活动准备:
1、背景图,蜜蜂动物活动卡片、小白兔动物活动卡片各8个,学具每人一盒。
2、8种不同颜色的小旗子,雪花片、各种珠子若干。
3、在活动室布置数量是8的物品。
活动过程:
1、出示背景图,运用动物卡对应演示,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是多少,让幼儿数一数有几只小蜜蜂?(7只)几只小白兔?(8只)让幼儿比比谁多谁少?知道8比7多1,7比8少1。
2、请幼儿玩游戏“为小蜜蜂和小白兔送礼物”,让幼儿操作学具并对应比较,送给两种小动物的礼物一样多吗?谁多谁少?想想用什么办法让它们一样多?引导幼儿添上一个方法变成一样多,并学说7添上1是8。
3、教师出示7种不同颜色的小旗子,让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然后添上另一面颜色的旗子?观察一下,这8面旗子的颜色一样吗?引导幼儿理解8里面有8个1。
4、游戏“听口令”请幼儿从学具中取出比7多1的插接棒或正方形,然后数一数一共是多少,送给小动物。
5、找一找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数量是8个,互相说说观察结果,幼儿可以相互评判,比比谁找得多又对。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海底世界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体验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的乐趣。
2、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游戏活动。
3、在交流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介绍。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海洋动物标本以及若干图书。
2、准备了有关珊瑚、海水、海底动物等方面的录像带
3、海马、海藻图片各一张,海底背景图三幅,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奇妙的海底世界》,边看边谈论:
刚才小朋友观看了海底世界,看到了海底有好多的动植物。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你把看到的和你知道的'海底动植物的名称说出来。
二、抢答游戏
1、把幼儿分成海马队和海藻队,说出一种海里的动植物得一颗星。
2、教师将幼儿说出的海底动植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3、表扬得星数多的一组。
三、分类游戏
请幼儿将出示的海底动植物图片进行分类,找对一个获得一颗星,错一个扣一颗星。
1、出示两幅海底背景图
2、海马队找海底的动物,海藻队找海底的植物,分别将寻找到的图片贴到相应的背景图上。
3、两队交换检查分类情况,对有疑惑的动植物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4、教师小结
5、表扬得星数多的一组。
四、海底知识大比拼
1、组内幼儿轮流、轻声地交流;要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说说海底动植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注意倾听他人的介绍。
2、小组交流结束后,各组推选代表讲述。小代表们讲述时,教师用投影仪在一旁给予协助。
海马:海马不是马而是鱼,能直立游泳,海马是海马爸爸生的。
海蛰:海蛰学名水母, 可供人们食用,其营养丰富,美味爽口。
章鱼:章鱼不是鱼,是一种软体动物,有8条触腕,可以喷墨,章鱼妈妈产的卵是长长的,卵产下后章鱼妈妈就死去。
3、介绍一种获得一颗星。
4、统计获星情况,给获胜组发奖。
五、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运用橡皮泥捏各种海底的动植物,并在活动室中办海底世界的展览会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反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老师富有创意的活动中,孩子们将前一段时间探索出来的知识全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在观看电视时又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当孩子们的小手如森林般举起时,我才感到这才是孩子们自主的学习。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6-30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0-24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教育活动教案12-16
【热】科学活动教案01-20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1-08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4
科学活动教案【荐】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