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优秀教案

时间:2024-10-10 22:40:29 秀雯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荷叶母亲》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通用10篇)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体会母子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诗歌以物喻人的手法及联系生活实际体味母子情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们被浓浓的母子情所感染和感动。是的,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仁慈、最宽容、最伟大的爱。

  正是因为有了母爱我们每一个人才感到幸福无比。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著名作家冰心去寻找一份幸福、一份感动。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

  (1)作者

  (2)字词:并蒂、花瑞、菡萏、欹斜、慈怜、荫蔽

  三、继续感知,寻找感动

  1、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因什么而感动?(作者被红莲还是白莲所感动?)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遮盖住红莲,为其遮风挡雨。(画图)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6、7自然段)

  3、有感情地齐读6、7段。(重点字:慢慢地、倾侧、覆盖、勇敢慈怜)

  4、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名字?(荷叶护莲图)

  5、师过渡: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试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结果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凋零、枯萎)

  师:对,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就会像文中的.那株白莲。

  请个同学说说:文中白莲的结局怎样?

  师:(画图)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白莲和红莲都经历了一场风雨袭击,因为白莲没有荷叶保护所以凋零散飘,而红莲在荷叶的细心保护之下,健康、安全、快乐地生活着。作者就是被这样一幅画面所感染和感动。作者(指着黑板上的图)触——景——生——情,以——花——喻——人,想到了自已就是一株什么?(红莲)而荷叶就是自己的什么?(母亲)

  6、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小黑板)

  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

  7、师:同学们,母爱是一曲动人的歌,带着我们云游四方;

  母爱是一缕温暖的春风,带给我们无比的惬意;

  就如作者所说,我是红莲,妈妈是荷叶!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快乐、为了我们的幸福,伟大的妈妈们甘愿付出,甘愿牺牲……我们在妈妈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了,而妈妈的头发也一天天变白了,皱纹也一天天加深了……

  妈妈,我想大声对你说:妈妈——我——爱——你!

  8、再次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四、作业:

  1、书面:课时作业

  2、课后:回家帮妈妈做事,平常打个电话去问候妈妈。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 2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有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你们能说说这条短信的故事吗?

  师生共叙:5.12汶川大地震中,在都江堰一处坍陷的民宅上,一位已经死亡了的母亲保持着双膝跪地、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自己身体的姿势。她的身下有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安然无恙。已经死亡了的母亲的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位伟大的妈妈,和所有的妈妈一样,不但用血汗培养孩子、而且用生命保护着自己的孩子。这位伟大的妈妈伟大无私的母爱,让所有在场的战士和医生等救援人员泪流满面。大家说说,是什么力量让母亲当时会有如此坚韧的毅力呢?这故事说明母爱是伟大无比的,是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再次感受作者所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

  三、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荷叶母亲莲花送莲(眼前)写景

  赏莲(回忆)

  荷叶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眼前)

  ①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

  ②雷雨越下越大时的红莲

  ③被荷叶覆盖时的红莲

  母亲由景入情,深情赞美母亲抒情

  (写作特色:生动形象,情景交融)

  1、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说说文章最主要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明确:母亲)

  2、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

  小结: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问题探究

  1、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2、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作者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飘散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

  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3、文章本是写母亲,但又写了荷叶。试说说写了荷叶和不写荷叶对表现母亲形象的影响。

  (明确:写了荷叶,把母亲的形象置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让母亲的美好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4、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五、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也表达我们自己对父爱、母爱或师爱的赞美之情。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进行情景感染)

  六、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朗诵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七、结课:

  同学们,《荷叶母亲》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句关爱的叮咛;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爱着孩子是母亲生命的习惯。母亲就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她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母爱的伞下,一切暴风雨都是脆弱的水珠。母亲一切的辛劳与无私付出,都是为了让子女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这就是母爱的伟大。相信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永远为我们遮蔽的“荷叶”。我也相信当未来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人生辽阔的蓝天的时候,一定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最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文章结尾处作者深情赞美母爱的句子――(师生共同朗诵)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下课。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 3

  教学目的:

  1、积累词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把握文章大意,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味诗歌思想感情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1、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二、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

  三、字词积累。

  并蒂瑞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欹(qī)斜荫蔽:遮蔽。

  四、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结构层次。

  1、老师示范朗读,学生圈点勾画,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

  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2、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五、探究乐园: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1、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

  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明确: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3、“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明确:“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4,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明确:一写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

  红莲首次登场。

  二写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

  5,“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是因为什么。

  明确: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

  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六、课堂回眸。

  这篇文章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细读文章,就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愿有一天当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辽阔的蓝天时,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七、结束赠言:

  1、母亲的记忆是无暇的,她像一本渊博的日记,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

  2、母亲的目光永远是高尚的,不容置疑,目光中,透露出慈祥。

  3、母亲是绿叶,我们是鲜花,母亲用自己无穷的力量为我们遮挡住心中的雨点。

  4、没有母亲,生命将是一团漆黑;没有母亲,社会将失去温暖。

  5、母亲,伟大而高尚,她历经世间的苦难喜乐,她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就像那奔流向前的河。河,宽广而海涵,她恩赐给大地营养物质,她容纳百川并富足四方。就像那贤惠又勤劳的母亲。

  6、岁月如流,日月如梭。

  母亲就是一条河,河是伟大的母亲,淌过痛苦之河的母亲们终会见彩虹。让我们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终成德才兼备的儿女,回去孝敬生我养我的'母亲、回去报效家乡,报效祖国。

  让我们伟大的母亲,家乡,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八、巩固性练习:

  1、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a例如:母亲啊。您是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

  (2)老师的话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掉进了冰窟窿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

  2、同学们,让我们摘下两颗星星,点亮母亲的眼睛;掬起一捧月华,抚平母亲脸上的皱纹;拿起手中的笔,诉说对母亲的爱……以为题,写一篇文章,600字左右。

  3、拓展延伸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1、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

  为什么不说呢。

  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他认识到几句感谢的话是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的,沉默中包含着更深的感激与敬意。

  2、最后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这种感激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

  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

  3、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句诗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读准字音,读畅文句,领会课文大意。

  (2)把握课文感情基调,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验诗歌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1、品味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作业

  (1)字词音义的标注。

  (2)查找作者冰心材料。

  (3)查找文体“散文诗”材料。

  (4)搜集有关母爱的语句。

  2、课前练笔:把你母亲最让你感动的点滴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生

  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生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二、读与感

  1、检查预习作业(同桌交流查看)。

  2、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

  师: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生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生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以看出。

  师:这两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感悟,走进作者的心里,表现很好。

  (2)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们概述的不足。

  3、再读课文(男女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读与思

  1、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

  (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2、赏析“风雨中三看红莲”部分

  (1)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用圈点勾画法圈出表示当时作者心情变化。

  环境和红莲表现的词句。一写看红莲(示例)二写看红莲(学生圈点勾画)三写看红莲(师生共同圈点勾画)明确:

  一写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地

  二写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欹斜

  三写看红莲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2)学生分三小组朗读,让读得优美的学生朗诵表演。

  (3)学生齐读,同时思考: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即托物言情写法。)

  四、读与悟

  1、教师提示问题:“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一句话的?荷叶怎么就象征了母亲(可从情感、修辞、句式和作用等角度进行理解)

  明确:“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报答母亲的恩情呢?)

  2、冰心的母亲让冰心感动,你的母亲让你感动了吗?说一说你的母亲让你感

  动的点点滴滴并深情地读一读。

  3、小活动:

  (1)在《感恩的心》乐曲中“许愿”,在心中默默写一段感恩母亲的话。

  (2)学生代表朗诵表演感恩母亲的话。

  五、作业:

  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齐唱《烛光里的妈妈》结束教学。

  六、附板书:

  荷叶母亲

  冰心(散文诗)

  寄寓

  荷叶―――――― ―――>母亲

  (无畏遮蔽)联想(无私爱护)

  红莲―――――――――>我

  象征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 5

  教材分析:

  《诗两首》是七年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篇自读课文,都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词由学生在家独立完成。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关键语句多角度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言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激情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生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

  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来了解作者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

  (1)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

  (2)抓住要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

  (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再读课文(男女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各种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朗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

  师: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生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生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看出。

  师:这两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感悟,走进作者的心里表现很好。

  四、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感受写作特色,激发情感体验

  生1:荷叶是母亲的形象。

  生2:红莲是子女的形象。

  生3: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

  师: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生1:母亲的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生2: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生3: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生4: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

  五、拓展延伸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思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本诗以花映人,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比喻新颖,语言清丽,感人至深。

  六、作业:

  1完成练习研讨与练习一、二;

  2、在名著导读《繁星》、《春水》选择一首诗进行赏析。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 6

  一、教学设想

  《荷叶母亲》是一篇歌颂母亲的散文诗,文美情真。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冰心文字的典雅,母爱的纯洁,本课主要设置两个学习活动板块:一为朗读积累,一为品析鉴赏。朗读积累板块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解决字词,走入文本。品析鉴赏板块由课文集美、鉴赏语句,例句仿写等环节构成,旨在使学生把握行文线索,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学习品析课文的方法,从而深入文本,获得新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主要作品。

  (2)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三、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并能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清丽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赏析点评法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与学互动设计

  学习活动一、朗读积累

  (一)导入新课

  由孟郊的`《游子吟》引出母爱这种圣洁的情感,书写课题、作者。

  (二)介绍冰心

  强调“母爱、童真、自然”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

  (三)朗读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抄写难懂及难以理解的词语。

  2、 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音及释义。

  3、 学生根据词语的含义为不完整语段填空。

  4、 师生合作朗读,感知文意。

  教师做朗读指导,要求: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柔和舒缓。

  学习活动二、品析鉴赏

  (一)课文集美

  请学生找出直接描写红莲的段落并朗读,从中选句子,组合起来,加在八、九两段的前面,形成一篇先描写后抒情的微型美文。

  (二)探究美点

  自由朗读课文,从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炼字用词、写作手法等角度赏析自己欣赏的语句。

  (三)仿写训练

  例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仿写:母亲啊,你是_____,我是_____,______,除了你,________?

  (四)推荐阅读

  张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冰心《繁星》《春水》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 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教育学生在享受母爱同时,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思想感情,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清丽语言,把握诗歌托物言情写法。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画面导入,调动情感。

  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回到母校,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姓刘,你们可以叫我刘老师。作为学习伙伴的我,为可爱的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大家想不想看?

  (PPT展示:一组动物与幼子嬉戏温馨画面)

  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类。关于母爱,你能联想到什么?

  (教师顺势引出:有一位作家非常擅长写母爱,她就是冰心。在她的散文诗《荷叶 母亲》中,母亲就像荷叶保护娇弱的荷花一样保护着孩子。)

  二、初步感知,走近作者。

  1、 请学生介绍冰心。

  师:咱们小学学过冰心的文章吗?举几个例子,你还知道有关她的什么资料?

  PPT补充介绍作者: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

  (师:将童心、母爱和自然记在作者名字下方。

  2、(师:下面请大家放出声,朗读一遍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明确幻灯片上的生字词,做到读准,读顺,尽量读出感情。

  正音:

  zǐmèi hàndàn qīxié cílián yīnbì páihuái bìnɡdì huāruì

  姊妹 菡萏 敧斜 慈怜 荫蔽 徘徊 并蒂 花瑞

  积累词语。

  姊妹:姐妹。

  花瑞:花开的好预兆。

  菡萏:书面语,指荷花。这里指荷花的花苞。(有关荷花的名称还知道几个?)适意:舒适。

  攲斜:倾斜,歪斜。

  荫蔽:遮蔽。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师:记得将这些音标在课文中。你们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词,提出来大家一起消灭它。有关荷花的名称还知道几个?)

  3、(刚才有的同学读得非常投入,想不想听老师朗读?)再次感悟朗读的魅力。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走进文本。

  1、(听完了朗读,下面老师就要大家动起脑,拿起笔,小组讨论,前后左右就近四人一组,共同完成大屏幕上的题目,派一个人做好记录。表现最好的一组咱们给予他们奖励,加油哦)

  四人一组讨论:(PPT打出要求)

  A、找出两三幅画面,并为每一幅画面取一名字。

  (如:怀乡忆莲图

  雨打莲花图

  白莲凋谢图

  红莲飘摇图

  荷叶护莲图)

  (做好Flash制作,配以画面)

  B、每一幅画面中“我”心情又如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变化的依据。

  (烦闷---不适宜---不宁的心绪散了---深深的受了感动)

  C、尝试用一个语文术语对课文整体或局部进行一次点评。

  (PPT:什么叫术语?就是语文的话语。)

  (教师小结:本文在写作上采用的手法有借物抒情、以物写人、融情于景、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巧妙穿插、对比突出、生动照应等。

  2各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交流中,教师穿插问题:

  A、最让作者感动的是哪一幅画面?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段落。

  (莲叶护莲图。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试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结果会怎样呢?)

  B、文眼是哪句?如何理解其中含义。(PPT展示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揭示全文的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常是议论抒情性的文字。请一同学朗读。)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在这里,“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作者借物抒情,直抒胸臆,)(师:请所有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满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大声朗读一遍。)

  3、学生仿写,小试牛刀。

  师: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种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冰心是一个细致敏感的人,因为心中有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触发她心里最真挚的情感,看到荷护红莲,她就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以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例: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四、朗读竞赛,品味情感。

  (师:看到同学们写出这么富有诗意的句子,老师忍不住又想朗诵一段。你们想不想也配乐朗诵一段?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朗诵家。)

  1、请几位同学带着美的情怀,用舒缓的语调,饱含深情配乐朗读,可以任选其中一段。

  2、点评朗读。(师:同学们觉得哪位同学朗读最好?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吐露心声。

  教师:同学们,母亲给予我们的只是一片荫蔽吗?(PPT展示,以情动人)当我们饿了冷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病了痛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的生命遭受威胁的时候,还是母亲来了;当需要牺牲自己的命去留住孩子生命的时候,母亲,更是毫不犹豫地来了!

  你感受到了母爱吗?有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看来我们同学们平时把对母亲的爱是深藏在心里不过我觉得,我们同时还要学会沟通与交流,并有所行动借此机会,倘若将这束鲜花送给母亲,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将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制作成一张卡片,放在妈妈床头。(老师将彩色卡纸发给学生)(PPT)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

  (背景音乐 阎维文《母亲》)(最后幻灯片打出: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快乐永远!)

  六、课后作业

  (PPT展示)

  1、将卡片完成。

  2、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3、课外阅读《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师:再次感谢大家的配合,辛苦啦!)

  附:板书设计

  荷叶 母亲

  冰心(散文诗)

  寄寓

  荷叶―――――――――>母亲

  (无畏遮蔽)联想(无私爱护)

  红莲―――――――――>我

  心中的雨――――――>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

  象征

  借物抒情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 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质疑析疑的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黑板上画一片大荷叶,一朵红莲。板书课题、作者

  二.课前先放几段视频,营造氛围。(顾、昕、钒三段视频)

  三.导入:

  看了刚刚那几段视频,我发现很多同学眼眶都是红红的,天下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荷叶母亲》,感受浓浓爱意吧。

  四.请4号贾乙钊同学为我们带来课前三分钟“好书推荐”……

  我相信,冰心的美文一定能够润泽同学们的心灵。

  五.预习检测:

  接下来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把这六个词连缀成文,可以适当添加词句,要求能够基本复述出文章的内容。

  示例:故乡园院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那天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从窗外往外看,看到一朵红莲,亭亭地立在绿叶中间。我徘徊了一会,仍是不适意。大雨越下越大,那朵红莲,被打得左右欹斜,红莲旁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覆盖在红莲上,成了为红莲遮风挡雨的荫蔽。

  六.美读品情: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体悟情感。

  2.文章一共有9个自然段,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读。这些同学的优点就是语速适中,语调舒缓。

  3.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忍不住也想试读一下。(教师范读)

  七.美点寻踪:

  美文不厌百回读,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里读到的呢?

  先自行思考,再与本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

  八.美悟析疑:

  1.为什么以“荷叶母亲”为标题?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谢承峰)

  2.为什么花大量篇幅写荷花?(谢逸坤)

  3.为什么要写白莲?(曾学成)

  4.为什么多次写到风雨?(刘佳雯)心中的雨点指什么?(刘若涵)

  5.作者几次写到心绪烦闷、不适意是为什么?(刘牧杨、吴佳蔚)

  6.看见荷叶覆盖在荷花上,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彭文睿、屈俊豪)

  小结:层层铺垫和蓄势,最终汇成了那段话。请饱含深情地齐读第九段。

  九.美写延情:

  我们来听听母亲的话(播放逸豪妈视频)

  孩子们,最美是亲情,最爱是母亲,我手写我心,我口言心声。请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话。

  可以仿照例句“母亲啊!你是-----------,我是-----------”全班分享交流。

  九.课后作业:阅读冰心《繁星》《春水》。

  十.教学反思:

  1.整堂课学生融情入境,还是比较成功。

  2.主问题设置可以更精细一点。

  课堂点评:

  1.黄宇鸿主任:教学准备充分,教态从容,有亲和力。对文本的解读很准确,分析细致到位。

  2.张瑞芳组长: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板书设计精美,唤醒了学生的神火体验。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在反复品味诗歌语言(尤其是关键词)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母爱。

  2、初步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感受诗中浓浓的母女之情,并联系生活实际,体味自己的母亲给予的平凡又伟大的母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

  难点: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依据及方法

  1、本文是一曲母爱的颂歌,语言清丽朴实,感情真挚细腻,是训练学生美读的蓝本,因此教学以读为基础,让学生在美读中品味、美读中感悟、美读中迁移。

  2、本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主题明朗,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如何让学生真正深刻感受?这是平时教学类似诗文的一个“瓶颈。”因此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关键词句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与生活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读,激发情感:

  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一位母亲保护孩子的故事。

  (二)听读,感知画面:

  1、闭眼倾听课文的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

  2、思考交流:

  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作者通过什么写母爱?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用荷叶比母亲,用红莲比自己,表现母亲像荷叶护莲般呵护我,赞颂母爱。

  (三)美读,品味探究

  1、在雨中赏莲的过程中,作者的心理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速读,找出文中相应词句:烦闷→仍是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的受了感动。

  ①追问:为何烦闷?为何仍不适意?→品读第4-5节。

  抓住描写白莲、红莲的关键词加以体会:

  白莲:散飘、只留、几根—→一夜风雨,残败不堪

  红边:还是、却,菡萏、开满→雨夜盛开,亭亭玉立

  一红一白,一安一谢,形成对比

  为白莲的生命凋零而烦闷

  为红莲的命运担忧而仍是不适意

  读白莲的语句,低沉压抑,满怀感伤。

  读红莲的语句,稍稍上扬,惊喜中又含淡淡的忧愁。

  ②追问:这里写白莲,写雨点加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奇支斜有何作用?为下文写荷叶护莲作铺垫。

  ③追问:荷叶怎样护莲?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荷叶?(找到文中词语)品读第6节,抓住下列关键词句加以体会。

  荷叶

  勇敢→正、覆盖(正面);雨势并不减弱,红莲却不摇动了(侧面)。

  慈怜→慢慢、倾侧。

  小结:同学们,赏荷至此,作者的心情怎样变化了?为何这样变化?请用一句话来表达。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深深的受了感受。

  因为荷叶的爱,因为荷叶的勇敢慈怜,因为荷叶的自我牺牲精神……

  2、当作者深深感动之后,她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品读第9节,感悟主题。

  ①追问:为何说“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二者分别有何相似?(从文中找到依据)。

  母亲:对屋里母亲唤着——唤→呵护有加、母爱至深,如荷叶

  我:我连忙跑过去——连忙→弱小无助、渴望母爱,如红莲。

  ②追问:再读体会,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

  理解词语:

  心中的雨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坎坷。

  荫蔽→ 母亲的呵护、关爱、扶持等

  理解句意:(学生畅所欲言)

  (四)拓展,体会写法:

  1、出示冰心另两首小诗:

  ①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在你的怀里。

  ②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

  追问:这两首小诗同课文一样,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和你前面所写的短信一样吗?

  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以物喻人,托物寄情。

  (五)体验,感受母爱:

  1、回顾生活,寻找记忆,说说生活中那些温馨的小事,感受点点滴滴平凡又伟大的母爱。

  2、模仿课文,借助具体形象,写几句话,唱响母爱的颂歌。

  (六)作业设计:

  1、把课堂上所写内容补充整理成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母爱的赞美。

  2、回家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表达对母爱的回报。

  3、课外熟读《繁星春水》中有关母爱的诗歌。

  (七)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爱

  红莲——我

  以物喻人

  托物寄情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文中作者细腻的心情变化。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浓浓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朗读形式多样,个体大声朗读,学生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在寒冷的冬天也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心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清澈纯净……一位满怀着爱的女儿深情地告诉母亲:母亲的微笑/像一朵绽开的花/为了花儿常开放/我会用实力来作证。这位心怀感恩的女儿是谁?大家想了解吗?我们一起来认识她。

  (二)走近名家

  1、齐读作者简介。

  2、冰心的作品最多是以什么为主题的?(母爱)师重点强调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

  (三)赏文入境

  3、师:这是一篇散文诗,既有散文的言辞优美。情感丰富,又有诗的节奏美,音韵美。美文就应该美美地读,下面请听老师的朗读,勾出生字词,并注意语速、节奏和情感的变化。

  4、听完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题目怎么理解?(整体把握)

  (四)读文生情

  5、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深情,用轻柔舒缓的语气读文,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感情美,意境美。提出阅读要求:

  ①同桌解决生字词,不懂的作上记号。

  ②同桌讨论:文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变化?分别在哪些自然段中体现出来的?请画出具体的词语。

  6、师生共同解决生字生词。

  7、找出心情变化的词和所在的自然段,学生分成四组齐读,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五)品文知心

  8、作者的心情是为何而变化的?(莲的遭遇)看来作者真是多愁善感之人,也可以看出莲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不寻常,其实这莲在“我”心中,在“我”家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母亲荷叶教案01-31

母亲荷叶教案15篇01-31

《荷叶圆圆》教案优秀03-02

《荷叶圆圆》优秀教案01-13

《荷叶圆圆》教案荷叶圆圆的教案11-24

荷叶母亲教学反思04-03

《荷叶母亲》阅读答案06-19

语文荷叶母亲教学反思12-02

《荷叶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