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教案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个儿子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个儿子教案 篇1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习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
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
(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
(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
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
(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
(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习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
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
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
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习: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设计意图:我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引导进行小小的辩论。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八、教后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习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得难点: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谈话导入课题
今天孩子们特别可爱,看到你们一张张笑脸,我就想起我那可爱的儿子,他跟你们差不多大,也读二年级,打鼓打得特别好。想想你们有什么特长能让妈妈自豪和骄傲的?学生展示或讲自己的特长。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和讲述,让老师觉得大家真是多才多艺、各有所长,我为你们的妈妈能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而骄傲!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请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也有许多特别之处要向我们展示!想认识他们吗?
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
1、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2、如果这些词语小朋友们会认了,说明你们识字真的.很了不起。(课件出示有拼音的词语:嗓子 拎着 水桶 晃荡 沉甸甸) 当生读到“拎着”时,师:能做个动作吗?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甸字单独念四声,甸,但如果是两个叠在一起,就念一声。沉甸甸。
3、你们真会记字,不过现在老师要把拼音去掉,看你们还能不能认读。(课件出示没有拼音的词:嗓子 拎着 水桶 晃荡 沉甸甸)谁敢单独来试试,就知道咱们班的孩子聪明,勇敢。你读得那么准,能带领导大家读吗?
三、精读课文
1、咱们班的孩子们把词语读得这么响亮,准确,相信你们把课文也读得一样准确,流利。不过请你边读边勾画出妈妈表杨儿子的话。找出来了就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2、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读出来。
3、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我请一个孩子来读读,(请到以后说:请大家听听,看他把自己当作了妈妈没有?)生读。
看着自己多才多艺的儿子,妈妈心里会怎么想?(骄傲自豪)
妈妈们,能读得更得意和自豪点吗?指名读,生读,
有谁敢向这位妈妈挑战读?指名挑战。
此时敢向现在的两位朗读高手中的哪位挑战?指名挑战读。
4、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谁愿来读呢?指名读。
大家听听这位妈妈读出了自己的得意和自豪吗?
生评价。
你能帮他改善一下吗?
你说得这么好,能自己范读给大家听听吗?
5、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全班学生自由练读。
6、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7、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8、这个孩子没什么特别,你们自由地读读吧。
9、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预设:平和的,伤心的,难过的,)你的朗读能表现出这个妈妈平 和的心态吗?生读。
10、看,这就是三个妈妈的三个儿,你们认识了吗?生答。可课文中的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出示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齐读。听出来了,你们把问号和一个儿子读得特别好,再让我听一次。
11、边板书“一个儿子”,边说:我真不明白,明明是三个儿子啊!为什么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请你们读课文7至11自然段找找答案。有些孩子真会学习,一边读书,一边用笔勾勾画画的。
三个儿子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学得难读的句子,作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择读:
⑴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既是第四声)
⑵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
⑶ 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
⑷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一声)
三、自主识字
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习)
四、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2、在小组内质凝、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随机通过说话练习感悟既又的意思)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五、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六、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二、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像,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三、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四、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⑴ 人物的语气:
前面两个妈妈说的话,应该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应该是平静的,老爷爷的说话应该用意味深长的语气。
⑵ 人物的动作:
在情境中理解迎面迷住沉甸甸直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⑶ 人物的表情:
前面两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是骄傲的,第三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朴实,老爷爷应该慈祥;前面两个儿子应该天真,第三个儿子应该纯朴。
五、课后拓展
1、节选《新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发学生,供课外阅读: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习礼仪
能温席 小黄香 爱父母 意深长
孝与悌 须断承 长与幼 骨肉新
亲养儿 多苦辛 报春晖 寸草心
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即改正
2、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后记】
三个儿子在这三个母亲的心中有着不同的优点,然后在这篇文章中要让学生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哪个儿子表达的爱是最合适的。最能让母亲感受的。
三个儿子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三个儿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
(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
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
(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二、 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
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
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1、交流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指名生读)
⑴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⑵ 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2、交流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⑴ 师生共建交流平台:
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学生朗读)
⑵ 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
(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
(生自信地朗读)
⑶ 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3、交流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⑴ 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⑵ 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⑶ 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 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
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
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 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六、 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
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
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
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
提炼出中心:
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习: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七、小结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教学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掘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习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难点: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直接揭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3、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三个妈妈拎着水桶回家去。
◎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课件出示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6、游戏检查识字。
◎开火车认读。
◎听音举卡片。
◎送生字回家。
7、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正音。
8、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有问题要考考大家吗?
学生自由提问题,简单的字词可当堂点拨。
三、书写指导
1、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2、重点范写“膊、荡”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游戏:彩虹过桥
例:第一位学生说生字“嗓”,第二位学生说组词“嗓子”,第三位学生就用“嗓子”说一句话。
表扬学生的回答!
二、生活情景导入
1、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呀?
2、学生畅所欲言
三、朗读指导
书上也有几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
1、轻声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夸自己的儿子的`话,并读一读。
2、展示交流:,并适当朗读点拨。
第一个妈妈:我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从她的话里你读出了什么?你能学着这位妈妈自豪地读一读吗?
第二位妈妈: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方法同上。
第三位妈妈是怎么做的 ?你从她的话里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谦虚,不炫耀,朴实等)你能用声音读出你的感悟吗?
3、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
4、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5、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用曲线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6、 交流展示: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好听极了。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1)从这些话中你看出分别是哪个妈妈的儿子?重点讲解第三句,划划表示动作的词,说说这里的“跑”换作“走”行不行?为什么?
(2)句式练习:一个(一只)---------------,另一个(一只)----------------。
7、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对哪个小朋友说说你的感受?
8、读读最后两段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你有什么疑问?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学生讨论)
10、分角色朗读对话。
11、假如你是这其中翻跟斗和唱歌的儿子,挺了老爷爷的话,会有什么想法?
四、小结:
1、你认为我们要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
2、教学古诗《游子吟》。
【三个儿子教案】相关文章:
三个儿子教案07-04
三个儿子教案四篇04-05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四篇04-08
《三个儿子》教案15篇02-19
《三个儿子》教案 15篇01-20
三个儿子教案五篇04-13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4篇04-11
《三个儿子》教案(15篇)03-02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10篇04-05
有关三个儿子教案4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