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

时间:2023-04-19 18:36:25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北京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北京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北京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能在音乐伴奏下一起跳藏舞。

  2.感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习民族舞蹈,体验民族文化的丰富和灿烂。

  活动准备:

  1.课件《美丽的青藏高原》

  2.自制的藏族服饰:长袖(每人一对),彩色花纹围裙(女孩每人一条)

  3.音乐《北京的金山上》

  4.孩子对藏族的文化、风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学过藏舞的基本动作(靠步、三步一撩)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活动主题

  1.引:我们伟大的祖国妈妈有56个民族宝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群住在“世界屋脊”上的能歌善舞的人们。

  2.播放课件(青藏高原的背景音乐下出现雪山、布达拉宫等西藏的标志性风景和跳舞的藏族人民)

  3.提问:你们知道住在青藏高原上的是什么少数民族吗?

  他们的衣服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4.幼儿回答后教师:这些有着长袖子,系着彩色花纹围裙的是藏族的人们。

  二、欣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熟悉歌曲的旋律

  1.引:看过了藏族人民住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听听藏族的歌,歌曲的名字叫《北京的金山上》。

  2.完整欣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3.教师与幼儿共同听音乐拍节奏,感受歌曲的旋律

  三、学习舞蹈

  1.教师穿上自制藏族服装,示范整个舞蹈动作,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这首《北京的'金山上》这么好听,张老师忍不住要加入藏族小朋友一起跳藏舞,你们想看吗?

  2.引导幼儿回忆舞蹈中的动作并模仿,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把整套舞蹈动作分解为5个动作,并示范介绍

  3.幼儿跟教师练习舞蹈中的五个分解动作,练习时先将手上和脚上的动作分开练,然后手脚共跳

  第一个八拍:双手放背后,含胸,左右靠步。

  第二个八拍: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第三个八拍:手上左右平移袖子,左右靠步。

  第四个八拍:走三个平步,手平放,第四拍左腿提膝向前,撩小腿,甩袖。

  “巴扎嗨”: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4.教师再次在音乐中完整地示范整个舞蹈,引导幼儿记住动作的顺序。

  5.师幼一起在《北京的金山上》的音乐中完整地跳舞

  四、舞蹈表演《北京的金山上》

  1.幼儿穿上自制的藏服,在音乐中表演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2.藏族大联欢: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来表演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北京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 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准备

  师生一起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教材简析

  北京,在每一位炎黄子孙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歌颂北京的文章数不胜数。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本课的重点在“色彩”,要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

  建议1~2课时完成。

  解读与提示

  * “四季常青”是本课出现的第一个描写色彩的词语。一个“飘”字,表现出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红色的海洋”“红彤彤”写出了北京城在作者心目中色彩单调的印象,反衬了后来北京色彩的丰富。

  “壮丽而辉煌”,是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在课文第4~8段中,作者用详尽的笔墨,从北京的秋林和建筑两方面具体描写了北京的色彩。“偏见”:片面的见解,不公平的见解,成见。

  * 第4段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秋天的树叶,学习这一段时要和课后第2题联系起来。第一句是总写句,概括了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作者用了“征服”一词。征服:本义指用强力使别的国家、民族或自然屈服,在这里指北京的树叶令作者感到心旷神怡。第2、3、4句具体地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绿色”时“又惊又喜”的感觉。教学时要紧扣作者的感受,作者“惊”的是居然在绿色中又呈现出“千百种奇妙的色彩”,一连串“AABB”式的词语(“深深浅浅”“闪闪烁烁”“团团簇簇”)点缀在句子中,语言显得靓丽;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十分“和谐”。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协调。第5、6句则用了两个比喻表现了银杏树叶的曼妙。裱制:用纸、布等衬托、装饰字画、书籍等。“纷纷扬扬”突出了树叶的轻盈,“黄绢裱制的小扇面”突出了树叶表面的细腻、光滑。尽量多朗读,以读代讲,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北京之美和作者被“征服”的惊喜。背诵这一段时让学生理清层次,逐层背诵。

  * 第5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香山红叶的色彩,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引导学生在读句子的基础上,抓住两处省略号展开想象,还有哪些颜色。在想象中让香山红叶的色彩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富起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所说的被“征服”的原因。这段中提到的“黄栌”是落叶灌木,花黄绿色,叶子秋天变成红色,木材黄色,可制器具,也可做染料。

  * 第6段是对第4、5段的一个小结。三个“并非”,是对第4段中“征服”一词的再度照应。

  * 通过对第4、5、6段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方面,体会北京色彩纷繁而又和谐的美。而在学习第7、8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文景观方面,体会北京色彩凝重、深沉而又热烈明快的意蕴。

  * 第7段展示了北京城中“古迹”与“现代建筑”两种不同风格对立而又和谐的美。第1、2句突出了“黑灰色”的长城“凝重而又冷峻”,“朱砂色”的故宫“深沉而又威严”。第3、4、5句突出了新楼宇和立交桥色彩的“热烈明快”之美。“拔地而起”的本义指山从地面突然高起,在这里指楼宇高高矗立。“纵横飞扬”形容立交桥纵横交错,造型美观的样子。教学这段应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和课后第3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抓住“紧贴”“不断”“寻找”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内心的喜悦、激动。

  * 第8段是对第7段内容的小结,和第6段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 第9、10、11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课文第1、2、3段相照应。要注意抓住这种写作方法,体会层次清楚、线索明晰的结构美。“毫不犹豫”:非常坚决,不迟疑,不动摇。从文中体会到作者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 在教学生字“裱”“褪”时,注意提醒学生认准“衣”字旁;书写“栌”字时,右边要注意和“户”字区别。

  “砂”与“沙”在字义上有细小的区别:“沙”指的是细小的石粒,如“风沙”“沙土”,而“砂”指的是颗粒比沙稍大的石粒,如“砂岩”“砂矿”。“朱砂”指的是一种红色的矿物,可做颜料和药。

  * 课后第1题: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北京的色彩,在想象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7段,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 课后第2题: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时把握线索,理清层次,同时,也提示在背诵第4段时可按写作顺序逐层记忆。由此启发学生在背诵第7段时也可以先拟出层次。

  * 课后第3题:注意对学生读书习惯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品词赏句,体会情感。可让学生通过换词或去词等手段进行对比,感悟、理解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紧贴”“不断”“寻找”表达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毫不犹豫”表达了“我”的自豪(为首都北京感到自豪)。

  * 选做题:目的是丰富学生色彩描绘的词语,积累语言。

  教学设计之

  一、紧扣题眼,初步感知

  1. 读课题,找准题眼“色彩”。

  2. 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概括北京的“色彩”的句子。

  启发学生在首尾段落中,找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 根据总分结构,理清课文层次。

  二、紧扣题眼,体会理解

  1. 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的?

  (第4、5、6段从“自然风光”,第7、8段从“人文景观”)

  2. 自读描写“自然风光”的部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3. 自读描写“人文景观”的部分,对比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进一步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紧扣题眼,深化主题

  1. 再读勾画出的概括全文的句子,想一想: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2. 理解“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含义。

北京教案 篇3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2.师:同学们,你们看,还记得这是什么?是啊,咱们的中国就像一只大公鸡挺立在世界的东方。你再仔细瞧瞧,这标着五角星的地方是哪里呢?3.师: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初读课文,读通读懂。

  2、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读词语:个别读--小老师带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

  1.再读课文(1)师:同学们,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2)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好,请5位同学来试读课文,其他同学请思考:作者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物?(课件出示)

  (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4)再请5名同学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仔细听一边认真想,你对北京总的印象是什么?(5)出示文章1自然段。个别读-齐读,理解“首都”一词的意思。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师:北京的确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里曾经有我们的老祖先周口店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北京我们可以看到红墙、黄瓦,京剧、茶馆,还可以看到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落。徐老师先带你们到北京的中心――世界闻名的天安门广场去看一看。

  (1)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北京的中心

  ①师:看着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②师: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的。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③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图片和第二自然段每句话文字,深入理解课文。)

  朗读:个别读--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北京的天安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3)欣赏天安门视频看看北京的马路*师:刚才是老师带领大家去参观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次,老师让大家自己去看看北京的马路。请先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出示第三自然段文字。)*学生汇报(重点理解词语:柏油马路、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

  *朗读: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观看立交桥的视频

  (3)教学第四自然段,拓展知识。*师: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呢。听我来读一读第4段。同学们边听边找出这个自然段中,北京还有哪很美呢?*分句读:个别读--齐读*用“有……还有……”“到处……到处……”说话。

  四、总结升华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和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我们的首都太美了,它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让我带着对祖国首都的热爱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五、(机动:回顾全文,播放课文视频)

北京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字。

  2.能给每部分拟小标题。

  3. 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经历,理解他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学习袁隆平敢于挑战,科技创新,拼搏钻研,为国争光,为世界人民造福的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经历,理解他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给每部分拟小标题。

  教学过程:

  1.自学通读全文,思考全文围绕什么事情展开,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为拟小标题做准备。

  2.分小组交流,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全文是围绕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经历展开。

  3.默读课文,思考并交流:为什么称袁隆平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4.拟小标题

  (1)启发学生理清全文的线索,搞清几部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试着在文中画出能概括每部分内容的句子或词语

  (3)摘取或自拟小标题

  (4)交流点评,取长补短

  5.了解一个多样化的袁隆平

  一丝不苟地工作

  生活中的袁隆平

  板书设计:

  3﹡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萌发----设想----发现-----成功

  教学反思:

  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北京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有多少张贴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6的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独立整理6的乘法口诀,并与同伴交流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整理和应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图,你发现了有多少张贴画?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体验感悟

  1、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

  2、组织学生记忆6的乘法口诀。

  3、用二种方法计算6乘7的结果。

  四、实践应用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P79的第1题到第5题。

  2、找朋友游戏,设计成卡片,分发给学生,是朋友的两人走到前台。

  3、灵活应用,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算出用几个圈,再组织交流。如学生没想出方法,师可适当引导。

  五、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想一想,6的乘法口诀还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教学板书:

  有多少张贴画

  1×6=6一六得六

  2×6=12二六十二

  3×6=18三六十八

  4×6=24四六二十四

  5×6=30五六三十

  6×6=36六六三十六

  6×7=42六七四十二

  6×8=48六八四十八

  6×9=54六九五十四

  第二课时

  一共有多少天

  教学目标:

  1.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每一句口诀含义,初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利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编制口诀,初步体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记忆7的乘法口诀教学准备;初步建立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你们都过过生日吗?笑笑的生日也快到了。看:投影P80的插图,笑笑多么高兴!你们猜猜还有几天就是笑笑的生日?淘气为什么那样高兴?

  2、四个星期、五个星期各是多少天?

  二、问题探究

  1、你能根据填写的表,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

  2、提问:你是怎样编7的乘法口诀的?组织学生交流。

  3、组织学生记忆口诀。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完成P81第1、2、3题。巡视并指导。

  2、第4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说完整图意,再列出算式。

  3、开放性题,第4题,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再全班汇报交流。

  四、实践应用

  “口诀对猜”游戏 “口诀游戏车”

  五、小结

  说说这节课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对自己、同学、老师的评价是什么?

  你还有更好的建议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想吗?

  教学板书:

  一共有多少天

  1×7=7一七得七

  2×7=14二七十四

  3×7=21三七二十一

  4×7=28四七二十八

  5×7=3五七三十五

  6×7=42六七四十二

  7×7=49七七四十九

  第三课时

  买球

  教学目标:

  1、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

  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应用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淘气和小明都是体育爱好者,他们来到体育用品商店。 看:(投影P82的插图)“你会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帮他们算算吗?”

  二、问题探究

  1、你能编出8和9的乘法口诀吗?

  2、如何记忆这些口诀呢?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口诀记忆,根据乘法意义记忆;根据相邻两句间联系记忆。

  3、引导学生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看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对口令;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

  2、第4题,让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1)(2)题,第3题在小组中提出问题,并解答。

  3、第5题,要求学生先看算式有什么特点,再利用口诀计算,体验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四、实践应用

  1、小组玩“对口令”游戏(第3题)

  2、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3、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教学板书:

  买球

  8×8=64八八六十四

  8×9=72八九七十二

  9×9=81九九八十一

  第四课时

  做个乘法表

  教学目标:

  1、是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2、各小组准备一套1~9的乘法口算卡片

  教学重难点:

  自主整理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这段时间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整理乘法口算卡片活动,整理时想一想,把哪些算式排在一起,为什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3、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二、实践应用

  1、找出乘数是3的乘法算式,并填一填,先独立做,然后小组内交流。如()×()=18的只需要填出一道,其余的通过交流获取。

  2、说说淘气做的乘法表,他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帮他填完整吗?学生填,校对。

  3、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横着看,竖着看。

  三、练一练。

  完成1到5题作业,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

  说说这节课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北京教案 篇6

  教学目标:秋天里自然界的主要颜色——红、橙、中黄。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秋天的美。

  教学难点:表现秋天的方法。

  教学准备:表现秋天的各种资料,水粉、彩色复印纸、色卡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1)(2)(3)](讲故事)有一天,老师带同学们到野外去寻找秋天。小刚说:“秋天是蓝色的”,小兰说:“秋天是黄色的”,丽丽说:“秋天是红色的”。你们说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课件(4)](多彩)板书:多彩的秋天

  问:在多彩的秋天里主要的颜色是哪些?(中黄、橙、红)

  二、欣赏秋天的景象。(个别画面问:主要颜色是什么?)

  请大家欣赏秋天的景象[课件(5)—(12)],同学们大都住在城里,还有许多农村秋天的景象你们不常看到[课件(13)—(19)]。

  问:喜欢秋天吗?最喜欢哪些景象?看完这些秋天的景象,想和老师说些什么?能用一句话赞美秋天吗?谁知道都有哪些节日在秋天?(中秋节、重阳节、十月一)这些节日更为秋天增添喜气。

  三、秋天的表现方法。这么美的秋天,用什么办法可以表现呢?同桌相互说说。

  问:你们想出了什么方法?当你表现秋天时,主要选择色卡中的哪些颜色?(出示色卡)为什么?(红、橙、黄可以代表秋天的颜色)

  现在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来表现秋天?表现秋天的什么?只要同学们动脑筋,就会想出许多方法。下面同学们看看农民是怎样表现秋天的?[课件(20)—(24)],再看看小朋友们是怎样表现的?[课件(25)—(30)],下面我们就要看看XX班的同学们是怎样表现的?看谁的方法最新颖。开始行动吧!(放音乐——《秋韵》伴奏)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五、介绍作品。(利用实物投影)

  谁到前边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吗?还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边来?高高举起。在座的同学也将作品举起来,看看。

  六、。(出示树叶贴画)

  你们看这幅画是用什么粘贴的?喜欢吗?星期天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采集,但可要注意不要乱踏草坪、乱折树枝。

  欣赏评述:1、师生将各组粘贴的“秋天的树”组织在一起,形成“小树林”。共同欣赏,体会用颜色能表现出我们对秋天的感受。

  2、请学生用一句话或一首小诗赞美秋天。

  3、赏析画家用色彩表现秋天的作品。

  板书设计:

  多彩的秋天

  红橙黄

  课后反思:

  第二节:

  1.师生在课前准备一些多角度反映秋天人们生活的图片、艺术作品。

  2、课上,教师首先播放反映秋天是人们欢度节日、喜迎丰收……等内容的录像片。结合大家带来的各种资料,小组同学一起讨论秋天里的趣事。

  3.展示表现秋天趣事的学生美术作品,赏析第21页的范作,师生分析其作画方法。

  4.师生讨论如何画一幅表现“多彩的秋天”的画。

  5.个人或集体共同完成一幅秋天的作业。

  6.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

  7.赏析中外画家表现秋天的绘画作品,师生讨论:这些作品从哪方面表现了秋天的美。

  8.观看冬、春、夏的录像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其它季节的美感,号召学生课后进行表现。

  根据课前准备的工具、材料(纸团、毛笔、水粉……)。

  小组研究:①第20、21页上学生作业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②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秋天的色彩?

  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现出秋天的色彩。

  欣赏评述:展示学生作业欣赏教师

  板书设计:多彩的秋天(二)

  课后反思:学生用了多种方法表现出了秋天的多姿多彩,画面效果好,色彩和谐。

  第三节

  1.师生在课前准备一些多角度反映秋天人们生活的图片、艺术作品。

  2、课上,教师首先播放反映秋天是人们欢度节日、喜迎丰收……等内容的录像片。结合大家带来的各种资料,小组同学一起讨论秋天里的趣事。

  3.展示表现秋天趣事的学生美术作品,赏析第21页的范作,师生分析其作画方法。

  4.学生以上节课的作业为背景,用粘贴、绘画或贴画结合的方法表现秋天里的趣事。

  5.教师播放表现秋天的音乐。

  6.:同学之间相互观摩作业,并结合自己的作品抒发对秋天的感受。

  7.赏析中外画家表现秋天的绘画作品,师生讨论:这些作品从哪方面表现了秋天的美。

  8.观看冬、春、夏的录像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其它季节的美感,号召学生课后进行表现。

  教师辅导:利用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业及教材中的学生作品与学生一起分析其表现方法,如果采用的是粘贴或贴画结合的表现形式,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主要景物、人物与背景的颜色要区别开。

  欣赏评述:展示学生作业欣赏教师课后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板书设计:多彩的秋天(三)

  展示学生作品

  教学反思:学生用了粘贴的方法表现出了秋天的色彩和情趣,画面效果好,色彩和谐,但仍有些作品的人物与背景的颜色没有区别开,且学生的粘贴速度较慢,有没完成作业的现象。

北京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6个新词,会写10个生字。能用部分词语说话。

  2.使学生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词、学句,背诵课文,体会北京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对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建筑,很多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的体验,这对他们理解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增加了难度,成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图片或CAI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你去过北京吗?你心中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北京看一看。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带生字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3.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在每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4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分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什么?

  四、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13个生字。

  2.认读6个新词。

  用图片或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等词。

  3.把含有新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你认为哪些字最难认,你是怎么记住的?

  5.重点指导。

  矗、似、

  厦的读音。

  6.你认为@隆字最难写?

  重点指导:

  央:第三笔为长横。

  优:右半部分为尤。

  城:左半部分为土字旁。

  7.指导写字。

  (l)看清每个字的结构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布局。

  (2)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率、词。

  2说说北京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二、引导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l)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中讲了一些什么?“首都”是什么意思?

  2.学习第2自然段。

  (l)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向我们介绍了北京您哪些建筑物?画出描写这些建筑物的词语。

  (3)出示“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结合理解“庄严”、“宽阔”、“矗立”等词语。相机简介天安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4)指导朗读。

  读下面较长的句子,读出对天安门的赞美。

  天安门前面店打宽阔的广场。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3.学习第3自然段。

  (l)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3)比较句子,把句子中不同的地方画出来。

  北京有柏油马路。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4)“许多”、“又宽又长”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说明北京马路多,街道宽阔平坦,北京很大,交通很方便。)

  (5)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马路两旁的?(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6)课文是怎样描写立交桥和它四周的景物?

  (理解:“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川流不息”等词语。)

  (7)看插图结合学习词语,让北京美丽的.市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

  (8)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写北京的什么美?

  (9)指导朗读。

  ①读出赞美之情。

  (许多、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绿毯似的、图案、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等词语要重点读。)

  ②注意读好较长的句子。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10)小结:这一自然段写了北京的市容美。

  4.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一句话讲的是什么?

  (3)你知道哪些关于北京的名胜古迹和优美的公园?

  (4)出示有关的名胜古迹、公园和高大建筑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风景优美”、“高楼大厦”、“许多”“有……还有……”。

  (5)指导朗读。

  (6)小结:这一自然段写了北京的风光美。

  5.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l)齐读。

  (2)这一自然段中的两个感叹号说明了什么?“真”说明了什么?

  (3)读最后一自然段课文,读出对北京的赞叹和热爱。

  (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6.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美丽的北京,你爱北京吗?请同学们听课文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抽读13个生字,给生字组词。

  2.抽读10个会写字,说说在课文中的词语。

  3.抽读6个新词。

  4.从哪些地方看出北京美?你喜欢北京吗?为什么?

  二、指导用“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说话。

  1.读一读词在课文中的句子。

  2.仿照词在课文中的用法自由说话。

  3.指名说、评议、订正。

  三、分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四、齐读全文。说一说五自然段的先后顺序。

  五、指导背诵第3、4自然段。

  1.自由小声朗读。

  2.同桌互背互评。

  3.指名背诵、背后评议。

  4.集体背诵。

  六、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北京的图片或照片,举办一次图画展览。

  板书设计:

  10 北京(热爱)

  天安门———庄严

  广 场———宽阔

  纪念碑———矗立

  柏油路———多、宽、长、美

  立交桥———多、美

  名胜古迹——多

  公 园———优美

  高楼大厦——多

  课后反思:

  这一课真的好难讲,处于小城市的孩子怎么也无法感觉到北京的现代化气息,以及大都市的美丽。再加上学生因为放假,提前的读书准备不好,所以在读起来好犯难。本来的计划是这样的,让学生看两副图并找出相关的段落来读。可是学生就是读不好,速度比平时要慢几倍,就是平时读得好的学生也是嗑嗑巴巴的,我有点生气了。可是怎么办呢,读不好,就学不下去了,如果直接学生字,好像又不扎实。只好让学生在自己读,读给同桌听,在小组里评优秀推荐给全班,全班同学再评一下由谁来领读。最后一步是让小组成员帮助本小组一位读得较弱的同学读好课文。我觉得这本应该是课前的功夫如今全用到课上来了,所以课进行的很慢,不能按正常的进度进行。也可能正是因为反复的读,反复的读,学生要认的字掌握的非常的好。由此我想到两点:一,课前准备一定要有。让学生把课文读熟,并把已经会认的字划出来。其实这是一个小技巧,因为学生的好胜心理,他们会想办法在课前多认几个字,这样既能增强他们认字的主动性,又能让课堂轻松一些。二,只有在课文中识字或者说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才能更容易记得住。平日这句话只是一句理论,通过今天的读我深深的体会到了。

【北京教案】相关文章:

《北京》教案04-08

北京的教案09-14

北京教案模板 北京教案模板怎么写03-28

北京的桥教案11-08

认识北京教案01-08

有关北京教案01-01

关于北京的教案03-25

北京教学教案09-08

大班《北京》教案12-22

北京教案4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