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1
【导入新课】
文言总结(作业)
【新课探究】
一、通假字
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二、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三、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早上;服,名词作动词 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认为…美)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当面)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使…听到)
四、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5、之
a、 臣之妻私臣 (结构助词 的)
b、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代词,指客)
c、 孰视之 (代词,指徐公)
d、 暮寝而思之 (代词,指妻、妾、客都说"我"美这件事 )
e、 吾妻之美我者 王之蔽甚矣!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f、 燕、赵、韩、魏闻之 (代词,指齐国广纳谏言,修明政治这种情况 )
6、美
a、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漂亮,美丽)
b、 吾妻之美我者 (赞美,认为……美)
7、于
a、 欲有求于我也 (向)
b、 能谤讥于市朝 (在)
c、 皆朝于齐 (到)
d、 皆以美于徐公 (比)
8、间
a、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jiān夹缝、间隙、空隙)
b、时时而间进 (jiàn间隔、间断、偶尔)
9、以
a、 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
b、 以钳搏之 (用)
10、若
a、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b、 门庭若市 (如,好像)
五、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今: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身边的人 侍从 今:表方位)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指责——今:讽刺)
5、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高——今:修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今:自私)
7、邹忌讽齐王纳涑(讽:委婉规劝——今:诽谤 )
8、窥镜而自视(窥:古:照 今:偷偷地看 )
9、暮寝而思之(寝:古:躺而不睡 今:睡觉)
六、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七、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小结】
本文紧扣题眼"讽",遵循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连点成线,有机地串起了全文,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讽"而动全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这一生活小事中,悟出了治国的道理。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邹忌讽齐王纳谏》用了大量的笔墨写邹忌之妻、妾、客美邹忌,忌自省,看似与主题无关,实是为突出主题作铺垫。邹忌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用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两事相似之处受到启发。这种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用设喻讲述道理,表明见解的方法,在写作方面可加以借鉴。
【结构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
方式:设喻
臣之妻私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臣之妾畏臣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齐王纳谏
下令:
面刺 上赏 初 门庭若市
三赏 书谏 中赏 三变 数月 间进
谤讥 下赏 期年 无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2
【导入新课】
齐读课文。
【新课探究】
一、分析阅读第三段:
1、本段中三个"下"字,各应怎样理解?
答:第一个是发布的意思,第二个是下等的意思,第三个也是发布的意思。"下"的用法还有:①向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下面(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③落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④拍(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⑤下车(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⑥攻下(皆下之)。
2、本段中两个"上"的意思应怎样理解?
答:"受上赏"的"上"是上等的意思;"上书"的"上"是奉上呈上的意思。此外,上的用法还有:①上面(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②皇上(上以无隐,益重之)③天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时时而间进"中"间"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哪些用法?
答:"问"的意思是间或、断断续续地;它的用法还有:①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参与(肉食者谋之,汝何间焉)③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居有间)④时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4、本段中包含一个成语,请找出来,然后用它造一个句子。
答:"门庭若市",造句略。主要抓住形容进谏的人多这个意思。
5、邹忌劝谏齐王成功了吗?
答:成功了。
6、齐王是否发扬了邹忌的"自省"精神?他是怎样做的?
答:齐王发扬了邹忌的"自省"精神,积极鼓励大臣和百姓进谏,实行了开明政治。
7、诵读指导:"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
三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后要略作停顿。
8、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王曰:"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这一字力有千钧,鲜明地表明了齐威王的态度,集中地表达了"讽"的效果。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认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板书:小大
家事国事
9、第三段小结:本段写齐王纳谏,表现了齐王宽厚的胸怀。反过来,也说明了邹忌的讽谏很有效。
二、阅读最后一段:
1、"皆朝于齐"的"朝"是什么意思?前文中的三个"朝"字又如何讲解?
答:这个"朝"是朝见的意思。"朝服衣冠"的"朝"是早上的意思,读zhāo;"于是入朝见威王"的"朝"和"能谤讥于市朝"的"朝"都是朝廷的意思。
2、齐威王纳谏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答:取得了"战胜于朝廷"的效果。
3、最后一段小结:这一段写齐国的兴盛,显示了邹忌讽谏齐王的巨大作用。
4、提问: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
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
②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三变:"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牛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
③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总之,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其实,这些也正是邹忌"讽"的间接效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和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身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布置】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绩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导读
1、《战国策》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3、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三、引导同学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2、再读课文,理解词句:
⑴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后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⑵ 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⑶ 一词多义:
修:
① 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②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③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朝:
①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
② 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③ 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
孰:
①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
②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诚:
①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
⑷ 古今异义:
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国君旁边的近臣;今义,方位名词。)
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四、安排作业
1、掌握本节课的要点。
2、参照课后练习整体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眼是什么?它有什么内涵?
“讽”,即婉言规劝之意。
2、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之蔽甚矣!”
3、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是什么?
邹忌善“讽”,表示在以自已切身感受来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见威王,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身的切身体会,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身的原因,然后从自身的生活小事推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自身的原因,然后从自身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公开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身受蒙蔽的严重性,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而且以自身的亲受经历为依据,推己和人,具有强烈的说服效果。语言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5、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干使国家强盛起来。
四、安排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愚公移山》。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相关文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0-0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06-16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05-28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04-03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11篇)12-08
实用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四篇04-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汇总五篇07-10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通用12篇)05-24
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3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