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班美术教案模板合集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美术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百老汇爵士乐》,领略抽象画的特点。
2、根据已有经验大胆想象,并乐意表达自己的见解。
3、体验画面得美感及欣赏活动带来的乐趣。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
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百老汇爵士乐》,领略抽象画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幼儿操作材料(白纸、黑色条状即时贴、蜡笔)
教学过程:
一、出示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爵士乐》,让幼儿了解格子画的特点。
1、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有趣的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播放PPT1,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些线条和方块可能是什么?
幼:迷宫、水管、马路……
二、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匹配游戏,引导幼儿体验画面的意义
1、“小朋友说的很好。这幅画呀,是画家画的对一个城市的印象。那到底是哪个城市,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里面是两座不同的城市,哪座城市表现了这张画?第一张:小河上有什么?你们去过这个城市吗?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城市?第二张。(播放PPT2-3,一段是中国民乐配江南风景图片,一段是爵士乐配纽约的图片。)
2、提问:你认为是哪一座城市,为什么?(很大,繁华)
3、教师播放PPT4。(两座城市并列的图片)
4、小结:“这幅画是画家画的对一个城市的感觉,这个城市叫纽约,就是我们刚才选的看到的第二个城市,纽约是繁华、热闹的大都市。有整齐的街道、高高的大楼,晚上还有闪烁变幻的霓虹灯。”
三、再次结合音乐欣赏图画,感知画面的美感
1、(播放PPT5)这幅图画,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百老汇爵士乐》。百老汇是纽约著名的一条街道,街道两旁都是歌剧院(表演),爵士乐(音乐的表现形式),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再来看看这幅图画。 你觉得这些大大小小的格子可能是什么?(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提问:这些格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些大格子可能是什么?小格子又可能是什么?
3、提问:这幅画里面,哪种颜色最多?黄色使你想到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4、提问:除了黄色还有哪些色彩?这些色彩搭配在一起,你觉得漂亮吗?你喜欢这幅画吗?
5、小结:这幅画由无数的金黄色的小格子和一些红色、蓝色的格子组成,这些格子就像纽约的'街道、楼房、车辆、也像跳跃的小音符。在画家的眼里,纽约就是这样一座充满活力、充满音乐、让人快乐的城市。
四、认识画家及其作品在生活中的运用
1、那么,是谁画了这幅画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画家。播放PPT6,简单介绍画家(荷兰 蒙德里安)。他还有其他一些作品。(播放PPT7-9)
2、提问:你喜欢这种特别的绘画方法吗?有很多设计师也很喜欢蒙得里安的风格,还把他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播放PPT10-15)
3、你们想不想也来做回设计师,试试这种有趣的新方法呢? 你觉得他们的作品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格子、黑色的线条、留白,没有图上颜色的就是留白、色块)
五、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
接下来,我们也用这特别的绘画方法来创作一幅画!(出示一张白纸)老师在纸上已经贴好了一些纸条,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贴出不同大小的格子画,然后随意的将这些格子填上颜色,白纸放在小篓子里。等音乐结束时,你们可以带着作品,到老师身边介绍你的作品。
教学反思:
这一活动美术欣赏活动设计选材于荷兰著名的新造型主义作画的创始人蒙德里安的作品,他的作品用抽象的线条来概括各种事物,简洁而大气,适合幼儿欣赏与理解。在设计本活动时,我重点引导幼儿感知蒙德里安画作的特点,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关注、启发幼儿感受蒙德里安画作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同时能用自己的思想来设计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创作作品时,幼儿的表现水平不同,但是孩子对欣赏作品是感兴趣的,也乐意参与到创作活动之中去。
中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从上到下地观察猪,了解猪的外形特征。
2、了解猪与人民的关系,知道猪的用途。
3、能大胆作画,把主体形象画大、画满。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猪
2、幼儿用涂色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胖胖的小动物,你们猜它是谁呀?(然后出示玩具猪)
教师:噢!是小猪,还是一只胖乎乎的大肥猪。
二、引导幼儿观察猪,并观看老师的示范
1.了解、认识大肥猪的外形特征。
(1)大肥猪是什么样子的?
(2)圆圆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
(小小的圆圆的眼睛、象三角形一样的耳朵、圆圆的翘翘的鼻子。)
(3)身体像什么形状?(椭圆形)
(4)身体的后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细细的尾巴,四条粗粗的短腿,脚上有尖尖的蹄子。)
2.讨论怎样来剪出大肥猪的身体各部分,知道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猪的哪个部位,并能够正确的选择图形剪出图形。
3.介绍一种新的涂色拓印的方法。
(1)把白色的底版用回形针把剪好的大肥猪纸板固定住,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蜡笔在底版上进行涂色,直至出现大肥猪的轮廓。小朋友们在观察老师涂色的时候很细心,知道选择了什么颜色的蜡笔进行涂色,也知道了是怎样来涂色的,在观看老师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制作的方法。
三、幼儿进行操作,启发幼儿想象添画充实画面的背景。
1.在幼儿进行大肥猪的制作,教师交待制作要求:
底版和大肥猪纸板在涂色是不能移动,涂色是注意力度,以防底版画破。
2.启发幼儿,添加相应的事物。
你的大肥猪在什么地方呢?
(如:农场里的房子、田野里的树木和草地,丰富画面的背景,使画面更加充实。)
四、展览幼儿作品
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猪住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
中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画连续的直线,尝试用线条表现不同的叶脉
2、学习观察各种叶脉,能大胆地作画,并对观察活动感兴趣
资源准备
进行拾落叶、观察叶脉等活动,手机各种树叶;若干份画纸和各种画笔,教学挂图
设计意图
孩子在秋天里是快乐的,有数不清的发现: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的秋叶。经过孩子们的一系列观察及制作,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从此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鼓励幼儿利用秋天的落叶进行剪剪、贴贴等各种操作技能,选择各种材料自由表现,大胆想象,感受秋天树叶的美。
活动过程及指导重点效果分析
1、展示各种树叶,让幼儿仔细观察实物树叶和教学挂图中的树叶。
师:看小树叶身上有什么?
师:花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出示不同的树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叶脉。
师:这篇树叶穿的衣服和那片树叶一样吗?花纹像什么?
师:你还看过那些树叶穿的衣服和它们的不一样?
欣赏教学挂图上的各种树叶叶脉。
师:小树叶身上的花纹叫叶脉,是从中间的茎长出来的,一直长到树叶边上,一条一条的,像小路,像蜘蛛网,还像鱼骨头。
2、教师请幼儿示范并讲解。
师:请小朋友来给小树叶穿上漂亮的衣服,先在叶子的中间画上长长的茎,从一端连着画到另一端,再画很多很多的小叶脉。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指导幼儿大胆画出连续的长直线。鼓励已掌握技能的幼儿画出与别人不同的叶脉。
4、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
师:看看谁给小树叶穿的"衣服"最漂亮?
师:哪片树叶的衣服和别人的不一样?
通过提问,发现孩子观察的都很仔细,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通过教师的总结,让孩子很好的认识了茎和叶脉,当然,除了认识以外,还要让孩子学会画连续的直线。整节课的活动效果还是较好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将叶脉画出来。
活动反思:
一、环节层层递进:
第一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营造秋天树林的情景。幼儿在树林里捡着落叶,在自然轻松的环境里引发观察,并激发美术创作的兴趣。
第二环节用故事的形式贯穿讲解,比常规的示范讲解更能吸引孩子。用树叶一家“躺下来”的形象,巧妙地完成了画面的'构图;把喷印的过程比喻成秋风婆婆在施展魔法,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完成操作。
第三环节:用棉签勾勒树叶精灵的轮廓和叶脉可以使画面增强厚重感与美感,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线条进行表达表现。)
第四环节:根据孩子的能力差异进行分层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第五环节:结合幼儿的作品体验喷画带来的美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树叶在秋天落下,在春天生长的自然规律。
二、活动中注意事项
1.活动前可以带孩子去小树林捡落叶,观察不同叶子叶脉的不同特点。提供的树叶要大形态各异,以便能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的空间。活动中树叶的摆放将直接影响画面的构图,教师可引导幼儿耐心地摆放一会儿,不要急于喷色。
2.活动中使用喷壶的经验很关键,找和孩子的小肌肉发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在日常游戏中让孩子玩一玩、喷一喷,有粗浅的喷的技能,当喷色时应提醒幼儿注意不移动树叶,并喷洒均匀、适量。没有喷壶的幼儿园可以选择报纸拓印等方式,也可以有非常不错的效果。宣纸是熟宣,但是也可以用铅画纸代替。
3.对于中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勾勒树叶的轮廓并用形象化的手段表达叶脉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幼儿有合理的期望值,不应过于强调每位孩子都能准确清晰地勾勒出树叶轮廓或用线条十分形象化地表达叶脉,只要孩子们能大致勾勒出树叶并简单地进行叶脉刻画即可。
中班美术教案 篇4
欣赏:
树叶拼贴画
活动目标:
学习用树叶进行拼贴作画,并能适当添画,丰富画面。
根据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表现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体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功后的自豪。
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前带领幼儿收集各种落叶,已认识不同形状的树叶。
浆糊、画纸、彩笔、彩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教师拼贴树叶,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秋天到了,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树叶,这些树叶一样吗?
教师取两片树叶摆放在一起,拼成图形,提问:你们看像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把树叶贴好,并添画上相应的图案,让幼儿了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重新出示一些其他形状的叶子,启发幼儿想象,还可以做成什么?
二、介绍树叶拼贴画的方法。
告诉幼儿一片树叶和不同的树叶组合就会有不同的图形,小朋友可以先选自己喜欢的树叶,再在纸上拼出图形,最后用浆糊粘贴固定。注意提醒幼儿浆糊不能太多,启发幼儿用彩笔装饰画面。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欣赏画面上的树叶拼贴画,了解作画方法,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选用合适的树叶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
四、欣赏作品。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点是他们主动学习的起点,由幼儿的兴趣点引发的教育才能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内部动机。秋天的`树叶来自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喜欢。拼拼、贴贴、画画又是中班小朋友喜欢的活动,因此树叶拼贴画就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内在需求组织的。《纲要》中强调:“在活动中要突出幼儿自主性、创造性”,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树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任意选择,为他们精心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
中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圆形的多种装饰方法,能运用中心对称设计对称图案。
2.能注意选用对比色进行着色。
活动准备
1.范例-伞面图案装饰。
2.每人一张伞面纸,水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各种伞
1.教师:你看到过什么样的伞?你喜欢什么样的伞?
(出示色彩和纹样不同的雨伞)
2.教师:你们看看这几把伞用了什么方法来装饰的?
3.小结:这些伞的`伞面上用了不一样的图案,有的是从中心向四周散开,
有的是由中心花纹组成的,还有的是从中心向四周螺旋散开的。
二、欣赏:范例
1.教师:你们看,我的这些花纹图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上面的颜色有什么特别?
(轻重涂染和套色的涂法)
2.教师:今天我请小朋友来做设计师,请你自己来选一种装饰的方法,设计出漂亮、特别的伞。
三、幼儿设计,教师指导。
1.图案布局、设计。
2.用色方法:深浅、过度、对比色等。
四、作品展示。
中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了解家中房间的用途。
2、激发幼儿对家的喜爱之情。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 固体胶 抹布 大图片 桌布 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昨天,陈老师搬新家了,还买了许多的家具呢!
2、现在呀我的家可漂亮了,你们想去看看吗?
3、(出示图片)咦?猜猜这是什么房间?
4、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让幼儿说出理由)5、哦~原来呀我们把有床的'房间叫做卧室。
6、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看出来了,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7、陈老师家还有几间房间没让你们参观,我们再去看看,你们用好听的名字告诉我他们是什么房间好不好呀?
8、(出示图片)让幼儿来猜出房间的名称。
9、哦~原来在我们家里面,每一间房间都有他们不同的用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
二、基本部分。
1、我呀带你们参观好了我的新家了,还记得上次唐老师请你们帮小动物造的房子么?
2、哦 小动物们今天偷偷告诉我,他们呀可喜欢你们造的房子了 可是呢 他们又碰到一点小困难,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
3、小动物们想请你们帮他们布置一下新家,他们的家具都买好了呢,我们赶快帮他们把家布置的漂漂亮亮吧!
4、幼儿操作,教师在旁指导。
三、结束部分。
1、你们真棒,一下子就布置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参观参观小动物的家,好不好呀?
2、教师对个别幼儿的作品进行纠正,并请个别幼儿说出他们布置的理由。
活动反思:
1、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前期经验还是不足,不能明白家中各个房间的作用,可能应为家中没有这样的房间,导致幼儿不能正真的理解每个房间的作用。
2、操作材料的难度比较大,幼儿不能充分理解,其中比较难的几样东西可以拿掉,下次通过区角游戏的方式在拿出来让幼儿完成。
中班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通过对蒲公英这种植物的了解,知道它既是一种花又是一种会飞的种子。让学生不仅能进行绘画表现,而且能听、唱和表演在学习中将其生态现象延伸到对自己生活的联想,思考更深刻的内涵。在艺术学习中陶冶学生的心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图片资料及VCD光盘。
2、美术材料色水、卡纸、油画棒、笔管一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蒲公英生态习性,通过色水画表现蒲公英,延伸到对自己生活的联想及思考其内涵。
教学难点:
用色水表现画面的具体操作。
教学内容:
一、
1、①会飞的蒲公英
出示蒲公英花(或者干花),吹向学生,学生就可以手持蒲公英, 学生认识、了解蒲公英原形;
②观看碟片
归纳蒲公英的构成(形状)发散试、扇面试、陀螺试(旋转试)
2、会飞的___
蜻蜓、蝴蝶、小鸟、飞机、云彩、风筝……想象
3、①会飞的思维(想法、想象)
会飞的气球,
会飞的焰火,
会飞的跳伞运动员,
会飞的房子,
会飞的公园……
② 观看碟片
二、
1、教师出示范图
2、具体示范:方法①先用油画棒画出一个蒲公英的形象(比如笑脸);
用笔管的一头粘上色水,在另一头用力吹气,色水就洒在卡纸上。吹成的自然形状就象蒲公英。
方法②直接用笔管的`一头粘上色水,在另一头用力吹气。
3、作品展示①让学生自由参观全班同学的作品,每人手持一朵红花。
②送给自己认为最棒的同学。(黑板上贴有每位学生名字的卡纸)
③请获得小红花最多的学生上台,讲讲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感受。并把其作品贴在讲台上。
4、教师总结,主题升华。
会飞的蒲公英——会飞的……——会飞的思维
中班美术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由此可见,幼儿的艺术审美和创造力离不开欣赏和创作激情。此活动设计中情节的“趣”和美术表现手法的“趣”得到整合,故事中小鼹鼠的机灵和无穷创意,其装扮动物的夸张手法极富想象力,情节的“趣”和美术表现手法的“趣”,可以完美组合链接,并不断激发幼儿大胆创作和想象。
同时,我们从孩子的年龄特点了解到中班幼儿在表现表达中开始逐步积累图案装饰的经验,但正由于在经验积累期,其艺术表现的`方法等比较单一,还不是很丰富,尤其是图案花纹装饰,仅限于条纹、点等,而且很容易在表现上受同伴影响而雷同,本次活动希望通过“鼹鼠是个小画家”这样一个载体,通过集体的互动,可以让幼儿打开思路,使彼此的经验得到分享和拓展。
另外,在活动设计上非常好地处理了如何围绕目标为幼儿搭设阶梯,如用比较的方法欣赏小动物的打扮,实则让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打开思路:2个一样的花纹怎样变又可以变出不一样的另一种花纹,在如图形分割的环节设计,让孩子知道可以有不一样的分割,在分割的块面里再设计不同的花纹,既体现了装饰的美感、又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活动目标:
1、尝试设计各种花纹打扮小动物,体验创作的乐趣。
2、理解鼹鼠打扮动物们的情节,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欣赏动物们的花纹,并大胆表达。
活动难点:
设计各种花纹打扮动物。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颜料、动物图片、笔、课件、音乐等;
经验准备:幼儿有水粉画画法的基本经验,具有装饰简单花纹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
(一)理解故事情节
重点提问:幼儿对鼹鼠因改变颜色而得救的故事情节的理解。
1、(图片)在一片安静的树林里,有一幢小木屋,这一天小木屋前堆满了东西,看来这里要大干一场喽。瞧瞧,这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录像(引出鼹鼠)。
2、最后狐狸为什么逃走了,狐狸怕的是什么呢?
(二)教师小结
原来改变颜色,打扮得特别些,还能让自己强大起来。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知道了,他们都来找鼹鼠。
二、欣赏示范
(一)欣赏讨论
重点提问:幼儿对花纹的欣赏、表达。
1、鼹鼠是怎么打扮小动物的?你喜欢哪个花纹?(老虎的花纹、大小圆点花纹、横条花纹、格子花纹、花朵图案、齿轮花纹)
2、这些花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3、教师小结:都是横条纹的花纹,但加了圆点又不同了。(教师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欣赏花纹的不同)小动物的要求还真高,颜色要漂亮、花纹都要不同,不过这难不倒我们的鼹鼠画家,而且能够让大伙儿都强大起来,不再受欺负,鼹鼠乐此不疲,非常高兴帮忙。
(二)重点示范
重点提问:启发幼儿能经验迁移,创造花纹。
1、出示乌龟,给乌龟打扮什么花纹呢?
2、分割图形。
3、图形组合变出新花纹。
4、鼓励幼儿想象设计花纹。(师幼共同示范)
(三)教师小结:在原来的花纹里面再加上一种图案或线条就能变出一种新的花纹。
三、幼儿绘画
重点提问:激发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作力。
(一)激发幼儿帮助鼹鼠打扮
1、我们怎样设计一种新的花纹给朋友们打扮?
2、播放音乐,激发创作
(二)教师个别指导
1、引导幼儿可以尝试先进行图形分割。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用各种花纹打扮其他动物。
3、提醒幼儿颜色涂满,不让狐狸看出破绽。
四、交流分享
重点提问:让幼儿大胆表达并体验创作的成功感
(一)欣赏作品
1、你们发现有哪些新的花纹?幼儿说说与众不同的花纹。
2、教师小结:对若干有图形花纹对称意识的作品,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二)游戏体验
1、老师扮演狐狸,幼儿作小动物,体验成功感。
2、活动延伸:狐狸躲进了洞,可是故事还没有结束,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更有趣的事?我们下次再来分享。
活动反思:
一、巧妙选择内容,显现活动价值。
《鼹鼠是个小画家》这是一个充满创意、诙谐的故事,在运用中保留故事原有风味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筛选,把鼹鼠为小动物们打扮花纹躲避狐狸的欺负的有关情节放大,既满足了孩子欣赏的需求,又保留了美术活动的价值需求。
二、情景贯穿始末,激发幼儿创作。故事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整个绘画要求巧妙地贯穿在活动中,小鼹鼠的机智、热情打动了孩子们创作的热情,使整个活动洋溢在快乐中。
三、搭设阶梯,帮助孩子掌握绘画的技巧。
中班的孩子已不满足于已有的经验,他们愿意自己创作,感受创作的乐趣,但往往缺乏经验和技巧,这也是中班孩子创作的难点。这个活动在难点问题的解决上运用分割图形,图形重组变新花纹等策略启发幼儿进行创作,帮助孩子积累设计新花纹的一些方法,这是有效的。
中班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的产生:
结合主题活动《我喜欢……》,孩子们从喜欢自己,喜欢他人、同伴,喜欢周围的人、事、物,自然地进入了谈论喜欢家的理由之中,孩子们会说自己家里有些什么,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于是我设计了教学活动《我爱我家》。
活动名称:
我爱我家
活动目标:
尝试用线条、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物品的基本特征。
了解家里的人、事、物,感受家的温馨、家的美。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房子图样的纸、水彩笔
欣赏作品:
家
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爱我家
说说自己喜欢家的理由。
你的家里有些什么?
二、欣赏与讨论
1、这是谁的家?家是怎样的?
(这是小鸡的家,地板是平平的……)
2、这是谁的家?家里有什么?
你们的家里有些什么?
三、幼儿创作
这是你们的家,把你们的家也画下来。
四、指导重点
家是什么?(床、电灯、洗衣机……)
五、引导评价
家是……有了它会……(幼儿用语言介绍自己的'家)
反思:
活动中,把握教师提问的开放性和针对性。如:在欣赏作品中,教师问幼儿这是谁的家,让孩子自由地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介绍个别幼儿的思路和独特表现,能对其他孩子的创造起到推动的作用,一个对全班幼儿的提示会紧紧抓住所有幼儿的心,我想如果我把这种介绍交流推迟到幼儿作品完成以后,幼儿再想学习、创造,超越的契机就错过了其意义也变的很小,这也是我在学习二期课改中认识到的教师角色的转变,把从教师原来的传授者、评价者,到现在逐渐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
【中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06-12
中班美术教案09-13
中班美术教案【热】11-22
中班美术教案(推荐)07-22
(集合)中班美术教案07-23
实用的中班美术教案07-23
中班美术教案:星空03-17
中班美术桥的教案11-23
中班美术幼师教案11-25
幼儿中班美术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