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时间:2024-10-31 18:58:3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水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水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水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每、湖、团、浓、雾、露、珠、层、霜、聪10个生字,认识雨字头,积累词语10个。

  2.要求正确朗读课文和课后读句子中的两句话,指导轻声及其读法。

  3.通过阅读和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部分词语的及句子的意思。

  4.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乌云、彩虹、浓雾、露珠、白霜、雪花和冰山的形成都离不开水。

  5.大胆说说自己喜欢水妈妈的哪一个孩子,同时能合理地对他人的说话作出评价。

  重点和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认识雨字头,积累词语10个。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乌云、彩虹、浓雾、露珠、白霜、雪花和冰山的形成都离不开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题,揭示课题,练习说话

  师:我请大家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

  1.出示听的要求

  认真听故事边看短文内容,做到边听边记:水妈妈还有哪些孩子呢?

  2.请同桌一起把水妈妈的孩子在课文中圈出来,不重复圈。

  3.交流所圈的词语:教师出示

  乌云彩虹浓雾露珠白霜雪花冰山

  4.(对!这些都是水妈妈的孩子)揭示课题:板书:9 水妈妈的孩子

  5.学习出示的词语中的生字、词语

  (1)齐读词语

  (2)学习湖、浓、雾、露、霜、聪小组交流学习

  (3)集体交流,教学雨字头,书空雨字头的笔顺。

  (4)你们能不能给他们分一分类?(按部首分类)

  (5)小组讨论

  (6)集体交流

  (7)你能看出其中的规律吗?(我发现三点水的字大多与水有关,雨字头的字大多与天气有关)并指导学生学生学会看书:方方说的话。

  二、学习生字、课文,练习说话,质疑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语,读好句子

  (1)我们来试试,能不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好,读完后为课文分分小节,作好小节记号。

  要求:字音准确、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唱读、不顿读。

  (2)集体交流小节的划分。(特别注意2-8小节都只有一句话,第一字空两格了,因为凑巧对齐,很容易看错的。)

  (3)集中识字团、层。

  ①学会用一齐造句。

  ②读读第2~8节:进行一团、一层、一条、一颗、一片、一座的选词填空的练习。

  ③小结:他们都是可以用来数某种东西的,但要使用恰当才行。请大家动动脑筋,想想你还能用其中的哪些词语来数其他东西?小组讨论。

  (4)读句子:(边读边想:带点的字有什么特点)轻声的练习。

  大娃回来了,抱着一朵乌云。

  二娃回来了,围着一条彩虹。

  (5)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字也是轻声的,读的时候特别注意,现在我们把这两句句子放到课文中读读吧!

  ①自读

  ②同桌读,互评

  ③个别读,指名读,(注意最后一节,风伯伯表扬他们聪明时的'语气)

  (6)朗读思考,并请小朋友提出问题,你可以在读后请大家帮你解答。

  2.谈话式练习说话

  (1)水妈妈的这些孩子中,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同桌交流,指名说)

  (2)娃娃们也和你们一样,可喜欢这些孩子啦,他们是怎样把水妈妈的孩子们带到风伯伯这二来的呢?

  ①读课文,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抱、围、捧、采、报、摘、背)注意摘是翘舌音。

  ②做做动作,读读2-8节。

  三、复习巩固

  1.采露珠:读生字。

  2.摘雪花:读词语。

  3.过小桥:读句子。

  四、写字指导

  1.我们刚刚书空了雨字头,现在将它和另一部分组合,成为上下结构的字。大家回忆一下,它的笔顺规则会是什么呢?出示:雾、霜、露、雪

  2.照样子,描描写写,注意利用好横中线、竖中线将字写在田字格中。(可以配上轻柔的乐曲)

水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泼水节与那达慕》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两个极负盛名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而那达慕是蒙古族的盛会。课题由此及彼,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息息相关的,教学目标重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初步树立尊重兄弟民族的意识。

  鉴于我校学生在结合文本,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查找、探究方面的能力较强,我在教学设计中决定采用多媒体图像感知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策略实施教学目标,预期达成的目标是:

  认知目标:

  1、了解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2、感受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初步树立尊重兄弟民族的意识。

  3、初步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政策。

  情感目标:感受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初步树立尊重兄弟民族的意识。

  使能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与运用

  俗话说:“学成于思。”思是重要的,但如何思?我的看法是必须在学中思、行中思。以此落实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社会性与人文性”知识基础。因此,在活动引入部分,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打开学生话匣子,引发一场关于对少数民族初步印象的谈话。

  活动一:关于对少数民族初步印象的谈话

  学生已经知道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课伊始,话题从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初步印象切入,由此知晓我们在街头看到的只是少数民族生活的一个角落,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是非常丰富的,随后引领学生进入多彩的“民族之旅”,学习第12课《泼水节与那达慕》,调动起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热情。

  活动二:学习教材,检索网页,了解民族传统节日

  那么,什么是泼水节,什么是那达慕呢?围绕课题请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泼水节和那达慕的介绍。在穿插播放“泼水节”录像时,感受民族节日的象征意义。同时,鼓励学生如果想了解更多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再到书上,到网络上检索有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到两个民族节日,进行合作学习,完成一张《民族节日一览表》。由于我国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地域广泛,学生对各民族节日虽有耳闻,但未必熟知。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探究角”提供的资料,再交给学生一个相关的网站,通过媒体图文并茂的感知手段,让学生快速高效地领略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感性地认识各个民族节日的时间、习俗、主要活动、象征意义等。通过活动既可加强他们收集信息、吸收整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在随后的《民族节日一览表》反馈中强化这些能力。学生徜徉于多姿多彩的民族节日之中,不仅丰富了课堂教材的资源,又因为网络化教学的开放式特点,增强了学生到课外生活中积累与拓展的信心,学生也由此潜在性地树立起初步的民族文化意识。

  活动三:欣赏歌舞,展示实物,了解少数民族文化

  下一环节的“快活林”,就完全可以作为前面教学内容的延伸,对少数民族的.其他风情,如歌舞、服饰、工艺品等进一步深入探究,更强烈地感受民族文化习俗的深厚魅力。

  我国各少数民族不但传统节日富有特色,而且能歌善舞。能歌善舞是少数民族的最大特点,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朋友常常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的节日,欢迎远方的客人。于是,经过调查,我从学生音乐教材中剪辑了一组少数民族歌曲,并在课上以“听一听、说一说,这是什么民族音乐”的形式,播放少数民族音乐,请学生会唱的跟着唱起来,能跳得跟着音乐跳一跳民族舞蹈。学生在唱唱跳跳中感受民族歌舞的独有特色。在他们对少数民族歌舞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播放一段录像,欣赏杨丽萍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从欣赏和想象中感悟舞蹈讲述的内容。再告知学生这是一台获得中国舞蹈奖最高奖项荷花奖的歌舞集,请他们猜猜看,这样高水平的歌舞会是谁演的?等学生情绪盎然时,揭示台上这么棒的演员四分之三是云南土生土长的农民,这些民族演员都是全才,又能跳又能唱,又能敲打,那种跳三步唱四拍的技巧就是舞蹈大师也做不来;他们那种高调及多声部的唱法,连音乐大师也赞叹;可见,少数民族具有天生的、很高超的艺术天分,这就是民族歌舞的魅力,它蕴藏着民族文化的精髓,等着我们去吸纳!其中洋溢的民族歌舞独特的感染力应该是具有震撼力的。

  少数民族不仅歌舞美,他们的民族服装也美。请学生做连线游戏:给不同民族的人挑选合适的服装。通过辨认少数民族的不同服装,增强对各民族不同文化的感性认识。知道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五十六个民族都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服饰文化。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为我们演绎着多彩的缤纷服装秀。

  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歌舞美,服装美,而且心灵手巧。接下来的“民族工艺品展示会”,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步体会精湛的“民族工艺品”又是少数民族中堪称一绝的神奇文化。

  以上活动后,再请学生谈谈对少数民族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教学“探究角”和“快活林”时,最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重在谈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各民族各具特色,都可爱,都了不起。有的勤劳智慧;有的体格健壮;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心灵手巧……特别是许多地方的许多与生俱来的民族文化,是很值得我们汉族人民学习与吸收的。

  这就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性:从小教给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会他们学习并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其深远的意义在于,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实行民族平等,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繁荣。而这也正是第二、第三课时将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课后延伸部分,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探究“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五个民族自治区,加深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任何一个民族,不论人数多少,都一律平等”的认识。还可以请学生从探究每张普普通通的人民币入手,切切实实地感受我国民族平等,亲如一家。将这些引进课堂,成为最真实、最鲜活、最有说服力的教学资源,从而拓展课堂的内涵,启示学生产生新的领悟和感知。

  以上教学设计意在为学生创造直观地、开放的,具有延续性和拓展型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领悟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少数民族朋友热情好客、活泼坦诚的性格,汉族人可以多吸纳、多学习;少数民族朋友能歌善舞,大胆释放内心的热忱,汉族人也可以多尝试,打开尘封的心门,让胸怀更宽广。

  总之,通过教学,在学生的潜意识中,让他们领悟到怀着欣赏、尊重的态度看待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这样不仅有益于维护与增进民族大团结,而且有益于增强民族平等与繁荣;通过教学,努力体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关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本课教学设计的目标与宗旨。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读懂全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破折号、问号、叹号所表达的语气,读出诗的节奏美、音乐美、意蕴美。

  3、体会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破折号、问号、叹号所表达的语气,读出诗的节奏美、音乐美、意蕴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这是一首英雄的赞诗!这位英雄曾说:“我的名字叫“解放军”,我的家在“中国!”当代诗人魏钢焰在1963年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这位英雄的怀念与敬仰。诗文反复咏叹这位英雄,咏叹他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

  这位英雄的名字就是——雷锋!同学们,让我们满怀激情来学习这首诗!

  二、朗读诗歌

  1、课件出示全诗。

  2、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整首诗。

  3、学生自由朗读。

  4、指名逐节读诗。读后评价,并作朗读指导。

  三、品读诗歌

  1、指名朗读第一节。(提示:读得深情一些)

  2、全班齐读第二节。我要唱的这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重点品味“他是如此的`平凡,如此的年轻”)

  3、接下来诗人设置了一个悬念:“为什么呵为什么......?”

  4、作者分别从三方面作了回答:(1)、光辉的足迹:(学生交流收集的雷锋的故事,联系故事谈理解,课件出示几个片段):

  一滴水——

  刚展翅的鸟——

  才点亮的灯——

  刚敲响的鼓——

  (2)、崇高的精神:

  四个“不为”——公而忘私

  (3)、名字的分量:

  一个音符

  一根纤维 平凡而伟大

  红花一瓣

  最清的一滴

  5、最后一节反复的咏叹,雷锋精神永远放光芒!

  四、课程资源利用

  1、雷锋的牺牲经过;

  2、雷锋语录(雷锋精神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3、毛主席的题词;

  4、欣赏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推荐阅读:《雷锋故事》、《雷锋日记》

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导入 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齐声回答:杨朔。 )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学生介绍: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散文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石山》《三千里江山》。

  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

  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并大胆发言。让学生能回答:画出来的山和绣出来的水。教师指导,这是用了互文,画和绣都是形容山水的美丽。

  5.字词教学:

  褒贬(b?obin):评论好坏。 袅袅(nio):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玲珑剔(t‰)透 精髓(su):比喻精华。

  恬(tin)静:安静,宁静。 怠(di)慢:冷淡。

  嶙峋(lnxn):借人消瘦露骨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积攒(zn):一点一点地聚集。 瞭(lio)望:登高远望。

  攒(cun)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

  黑黝黝(y?u):没有光亮;黑暗。 黝(y?u)黑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中所饱含的思想感情。有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提出疑问。

  2.巡视课堂,然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谈各自的体会。文中语言优美,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文中讲的故事很吸引人等等。

  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开头引用了唐人赞美桂林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带着我们一路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文章过渡相当自然。

  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提示: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不例外。

  最后归纳出: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4.引导学生明确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是分两个层次来写的。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

  第一层(第45段),写江山如诗如画的景色;

  第二层(第6 一15段),写关于山岩的名称和有关传说。

  5.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第二个思考题,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三、朗读小结:

  1.这篇课文语言十分优美,让我们来朗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好。点名让几位学生朗读,每位学生读l一2段。

  2.读完后作比较评价。然后小结: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对景物总是极力描绘,写得很细致。优美的语言让文章产生诗一般的意境。

  3.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进入新课。

  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感情。

  2.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课文进行讨论。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问题呢?

  学生大胆发言,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我们接下来就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来讨论交流。学生边听边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

  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选几个重点问题指导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除了语言很有特点,在选材上也是别具特色的。课文写桂林山水,选了哪些景点来写的?

  学生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点。回答:主要写了从桂林到阳朔180里漓江水上所见到的景色和传说。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教师指出:在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中,也有重点,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重点写,但是也只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明确: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杨朔的散文工于构思。他在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请大家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3.我们领会到了杨朔散文在构思上的特点。接下来请大家思考:本文写了船家讲述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都是讲述旧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的故事呢?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作者是不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生活呢?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难道不仅仅是赞美漓江优美的山水?

  4.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两者是怎样结合起来的。提示: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叙述出来的,边欣赏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白:在旧时代里人们过着艰难苦恨的生活,于是就把这种生活状况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构成了许多传说和故事。我们在欣赏山水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联想起这些故事来。

  5.指出本文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学生听教师讲解。通过教师提示明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

  1.小结:杨朔真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而且还很有深意。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想,

  学生交流学习中的感想。

  四、本课总结 。

  本文是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散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到了_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板书设计 :

  画山绣水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清奇峭拔

  第二部分(第415段):沿途景色和传说诗情画意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牢记过去,畅想未来人生理想

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增长如何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知识,掌握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过程与方法:在能力上,通过学生实践中的调查,培养学生简单的考察、研究能力。用做一做、算一算的活动,培养学生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是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责任,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重点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准备地球上水的分布、淡水比例挂图;调查生活中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搜集一些水污染的图片。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的特性和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今天在此基础,我们来学习主题活动三《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二、学习新课:(指导学生了解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1、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水与陆地所占面积

  发现地球上的水很多,水的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

  2、探讨地球上可饮用的水的多少

  (1)师:我们地球上的水很多,是否都能饮用呢?

  (2)学生讨论

  (3)教师讲述: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地球上到处都是水,但绝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占地球上水的百分之三,而这很少一部分淡水又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区,变成冰川,南极是全球最大的淡水资源,能直接利用的淡水更少。(这里边讲解边用图表示)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缺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江苏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人为污染严重,如果水资源得不到保护,结果将会怎样?

  3、调查研究

  (1)在生活与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污染水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使用水的`地方呢?

  (学生交流)

  (2)你们调查中发现了哪些浪费水和污染水的现象呢?

  (学生汇报课前的调查结果)

  4、教师小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少,如果人为污染不加以控制,居民向水中倾倒垃圾,工厂向水中排放有害废水,船只航行泄漏油污,农民使用的农药渗入水中,导致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可饮用水越来越少,人就会像沙漠中的旅行者,因缺水而死亡。动植物需要水,如果动植物饮用和吸收了受到污染的水,人食用了被污染的动植物,也会中毒甚至死亡,世界上曾发生过好几起重大的水污染事件。

  5、出示水污染的图片

  三、明理导行(进行保护水资源的教育)

  1、结合课本第45页的插图讨论:他们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2、你怎样来保护水资源?

  3、学生交流。

  四、活动延伸

  用手抄报、板报、宣传画、义务劳动的形式,做宣传活动,让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淡水资源、减少污染和浪费的现象。

水教案 篇6

  【说教材】

  第四册第二单元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它呼吁我们,和学生一起,细细品味这些充满爱的诗文,用爱心引导学生感悟爱、奉献爱。《泉水》是这组课文的第一篇,它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声音要轻快些,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本课的插图很美,课文描绘的画面也很美,读起来富有音乐感。

  目标

  认知:1、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读懂课文,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能力:通过说话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通过教学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等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说学情】

  1、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好,初步懂得品赏词句,本节课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读课文,运用品赏词句的方法学习理解课文。

  2、大部分学生性格较为内向,因此设计教学环节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大胆参与学习,进行说话训练就成了我最先考虑的。

  【说过程】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时我从复习生字入手,设计了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以及用所组的词说句子的环节。根据这篇课文适于朗读的'特点,设计了边朗读、边理解、边体会、边创造表演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从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泉水流过了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由于2-5自然段,句式相同,泉水的话很相似,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第二自然段,通过比较句子,感悟泉水的热情、爱帮助人,进行感情朗读,再通过情境演绎,深化认知。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泉水的其他话。在朗读时让学生充分自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边读边欣赏插图,边读边思考。比如,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然后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火红的杜鹃”“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在学生积累这些词语时,可引导学生感悟:加上修饰部分可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形象、生动。在教学中,我还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方面,设计了“这面明亮的泉水还能照出什么”“泉水还流过哪些地方,看见什么,说了些什么”等练习,极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点燃学生创新发展的火花。

水教案 篇7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熟记4条成语。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二、教具准备:

  水彩笔 白纸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熟记4条成语

  2、看图,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披星戴月:披着星光,头戴月亮。

  烘云托月:绘画时通过渲染云朵来衬托出月亮。比喻写作时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重点和主题。

  3、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读,要读正确。

  齐读、背诵。

  5、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月”字的成语?

  (日积月累 花好月圆 花前月下 日新月异------)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你说说你知道哪些交通工具的名称?

  (2)未来的.工具会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象中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3)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画一画,并给自己所画的交通工具起一个形象的好听的名字。

  (4)写几句介绍一下自己理想中的交通工具。(就写在画的旁边)

  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请学生拿出自己的画上台介绍一下理想中的交通工具的颜色、构造、优点等。

  (6)评选“最佳创意奖”。

水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热水快点变冷,探究热水变冷水的秘密。

  2.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敢于在集体中提出问题。

  活动准备

  1.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让幼儿感知水量相同),内装颜色水。

  2.温度计、毛巾。

  3.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

  4.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

  活动过程

  一、提出主题

  1.师:这里有许多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幼儿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温度计测水温。个别幼儿试测,并将水温38摄氏度的结果告诉所有幼儿,大家记录水的温度。

  3.师:如果这几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呢?

  幼:水温会下降。

  幼:热水最后会变成冷水。

  二、设计方案

  1.师: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实验报告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有幼儿说:“将水放在冰箱中,水温会下降快些!”有幼儿说:“放在风口!”有的提出用扇子,有的说用调羹不断搅拌……幼儿共提出16 种方案,教师将方案—一记录在黑板上。

  三、实验论证

  1,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如:是否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变了自己的实验计划,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

  @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玻璃杯中的水温,并将实验过程记录完整。

  四、交流讨论

  1.出示一杯没有使用过任何降温方法的水,测量其温度为34摄氏度。

  2.请幼儿测量样杯中的水温,引导幼儿将自己水杯的水温与之比较,并想办法使热水快点变冷,让水温低于34摄氏度。

  3.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

  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有的幼儿将水杯放在一盆冷水中促使其降温,有的幼儿尝试在水杯中放冰块,有的幼儿在水杯中放入许多鹅卵石,有的幼儿对着水杯吹气……于是,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4.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

  幼:因为热气出来了,冷气进去了。

  最后有一位幼儿这样总结:在搅拌时,水杯中的热空气会不断地往外跑,使热水快快变冷。

  师:为什么同样往水杯中加东西,一杯放冰,一杯放鹅卵石,两杯水温会不同呢?

  幼:冰块更冷。

  幼:鹅卵石放进去后,它自己变热了,而冰块不会变热,它只会越变越小。

  幼:因为水杯中的热传给了鹅卵石,鹅卵石也热了。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放进更冷的物体,能使水温下降得更快。

  5.引导幼儿发现新问题: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与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或许还会碰到其他各种问题,如:

  为什么热水放在冷水中或冰箱里,能快点变冷呢?

  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点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增加了与冷空气接触的面积)

  冬天,我们对着手呼气,会感到温暖,可同样呼气为什么却能使热水快点变冷呢?

  为什么许多块冰放在水中,水温会下降到0摄氏度,而等冰融化后温度又会上升到5摄氏度呢?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水教案 篇9

  文章摘要: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精品设计一公开课,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材简析:

  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快乐情景。第三自然段:人们的快乐一直延续到深夜。课文配有插图,图文结合,内容充实。因为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必须多指导朗读课文,才能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

  第一、二自然段课文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情景与快乐。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4个二类字,并理解有关的词语。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风俗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目的要求:讲读课文

  一、复习词语:

  幸福、香水、泼水节、一年一度

  吉祥、象征、湿淋淋、不肯离去

  1、个别读

  2、齐读

  二、讲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理解:

  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一年一度举行一次。)

  “一年一度”:一年只有一次,说明很难得。

  3、齐读:

  过度:你想知道泼水节的`欢乐场面吗?

  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

  2、理解:

  (1)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准备——泼水——喜悦)

  (2)说说人们准备的情况。

  (准备桶和盆、清水、滴上香油、撒上花瓣。)

  (3)从哪些词语说明大家的心情迫切,盼望着过节?

  (早早地来到、早已准备好)

  (4)找找:找出泼水节中的动词?

  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在泼水节时,非常快乐?

  (追逐、灌、泼)

  (5)个个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人们的脸上还笑开了花?

  指导读句子:“清水是迹象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3、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理解:

  你从哪些看出人们在泼水节中的快乐?

  (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深夜)

  3、齐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水教案 篇10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并背诵。

  2、知道祖国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成就,感受作者为祖国取得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而自豪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1.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第4自然段。

  2.探究首尾。

  (1)课文第2~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火龙出水“的壮观景象,第1和5自然段写什么?

  (2)自读第5自然段,说说这段话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交流讨论。

  第1句感叹句一一一高兴

  第2句比喻句一一一激动

  第3句反问句---自豪

  4.扩展知识。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有关资料或播放有关录像,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5.感情朗读。

  6.熟读背诵。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的教案08-04

《神奇的水》教案04-02

《有趣的水》教案02-22

儿歌水教案01-19

水的净化教案02-26

“奇妙的水”教案11-17

水教案模板11-16

水教案范文11-14

水的教育教案11-29

水的溶解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