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桥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桥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桥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试着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结构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才能。
3、了解“七七事变”历史事件,认识卢沟桥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挂图、有关七七事变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揭题导入
1、指名介绍卢沟桥及其故事、历史意义,读文,学习生字读音
2、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
1、看全景图: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2、看分图:
第二图:这些狮子栩栩如生,个个雄壮威武,非常可爱。
第三图: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得数不清。
3、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新词,说说自然段段意
2、结合图画,自由读读课文,后同桌间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是什么样的.。
〈四〉、学习新字词
1、读准字音。(铺、雕、歇、概、侵、抗)
2、记清字形。(歇、概、侵)
3、理解词义:
(歇后语、联拱石桥、驻扎、望柱、偎依、大概、挑衅、甚至)
〈五〉、看图,后想图读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分段朗读课文。
〈二〉、读文分段
1、课文中哪几段具体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用双竖线在其头尾处标出
2、说明这种分段方法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用最快的速度记下第一段中卢沟桥的相关资料
(长度、建筑年代)
特点:狮子多得数不清。
2、学习第二段
(1)图文对照说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有何特点。
(2)说说这段话在介绍石狮子时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排比句式)
1)读文,认识什么是排比(连续使用了3个以上的相同句式,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举文中例子说明。
2)读排比句,感受其句式起伏,领略其表达作用
3)多媒体出示荷花图,说说荷花的形态及自己的想象
4)练习用文中的“有的……好像”句式将同学们刚才的话连起来说说,其余同学作好记录。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学习第三段
(1)读课文,了解段意。
(2)了解“七七事变”。
〈四〉、总结课文
1、说说喜欢卢沟桥的狮子的原因。
2、看图读课文。
〈五〉、尝试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桥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游戏,在情境游戏中感受乐曲旋律,体验小熊过桥的不同心情。
2.初步学唱小熊过桥,愿意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演。
(二)活动准备:
1.教师会唱《小熊过桥》歌曲,另一位教师伴奏。
2.积木搭的小桥、小熊指偶。
(三)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演,体验小熊过桥时不同的心情。
难点:能用脸部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歌曲情境。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分段熟悉歌词。
――今天小熊要去河对面的奶奶家,可是要去奶奶家,要经过一条独木桥。小熊走啊走啊,来到了小木桥边,看,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木桥?(窄窄的,走路不稳)
――小木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教师渗透歌词)小熊过这条危险的小木桥,心情怎么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谁愿意来表演一下,我们走这条小木桥很害怕的样子?(请一名幼儿表演,教师念:走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
――小熊走不过桥,我们应该对他说什么?我们要给他加油鼓劲,不能取笑他。
――小熊很害怕,他走不过这条独木桥,谁会帮助他?(妈妈)
――小熊会怎么呼唤他的妈妈?(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我们抱过桥)妈妈会怎么帮助小熊过桥呢?
――小熊让妈妈把他抱过去,可是熊妈妈没有抱小熊,她对小熊说:好孩子,别害怕,眼睛朝着前面瞧!一步步,向前走,一定能够走过桥!(录音)
――熊妈妈是怎么说的?谁来学一学?
――我们照着熊妈妈说的,试试看,那样能不能走过独木桥!(请小朋友站起来,跟着歌词做动作)
――你们猜,小熊能不能走过桥?(能)他走过了桥,心里感觉怎样?(高兴)教师念歌词:小熊小熊过了桥,高高兴兴把舞跳。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也会像小熊一样遇到自己感到很害怕的事情,如果遇到了我们该怎么办?(礼仪课题的结合)
2.梳理歌词,完整学念歌词,并熟悉歌曲旋律。
――我们现在一起来回忆这个故事,把故事里的话来跟着念一念。(教师表演小熊过桥,带领幼儿完整熟悉歌词)情境表演
――我把这个故事放进一首歌里,一起来听一听吧。(教师完整演唱歌曲)清唱
――一起来试着唱一唱吧。觉得自己会唱的小朋友可以把声音亮出来哟。(集体演唱歌曲)(伴奏)
――小熊不敢走独木桥时心情怎样?我们用什么速度来唱?当小熊过桥了,我们应该怎样唱?
――我们把这两种不同的心情都唱进歌里,再来一遍吧。(集体第二遍演唱歌曲)
3.配合乐曲与歌词,运用肢体动作与表情进行歌表演。
――现在我们都是一个个小熊了,小熊要过小木桥啦,我们的小椅子就是小木桥,准备好了吗?我们请客人老师一起看看哪只小熊表演的最好?待会请他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教师演唱歌曲,带领集体幼儿在小椅子上表演)(安全强调)
――我来问问客人老师,哪个小朋友表演地最棒?
――我们请来他做小老师,来表演一下。(请一名小朋友来示范表演)
――他是怎么表演的?哪里表演地好?(从表情、动作上表扬)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再来过一次小木桥。(教师演唱歌曲,带领集体幼儿在小椅子上表演)
――根据表演情况进行简单点评。
延伸阅读:小熊过桥教学反思
《小熊过桥》这一课我把它定义成一堂欣赏课,着重解决学生对回旋曲式的理解。在课前,我首先考虑到的是如何让使学生一下能有兴趣和我一起来欣赏这一支歌曲。于是我想到了老师来表演,作一些风趣的动作和表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头饰,做出根据歌曲的歌词中出现的三个动物形象的卡片,把它们固定在一个头饰上,在引入的时候,我把小熊过桥的故事用唱、表演的方式表达出来,到哪个音乐形象的时候,就把那个音乐形象的卡片转到前面来表演,就节省了轮换三个头饰的时间。学生显得比较的感兴趣,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接下来引出今天学习的音乐故事《小熊过桥》。
接下来我将音乐的视频放给学会看,请他们看动画中出现了几个动物形象,在这里,我将情感教育给忽略了,这个地方应该说是一个最出彩的情感教育的地方,我却忘记掉了,因为这里的三个动物形象,除了主角“小熊”以外还有一只乌鸦和一条鲤鱼,乌鸦在小熊过桥的时候是嘲笑小熊,而鲤鱼是鼓励小熊,这样以来就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要学习谁,要怎么样做。情感教育是这一课的一个重点,我却给忘记了,留下了一些遗憾。
在让学生玩小乐器:铃鼓、三角铁和小鼓的时候,学生也比较配合。
最后再一起合作一曲回旋曲式的歌曲,我将《闪烁的小星》改编了以下,加入了两段,请学生演唱A段,我演唱第B、C段。学生在这一环节对回旋曲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但是整堂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这是我最不希望看到的`,一直以来我一直以营造一种欢乐、积极、和谐的音乐课堂作为我音乐教学的目标,但是这一次的异地教学让我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我觉得教师必须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要保持高涨的热情,学生上课的时候是很容易感染到老师的热情,不管是已经熟悉的学生还是第一次见面的学生,都是这样,所以我一直以一个大小孩的形象在讲台上和学生进行互动,前面的一部分还比较好,到了后面,学生都不是很受感染,所以到后面我自己也有点泄气,一些环节也临时取消了。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联系上下文,结合查阅的资料理解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所赞美的李冰父子、何公何母、丹柯等人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灵受到熏陶、感染。
3、引导学生充分读书,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教学重点
1、理解体会“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在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的含义。
2、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体会文中所赞美的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学习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理解课文所赞美的牺牲精神,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都江堰、李冰父子、丹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民间的一句话。清嘉庆年间岷江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不想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修建桥梁。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桥。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著名作者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你有哪些不懂得问题。
2、预设问题:
(1)索桥什么样子?
(2)为什么要修建索桥
(3)谁修建的索桥?怎么修建的?
(4)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
三、研读课文,品味深化
1、既然题目叫做“索桥的故事”那我们有必要首先来了解一下索桥的样子(出示图片)。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1)学生回答后出示有关句子。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索桥的?桥身—桥面—栏杆—竹架。
②桥身有什么特点?桥面有什么特点?栏杆有什么特点?竹架呢(看图片观察)?
③桥是用什么材质建成?
④索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带着理解读读描写索桥样子的语句。
2、师:巴金老人在文章最后动情地说:“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1)谁向巴金老人诉说索桥的故事?默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2)出示句子。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
投影出示都江堰的图片,“鱼嘴”有什么作用?
(3)还有谁在向我们诉说索桥的故事?碑—我不能说这个故事是千真万确的,然而碑上的文字让我们看见了那一对夫妇的心。
(4)请大家把刚才找到的这两段话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会发现,他们都提到了“心”。再读第2—5自然段,看看两千两百多年前的李冰父子的心和三百年前何氏夫妇的心到底是什么样的心。
预设:
A、都江堰部分:
李冰父子和成千上万修建都江堰的老百姓有什么样的心?
①造福人类的心。②充满智慧的心。③坚忍不拔的心。
④为民造福的心。⑤用于牺牲的心。
B、索桥部分:
何氏夫妇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①无比善良的心。②善于创造的心。
③不怕困难的心。④为民造福的心。
(5)默读第5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一个词能概括大家的'意见?(伟大的心)
那是一颗——(引读第五自然段第4句话)
李冰父子和成千上万修建都江堰的老百姓都有一颗——(引读第5自然段第4句话。)
修建索桥的何氏夫妇有一颗——(引读第5自然段第4句话。)
(6)师:他们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不管经过百年千载,他都会发光,就像勇士柯丹“燃烧的心”那样。
(充介绍勇士柯丹“燃烧的心”的故事。)
3、师: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
小结:充满智慧与才干的劳动人民使得这里更加美丽。
四、质疑交流,拓展延伸
1、本文的重点是写桥么?
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
2、文题是“索桥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
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五、课后作业
1、搜集关于索桥的故事。
2、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中的重要句子。
六、板书设计
索桥的故事 何公何母 不怕困难
李冰父子 勇于牺牲
勇士柯丹 舍己为人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索桥的故事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题中“飞”和“夺”的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和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课件和红军夺取泸定桥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层次,并作了摘录笔记,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齐读。
学习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题中“飞”和“夺”的含义。
三、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
过渡: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一般顺序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呢?当时的背景如何?
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当时的背景如何?(学生自由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交流板书:北上抗日
师补充材料:1863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为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而贻误战机,导致全军覆没,成为千古恨事。曾扬言:到了大渡河让红军过不去,做石达开第二。所以,一桥安危,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必须夺取泸定桥,这是一个死任务。
四、学习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一)围绕“飞”字,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过渡:然而,要想夺取泸定桥谈何容易。红四团从接下命令到29日早晨夺取泸定桥,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的时间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前进。所以,抢在前面,是战胜敌人的关键。那么红军是如何和敌人抢时间的呢?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红军在赶往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们是如何解决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课文旁边做简单批注。
交流:困难 解决办法
沿路阻击敌人——击溃
饥饿和疲劳——忘记
雨大、泥泞——继续前进
增援敌人——点起火把赛跑
天黑、瓢泼大雨——摸黑冒雨前进
填空:无论遇到 ,红军都 。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总结:正是因为红军的英勇无畏,勇往直前,才使得他们夜行二百四十里,克服重重困难,像飞一样在29日早晨到达泸定桥,把敌人两个旅的援兵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二)围绕“夺”字,体会红军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精神。
过渡:红军是怎样夺取泸定桥的呢?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第5、6、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红四团在夺取泸定桥的时候遇到什么了困难?他们又是如何战胜困难夺取泸定桥的?在课文中做简单批注。
交流: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了夺桥困难?夺桥有哪些困难?
分层学习夺桥困难的句子,体会桥的险,水的急和敌人的`疯狂,并指导朗读。体会敌人疯狂的原因和“飞”字的妙用。
2、那么,面对如此困难,红军又是怎么做的呢?
①播放视频(这段视频再现了红四团当年夺取泸定桥的真实经过)。
②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分析红四团夺桥胜利的原因。
a、红军有坚强的领导。(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b、红军上下团结一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圈画出动词,体会红军的英勇无畏精神。)
c、红军的英勇无畏。(这一点文中的那个地方可以告诉我们?并指导朗读。)
总结:红军与敌人激战了两个小时,这是多么激烈、艰难、漫长和残酷啊,又是多么惊心动魄、可歌可泣、彪柄千古的战斗啊!此时,他们表现出来的战胜一切敌人,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令我们肃然起敬。(全体起立,深鞠躬,表示敬意。)
五、学习夺桥的结果,体会夺桥胜利的意义。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浩浩荡荡”。
完成板书:奔赴前线。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提示:从课文内容上和作者的写法上。)
2、你想对你心目中的英雄说些什么?请用“红军战士,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北上抗日——飞 夺 泸定桥——奔赴前线
桥教案 篇5
Let’s compare these two pictures. You see, in Picture A there is a policeman and an old woman. But in Picture 2 there is a policeman and a boy. What other different things can you see? Who knows?
桥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和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发生的影响。
2在学唱歌曲时能够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发明性地表示歌曲;通过朝气蓬勃的演唱和跳热情友好的集体舞,抒发自身热爱世界和平,渴望与异国人民建立友谊的美好情感。
3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到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4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和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发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在学唱歌曲时能够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发明性地表示歌曲;通过朝气蓬勃的演唱和跳热情友好的集体舞,抒发自身热爱世界和平,渴望与异国人民建立友谊的美好情感。
1、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和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发生的影响。
2、通过朝气蓬勃的演唱和跳热情友好的集体舞,抒发自身热爱世界和平,渴望与异国人民建立友谊的美好情感。
1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教师播放《迎宾曲》,请同学们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师。
2请同学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
3教师介绍歌曲表示的主题和时代背景。
(1) 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同学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示的内容是何时,何地,何事。
(1) 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4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5 请同学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
6请同学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目的何在?
7教师小结: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的表示了中外朋友在广交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达民族文化,宣扬家乡等的作用。
二、以歌传情
1请同学再欣赏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进你》。分析歌曲表示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2学唱歌曲
(1) 节奏练习: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同学读读,拍拍,注意连线的读法。
︵
2/4 XXX|X-|| 2/4 X。X|XX XX||
2/4 XXX|X-|| 2/4 XX O|OX XX||
(2) 合唱练习: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身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局部。
歌曲接龙演唱:教师
(1) 唱第一乐段,同学唱合唱局部。
(2) 歌曲处置:
a请同学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已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线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b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会友
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进你》为蓝本进行歌词的改编,歌唱,赞美自身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四、下课
第 2 课时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和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发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同学活动
一复习
1合唱《唱着跳着走进你》练习。
2歌曲接龙演唱:请一位同学唱第一乐段,其余同学唱合唱局部。
3同学在曲谱中颜色局部加入伴奏。
二动一动
1听着《唱着跳着走进你》跳集体舞
教师提示:可分4小组进行,内圈外圈。第一乐段节奏规整有动感,可以进行内圈跳动找到自身的外圈朋友,第二乐段舒展,内外圈手拉手原地跳动。
三欣赏
1欣赏《丝绸之路》
A同学交流“丝绸之路”的资料,播放《中国花鼓》《丝绸之路》《迎宾曲》,为这段资料选配背景音乐,说说选配的理由。
B欣赏配乐纪录片《丝绸之路》片段,介绍乐曲和作者。
C同学哼鸣主旋律,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2欣赏《中国花鼓》
A带领同学视唱《中国花鼓》的主旋律,并感受中国音乐的特点
B“听一听,连一连”练习,理解乐曲内容所表示的内容
C说出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等。
四总结
跟着《唱着跳着走近你》的音乐进教室
歌曲接龙游戏
在有颜色的地方加入伴奏(拍手)
跟着老师一起学跳集体舞
师生一起想动作并排练
同学初听《丝绸之路》说说情绪和感受
同学哼鸣住旋律,并跟这琴唱一唱
同学听《中国花鼓》说说情绪和感受
说出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做书上练习题
桥教案 篇7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的幼儿更爱游戏、爱模仿,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表现出很强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学习,效果当然可想而知。 于是,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打破传统的语言教学形式,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过桥去做客》这一综合活动,将语言儿歌教学和游戏形式相结合,整合成一个能有机开展的活动,引导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边模仿小动物边学习儿歌,激发他们学习儿歌的积极性;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儿歌;最后庆祝小熊搬新家,把活动推上了高潮。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留恋忘返,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小动物过桥》,尝试仿编短句:“XX过桥……”
2.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学习模仿这些常见的动物。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儿歌,模仿这些小动物。
活动难点:仿编儿歌 “XX过桥……”
活动准备
1. PPT多媒体课件(画有一座独木桥的背景图,小鸭、小猫、小螃蟹、小白兔图片及它们过桥时的情景。)
2.自制教具:一座用纸箱做成的立体的小熊房子,一座用硬纸板做成的独木桥。
3.小熊玩具一个,“小鸭、小猫、小螃蟹、小白兔、小鸡、小羊、小狗”等动物头饰若干个。
4.背景音乐一段、歌曲“三只熊”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手指约定游戏,安定幼儿情绪。(结合有效教育的约定方式,让师生的关系更为融洽。)
2.配班老师出示小熊玩具,扮“小熊”向小朋友问好:“小朋友们好!”
小熊:“我搬了新家可高兴了!我要邀请我的好朋友到我们家做客。”
3.师: 唔!小熊搬了新家,许多小动物都要去他家做客呢!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呢?
二、幼儿观看PPT课件,学习儿歌《小动物过桥》
1.播放PPT课件。师:到小熊家必须要经过一座独木桥,这座桥这么小,小动物们能过桥吗?他们是怎样过桥的?(幼儿自由讨论)
2.师:“瞧!谁来了?” 教师依次出示小鸭,小猫图片,边念儿歌边模仿小鸭子,小花猫是怎么走过桥的。
3.师:小鸭子,小花猫是怎么过桥的?一起来学学看。
幼儿边学念“小鸭子过桥呷呷呷,小花猫过桥喵喵喵”,边表演小鸭、小猫过桥的动作和叫声。
4.师:小螃蟹,小白兔也要去小熊家做客,它们是怎么过桥的?
5.幼儿模仿螃蟹和兔子过桥的动作,并学习儿歌中短句:小螃蟹过桥爬爬爬,小白兔过桥蹦蹦跳。”
6.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小动物过桥。”
7. 教师完整地朗诵一遍儿歌,提问儿歌的名称。
8.教师和幼儿一边完整地念儿歌一边模仿小动物过桥的动作。
三、仿编儿歌
1.师:请你想一想,还有谁想到小熊家做客?(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2.幼儿仿编儿歌“xx过桥……”。
四、游戏:过桥
1.出示“小鸡、小羊、小狗”等各种动物头饰,每人拿一个头饰戴上。
2.安全教育:这么多动物都想到小熊的新家去,可是这是一座独木桥,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顺利的过桥呢?(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我们过桥时要排好队,不推不挤,一个跟着一个走。
3.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边欣赏音乐边学相应动物的动作过桥。
五、结束部分,歌舞表演:庆祝小熊搬新家
1.小熊请动物们吃喜糖。
2.师:小动物们真能干!都能顺利过桥到小熊家了。我们来到了小熊家,一起唱歌、跳舞来庆祝小熊搬新家吧!
3.播放“三只熊”音乐,幼儿和“小熊”一起唱歌、跳舞,庆祝小熊搬新家。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小动物过桥的材料,供幼儿操作。
桥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
2、体会诗歌韵味,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3、体会红军英雄的事迹与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第二小节,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红军时期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顾工写的一首现代诗——《我站在铁索桥上》。
2、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不少关于铁索桥的资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铁索桥吧!
3、(出示图片)看到铁索桥,你有什么感受吗?
4、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体会吧!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课件播放的范读。
2、自由朗读诗歌,由学生自己提出阅读要求。(预设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作评价。
三、再读诗歌,深入体会
1、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诗人站在铁索桥上,他看到了什么?可以在诗中划出有关的词句。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重点词“云雾、白浪”,并指导学生朗读。从“桥身摇晃、头上云雾、脚下白浪”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你的理解再读。
(2)看到这些诗人想到了什么?从诗中找出相关诗句,划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利用课件出示“攀着、冒着、冲破”,使学生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
学生观看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片段,看完后谈感受。再读这部分诗歌。
2、诗人追忆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场面之后,又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前两节的学法自读自悟,然后全班交流,并练习朗读。
(预设问题: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面对眼前的幸福生活,你想对革命先烈说些什么?从“轻轻地,轻轻地”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3、此时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从诗中找重点词来理解体会。(心潮汹涌激荡)
诗人要高声歌唱,他要歌唱什么呢?
四、品读诗歌,升华感情
1、这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啊,让我们也高声歌唱吧!
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朗读全诗。
指名朗读,全班评价。
3、根据提示背诵
4、欣赏本诗歌曲。
五、小结
六、课后作业
1、学唱本诗歌曲。
2、选择喜欢的诗节背诵。
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看到 云雾 白浪
想到 红军曾强渡
如今的模样
英雄的土地和人民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8-03
《桥》的教案02-25
有关桥的教案01-15
关于桥教案11-16
《桥》教学教案12-09
大班桥的教案01-20
中班桥的教案11-15
友谊桥教案11-07
有关桥教案11-16
桥教案模板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