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语文教案集锦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韵味枫叶如丹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这是才进入高年级的起始阶段。中低年段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到了高年级已经升为篇的训练。我始终认为,学生一定要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设计思路中一定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表现。
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对于一些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加上老师的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自然对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感悟的过程中,我还注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从而积累了语言,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本堂课设计的不足之处:对于朗读的指导不太到位,个别教学环节,老师的指导过于琐碎。
3、教学内容分析
《枫叶如丹》一课是一篇散文,这种体裁学生接触的较少,理解起来有困难。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的多种方式的阅读,通过初读——感知——精读——感悟,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这样给学生一种自由的空间自读、自谈、自悟,在其中及时给学生以评价,使学生有了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从而乐学。只有他们乐学、愿学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一种良好的`效果。这也是本课的成功所在,学生的回答相当的精彩,从中确实有所感悟。最后,又配上优美的音乐,在读书声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至理名言、心旷神怡、绚烂、静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照照片的经过,以及对自然界与人世的看法,体会作者的感悟。
3.培养积累语言,体味语言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教学难点分析
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
理解“成熟的美,是真正的美”。
6、教学课时
1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有关枫叶的课件)你们喜欢枫叶吗?为什么?(指名说)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与枫叶有关的古诗,谁还记得?(指名背诵)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物画?(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西照,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的秋天美景。诗人通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抒发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本课生字难词。(重点理解:至理名言心旷神怡绚烂静憩等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
(这篇文章以空行为标志,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3.默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找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先自己学习,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难解决的问题有:
(1)为什么说“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2)“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了什么?
(3)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
(1)师配乐范读课文第一部分,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一年四季中,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并且谈谈原因。
(2)自己读课文,思考:文章写春、夏、秋三个季节,到底想赞美大自然的什么?(赞美大自然的生命力)
(3)指名读课文,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自然和人世,处处相通”?(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分组汇报,师小结)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写照相的经过)
(2)自读课文,讨论:作者对R先生家的枫树的印象,有几次变化,原因是什么?
(课件出示:①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②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
学生读这两句话,从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谈体会)
师引导:作者刚刚看到枫树的时候,感觉非常好,红艳艳一片,分外耀眼,继而遗憾,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指名说)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位凄苦的老人来比喻枫树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老人的心态是孤独、凄凉的,这株枫树与老人的相似之处是一样的孤独寂寞。
师进一步引导: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按动了快门,“这一刹那”指哪个时刻?作者为什么要在那一刹那按动快门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3)思考:这张照片为什么命名为“秋之生命”?如果给你这张照片,你会取怎样的名字呢?(生命之树,秋之枫叶等等)
(4)自读13自然段,思考:作者到底明白了什么?联系上下文分析。(要求先用笔写,再讨论)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5)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只有经历了长大、挫折,人才能变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作业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熟读背诵,体会语言的韵味。
2.写一篇“读《枫叶如丹》有感”。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 通过听读课文,感受谈话式的语文风格。
2、 能理清课文思路,把握结构,分析论证方法。
3、 能归纳作者的观点,并说出其独特之处。
4、 能从文中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采用“牛吃草”的方法,品味内涵。
课前学习
1、读熟课文,通过查词典扫除文字障碍。
2、搜集季羡林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勤奋刻苦的事例。
3、搜集有关机遇、勤奋的事例、名言各1个。
`师 生 双 边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由题目导入新课,探知大师的成功之路
板书:成功
1、 成功是每个人所向往的,有的人走到了成功的彼岸,而有的人却中途失败,说明:他没有掌握诀窍,从大家的眼神中,我看到的是一种期盼——对成功的期盼,下面我们先走近大师季羡林,看看他所取得的成就。
2、 你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
1、 交流季羡林的成就资料。
2、 分析季羡林取得成就的原因。
二、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
1、 导入语:季老的经历,令我们赞叹不已,看得出大家渴望成功的欲望更强烈了,想知道他成功秘诀吗?请听他的教诲:
2、 组织点评:强调以长者的口吻、以谈话式的语气平和舒缓地朗读。
3、 追问:能据此给课文换一个更明确的题目吗?
创设情境:请一位同学以季老的身份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并作诠释。
明确:作者的观点是“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三、精读课文,理清思路,分析论证的方法、理解中心论点
创设问题情境:1、作者是如何阐明他的观点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说明。
2、 追问:作者对三个条件有何髙见?他用什么方式让我们心悦诚服?
3、 追问:韩愈和王国维都是大学者,他们都强调“勤奋”这一决定因素,作者与他们的观点相比,有何不同?(指明:作者积自己成功的经验,从个人角度,在强调勤奋的前提下,也提请我们注意正确地评估个人天资,不做过高预期,注意不失机遇。这就是他观点的独特之处。)
4、 追问:你还能举出另外的名言、事例来补充论证作者的观点吗?
5、 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1、 思考、归纳。
明确:借助词典,诠释“成功”,由此进入话题,提出成功的公式,接着,具体地分析了公式中的三个条件,然后对三个条件进行比较,强调勤奋是最根本的条件,希望人们能以勤奋的精神治学、工作,走向成功。
2、研读文本,依据文本分析。
明确:天资:由天决定,无能为力。机遇:不期而来,无能为力。
勤奋:自己决定,狠下功夫。
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阐明观点。
3、思考、交流。
四、学习“牛吃草”的方法,品味隽永智慧的语句
如:王国维的“境界说”,你能理解吗?
质疑、解疑
五、教师寄语
冰心在一首诗中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源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确实,成功的关键是付出,是汗水,是泪泉,让我们携手创造成功。
六、板书
天资 + 勤奋 + 机遇 = 成功
事例 道理 事例
由“天”决定 自己决定 不期而来
无能为力 狠下功夫 无能为力
逐层剖析 层层深入
旁征博引
结论
教 后 感 悟
一堂课的设计犹如构思一篇作文,力求做到中心明确、结构严谨,应该说,这堂课做到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始终都紧扣“成功” 展开。由文中的名言、事例拓展到学生的课外积累。针对作者 “天资由天来决定,机遇不期而来,我们都无能为力” 的看法,学生能大胆地挑战权威,用自己的阅历反驳季羡林的看法。不过,对关键语句的品味还需多花一点时间。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2.积累目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生字目标: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 (1)、自读。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自然小节号。
(2)、正音。分自然小节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反馈。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音。
(4)、检测。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随机请学生准确读字。
2.细读感悟点:再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含义。
(1)、自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看一看通过阅读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注出来。
(2)、交流。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进行点拨、指导。
(3)、质疑: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训练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1)、出示词语卡片,进行开火车的游戏。
(2)、出示自学提示,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自学提示:1、读一读生字
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它们。
3、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识字的方法。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点。
(4)、学生汇报。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4.拓展延伸点:发散思维
1、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师的节日吗?如果你就是找枫叶的小朋友,在这一天里,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
2、做贺卡。我们一起来做一张贺卡,将你跟老师说的话写在上面,然后送给你们的老师吧!
板书设计
我 (找)火红的枫叶 (做)贺卡
我 (爱)老师
语文教案 篇4
课题一:比和比例
【重点】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 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提问】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比和比例”(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1、 掌握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
2、 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89页下面的3个问题,思考:
1、什么叫做比?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什么叫做
2。略
3、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举例说明。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思考、填空。
(二)检测(课本第89页的例4)
1、找3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师认真巡视,发现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
(二)讨论
1、看第(1)个题的式子,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72:96=3:46:8=3:4
2、上面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3、什么叫做比例?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看第(3)题的算式,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生说,师小结:
5、看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若对,问:认为对的请举手。 若错,追问:为什么?错在了哪里?
6、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过渡:老师发现,从上课到现在每个同学都很认真,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们敢不敢来挑战啊?(生:想)
六、补充练习
1、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师:同学们,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好。
七、当堂训练(课本练习十七)
第2、3、4、5题
八、整体感知:
本课主要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例尺的知识。本节课知识的呈现是这样的:
教材先把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归纳整理成表,通过对比使学生弄清比和比例的概念,再通过“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等形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其中,求比值和化简比是学生容易混淆发生错误的地方,复习时应从“一般方法”和“结果”两方面加以比较,以便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掌握“比较”的学习方法。在复习比例尺时,要使学生理解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着重训练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欣赏方法欣赏课文。
2.积累词语,会用刚刚转眼间、最、特别是更是,懂得比喻、拟人,对称等修辞的特点和运用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学会欣赏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准备
分好小组,配乐两段,投影片七张(其中文字片四张),小黑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如果说庐山云雾以其特有的多变、多情、多彩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那么,课文(庐山云雾)就宛若一件精美的艺术晶,任我们玩赏、品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半是仙境、一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
出示幻灯片:美丽的庐山云雾
二、初赏课文。
1.师配乐朗读(庐山云雾》(第三自然段),学生闭眼欣赏,体会美感。
2.像这样美的景物、美的文章就值得我们去欣赏。今天,我们将要上一节语文欣赏课。
3.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①词语、句式、段式、节奏
②划、议、读。
三、分赏课文。
(一)师生共同欣赏(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生晶词赏句,用。。。标出好词,用一标出好句,并想一想为什么写得好?
2.师生共同欣赏。
(生漫谈,师整理)
(1)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a.这句话写出了云雾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b.训练。
把句子补充完整:
庐山云雾______,刚刚______,转眼间______。
春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______,转眼间__________________。
c.指导朗读。
用惊叹的语气读。
(2)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理解蕴意: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
风起浪涌:想象海上风浪的景色,写出了雾来时的气势。
飘飘悠悠:哪些事物也是飘飘悠悠的? 写出了雾去时的轻、慢。
b.比读,体会节奏
换成: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轻轻地飘呀飘。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披向了千重山川。
c.指导朗读。
男生读雾来时,雾浓时的句子,女生读雾去时,雾稀时的句子。
小组赛读,站起来读。
3.集体朗读及分读。
4.谈欣赏体会,小结欣赏方法。
读、划→议、读→评、读
过渡:同学们,别留恋多变的云雾,那多情的云雾会更让我们忘情。
(二)学生讨论欣赏(第四自然段)。
1. 分小组按欣赏方法讨论欣赏。
2.指名汇报欣赏过程。
师整理板书:时而时而
一半(隐)一半(留)
出示幻灯片: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云雾
3.评价讨论学习的汇报情况。
指名一组感情朗读。
4.集体朗读。
过渡:同学们把多情的云雾读得多忘情啊!但等待着我们去欣赏的将是更壮观、多彩的云海。
(三)学生独立欣赏(第五自然段)。
1.独立欣赏。
2.老师考查。
(1)先填空,再照样子积累(找或写)几个词语:
①( )峰( )岭 (②) (③)
④( )( )云海 (⑤) (⑥)
(2)填空:
庐山云雾中(⑦)壮观的要算云海。
每当(⑧),只见(⑨)。
特别是(⑩),更是(11)。
(3)用_______划出两个比喻句。
出示幻灯片:像彩练,又如芙蓉
3.指名朗读,师予以配乐。
4.小结独立欣赏情况,总结分赏情况。
欣赏课文不仅从词语、句式、段式;节奏等方面着手,还可看段落连接、开头、结尾、照应等。
四、表现课文。
(一)古人是用诗句、言行来表达对庐山云雾的热爱、赞美之情,今天的我们就大显身手,去用诗赞、歌赞、书赞、舞赞庐山云雾吧!
1.学生发挥特长,表达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
2.学生表现。 (配乐)
(二)总读课文。
同学们,庐山云雾是多变、多情、多彩的,但如果没有课文《庐山云雾),我们又怎能一睹庐山云雾的风采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庐山云雾》。
音乐渐起朗读声渐起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3个生字,认识7个字。认识“单人旁”。能用“五颜六色”进行词语搭配,训练说句子。
2、过程与方法:在语境中学习生字,认识新偏旁,训练说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通顺、正确、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美丽校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3生字和7个认读字,能够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你们”这两个字对合体字及偏旁有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小彩笔图片
1、导入语
课件:图片(小彩笔)
师:这是什么,(小彩笔)。你用它画过什么?有个小朋友也喜欢小彩笔,还在书中写了一首小诗赞美它呢!一起来学习好吗?
2、出示课题:
课件:小彩笔
板书:小彩笔(加拼音)
3、齐读课题:4、小彩笔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师:现在请你打开书62页,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它读准。
课件:出示要求(我会做,借助拼音正字音)
2、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在文中圈出来。
课件:我你们
师述:你能边读课文边把生字圈出来吗?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3.看课件认读生字:我你们(带拼音)
(1)指名读生字;我wǒ 你nǐ 们men
(2)师述:们men是轻声,我们,你们表示人很多。(用手势体态讲解)
(3)学生认读我你们:伙伴拼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指名领读(3人)、个别读(2人)。
(4)组词:谁能用新生字来组个词?(你的知识真丰富)
4、课件学习认读字:用、画、色、美丽、绿色、五颜六色
师述:还有几个生字朋友呢,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1)自己小声的读一读
(2)指名带读: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呀?
(3)个别检查:谁能再给大家读读。(及时奖励)
5、考考你:去掉拼音朋友,还能读准字音吗?
课件:我们你们有用颜色画画五颜六色……
(1)指名读
(2)齐读
6、小声读课文巩固生字:
课件:把生字朋友放回文中读一读,伙伴互查,语句要读通顺。
师述:同学们读得都很好,我也想读一读,想听吗?
三、再读课文,在情境中识字
1.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想一想小彩笔画的是哪儿?用什么画了什么?
(1)板书:学校
(2)提问:用什么画了什么?
课件演示:我用蓝色画天空,
我用红色画国旗,
我用黄色画高楼,
我用绿色画草地。
2.指导朗读:先自读,再同伴互练。
师述:这么多颜色,你喜欢哪个颜色?你能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吗,让他感觉你喜欢它。先自读,再同桌互练。
3.课件:我用蓝色画天空,
我用红色画国旗,
我用黄色画高楼,
我用绿色画草地。
4.指名读:让别人听出来你用什么画得什么。
5.扩展:这个小朋友画得真好这么美的校园,我们看美术老师用它的彩笔给我们校园也画了很多漂亮的画。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课件:校园文化墙的画
提问:
你还想用什么颜色画些什么?自己想,然后,和伙伴说说,指名说。
课件:我用()画()
6.这么多的颜色都用上了,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颜色吗?
生活中还看到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7.指导用“五颜六色”说话。小组内说,指名说。
师述:你能用“五颜六色”说句话吗?五颜六色的彩笔把校园画得真美,你能读出美的感觉吗?
课件指名读:五颜六色都用上,
我们的.校园多美丽!
8.指导朗读:五颜六色都用上,我们的校园多美丽!
师述:重点字指导:都多
小彩笔帮我们画了这么漂亮的校园,你喜欢小彩笔吗?想对它说什么?
课件:齐读:小彩笔,我爱你。
9.做到通顺、正确、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师述:带着你的喜爱之情朗读课文吧。你能背下来吗?
10.背课文。
四、指导识字
师述:背得真好,相信你们写得也会很好。
1.书写“你”,认识单人旁
(1)板书单人旁,齐读、书空。你指的是人,跟人有关,所以用单人旁。
(2)分析字形、占格:课件,你有几笔,书空写一写。
师述:占格要注意什么呢?左右两部分有什么特点?(左窄右宽),注意左部分的撇低右部分的撇高。
(3)教师范写,学生巩固占格。
(4)学生描红1个,写一个。
(5)展示讲评生字:你
2.学习生字们
(1)课件“们门”比较字形、字音、字义。
(2)分析字形、占格:打开书63页,们有几笔,书空写一写。
(3)教师范写,学生巩固占格。
(4)学生描红1个,写一个。
(5)展示讲评生字:们
3.生描第一个红字,注意笔顺。
4.独立写一个字,不仅要注意笔顺,还要注意位置。
5.互评后修改。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很出色,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呀?
五、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用你的小彩笔完成这幅画!
2、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4、小彩笔
dān rén páng 你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古诗教案11-07
(经典)语文教案07-23
[经典]语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