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科学活动教案合集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看见、不溶化)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2、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点击浏览该文件
3、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延伸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学会用统计记录的方法,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2、能利用生活经验考虑问题,大胆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
3、学会与人合作。
二、活动材料
1、人手一套:透明的杯子,热水瓶。温度计、毛巾。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记录纸、笔。
2、每组一块记录归类板
三、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这里有一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师:如果这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
一、提出办法、猜测:
1、师 :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并把方法贴入表格,统计一共有几种方法。(方法相同的贴一起)
二)、小组实验,记录结果:1、小组讨论,哪几种方法能让热水快速变冷,引导幼儿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的实验情况。
(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3)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杯中的水温,并记录。
三)、交流讨论
1、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
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2、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1)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水?
(2)为什么在热水中放入冰块,热水也会快点变冷水? (3)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一点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
四)、延伸: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
四、注意事项:
1、应提供给幼儿足够的纸,让他记录设想。
2、热水的温度应具有安全性。
3、提供给每组的水温应是一样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探索多种让水快点变冷的方法,学会使用温度计并进行记录。
2、学会与人合作,体验参与实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学会使用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温度计)
(2)那你知道温度计有什么用处呢?
(3)幼儿第一次探索,识别温度。(师:请你们两人一组看看你们的温度计现在是几度?)幼儿交流,老师记录
(4)与同伴分享:我们看看怎么温度都是一样的呢?谁来说说温度计上的温度是什么温度?(室温)
2、测量水的温度,感知不同时间水温的变化。
(1)老师为我们小朋友准备一杯热水,要想知道这杯水有几度,该怎么办?(用温度计测)
(2)幼儿两人一组测水温并记录。(师:请你们两个人一组测一下这杯水的温度,测好后记录结果)
(3)集中交流:你杯子里的水是几度?师记录幼儿渢的水温。
(4)讨论:你们杯子里的水都是从水壶里倒出来,为什么有的温度低有的温度高?
(5)师小结:原来一杯水时间放得长,水温降得多,时间放得短,温度下降得少。
3、设计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方案(1)不用任何材料想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用一个办法让杯子里的水冷来,然后请你测好水温,看看谁的办法使水温下降得快。
A: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B:集中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水现在的.温度是几度?(幼儿说,教师记录)
C:师小结:我们知道用嘴吹,用手扇可以降低水的温度,但是下降的度数不大。
(2)提供材料想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师:那有没有其它办法可以让水快点变冷呢?
A:幼儿交流各自的想法。
师:小朋友,真能干,想出这么多可以让水快点变冷的方法,老师为你们提供了材料,请你们去试一试,并记录下实验后的结果,比一比、看一看,哪种办法能让水温降得更快?
B: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C:展示幼儿操作卡,集中交流:哪一种办法可以使水温下降得快?
D:师小结:通过我们发现冰块使水温下降得最快,勺子和扇子也能使水温下降,但没有冰块的速度快。
4、延伸: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很多可以让水快速变冷的办法,以后我们如果急于喝开水,就可以用这些办法,可是要注意卫生哦!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着几条泥鳅,前段时间.孩子们在给泥鳅换水时不小心把泥鳅掉在了地上.几个孩子们手忙脚乱地抓了起来,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们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我知道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自然生成了――《泥鳅》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了鱼类知识。
2.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介绍泥鳅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
活动过程
1、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便于幼儿观察,事先在几个大脸盆中放若干泥鳅和水)
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幼:眼睛小小的。
幼:嘴边有胡须。
幼:背上有鳍,尾巴上也有,游起来很灵活。
师:是呀.这一点和谁一样啊?
幼:和鱼一样。
师:是的。因为它也是鱼家族中的一员啊。你们有没有发现泥鳅有趣的事情呢?
幼:它身上很滑。
幼:它滑溜溜的。老从我手里滑走。
幼:它身上很粘。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
幼:叫黏液。
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
幼:能帮它逃走。
幼:因为很滑。别人不容易抓住。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幼儿可能回答不上来),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师:刚才我们说的,录像中都说到了。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幼:能帮它的皮肤呼吸。
幼:能帮它在泥地里很快地行走。
师:黏液对泥鳅的好处真不少啊。
2、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
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后集体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说泥鳅身上滑滑的,不好捉。现在你们去试一试,是不是真的很难捉。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怎么捉的.?
幼:我捉了很长时间才捉到两条。
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只手没捉到,后来用两只手才捉到的。
师: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
幼:我刚把泥鳅捉到,它就马上从我手里滑走了。
幼:它在我手里时拼命扭动,要从我手里逃走。
师:泥鳅这么难捉,是什么在帮它的忙啊?
幼:是黏液在帮忙。
师:哦,有了黏液,泥鳅真不容易捉啊。刚才我还看见几个小朋友用老师给你们擦手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鳅呢,这个办法也挺好。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试捉泥鳅。
出示材料,交待要求:每一样都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评析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立足于泥鳅主要特征的观察和感知,在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由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泥鳅长得什么样?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等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中始终让幼儿处于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观察氛围,不要求幼儿获得完整知识,只要是幼儿有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就行了。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相关知识,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时,我们针对黏液这一难点展开分析、设疑,让幼儿自己发现、猜想,而后在操作实践和观看录像中得到答案。
孩子们对活生生的泥鳅不易抓是抱有浓厚探究兴趣的,我始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活动中以抓为主线,在抓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材料的出现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只有试捕捉泥鳅的过程,提供适时的帮助,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尝试不同的方法探究纸桥的承受力,体验探究的乐趣。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
圆柱积木、白纸板、玩具汽车、记录表、笔、硬纸板、钉子、细绳等。
活动过程
一、演示激趣
教师将一条白纸的两端放在圆柱积木上,形同一座桥,出示玩具汽车:车
子能顺利通过这座桥吗?为什么?
二、问题讨论
1.什么方法能使车子安全通过这座纸桥?
2.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简单地画下来,帮助幼儿记忆。
三、动手实验
1.教师给幼儿提供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分组大胆进行实验。
2.请实验成功的'幼儿与同伴分享经验。
3.幼儿再次实验,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好方法。
4.引导幼儿作记录。
四、交流分享
1.启发幼儿结合自己记录的实验结果,与同伴说说自己的经验。
2.与幼儿一起将实验记录表展示在墙面上,引导幼儿继续分享交流。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课题生成:
本学期班上设立了“七色花”专栏,要求每位幼儿带张照片,比比谁得的花多。左右带来了一张婴儿时候的照片,张浩第一眼看到了,惊奇的喊:“你们看,这是谁呀?”孩子们都围了过来,喳喳的,议论不停,这个说:“是个小娃娃。”那个说:“是个小弟弟,左右听到别人的议论非常得意,笑眯眯地说:“这是我!”孩子惊讶不已。他们大都知道自己是由小娃娃长大的,但对周围人与物的变化却缺乏了解,对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更是一知半解。因此我设计了“一切都在变”这节课。
活动目标:
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挂历纸、皱纹纸、金鱼缸、杯子、冰、凉水、温开水、糖、勺子,吹气的球、高锰酸钾、橡皮泥,抹布、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吸管、蜡烛、火柴、范画、相片、洗洁精、打气筒、吸管。
活动过程:
1、出示照片引起兴趣。
(1)出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
老师这儿有许多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的时候要告诉其他小朋友,小朋友有什么变化?(这是谁呀!他的头发变长了,他的`个子长高了,眼睛变大了。)
(2)出示老师小时候的照片,请小朋友猜一猜,这张照片上的人是谁?小朋友为什么没有猜出来。(因为老师长大了,成大人了;因为不一样了,有变化了。)
2、人的生长过程出示图片。
讲述人的生长过程:开始是从妈妈肚里刚生下来的小婴儿,然后长成了我们小朋友这么大,再长就成了老师这么大了,最后变成了老爷爷、老奶奶,小朋友学一学老爷爷、老奶奶是怎么走路的。
3、幼儿自由做试验、观察物体的变化。
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东西,请小朋友自己去试验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
试验一:冰变成水(快看,冰慢慢变成水了,淌眼泪了)。
试验二:蜡烛燃烧(蜡烛有火的地方变软了,越来越短了)。
试验三:玩橡皮泥(老师:你看我把橡皮泥捏成小猪了,你看我把它捏成了小熊猫了)。儿童网站
试验四:水的试验。
(1)紫黑色的高锰酸钾放进水里,慢慢变成红的“云”了。然后水全变红了。
(2)纸放到水里变湿了。
(3)试管里的水放在酒精灯上烧,变成气了。
(4)把糖放在温开水里(快来喝,这是糖开水)。
(5)把洗洁精放进水里,可以吹出泡泡。
试验五:吹气球。
有的用嘴吹,有的互相帮忙用打气筒打(看,我的气球越变越大了)。
4、启发式总结谈话。
(1)你刚才做了什么试验?都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
(我看到冰变成水了;我把纸放进水里,硬的纸慢慢变湿了软,软的纸一提就变短了;我把蜡烛点着了,慢慢地我看到蜡烛变短了;我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可以一会儿变成这样,一会儿变成那样;我把高锰酸钾放里水里,水就变红了;我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把它放在火上烧,试管里的水烧一会儿就变成水蒸气了;我把白糖放进水里,白糖就没有了,水变甜了;我想用吸管吸泡泡,我把洗洁精倒在水杯里,用吸管就能吹出泡泡;我吹气球了,气球越吹越大最后就炸了。)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发生变化?
衣服,变旧了;头发,变长了;小树,长高了;蚕宝宝,变成蛾子;我种的大蒜,长叶子了;我家门口的小河,变清了;鸡蛋,放在锅里三分钟煮就熟了。
(3)小结:我们周围所有的东西都有变,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
5、幼儿作画:《一切都在变》。
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
课题评析:
一、效果分析
活动刚开始时孩子们纷纷拿着自己的照片,向别人讲述自己小时候的事,同时也在看别人小时候的照片,非常惊奇。接着老师出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孩子们更是惊奇不已,注意力被紧紧的吸引住了。此时,教师讲述人的生长过程,让孩子明白了人的变化,上孩子自己在玩中去发现其他事物的变化,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及时帮助孩子总结“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最后,让孩子把自己现的变化物体画出来,加深对“一切都在变”的理解。
二、专家点评
此活动运用了发现法,让孩子在玩中发现问题,充分体现了幼儿向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反思与讨论
你时常关注你身边发生的事和儿童的活动吗?持之以恒去观好的课题自然生成了。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使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索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3、尝试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两大盆水、蜡笔每组一盒、报纸、报纸制作的纸船若干、幻灯机 。
经验准备:幼儿有在水中玩纸船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纸船、引发思考
1、教师出示一般的纸船和涂了蜡的纸船:“这是什么?是由什么做成的呢?你们想玩吗?想想要怎样玩? ”
幼儿自由讨论,老师可以示范把纸船放在水盆里用嘴轻轻吹着小船走,也可以用手轻轻推着小船走。
注意:不可以用力把船摁下水。
2、请小朋友分组参与开纸船的活动,教师观察幼儿玩纸船的情况。
二、引导幼儿讨论观察结果,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
1、引导幼儿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纸船打湿了,有的没有打湿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有的'纸船外面有一层东西,摸上去滑滑的)
2、幼儿间展开讨论说说船湿的原因,教师引导观察纸船使用的纸不一样。“哦,原来是做纸船的纸不一样,会湿的纸船外面没有涂东西,没湿的纸船外面涂了东西了,到底是什么那么神奇呢?”教师出示蜡笔“就是这神奇的蜡。”
3、老师示范对比实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为什么涂了蜡的纸船没打湿,没涂蜡的纸船打湿了呢?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①使用幻灯机让幼儿观察将水滴在涂蜡和没有涂蜡的纸上进行对比:没有涂蜡的纸吸水快,涂蜡的纸吸水慢。说明腊不吸水。
②有什么方法让没有涂蜡的纸也能变得不吸水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好方法“涂蜡”。教师示范在纸上均匀的涂蜡,然后把水滴在上面观察纸不吸水的现象。
③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蜡是不吸水的,那些涂了蜡的纸船,就好像是穿了雨衣的纸船,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三、幼儿动手制作小蜡船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纸,想请你们帮帮忙,用蜡笔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雨衣,请客人老师帮忙做只小船,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
1、小朋友用油画棒给报纸涂腊。
2、请客人老师帮忙做纸船。
四、自由玩蜡船,活动结束
幼儿自由玩腊船,谢谢客人老师的帮忙,和客人老师们说再见。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的多样性,知道动物与人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2、知道动物之间的天敌关系,并能准确地给它们配对。
3、培养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
2、天敌动物的磁性图片若干。
3、幼儿对动物的知识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1、播放动物的课件,请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及它们的习性等。
先以动物的`各种叫声引起幼儿兴趣,听到声音,说出动物的名字,然后播放动物的图片,请幼儿说说它叫什么名字,它长得什么样子。
例:你听到了什么?(小青蛙的叫声)对了,是小青蛙。有谁来说说看小青蛙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待幼儿说完后播放图片)
2、出示配好对的天敌图片,让幼儿感知什么叫天敌,还有哪些动物是天敌关系。
出示图片,看看老师手里的图片,是哪两个小动物呀?那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它们两个是敌人的关系,青蛙会把虫子吃掉的)
让幼儿理解天敌 这个词语的意思。
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会是天敌的关系呢?幼儿讨论后回答。
3、无规则地摆放有天敌关系的图片,请幼儿进行操作。
大自然中间有很多很多的动物,所以就有很多对的天敌,我们请小朋友来找找看,哪两种小动物是天敌的关系,找到以后请它们牵好手,有规律地放在边上。
配对完之后,请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和×××是天敌。
4、了解动物对人的重要性,我们要保护小动物。
我们人类离不开动物,动物和人类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请幼儿根据自己所有的亲身体验说说有关事例。
活动建议:
1、在活动前多观察动物外形、特点、习性,了解动物。
2、可给幼儿观看一些天敌在一起的片段,更形象地了解天敌的含义。
活动延伸:
可在区域活动中放置天敌图片,让幼儿自己配对,说说谁和谁是天敌,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找到目标物的成功感。
2、能根据多种特征标记找到目标物。
3、学习根据物体特征用排除方法找到目标,并尝试在生活中运用。活动准备:白板课件、幼儿操作材料各种糖果、饼干、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学习兴趣。师:今天鲍老师带来一个故事,名字叫《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小熊一家喜欢旅游,瞧,他们又出发了,他们走得又累又饿,这时他们看到了一个城堡,进入城堡看到一桌丰盛的食物,小熊一家太饿了,坐下来就吃了起来……
二、讲述故事,学习用排除法找目标.
1、继续故事情节,提出要求。
(1)师:就在他们吃的正开心的时候,一群怪物进来了,小熊数了数,这群怪物有20个呢!
(2)师:小怪物们看到自己的食物被吃了,会怎么样?他们会怎么说呢?谁来学学非常生气的小怪物会怎么说话?
(3)师:是的,你们学的真像,他们嚷着要把小熊一家关起来,这时一只小怪物跳出来说“等等,我们来玩着找人游戏,我们的大王就在我们中间……只能提5个问题。”
2、根据标记图,提问问题。师:小熊仔细看了看小怪物,提出第一、二个问题,引导幼儿问第三、四、第五个问题。(要求幼儿观察画面、语言完整。)
3、根据标记图,验证结果。师:大王长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看着标记验证。
师:你们觉得小熊怎么样?是的,从此小熊和小怪物成了好朋友,而且小熊也喜欢上玩猜谜的游戏了,你们喜欢玩吗?
三、幼儿操作,体验找到目标物的成功感。
师:过了几天,小熊过生日,请你们一起来参加他的生日派对,小熊听说你们也喜欢玩猜谜游戏,想考考你们,可以吗?
1、根据多种标记图,找出糖果、饼干、玩具。出示标记,理解标记含义,明确要满足所有标记的要求,才能找出目标物。
2、幼儿自主合作,操作材料。
幼儿自主结伴操作,教师观察。
3、幼儿展示操作结果。
教师和幼儿一起验证操作结果,并请幼儿并说出理由。
四、游戏“找朋友”,尝试在生活中运用。
师:你们太棒啦,帮助小熊找到最喜欢吃的.和玩的,小熊想找好朋友和他一起唱生日歌,找谁呢?请仔细挺好哦!
1、介绍游戏方法。
(1)小熊说好朋友特征,幼儿听指令并做动作。师:全体起立,如果你不是我的好朋友就要坐下来了。“我的好朋友是女生,我的好朋友扎着两个辫子,我的好朋友穿(红)色上衣。我的好朋友是谁?请你站上来。
(2)请个别幼儿帮助小熊找好朋友:(可以是同伴或是客人老师)
(3)师:大一班的小朋友太棒了,我喜欢你们,这次我要多选一些,请全体起立,如果你不是我的好朋友就要坐下来了。我的好朋友是所有女生。我的好朋友是剩下的男生。
2、师生齐唱唱生日歌。师:太棒了!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唱一支生日歌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有些植物是可以移栽的。
2、初步学习使用小铲子,正确的把菜移栽到土里。
3、有乐于观察青菜生长及管理菜地的积极性。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已初步具有种蚕豆、洋花萝卜等经验。
2、在蛋糕盒或泡沫塑料盒中观察老石撒播青菜籽,并观察、管理菜秧生长的过程。
3、将小园地土翻松,幼儿参加拾小砖头、捡草等活动。
4、长大的青菜一颗(有根的、壮实的),有根菜秧每人1—2棵,小铲子人手一把(最好分组进行),装水的.桶、小水舀若干(废旧小茶杯也行)。
【活动过程】
1、观察比较小菜秧和大青菜。
提问:看看这两棵青菜有什么不同?
怎样让这些小菜秧都能长得大大的?(引导幼儿知道每一棵青菜都需要有一个大一些的地方既空间)。
2、到小园学习移栽青菜。
(1)带幼儿到小园地边。先看教师用铲子把小园地划分成行距、棵距相等的距离(挖一个小洞做标记)。
(2)看老师移栽青菜。
先用小铲在标记处挖一个洞(把挖出的土堆在洞边,看看青菜秧的根有多长,洞就挖多深)。用左手那住菜秧梗部,直直的把根放进洞中,手扶直菜秧。
用小铲把土轻轻的填到洞中(注意菜秧根的四周都要填进土),再用手轻轻的把土压实。
(3)幼儿学习移栽青菜。
注意坑的深度,提醒幼儿左手拿菜秧时不要太紧或太松。
3、给移栽的菜秧浇一点水。
注意提醒幼儿把水轻轻的浇在菜的根部。
小百科:青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