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班安全教案范文锦集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安全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安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定时的睡觉、按时吃饭是人体的一种需要,常吃零食会影响身体不利。
2、初步的了解人体生物钟,能够说出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
3、愿意按时的进餐,控制零食和正常的作息。
活动准备:
1、闹钟一个2、熊宝宝大图片或长毛绒玩具一个,熊宝宝的肚子上有一个可以拨动时针的钟。
3、幼儿用书:《肠胃小闹钟》。
活动过程:
1、出示闹钟,表演熊宝宝的一天生活教师:早上闹钟响了,熊宝宝起床了,该吃饭了。
教师:中午闹钟响了,熊宝宝肚子饿了,该吃午饭了,吃完午饭该吃午觉了。
教师:晚上的时间到了,熊宝宝肚子饿了,该吃晚饭了,吃完晚饭看一会电视熊宝宝就瞌睡了,该睡觉了。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要定时间睡觉、按时吃饭、让幼儿初步理解人体生物钟的含义。
教师:熊宝宝为什么这些时候要做这些事情?
讨论:你有过到时候就想吃饭、就像睡觉的`感觉吗?
3、让幼儿看小熊表演,并了解常吃零食会影响正餐的食欲。
表演:小熊早上、中午乱吃零食,老师拨动小熊肚子上的钟提示生物钟的蓄乱,到吃饭时间就不想吃。
教师:小熊这样乱吃零食,身体会有什么感觉。
讨论:如果我们不遵守人生生物规律会怎么样?
4、引导幼儿讨论:如果爸爸妈妈饭菜还没有做好,自己肚子饿了怎么办?
教师:可以先吃一两块饼干,但不能多吃,或在大人的允许下先吃菜,或者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争取大家能够快一点吃到饭菜。
5、让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这是该做什么”加深对人体生物钟的了解
中班安全教案 篇2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好孩子不玩火
小朋友是不允许玩儿火的,因为小孩子是不允许玩儿火的,小孩子还没有对火很好的认识,因为小孩子不能对火控制好,所以小朋友们不要随便玩儿火哦!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幼儿认识玩儿火的危险,火灾会对人民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从小培养幼儿的防火意识。
活动名称:小孩子是不玩儿火的(幼儿园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教育幼儿不玩火,避免发生火灾。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初步了解简单的消防知识。
活动准备:有关灭火的录像,蜡烛2根,打火机一个,水、沙子、湿布、扇子等,人手一份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在着火的'时候,几个小朋友采取的不同的灭火方法)。
活动过程:
1、游戏:灭蜡烛
教师出示蜡烛,点燃。
“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把蜡烛熄灭呢?”
幼儿想出办法后,教师提供备有的材料,请幼儿到前面试一下,教师小结。
2、讨论,“出现了火情,该怎么办?”“现在天气干燥,如果出现火情,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灭火的办法。
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不错,如果出现了火情,我们可以用水泼灭火、用湿布扑灭火、用沙子灭火、用灭火器灭火……但小朋友要记住,如果出现大火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拨打119电话。
3、请幼儿看录像。
“前几天,有个地方着火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想出的办法和我们想出的办法一样不一样?”
看完录像,提问:“他们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些办法是我们没想到的?”(开窗,捂着嘴、鼻跑出烟火区)。
小结:火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开窗,用水、沙子、湿棉被、灭火器等灭火,火很大的时候,我们拨打119电话,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烟火区,学会保护自己。
4、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看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在着火的时候采取的不同的办法,每幅图的左下方有一个圆圈,你认为办法好的就在圆圈内打上“肌焙拧
讨论: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小朋友想一想,爷爷、奶奶生炉子的时候,用扇子轻轻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来灭火行不行呢?着火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
中班安全教案 篇3
一、活动思路
(一)活动来源
最近班上有一个小朋友在儿童医院走丢,通过调查发现班上25人中有10人曾走丢过,因此有必要开展一次防止走丢的安全教育课。而且中班幼儿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相应扩大,遇到的危险也相对增多,所以在此阶段开展这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是可行且必要的。
(二)活动过程:先设计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出去的时候怎样跟着家人不走丢;第二个场景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在爸爸、妈妈手里有东西,没办法拉着手时怎么不走丢;第三个场景的目的是在超市时怎样不走丢。然后播放动画片《生活习惯,出门手拉手》,进一步巩固幼儿这方面的安全意识。
(三)活动价值: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四)活动重点:让幼儿知道怎么样不走丢。
(五)活动难点:诱惑情境的创设。
二、活动方案及实施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外出的时候要跟随成人不丢失。
2.了解走失的后果,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很多幼儿有走丢过的经验
2.物质准备:家长帮助幼儿画走丢时的情景
(三)活动实施
1.用幼儿亲身经历的事件引入--有一个小朋友去医院看病时走丢了
师:xx生病了,妈妈带他去儿童医院看病,最后走丢了。儿童医院你们有没有去过?
幼:去过。
师:小朋友生病了都要去儿童医院看病。儿童医院里的人怎么样啊?
幼:很多。
师:那天xx的妈妈带他去看病,他的妈妈去付钱,拿完药之后,一转身,哎呦! xx不见了,他自己坐电梯从一楼坐到了三楼去玩了。最后一位好心的阿姨发现了xx,把他送到了妈妈身边。
师:xx,事情是不是这样子的啊?
幼:是的。
师:你当时走丢了心里怎么样啊?
幼:很疼。
师:后来把你送到妈妈身边,妈妈看到你后怎么样啊?
幼:妈妈也很疼,妈妈哭了。
师:妈妈为什么哭啊?
幼:妈妈找不到我。
师:妈妈找不到宝宝,心里又紧张又害怕。那下次能不能乱跑呀?
幼:不能。
2.拿出幼儿事先画好的图画,画的内容是幼儿曾经走丢的情景。教师引导幼儿讲述何时何地走失,以及当时的感受。
画1:两岁时,在大楼旁走丢。幼儿哭,妈妈哭。
画2:三岁时,在65路车站走丢。妈妈头发竖起来。(妈妈发火了)
画3:四岁时,在超市走丢。妈妈叉着腰。(妈妈有点生气)
师:你们跟家里人走丢危险吗?
幼:危险。
师:有什么危险啊?
幼1:会被老拐子拐走。
幼2:会给坏人卖掉的。
幼3:坏人会把你骗到山上砍柴。
幼4:会被车子撞到。
幼5:爸爸、妈妈很想我。
师:所以出去时要跟着谁啊?
幼:爸爸、妈妈。
师:如果不是爸爸、妈妈带着出去的,你要跟着谁?
幼:爷爷、奶奶、阿公、阿婆、我们家人、舅舅。
师:不管是谁,谁带你出去你就要跟着谁。
3.游戏:跟大班的幼儿一起玩娃娃家。(大班幼儿扮演爸爸、妈妈,中班幼儿扮演宝宝。)
师:今天天气真好,宝宝要跟着爸爸妈妈出去散步了,怎样跟着他们才不会走丢呢?
(部分幼儿进行游戏:大班幼儿领着中班幼儿"散步")
师:他们是怎么跟着爸爸、妈妈出去的?
幼:手拉手。
师:刚才爸爸妈妈拉着宝宝的手。这次,爸爸妈妈两只手都拎着篮子,无法用手拉着宝宝,你们想一想,怎么样跟着爸爸、妈妈出去不走丢?
幼:拽着衣服。
(另外一部分幼儿进行游戏:大班幼儿双手拎着篮子,领着中班幼儿"散步")
师:你们是怎样跟着爸爸妈妈的?
幼:拽着衣服。
幼:搂着膀子、挽着胳膊。
师:当爸爸妈妈手里有东西,没办法拉着宝宝的手时,可以拉着他们的衣服或是挽着他们的胳臂。
4.游戏:去模拟超市中活动
师: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的人多,东西也多,爸爸、妈妈买东西,没办法看着你,想想应该怎么样才不会走丢?
(幼儿开始游戏)
师:有没有宝宝走丢啊?
幼:没有。
师:超市里的人那么多,你们怎么会不走丢的?
幼:拽着衣服。
师:爸爸、妈妈和宝宝今天真能干!在人多的时候,爸爸、妈妈手中都有东西,没办法拽着你的时候,你们应该紧紧地跟着爸爸、妈妈。能不能乱跑啊?
幼:不能。
师:乱跑就会丢掉。今天你们有没有乱跑啊?
幼:没有
师:宝宝们真能干。爸爸、妈妈抱抱你们的小宝宝。
中班安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滑滑梯等大型玩具的正确玩法。
2.了解用不正确的方法玩滑滑梯容易造成伤害,初步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玩滑滑梯的录像。
2.小狗手偶、图片、儿歌《滑滑梯》
活动过程:
1.小狗怎么了?
(1)寻找教室内哭声的来源,找出受伤的小狗。
"小狗为什么哭呢?它怎么受伤了?"请幼儿猜想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2)出示图片并讲述故事小结:小狗玩滑滑梯时没有遵守游戏规则,所以受伤了。
(3)宝宝玩滑滑梯时有没有受过伤?你是应该玩滑梯?
2.播放录像,与幼儿共同讨论玩滑滑梯的正确方法。
(1)幼儿叙述"录像中小朋友是如何玩滑滑梯的?"(2)幼儿讨论"你是怎样玩滑滑梯的?""怎样玩滑滑梯才是安全的?""你觉得那种方法又好玩又安全?"有哪些方法是不正确的?做了不正确的动作,可能会发生哪些危险?
小结:玩滑滑梯时,大家不拥挤排好队;一个一个从楼梯走上去;坐稳后头朝上往下滑。
3.幼儿园还有哪些大型玩具?玩大型玩具时要怎样保护自己呢?
做到:不争不抢、不推不挤,看到别人做危险动作要告诉老师,万一不小心受伤了也要及时告诉老师
4.手指游戏"滑滑梯"我们将正确的玩滑滑梯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大家听一听、学一学、玩一玩。请宝宝用小手当成你们自己,身体当成滑滑梯,一边念儿歌一边"玩滑滑梯"。
5.带领幼儿到户外玩滑滑梯。
附:儿歌《滑滑梯》
滑滑梯,滑滑梯,你先我后别着急。
上去好像爬高山,爬完一级又一级。
下来好像坐飞机,忽忽悠悠飞到底。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中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中班安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通过近段时间的观察幼儿在吃点和就餐的时候,经常边吃边说话有的甚至还闹,有的孩子在家吃鱼或排骨时还会发生卡着的事情,这都与孩子的咀嚼能力不强,进餐时没养成良好习惯有关。为了加强幼儿在家和幼儿园的有关安全进餐的尝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好习惯,以防吃东西时出现危险,使幼儿懂得不小心被卡着后不要慌张,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特设计了本次安全教育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安全进餐的方法,养成专心进餐的好习惯。
2、能安全食用鱼类和带骨头的肉类,知道卡着、噎着的简单处理方法。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处理突发事件的知识。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12----15页或多媒体教学资源:《熊猫医院》的图片和《我会这样吃》的图片。
2、搜集一些安全进餐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熊猫医院》,让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小动物们发生事故的原因。
(1)教师提问:小猫为什么会被鱼刺卡着?小狗为什么会被小骨头卡着?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词语:细嚼慢咽。
2、让幼儿了解正确的进餐方法,初步学会吃鱼、啃骨头的正确方法。
(1)看多媒体教学资源中的故事图片,让幼儿说一说:熊猫医生提醒小猫、小狗在吃东西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小结:熊猫医生提醒小猫、小狗吃东西时不能边吃边玩,吃到嘴里的东西应该细细地嚼碎,慢慢的咽下,不能着急,否则就容易被卡着或噎着。
(3)教师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吃鱼,吃骨头?(先让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3、通过讨论,知道卡着后的简单的`处理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如果鱼刺卡到喉咙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取出鱼刺,可以用手指或筷子轻轻刺激舌根部,引起剧烈咳嗽,甚至呕吐,这样就可以把鱼刺吐出来。如果此办法行不通,鱼刺仍然卡的喉咙里,就要立即到医院找医生诊治。
4、判错对错,引导幼儿了解安全进餐的正确方法。
看多媒体教学资源中的《我会这样吃》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他们这样吃饭对吗?为什么?小朋友们吃饭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吃饭时,小朋友们坐姿要端正,要细嚼慢咽,专心吃饭,不边吃边笑,不看电视。
活动延伸:
1、在进餐时,提醒幼儿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说话不玩闹,专心进餐。
2、请家长借助幼儿用书和生活实践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了解进餐时的安全常识。
活动反思:
平时在我们吃点进餐时有些孩子总喜欢说话、边说话边闹,通过本次教育活动,我有利用随机教育对孩子进行了多次教育,最近我发现孩子们真的改掉了坏习惯,我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中班安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安全活动教案_中班安全教案04-02
中班安全教案教案04-04
中班安全教案[精选]08-18
中班安全教案01-03
《寒假安全》中班安全教案12-08
户外安全中班安全教案12-18
中班安全教案《安全的玩》11-16
中班安全教案《吃药的安全》04-15
安全教案 中班防拐骗安全教案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