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美术青团教案(通用1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青团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青团教案 1
活动目标:
1、学会儿歌,能变念儿歌,边游戏。
2、知道清明节有做青团,吃青团的风俗。
3、让幼儿知道清明节的时间。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关于清明的做青团的儿歌
活动过程:
一、引出
师:小朋友们,清明节到了,谁知道清明节要吃什么?
二、学儿歌
1、教师示范儿歌。
做青团、做青团,好吃的青团哪里来,糯米、青汁揉出来,想吃青团做出来。
谁知道什么是清汁?
2、幼儿学习儿歌(3-4遍)
三、游戏
幼儿边念儿歌,边手拉手走圆圈,等念完儿歌,听老师口令,老师说:两个人做青团,幼儿就两个人抱在一起,说三个人做青团,就三个人抱在一起,抱错的组,就被老师“啊呜”一口吃掉。
四、结束
教学反思:
在本次的活动中,幼儿能较快的掌握儿歌,但是在玩游戏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如:一开始让他们手拉手边转边念儿歌,本以为很简单的一个环节,有个别调皮的幼儿就拉着跑,导致有幼儿就摔倒了,不过经过提醒后,就没有这种现象发生了;还有最后幼儿做青团的环节,两个抱在一起,大部分都会抱对,数量增加了就出现了很多的错误,有些能力稍微差点的`孩子就乱抱。不过几次游戏以后,大部分幼儿都能掌握游戏方法了。
我觉得下次游戏时,可以再增加一项比赛的环节,把幼儿分成红、黄两队,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比赛,看哪对幼儿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正确的“做”出青团。如果“做”错了,就退出游戏,最后哪对人数多,哪对就获胜。
美术青团教案 2
活动目标:
1.知道吃青团是清明节的重要风俗习惯。
2.幼儿尝试做青团,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拌有艾青的糯米粉团,馅料,装青团的盘子,桔叶等若干。
2.请幼儿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清明节快到了,小朋友们知道宁波人清明节会吃什么吗?青团)出示青绿色的糯米粉团,引起幼儿做青团的兴趣
二、你们看这是什么?
1.请幼儿拿取绿色的粉团,看看,捏捏,搓搓,团团,然后猜猜是什么东西,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觉?
2.教师将绿色粉团和白粉团进行对比,让幼儿说说有什么不一样?(颜色)
3.教师介绍绿米粉团是加入了艾青,出示实物艾青。
三、观看录象
幼儿边看教师边讲解
1.采摘艾青
2洗净剁碎艾青
3.和面
4.做青团
5.蒸青团
6.教师演示做青团先将米粉团圆,用大拇指在米粉团中挖一个坑,然后将大拇指放在坑内,其余四指放在外边,把米粉团捏成碗状,再将馅料放入,最后把洞口封住,团圆,摆在桔叶上放入蒸笼。
四、引导幼儿做青团。
1.观察幼儿做青团的过程,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2.提示幼儿做不同形状的青团。
五、延伸活动品尝青团,体验劳动后的喜悦。
教学反思:
在本次的活动中,幼儿能较快的掌握儿歌,但是在玩游戏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如:一开始让他们手拉手边转边念儿歌,本以为很简单的一个环节,有个别调皮的幼儿就拉着跑,导致有幼儿就摔倒了,不过经过提醒后,就没有这种现象发生了;还有最后幼儿做青团的环节,两个抱在一起,大部分都会抱对,数量增加了就出现了很多的错误,有些能力稍微差点的`孩子就乱抱。不过几次游戏以后,大部分幼儿都能掌握游戏方法了。
我觉得下次游戏时,可以再增加一项比赛的环节,把幼儿分成红、黄两队,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比赛,看哪对幼儿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正确的“做”出青团。如果“做”错了,就退出游戏,最后哪对人数多,哪对就获胜。
美术青团教案 3
活动目的:
1、知道吃青团是清明节的重要风俗,了解吃青团风俗的由来。
2、幼儿尝试做青团,体验制作的成功感和分工合作的乐趣。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班2斤搅和好的青团粉,豆沙馅,请老师做好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个青团)这是一种点心,小朋友们认识它吗?
2、你吃过青团吗?是什么味道?
3、什么时候要吃青团?(清明节的时候)
二、清明和青团
为什么清明节一定要吃青团呢?
(老师介绍清明节吃青团的由来)
三、制作青团:
清明节就要到了,我们也来做青团,好不好?
1、学习做青团。
(1)老师示范,做青团的方法A揉面将面团搓成长条状B将长条分成较为均匀的小块C把小块的面团搓圆,压成小碗状D放入适量豆沙馅E收口,把馅包进面团里,并错搓圆(2)商量如何分工?
(3)幼儿做青团,老师指导(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煮青团。
2、将制作好的青团送厨房蒸熟
3、引导幼儿小组共同收拾整理,清洁桌面和餐具、保持活动室的干净。
4、点心时间品尝自己制作的青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故事、儿歌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唐市的美食:青团子、大闸蟹、糯米糕的名称以及每种食物的时令;激发幼儿产生自己是唐市人的自豪感,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第一环节通过熟悉的歌曲《好吃的食物》让幼儿进入活动的主题,小朋友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第二环节通过有趣的故事和PPT画面让幼儿认识各种食物,初步了解家乡美食的名称和时令,产生自豪感。第三环节通过欣赏两个版本的儿歌感受和称赞唐市美食,进一步激发作为唐市人的自豪,从而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整个活动幼儿兴趣较浓,对于个别幼儿还要多关注,多给予表现的机会。
美术青团教案 4
活动背景: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孩子能更好的了解青团子的做法,知道清明节的相关习俗,我们就开展了做青团子的活动,因为做青团子需要石灰草,在散步时我们正好发现幼儿园有石灰草,就带领幼儿去寻找并采摘,幼儿了解并认识了石灰草的.外形特征,我们还特地买来了糯米粉和水磨粉准备做青团子。
活动目标:
让幼儿通过做青团子了解清明节风俗。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煮熟的石灰草、糯米粉、水磨粉、红豆泥、食用油、蒸笼、白纱布。
2、请4位奶奶来当助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青团子,你们都知道什么时候要吃青团子?做青团子需要些什么呢?
二、欣赏视频,了解青团子的制作方法
三、认识做青团子的材料,幼儿向奶奶学习制作青团子
1、将煮熟的石灰草放入米粉中揉捏,揉成面团。
2、把粉揉好后,拿一小段米粉搓成一个球,变出一个小碗,放入红豆泥,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捏好,一个青团子就做好了。
四、幼儿和奶奶、老师一起制作青团子
1、提醒幼儿要做的完整,红豆馅儿不能流出来。
2、鼓励幼儿多做几个青团子。
五、煮青团子
在蒸笼里蒸铺上洁白的纱布,青团子一个个放入蒸煮。
六、展示、品尝青团子。
美术青团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美术青团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学生掌握青团的制作步骤,包括揉面、包馅、上色等环节。
学生理解并实践色彩搭配原理,运用到青团的装饰设计中。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青团制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食品和艺术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通过亲手制作美术青团,体验劳动的乐趣,增强对生活美的感知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美术青团的制作流程,理解和应用色彩搭配理论进行青团装饰。
2、难点:
如何将色彩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青团的实际装饰设计中,创作出既有艺术美感又符合个人审美的作品。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青团制作材料(糯米粉、艾草汁、各种颜色的天然食材色素或食用色素、馅料)、演示工具、色彩搭配示例图、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生准备:
穿着适合烹饪活动的衣物,带上围裙和一次性手套。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关于清明节习俗和青团由来的短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美术青团”。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美术青团吗?它与普通青团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初步了解美术青团的'概念。
环节二:讲解示范
知识讲授:介绍美术青团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强调其作为传统节日食品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独特魅力。讲解色彩基本理论,如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对比(互补色、类似色)等,并展示相关色彩搭配示例图。
操作示范:
展示青团制作的主要步骤:揉面、包馅、塑形、上色。
特别详细演示如何利用天然食材色素或食用色素给青团上色,以及如何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装饰设计。
环节三:实践操作
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制作材料和工具,鼓励他们根据所学色彩理论自行设计独特的美术青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醒注意食品安全和卫生。
环节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完成制作后,各组选出代表,展示并介绍本组的美术青团,阐述其色彩设计理念。
全班进行互评,从色彩搭配、创意设计、工艺技巧等方面进行点评,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强调色彩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环节五:课堂小结与延伸
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美术青团制作及色彩理论应用的重要性。
延伸思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可以运用色彩美学的场景,如食物摆盘、手工艺品制作等。
五、课后作业
让学生回家尝试用其他食材制作不同颜色的面团,设计并制作一款全新的美术青团,拍照记录,下节课分享交流。
六、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评估学生对美术青团制作及色彩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调整后续教学计划。
美术青团教案 6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青团的文化背景、象征意义及其在传统节日中的应用;掌握基本的手工立体造型技巧,使用不同材料模拟青团的形态和质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生活实物、图片资料,动手实践制作青团模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体验手工艺术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师讲述青团的历史渊源和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中的重要地位,并展示真实的青团图片,引发学生对青团艺术表现的兴趣。
2.材料准备与介绍:准备彩泥、纸黏土、绿色颜料、棉花、纸板等材料,讲解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模仿青团的外观特点(如圆润饱满的外形、绿意盎然的颜色、内陷的层次感等)。
3.操作示范:教师演示制作青团模型的'步骤,强调揉捏、塑形以及添加细节的关键技术要点。
4.学生分组实践: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教师指导构思并制作自己的青团艺术品,可以自由发挥创意,比如添加各种图案装饰或者制作一系列不同馅料的“青团”。
5.制作完成后,各组轮流展示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及制作过程中的趣事,其他同学和教师可从色彩搭配、形状还原度、创意新颖性等方面给予评价与建议。
6.结合班级整体作品,讨论青团作为传统美食如何在现代美术创作中焕发新生,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7.教师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并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传承和发扬。
8.安排家庭作业,让学生尝试将今天所学的技艺用于其他传统食品或物件的艺术创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
美术青团教案 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青团的历史文化背景、象征意义及制作方法。
掌握基本的美术表现手法,如色彩搭配、形状塑造、质感模拟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学习运用不同材料(如彩泥、绘画工具等)创作青团主题的艺术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对象】: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青团实物或图片、相关历史文化资料、彩泥、颜料、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美术材料,以及青团制作步骤示意图。
2、学生准备:
开放心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展示青团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讲解青团的历史文化背景,强调其在清明节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绿色外皮所蕴含的生命、希望的象征意义。
二、探索学习(约20分钟)
分析青团特征:教师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质感等方面对青团进行细致观察,并记录下来。讨论如何用美术语言(如线条、色彩、明暗、肌理等)来表现这些特征。
青团制作演示:教师以实物或图片为参照,讲解并示范青团的制作步骤,强调关键环节如揉面、包馅、塑形等的动作要领。
三、艺术创作(约40分钟)
创作方式选择:介绍两种创作形式——立体彩泥青团模型制作和平面青团主题绘画,让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
创作指导:
彩泥制作:提供各色彩泥,指导学生按照之前分析的青团特征和制作步骤,捏制出形态逼真、色彩丰富的青团模型。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添加个性化元素,如独特的馅料、装饰等。
绘画创作:提供画纸、颜料、画笔等工具,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美术技巧,绘制出青团主题的画面。可以是单个青团的特写描绘,也可以是一组青团的场景设计,甚至可以融入与清明节相关的其他元素(如柳条、风筝、踏青等)。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约10分钟)
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阐述创作思路和亮点,其他同学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教师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针对作品中的'美术元素运用、主题表达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堂小结(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青团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符号的文化价值,以及通过美术创作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体验各种传统节日习俗,尝试用艺术的方式去记录和表达。
【作业布置】:
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今天课堂上学习的青团知识,并尝试与家人一起动手制作真实的青团,进一步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优化教学策略。
美术青团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和触摸青团,让幼儿初步认识青团的形状、颜色和材质特点,了解青团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
2.技能目标:
引导幼儿运用手指精细动作,通过揉、搓、压等方式,使用轻质黏土等材料制作出青团模型,提升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体验亲手制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1.实物青团若干个,便于幼儿观察和感知。
2.各色轻质黏土、安全无毒的`绿色食用色素或绿色黏土、塑料刀具、擀面杖等手工工具。
3.青团制作步骤的图片或动画演示资料。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实物青团,引导幼儿观察青团的形状、颜色和质地,简述青团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2.演示青团制作过程: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如何将黏土揉圆、压扁、包裹馅料(可以用不同颜色的黏土模拟),制作出青团模型。
3.幼儿实践:
幼儿在教师和助教的指导下,用安全材料动手制作“青团”。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为“青团”增添创意元素,如制作不同大小、形状的青团,或添加简单的装饰。
4.分享展示:
幼儿完成作品后,鼓励他们向同伴和教师展示并介绍自己的“青团”,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5.教师总结本次活动,表扬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再次强调青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
6.家庭作业:
邀请家长在家中和幼儿一起复述青团的故事,或尝试用其他环保材料制作青团模型,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需密切关注幼儿的操作安全,确保幼儿使用材料和工具时不会造成伤害。同时,尽量选择无毒、无味、易于清洁的材料,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
美术青团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让幼儿了解青团是中国传统节日食品,特别是与清明节的关系,知道青团的基本特征和制作材料。
2.技能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技巧,学习使用彩色纸、粘土或绘画材料模拟制作青团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培养尊重和传承文化的情感,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准备:
1.青团实物样品或图片资料。
2.彩色卡纸、彩色粘土、绘画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美术创作材料。
3.安全工作台及幼儿个人防护用品(如围裙、手套)。
教学流程:
一、引入阶段
1.故事导入:
讲述有关青团的小故事,展现青团的历史渊源和节日寓意。
2.观察讨论:
展示青团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青团的颜色、形状和纹理等特点。
二、活动实施阶段
1.示范指导:
教师示范如何用美术材料制作“青团”,例如使用绿色粘土搓成圆形,或者用彩纸折叠、裁剪做出立体青团模型。
2.创作环节:
分发材料,幼儿在教师和助教的协助下自由创作,可以尝试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绘画、剪贴、捏塑等。
3.协作交流:
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分享彼此的创作思路和方法。
三、展示评价阶段
1.幼儿作品展示:
每位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青团”,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2.点评:
肯定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指出作品中体现的青团特点,并就操作技能、创意构思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拓展延伸
1.建议家长在家配合开展相关活动,例如亲子共同制作真正的青团,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生活与艺术相结合的认识。
2.在班级环境中布置“青团主题墙”,展示幼儿的作品,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安全注意事项:
全程监控幼儿使用剪刀、粘合剂等工具的安全,确保所有活动都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对于使用粘土等活动,提醒幼儿不误食,做好卫生措施。
美术青团教案 10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观看和触摸青团实物,让幼儿初步了解青团的外观特点和象征意义,知晓其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关联。
2.技能目标:
利用可塑性材料(如彩泥),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发展其三维空间感知力,模拟制作出形态逼真的青团。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美术活动体验,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进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习俗的认识。
课程准备:
1.青团实物或清晰图片。
2.彩色无毒橡皮泥或陶土。
3.幼儿专用手工工具(如塑料切刀、滚轮等)。
4.美术桌布、一次性手套(视情况而定)。
教学步骤:
一、导入环节
1.引导谈话:
向孩子们展示真实的青团并讲解其来历,特别强调它在清明节中的角色以及绿色外皮所代表的生命气息。
2.观察与讨论:
带领幼儿一起观察青团的'形状、颜色和质感,启发他们表达自己的直观感受。
二、活动实施
1.操作演示:
老师现场示范如何使用彩泥制作青团,从揉面到造型,一步步详细展示。
2.实践创作:
幼儿分组领取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动手制作“青团”。鼓励他们自由发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青团,如添加豆沙馅、芝麻馅等内陷的象征物。
3.合作互动:
提倡幼儿间的交流与互助,共享制作过程中的快乐与挑战。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
1.让每个孩子展示自己完成的“青团”作品,并简单介绍创作思路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教师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强调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努力与创新,同时针对作品的细节和整体效果提出建议。
四、课程总结与延伸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青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布置家庭作业,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探讨更多关于青团的故事,甚至尝试在家制作真实青团,实现家园共育。
安全提示:
在整个美术活动中,要确保幼儿使用工具和材料的安全,避免误吞异物,保持环境整洁,随时关注幼儿的活动状况,保证课程在轻松愉快且安全的氛围中进行。
美术青团教案 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美术青团”的概念,包括其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及艺术特色。
学习并掌握美术青团的基本制作技艺,如设计图案、选色配色、捏塑成型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分析不同风格的美术青团作品,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亲自动手制作美术青团,体验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结合的乐趣,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理解美术青团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传承中寻求个性化表达,树立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美术青团的历史文化背景与艺术特色理解。
美术青团的制作流程与技巧掌握。
教学难点:
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具个人特色的美术青团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美术青团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实物样品,制作工具(青团皮原料、色素、馅料、模具等),安全防护用品(手套、围裙)。
学生准备:
笔记本、铅笔、彩色笔,以及开放、积极的学习心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系列精美的美术青团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形、色彩、图案等特点,引发对美术青团的好奇心。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既美观又可食用的作品是什么吗?它们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术青团’的世界,探寻它的奥秘。”
二、讲授新知(20分钟)
1、介绍美术青团的历史文化背景:
讲述美术青团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强调其作为中国传统节日食品与民间艺术的双重身份。
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美术青团作品,解析其造型、色彩、图案的变化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2、解析美术青团的艺术特色:
分析美术青团的形态美、色彩美、装饰美,解读其象征寓意和美学价值。
强调美术青团不仅是美食,更是艺术品,是生活美学的体现。
三、实践操作(40分钟)
1、演示制作流程:
教师现场示范美术青团的制作步骤,包括揉面、染色、捏塑、印花等,讲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分组实践:
学生分组领取制作材料,按照教师指导进行美术青团的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所学知识,设计独特且富有个性的青团图案。
3、交流分享:
制作过程中,各小组间互相观摩、交流,分享创作思路与技巧。
完成后,每组选出代表展示本组作品,讲述设计理念,全班共同点评,教师给予专业指导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知识回顾: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梳理美术青团的历史文化背景、艺术特色及制作流程。
2、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反思本次实践体验,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理解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探索类似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3、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
写一篇关于本次美术青团制作体验的心得体会,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收获与感悟。
实践作业:
尝试在家与家人一起制作美术青团,进一步熟练掌握技艺,并尝试创新设计。
美术青团教案 1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让幼儿了解青团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代表性食品,熟悉青团的形状、颜色和制作材料。
2.技能目标:
通过使用黏土、绘画等美术媒介,锻炼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培养他们的三维立体造型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亲手制作青团的乐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准备:
1.准备青团实物或图片供幼儿观察。
2.准备环保无毒的儿童黏土、彩色卡纸、绘画工具等。
3.设置安全舒适的美术创作区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讲故事或播放视频的形式,向幼儿介绍青团的由来、特点以及在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中的象征意义。
二、探索与感知
提供青团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青团的.颜色、形状和表面纹理,用手触摸感知其软硬度。
三、艺术创作
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黏土制作青团,引导幼儿模仿操作,揉搓出绿色的黏土球,然后轻轻压扁,模拟青团的形状。
2.鼓励幼儿发挥创意,用绘画或剪贴等方式,制作青团内部的馅料,如红豆、芝麻等。
3.也可以组织幼儿合作,用大块黏土制作“巨型青团”,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
四、作品展示与分享
1.幼儿展示自己的“青团”作品,描述制作过程和感受,教师和同伴给予肯定和鼓励。
2.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展览,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五、总结与延伸
教师对幼儿的创作成果进行总结,再次强调青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尝试与家人一起制作真实的青团,亲身体验传统节日习俗。
安全提示:
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幼儿使用黏土和工具的安全,防止误吞异物,同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美术青团教案 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青团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材料及工艺流程,掌握青团的基本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体验传统食品制作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理解劳动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关注饮食文化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青团的制作过程(揉面、包馅、塑形)
2、创意青团装饰设计
教学难点:
1、面皮与馅料的比例把握
2、装饰设计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青团制作所需食材(糯米粉、艾草汁、豆沙馅、咸蛋黄等)、烹饪器具(蒸锅、模具等)、装饰材料(食用色素、果蔬粉、各类糖珠等),PPT课件介绍青团历史文化。
2、学生准备:
围裙、手套、洗好的手,分组合作用的桌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以提问形式引出话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青团吗?有没有吃过或者见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或印象。
展示PPT,讲解青团的历史起源、文化寓意以及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学习青团制作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10分钟)
1、青团的制作材料与工艺流程:
介绍糯米粉、艾草汁、豆沙馅等主要原料及其作用。
通过PPT演示或实物展示,详细讲解青团的制作步骤:调制面团、包馅、塑形。
2、创意青团装饰艺术: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色彩、形状、图案等元素进行青团装饰,使其既美观又富有个性。
展示一些创意青团实例图片,如动物造型、卡通形象、花卉图案等,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实践活动(40分钟)
1、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一套制作工具和食材。各组推选组长,分工合作完成青团制作。
2、制作环节:
按照教师示范,学生亲手制作青团,注意面皮与馅料的比例,确保口感适中。
在保证基本成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各种创意塑形和装饰手法,如使用果蔬粉上色、糖珠点缀等。
3、互评与改进:
各组展示制作成果,其他组员从制作技巧、创新设计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强调安全卫生和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四、蒸煮与品尝(1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将制作好的青团放入蒸锅,设定合适的时间蒸煮。
蒸熟后,组织学生有序取食,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青团,感受劳动成果的喜悦。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制作青团的心得体会,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
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与家人分享今天的课堂经历,并尝试在家制作青团,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美术青团教案 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了解青团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材料和工艺,掌握青团的基本形态特征和色彩搭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绘画与手工制作,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食品及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青团实物或图片、青团制作视频、绘画工具(画纸、颜料、画笔等)、手工制作材料(绿色黏土、糯米粉等模拟材料)。
学生准备:
绘画本、彩色铅笔或水彩笔。
教学流程:
一、导入环节(10分钟)
1、故事引入:
讲述关于青团的起源传说或者与清明节相关的习俗故事,引发学生对青团的兴趣。
2、实物展示与讲解:
展示青团实物或图片,介绍青团的外形特点(如圆形、椭圆形,色泽碧绿,表面光滑),内部馅料种类(豆沙、芝麻、肉松等),以及其与清明节的关系。
二、观察与绘画环节(25分钟)
1、引导观察:
分析青团的颜色层次(深浅不同的绿色)、形状结构(饱满的主体与扁平的底部)、细节特征(蒸熟后的光泽、褶皱等)。
2、绘画实践: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青团形象。鼓励他们尝试运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表现青团的质感和立体感,也可以添加一些创意元素,如背景、装饰等。
三、手工制作环节(35分钟)
1、观看示范:
播放青团制作视频,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制作过程,理解青团的软糯质地和包裹馅料的方式。
2、手工指导:
使用绿色黏土模拟糯米皮,指导学生搓圆、压扁、包馅、捏合等步骤,制作出“仿真”青团模型。提醒他们注意比例、形状和细节的还原。
3、创意拓展:
鼓励学生在基础模型上进行个性化创作,如添加花纹、使用不同颜色的黏土制作多彩青团,或将青团与其他元素(如竹篮、花朵、小动物等)结合,创设情景。
四、作品展示与分享(10分钟)
1、个人展示:
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和手工模型,阐述创作思路和亮点。
2、同伴互评:
同学间互相评价作品,从形似度、创新性、色彩运用等方面给出建议和赞美。
3、教师总结:
教师对全班作品进行点评,强调大家对青团特征的把握,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以及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五、课后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尝试制作真正的青团,体验烹饪的乐趣,并记录下制作过程和品尝感受,下节课分享交流。
【美术青团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活动青团活动教案07-19
绘画绕团幼儿美术教案05-01
清明节青团做法03-25
清明节食谱 青团的做法04-26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04-28
游团大班教案04-23
小青虫的梦教案12-09
小青虫的梦教案05-04
玩布团大班教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