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数学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方法和算术方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地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全体学生列式解答,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32-5
=6.5-5
=1.5(千米)
根据:路程相遇时间-甲速度=乙速度
(二)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相遇问题的三量关系?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三)引新
刚才同学们练习题分析解答得很正确,现在老师把这道道中的已知条件改变一下,看看你们还会解答吗?(将2小时改为 小时)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解答、
方法一:解:设乙每小时行 千米、
方法二: (千米)
3、质疑:观察这道例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在解答时,两种解法之间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相同: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相同;
不同:数据不同,由整数变成分数、
4、练习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9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 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教学例2
例2、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 ,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1、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等量关系、
由此得出:一批水果的重量 第一次+第二次
2、列式解答
方法一:解:设这批水果有 千克
方法二:
3、以组为单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和依据、
4、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2人,全班学生占六年级学生总数的 、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三、巩固练习
(一)写出下列各题的等量关系式并列出算式
1、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18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 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一天打了12页,每二天打了13页,这两天一共打了这部书稿的 、这部书稿有多少页?
(二)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一根长绳,第一次截去它的 ,第二次截去 米,还剩7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2、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2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走出,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 千米,两人多少小时后相遇?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和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五、课后作业
1、商店运来苹果4吨,比运来的橘子的2倍少 吨、运来橘子多少吨?
2、一套西装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 、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六、板书设计
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2、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
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 ,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解:设乙每小时行 千米
答:,乙每小时行 千米、
解:设这批水果有 千克
答:这批水果有480千克、
教案点评:
教学程序安排紧凑,教学方法得当,语言简炼,重点突出,整体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儿童特点。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 目标
1、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教学 重难点
不遗漏的列出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准备
3个转盘、若干个纸杯纸箱、4个红色乒乓球、3个黄色乒乓球、3个黑色乒乓球。学生自制转盘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他要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录音)同学们好,我是淘气!我来玩个游戏,看谁猜的又对又快!
师:(出示转盘)如果转动指针,指针可能停在什么颜色的地方?
有生说指向紫色,有生说也可能指向黄色。
师动手转动指针,进行验证。
(录音)小朋友猜对了吗?两种颜色都有可能指到。那么谁的可能性大一些,谁的可能性小一些呢?
生答。
师:小朋友们说的有道理,在这个活动中,两种颜色都可能指到,只是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今天我们就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来研究可能性大小的问题。
游戏的延续
1、(录音)淘气:我还带来了一个转盘,这次还要请大家来猜猜指针会指向哪种颜色?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些?
师:(出示转盘)谁愿意来猜?
生:可能转向紫色。
生:也可能转向黄色。
生: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一样。
师:为什么说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一样?
生:因为两种颜色的面积一样大。
师:小朋友说的很好,两种颜色的面积一样时,转动指针,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请学生到黑板前动手拨一拨,进行验证。
2、师:昨天小朋友在家也制作了一个转盘,拿出来让大家猜一猜,然后动手转一转,看看你猜对了吗?生出示自制的转盘,在小组内活动。
教师下到各组参与活动,对同学的错误判断及时纠正。
3、(录音)淘气:刚才你们活动的好热闹!我也很想参与。我准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转盘,你们帮我想想指针指向各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小情况,好吗?
师出示转盘。让学生说一说看法,以及理由。
生:转向橙色的可能性最大,转向黄色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面积大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大,面积小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小。
师:在玩转盘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道理?
生答。(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游戏二(抛纸杯)
1、宣布规则。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抛纸杯”的试验,
每个同学抛5次纸杯,每次的结果都要记录在试验单上。4人都抛完5次,再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结果,组长并将出现各种结果的次数进行汇总,最后得出结论。
2、小组活动。(师下到各组参与活动。)
3、交流结果。尽量请每个小组都汇报他们的试验结果及结论。
师将各组的试验结果进行汇总,这样累计的次数多了,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4、形成结论。
纸杯抛出,落地后侧放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侧面的面积最大,正放的可能性最小,因为底部的面积最小。
游戏三(摸球)
1、师:刚才的游戏同学们都玩的不错,我们再来玩一个“摸球”游戏。(出示纸箱,并放入2个黄球和1个白球)
师: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吗?
师请一生到讲台前摸球验证。
2、师:(在箱内再放入3个红球)现在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
师:有可能摸到黑球吗?
生答。
3、(在箱内放入2个白球和2个黄球)师:一次摸出2个球,可能出现几种结果?
生在小组内讨论。
汇报结论。
: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延伸作业
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什么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
板书设计
猜一猜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0~1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教学的前面,其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复习并激活已经教学的面积知识,包括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等。二是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准备,为主动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能通过分一分、移一移、数一数、估一估等方法数出或算出一个规则、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技能目标:掌握面积计算方法,为今后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做好比较充分的知识和准备。
方法目标:1、在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体会等积变形,感受转化的策略。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动的转化方法
难点: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池塘的平面图的面积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份
2、小组内准备各种规则与不规则图形一份
3、剪刀、水彩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一、营造分类情景,感知图形特点
1、分类
学生桌上有许多图形,请学生根据图形的特点动手分一分。
预设分类方法一:分成简单图形和复杂图形两类。
方法二:按是否规则把图形分成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两类。
方法三:按图形中的格子特点把图形分成只有整格的复合图形和既有整格又有半格的复合图形。
2、
师:像长方形、正方形这些图形是简单图形,其他四个图形把它们成为复杂图形。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会从简单的入手。
二、新课展开,感受解决问题策略
1、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是多少?(第一组图形)
师:你们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吗?
预设方法一:计算的方法,先数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把长和宽相乘就得到了长方形的面积。
方法二: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师:不管是用以上的哪一种方法,当我们得出结果后还能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复杂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第二组图形)
(1)第二组中这些复杂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2)生:在小组里讨论确定解题策略,相互交流。
预设:左边的图形横着画两条线,把这个图形分成3个长方形;竖着画一条线把图形分成3个长方形……
预设:右边的图形竖着画2条线把图形分成3个部分;横着画两条线把图形分成3个部分;也可以横画和竖画相结合把图形分成几个部分。
(3)比较方法,虽然有的竖着分,有的横着分,这些分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图形)
(4)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复杂图形,用笔分一分。
要求:分的痕迹要清晰、分成的简单图形的各部分面积要看一眼就能知道。
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进行方法渗透。要知道复杂图形的面积,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把它分解成几个简单图形,然后每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相加就得到了复杂图形的面积。
策略一:复杂转化成简单(分一分)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解决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把一个复杂图形分割成几个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的。这种操作是在保持面积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形状的变化。教学的转化意识是。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到:稍复杂的图形可以等积变形成较简单的图形,求积方法未知的图形可以变成求积方法已知的图形,这就是转化。等积变形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连结,是探索新知识的途径。学生在体验转化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策略。]
3、有半格的复杂图形的面积
(1)师:你能用分一分的方法把有半格的复杂图形的面积转化成简单图形,并一下子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
(2)生:独立试一试并交流
预设一: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复杂图形,把三角形向右移动拼在后面就成了一个长方形。
预设二:分成2个三角形和一个复杂图形,把三角形向左移动拼在后面就成了一个长方形。
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对活动过程进行。把一个复杂图形分成几个图形,进行移动,拼成一个规则图形。
师:在你们活动的过程中,分完了为什么还要移?这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使半格能凑成整格)
策略二:复杂转化成简单(移一移)
(3)师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平移前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4)师:不管是策略一分一分,还是策略二移一移,都是把复杂的转化成简单的、难的化成容易的的来解决,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板书)
本环节在学生操作形成自己的策略后引导学生观察和反思:平移前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样的比较和分析使学生得到的就不单是转化的方法,而且体验了转化对解决问题和数学学习的意义。
4、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1)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这样的问题,那又该这样来解决呢?(多媒体出示池塘平面图)
(2)师生交流讨论: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有没有困难?
生:发现图上有不满格的
师:这时,我们把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来计算。那两个不满整格的就看成是一个整格。
生:把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开来,然后再计算它的面积。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区分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
预设1:把不满整格的和整格的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涂上颜色。
预设2:把不满整格的和整格的做上不同的记号。
学生同桌合作算出图形面积。师收集学生的方法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反思。现答案都不相同,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
要让学生理解:我们算出的面积只是一个近似值,因此都对。但是方法是科学的。
策略三:分类计数(数一数)
5、生活中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1)师:当我们在生活中想知道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但是又没有格子的时候,还能用到策略四:估一估。
(2)估一估自己的手掌心的大小
交流:你是怎么估的。
(写出你想估一估的物体的表面并估一估,在小组里交流)
三、交流本课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知道了哪些知识?
四、课外活动
用小方格测量树叶的大小。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数学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
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NO:1
教学内容:
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 (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CAI课件一套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 )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 (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略)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小学数学教案《数学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1、课前准备必须充分,其中包括课件和钱币的准备及后面游戏的准备工作。
NO:2
教学内容:
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例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NO:3
教学内容: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
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
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
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
生读:我买一个足球。
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
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
(学生口答)
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
(学生汇报)
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
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用3元钱买了一瓶鲜橙多。
生2:我买了一寺钓鱼的东西,它的价钱是8元,给他10元钱,找了我2元钱。
生3:我很喜欢那只音乐盒,可中它人价钱是20元,太贵了,我只有10元钱,还差10元钱,下次再买吧。
生4:我买了一个跳跳盒,它人价钱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钱,我就请他便宜一点,5元钱就买来了。
(师边笑边夸奖同学们)
生5:我本来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本书,共需要14元钱,我只有10元钱,还差4元钱,所以我就只买了一本8元钱的书,找了我2元钱。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2:我学会了还价
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
…………………………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实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如:CAI课件及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价格牌
2、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说明购物过程及思维过程。
3、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NO:4
教学内容:
简单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
练习中试试看放大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新授。
教学例8。
课件演示(小朋友购买皮球)。
教师: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用几句话把你看到的讲一遍。
教师:10元钱习皮球用了6元钱,还剩几元?该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元)
教师:机器人几元?飞机几元?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
学生:机器人比飞机贵5元。
教师:该如何列式呢?
学生:45—40=5(元)(教师板书)
教师:“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飞机比机器人便宜几元?飞机比机器人少几元?
机器人比飞机多几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课本第52页。
学生独立填,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1)出5元,要买的东西3元,应找回2元。
(2)出20元,要买的东西10元,应找回10元。
(3)付出2元,要买的东西0.50元,应找回1元5角。
2元=20角 0.5元=5角 20角—5角=15角=1元5角。
2、练习九
第9题:学生看图填书。
第10题: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多少钱?老师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角+2角=5角。
(2)“买上面3种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同一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列式计算?钱该怎么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角+2角+6角=11角=1元1角
(3)抢答比赛:付给售货员2元钱买以上3种物品,应找回多少钱?
2元—1元1角=20角—11角=9角
3、试试看。
(1)可以买( )块这样的橡皮。
(2)如果买一把尺子,应找回( )角。
(3)要买一把小刀,还差( )角。
(4)小明想买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他所带的钱够吗?
(5)小丽只买了一个文具,就把钱花光了,这个文具是( )。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找规律》课例点评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中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物体的循环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墙面图案纸、正方形白纸。
2、学生准备:彩笔、四个圆、四个方、四个三角形、四颗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老师说一个词,你来做动作。拍手。
生:拍手。
师:跺脚。
生:跺脚。
师:再按顺序我说拍手-跺脚-拍手-跺脚。
生:拍手-跺脚-拍手-跺脚。
师:小朋友你们接下去该怎么做呢?
生:大部分同学猜拍手。
师:你们猜的真准,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猜的?
生1、我听老师是按拍手-跺脚-拍手-跺脚这样说的,所以我猜是拍手。
生2、我发现一次拍手之后,再跺一次脚,所以按照这样的规律,我猜是拍手。
师:说的可真好,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做的也很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顺序变化有规律的排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设计点评: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是新课标理念之一。本课一开始就设计选取了儿童情趣的活动内容,让学生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主体建构有关数学知识。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得到发展,同时运用肢体语言来创造规律,使身体运动智能也有所提高。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复习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够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对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和应用。
教学重点:
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3、公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商-余数
商=被除数÷除数-余数
1、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通过平均分一些物体,有时有剩余,就出现了余数。
如: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5=4(组)……3(盆)
()()()()
其中,被除数23表示();除数5表示();商4表示();余数3表示()。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余数﹤除数)
如:23÷5=4……3,其中(余数3﹤除数4)
3、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或被除数=商×除数
如:()÷()=7……7,除数最小应是(),
这时,被除数是()
解决
问题1、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列式:答:
2、十二月有31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列式:答:
一、计算题,要细心啊!
1、口算。
12×0=-174=80÷2=800-610=
295×8≈52÷7=400×2=38×4≈
2、用竖式计算。
88÷9=30÷7=26÷3=33÷8=18÷4=27÷5=40÷5=39÷9=54÷7=67÷8=
二、填空:
1、用除法算式表示下图:()÷()=()……1
☆☆☆☆☆☆☆☆☆☆☆☆☆☆☆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7﹤57()×8﹤464×()﹤36
5×()﹤239×()﹤60()×6﹤32
3、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一定要比()小。
4、51天是()个星期零()天。
5、÷5=8……▲,▲最大是(),那么被除数是()。
6、有32盆花,5盆摆一组,可以摆()组,还剩()盆。
三、:
笔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第二课时:课堂练习
练习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够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难点: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断对判错。
1、28÷5=5……3()
2、如果△÷6=○……□,那么□最大应是5。()
二、选择题。
1、下面的数中,除以6没有余数的是()A、34B、24C、44
2、有34个李子,每盘只能装5个,至少要()个盘子才能全部装完。
A、5B、6C、7
3、☆☆⊙⊙⊙※☆☆⊙⊙⊙※……像这样依次重复下去,第40个是()。
A、☆B、⊙C、
4、☆÷○=8……5,○最小是()A、4B、5C、6
5、下面式子中,计算正确的是()。
A、56÷6=8……8B、71÷9=8……1C、61÷7=8……5
三、解决问题:
1、有43人跳绳,5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2、一根绳子长24米,剪7米做一个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几米?
3、四年级一班有44人玩激流勇进的游戏,每船可以坐5人,我们都玩激流勇进,最少该租几条船?
4、儿童读物每本5元,小红带了36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本?
5、刘老师给每8位小朋友发苹果,每位小朋友分3个,最后还剩下2个,老师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6、李老师有60张邮票,最少要加上多少张,才可以平均分给9位小朋友?
7、马小虎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将除数9错看成6,得到的商是5,余数是2。正确的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8、幼儿园搞活动,发给每个小朋友4个小面包、2瓶饮料和3个苹果。现有39个小面包、17瓶饮料和26个苹果,能发给几个小朋友?
9、用5枝康乃馨,3枝玫瑰,3枝水仙可以扎成一束花。31枝康乃馨,17枝玫瑰,8只水仙最多可以扎成几束这样的花束?
10、○○○○●●○○○○●●○○○○●●……那么第21颗棋子是什么色的?第43颗棋子是什么色?
四、: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在教学2~5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已多次经历编口诀的过程,对于计算几个几的方法、乘法口诀的基本结构以及在乘法口诀与乘法意义之间建立起联系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考虑到这一点,教材给学生留出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无论是根据场景图中的问题填表,还是根据乘法算式编口诀,大部分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吸引力。
想想做做的安排侧重于把记口诀与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记中用,在用中记。同时,针对一些记忆难度较大的口诀,适当增加这些口诀的练习机会,以便于学生突破难点,加强记忆。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探索,总结出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6的乘法口诀。
2.培养简洁地表达和迁移类推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瞧,今天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电脑显示小动物们依次出现)你能口算一下小动物身上的算式吗?
瞧,小房子上面有些什么?(电脑显示小房子上面的乘法口诀)大家一起读一读。
提问:你能帮小动物们找一找他们的家各在哪里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显示在算式和口诀之间画线连结)
讲述: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玩一玩。
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观察场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谈话:来到儿童乐园,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想玩木马转转车吗?
提问:一次可以坐几人?(6人)
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人?3次、4次、5次、6次呢?
怎样知道2次、3次6次各坐多少人呢?把你知道的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
集体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2)填写表格。
谈话:如果列表加一加,用怎样一张表呢?(师生共同设计出和例题一样的表)你能把这张表格填写完整吗?
找一人上黑板填,其余小朋友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现在你知道了什么?(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12人6次可以坐36人)
1次可以坐6人,就是几个6人呢?2次呢6次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写乘法算式,编口诀。
求几个6是多少会写乘法算式吗?口诀会编吗?
找一人上黑板写一写,编一编,其余小朋友把书上算式、口诀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写算式和编口诀的方法。
2.记忆口诀。
谈话:刚才小朋友们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一起把口诀读一读,记一记。通过编口诀,记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比较每一句口诀)
你认为哪一句口诀最好记,哪一句最难记?你想怎样记住它?
3.教学想一想的内容。
提问:刚才你们编了几句口诀,这些口诀能算哪些乘法题?
下面这些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诀?
62 65 61 63 64
三、想想做做,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今天小朋友们真棒,自己编出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来一个背口诀比赛,看谁背得好。
在小组内背,互相检查。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再来瞧一瞧儿童乐园里还有什么?(电脑显示大象)你能帮大象把算式算一算,并且说说用哪句口诀吗?
学生一起做题,写口诀。做完后提问:看看每个大象身上的题目和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再请小朋友们瞧一瞧,(电脑显示小辣椒、西红柿)今天它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想试试吗?
出示:
(1)6个2相加是多少?
(2)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
一起做题后,一人汇报,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刚才小辣椒、西红柿听了小朋友们解答的问题非常满意,茄子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们。
出示第5题图,瞧,茄子老师又提出了什么问题?
提问:你能看出搭1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正方体小木块吗?独立做题后集体交流。
5.想想做做第6题。
谈话:白菜老师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请大家看书上第84页第6题。谁能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后,独立做题,集体订正。
6.游戏摸一摸,说一说。(袋子里有口诀、算式、数字卡片)
交代方法:每人从袋子里摸一张卡片,如摸到算式就说出口诀,摸到口诀就说算式,摸到数字就说出算式或者口诀。
以小组为单位做游戏。
四、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问题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总评]
这节教学设计有以下两个特色:
1.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6的乘法口诀,学生已经历了几次编口诀的过程,所以张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充分地让学生观察、想像、交流、尝试。整个教学过程都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编口诀,让学生记口诀,让学生用口诀。十分注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
2.这节课的设计既实在又灵活。整个设计依据教材安排了6次独立练习,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反复练习乘法口诀,而且要求学生能记的要记,能背的要背,并体现了在用中记,在记中用;其次,教师最后设计了一个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这个游戏虽简单,但它既训练了学生灵活地说出乘法口诀,并把算式、乘法口诀和得数紧密地联系起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课本第3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建立除法的逻辑推算。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2、方法与过程:经历自主探究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计算的方法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计算思维的灵活性。会用逻辑推理“因为??所以??”,能进行观察对比,提高对比能力。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与应用过程中,发展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并能熟练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整十数被一位数除、整百数被一位数除的计算方法。除法算式的不同读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好不好?请大家仔细听好。狐狸装了一筐苹果,今天它要卖苹果。狐狸说:我的苹果可甜了,而且还很便宜呢?2 个苹果只要12元哟?小熊看见了想买苹果,它说苹果价钱太贵了,狐狸就说:那好我再便宜一些吧,20个苹果只要120元钱,小熊高兴地说很便宜了,小猴看见了却说小熊上当受骗了。
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说为什么小猴说小熊受骗了?
师:请前后四个同学讨论讨论,说说为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3、师:哪组同学能说说你们小组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2个苹果只要12元。”
“20个苹果只要120元。”
4、师:其他小组能否根据他们小组找到的信息,列出算式吗?
生:(1)12÷2=6(元)
(2)120÷20=
5、师:在计算120÷20,该怎样计算呢?
6、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板书: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讨论算法
师:先请你们小组一起讨论计算方法,并试着算一算。
(核对答案)
方法一:因为12÷2=6,120里面有12个十,20里面有2个十,所以,12个十除以2个十的商是6。
师:请和这位同学做法相同的同学举手。
师:560÷70这道题,谁来说一说“因为、所以”?
生:略
师:还有同学有其他的做法吗?
方法二:因为
20=120,所以120÷20=6。
师:这位同学想到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出示题目卡片200÷20、490÷70、300÷50、240÷30)
师:像这组同学这样计算,你们会吗?能不能说出思考过程?
200÷20=? 因为__×20=200 所以200÷20=
490÷70=? 因为__×70=490 所以490÷70=
300÷50=? 因为__×50=300 所以300÷50=
240÷30=? 因为__×30=240 所以240÷30=
师(小结):结合刚才两组同学的做法,在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时,同学们可以根据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用推算的方法,根据12÷2=6,求出120÷20=6;在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老师和这两位同学的做法都不一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板书:120÷20=6 被除数、除数同时划去一个0)
师:有没有同学能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
生:略
师:好,现在老师就来教你们一个方法:被除数、除数同时划去相同个数的0,划0的个数根据除数。
师:再看刚才那4道题,谁来说说该怎么划0?
生:略
2、讲解读法
师:哪位同学来读读这个算式?120÷20
(板书:3种读法)
生:120÷20 读作:120除以20
师:这个算式还有其他读法吗?
生:还可以读作:20除120
或:120被20除
师:这位同学非常好,已经在上课之前就做了预习,老师要表扬他。
(出示题目卡片:630÷7 400÷80)
师:请同桌两位同学小声地说一说这两题可以有哪几种读法?
生:略
师:(出示题目卡片)
选择:算式24÷3,下列读法错误的是( )
A、24除以3 B、24被3除 C、3除24 D、3被24除
师:请同学们手势准备、出
(检查手势答案,是否有同学错)
师:同学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除法算式的几种读法。
3、巩固练习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课本第33页,看例题;看完的同学完成练一练的1计算 师:做得快的同学,第一:请你仔细检查
第二:请你任选2题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核对答案)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看没有举手的同学,问他错在哪)
师:挑选200÷2、400÷8这两题,请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做的?
三、应用提高
1、第33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师:小巧和小丁丁和学会了“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后,来到超市里买鸡蛋,发现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在超市里帮忙分鸡蛋,将210个鸡蛋平均装入3只塑料桶。那么没只塑料桶要装多少个鸡蛋呢?
师:同学们能否列出算式,并试着算算结果。
生:210÷3=70(个)
师:如果要平均装入30只塑料桶呢?又该怎么列示呢?
生:210÷30=7(个)
师: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210÷3和210÷30的异同,并说说做法
生:略
师:210÷3 我们可以先算21÷3=7,再添一个0
而210÷30 我们可以先各划去一个0,再用21÷3=7
师:(出示题目卡片)请一组同学来开火车
180÷2= 160÷40=
270÷30= 400÷8=
四、归纳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以及“除法算式的不同读法”,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540÷9= 500÷50=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运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提出除法应用题的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我们来开一列特别快列车来计算出他们得数吧﹗
93 84 86 255 306
183 59 44 62 78
2、根据乘法写出两个除法算式。47=28
68=48
79=63
3、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二七( ) 六九( )
( )八五十六 六八( )
( )八三十二 九九( )
( )九四十五 ( )七二十一
二、合作探究
1、谈话引入: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是啊,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
请你仔细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从图上你可以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2、小组探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
a、他们做了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学生列式:568=
用什么方法求商?你是怎样想的?
要是挂成7行呢?
b、做了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多少?
c、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独立完成,学生汇报。
学生归纳概括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74= 82= 96=
284= 162= 546=
287= 168= 549=
2、数学书练习题吹泡泡:
(1)小八戒吹出了这么多的泡泡太美丽了,你会用口诀把这些泡泡上的题目算出来吗?
(2)开火车计算。
3、小兔子过河:把同学分三大组,看哪个组的小兔子先到达对岸?先到达的奖励一颗星。
4、小鸟回家:
(1)学生独立计算
(2)连线
(3)汇报每一题计算时所使用到的口诀。
5、拓展题:
( )( )=7
( )( )=8
( )( )=9
四、课堂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熟练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过程。
2、能判断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用分数表示。
3、在判断、讨论可能性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来表述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生谈话提出:袋子里有一白一黑两个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有几种可能?让全班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话题引入,让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入学习中。)
二、求可能性
1、教师用激励性启发性的谈话,提出“摸到白子和黑子各占所有可能性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回答,最后教师进行概述。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初步懂得事件发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感受有些实际问题可借助数学表述。)
2、提出问题(2),让学生讨论有几种可能,都是什么。列举出来。(设计意图:讨论有几种可能,为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作准备。)
3、教师启发性提出“每一种可能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得出:每种可能都可以用1/3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用数学语言表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尝试练习
1、教师谈话并拿出骰子,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观察骰子特征,为后面用分数表示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作铺垫。)
2、提出“议一议”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知道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用1/6表示。
(设计意图:结合掷骰子事情,给学生自主发展、有条理思考、表达问题的机会。形成用分数表示事件的等可能性的思维过程。)
四、设计游戏
1、教师提出用扑克牌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游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并试做。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动手试做的空间,考查学生能否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中去。)
2、交流学生设计的,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4-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8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2
小学数学教案07-20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31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