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模板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玩出不同的声音,并能组合成一段好听的有节奏的乐音。
2、乐意通过演示、讲述的方法与同伴交流自己探索的结果,体验探索的乐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各种生活中的物品;2、节奏卡;3、橡皮筋和各种盒子
活动过程:
1、尝试让身体发出声音,激发探索的兴趣。
幼儿闭眼睛,教师捻指,幼儿猜测。
提问:听到了什么声音?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发出来的?是怎样发出来的?你还有什么方法让手发出声音?
幼儿尝试让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发出声音。
提问:你身体的其他部位能发出声音吗?会发出怎么样的声音?请你试一试。
音乐游戏:《我的身体都会响》
让我们把身体上好听的声音变成一个好玩的音乐游戏吧。
×× ××│× ×│
教师:我的小脚
幼儿:踏踏
从头到脚,从脚到头玩一次。
教师小结。
原来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会发出声音,有的还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呢。真有趣!
2、尝试让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感知声音的不同。
教师出示生活中各种物品,幼儿辨认。
提问: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物品,看看都有些什么?
幼儿自由尝试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一边探索使物体发声的办法,一边倾听声音的不同。
师:请你想办法让这些物品发出好听的声音?并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
集中交流。
师:你用什么物品发出了声音?发出了怎样的声音?你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还能用什么不同的方法吗?
音乐游戏:传递声音
幼儿选定一样会发声的物品,围成圆做好,以× ×│× ×│的节奏传递声音。
3、尝试让橡皮筋发出不同的声音,拓展幼儿经验。
幼儿尝试让橡皮筋发出声音。
提问:一个盒子,一根橡皮筋,你有什么办法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
幼儿倾听不同盒子上橡皮筋发出声音的不同。
提问:请仔细听这两个盒子上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
音乐游戏:音乐小火车
(1)幼儿集体练习。
出示节奏卡× ×│× ×│;×× ×│×× ×│;× ××│× ××│;× ×│× 0│
跟随教师集体练习。
(2)幼儿分组练习。
幼儿自由分组,选定一个喜欢的节奏练习。
(3)进行音乐游戏。
每一个小组为一个车厢,弹一个节奏型,用自己的`方式让橡皮筋发出相应节奏的声音,连成一首好听的节奏乐。
活动反思:
整节课下来,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也体验到了成功,体验到了快乐。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成功。但我发现自己许多方面还做的不足,通过反思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争取做的更好。如:有的幼儿对所准备的材料很感兴趣而忽略了我对活动的讲解;在活动过程中我也没能关注每个孩子,有个孩子老是说生日吃蛋糕,我没能做出相应的回应,以至使这孩子注意不集中。还有我想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点,结合活动目的有机地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让活动进行的深入、透彻。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会动的玩具(科学)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积极参加活动,探索启动玩具的不同方式。
2、幼儿乐意和同伴交往,体验和他人分享玩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各类玩具。
活动重点:
幼儿能积极参加活动,探索启动玩具的不同方式。
活动难点:
幼儿乐意和同伴交往,体验和他人分享玩具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欣赏丰富多彩的玩具。
幼儿自由参观玩具,幼儿可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
2、初步探索玩具不同的玩法。
(1)鼓励幼儿自选玩具,自由操作,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与方法。
(2)请幼儿说说玩的是什么玩具,以及是怎么玩的。
3、发现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启动方式。
(1)幼儿自由结伴,尝试不同的玩具操作,比较它们的不同启动方式。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4、游戏“玩具找朋友”。
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的启动方式重新分类摆放,比如:惯性玩具、拖拉玩具、发条玩具、电动玩具、充气玩具和机械玩具等。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动物身体的奇妙、有趣。
2、能运用身体各部位创造图形,并能对应身体图形做动作。
3、在游戏情境中感知活动的乐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活动准备:1、身体各部位图形卡片2、动物图形卡片3、布偶4、录音
活动过程:
一、律动《郊游》——导入活动
师:美丽的秋天来了,老师要到影子王国探险去,你们想去吗?那咱们就出发吧!
二、进城啰!——热身活动
1、认识身体各部位图形。(手、头、脚……)
2、根据图形与对应的'身体部位做动作。
三、动物的身体真有趣
1、壁虎借尾巴,了解壁虎断尾是自卫以及它能再生的功能。
2、丢失的影子,根据轮廓辨认动物并巩固其身体特征。
四、我们的身体很有趣
游戏:迷惑大狐狸
延伸活动:小动物战胜大狐狸(观看vcd)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绿色是青蛙生存的保护色。
2.了解动物的衣服有保护作用。
3.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青蛙头饰、故事磁带《青蛙的衣服》、彩笔、挂图《动物的衣服》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情景创设:“笃笃笃!”什么声音?(敲门声)你们知道外面来的是谁吗?我这里有一个谜语,看你们能否猜出来,“身穿绿棉袄,唱歌呱呱叫,蹦跳捉害虫,丰收里功劳。”孩子们猜谜(青蛙),师开门因迎客人,一名幼儿戴着青蛙头饰来到活动室。(对话略)
2.观察青蛙的衣服,重点突出绿色和黑斑。
二、听录音故事《青蛙的衣服》。
三、引导幼儿讨论:小青蛙为什么捉不到害虫?
1.小青蛙穿上漂亮的衣服,害虫为什么马上就逃掉了?
2.小青蛙为什么只有穿上绿色衣服,才不会被大灰狼发现?
3.了解绿色是青蛙的保护色。
四、出示挂图《动物的衣服》,请幼儿观察画面。
组织幼儿讨论:动物的衣服是动物的`保护伞。
五、请幼儿说说我们生活中穿着的衣服具有的保护作用。
提示幼儿:解放军叔叔穿的迷彩服和防弹衣具有保护作用;医院里医生穿着无菌服装,很有作用;交警叔叔的衣服晚上放光,以免被车撞倒;……
六、游戏“我们都是小青蛙”。播放歌曲,幼儿模仿青蛙舞蹈:唱歌、跳舞、蛀虫。
七、请幼儿给青蛙穿上绿衣服。(播放轻音乐)
1.情景创设:一幼儿扮演一只没穿衣服的小青蛙,蹲在地上哭。师提问:小青蛙遇到了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帮助它)
2.请幼儿给小青蛙穿上绿衣服(添绿颜色)。
八、游戏“青蛙回归大自然”。
1.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爱护青蛙的教育。
2.把画好的青蛙送到事先准备好的“庄稼地”里。
活动反思: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萌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分享、参与的快乐。
2、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大胆操作、积极表达的能力。
3、鼓励幼儿在玩中积极探究调制泡泡水的方法,初次尝试记录。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吹过泡泡。
2、材料准备:一瓶调好的泡泡水;水、吹泡泡工具、洗洁精、盐、洗衣粉、面粉、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肥皂水、擦手抹布、记录表、粉笔、黑板。录音机、磁带。
3、场地准备:户外草坪。
活动过程:
1、出示调好的泡泡水,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幼儿相互讨论。
“你准备怎样调泡泡水”?
3、幼儿认识各种材料后,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自由探索与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参与指导。
问题:哪些原料能够调出泡泡水呢?
重点指导:
(1)启发幼儿认真思考、尝试区分哪些材料能调出泡泡水,并作好记录。激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2)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卫生,不乱撒泡泡水,不将泡泡水吹至小朋友身上、头上,不争抢工具。
4、幼儿汇报吹泡泡的发现。
讨论:你用哪些原料调出了泡泡水?怎样调的?你还有什么发现?
5、集体游戏:吹泡泡比赛。
6、活动延伸:幼儿自由在户外吹泡泡,观察泡泡在阳光下的变化。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通过硬币小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具有的惯性。
2、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硬币和小纸条若干、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师:"小朋友每天是怎样来幼儿园的?"教师:"那你们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1播放视频,让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你们看看这辆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人们都向前倾倒了呢?"
2、教师给幼儿展示实验。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答案就在这个实验当中。"
(2)操作过程:出示硬币和纸条①手握成拳状;②将纸条放在拳心上;③在纸条的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币(3)实验暂停,让幼儿猜一猜会有什么结果。
教师:"将硬币放在纸条的一端,另一只手握成拳,在将纸条和硬币放在拳心的位置(指给幼儿看),如果老师用力拉纸条的这一端,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硬币会怎么样?"(对幼儿的猜想给予鼓励)(4)继续实验,另一只手拉住纸条的另一端,迅速的拉出,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硬币还在老师的拳头上呢。"(可以再演示一遍)(5)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让个别幼儿上前试试,成功与否没关系,"咦?为什么他的硬币掉在地上了,老师的硬币没有掉在地上呢?""老师是怎样完成这个动作的'?"引导幼儿讨论,得出结果:只有快快的、稳稳的向外拉,才能让硬币不掉下来。
3、总结:当硬币下面的纸条快速的抽出去之后,硬币还是稳稳地呆在拳心上,没有掉下来,这个就叫做"惯性"。我们刚才看的公交车突然刹车,人们就向前倾倒的原因就是"惯性"。
4、提供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多次尝试,教师给予指导。
5、操作结束,送硬币宝宝回家。
三、结束部分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玩荡秋千、快跑等游戏,进一步感受惯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序数是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一个事物对于另一个事物的相对位置或相对大小。对中班幼儿提出了“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的目标要求。研究表明,我国5岁儿童在序数概念的发展上并不理想,这种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有关,儿童在生活中接触序数的机会可能少于接触基数的机会。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将认识5以内的序数设计成“动物运动会”的游戏情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并能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目的
1.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从不同的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判定某一物体所处的位置,初步理解物体的排列位置因起始方向的变化而不同。
三、活动准备
“动物运动会”课件、小动物图片若干、房子图卡、幼儿操作卡
四、活动过程
(一)以“小动物参加运动会”引入活动,引导幼儿复习5以内的数。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运动会吗?幼儿1:知道,就是比赛幼儿2:有赛跑、游泳、打球幼儿3:还要评出冠军什么的。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开运动会,(出示小动物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来了几只小动物?它们是谁?幼:有狮子、小羊、兔子、牛、猪,一共五只小动物。(孩子们运动会还是比较熟悉的,可是老师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孩子们诸多的讨论。孩子们对动物运动会的话题比较感兴趣,注意力一下就集中过来,并且很快数出动物的数量)
(二)游戏:“小动物排队”,教师引导幼儿用序数词正确表述物体在数列中的位置。师:五只小动物很快排好了队伍,(出示图片2)请小朋友说说小猪排在哪里?幼儿1:小猪排在第四。师:你是怎么数的?(请这名幼儿示范点数)(教师提问各种动物排在哪里?)师:你们对小猪排在哪里有不同意见的吗?幼儿2:排在第二师:你也来数数怎么是第二呢?(请这名幼儿示范点数)(让幼儿掌握序数词是本环节的重点,教师的提问是小动物排在哪里而不是排在第几,能较好的达成目标一。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幼儿对序数的掌握是比较清楚的,能很快说出每种动物所处的位置。教师抛出问题“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同一种动物会有不同的排列位置,引出下个环节。)
(三)引导幼儿初步理解物体的排列位置因起始方向的变化而不同。师:为什么小猪一会儿是排在第四一会儿又排在第二了呢?幼儿1:第四是从这边数起的(中班孩子还分不大清楚左右),第二是从另外一边数的。幼儿2:从不同边数第几就不一样了。师小结:判断一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时,由于方向的不同,物体所处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相对性问题在序数的判定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也是幼儿学习序数中的难点问题。本环节通过让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孩子们很快明白了数排列变化的问题。)
(四)以“比赛开始了”(出示图片3)复习判断5以内物体所处的位置。师:小动物们开始比赛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比赛什么项目?幼儿1:是赛跑啊师:请小朋友们来说说ⅹⅹ动物排在第几,从哪开始数的?(本环节让幼儿根据上面所学的经验,从不同的方向数出动物的排列次序)(五)幼儿操作活动,复习5以内的序数,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1)出示房子图卡,认识小动物的新家,根据小动物身上的数字把小动物送到相应的楼层。
(2)“快乐的郊游”,根据提示画出动物的相应位置。
(3)“找一找,连一连”,根据两次动物排队的次序,按要求写出动物每次的各是第几位。五、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学会了5之内的单向序数,初步建立了序数的概念,并且能按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的顺序进行点数,为今后学习不同的方位序数奠定了基础,也为幼儿在生活中自己的位置找准了坐标。整节活动环节安排比较合理,,思路也比较清楚,幼儿所学效果较好。
具体体现在:
(一)关注幼儿对序数词的掌握。序数词的掌握是序数教学的重点,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能关注幼儿是否已经正确掌握序数词,借助直观教具进行讲解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
(二)渗透物体排列位置的相对性问题。相对性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在序数判定中,即物体排列的位置不变,但对其所处位置的判定会因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变。在本次活动活动中,教师能用很自然的问题“为什么小猪的位置有的小朋友说是在第二,而有的小朋友说是第四呢?”引发幼儿思考、讨论,让幼儿初步理解从不同的方向点数,其结果是不同的。
(三)注重通过操作和游戏进行学习与巩固。学习序数不仅要让幼儿掌握序数词,而且应注重让幼儿在积极操作的过程中,构建初步的数概念,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小动物运动会”的游戏情节,先出示五只小动物,在幼儿点数数量的基础上说说“什么小动物排在哪里?”让幼儿学习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说出某个动物在整排动物中的序数;接着出示动物比赛的图片,让幼儿说说哪只动物站在哪条跑道,帮助幼儿利用刚学的有关对序数的认识解决新的问题;最后让幼儿操作练习,按幼儿能力不同分成三组,投放难度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巩固对序数的认识。(四)应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深奥的序数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软件,整个活动以小动物运动会的形式,贯穿始终。每当电脑显示小动物参加比赛的画面,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欲望,同时电脑又以不同的声音来判断幼儿回答的正确与错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优化了教学情境不足之处:
1、生活即课堂,可以将幼儿学到的知识经验应用到幼儿的生活当中,如可增加幼儿排队的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排列的位置。
2、整个活动的信息量不是很饱满,活动时间偏短,可以增加幼儿操作练习的机会,让每个幼儿尝试做各种难度的练习。
3、注意避免活动中的无效提问。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重要,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但是在活动一开始,教师的导入就显得有点走过场,“你们知道什么是运动会吗?”,属于与目标无关的无效提问,没有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集中教育活动时间。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背景:
秋天来到了,自然角的种子也逐渐增多起来。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种子宝宝惹得孩子们经常驻足观看。这么几种平凡的种子真让孩子们如此感兴趣?在找到原因后,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学习按种子的各种特征分类。
2、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各种种子(扁豆、花生、黄豆、赤豆、芝麻、菜籽、菠菜籽等)
2、人手一只小盆子,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观察种子,讲出种子的名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种子宝宝,请你们过去看看,把你认识的种子宝宝的名字告诉好朋友听。
1、幼儿观赏各种种子,并小声讨论。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宝宝?
幼1:我看到了白豆宝宝和赤豆宝宝。
幼2:我看到了蚕豆宝宝和绿豆宝宝,还有芝麻宝宝。
(评析:由于增加了许多新鲜的种子,幼儿观察的积极性很快地被调动起来。经过幼儿间的相互介绍,使幼儿认识的种子越来越多,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二、挑自己喜欢的种子,初步感知种子的不同特征。
1、你喜欢这些种子宝宝吗?(喜欢)那就去选几种你自己喜欢的种子宝宝做朋友吧。
2、幼儿拿盆子去挑选种子,要求每样挑两粒。
3、提问:你挑选了哪些种子宝宝做朋友?
幼1:我选了花生宝宝、蚕豆宝宝和白豆宝宝。
幼2:我选了芝麻宝宝、黑豆宝宝。
幼3:我选了花生宝宝、赤豆宝宝和黄豆宝宝。
师:那你的种子朋友长得是怎样的?有什么用?
幼1:我的种子宝宝长得大大的,穿着红衣服,它们可以吃。
幼2:我的种子宝宝有黑色的,黄色的,有白色的,它们有的可以吃,有的不能吃。
幼3:我的种子宝宝有的长得圆圆的,有的长得扁扁的,它们都可以吃。
幼4:我的种子宝宝长得怪怪的,都不能吃。
4、小结:原来种子宝宝有大的`、有小的、有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有各种样子,有的还可以吃呢,真有趣!
5、出示教师挑的种子,请幼儿仔细观察。
师;顾老师也挑了喜欢的种子做朋友,来看看它们是谁?它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幼:它们是绿豆宝宝和蚕豆宝宝,它们都穿着绿衣服。
师:对,因为老师最喜欢绿色的种子宝宝,所以就选它们做我的好朋友。你们最喜欢什么特征的种子宝宝呢?
6、幼儿讨论。
(评析:从幼儿自己喜欢的种子宝宝中总结出种子的特征,幼儿易于接受;教师有目的的示范,为幼儿的下一次操作做好了铺垫。)
三、幼儿按种子的一个特征挑选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按照你喜欢的特征去选种子宝宝吧。
1、幼儿自由挑选
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师:你选了什么种子宝宝做朋友?
幼1:我选的是红色种子宝宝。
幼2:我的是大种子宝宝。
幼3:我的种子宝宝都不能吃。
幼4:我的种子宝宝长得扁扁的,真有趣。
(评析:有了教师的引导示范,幼儿都能完成这次的操作要求。同时,引导幼儿讲述操作结果能提高中班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话的能力,促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结束
植物的种子可真多,还很有趣。下面,我们把这些有趣的种子宝宝带到活动室,一起做“种子发芽”的小实验吧!
活动评价:
1、本次活动取材较好,能从幼儿身边常见的事物中汲取教育素材,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让幼儿从小就感知科学就在自己身边。
2、整个活动层次清楚,层层递进,从易到难,逐步解决教学重点,让幼儿在与种子宝宝交朋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初步感知溶解的现象。通过想想、猜猜、实验知道果珍会在水里溶解,面粉、油不会在水里溶解的。
活动准备:
果珍 水 操作纸 勺子 面粉 记号笔 油 去油渍的方法制作成PPT
活动过程:
一、幼儿探索:果珍和水
1、教师出示果珍和水。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把水和果珍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幼儿猜测并做出回答。(教师边出示操作纸,记录孩子猜测的结果。)
2、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并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幼儿用勺子搅拌。果珍它偷偷地在告诉我,它想在水里跳跳舞,请小朋友用勺子搅拌一下好吗?)
3、师小结:果珍和水相互溶解,果珍溶解到水里,变成了橘子水。(教师在操作纸上记录幼儿操作的结果。)
二、幼儿探索:面粉和水
1、教师出示面粉和水。刚才面粉看见了果珍和水在一起,它也想和水一起玩一玩,你们想一想,把面粉和水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幼儿猜测并做出回答。(教师边出示操作纸,记录孩子猜测的结果。)
2、幼儿实验:操作方法同上。(教师记录幼儿动手操作的.结果。)
3、师小结:小朋友你们说面粉溶解到水里,变成了白颜色的水,可是丁老师早上也操作了一次把面粉放在水里,水是变白了,而且面粉也没有了,可是等我过了一会去看的时候,面粉沉在了水下面。(教师在幼儿动手操作的结果上打上问号)要不我们等一下去观察一下好吗?
三、幼儿探索:油和水
1、请幼儿猜油和水放在一起会怎样?幼儿自由回答
2、幼儿实验:操作方法同上
3、师小结:水和油互不相溶,无论用什么方法,总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教师记录幼儿动手操作的结果。)
4、刚才我们知道糖能溶解在水中,而现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可是如果我们的衣服不小心粘上了油,变的脏脏的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油渍去掉。
5、除了小朋友想的,老师这里也有许多平时爸爸妈妈不怎么用到的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看PPT)
四、活动延伸
刚才周老师把我们操作的面粉和水放到教室里了,我们一起去看看面粉到底是沉下去了,还是溶解在水里了呢?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7-2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8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6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7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1
中班科学教案07-22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16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9-19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