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4-09-23 12:47:40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集合9篇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读懂画面,理解故事中小猪通过改变自己形态,寻找快乐幸福的过程,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

  2、结合白板图片,分段学习故事情节,大胆讲述小猪变形的有趣经历。

  3、通过阅读,初步理解“做自己最幸福的道理”。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绘本课件

  2、《小猪变形记》绘本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假如我们能像孙悟空一样有72变,你最想变成什么?

  2、有一只小猪啊,他也想变.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呢?

  二、幼儿自主阅读,初步欣赏故事内容

  1、师: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打开图书,我们一起在书中认识这只小猪

  2、幼儿自主阅读,师巡视指导

  三、结合电子图片,分段学习故事

  第一段:变长颈鹿

  1、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小猪,小朋友们觉得这只小猪的心情怎么样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2、哟,它在路上碰到谁了?那小朋友们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小猪变成高高的.长颈鹿呢?

  3、小猪踩着高跷散步去了,走着走着遇到了斑马,小猪得意的跟斑马打招呼……他会跟斑马说些什么呢?(播放声音后,幼儿集体模仿)斑马会怎么回答他呢?

  第二段:变斑马

  1、看,他找来了什么?这一次小猪想变成谁?

  2、小猪给自己穿上了一件奇妙的新外套,出门向大象炫耀去了……你猜他会怎样向大象炫耀呢?

  3、大象听了哈哈的笑了起来,他为什么要笑小猪呢?

  第三段:变大象

  1、大象刚说完,用长长的鼻子吸满了水,对准小猪“哗啦!”, 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小猪怎么样啊?

  2、可是还没等身上的水全干,小猪又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这会是什么好主意呢?

  3、他会怎么变大象呢?(想一想大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鼻子长长的、耳朵大大的)

  第四段:变袋鼠

  1、失败的小猪这次会想变成谁呢?我们来看看小猪在干什么呢?

  2、小猪最后成功的变成袋鼠了吗?

  第五段:变鹦鹉

  1、小猪又失败了,这次他还会有什么好主意吗?

  2、装好了翅膀的小猪得意的向猴子炫耀,猴子会相信小猪的话吗?你猜猴子会怎么回答小猪?可是小猪不听小猴子的劝告,结果怎么样啊?

  四、回忆小猪变形的过程,结合绘本,师幼共同完整阅读。

  1、无聊的小猪见到谁就想变成谁,结果都失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猪都变成了哪几种动物?结果怎么样啊?小猪开心吗?

  2、小猪最后和同伴在泥潭里打滚开心吗?为什么呢?

  3、结合图书,师幼再次阅读

  4、是呀,小猪终于找到自己真正的快乐了,原来只有做自己才是最快乐、最幸福的。小朋友,如果你是这只小猪你还会想变吗?因为我们都知道:做自己,最快乐!

  活动反思:

  在开始部分,我没有直接切入故事,而是让幼儿观察图片后猜测小猪索要变形的动物,运用"小猪为什么要模仿他"启发幼儿认识到每一种动物都有自身的特点,为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产生听故事的欲望。互动中还请幼儿学一学做一做,使气氛轻松活跃。

  紧接着跳进故事中,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在有趣的图画和优美的音乐中,教师开始讲述故事,此部分侧重于语言,让幼儿能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表演模仿,体会小猪的心理起伏变化,为后面的分析讨论做好铺垫。同时让幼儿从视听感等方面感受绘本故事的优美,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沉思曲中我们开始了回味和思考,"做自己最快乐"其实是一个富有哲理同时又难于言喻的道理。孩子们跟随主人公一次次的经历失败,他们的心中会有很多的想法需要表达出来。这时,教师抛出"你想对小猪说什么?""你喜欢小猪吗?为什么?"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回味,让幼儿置身事外去理性的分析小猪失败的原因。教师不对幼儿的看法作出对错的评判,充分让幼儿展示自己的见解。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针对不同的对象(农民、同伴)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交谈

  2、能倾听他人的谈话、理解他人的语意。

  3、学习用语言表达对农民秋收辛勤劳动的赞美和丰收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粮食的主要知识。

  物质准备:农民秋收活动的录像,各种粮食的图片。

  1、观看录像。

  (1)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你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说说秋收的.情景,想象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

  (3)引导幼儿发准"秋收""粮食""农民"等音。

  2、教师扮农民,让幼儿向农民阿姨询问粮食种植生长的有关问题。

  (1)引导幼儿用与同伴交谈的不同方式与农民阿姨交谈。

  (2)引导幼儿体会到农民耕种的辛苦。

  3、幼儿分组进行交流。

  (1)分组讨论:你知道的粮食在哪些?粮食从哪里来?农民是怎么种粮食的,辛苦吗?你是怎样爱惜粮食的?

  (2)每组推选一名同伴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

  4、讨论:如何节约粮食?

  (1)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同伴介绍如何节约粮食。

  (2)小结:小朋友吃的每一粒米饭,每一种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小朋友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挑食,爱惜粮食。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熟记长辈的称呼并理解这些长辈和自己的关系。

  2、和同伴分享自己关于称呼的经验。

  3、懂得见到长辈要礼貌称呼并问好。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60-6

  活动过程:

  一、生活经验谈话,初步了解称呼的含义。

  1、小朋友的家里都有谁?他们怎么称呼?

  2、初步了解对长辈的不同称呼,教师请个别幼儿与大家交流,分享自己对称呼的经验;

  小结:小朋友说的都是对家里长辈的称呼,称呼是人们对他人的一种有礼貌的称谓

  二、学习儿歌《称呼歌》

  1、幼儿倾听儿歌。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儿歌里说了哪些称呼?

  2、幼儿交流自己对儿歌中称呼的理解

  教师:这些称呼你们都听过吗?知道是什么意思,称呼谁的?

  3、幼儿讨论对称呼的理解,知道这些称呼与自己的关系。

  4、学念儿歌

  前两遍幼儿可以看教师画面提示 ,后两遍幼儿尝试独立朗诵。

  三、幼儿游戏:看谁说的对

  1、教师与幼儿游戏,巩固对称呼的认识。

  2、幼儿与同伴两两结伴,相互游戏

  四、拓展幼儿有关称呼的经验。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称呼?是称呼谁的.?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2、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自己就是最好的,不和别人攀比的道理。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发现其中的道理。

  活动难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小刺猬烫发》的故事磁带,录音机;

  2、小刺猬头饰一个、彩笔每人一盒;

  3、教学挂图二幅。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头饰,把活动引入主题。

  二、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

  1、教师出示第一副挂图,让幼儿观察后提问幼儿:图上有什么,小刺猬为什么会想起来要烫发?烫了发的小刺猬在回家的路上,其他小动物看见他是怎么说的.?

  2、出示第二幅挂图:图上有什么?小刺猬为什么背不到果子?为什么见了大灰狼连滚带爬地跑回家了?他身上的刺到底有什么用?

  三、引导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欣赏故事,发现其中的道理。

  1、边看图边欣赏故事,给故事起个好听的名字。

  2、 引发幼儿思考:小刺猬为什么要烫发,但为什么又不能烫发?

  3、教师小结:在生活中,小朋友一定要记住自己就是好的,不要有攀比的心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吸引幼儿更加专注的倾听和观察,极大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有利于拉近幼儿和作品的距离。,但在实际活动过程中个别由于幼儿受场地和环境的影响,活动效果不是很理想,活动感受表现的不够明确,这就会影响其他幼儿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因为是中班幼儿,所以只选择了作品的一段,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尝试组织幼儿表演故事内容。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班幼儿喜欢听故事,并喜欢给同伴讲故事,但部分幼儿在讲述故事时语言不够连贯和语调太平,在看图讲述方面幼儿能够讲述出图片上的内容,但缺少了内容中角色对话的想象和角色心情的想象;本次活动通过形象的教学大挂图,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结合图片内容讲述出图片中的故事,并懂得观察图片上动物们的动作和表情,及想象并说出动物之间的对话和动物的心情;从而提高幼儿看图讲述的能力和注意讲故事时的语调,并能够保持安静倾听同伴讲述。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学习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学习描绘人物的外表、行为能进行合理的情节想象。

  3、注意倾听同伴讲述,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球、一盆水(做沉浮实验)。

  2、教学大挂图、幼儿用书。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仔细观察图片并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2、活动难点: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表情、动作,并通过充分想象用完整的句子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大挂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副好看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画上都有什么吧!

  2、观察讲述。

  (1)、出示图片一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兔和小熊在做什么事情呢?

  小结:一天,天气很好,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球,玩得可高兴了,可小兔一用力踢,足球飞得很高,一直向远方飞去,结果不见了。

  (2)、出示图片二

  师:小朋友们,你们来猜一猜足球到底哪去了呢?

  师:谁最后捡到了足球呢?

  师:足球不见了,小兔和小熊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师:在找足球时,小兔和小熊遇见了袋鼠妈妈会怎么问呢?

  师:袋鼠妈妈会怎样回答小兔和小熊呢?

  师:一旁的大象伯伯听了袋鼠妈妈的`话,对小兔和小熊说了什么呢?

  小结:原来是袋鼠妈妈在草地上散步时,正好飞来的足球掉进了袋鼠妈妈的口袋里,正着急找足球的小兔和小球走着走着遇见了袋鼠妈妈问:“袋鼠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足球了吗?”袋鼠妈妈赶紧捂着自己的口袋摇摇头说;“我·······我······我没看见。” “那您的口袋里鼓鼓的是什么呢?”袋鼠妈妈连忙说:“当然那是我的孩子啊!”这事被在一旁的大象伯伯看得一清二楚,大象伯伯对小兔和小熊说:“小兔、小熊你们别着急,我来帮你们想办法。”

  (3)、出示图片三

  师:大象伯伯做了什么呢?它是怎么帮助小兔和小熊的呢?

  小结:大象伯伯来到了小河边,用长长的鼻子吸了满满一鼻子水,来到袋鼠妈妈的身边往袋鼠妈妈的口袋里喷,袋鼠妈妈的口袋里满满都是水,结果足球浮了起来。

  (4)、出示图片四

  师:足球最后找到了吗?

  师:足球找到了,小兔和小熊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师:袋鼠妈妈的心情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小结:足球找到了,小兔和小熊都高兴的说:“噢!足球找到了,足球找到了”,在一旁的袋鼠妈妈知道自己做错了,特别的不好意思,脸红了起来。

  3、师完整讲述图片内容。

  师:小朋友们,现在老师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再给你们讲一遍吧!注意听好咯!故事的名字叫做:足球不见了。

  4、幼儿观看幼儿用书,集体讲述图片中的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看着图书,讲一讲这个故事吧!注意咯!讲故事时要用小动物们的声音来对话哦!

  5、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图片中的故事内容。

  师: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们,来为大家讲一讲图片中的故事内容,谁愿意先来试一试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XX小朋友给大家讲这个故事吧!听一听他是怎么用小动物的声音学习小动物对话的。

  6、结束活动

  实验:沉浮

  师:小朋友们,我们也来做一个小实验吧!看看球在水里会不会浮起来。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流畅而生动,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学准备工作很充分,制作了与故事内容相符的ppt,以及视频动画课件,将故事一张张展现给幼儿欣赏,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师生间的互动效果非常好。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会“规则”的重要性,知道每个人都应遵守规则。

  2、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过程:

  一、以图片引出故事。

  1、小猫们在干什么?

  2、猫队长好像在对大家说什么?

  二、教师逐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请幼儿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情?

  1、出发后小猫们是怎么做的?

  2、他们听队长的.话吗?队长是怎么做的?

  3、结果发生了什么事?

  4、小猫们想到了什么办法解决问题?

  5、小猫们学会了遵守规则,终于脱离了危险。你想到了什么?

  三、教师配乐完整讲述故事。

  四、幼儿和教师一起复述故事。

  五、游戏:小猫出游

  1、以故事情境设计游戏。

  2、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告诉幼儿,不遵守规则将会受到惩罚,让幼儿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活动反思:

  我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情境贯穿活动,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设计有整体感。活动环节紧扣目标,把握目标把握得很好。充分开发利用教具,达到预期效果。符合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

  所以刚开始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但是,游戏时,由于教师对幼儿的要求只讲了一次,理解能力差的孩子对于游戏规则不太清楚,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不高。保育员扮演怪兽,几个胆小的女生因为害怕怪兽,不积极参与游戏。

  所以今后设计活动教师应把握幼儿的认知特点,不仅注意活动的趣味性、可操作性,还应注意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孩子多一些关注,对于胆小的孩子多一些引导,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活动设计注意整体性连续性,还要注意发挥游戏活动的功效,各个活动环节要紧扣目标。争取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有好的发展。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初步了解动词,会说动词。

  2、使幼儿体会参与活动的乐趣,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和发现。

  3、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活动过程。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汽球、毛绒玩具、呼拉圈、报纸、皮球、铃鼓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跳舞。

  2、教师提问:你都做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边游戏边说动词。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示范玩球。

  1、教师出示皮球问:这是什么?球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怎么玩?

  2、请幼儿表演玩球并提问:他在做什么?(幼儿说出动词)

  (二)幼儿自选物品进行游戏。

  1、教师提出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玩一玩,看谁玩的花样最多,提醒幼儿不要碰到其他人。

  2、幼儿自选玩具进行游戏,教师指导。

  3、教师提问:你在玩什么?你是怎么玩的?(指导幼儿与小伙伴一起游戏)

  4、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打人”游戏。

  5、指导幼儿整理玩具。

  (三)进一步学习动词。

  1、教师拿皮球和报纸问幼儿:你刚才是怎么玩的?(幼儿讲述并表演)

  2、教师向幼儿说明表示动作的词就叫做动词。

  3、幼儿继续表演,讲述自己活动的过程。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汽球并提出新的问题:是什么东西让汽球鼓起来的?

  活动反思

  教材的价值,在于能有效激活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表情文化知识很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故活动设计中处处以“激起幼儿兴趣”为忠旨。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清楚、连贯地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创编故事情节。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教师用的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1.我们最喜欢看《小狐狸的变身法》这本图书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2.请幼儿说说哪些地方看不懂。

  3.教师根据幼儿提问找出相应的图片指导幼儿,并请幼儿完整讲述图片内容,要求幼儿把图中的背景和人 物的动作、表情讲述清楚。如当幼儿提出“小狐狸为什么要学变身法”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1)它用变身法捉弄了谁?它是怎样捉弄小兔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哪幅图片上找到答案?(第二幅。)

  (2)第二幅图片讲了什么?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3)教师小结图片内容。

  4.请你们再看一遍这个故事,也可以边看边轻轻地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这个故事。

  5.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讲给大家听?

  6.看了这个故事,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有了本领,只有去帮助别人,才会有快乐,才会有真正的朋友。

  7.假如不下雨,小狐狸会想什么办法和小兔、小狗重做好朋友呢?

  8.下次我们把刚才讲的故事编成《小狐狸的变身法》第二集,好吗?

  附:小狐狸的变身法

  小狐狸得意地对爸爸说:“我学会了变身法,会变蘑菇,会变石头,还会变其他许多东西呢!”爸爸翘起大拇指说:“你可真了不起。”

  正说着,小兔走过来了。小狐狸一瞧:嘻嘻,这肯定是只笨小兔,让我“吱溜”变成个蘑菇来捉弄它吧。等它采的时候,我跳东跳西,让它累得气喘吁吁,晕头转向。哈哈,就这么办!

  小兔一瞧有蘑菇就去采,谁知蘑菇跳来跳去,怎么也采不到。小兔正纳闷,小狐狸恢复了原样,得意地说:“瞧你这只笨小兔,上我的当了吧。这蘑菇是我变的呀,哈哈!”小兔听了生气地走了。

  正在这时,小狗走过来了。小狐狸一瞧:嘻嘻,这肯定也是只笨小狗,让我“吱溜”变成块石头来捉弄它吧。

  小狗走着走着,忽然脚底下冒出块石头,把小狗绊倒了,小狗呜呜地哭了起来。小狐狸恢复了原样,得意地说:“瞧你这只笨小狗,上我的当了吧。这石头是我变的呀,哈哈!”小狗听了很生气。

  小兔、小狗都不理小狐狸了,小狐狸趴在地上想:为什么它们都不理我呀?一个人真没劲,我得想个办法,和它们重新做好朋友。

  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小狗、小兔都没带伞,正着急呢,小狐狸“吱溜”一下变成一把大伞,为小兔、小狗挡住了雨,它们又成了好朋友。

  活动反思:

  师幼共同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 ,师幼互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孩子们带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了乐趣。在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古诗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名作,刻画了慈母为游子赶制衣服的动作和心理,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归”,伟大的母爱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将儿女比作小草,母爱如春天的阳光,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字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韵律、节奏朗诵古诗。

  2、理解并掌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寓意。

  3、感受母亲的辛劳,懂得回馈父母的爱。

  活动准备:

  古诗《游子吟》挂图。

  活动建议:

  1、教师结合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意境。

  (1)边欣赏边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如:画面中的人是谁?她在做什么事情?这位母亲在给谁缝衣服?表情是怎样的?看完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的名称、作者。

  (3)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韵律和节奏。

  (4)通过提问展开讨论,引导幼儿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提问:诗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游子离家时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的?哪句话写出了游子的心声?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教师也可以将诗的意思编成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意境,如: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会很久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厚的恩情呢?

  2、引导幼儿尝试按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有感情地朗诵。

  (1)引导幼儿尝试和教师一起朗诵古诗,模仿教师朗诵的韵律、节奏。

  (2)引导幼儿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并再次尝试朗诵。

  (3)教师组织幼儿通过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进行朗诵表演,表达对母亲的爱。

  (4)举办“小诗人朗诵会”,让幼儿大胆到众人面前朗诵古诗。

  3、情感迁移,懂得回馈父母的爱。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么爱自己的,自己想对妈妈说些什么、附古诗: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8-01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6-23

大班语言活动冬至教案11-23

春天语言活动教案大班02-28

【荐】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1-11

【推荐】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1-01

大班优秀语言活动教案01-21

大班语言古诗活动教案03-04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家01-09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精品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