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10-06 20:30:2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学意图:

  风车是幼儿极为喜爱的、制作简单的一种玩具。无论何时,都能玩。在玩风车过程中孩子们发现纸做的风车很容易就破损坏掉,“用什么纸制作风车更好”成了孩子们争论的话题,他们都要自己制作风车,并且还提议要进行风车比赛。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有趣的风车》,让幼儿在制作风车、玩风车的过程中探索什么纸适合做风车。

  教学目标:

  1、制作简易风车,体验制作乐趣。

  2、通过玩风车探索什么样的纸更适宜做风车。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纸张(报纸、宣纸、瓦楞纸、手工纸、挂历纸、皱纹纸、锡纸)、吸管、安全钉若干、幼儿个人猜想记录、集体记录表。

  2、经验准备:

  有玩风车的经验,知道制作风车的方法,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提问,对什么纸适合做风车有了疑问并做了猜想。

  教学重点:

  记录根据风车转动情况,并与同伴交流分享。

  教学难点:

  探究不同纸张风车转动的实验过程。

  活动过程:

  1、说一说。

  (1)引导幼儿回忆猜想制作风车的纸张。

  教师:猜想了哪些纸适合做风车?

  幼儿:报纸、手揉纸、瓦楞纸、宣纸、图画纸。

  (2)分享自己的猜想。

  教师:你是怎样猜想的?为什么?

  幼儿:瓦楞纸结实,不会破。

  幼儿:手揉纸柔软,会转得快。

  幼儿:图画纸硬,会转得快。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成功呢?

  2、做一做(制作风车)。

  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纸张制作风车。

  3、玩一玩(感知风车的转动)。

  让幼儿到户外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幼儿感觉、发现谁的风车转得更好。

  4、想一想(由分享个人验证结果引出集体验证表进行经验梳理)。

  教师:你的验证结果是什么?是哪里出了问题?(引导幼儿分析“为什么用瓦楞纸、皱纹纸制作的风车转不起来”。)

  教师:你的风车转得很快啊,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样的纸制作的?(引导幼儿总结什么纸适合做风车)

  5、评一评(集体验证结果,选出最适合做风车的纸)。

  教师:能转动的风车是哪些纸做的?哪些纸最适合做风车?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区域活动时到手工去制作风车。

  教学评析:

  活动生成源于幼儿在玩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材料也是根据幼儿猜想,提供了生活中常见而又熟悉的纸张,如报纸、挂历纸、锡纸……并使幼儿在户外游戏和玩中充分感知和探索,让他们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科学就在身边。活动中让幼儿自我猜想、自我验证,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究“什么纸张最适宜做风车”。活动游戏性、操作性强,体现了让幼儿在做中感受,做中学习的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流畅,环节层层递进,教师的提问启发性强。活动中记录方法新颖,采用实物(具体纸张)记录的方法,既具体形象,又缩短了幼儿记录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探究纸张的适宜性。

  活动可以更开放一些,如不一定非得让幼儿猜想哪一种纸张适合做风车,可以让幼儿猜想哪些纸张适合做风车,然后让幼儿制作多个风车,这样幼儿可以将几种纸张制作的.风车进行比较(也可以与同伴比较)从而得出更科学的答案。

  教学反思: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都是老师为孩子先准备好材料,幼儿只要制作就行了,这样就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而这次我为孩子提供了多种制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脑筋选择材料过程中包含了丰富的学习内容,而且孩子们对于自己选择的材料很喜欢,制作风车的过程也十分顺利。

  优点:

  问题是孩子学习的开端,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窗口。本活动正是抓住了孩子们在玩风车的过程中提出“用什么纸制作风车更好”这一问题生成的。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发展的过程,也是他们积极思维、发展个性、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过程。

  不足:

  由于前期经验铺垫不够充分,有的幼儿因为对制作风车的方法不是很熟练,所以即使选择了适合做风车的纸张也没有得到成功的体验。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并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恰当把握时机,当老师知道有的幼儿想用皱纹纸做风车后,老师没有急于否定,而是等幼儿发现皱纹纸做的风车转不起来时,才引导幼儿分析“为什么用皱纹纸制作的风车转不起来”。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活动的闪光点,教师能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及时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实验的趣味。

  2、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物体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引起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3、能积极动手、动脑操作实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动准备:

  水、玻璃杯2个、玻璃瓶2个、纸杯、钉子、钥匙、泡沫、石块、纸船、积木、乒乓球、铅笔、橡波泥。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现象?

  2、教师示范做实验,让幼儿观察。

  (1)空玻璃瓶和装满水的玻璃瓶进行实验

  (2)纸杯和钉子进行实验

  小结沉浮的概念:在水上面的就是浮,在水下面的就是沉。

  3、猜测各种物品的沉浮现象,并进行实验操作。

  (1)教师用泡沫和钥匙做实验,让幼儿回答出哪个是沉的,哪个是浮的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能说出是沉的还是浮的

  选用教师准备的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可指导动手操作,要求轻轻放,放进去的物品不用拿出来

  活动延伸:

  让幼儿动脑思索怎样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教师可把橡皮泥捏成船状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任意弯折扭扭棒,大胆折出多种造型。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扭扭棒站起来。

  活动准备:

  1.扭扭棒若干、记录表人手一份。

  2.积木、彩泥、瓶盖、泡沫、夹子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引导观察想象。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2.教师将扭扭棒弯曲成“o”形。

  3.师:细细长长的扭扭棒除了变成圆形,还可以变成什么呢?

  二、玩一玩,鼓励创造表现。

  1.幼儿自由想象弯曲扭扭棒,教师观察指导。

  2.师:你把扭扭棒变成了什么?

  三、做一做,启发思考探索。

  1.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扭扭棒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讲述让扭扭棒站起来的方法。

  3.出示各种材料,引导幼儿观察。

  4.幼儿尝试操作,运用不同材料让扭扭棒造型站立起来,并记录。

  5.幼儿看着记录表,交流操作情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的“沉”和“浮”。

  2、乐于参与科学实验。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盛有水的大盆。

  2、塑料玩具、木片、石子、铁钉。

  3、纸、笔。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一猜老师准备的这些东西,如果放到水中会怎样?

  2、请幼儿将这些东西(塑料玩具、木片、石子、铁钉)依次放到水中,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在室内搜集各种材质的物品,将它们放到水中,观察它们的变化,并将实验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记录下来。

  4、各组幼儿表述本组的记录,教师将结果在黑板上进行统计。统计出哪些物品沉到水底,哪些物品浮到水面。(通过统计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沉和浮与物体本身的材质有关。)

  5、为什么有的物品会浮到水面上,有的物品却沉到水底?

  请幼儿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6、教师根据幼儿讨论的情况进行小结

  7、总结分享:请幼儿说说自己对哪些物品做过沉浮实验,实验结果如何。

  活动评价:

  1、幼儿乐于参与实验探索。

  2、幼儿发现了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材质有关。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学习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见闻。在活动中幼儿不光积极思考和还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充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是一门很有创意的课。在教学类容来看我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的。在上课过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氛围汇总进行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到了知识。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很有帮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科技产品的神奇。

  2、提高分辨声音的能力,喜欢探索和操作。

  3、了解录音机的主要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

  2、磁带:①歌曲或故事磁带一盘。②事先录制好的各种声音磁带一盘。③空磁带一盘。

  3、画有录音机按钮的卡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幼儿听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室做好。

  基本部分:

  一、引出课题:

  1、老师按下录音键后和孩子打招呼:“小朋友好。”“老师好。”

  2、播放刚才老师和孩子打招呼的.录音。

  老师:“谁在学我们说话呀?大家快来找一找。”

  再放录音,幼儿寻声找出录音机。

  老师:“原来是它在学我们说话呀,小朋友,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录音机)

  二、了解录音机的功能:

  1、老师:“想不想知道它是怎样学我们说话的?”(想)

  教幼儿学习录音的操作方法。

  2、请一名幼儿自己操作录音。(教师帮助)

  3、游戏《我是小小录音机》

  方法:两个小朋友一组,每组一张卡片,一人当录音机,一人操作。(可以两人互换角色)

  4、老师:“小朋友 ,你们家里有录音机吗?爸爸妈妈用它来干什么”?

  幼儿甲:听歌曲、听故事

  老师:“你们喜欢听歌曲还是喜欢听故事?”

  幼儿:喜欢歌曲、喜欢故事

  播放磁带①。

  三、分辨声音:

  1、老师:“歌曲和故事听完了,老师这里还有一盘磁带,小朋友仔细听一下,里面都有哪些声音?”

  播放磁带②。

  2、老师:“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幼儿:汽车喇叭声、拍手声、狗叫声、打鼓声、流水声、钢琴声、

  小朋友大声喧哗声

  老师:“这些声音中哪些声音好听?哪些声音不好听?”

  幼儿回答后教师:“小朋友大声喧哗的声音不好听。以后,我们在室内不要大声喧哗了,大家说好不好?”

  结束部分:

  在老师的帮助下,请小朋友每人说一句祝福的话(用磁带③)录下来,送给四川灾区的小朋友。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看看等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水注喷高的原因。

  2.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述出自己的探索结果。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大胆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喷水台

  2.水盆、水、能舀水的容器。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水

  1.请幼儿自己选择器具来玩水。

  2.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玩水的几种方法。

  二、了解喷泉

  1.出示图片-喷泉,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看看图片上是什么?(喷泉)

  你怎么看出来是喷泉呢?

  (幼儿知道并说出水是向上喷的。)

  2.怎样才能让水喷上去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探索喷泉

  1.尝试制造喷泉

  教师:小朋友,你们来试一试怎样才能任谁向上喷呢?

  请幼儿自由玩水,进行探索。

  2.教师巡回观察,并记忆幼儿的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幼儿的探索情况:哪些幼儿想出了让水向上喷的方法,能使水向上喷。

  哪些幼儿找不到让水向上喷的方法。

  3.请幼儿演示怎样制造出的喷泉。

  4.请幼儿演示不能制造出喷泉。

  引导幼儿共同找出不喷水的原因。

  四、人工喷泉

  1.请幼儿自由结合两人一组进行喷泉比赛,看谁的喷泉喷的.高,并讲出自己喷泉喷的高的原因。

  2.幼儿讨论如何让喷泉喷的更高。

  3.请幼儿寻找合适的材料,制造出喷的更高的喷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

  3、乐意针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可制作陀镙的火柴棒、蜡笔等各若干。

  2、猜测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1、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也是圆形的

  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3、请幼儿说一说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歪歪斜斜、摇摇摆摆、先慢后快再停下、转起来也是圆形的、形状有点模糊)

  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

  2、、椭圆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3、幼儿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表达与讲述。一方面请猜想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幼儿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请刚才猜想错误的幼儿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从而帮助幼儿自我建构正确的知识。

  6、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进一步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 尝试在大棋盘上下棋,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激发幼儿对下棋的兴趣。活动准备:蚕宝宝生长过程PPT、蚕丝织物图片、大棋盘。活动重点: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了解蚕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活动过程:1.谈话回忆养蚕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一生成长过程:

  (1)在我们自然角养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叫什么呀?蚕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圆圆的小小的卵)

  (2)天气渐渐暖和了,蚕宝宝从卵里钻出来了,刚刚钻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黑黑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这时候的蚕宝宝也叫蚁蚕)

  (3)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桑叶)

  (4)聪明的蚕宝宝很快爬到了桑叶上,开始吃桑叶,不久,黑黑的蚕宝宝变了,变成什么样了?(黑衣服变成了黄衣服)

  (5)穿上黄衣服的蚕宝宝开始大口大口吃桑叶,过了几天,身上的衣服太小了,怎么办呢?(脱皮,换上白衣服。)丰富知识:蚕宝宝吃过几天桑叶以后就会爬到一边不吃不动,这叫眠,虽然它看上去不在动,其实它的身体在脱皮呢,蚕宝宝脱一次皮需要1—2天时间。每脱一次皮,身体变大一些,颜色变得更白些。看!蚕宝宝越长越大。

  (6)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几次脱皮?(4次)蚕宝宝长大一共要脱四次皮,每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了一岁,(看对比图片)一岁的、两岁的、三岁的、四岁的、五岁的。

  (7)长到五岁的蚕宝宝吃起桑叶来更厉害了,它们像是在比赛一样,吃得又快又多,它们的身体渐渐变得又白又亮,有一天,它停止了吃桑叶,这时它要做什么了?(吐丝结茧)

  (8)我们养的蚕结的茧有哪些颜色?(黄色、白色)

  (9)蚕宝宝在茧子里什么样呢?它在做什么呢?(看图片:蚕结茧后在茧里又脱了一次皮,变成了蛹,一动不动地在茧子里睡大觉。”)

  (10)睡醒了,蚕从茧子了钻出来,哎呀!它变成了什么?(蚕蛾)

  (11)蚕蛾长得什么样?(小结: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身上长了一对翅膀、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下面有三对足,它和蜜蜂、蝴蝶长得很像,它们都属于昆虫。)

  (12)蚕蛾从茧子里出来后做什么事情?(交尾、产卵。蚕蛾妈妈生下许多宝宝后,它的一生就结束了。)

  3.游戏巩固幼儿对蚕生长各阶段的变化过程的观察。

  (1)介绍桌面操作游戏材料,提出操作要求蚕宝宝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可是,在它的生命中却有很多变化,现在考考小朋友,请你们给蚕宝宝排排队。在我们桌子上有许多蚕宝宝不同时候的照片或图片,还有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的排序表,请你们一组小朋友合作把这些照片和图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还要贴上1-9的数字标签,红色小圆点代表开始的起点。看哪组小朋友贴得又快又对。

  (2)幼儿分组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讲评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4. 出示自制大型棋盘,激发幼儿玩“蚕的一生”的棋类游戏的兴趣。

  (1)出示棋盘。介绍棋盘上蚕从卵一步步变成了蛾的过程,和相应图片的含义,理解前进、后退、停止、重新开始等符号、图片的游戏规则。

  (2)请个别幼儿游戏,集体观察和辨别游戏规则。

  (3)延伸活动:老师还准备了可以放在桌面上的棋盘,可是上面还没有规则,请小朋友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动手画一画棋盘,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玩。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课题组活动评析: 本活动,萧老师结合班级课题活动,在幼儿历经一个月的观察和饲养蚕宝宝的基础上,让幼儿进一步回忆加深对蚕的一生的认识。活动中老师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如蚕生长过程的课件图片和自拍相片,蚕的生长过程的操作材料(既有自己画的图片又有相片,既有长条形的操作形式,又有圆形的变化循环操作材料,还体现出难易不同的要求),最后还展示了自制的大型地面棋谱,棋谱的设计也是反映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具有科学性和娱乐性,还绘画了小型的棋盘让幼儿回家和家长共同设计不同的棋盘游戏。可以看出,中四班的课题研究能结合环境创设、科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游戏的快乐。活动效果较好。

  建议:班级幼儿对蚕宝宝各生长阶段的观察、发现也要有记录资料。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一、探索弹簧的特点及作用。

  二、初步感知弹簧的形状与其特点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两筐圆珠笔,装有弹簧的圆珠笔跟没有弹簧的圆珠笔。弹簧笔选用弹簧按钮装在笔端的。所有的笔身为透明的那种,以便能看清里面的装置。

  2、各种装有弹簧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圆珠笔玩一玩、跳一跳

  1、请孩子们自由玩一玩圆珠笔。

  2、请孩子们说一说圆珠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圆珠笔会跳起来,有的不会?

  二、弹簧笔的秘密

  1、仔细的观察,会跳的弹簧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弹簧)

  2、拆开圆珠笔,告诉幼儿是小弹簧让圆珠笔跳起来的

  三、神奇的小弹簧

  1、引导幼儿发现为什么弹簧会跳?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了解弹簧的不用用处:如电筒、电池盒、弹簧称、弹簧玩具等。

  3、请孩子们进一步操作各种有弹簧的物品,深刻体验弹簧的作用。

  四、我们都是小弹簧

  小弹簧会蹦蹦跳跳,我们像小弹簧一样来蹦一蹦、挑一挑吧!

  师幼互相玩小弹簧游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落叶植物,让幼儿对树叶感兴趣。

  2.积发幼儿想象力,进行制作活动。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装饰秋天的树

  2.树叶图片(梧桐、冬青、柏树)

  3.幼儿用美术工具。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这是什么树叶?

  1.说一说:请你找一片你最喜欢的树叶。

  告诉大家,这是谁的树叶?你为什么喜欢它?

  2.你们知道你喜欢的树叶,是从哪棵大树妈妈的树枝上落下来的吗?

  去找找,找到了就站在这棵大树的前面。

  (站在树的图片前面)

  3.请幼儿说说,你给自己的树叶找的大树妈妈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梧桐树的树叶像爪子,冬青树叶像小船、柏树树叶像针或刺)

  4.不认识的.树叶

  (1)教师:其实,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别的树叶呢,这片树叶认识吗?

  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它们都是在秋天里落叶子的吗?

  你们可以看看有关树叶的书,还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到公园里去找一找自己不认识的树叶,

  让爸爸妈妈告诉你们。

  (2)出示衫树、银杏树等树叶,让幼儿观察。

  二、想一想:我把树叶当什么?

  1.欣赏儿歌:秋叶

  2.教师:除了你们喜欢的树叶,还有许多小动物也喜欢落叶呢。

  3.提问:小动物们捡起落叶当什么?

  4.想一想:你想把你的树叶变成什么?

  三、做一做,秋叶玩具

  1.想象制作:装饰-秋天的树

  秋天的树非常漂亮,你们把它做出来把。

  2.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游戏:秋天树叶飞

  1.教师:你们的叶子都是从大树妈妈高高的树枝上飘落下来的。

  我们让树叶从大树妈妈的身上飞下来好吗?怎么飞呢?你们看。

  2.介绍游戏玩法:听到梧桐树叶飞,手执梧桐树叶的孩子,将树叶使劲网上抛,其他树叶玩法相同。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1-1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滚动》01-08

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1-2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01-18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11-0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教案12-27

中班科学活动方案中班科学活动03-17

美丽的春天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1-1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管子03-0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04-0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学意图:

  风车是幼儿极为喜爱的、制作简单的一种玩具。无论何时,都能玩。在玩风车过程中孩子们发现纸做的风车很容易就破损坏掉,“用什么纸制作风车更好”成了孩子们争论的话题,他们都要自己制作风车,并且还提议要进行风车比赛。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有趣的风车》,让幼儿在制作风车、玩风车的过程中探索什么纸适合做风车。

  教学目标:

  1、制作简易风车,体验制作乐趣。

  2、通过玩风车探索什么样的纸更适宜做风车。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纸张(报纸、宣纸、瓦楞纸、手工纸、挂历纸、皱纹纸、锡纸)、吸管、安全钉若干、幼儿个人猜想记录、集体记录表。

  2、经验准备:

  有玩风车的经验,知道制作风车的方法,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提问,对什么纸适合做风车有了疑问并做了猜想。

  教学重点:

  记录根据风车转动情况,并与同伴交流分享。

  教学难点:

  探究不同纸张风车转动的实验过程。

  活动过程:

  1、说一说。

  (1)引导幼儿回忆猜想制作风车的纸张。

  教师:猜想了哪些纸适合做风车?

  幼儿:报纸、手揉纸、瓦楞纸、宣纸、图画纸。

  (2)分享自己的猜想。

  教师:你是怎样猜想的?为什么?

  幼儿:瓦楞纸结实,不会破。

  幼儿:手揉纸柔软,会转得快。

  幼儿:图画纸硬,会转得快。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成功呢?

  2、做一做(制作风车)。

  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纸张制作风车。

  3、玩一玩(感知风车的转动)。

  让幼儿到户外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幼儿感觉、发现谁的风车转得更好。

  4、想一想(由分享个人验证结果引出集体验证表进行经验梳理)。

  教师:你的验证结果是什么?是哪里出了问题?(引导幼儿分析“为什么用瓦楞纸、皱纹纸制作的风车转不起来”。)

  教师:你的风车转得很快啊,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样的纸制作的?(引导幼儿总结什么纸适合做风车)

  5、评一评(集体验证结果,选出最适合做风车的纸)。

  教师:能转动的风车是哪些纸做的?哪些纸最适合做风车?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区域活动时到手工去制作风车。

  教学评析:

  活动生成源于幼儿在玩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材料也是根据幼儿猜想,提供了生活中常见而又熟悉的纸张,如报纸、挂历纸、锡纸……并使幼儿在户外游戏和玩中充分感知和探索,让他们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科学就在身边。活动中让幼儿自我猜想、自我验证,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究“什么纸张最适宜做风车”。活动游戏性、操作性强,体现了让幼儿在做中感受,做中学习的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流畅,环节层层递进,教师的提问启发性强。活动中记录方法新颖,采用实物(具体纸张)记录的方法,既具体形象,又缩短了幼儿记录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探究纸张的适宜性。

  活动可以更开放一些,如不一定非得让幼儿猜想哪一种纸张适合做风车,可以让幼儿猜想哪些纸张适合做风车,然后让幼儿制作多个风车,这样幼儿可以将几种纸张制作的.风车进行比较(也可以与同伴比较)从而得出更科学的答案。

  教学反思: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都是老师为孩子先准备好材料,幼儿只要制作就行了,这样就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而这次我为孩子提供了多种制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脑筋选择材料过程中包含了丰富的学习内容,而且孩子们对于自己选择的材料很喜欢,制作风车的过程也十分顺利。

  优点:

  问题是孩子学习的开端,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窗口。本活动正是抓住了孩子们在玩风车的过程中提出“用什么纸制作风车更好”这一问题生成的。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发展的过程,也是他们积极思维、发展个性、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过程。

  不足:

  由于前期经验铺垫不够充分,有的幼儿因为对制作风车的方法不是很熟练,所以即使选择了适合做风车的纸张也没有得到成功的体验。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并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恰当把握时机,当老师知道有的幼儿想用皱纹纸做风车后,老师没有急于否定,而是等幼儿发现皱纹纸做的风车转不起来时,才引导幼儿分析“为什么用皱纹纸制作的风车转不起来”。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活动的闪光点,教师能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及时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实验的趣味。

  2、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物体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引起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3、能积极动手、动脑操作实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动准备:

  水、玻璃杯2个、玻璃瓶2个、纸杯、钉子、钥匙、泡沫、石块、纸船、积木、乒乓球、铅笔、橡波泥。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现象?

  2、教师示范做实验,让幼儿观察。

  (1)空玻璃瓶和装满水的玻璃瓶进行实验

  (2)纸杯和钉子进行实验

  小结沉浮的概念:在水上面的就是浮,在水下面的就是沉。

  3、猜测各种物品的沉浮现象,并进行实验操作。

  (1)教师用泡沫和钥匙做实验,让幼儿回答出哪个是沉的,哪个是浮的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能说出是沉的还是浮的

  选用教师准备的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可指导动手操作,要求轻轻放,放进去的物品不用拿出来

  活动延伸:

  让幼儿动脑思索怎样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教师可把橡皮泥捏成船状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任意弯折扭扭棒,大胆折出多种造型。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扭扭棒站起来。

  活动准备:

  1.扭扭棒若干、记录表人手一份。

  2.积木、彩泥、瓶盖、泡沫、夹子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引导观察想象。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2.教师将扭扭棒弯曲成“o”形。

  3.师:细细长长的扭扭棒除了变成圆形,还可以变成什么呢?

  二、玩一玩,鼓励创造表现。

  1.幼儿自由想象弯曲扭扭棒,教师观察指导。

  2.师:你把扭扭棒变成了什么?

  三、做一做,启发思考探索。

  1.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扭扭棒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讲述让扭扭棒站起来的方法。

  3.出示各种材料,引导幼儿观察。

  4.幼儿尝试操作,运用不同材料让扭扭棒造型站立起来,并记录。

  5.幼儿看着记录表,交流操作情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的“沉”和“浮”。

  2、乐于参与科学实验。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盛有水的大盆。

  2、塑料玩具、木片、石子、铁钉。

  3、纸、笔。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一猜老师准备的这些东西,如果放到水中会怎样?

  2、请幼儿将这些东西(塑料玩具、木片、石子、铁钉)依次放到水中,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在室内搜集各种材质的物品,将它们放到水中,观察它们的变化,并将实验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记录下来。

  4、各组幼儿表述本组的记录,教师将结果在黑板上进行统计。统计出哪些物品沉到水底,哪些物品浮到水面。(通过统计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沉和浮与物体本身的材质有关。)

  5、为什么有的物品会浮到水面上,有的物品却沉到水底?

  请幼儿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6、教师根据幼儿讨论的情况进行小结

  7、总结分享:请幼儿说说自己对哪些物品做过沉浮实验,实验结果如何。

  活动评价:

  1、幼儿乐于参与实验探索。

  2、幼儿发现了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材质有关。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学习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见闻。在活动中幼儿不光积极思考和还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充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是一门很有创意的课。在教学类容来看我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的。在上课过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氛围汇总进行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到了知识。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很有帮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科技产品的神奇。

  2、提高分辨声音的能力,喜欢探索和操作。

  3、了解录音机的主要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

  2、磁带:①歌曲或故事磁带一盘。②事先录制好的各种声音磁带一盘。③空磁带一盘。

  3、画有录音机按钮的卡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幼儿听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室做好。

  基本部分:

  一、引出课题:

  1、老师按下录音键后和孩子打招呼:“小朋友好。”“老师好。”

  2、播放刚才老师和孩子打招呼的.录音。

  老师:“谁在学我们说话呀?大家快来找一找。”

  再放录音,幼儿寻声找出录音机。

  老师:“原来是它在学我们说话呀,小朋友,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录音机)

  二、了解录音机的功能:

  1、老师:“想不想知道它是怎样学我们说话的?”(想)

  教幼儿学习录音的操作方法。

  2、请一名幼儿自己操作录音。(教师帮助)

  3、游戏《我是小小录音机》

  方法:两个小朋友一组,每组一张卡片,一人当录音机,一人操作。(可以两人互换角色)

  4、老师:“小朋友 ,你们家里有录音机吗?爸爸妈妈用它来干什么”?

  幼儿甲:听歌曲、听故事

  老师:“你们喜欢听歌曲还是喜欢听故事?”

  幼儿:喜欢歌曲、喜欢故事

  播放磁带①。

  三、分辨声音:

  1、老师:“歌曲和故事听完了,老师这里还有一盘磁带,小朋友仔细听一下,里面都有哪些声音?”

  播放磁带②。

  2、老师:“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幼儿:汽车喇叭声、拍手声、狗叫声、打鼓声、流水声、钢琴声、

  小朋友大声喧哗声

  老师:“这些声音中哪些声音好听?哪些声音不好听?”

  幼儿回答后教师:“小朋友大声喧哗的声音不好听。以后,我们在室内不要大声喧哗了,大家说好不好?”

  结束部分:

  在老师的帮助下,请小朋友每人说一句祝福的话(用磁带③)录下来,送给四川灾区的小朋友。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看看等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水注喷高的原因。

  2.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述出自己的探索结果。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大胆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喷水台

  2.水盆、水、能舀水的容器。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水

  1.请幼儿自己选择器具来玩水。

  2.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玩水的几种方法。

  二、了解喷泉

  1.出示图片-喷泉,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看看图片上是什么?(喷泉)

  你怎么看出来是喷泉呢?

  (幼儿知道并说出水是向上喷的。)

  2.怎样才能让水喷上去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探索喷泉

  1.尝试制造喷泉

  教师:小朋友,你们来试一试怎样才能任谁向上喷呢?

  请幼儿自由玩水,进行探索。

  2.教师巡回观察,并记忆幼儿的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幼儿的探索情况:哪些幼儿想出了让水向上喷的方法,能使水向上喷。

  哪些幼儿找不到让水向上喷的方法。

  3.请幼儿演示怎样制造出的喷泉。

  4.请幼儿演示不能制造出喷泉。

  引导幼儿共同找出不喷水的原因。

  四、人工喷泉

  1.请幼儿自由结合两人一组进行喷泉比赛,看谁的喷泉喷的.高,并讲出自己喷泉喷的高的原因。

  2.幼儿讨论如何让喷泉喷的更高。

  3.请幼儿寻找合适的材料,制造出喷的更高的喷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

  3、乐意针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可制作陀镙的火柴棒、蜡笔等各若干。

  2、猜测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1、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也是圆形的

  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3、请幼儿说一说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歪歪斜斜、摇摇摆摆、先慢后快再停下、转起来也是圆形的、形状有点模糊)

  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

  2、、椭圆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3、幼儿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表达与讲述。一方面请猜想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幼儿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请刚才猜想错误的幼儿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从而帮助幼儿自我建构正确的知识。

  6、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进一步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 尝试在大棋盘上下棋,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激发幼儿对下棋的兴趣。活动准备:蚕宝宝生长过程PPT、蚕丝织物图片、大棋盘。活动重点: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了解蚕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活动过程:1.谈话回忆养蚕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一生成长过程:

  (1)在我们自然角养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叫什么呀?蚕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圆圆的小小的卵)

  (2)天气渐渐暖和了,蚕宝宝从卵里钻出来了,刚刚钻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黑黑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这时候的蚕宝宝也叫蚁蚕)

  (3)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桑叶)

  (4)聪明的蚕宝宝很快爬到了桑叶上,开始吃桑叶,不久,黑黑的蚕宝宝变了,变成什么样了?(黑衣服变成了黄衣服)

  (5)穿上黄衣服的蚕宝宝开始大口大口吃桑叶,过了几天,身上的衣服太小了,怎么办呢?(脱皮,换上白衣服。)丰富知识:蚕宝宝吃过几天桑叶以后就会爬到一边不吃不动,这叫眠,虽然它看上去不在动,其实它的身体在脱皮呢,蚕宝宝脱一次皮需要1—2天时间。每脱一次皮,身体变大一些,颜色变得更白些。看!蚕宝宝越长越大。

  (6)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几次脱皮?(4次)蚕宝宝长大一共要脱四次皮,每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了一岁,(看对比图片)一岁的、两岁的、三岁的、四岁的、五岁的。

  (7)长到五岁的蚕宝宝吃起桑叶来更厉害了,它们像是在比赛一样,吃得又快又多,它们的身体渐渐变得又白又亮,有一天,它停止了吃桑叶,这时它要做什么了?(吐丝结茧)

  (8)我们养的蚕结的茧有哪些颜色?(黄色、白色)

  (9)蚕宝宝在茧子里什么样呢?它在做什么呢?(看图片:蚕结茧后在茧里又脱了一次皮,变成了蛹,一动不动地在茧子里睡大觉。”)

  (10)睡醒了,蚕从茧子了钻出来,哎呀!它变成了什么?(蚕蛾)

  (11)蚕蛾长得什么样?(小结: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身上长了一对翅膀、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下面有三对足,它和蜜蜂、蝴蝶长得很像,它们都属于昆虫。)

  (12)蚕蛾从茧子里出来后做什么事情?(交尾、产卵。蚕蛾妈妈生下许多宝宝后,它的一生就结束了。)

  3.游戏巩固幼儿对蚕生长各阶段的变化过程的观察。

  (1)介绍桌面操作游戏材料,提出操作要求蚕宝宝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可是,在它的生命中却有很多变化,现在考考小朋友,请你们给蚕宝宝排排队。在我们桌子上有许多蚕宝宝不同时候的照片或图片,还有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的排序表,请你们一组小朋友合作把这些照片和图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还要贴上1-9的数字标签,红色小圆点代表开始的起点。看哪组小朋友贴得又快又对。

  (2)幼儿分组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讲评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4. 出示自制大型棋盘,激发幼儿玩“蚕的一生”的棋类游戏的兴趣。

  (1)出示棋盘。介绍棋盘上蚕从卵一步步变成了蛾的过程,和相应图片的含义,理解前进、后退、停止、重新开始等符号、图片的游戏规则。

  (2)请个别幼儿游戏,集体观察和辨别游戏规则。

  (3)延伸活动:老师还准备了可以放在桌面上的棋盘,可是上面还没有规则,请小朋友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动手画一画棋盘,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玩。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课题组活动评析: 本活动,萧老师结合班级课题活动,在幼儿历经一个月的观察和饲养蚕宝宝的基础上,让幼儿进一步回忆加深对蚕的一生的认识。活动中老师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如蚕生长过程的课件图片和自拍相片,蚕的生长过程的操作材料(既有自己画的图片又有相片,既有长条形的操作形式,又有圆形的变化循环操作材料,还体现出难易不同的要求),最后还展示了自制的大型地面棋谱,棋谱的设计也是反映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具有科学性和娱乐性,还绘画了小型的棋盘让幼儿回家和家长共同设计不同的棋盘游戏。可以看出,中四班的课题研究能结合环境创设、科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游戏的快乐。活动效果较好。

  建议:班级幼儿对蚕宝宝各生长阶段的观察、发现也要有记录资料。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一、探索弹簧的特点及作用。

  二、初步感知弹簧的形状与其特点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两筐圆珠笔,装有弹簧的圆珠笔跟没有弹簧的圆珠笔。弹簧笔选用弹簧按钮装在笔端的。所有的笔身为透明的那种,以便能看清里面的装置。

  2、各种装有弹簧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圆珠笔玩一玩、跳一跳

  1、请孩子们自由玩一玩圆珠笔。

  2、请孩子们说一说圆珠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圆珠笔会跳起来,有的不会?

  二、弹簧笔的秘密

  1、仔细的观察,会跳的弹簧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弹簧)

  2、拆开圆珠笔,告诉幼儿是小弹簧让圆珠笔跳起来的

  三、神奇的小弹簧

  1、引导幼儿发现为什么弹簧会跳?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了解弹簧的不用用处:如电筒、电池盒、弹簧称、弹簧玩具等。

  3、请孩子们进一步操作各种有弹簧的物品,深刻体验弹簧的作用。

  四、我们都是小弹簧

  小弹簧会蹦蹦跳跳,我们像小弹簧一样来蹦一蹦、挑一挑吧!

  师幼互相玩小弹簧游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落叶植物,让幼儿对树叶感兴趣。

  2.积发幼儿想象力,进行制作活动。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装饰秋天的树

  2.树叶图片(梧桐、冬青、柏树)

  3.幼儿用美术工具。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这是什么树叶?

  1.说一说:请你找一片你最喜欢的树叶。

  告诉大家,这是谁的树叶?你为什么喜欢它?

  2.你们知道你喜欢的树叶,是从哪棵大树妈妈的树枝上落下来的吗?

  去找找,找到了就站在这棵大树的前面。

  (站在树的图片前面)

  3.请幼儿说说,你给自己的树叶找的大树妈妈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梧桐树的树叶像爪子,冬青树叶像小船、柏树树叶像针或刺)

  4.不认识的.树叶

  (1)教师:其实,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别的树叶呢,这片树叶认识吗?

  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它们都是在秋天里落叶子的吗?

  你们可以看看有关树叶的书,还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到公园里去找一找自己不认识的树叶,

  让爸爸妈妈告诉你们。

  (2)出示衫树、银杏树等树叶,让幼儿观察。

  二、想一想:我把树叶当什么?

  1.欣赏儿歌:秋叶

  2.教师:除了你们喜欢的树叶,还有许多小动物也喜欢落叶呢。

  3.提问:小动物们捡起落叶当什么?

  4.想一想:你想把你的树叶变成什么?

  三、做一做,秋叶玩具

  1.想象制作:装饰-秋天的树

  秋天的树非常漂亮,你们把它做出来把。

  2.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游戏:秋天树叶飞

  1.教师:你们的叶子都是从大树妈妈高高的树枝上飘落下来的。

  我们让树叶从大树妈妈的身上飞下来好吗?怎么飞呢?你们看。

  2.介绍游戏玩法:听到梧桐树叶飞,手执梧桐树叶的孩子,将树叶使劲网上抛,其他树叶玩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