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感知物体沉浮现象是大班幼儿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我们先引导幼儿探究了哪些物体在水中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来,之后又利用橡皮泥探究了物体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大小来改变在水中的沉浮。本次活动的“笔帽潜水艇”即是引导幼儿通过改变物体自身重量来改变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活动的设计思路是:谜语引出主题,通过谈话了解幼儿前期经验,借助形象直观的投影帮助幼儿了解潜水艇的原理,再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笔帽潜水艇制作的方法。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和探索潜水艇下沉和上浮的现象,最后是经验分享和交流。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制作潜水艇并感知潜水艇上浮、下沉的现象,初步理解沉浮原理。
2、通过与他人一起协商、制作潜水艇,初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签字笔帽若干、橡皮泥、饮料瓶若干、透明水盆、水、漏斗、抹布等。教学课件(潜水艇原理示意图)。
2、经验准备:幼儿对沉浮现象及潜水艇的原理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并理解笔帽潜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及笔帽里水的变化与浮沉的关系。
难点:制作潜水艇时的第一步骤:怎样让笔帽立着浮在水面上(签字笔帽上有个小孔会漏气,只有堵上后,实验才可能成功)。
活动过程:
1、谜语导人,激发幼儿的兴趣。
(1)让幼儿猜谜语。
教师:“海里能上能下,擅长海底侦察,吞水潜入水下,吐水浮上来了。请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
有的小朋友马上猜出是潜水艇。
(2)请幼儿简单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潜水艇的知识。
教师:谁能给我们讲一讲有关潜水艇的知识呢?
2、利用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事先制作好的“潜水艇原理示意图”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看到潜水艇是怎么浮到水面上,又怎么沉到水底的?
幼儿:我看见当它的“肚子里”灌满水,它会沉下去了,水越多,它就越往水底下沉。还有当里面的水减少时,它就会慢慢浮上来,再灌满水就又沉下去了。
3、出示“笔帽潜水艇”,并和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1)出示事先制作好的“笔帽潜水艇”玩具,并演示使“笔帽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你们看见老师是怎样让这个“笔帽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呢?
幼儿:我看见你捏那个瓶子了。
教师:那当王老师不捏这个瓶子的时候,笔帽又怎么样呢?
幼儿:我看你捏的时候笔帽就下沉,松开手就浮上来了。
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幼儿:是不是捏的时候,笔帽里就进水了,就会沉下去?
幼儿:松开手的时候,里面的水就会跑出来?这样,笔帽潜水艇就浮上来了。
(2)与幼儿讨论制作的方法与步骤,使幼儿操作更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并向幼儿简单介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制作笔帽潜水艇要分两个步骤:第一,想办法让笔帽能立着浮在水面附近(为了便于此步骤实验,透明水盆供幼儿使用);第二,将做好了的潜水艇放人饮料瓶里试一试能不能自由浮沉。幼儿组成小组,准备活动。
4、操作活动——制作“笔帽潜水艇”。
心急的浩浩模仿着教师制作好的“笔帽潜水艇”,在笔帽夹下包了一块橡皮泥就放到水盆里,结果笔帽很快就沉下去了。
5、分享与交流。
(1)相互看一看,试一试同伴的作品,自由交流实验感受。
(2)尝试说一说:笔帽潜水艇为什么能沉下去、浮上来。
6、活动延伸。通过查找资料,进一一步了解鱼在水中自由地浮上来、沉下去与潜水艇之间的关系。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为了使幼儿明确探索的方向,在操作之前,教师为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提示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幼儿操作探索时的目的性很强,能够围绕教师预定的目标进行探索,避免了幼儿盲目地操作。在最后的分享环节,从幼儿的表述能够看出他们已经真正体验并理解了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2、活动中的不足:
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很快就成功了,但有的幼儿一直找不到失败的原因。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同伴资源,让成功与失败的幼儿交流自己的经验,不仅可以达到同伴合作的目的,让更多幼儿体验到成功,也可以避免教师因照顾不到全体,未能对每个幼儿进行有针对性指导的不足。
主要内容:
1、幼儿前期经验丰富。不仅铺垫了知识方面的经验,而且也可以看出幼儿良好的'实验常规。幼儿在活动之前对潜水艇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帮助幼儿更加深人地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这为幼儿随后的实验必要的知识铺垫。
2、幼儿基本能够按照教师要求把自己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并在实验过程中洒水随时用抹布擦干净,这些都体现了教师在平时工作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实验常规。
3、在探索活动中,教师能大胆放手让幼儿去自主操作、鼓励幼儿多次尝试,如在操作之前,幼儿都认为笔帽会在水中下沉。但在教师鼓励下,他们尝试把笔帽上的洞堵上后,笔帽浮在了水面上,这个小实验让幼儿明白:科学是要经过尝试和实验,结果才真实,而且要反复验证才算成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
综合评析:
本次探究活动基本实现了预设的教育目标,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活动顺利进行得益于教师对幼儿相关知识经验的把握和铺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让幼儿自由谈论对潜水艇的认识,对他们已有知识进行了初步了解,从而能够做到心巾有数。又通过让幼儿观看课件、向他们演示教师制作的潜水艇,这些都为幼儿的亲白操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教师在活动中思路清晰,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指导明确具体,能够用多种方式积极、及时、有效地应答幼儿的需求,始终以支持、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激发幼儿勤于思考,敢于发言,在整个活动中,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有效地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活动中呈现出一些不足,如最后的经验交流环节,教师不仅可以让幼儿讲述实验感受和对潜水艇原理掌握情况,同时还呵以引导幼儿讲述制作笔帽潜水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或制作过程及步骤,这样,可以使幼儿从经验分享中获得更有意义的东西。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这学期我们使用多元整合这个新课程。《多元整合》的内容以具有核心概念的主题为线索,将五大领域内容加以整合,建立了全面发展的课程构架。运用的当今全新的教育理论,全面地、细致地考虑儿童发展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平衡的课程,一套使人性、智性与社会相协调的新教材。大班幼儿的思维十分活跃,表现欲望很强烈。他们愿意、乐意、也渴望在集体面前畅所欲言以及表演。幼儿对于大自然充满了好奇。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萌发爱护鸟类的情感。
2、能围绕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知道啄木鸟、猫头鹰、喜鹊的特殊本领,了解其它鸟的特殊本领。
活动准备:
1、《小苹果树找医生》课件。大苹果树婆婆和小苹果树图
2、小苹果树、老苹果树、喜鹊、猫头鹰、啄木鸟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看一看它是什么?画中画了些什么?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一幅画,两棵树,大小不同,苹果多少不同、表情不同)再看看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猜一猜为什么树婆婆不高兴
2、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好不好
二、完整欣赏故事一遍,初步熟悉故事的内容。
1、播放录音,要求幼儿认真聆听。
2、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老苹果树为什么不高兴?小苹果怎么办的'?小苹果树请了哪些朋友为老苹果树看病?
3、小苹果树到底请了哪些朋友了来给老苹果树看病我们一一看吧
三、分段欣赏故事,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的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第一段后,教师提问:树婆婆生病了,身体里长虫子了,小苹果树帮它请的第一位医生是谁?出示喜鹊的图片。他给树婆婆治病了吗?为什么?
2、第二段:夜里,小苹果树为树婆婆请的医生是谁?出示猫头鹰的图片。他给树婆婆治病了吗?为什么?
3、第三段:到底是谁给树婆婆看的病?边出示啄木鸟的图片。怎么看的?
4、最后:树婆婆的病被啄木鸟治好了吗?
四、了解故事里鸟和其它鸟的特殊本领。
1、提问:故事中的喜鹊、猫头鹰、啄木鸟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大自然的鸟类多着了呢,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都是益鸟,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鸟客人,我们一看吧!
3、教师出示ppt,引导幼儿了解其它鸟的本领。
3、教师:喜鹊的本领是捉树叶上的害虫,猫头鹰的本领是捉老鼠和蛇,啄木鸟的本领是捉树干里的虫子。每种鸟都有不同特殊的本领。
2、提问:哪些鸟也有自己特别的本领?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真棒,今天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些小鸟的图片,拿来向老师和小朋友们说一说,讲一讲,他们都有些什么本领?好不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儿童在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喜欢把玩具推来推去,拉来拉去。为了激发儿童探索、实验的兴趣,培养儿童喜欢尝试、乐于动手,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一些科学知识和现象的学习意识和从事简单的技术学习的能力,同时针对大班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平时游戏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娱乐交流中的话题,我设计了一节尝试性、造作性和探索性都较强的科学活动——物体怎样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2、使幼儿初步了解物体是怎样移动的原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轻重不同的纸盒、积木、球、纸、书包、车等。
2、一个无轮的箱子、一个有轮的箱子、绳子、圆形木棍。
3、水盆、水桶、装水的圆形矿泉水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集体演唱《你是怎样笑的》。
2、由《乌鸦喝水》的故事激趣,引导幼儿将乒乓球从没有水的桶底移动到桶面,从而引入新授。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物品,引导幼儿认识物品。
2、布置任务。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这些物体移动。(教育幼儿不要拥挤、哄吵,并且最好用多种方法使物体移动,并把方法记住)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注意发现与众不同的方法。
4、幼儿汇报自己的发现成果。
5、教师小结。
6、教师出示皮球,引导幼儿用力大和用力小地尝试移动,并发现新结论(用力大,物体运动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运动慢且近)。
7、出示大矿泉水瓶,启发幼儿用最省力的方法来移动。
8、出示没有轮的箱子,鼓励幼儿想办法来移动。再出示有轮的箱子,进行操作比较,知道给重物体按上轮子会更省力。
9、知识拓展。平时看到建筑工地上的叔叔们如何将和好的泥浆或砖从一楼移动到上面的楼层上的?(滑轮)
(随机展示水井打水原理)
10、小结。鼓励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探索,发现更多的物体移动的方法。
三、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出户外体验用不同的方法移动物体。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的参与性是蛮高的。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物体运动的关系。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发挥了幼儿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做的不够的地方就是每次操作之后,应该把要点更清楚地提一下,这样可能幼儿的知识概念更清晰一点,这样不仅心里领会,嘴巴上也能表达出来。还有在操作中可以让幼儿两两比较玩一下,这样可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互动,给予幼儿更直观的感受。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黑色食品的种类,了解其丰富的营养价值。
2、乐于与同伴分享生活经验。
教学准备:
1、每个幼儿带来一种自己认为有营养的食品。
2、教师带来几种黑色食品。
3、《科学》下p.1。
教学过程:
一、了解原有经验。
1、问幼儿:哪些食品有营养?为什么?
2、鼓励说得正确的幼儿,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饮食习惯。
二、黑色食品有营养。
1、出示几种黑色食品,让幼儿认识。
2、提问:你认识的黑色食品还有哪些?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3、教师介绍黑色食品的营养。
4、请幼儿品尝一些黑色食品,进一步了解它的'味道、口感。
5、请幼儿将带来的食品按颜色进行分类。
三、观看画册《黑色食品》
1、看图说说图中都有什么黑色食品,它们有什么特点和营养。
2、让幼儿知道吃什么食品搭配对人体有好处?
3、引导幼儿合理搭配食品,让身体得到均衡营养。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为了帮助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物体都会下落的科学常识,并能进一步了解物体下落的特点。
另外我班的微型课题是《在科学小实验中教师问题的提出》说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注重教师提问的方法,让幼儿能在问题的引导下更好地动手,动脑的进行实验活动。激发幼儿对于科学小实验的活动感兴趣。
教学目标: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体下落有直线和曲线之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物体按下落方式
教学准备:各种橡皮、报纸、毛线、塑料杯、布、石头、沙包、积木、羽毛等,记录纸、笔,白纸人手两张进行记录。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物体自然下落的现象。
1、教师在幼儿桌上任意选一玩具:老师手上拿了什么?要是我松开手,它会怎么样?(请幼儿猜想)
2、教师:将手放开:“所有的物体在手里,放手后都会是落下来吗?”
幼儿猜想:“有的东西会,有的东西不会掉下来。”
评价:这里我是为了激发幼儿对动手实验的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
3、教师:我们周围篮子里有很多东西,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看看和你想的一不一样!
4、幼儿自由选择来进行实验,并请幼儿交流自己的试验结果。“谁来说说,你发现的?”
5小结,原来所有的东西拿在手里松手后都会落下来。
二、探索并讨论。
引导幼儿交流发现:掌握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同的特点。
“那它们在落下来时你们有什么发现?和旁边的小朋友轻轻的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
“哦!他说石头是直直的下落。你能用动作做一做吗?”
“我们一起来用动作来做一做石头落下来的动作吧!”
“还有没有别的发现?”
评价:这个环节是为了帮助幼儿在做动作时能更直观的了解物体下落时的路线特点,为下一个完成记录表的环节做好铺垫,让幼儿能更好的学会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物体下落的路线。
三、分组探索,按照物体下落的路线进行归类记录。
1、请分组实验,观察桌上的物体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那其他的东西他们下落时又会是怎样的呢?周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三种不同的材料,(出示大的记录表)分别是xx,xx,xx请小朋友们去试一试,把它们落下来的路线画在相应的表格里。
提醒幼儿:“试一试时我们何以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让我们把它们下落的路线看的更清楚。”
评价:这里是帮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从而更有目的性的进行实验。
2、让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记录表?你是怎么记录的?”
“你们同意吗?如果不同意我们就你再来试一试!”(得出结果时,教师记录到大表格中)
3、简单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如:沙包,积木,石头等,有的是曲线的,如:纸片,羽毛,塑料纸等。
四、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不同物体下落时速度的不同。
“物体下落时除了它们下落的路线不同,有直线和曲线,还有什么不同呢?”
“那就请小朋友选择不同的材料来比一比。”(教师指导幼儿要在同一高度,同一时间里进行实验。)
(1)拍手,“快来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吧!(请个别小组交流)你选了什么和什么?发现了什么?请你上来比一比让大家一起看看是怎么做的?” (请幼儿示范)强调:在比较的过程中要帮助幼儿了解要将物体放在同一高度上,同一时间里放手进行对比。
评价:这里帮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科学实验是非常严谨的。
“谁还选了不同的材料,你们发现了什么?”(请幼儿示范)
(2)为什么石头,塑料杯落的快,又为什么报纸、布落的慢?(请幼儿回答)
3、小结:哦!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的,它们下落的路线不一样,而且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也有快有慢,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物体越轻,下落的速度越慢。
五、延伸活动:引导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刚在我们都是用不同的材料来比的,它们落下来时的速度不一样,下落的方式也不一样。那这两张是完全一样的纸,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落下的时候不一样呢?”
2、请个别有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3、下课后我们就到科学区里去试一试吧!
评价:帮助幼儿巩固对物体下落知识的掌握,并丰富科学区游戏的内容。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及观看月相变化图,初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2.尝试运用语言、动作及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月亮变化的理解。
3.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感兴趣,能关注月亮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学习dvd
2.动态教具
3.课件
4.幼儿用书、铅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根据幼儿已学的美术活动中《月亮姐姐》,进行经验的迁移
师:上星期的美术课中,我们学习画了一个美丽的小姐姐,我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能想起来,她是谁?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她长了一对美丽的翅膀。
师:对,是月亮姐姐,那哪位小朋友还记得月亮姐姐的脸是什么形状的?有的小朋友画了圆圆的月亮姐姐,有的小朋友画了细细弯弯的月亮姐姐,咦?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月亮姐姐的脸可以变化?
2.倾听故事《月亮姐姐做衣裳》,激发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愿望
(1)师:为什么月亮姑娘做的衣裳总是不合身呢?(激发幼儿发现月亮在不停的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看到的月亮形状。
师:你见过的什么样的月亮?像什么?(鼓励幼儿用语言和行动进行表达,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幼儿所讲月相)
(3)播放《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动画,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月亮的变化规律。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动画,请你看一看,月亮姑娘的变化和你看见过的和想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样?
3.简要解释月亮姑娘变化的原因,使幼儿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现在都知道,月亮姐姐每天都在变化,那小朋友们知道"月亮姐姐"为什么变化?请你们大胆地猜一猜,然后告诉老师。
(2)播放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月亮姑娘的变化是因为地球影子的投射
师:小朋友来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请你看一看,月亮姐姐在哪儿?地球在哪?那太阳光照射进来的时候,月亮姐姐被谁挡住了啊?原来是月亮姐姐和我们居住的地球想晒太阳,可是月亮姐姐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这个怎么办?
师:月亮姐姐很聪明,她想到一个好办法,请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办法?(用故事性的语言,引导幼儿了解月亮在围绕地球旋转)噢,原来月亮姐姐想到了,只要围绕地球旋转,当它转到地球和月亮中间的时候,是不是就能完全晒到太阳啦?
4.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幼儿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1)师:月亮姐姐聪明不聪明啊?那老师现在就来考一考我们班的小朋友,看看小朋友比不比月亮姐姐聪明。
(2)观看教学挂图,幼儿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每幅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初一、十五、二四等),那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教师出示动态教具,请幼儿总结月亮变化规律
引导幼儿说出随着时间的变化,月亮每个月开始的时候变成细细的月牙,到了每月十五就变成了大圆盘,到了月底的时候又慢慢变回了月牙的形状。
5.幼儿根据月亮变化规律进行填图游戏
师:你们看,图中的初九和二十四号得月亮被刘老师不小心擦掉了,现在忘掉了她们的样子,请你们当我的好帮手,帮我把她们的样子画出来好不好?
(请幼儿在幼儿用书中添画出来)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名称:“窗户上的哈气与冰花”——大班科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乐于关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大胆探究哈气与冰的秘密,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三、活动提示:
1.关注幼儿对于冬季活动室玻璃上哈气的发现,适时提问:“哈气从哪来?”并引导幼儿晚上和早晨观察自己家卧室、浴室、厨房的玻璃,“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发现及问题:“为什么会有哈气?冰花从哪来?”
3.幼儿共同搜集有关信息并相互交流,初步了解哈气及冰花产生的原因。
四、观察要点:
幼儿探究周围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兴趣与发现。
五、延伸活动:
1.和幼儿一起进行“冻冰花”的游戏或在科学区投放加热可观察水蒸气的.材料,在操作、尝试中进一步感知水的三态变化。
2.欣赏故事“小水滴旅行记”,进一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玩中探索使陀螺转起来的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的变化,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重点:在玩中探索使陀螺转起来的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难点: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的变化,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上面钻上小洞),火柴棒若干。
2、三种形状的陀螺、彩笔。
活动过程:
一、做陀螺。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图形宝宝,看看都有谁?(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图形宝宝都想转起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让图形宝宝转起来的各种方法。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你的陀螺转起来了吗?你用的是什么图形?用什么方法才能使陀螺转起来?
5、请几位用相同形状陀螺的幼儿同时转动,观察:同样是圆形的陀螺,为什么有的能转起来,有的不能转?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6、教师小结:找到圆形宝宝的中心,插一根小棍,这样才能使陀螺站稳,用手一拧,它就像陀螺一样转起来了。
二、玩陀螺。
1、幼儿再次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你能转起来了吗?现在你用了什么方法?
2、这些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陀螺转起来的时候是什么形状的?
3、幼儿玩陀螺,观察各种形状的陀螺在转动时的变化。
4、小结:原来不管是圆形、三角形还是正方形的陀螺,只要转起来了就都变成了漂亮的圆形。
5、出示三个有颜色的陀螺,请幼儿猜一猜:这三个陀螺转动后颜色会有什么变化?
三、活动延伸:
1、观察陀螺转动时颜色的变化:请幼儿给自己的陀螺涂上颜色,玩一玩,并观察陀螺转动后的颜色变化。
2、怎么样让陀螺转的久一点儿?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19
大班科学教案07-1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