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1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九课《粉刷匠》。
一、说教材
《粉刷匠》是人教版一年级教材,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F大调,一段体结构。全曲音域仅有在五度以内,有五个唱名“do、re、mi、fa、sol”组成短小严整的四个乐句,旋律多使用重复的手法,简单而且易唱易记。轻松风趣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的劳动技术,一方面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使学生在歌唱、欢笑中体验劳动的愉快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定的:
1、在学生听听、唱唱、动动等系列活动中体验音乐的美感。
2、能用快乐的歌声表现歌曲欢乐的情绪。
3、能够与同学合作打击伴奏,提高自己与他人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力。
4、能发挥想象与创造力创编动作。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实践等能力,让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感受音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全班同学合作伴奏,提高自己与他人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力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创作是发挥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极创作和发掘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造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我采用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手段,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用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导入,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帮家人干过活吗?你最拿手的是什么劳动?在学生阐述中,引出劳动的主题,让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
2、学唱歌曲,品味歌曲
①我生动地范唱歌曲,在歌曲结尾加上“哈哈”笑声,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更具快乐、幽默和诙谐的味道。
②播放有趣的卡通动画音乐,让学生再次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3、处理歌曲,抒发感情
这是本课的重点。在学生能够感受歌曲情绪后,我提出“你从粉刷匠身上发现了什么值得学习的优点?”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让学生更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我请同学上台有感情表演,我再与同学比一比谁表演更棒些呢?激发学生表演欲望。最后让全班学生用快乐的歌声唱出小粉刷匠神气、骄傲的样子和歌曲欢快的情绪。
4、打击伴奏,巩固节奏
这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废品自制打击乐器。我先出示两种节奏型,再用两种乐器分别敲出这两种节奏,接着让学生同桌练习,然后全班分别用两种乐器打击节奏。合奏更难了,我请两名学生分别代表这两种节奏到台前带领大家一起边唱边合奏。这样为歌曲打击伴奏,加强学生巩固歌曲节奏,也提高自己与他人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力。
5、发挥想象,随乐律动
我根据歌曲情绪,带上自制帽子,引导学生创编动作,随乐律动。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总之,音乐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体现为审美价值。在《粉刷匠》这一课中,我通过律动让学生感受了活泼欢快的波兰风格的音乐旋律美,富有动感的节奏美;在学生的自我总结中提炼“爱劳动”的情感美等。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姓名:郑福英
单位:东平县斑鸠店镇明德小学
时间:二〇一二年三月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学重点:
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丁丁按时起床。
丁丁洗脸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丁丁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学生读。
5、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 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6、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7、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看见( ),就( )。”
8、(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 ),看见( ),就( )。)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
2.通过唱歌、跳舞、演奏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3.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特点。
二、教学内容
1.音乐基本元素的介绍。
2.唱歌、跳舞、演奏等多种方式的学习。
3.不同类型的音乐的学习,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
三、教学步骤
1.引入:教师播放一首经典的古典音乐,让学生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妙。
2.学习音乐基本元素:教师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并通过唱歌、打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这些元素。
3.学习唱歌:教师选择一首简单的儿歌,让学生跟着唱,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4.学习跳舞:教师选择一段简单的舞蹈,让学生学习并跟着跳,通过舞蹈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5.学习演奏:教师介绍一些简单的乐器,比如小提琴、钢琴等,让学生尝试演奏,体验音乐的表现力。
6.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并通过听歌、分析等方式,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特点。
7.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学方法
1.听、说、唱、跳、演等多种方式的教学方法。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表现。
3.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音乐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听、说、唱、跳、演等多种方式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特点,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和表现,学生能够提高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六、教学建议
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的音乐作为教学内容。
2.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
3.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很高,他们通过唱歌、跳舞、演奏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只能介绍了一些音乐的基本元素和不同类型的音乐,对于一些深入的音乐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因此,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表现,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案11-24
小学音乐活动教案12-19
关于小学音乐教案01-07
小学音乐教案优秀04-11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12-09
小学音乐教案范文11-14
小学音乐教案(经典15篇)10-24
小学音乐教案(15篇)03-30
小学音乐课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