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4-08-25 12:11:0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8篇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产生学唱新歌的兴趣。

  2、让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熟悉歌词及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让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钢琴。

  活动过程

  一、律动:《学做解放军》、《好朋友》、《头发、肩膀、膝盖脚》。

  二、练声:《小鸟醒来了》、《大猫和小猫》、《小树叶》。

  三、学习歌曲《过新年》。

  1、前几天我们放假在家,是因为什么节到了?(新年)

  2、你们喜欢过年吗?过年时你觉得开心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

  3、有位叔叔把我们过新年的事情编成了一审歌曲,歌曲的名称就叫《过新年》。

  4、教师演唱歌曲《过新年》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是怎么唱的呢?

  5、教师再次演唱歌曲。

  6、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学念歌词。

  7、幼儿跟随老师学唱歌曲。

  8、幼儿随琴声演唱歌曲。

  9、分男女孩子演唱歌曲。

  四、复习歌曲《手指歌》。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熟悉乐曲、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

  2、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并获得其中的快乐。

  二、活动重难点:

  生活中的声音有很多,要感受音的高低,区分出音的强弱,这首先应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本教材的重点就是引导幼儿在感受乐曲、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难点是区分音的高低、强弱后学习用乐器等表现出音乐的高低、强弱。

  三、活动准备:

  1.小钢琴若干架让幼儿感受音的高低。

  2.三角铁和小鼓各一件。

  3.音乐磁带《快乐之歌》。

  4.分类图片让幼儿感受音的强弱。

  5.提供各种各样的乐器,数量多一些。

  注:《快乐之歌》的旋律应在高音区,低音区分别出现而且有强弱之分。

  四、设计思路:

  幼儿能区分音的.高低、强弱最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因此找来小钢琴让幼儿感受音的高低,找来许多许多卡片让幼儿回忆各种声音的强弱是相当重要的,除此以外就要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音的高低和强弱。如运用乐器,运用四肢的活动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就可以让幼儿不断感受、不断表现,从而正确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

  五、活动流程

  角落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集体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角落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

  1、角落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强弱。

  ①用小钢琴让幼儿体会音的高低。

  幼儿在角落中自由探索,老师可以通过不断地讲评让幼儿知道音有高低,如同样是乐曲“两只老虎”分别在高音区,低音区弹奏,让幼儿发现不同。知道在小钢琴上高音的位置、低音的位置。

  ②给卡片找家让幼儿回忆分辩生活中音的强弱。

  让幼儿回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给卡片找到自己家,如打雷的声音是响的,就把它归到“强”的家里,反之归到“弱”的家里。

  ③在角落游戏里让幼儿听赏《快乐之歌》。

  熟悉旋律,感受旋律,会用乐器来打击音乐的节奏,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乐器,如小铃,三角铁,鼓等表现音乐,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敲击出不同的节奏。

  2、集体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

  ①让幼儿听赏音乐《快乐之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现乐曲有的时候出现在高音,有的时候出现在低音,并请幼儿找出高音、低音。

  ②请幼儿做“小小乐队”,听到高音、低音能用不同方式代替,老师可示范用三角铁代表高音,用小鼓代表低音,听到乐音在高音部分出现就用三角铁打击节奏,听到乐曲在低音部分出现,就要用小鼓来打击节奏,并引导幼儿一起在试试。

  ③可引导幼儿自己想出各种办法来区分:如让幼儿提出用铃鼓表示高音,用跺脚表达低音;用拍手表示高音,用小铃表示低音,一名幼儿讲到的方法,老师和其它幼儿都可以跟他一起玩玩,这样反复可多次。

  ④老师除了引导幼儿区分音的高低,还该引导幼儿区分音的强弱。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再次引导幼儿听赏音乐,体会出音乐的强弱之分。

  ⑤老师和幼儿一起游戏,听到强音由弟弟打击节奏,听到弱音由妹妹打击节奏,也可以请小朋友想出其他表示方法表示,如小朋友可提出用小手拍手表示弱音,用跺脚表示强音;用小鼓表示强音,小铃表示弱音。一名幼儿讲到的方法,老师和其他幼儿都可以跟他一起玩,这样反复多次。

  注1:为了提高幼儿的趣味性,老师可以增强一些规则如用一些小帽子,谁能分清音的高低强弱就戴上一顶小帽子,反之则摘掉小帽子,看最后谁戴帽子的时间最长。

  注2:集体活动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分为二次完成,可以第一次就是区分音的高低,第二次区分音的强弱。

  3、角落游戏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强弱。

  幼儿在角落游戏中,老师可引导幼儿互相协商好如何表达音高音低。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在歌曲中感知休止符,按原歌词的格式和内容创编新歌词。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图片:猪、牛、鸭、羊、公鸡、猫、狗

  2.农场背景图,节奏卡:×○×○︱,××﹋︱,×××-︱

  活动过程:

  1 . 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

  (1)师:孩子们,我们学过一首歌曲《小猪睡觉》,还记得吗?好,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2)幼儿一起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配班弹琴介入)

  (3)师:今天小猪要带我们去农场玩一玩呢!

  2 . 学唱新歌。

  (1)出示农场背景图,幼儿学唱小猪的叫声。

  师:小猪在农场里好开心呀,还会唱歌呢,你知道小猪是怎样唱歌的呢?

  引出节奏卡(×○×○),让幼儿学念其中的.歌词:噜、噜。老师重点讲解休止符:在小猪的叫声里有一个小符号,它叫休止符,只要一说到它那儿,我们就要马上闭上嘴,你找到休止符了吗?(幼儿指出)引导幼儿完整地说一说:猪儿在农场噜噜。

  (2)小猪还会这样唱呢!(出示第2张节奏卡××﹋︱),学一学:猪儿在农场噜噜叫。

  (3)小猪越唱越开心,同时出示节奏卡(×××—):猪儿噜噜噜。

  (3)跟着图谱念歌词(配班弹琴介入):猪儿在农场(噜、噜),猪儿在农场(噜、噜),猪儿在农场(噜噜叫),猪儿(噜噜噜)。

  (4)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小猪还要请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呢!

  3 . 以领唱齐唱、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在农场里》

  (1)师生对唱。现在老师来唱歌曲的前半段,你们唱小动物叫的地方。我们来试试。

  (2)分组对唱。请男孩子唱歌曲的前半段,女孩子唱小动物叫的地方。唱前半段的男孩子站起来。(交换对唱)

  (3)个别幼儿领唱。

  4 . 创编歌词。

  (1)师:农场里还有什么小动物呢?

  (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小动物图片,插入图谱,问:牛儿会怎么唱歌呢?

  (3)教师范唱一遍,引导幼儿看图谱唱一唱。(男女分组唱)

  (4)同法引出其他动物:鸭子、公鸡、猫、狗、羊,演唱形式可以是小组,最后到个别。

  5 . 幼儿边唱边表演。

  小动物们说想请小朋友和它们一起跳舞!你们愿意吗?那请小朋友站在位置前边唱边表演。

  6. 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农场里的小动物一起唱了一首有趣的歌,歌曲的名字就叫《在农场里》,回去以后,把我们在农场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说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好朋友听一听,再想一想,你还会把什么动物唱到这首歌里来呢?跟农场里的小动物们再见吧!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ABA’的曲式结构和音乐表现的情绪。

  2、根据音乐变化,幼儿大胆想象,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打喷嚏的前后过程。

  3、幼儿能充分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图谱记号笔

  三、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冬天到了,天气可真冷啊,有一只小老鼠它怎么了?(教师做打喷嚏动作)。

  (同时出示题名)

  2、对了,小老鼠它正打喷嚏呢,连走路的时候都要打喷嚏呢!

  3、那小老鼠是怎样边走路边打喷嚏的呢?你听!(放第一段音乐)

  (二)感受A段音乐,并学习用动作来表现出来。

  1、幼儿听音乐。

  问:小老鼠是怎样的呀?(幼儿回答)

  2、结合图谱。

  3、幼儿边看图边学“边走路边打喷嚏”的节奏。

  4、听第一段音乐,幼儿表现小老鼠边走路边打喷嚏的样子。

  (三)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小老鼠治感冒打喷嚏的症状的过程。

  1、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老鼠不打喷嚏呢?(教师及时用简笔画记录幼儿所想的办法)

  2、幼儿感受B段音乐。(边听音乐边看共同制作的图谱)

  3、幼儿再次感受B段音乐。(理解音乐中四句正是小老鼠所想的办法)

  4、教师指图,幼儿配乐在原位作理解性表演。(加音乐)

  5、找空地方,听音乐自由表演。

  (四)理解第三段音乐所表现的'愉快情绪。

  1、幼儿想象并模仿小老鼠恢复健康后的高兴样儿。

  2、结合图谱,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3、幼儿听音乐表现各种高兴样!

  (五)完整表演。

  1、师幼共同把发生在小老鼠身上的故事听着音乐,看着图谱,完整地表演!

  2、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和三段段意。

  2、第二次完整表演: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打喷嚏的前后过程

  3、第三次表演。幼儿不看图谱,听着音乐完整自由地表演。

  (六)延伸活动。

  以小老鼠的口吻教育幼儿要预防感冒,以健康的身体广交朋友,体验快乐。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学习用欢快的情感演唱歌曲,接好前奏,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2.感受音的厚与薄,发展听音能力。

  准备:

  各种节奏乐器、磁带、手偶燕子。

  活动与指导:

  1.幼儿听音乐《小声轻步》,用前脚掌练习轻步走,愉快地进入教室。

  2.听音练习:要求幼儿注意力集中,反应准确。

  (1)教师在钢琴上弹单音、合弦让幼儿听,比较哪个音薄,哪个音厚,感知单音与合弦的不同,反复听练习。

  (2)用动作表现单音:轻拍(弱),合弦音厚强。

  3.歌曲:鲜花开

  “花园里的花开的`可漂亮了,一朵朵,特别的可爱,像我们小朋友漂亮的脸蛋,咱们快来用最好听的歌声来唱鲜花开吧!”

  (1)为了帮助幼儿记住歌词,按内容画一幅《鲜花开》的图片。

  (2)集体听前奏演唱歌曲,提示幼儿要接好前奏、间奏。分清蜜蜂采花蜜、蝴蝶采花粉。

  (3)教师用清唱的方法辅导幼儿唱准音调和吐字。

  4.复习歌曲《小燕子》

  (1)歌曲中的前两句请一名幼儿领唱,后两句集体接唱,接唱要衔接紧凑,唱准,唱齐。一字两音要唱清歌词。

  (2)幼儿利用手偶边唱边表演,还可以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5.节奏故事:小老鼠和大狮子

  (1)老师编故事,幼儿用乐器打节奏,讲到狮子得意的时候停下,让幼儿继续编故事,打节奏。

  辅导幼儿选择乐器要符合模拟的声音。

  如:大鼓(雷声)x x─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学会用动作表现歌曲情节,训练小肢体动作技能。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事先认识蜘蛛,彩带 、音乐

  活动过程

  一、手指律动。

  幼儿用手指分别变成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学习手指交换爬动作。

  二、理解歌词。

  1、师用动作讲故事,引导幼儿想像故事内容。

  今天老师用动作讲一个故事,请小朋友想象故事里可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幼儿学习用动作讲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幼儿学习用动作讲故事。

  三、熟悉旋律。

  师示范清唱歌曲,引导幼儿感知歌曲旋律。

  四、律动游戏。

  1、师介绍游戏玩法并示范。

  2、幼儿寻找好朋友,一前一后,轮流游戏。

  3、师清唱歌曲幼儿游戏,引导幼儿有节奏地做动作。

  五、合作游戏。

  1、讨论:小蜘蛛除了会爬水管,它还有什么本领?

  2、出示神秘袋子,让幼儿摸一摸、猜想里面会是什么东西?

  3、引导幼儿想象,尝试用彩带变成不同的图形。

  4、幼儿用彩带跟随歌曲进行表演。

  6、引导幼儿与好朋友合作游戏,要求幼儿动作协调一致,并做好定型动作。

  六、结束活动。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准备

  1、录音机、《杨柳青》等音乐磁带。

  2、行过“找一找有节奏的声音和现象”的活动。几种常见二、四拍节奏型有初步的认识,熟悉《杨柳青》

  3、创设供幼儿表现节奏用的环境。提供材料:扣若干,锅、碗、盆、筷若干、雪碧瓶、易拉罐若干,搓衣板,彩带装等。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提高表现兴趣和表现自己的欲望。

  2、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并在观察、模仿同学方式中丰富自身经验。

  3、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身对节奏的感知。

  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人音乐游戏。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美丽的春天快要过去了,自己的舞蹈来表现春天吧!”

  播放ABA段式音乐,师幼随着音乐做游戏,老师告诉幼儿:

  “一粒一粒的种子,静静地躺在泥土中。春风吹,慢慢地慢慢地发芽了,长出叶子了,长成小苗了,开出一朵一朵的小花。”(A段)

  “小花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呀!这个世界好美它们高兴地跳起舞来。”(B段)

  “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小花们有些累了。它们慢慢地闭起了花叶,在温柔的月光中静静地休息了。”(A段)

  2、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现象。

  (1)师幼讨论: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好听吗?为什么幼儿认识到声音有节奏才好听。

  (2)引导幼儿回忆: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现象是有节奏的。

  教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节奏,谁能告诉: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现象是有节奏的?”

  3、教师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多种方式去表现节奏。

  重点难点

  (1)教师:“小朋友们发现这么多有节奏的声音、现象,真细心那么,你们愿意用各种材料表现吗?” 播放背景音乐。

  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探索如何创造性地表现节奏时,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动脑动手、多用材料,多表现几种节奏型,鼓励幼儿和别人不同的方式去表现。教师注意观察发现幼儿有独创性、聪颖性的表现方式时可以引导其他幼儿模仿。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刚才是如何表现的。教师鼓励幼儿在大家面前表现,以便于幼儿相互之问观察、模仿。

  (3)引导幼儿用说儿歌、唱歌等语言方式表现节奏。

  4、集体表现。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听着《杨柳青》的二乐,一起表现。

  延伸活动

  继续提供材料,幼儿自由探索创性地表现各种节奏。幼儿教育网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音乐游戏的规则,并能在游戏中遵守。

  2、体验与同伴一起玩《小松鼠找松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歌曲《小松鼠找松果》。

  2、松果、松树图片。

  3、前期经验:会唱歌曲《小松鼠找松果》,并会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

  重点难点:

  知道游戏规则,能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谜语导入:嘴巴尖尖像老鼠,一身茸毛尾巴粗。爱在森林里边走,爱吃松果爱上树。小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呀?

  师:对,是小松鼠。我们最近学过一首小松鼠找松果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吧!

  (播放音乐,共同演唱歌曲)

  二、开展音乐游戏。

  1、幼儿学习松鼠的舞蹈动作。

  2、跟着音乐跳舞。

  3、教师扮演松树爷爷,要点:站直、手举高、风吹来摇一摇。

  3、幼儿观看老师分角色扮演小松鼠、松树爷爷,观察松树爷爷是怎么将小松果给小松鼠的。

  4、幼儿分角色扮演小松鼠、松树爷爷,注意每只松鼠找一棵松树。

  5、师找一名幼儿合作游戏,并交换角色,请其余幼儿观察。

  6、师幼一起游戏。

  7、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解决。

  三、结束部分。

  松鼠宝宝,我们采了好多松果是吗?这个冬天不用愁了,带上你们的松果我们准备过冬去咯!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05-18

中班音乐教案(经典)07-29

(精华)中班音乐教案07-29

中班音乐教案【优】07-25

中班音乐教案【优选】08-05

中班音乐教案(实用)07-10

中班音乐教案【优秀】07-24

【精华】中班音乐教案07-31

中班音乐教案(集合)07-22

中班音乐教案优秀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