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时间:2023-05-20 12:43:42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集锦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集锦9篇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学具准备

  教 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来的。]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点子图则让学生整体感知数与数之间的横向联系。]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

  [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

  [利用这个游戏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此活动是为了初步建立数与图之间的联系,并且让学生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小组活动,老师到学生中间参与活动。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汇报学习成果式的总结,是创造性教学的最终基本环节。]

  教学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对数学的情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优化数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深入地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需要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创新意识、探索能力和情感得到了和谐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再用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的学习就能得到情感体验。

  专家评析

  本教案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合作学习。从出示主题图开始,就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在接下来的反馈实践与感知数的顺序两个环节中又通过同桌互考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后面的开放性活动中,小给合作方式使学生在用数进行交流和创新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很好地体现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从全篇教案来看,设计者在教学手段方面形式多样:创设情境、实物演示、动手操作、数学游戏,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积极建构。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的引入

  背一背5以内数的合成与分成。

  二、美的发现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把3只红汽球与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

  (2)你能说说图的意思吗?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 3只红汽球和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汽球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看图说算式的意思。

  观察24页做一做的三幅图,说说这三个加法算式分别表示的意思。

  4.观察25页上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原来有3只松鼠,又来了2只松鼠,现在有几只了?把3只和2只合起来,用加法算式怎么写?3+2。

  想想,合起来是多少?

  汇报:

  (1)数数的方法,1、2、3、4、5,共5只。

  从3接着数,4、5。

  (2)利用数的组成,3和2组成了5。

  三、美的.升华

  1.看图,填得数。

  2.看图摆一摆,填一填。

  投影出示25页做一做的第2、3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使用了新课程标准下的九年义务教育湘版美术实验教材。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安排了四个新的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即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梅花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组部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这些课程内容新颖,版面美观,贴近学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二、学情分析:

  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初步培养了观察习惯,对于想象画、命题画有较大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的描绘。

  完成作业的速度不一,部分同学习惯于带回家去完成,少数同学形象表达能力还停留在幼儿园的水平。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要求:1.教育要点:

  (1)感知各种随意形状。

  (2)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3)运用形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4)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5)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2.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3.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每个学习小组(2人一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至少有l角、2角的纸币各5张,硬币各5枚;5角的纸币各2张,硬币各2枚;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最好能准备一些1分、2分、5分的纸币或硬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 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 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评析:从购物情景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

  1.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

  (2)分组活动。

  (3)小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评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认识,通过找出认识的人民币,向其他同学介绍,让学生在交流中互补,在讨论中学习。这个教学过程,给学生创造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2. 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2)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评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实现了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生推到了活动主体的地位。]

  (3)出示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4)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评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也使用过人民币,因此,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应用已有的经验主动构建新知。通过从盒子里取出1元钱,使学生看到取钱方案的多样,并从中总结出1元=10角,再推想出l角=10分。学生自然地掌握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5)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评析:通过换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元=10角的认识。]

  三、应用拓展

  1. 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 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从1张5角、2张2角、5枚1角中拿出5角,鼓励小朋友想出不同的拿法,对每种拿法都要组织学生评价。

  (2)想想做做第4题

  想一想:寄往外地的信要买8角钱的邮票。怎样付8角钱?

  先让小朋友自己想办法拿8角钱,并在小组内交流。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4.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评析: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体会到今天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总结延伸

  请学生说说学到了哪些本领?有哪些收获?放学以后,到商店去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评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鼓励学生用所掌握的本领到周围更广阔的领域去探索,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价值。]

  总评

  本课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里,在各自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进行认币、换币、取币和付币,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发展。同时,教师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教育,塑造了学生美好的心灵。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5

  【课程教学资源】

  利用教学影像录音等教学资料开展教学,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优势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使小学生有好心情,培养自信心。

  2.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乐意学习,遵守纪律,按时作息,有责任感。

  3.结合课文图画,展开合理想象,从小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图画,展开合理想象,从小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学生懂得要按时起居、按时上学、遵守学校常规,养成按时作息、守时不拖拉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初识钟姐姐

  1.让学生猜谜语:一座小小机器房,不分昼夜工作忙。态度认真又负责,时间观念比人强。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游戏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上课伊始,趣即生;同时通过谜面,初步感受钟表的特征及用途。]

  2.实物展示,观察钟表,实际感知。让学生展示课前模仿自家钟表制成的钟表模型,并分别表述钟表的形状、构造及特点,分享成果,进一步了解钟表的作用,小组交流并推荐几名学生在课堂上交流。

  [设计意图: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观察能力、倾听及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培养。]

  (二)模拟情境,角色扮演,了解钟姐姐

  1.放录音,欣赏童话剧《钟姐姐笑了》。

  (1)早晨明明睡觉,太阳公公站到了窗外,钟姐姐飞到他跟前唱起了歌儿……

  (2)吃早饭时,窗外可以看见有小朋友背着书包走过,钟姐姐对明明说……

  (3)上学路上,树上小鸟在叫,钟姐姐对他说……

  (4)课堂上写作业,钟姐姐趴在他耳边悄悄说……

  (5)晚上明明在看电视,时钟指到了8∶30,钟姐姐对明明说……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的图画转化成录音童话剧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兴趣盎然,在优美的童话录音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2.思考讨论:

  (1)假如你是“钟姐姐”,在以上不同情境中你会对明明说些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说?

  (3)明明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他们必然会主动观察教材图文,积极思考:该说什么?怎么说?]

  3.分组交流讨论,各小组选代表上台表演。

  4.大家评价,教师激励小结:钟姐姐这样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使我们不断进步,健康成长,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哟!

  [设计意图:结合小学生爱动、好表现自己的'特点,设计此教学环节,学生们在表演时,定会争先恐后,自我表现欲得到较好的释放,师生关系更融洽,并由此得出了“时间的重要性”知识点的归纳,使教学自然而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深化主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教材第42页上面两幅图片或动画),思考回答:

  (1)屏幕上的图是什么意思?什么时间?妈妈说什么?贝贝说什么?

  (2)贝贝这样做,上学会怎样?上课会怎样?经常这样下去会怎样?

  (3)贝贝这样做好吗?如果你是贝贝,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年龄小,时间观念淡薄,不按时起床和休息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设计此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判断不按时作息是不好的习惯,从而初步形成自己要按时起床、休息的意识。]

  2.合作交流:自己在按时起床、休息方面是怎么做的?

  3.组间交流,制作时间表。根据学校每天上午8∶00上学,下午3∶00上学,小组合作讨论,制作本组的简易作息时间表,上台交流,最后形成科学的全班学生的起床、休息时间表。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计自己的生活起居时间表,科学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符合课程源于生活而反过来规范生活的理念。]

  4.延伸主题,形成习惯:今天,我们学习了“与钟姐姐交朋友”,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我希望大家下课以后,在家长帮助下完成下表(分发“作息时间训练表”),做到的打“△”,没做到的画“0”,真正和“钟姐姐”交上朋友,做一个按时作息的好孩子。看谁做得最好!

  __________同学作息时间训练表

  [设计意图:仅凭课堂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形成时间观念,是远远不够的,让家长协助,长期训练,课前、课中、课后有机结合才能逐步达到教学目标。]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边读边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会与他人交往,明白与伙伴一起玩耍,一同游戏,生活才更加愉快。

  2、认识本课14个会认字,2个多音字间、空,能正确规范写好8个字。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识字,掌握8个字的正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

  1、理解突然、附近、你追我赶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读文,使学生懂得,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和同伴一起玩,与他人分享才能快乐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电脑课件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进入情境。

  同学们,请回忆一下,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你们过得快乐吗?收到过什么礼物呢?有个小朋友叫强强,他收到了爸爸的礼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礼物。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电脑课件,认读生字。(单人读,集体读)

  3、读准多音字:(相)间(jian)、空(kong)(地)

  (三)细读全文,边读边悟。

  1、朗读课文12自然段。提问:强强为什么喜欢这个礼物?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自己读一读课文,找一找。

  2、出示课件,联系课文填空。

  ①那是一个漂亮的足球,()的颜色,()的皮。

  ②每天一放学,强强就()来到家门前的空地上,一个人(),(),谁也()。

  理解一就的意思,练习用这个句式说一句话。

  3、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小组讨论:强强为什么觉得没意思?他看见了什么?怎么想和怎么做的?

  (2)小声读34自然段,想象球场上大哥哥们踢球的激烈场面。

  (3)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理解,弄明白突然、附近、你追我赶的意思。

  (4)当强强找来小伙伴一起踢球时,他这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练习读最后一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强强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大家玩时,才觉得非常快乐)

  (5)用愉快的语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学习体会。

  学习了这篇课文,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平时你是怎样与同学相处的?举一件让你开心快乐的事。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可采取分组读、师生共读、齐读等形式。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选择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

  (二)学习会写字。

  1、个人自学会写字,分析字形。说说你认为哪个字不好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2、分小组讨论。在个人自学基础上,组长带领全组讨论每个字的读音、间架结构、记忆方法。(各组学习时方法很多,可采用偏旁归类法,形近字比较法等)

  3、各组在全班汇报。介绍记忆会写字方法。

  ①加偏旁记忆。

  响:向的左边加上口字旁就是响。

  让:上字左边加就是让。

  记:己字左边加就是记。

  ②争可用去偏旁方法记忆:净去掉两点水旁就是争。

  ③思用换偏旁方法记忆:把苗的草字头换成心字底就是思。

  ④哥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五笔是,强调第十笔是。

  ⑤件可选用猜字方法记忆:一头牛的旁边站着人。

  ⑥足:将走上半部土换成口就是足。

  4、你认为哪个字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地方,请告诉大家。

  5、指导书写。

  (1)先在田字格中描写一遍。

  (2)重点指导哥的写法。上面可第五笔竖没有钩,写短一点,下面可字第一横压在横线上,写长一些,两个口上下对齐。

  (3)抄写。

  会写的可少写,认为难写的字可多写几遍。

  (三)结合我的词语库积累词语。

  我的词语库礼物油亮喜欢你追我赶争来抢去

  意思儿童足球一件操场大哥哥低头响亮不让

  (四)巩固练习。

  1、多音字组词。

  Jian()kong()

  间空

  jian()kong()

  2、填空

  一(场)雨一(件)礼物一(个)足球

  一(片)空地一(个)伙伴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7

  教学要点:

  巩固复习生字词,学习课文二、三两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难认的字边读边书空。

  2、抽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节。

  上节课我们讲到丁丁想把纸团扔到桌下,后来纸团滚到小刚的脚下,小刚看见纸团后,是怎样做的?我们来读下面的课文。

  1、齐读第二节。

  2、讨论以上思考题。

  3、“悄悄的”是什么意思?小刚为什么踢纸团的时候,要“悄悄的”?(“悄悄的”在课文中是偷偷地、不声不想的意思。小刚知道这样做不对,为了不让别人发现。)

  4、齐读第二节。

  小刚把纸团踢到了冬冬的.课桌边,动动看见了纸团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来读第三节。

  三、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纸团最后怎么样?(纸团最后由冬冬捡起来,扔进纸篓。)

  3、丁丁和小刚为什么脸红了?他们当时心里会怎么想呢?

  (丁丁和小刚看到冬冬把纸团捡起来,扔进纸篓,就更觉得自己错了,所以脸红了。丁丁和小刚当时会想:冬冬做得对,我错了,我今后要向冬冬学习,也要讲卫生,不能乱丢纸团。)

  教学生字“脸”,可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左边月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捡”。)

  4、齐读课文第三节。

  四、指导朗读全文。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上节课的生字每个写两遍,本届课的一个写四个。

  六、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

  2、思考题课后2、3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听写生字词,课文,看图想象说话,并进行爱清洁、讲卫生的行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各自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原来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改为“小刚看见纸团怎么做?”)

  二、全文。

  1、读第一节。

  纸团是哪儿来的?(要求用一句话来回答。)

  (板书:丁丁扔纸团)

  2、读第二节。

  小刚看见纸团怎么做的?

  (板书:小刚踢纸团)

  3、读第三节。

  纸团最后怎么样了?(板书:冬冬捡纸团)

  4、课堂作业第4题,做完后指名读一读。

  5、丁丁、小刚、冬冬谁做得对,为什么?(板书:××√)

  6、碰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

  三、看图想象说话。

  1、看图,说说图上谁是丁丁,谁实效缸,谁是冬冬?你是怎么知道的?

  2、看图想象说话。

  看图,说说丁丁把纸团扔在地上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

  看图,说说小刚看见纸团,又把纸团踢到冬冬课桌边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

  看图,说说冬冬去捡纸团的时候,心里会是怎样想的。(可多让几个小朋友来说。)

  四、行为指导。

  1、香蕉皮、西瓜皮等果皮、果壳应扔在哪儿?

  2、别人把废纸或其他脏东西扔到你桌下面,你怎么做?

  3、你看到别人桌子底下有废纸,怎么办?

  五、课堂练习。

  指导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听写生字。

  六、板书设计:

  18、课桌下得纸团

  丁丁扔纸团×

  小刚踢纸团×

  冬冬捡纸团√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8

  《未来的桥》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训练。本节课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八单元中《兰兰过桥》这课,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平稳携带方便的塑料桥。我把《兰兰过桥》和本单元口语交际主题《未来的桥》进行了整合,学完《兰兰过桥》后,我让学生也来当一回桥梁设计师,创造设计未来的桥,学生很是感兴趣,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开阔了。再后来,就请学生发挥想象力和结合生活所见想一想,并画一画“未来的桥”,以便为园地中的口语交际提供交流的素材。 在学生反馈的作业中,我发现了,有的学生画的桥比较有创意如“彩虹桥”、、“太空桥”、“月亮桥”、“立交桥”,但多数学生画的.没有创意,只是普普通通的桥,如“木桥”、“石桥”、“竹桥”。对于学生比较有创意的桥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加以鼓励。 “口语交际”时,学生展示交流完毕后,为了使学生设计的桥更有创意,我给学生拓展了一些有创意的桥,拓展他们的思维。同时也用语言介绍了一些桥的特点和功能。此时,学生又有了许多的创意。如,“自动升降桥”、“伸缩桥”、“变形桥”等等。课下,又让学生结合课堂老师展示的桥和同学们设计的桥,对自己设计的桥再进行补充介绍,今天看了一下同学们的设计都有了进步,感到很欣慰,这次口语交际很成功。 反思这一堂课,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上还是不错的,不论是介绍的孩子,还是听的孩子,都比较专心。可惜的参与口语交际的孩子还是比较集中,虽然在小组交流的时候得到了一定的展示,但是向大家展示的孩子还是偏少了。另外,孩子在评论同学介绍的桥时,知道有不足之处,但是怎么帮助修改,考虑还不够周全,需提醒改正的。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出示小黑板)(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野"里字旁。"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郊( ) 居( )

  2、扩词。

  野--()()()()

  喜--()()()()

  童--()()()()

  居--()()()()

  忘--()()()()

  板书设计: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教案11-12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11-02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案03-21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3-07

数学小学一年级的教案12-21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12-27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11-22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01-02

小学一年级教案模板03-16

小学一年级《比尾巴》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