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新颖的构思,托物寓情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及抒发生动、具体、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母亲的爱。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本诗挚爱母亲的亲情美。
二、学法引导
在简要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的基础上,进入对课文本身的欣赏。重点欣赏这首诗在表达母爱上的独特之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母女之间的深深的情感。
2、难点:托物寓情的写法。
3、疑点:诗的第三节。
4、解决方法:讲解,辩论。
四、课时安排
2~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相关的软件(大海行船画面及配音或朗读)、录音机及相关的伴乐朗诵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沧海、小船及相应音响,以此作背景,范读诗歌。
2、读诗歌,总结诗歌内容,找出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并对其作用予以讨论。
3、让学生折纸鹤,折纸船,写上对亲人祝愿思念之言。或写一首小诗表达情感。
七、教学步骤
导语说起诗,同学们马上就会想起李白、杜甫的许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却很少想到冰心的诗。冰心,这位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写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她的“问题小说”,早在新文学初期,就引起文学界的注目;她那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的小诗,曾形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她文思潮涌,彩笔纵横,谱写出许多新的篇章。
今天,我们学习冰心的一首诗《纸船——寄母亲》。1923年8月,冰收由上海启程赴美留学,在漫长的旅程中,面对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于是写这首诗。
(一)明确目标
反复朗读感受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赋予“纸船”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朗读诗文,要求学生划出生字词。
生字
叠dié抛pāo
生词
天风:大自然之风。
吹卷:吹动翻卷。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例:无端生事。
至爱:至,极;最。例:欢迎之至。至爱:最爱。
2、朗读诗文,理解全诗内容,领悟文章思想内涵。
3、自由领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颂读,重点品味其精神实质。
(三)总结、扩展
1、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心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思念母亲的心情。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八月十七日,她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
国留学,在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了这首诗。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的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亲、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见到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2、提问:这首诗分三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童真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废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
诗的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可见她这种强烈诚挚的愿望。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
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纸船。如果说这一现象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3、提问:这首诗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①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②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③诗以洁白无瑕而轻盈的纸船作为寄托物,有利于想像的展开。④诗是自由体,但感情的潮水自由翻腾,风格质朴、委婉。
八、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1)
2、折一纸船或纸鹤或写一首小诗交上来。
九、板书设计
纸船——寄母亲
冰心
十、随堂练习
繁星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思考题
1、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最后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这种感激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
3、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句诗吗?
答案
1、因为他认识到几句感谢的话是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的,沉默中包含着更深的感激与敬意。
2、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新笔画:竖弯。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体会丰收的喜悦。
3.自主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1.按要求认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掌握会写字。掌握新笔画。
2.感悟人们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柿子实物。放大的课文插图。柿子“由青变红”的幻灯片或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向家长询问秋天能收获哪些水果。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柿子(实物)和课文插图,激情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位可爱的小客人。它是——柿子(板书课题,教学生读一遍,“子”读轻声)。看看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出示挂图:图上画了什么?小朋友和他爷爷在干什么?他们高兴吗?你从哪儿看得出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语句是写的图画上的内容。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
2.指导认字。
(1)分别出示三个句子,随文认读并画出生字。
(2)认读“树”、“爷爷”、“笑脸”,注意指导“爷爷”第二个字读轻声。将词条贴在挂图上合适的地方。
(3)出示生字卡片(可以将生字卡片做成柿子形状),认读:后、挂、许、多、西、片、收。注意“收”是翘舌音。
先读带拼音的生字,再去掉拼音读。
合作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哪儿见过这些字。可以给字组词、说句子来记住它。
(三)学习课文
1.出示课文三句话,分组读,想想每句话写的是什么,自己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分别学习三句话。
(1)第一句。“小灯笼”是什么?你看看柿子,它像小灯笼吗?小柿子像小红灯笼,多漂亮啊!喜欢第一句的小朋友读出喜欢的语气来。
(2)第二句。“西风紧,露水浓”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平时的观察所见来理解:秋天来了,凉凉的西风阵阵吹,一阵比一阵吹得猛。早晨醒来,只见枯黄的草地上一片露水。看幻灯片或课件理解“树叶片片落,灯笼盏盏红”:柿子由青变红,最后都红彤彤的了。
(3)最后一句。看插图:我和爷爷收柿子,脸上怎么样?想想小作者和爷爷的心情怎样,他们会说些什么。
齐读最后一句,读出丰收时喜悦的心情。
3.教师:这篇课文写得多美呀!柿子丰收了,我和爷爷多高兴呀!让我们也高兴地读课文,看谁先把课文背下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认识生字和背诵课文情况
1.“摘柿子”游戏。
(黑板上画一棵大树。“树上”贴着红柿子状的卡片,卡片向里的一面写着生字。)请学生上台来“摘柿子”,摘一个“柿子”带大家读一个生字。读对的就可以把“柿子”拿回去。
2.激发背诵兴趣:柿子树上挂满了像小红灯笼一样的柿子,多可爱呀!我和爷爷收柿子,脸都笑红了。谁来背背《柿子》这首小诗?
(二)学习会写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后、多、西、片。读这四个字。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顺,想想怎样写。
3.指导书写。学生书空或跟着老师的示范写。
(1)写“后”。
第一笔是平撇,第二笔竖撇,第三笔是横,最后写“口”。不要把第一笔平撇和第二笔竖撇连成一笔写了。
(2)写“多”。
注意“夕”的笔顺:撇,横撇,点。上面的“夕”写小一些,下面的'写得稍大一些、长一些。上下两个“夕”要摆正。
(3)写“西”。
笔顺是:横,竖,横折,撇,竖弯,横。第五笔竖弯先写竖,再顺势向右边弯过来一点儿,不要写成竖折了。
(4)“片”的笔顺是:竖撇,竖,横,横折。共4笔。
4.学生练习描红、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坐端正,正确握笔,把字写漂亮。纠正错误的笔画笔顺。
(三)读读课后的“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四)学习拓展,说说秋天里的水果,仿编小诗
1.说说秋天里有哪些水果,说说水果的颜色、形状。
2.激发创作兴趣:我们也来学学《柿子》,为我们喜欢的水果编首小诗,当个小诗人好吗?学生试编小诗,对学生的模仿和创意及时鼓励。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感悟小草向前走的快乐,激发对小兵一样的喜爱、敬佩之情。
2、学习质疑,学习自主阅读发现。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认识双线格中的10个字,学会田字格内的.11个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部分段落。
教学难点:感悟小草向前走的快乐。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小草,向前走》。看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理解课文,感悟新知
1、自由试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互读,教师检查指导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标出自然段。
4、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从课文中又发现了什么?
5、在小组中、班级中交流阅读新的。
三、深化明理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来欣赏、赞美小草:你想对小草说点什么?
2、结合课文,动手画出插图
四、教师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草,向前走》这篇课文,感受了小草的可亲可敬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要有小草向前走的劲头,那么,我们的心中一定会充满阳光和快乐的!
语文教案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山东xx实验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赵xx。下面我对我所执教的《羚羊木雕》这节课进行解说。我主要从下面的六个流程来进行阐述。即:说模式、说教材、说学情、说设计、说评价、说得失。
【说模式】
我们xx实验初级中学的课堂模式是“3·2·1”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教学环节,两种学习方式、一个最终目的。简称为三环节两方式一目的。所谓三个教学环节就是指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反馈提升三个环节。首先,“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主要包括“引入定向、自学指导、自主学习”三个步骤;“交流展示”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主要包括“合作交流、疑难生成、展示点拨”三个步骤;“反馈提升”是课堂教学的保证。主要包括“反馈测评、拓展提升”三个步骤。两种学习方式指的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这两种学习方式主要是针对于学生的“学”而言的,细说有自主学、结对学、小组学、交流学、指导学、合作学等等,最终达到学生的快乐学、高效学的目的。无论是先学后导,先学后教,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实一个最终目的,即: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这也是我们实行课改的原始出发点和最终归结点。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改理念,我们总结出了课改课堂的十大特征,即:
1.面向全体学生 2.以学生为主体
3.以教师为主导 4.体现民主平等
5.落实开放课堂 6.运用分组教学
7.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 8.教材校本化改造
9. 与实践充分接轨 10.快节奏、高效率、大容量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针对课堂的三个环节,规范了学生课堂行为的15个标准。
为了保证课改的顺利推进,我校总结出了符合我校特点的“三为主”课堂推进策略:即以教材为主源,以导学案为主线,以解决问题和疑难为主攻。 为了落实课堂的高效和减负,我校还实施了“三策略一转型”
即:训练前置、学案作业一体化、三色学案、作业转型。
为了提升课堂层次,我们总结了高效课堂应处理好下面的十大关系,为了避免走过的弯路,课堂还应该避免下面的十大误区。
我们现在的“3·2·1”课堂已经发展到突破模式的阶段,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灵活课堂。这些流程可以删减、颠倒、循环或有所侧重,给予不同学科和课堂更大的开放空间。我校全体师生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打造一种以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小组活动和课堂展示为载体的新型课堂。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羚羊木雕》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我说课的题目为
以学为主,实现平等对话
创新设计,打造快乐课堂
【说教材】
说教材——说单元
从单元编排来看,本课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五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采用散文、诗歌、小故事等多种写作形式,描绘了母女情、同学情、母子情、兄弟情等。作者以切身的体验,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要在整体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写法的借鉴,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而《羚羊木雕》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
本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是少年朋友的交往,他们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他们也疼爱子女,但有时却忽视了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
(因情节紧张曲折,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学生喜欢读,感兴趣。)
但是,本文的人物争论性很大。人们对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人认为,这篇课文的思想倾向很明显,是父母重财轻义,批判的锋芒直指父母等老一代人。还有人认为,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和对子女做人原则的教育。更有人把定位为父爱和母爱。经过反复的读书、思考和商讨,我决定引导学生珍惜纯洁友情的同时,也要考虑做事情特别是重要的事情前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在生活中,要学会沟通,学会理解他人,拥有宽容之心,这样才会有和谐的生活。
确定了的价值取向,我思考目标的定位:
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真正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一直是我的追求。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定位为:
说教材——说目标
1、掌握圈点勾画等读书方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组织学生辩论,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学会处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并学会和家长沟通。
【说学情】
学生刚入初中学习才两个多月,圈点勾画的学习能力还不够强,体会和感悟还不够深刻,从文本中体验情感并读出情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情感,在辩论中提高认识,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同时,初一新生的课堂状态还需指导,抢答有序,动静结合,学会倾听,认真专注。
有了新课标理念的引领,才有了下面的设计理念。
【说设计】
沉默并不总是睿智……睿智是金,而沉默不见得是金。
——塞缪尔·巴特勒
为了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为了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我以整体理解带动逐段分析,用创新设计引领思维提升。为此,教学流程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说设计——整体感知
1、本文的时间和地点在不断变换,你觉得向我们展示了几个场景?
2、课文诉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既是学生对的一个整体感知,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叙述中的插叙写法。
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已经基本读懂了课文内容,也就是把书读薄了,我们还要把书读厚,读出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受,所以,精度课文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说设计——精读课文
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标出最能触动你内心的语句,把你的感慨批注在书上。全班展示交流。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展示,是学生品析语言,体验情感,抒发读书心得的一个个性化的`表达。如果老师引导不好,那课文就会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所以,老师的主导地位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引导学生谈感悟,如一个学生谈到父母追查木雕下落时母亲的表现,就引导其他学生把这部分谈完,“你从妈妈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中还读出了什么?”以此类推,集中展示“我与万芳的友谊”“要回木雕时的情景”这几部分内容。同时,学生在集中展示完我与万芳的友谊时,老师补充了几句有关友谊的名言,以备学生积累,并加深了学生对的理解。
这个过程是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过程,又把书读厚了,也就是读进去了,读进去还要读出来,读出自己的体验。
分角色朗读课文,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体会,化无声的书面文学为有声语言,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
接下来是辩论赛,因初一学生年龄还小,所以,我给出了辩论提示。
辩论提示:
1、我该不该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2、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应该还是不应该?
3、我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该不该要回?
之所以设计辩论赛,是让学生在辩论中,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在辩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友谊的纯洁,学会与人沟通,善于理解,拥有宽容的品质,让学生知道:友谊诚可贵,木雕价也高。
课堂的结束,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作业——小练笔(这也是对课堂内容的拓展延伸)。
你也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已有了主见。有时候,对某些问题,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呢?请你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最后落实到写上,自此完成了语文教学的读一读,思一思,议一议,写一写,完成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实现了以整体理解代替逐段分析,用创新设计引领思维提升的设计理念。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真正对话的过程。
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
【说板书】
【说评价】
激励是精神的清新氧气。 ——乔治·M·亚当斯
这节课,我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下,评论到“组”,而不是“个人”。
(在小组内形成凝聚力,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实现共赢。)
在每一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的感悟进行评价。
(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
(以鼓励为主,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堂的结尾 ,总结性评价。
(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断提升自己。)
【说得失】
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和真诚的鼓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可以说“以学为主,实现平等对话”。
“畅谈自己的读书感悟”,“分角色朗读本”,“辩论赛”,“作业小练笔”,让学生我口表我心,是心灵的碰撞,是情感的交流。也可以说“创新设计,打造快乐课堂”
但是,在教学设计和课堂驾驭上,还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斧正。
最后以两句名言结束我的说课:
教育不是往桶里硬塞内容,而是点燃思想的火种。
——威廉·巴特勒·叶芝
要改变孩子,先要改变自己。
——卡尔·荣格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创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游览一番,好不好?怀着阳光般的心情,我们快乐出发!(播放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看,这就是我们游览的地方——江南鱼米乡。
【挂图的运用,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
2.观察描绘:呈现挂图,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说一说图上有什么?
对话平台
初读。(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
2、学生自读,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互读、相互评价;
4、指名读、伺机指导:如“绿油油”中的“油”应读you……
5、轻声读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
识字。(自主活动,适时调控,培养能力。)
1、自读:在课文中圈出生字;
2、逐个呈现生字:学生先读句,再说出句中的生字;
3、指读;
4、同桌讨论学习:怎样记住这些字?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及时交流识字方法,能使每一位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5、汇报:教师适当总结识字方法,如用部件法记“排”,用动作发记“游”“唱”,用奇特联想法想像哗哗的流水从而记住“流”……
【有层次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提高识字能力。“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巩固:
小老师带读(有注音)
集体读(无注音)
看卡片、开火车读(无注音)
7、朗读词语(课后“我会读“中的词)
8、“一字开花”游戏:用生字组词说话
写字。(认真指导、重在激励)
1、看笔顺图,描红;
2、试写感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如“中“的最后一笔写在竖中线上)
3、示范指导、学生练写
4、引导欣赏:自我欣赏、组内欣赏、集体欣赏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回顾。
1、出示生字词;
2、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3、阅读短文(把本课生字编成阅读材料,换环境识字).
夏天,我坐上小竹排,去江南游玩。看,小河两岸的景色多美。树木茂盛,花儿盛开,绿色的禾田,唱歌的小鸟,河水静静地流淌,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这就好像一幅画,江南鱼米乡真美啊!我们爱江南。
朗读。(品词析句,体会无限美感。)
1、自读:你都看到了那些美丽的景物?
2、汇报:先用书上的诗句说一说。如“两岸树木密”等。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样的鸟儿,什么样的鱼儿……
点拨:看着这么美丽的景物,“我”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回答:高兴、快乐……)
教师伺机板书
3、美读:让我们怀着高兴、快乐的心情读课文,把你的美丽心情读出来。学生练读
4、汇报读:指读、对读.。
5.交流讨论:大家的朗读使人心情舒畅!看着这美景,你想说些什么?用一句话赞美江南。为什么说小小竹排是在画中游呢?
【教师要充分了解各小组的讨论情况,注意引导、诱导、辅导,使学生主动思考、学习。】
诵读。
1.教师配乐诗朗诵;
2.生模仿练读;
3.指读、轮读;
4.你问我答:引导学生看板书回答。师问:什么顺水流?(小竹排顺水流)谁在唱?(鸟儿唱)两岸有什么?(两岸树木密)什么绿油油?(禾苗绿油油)……
5.背诵:注意学生自己悟出背诵的方法,如看图背诵、看板书背诵等,引导学学会巧背。
6.朗诵会:评选未来的主持人。
小结。(引导学生表达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教学建议:教师创设优美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读出来的,形式多样的读会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把课堂变。
语文教案 篇6
第十一课《长城》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交换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学习1、2自然段。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导入:
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最著名的要数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板书:长城)
2.读文,初步了解长城的样子和作者站在长城上的联想。
3.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 1)嘉jiā 峪yù 屯tún 魄pò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气魄 凝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的是书中哪一幅图的内容?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长城的特点是什么?
图 1 远看 气势雄伟
(投影书上第一幅图 打出字幕:远看)
2.看图,图中有哪些景物?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一条长龙。再加上作者后面用具体数据的说明,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长城之长,山岭之险,我国古代建筑——长城的气势如此磅礴!
出示板书:
(此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对比,我国土地广袤,幅员辽阔,东西相距 5000公里,南北跨度5500公里,从而体会长城之长。)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段,对照第二幅图读文,图中都有什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出示图像,由第一幅图向近景推近,转换为第二幅图)
出示板书:
2.指名读1、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特点描述的特点。
四、作业
1.朗读1、2自然段。
2.熟读3、4自然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在观察时展开联想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的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表达的。讨论之后总结:
作者观察方法:
由远及近
由整体到部分
抓特点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长城→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2.默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作者“会很自然地想起”?作者想起了什么?把有关词语划出来。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书:长、险、多、重、难、才、凝结)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
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
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
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三、四自然段,指导背诵。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有所了解。.
2.明确赏析古诗词的几个基本点。
二、教学思想设计
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不仅学习课文之文本,而且学习分析一首诗的方法。
因而从课文文本分析入手,首先进行现代文——文艺评论的阅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而学习课文所展示的分析一首诗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请学生简介杜牧其人;背诵《清明》一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是,
牧童遥指杏化村。
2.老师简介作者(见课本注解)周汝昌先生,激发学生兴趣。
(二)周汝昌先生首先抓住了《清明》绝句中的哪个词对该诗进行赏析的?赏析过程中采用了什么方法?
明确:“纷纷”;比较法
(三)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明确:“诗眼”即诗句关键处,乃全篇“神光所聚”,能使全诗境界全出,开阖变化而一动而万随者。
(四)请学生例举含“诗眼”古诗词名句。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
(五)周汝昌先生对“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进行赏析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明确:比较法及通过想象再现图景之法。
(六)复习:想象的种类。
明确:再现的想象和创造的想象。
(七)作者在分析《清明》绝句第三、第四句时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联想法。
(八)复习:联想与想象的主要区别何在?联想一般而言有哪些种类?
明确:想象无须触媒;联想则必须有触媒。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
(九)想象与联想在古诗词赏析中的'作用何在?
明确: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将想象与联想称之为“神思”,作家凭借想象和联想,可以“思接千载”(超越时间),“视通万里”(超越空间),形象是诗歌的生命,诗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使人通过画面的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古诗词作品,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对画面形象进行还原,如能理解作者是怎样凭借想象与联想来描绘生活画面,塑造人物形象,抒发思想感情,阐明人生哲理,那么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作品脉络,更深刻理解作品意蕴。
(十)作者对《清明》一诗的总体评价是什么?
明确:音节十分和谐、圆满;形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十一)我们能否总结一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总体特点?
明确:(1)语言简练;(2)生动形象;(3)音韵和谐;(4)想象独特;(5)情感丰富;(6)境界优美。
(十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后赏析古诗词有什么启发?我们能否总结出几个“抓手”?
明确:(1)品味涵咏语言,抓住诗眼。
(2)分析把握修辞,明辨手法
(3)探究作者思路,分析结构
(4)分析情景关系,体味意境
四、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训练中的有关练习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幼教中班语文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
·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 教学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配乐磁带。
· 第一课时
· 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 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 3.练习朗读课文。
·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人课题。
· 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幼儿教案《幼教中班语文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
· 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
· 生答:我知道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
· 生答:叶圣陶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编辑,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
·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叶老还到多处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并写下了许多清新优美的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就是其中之一。“两个岩洞”就是金华北山“五洞十景”中最为著名的两个溶洞:双龙洞和冰壶洞。
· 生答:目前,双龙洞已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天游人如织。
· ⒊老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学们在课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 三、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问题。
· 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学习评价作家作品:
2 .学会品读文段,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3 .积累体育名言名句。
4 .组织开展‘走向世界,感受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会评”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小学几年来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许多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而且还拜读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你最喜爱哪一位作家的什么作品呢?现在我们就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吧!
2 .同桌文流,小组文流。
3 .投影出示一篇美文,引导学生说说喜欢这篇文章的理由。
4 .学生从文章内容、语言、立意等方面文流自己喜欢某一篇文童的原因。
5 .全班交流汇报。
二、学习’.我会读”
1 .投影出示书中文段,教师配乐朗读。
2 .学生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段,边读边想象,把文段中的语言文字化为美的形象。
3 .启发学生思考交流。
( l )你从这个文段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秋的“沉静”?
( 2 )你喜欢这个文段吗?为什么?
4 .学生朗读。
( l )你打算怎么朗读这个文段?和小伙伴们交流自己选用的朗读形式、语速、语气。
( 2 )自己美读文段。
( 3 )全班展示。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把自己对秋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教师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5 .评选“美读小能手”。
三、学习‘.百宝箱”
1.激情导入。
2 .投影出示”百宝箱’”中的有关体育运动方面的名言。
( l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 2 )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体育名言的大致理解。
3 .多种形式读、背名言。
4 .交流其他有关体育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大释台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节日是人类精神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节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日的百花园,一起去领略这座百花园中万紫千红的景致吧!
二、播放录像带,欣赏世界各国人民欢度节日的情景
三、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1.介绍世界各国节日的由来。
2 .介绍节日中的奇闻趣事。
四、播放一段中国人民欢度国庆节的录像
1 .学生观看录像,感受人们欢度节日激动的情景。
2 .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这是哪一个国家的人民欢度什么节日的情景?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 .学生文流汇报。
五、展示台
课后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各国的节日”为题,办一期手抄报。比一比谁的手抄报办得更好。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同学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昼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同学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
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昼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同学介绍自身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注音:讪笑吐绶鸡灯芯草铰链迸出
听写:沼泽地嫉妒木屐飕飕讪笑
释义:排挤来势汹汹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见彩图)
五、同学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
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身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沼泽地:(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讪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身的看法。-(辨形象)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协助他人的人。(让同学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实际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昼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
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研究研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昼鹅是它是自身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假如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昼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此题的设置,是让同学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剖析: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规范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ffice:smarttags" />
2、丑小鸭假如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身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昼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同学的精彩发言)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身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身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现自身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七、拓展引申:
1、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他们经过自身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昼鹅,欣赏文章——《掌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命运无轨道》。
2、请同学谈谈自身听了两篇文章的感受。
八、作业安排:
从以下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A命运无轨道B丑小鸭的梦
板书设计:
丑小鸭------------白昼鹅
要有一颗好的心:善良、宽厚、有理想、勇敢地追求美与幸福
丑小鸭告诉我们:
1、成为“白昼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2、命运无轨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身。
3、在拼搏中才干真正认识自身原来也可以变成“白昼鹅“
课后反思:
1、教学依照理线索--明结构--知内容--辨形象--悟主题的思路进行,各环节衔接紧凑,思路清晰,同学在“辨形象“一环中,表示出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在研讨丑小鸭变成白昼鹅的真正原因的争辩时,气氛热烈,思维敏锐,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认识。两则课外选文朗读,使同学对丑小鸭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眼神告诉了我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2、分角色朗读对同学理解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缺乏:在处置“知内容“这一环节时教学时间偏多。以至于文中精彩片断朗读不够充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下册教案12-14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教案(经典)11-06
[精选]语文教案09-05
(精选)语文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