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平行四边形教案范文(精选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平行四边形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行四边形教案 1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
2.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
3.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和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如果没有,可用学具代替)、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实物图片,七巧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8根小棒(6长、2短)
1.小组活动:你能用这8根小棒摆一些图形吗?看哪一个小组摆的又快又多.
2.交流:请各小组到投影上边摆边说有几种.
3.设疑:图形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提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各有几条边,几个角?每个角是什么角?它们的边和角的特点都一样吗?这两种图形可不可以变成别的形状?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
二、主动探索,研究问题.
1.认识长方形.
(1)独立探索,小组交流.从学具中拿出长方报纸片来,动手观察一下它的角和边,会发现什么?(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2)小组汇报:请小组各出一名代表发言,分别说一说通过研究发现了角和边有什么特点,并且说一说怎样想的或者是怎样做的.找几个组说一说.(如果有用折纸这一办法的,请他说明怎样做的,演示一下,并给予表扬)
(3)辩论: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呢?(小组讨论)
(4)教师总结:刚才有的同学利用身边的学具量一量,有的同学用折纸这个方法发现长方形相对着的两条边相等,也就是说长方形有两组对边相等,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演示动画长方形、正方形】
(5)学生之间交流长方形的特点.每个人都用纸折折看,再验证一下.
2.认识正方形.
(1)独立探索,小组交流.
同学们,刚才你们自己动手研究了长方形的一些知识,那么正方形的角和边又有什么特点呢?试试看,相信你能行.
(2)汇报交流: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小组互相说)
(3)教师总结.我们用了同样的方法,验证了正方形的边和角的一些特点,也就是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一样长,四个角都是直角.(继续演示动画长方形、正方形)
3.小组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演示动画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师问: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2)教师总结:刚才我们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特点.发现它们都有四个角,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它们都有四条边,但是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四条边都相等.
(3)引导学生揭示四边形的概念.
由四边形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
(4)初步练习:在钉子板上围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4.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1)出示:
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能找出什么图形,你想知道有关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
(2)投影出示画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知道:它们有4个角,4条边.
教师明确:这些图形也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明:这些四边形相对的边之间的宽度总是保持一定的(用直尺演示出对边间的距离不变),我们就说它的对边是平行的,所以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借助方格来看一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它的边和角的特点.)
(3)小组研讨,汇报总结.
平行四边形 角:4个
边:四条 相对的边相等
(4)利用学具摆2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5)学生拿出制作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框的学具,用手拉它的一组相对的角.如图:
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引导学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都是相对的边相等.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而捏住长方形相对的两个角的顶点一拉,它就不是长方形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当平行四边形的角一个变成直角时,四个角就都变成直角,这时平行四边形就又变成了长方形了.【演示动画变化的图形】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求:利用手中的小三角形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4个小三角形)
2.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摆一些漂亮的图形,再给它起个名字.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七巧板
游戏目的
帮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培养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和想象能力.
游戏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各种各样的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游戏过程
1.学生按下面三个要求拼图:
①用任意两块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②用任意三块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学生自由拼图,可以拼几何图形、建筑物或其他图案,在规定的时间里谁拼得的图形多,谁就是优胜者.
注意事项
等分长方形的奥秘
活动内容
让学生用折纸的办法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
活动目标
1.通过折、画、讨论、猜测、验证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掌握用一条直线等分长方形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探索未知的方法.
2.运用分组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重点和难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并初步掌握实例分析综合思考提出猜测推理验证这种探索问题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如何探索出能等分长方形的直线的规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活动准备
1.教具:长方形纸若干张、教学课件.
2.学具:直尺、小刀、水笔、大小相等的长方形纸片约10张.
活动过程
1.折一折,把长方形平均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份.然后用直尺沿着折痕画出直线.试一试,你们能折几种?
(1)请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注意互相分工合作.
(2)长方形纸片在信封里.
(3)动手折纸时间为3分钟,比比看,哪组同学画得又快又对又多?
2.反馈交流:指名上台汇报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分了几种?是哪几种?然后老师把把相应的折法张贴在黑板上.
3.探索规律.
师:这样的直线还有吗?还有几条呢?我们先不忙下结论,还是先来研究这些已经知道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
(1)将你们小组等分的长方形纸片2张重叠,并把重叠的长方形纸片拿起来,对准强光处照一照,然后3张、4张逐渐重叠,你发现了什么?
(2)课件显示各种等分长方形的直线相交于同一点的动态过程.
(3)引导学生小结:等分长方形的直线都相交于长方形内的一点.
游戏前,教师可借助磁性黑板等教具作些示范演拼.在学生自由拼图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勾画一些图案,以启发学生思维.
平行四边形教案 2
教学内容:
书本第43—45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能正确测量和画出它的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准备小棒、钉子板、方格纸、直尺、三角尺
总课时:
28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形成表象
1、教师出示生活情境图,提问:在这些图片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平面图形,是什么?(平行四边形)你能找到吗?
指名学生指一指,课件演示。
2、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小组合作,制作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提出要求:每个同学在小组学具袋中,任选一种材料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做完之后,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制作方法?
汇报交流(让学生依次在投影上演示,并介绍制作过程)
2、对比猜测平行四边形特征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制作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平行四边形,那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谁来猜测一下?
学生猜测,教师板书或板贴(并在后面打“?”)
3、小组探究,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的猜测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一方面平行四边形角的特点。(教师同时板贴将学生的猜测进行归类)那么就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小组合作,想办法验证黑板上的一点或几点猜测。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总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内角和是360度。
4、判断巩固:想想做做第1题,并让学生说说第二图形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认识底、高
1、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图,提出:你能量出这个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间的距离吗?拿出手中的作业纸,先用虚线画出表示这组对边距离的线段,再测量。
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教师指导明确“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指出这条垂直线段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这是它的底。标出高和底。
2、教师平移此线段,提问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这个底上的高?有多少条?
3、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什么是它的底呢?打开书44页自学例题中的内容。
指名汇报,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4、出示试一试,你能量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各是多少厘米吗?在书上完成。
汇报后,师指最后一个图形的另外一组底,提问:如果以这条边作底,这个还是它的高吗?为什么?
师小结:平行四边形有两组相对应的底和高。
5、完成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如果有错误,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然后让学生说说做平行四边形的高需要注意些什么?(底和高要对应,高画成虚线,画上直角标记)
问:这节课咱们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关于平行四边形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三、实践体验,深化特性
1、想想做做4。师:你能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剪成两部分,再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先自己试一试,再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么剪拼的。
指名汇报,你是怎样剪的?谁来看着这个长方形,说说它的特征是什么?
2、想想做做6。刚才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下面我们再做个游戏,让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想玩吗?
出示想想做做6的几个步骤。让学生一步步操作,最后小组里观察讨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出示集合图,指出: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看做一个整体的话,长方形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小结。
教师:出示平行四边形演示变化过程,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改变了,但是什么没有改变?指出平行四边形不改变边长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请同学看书上P45页“你知道吗?”
提问:说一说,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这种特点在哪些地方有应用?大家课后做个有心人,搜集相关的资料吧。
四、全课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平行四边形教案 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9~21页。
教材简析:
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让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这样安排,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没有深入研究它们的特征。但是教材安排了许多折、剪、拼的活动,比较多地将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这些操作活动,能使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围成的这些图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的位置,用一个长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可以拼成多种图形。这些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成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初步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摆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并让学生正确认识它们。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若干个,剪刀一把,钉子板和20页上半页的图片。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正分形纸、直角三角形纸若干张、剪刀、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创设情境
小朋友,你们喜欢折纸吗?你们想折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玩折纸游戏好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折一折,认识三角形
(1)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图形的纸?(正方形纸)请小朋友们拿出和老师手中一样的正方形纸,你能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吗?(教师巡视,如有学生对对折不理解要及时指导。)
(2)展示成果。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
①对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
②对折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贴出图形)问:这是什么图形?(板书:三角形)
③让所有小朋友用正方形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用小手摸一摸折出的三角形的面,再沿着这个三角形的边画一画,然后拿走折纸剩下△,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三角形的样子,并用手书空画出来。
[评析:让学生建立图形表象是教学的'重点,教者通过折、摸、画、想、手书空画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空间表象,可谓水到渠成。]
(3)认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分别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让学生认一认,说明这些都叫三角形,让学生记住它们的样子。
(4)认识生活中的三角形。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当学生说到红领巾、三角尺等身边有的物体时,让学生摸着红领巾、三角尺的面说:红领巾的面是三角形的,三角尺的面是三角形的。
(5)在钉字板上围三角形。
你们知道了身边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你们能在钉字板上围出一个三角形吗?各自围一围,同桌相互展示(如有困难,相互帮助)。然后在全班展示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6)摆三角形。
你们能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吗?摆好后小组相互评一评,推选出优秀代表展示。
(7)我们能用正方形纸对折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一张长方形的纸,你也能折成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比一比谁最聪明。
[评析: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后,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也有三角形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再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用小棒摆三角形、用长方形纸折三角形,既体现了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又能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让学生认知三角形,了解三角形。]
2.剪一剪、拼一拼,认识平行四边形
(1)请小朋友们用剪刀把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剪下来(师生同剪)。
你能用剪下来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不一样的图形吗?
动手拼一拼,把拼成的不同图形贴在黑板上(可能拼出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指着平行四边形问:你们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图形?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2)出示各种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认一认,并沿着它们的边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认一认,记一记它们的样子。
(3)找平行四边形。
出示楼梯图片,让学生找一找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并用小手指一指,再让全班小朋友打开课本22页,同桌互相找一找篱笆、扶手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4)围平行四边形。
在钉子板上你们能围出平行四边形吗?动手围一围,同桌相互检查,相互帮助,再指名上台来围给大家看一看。
(5)摆平行四边形。
小朋友们围得真好,你们会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在书上第44页方格纸上画一画,选择几幅展示。
[评析:用学习三角形的方法学习平行四边形,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游戏巩固,拓展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题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几个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动手拼一拼,展示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
2.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自由拼一拼,也可以小组讨论,把不同拼法贴到黑板上,再让学生认一认,记一记。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我们刚才拼出了许多形状的图形,下课后拼给同学看一看,回家后拼给爸爸妈妈看一看,好吗?
[总评:本课始终以操作为主线,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让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小组讨论,主动探索新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师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教师又以比比谁最聪明看谁找得多等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平行四边形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其特性,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明确它们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
学生举例.
说说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
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1)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是四边形的?
(2)动手测量.
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
(3)抽象概括.
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小组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4)反馈: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反馈练习】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
(1)教师演示.
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板书:易变形)
(4)对比.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
(如汽车间的保护网,推拉门、放缩尺等.)
3.学习平行四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2)找出相应的底和高.【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几条高?它位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
使学生明确:从B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D点画高,它的底是BC.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用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①教师利用长方形框,拉动长方形的边,使其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
相同点是两组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属于平行四边形.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把长方形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②引导学生比较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正方形也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也是直角,正方形也可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是直角的共同点,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相等的这一特征,因此正方形可看作是特殊的长方形.
③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1.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2.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
3.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4.数一数下图中有( )个平行四边形.
四、教师小结.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意义,特征及特性)
2.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并解疑.
3.教师提问:我们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因为长、正方形也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所以长、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五、布置作业.
1.用一套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2.在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中分别画出两条不同的高。
平行四边形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参与对图形的围、拼、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以及它的特点,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图),你们见过它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在哪见过?
看,这是教师在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2图
第一幅图是挂衣服的架子,第二幅图是围起来的篱笆墙,第三幅图是楼梯的.扶手。
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它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展示学生拼图结果,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对边一样长,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老师边画平行四边形边指出:像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分小组讨论, 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在书上描一描,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动手完成。
5. “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文 章
平行四边形教案 6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能运用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能力;培养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精神;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谈话:出示两个美丽的花坛(课件呈现)。
提问: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
然后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提问: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会算吗?从而导入新课。
(二)操作探索,获取新知
数方格感知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1)数方格,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电脑出示)
(2)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不能满足我们的实际需要,如果我们能像长方形那样有一个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就容易解决了。
2、应用“转化”思想,引入割补、平移法
(1)小组合作探究:想办法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会学算面积的图形。(这时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精彩展示:要求边讲边操作。
提问:为什么都要转化成长方形?
为什么一定要沿着高剪开呢?
接着电脑演示其它方法,渗透割补、平移法
3、建立联系,推导公式
(1)小组合作探索:
a、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b、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c、拼成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d、能否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2)交流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底;宽=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板书)
提问:用字母怎么表示呢?自学课本。
学生回答s=ah(板书)
提问:s、a、h分别表示什么呢?
提问: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演示不是对应的底和高),这样能求出它的面积吗?那底和高必须是什么样的关系?(对应)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前面的花坛题
课本第2题: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拓展题:先分别口算出下面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平行四边形教案 7
教学要求: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十六第4题)
4.90.75.4+2.640.250.87-0.49
530+2703.50.2542-98612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⑴底12米,高7米;
⑵高13分米,第6分米;
⑶底2.5厘米,高4厘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⑵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⑶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
与⑵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⑷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
2.练习十七第6题:下土重量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1.6厘米
2.5厘米
⑴你能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吗?
⑵他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⑶生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⑷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3.练习十七第10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如图),求高。
28平方米
7米
分析与解: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就用面积除以底就可以了。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六第7题。
四、作业
练习十六第5、8、9、11题。
平行四边形教案 8
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学习内容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了解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几种图形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为学生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方法迁移,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做了准备。 由于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当学生掌握了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之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创新的能力,是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掌握转化思想的起始内容。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过渡时期。他们有了一定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理解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和描述推导的过程还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媒介让学生去参与、去操作、去实践,才能让学生通过体验,掌握规律,形成技能。这节课中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将这些抽象的事物转化为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事物,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过程
一、情感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1)、说出平面图形名称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2)、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强调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目的: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能够降低门槛顺理成章的引入新知识。
2、 导入新课
3、 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
(1)、在方子格中数出长方形的面积。
(2)、在方子格中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对应的底和高。
(3)、通过观察表格,试着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4)、共同探讨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出示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明确其底和高。
②学生在学具上标明其底并画出对应的高。
③讨论:能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再计算(保证面积不会发生变化)
④小组交流如何操作的。(割补法)
⑤学生代表汇报各组的操作方法以及得到的结论。
⑥幻灯片演示割补的过程。
⑦引导学生归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明确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必须条件)
4、 课堂小练笔。
设计目的:达到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实践中掌握知识,并能够从实践中总结知识。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本课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 面积 = 底 × 高
长方形 面积 = 长 × 宽
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表示底 h表示高
S=a×h s=a.h S=ah
平行四边形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学会用不同方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在制作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师: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门了吗?从图片中你们能找到一些平面图形吗?
生:能
师:是什么平面图形,谁能上来指一指。
生:平行四边形
根据回答: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师:同学们再看,这里面有没有平行四边形?(出示扩缩尺、升降机图片)
生:谁能上来指一指?
师:那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师:谁能找一下这句话里最重要的几个词,并解释一下?
生:四边形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生: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
师:还有哪几个词?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师:你能上来一边用手指着一边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吗?
生:能
师: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呢?拿出刚刚发给你的平行四边形,量一量四条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组对边相等
师: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对角有什么特点呢?继续拿出发给你的平行四边形,把两组对角像老师这样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组对角相等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现在带着你的理解在研究单的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画图,师巡视指导。
研究单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选几个学生画的平行四边形粘到黑板上)孩子们,画好了吗?
生:画好了
师:画好了,请看黑板,思考老师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平行四边形都不一样大呢?
随意生怎么说,只要表达出底和高的意思就行
师: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学生画
注:老师画第二种情况
师:请同学们继续拿出研究单,完成研究二。不用写,能思考出答案就行
研究二:总结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正方形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边
角
师:孩子们,现在小组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生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好了,小组交流到此结束,哪个小组愿意全班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
师:同学们请继续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来回拉动平行四边形),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
生:具有不稳定性
师:(继续拉动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说明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谁来说一说?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师出示长方形圈正方形的圈)
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如果把平行四边形也圈进来,应该怎样圈?
生:圈在最外面
(三)自主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平行四边形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量出它的长和宽(平行四边形量出底和高)。
2.观察老师出示的几个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底和高。
3.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猜测:
哪一个图形面积比较大?大多少平方厘米呢?
师:要想我们准确的'答案,就要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指导探究
1.数方格方法
(1)小组合作讨论:
a.图上标的厘米表示什么?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为什么?
b.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c.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d.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再比较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你发现了什么?
(2)集体订正
(3)请同学评价一下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麻烦,有局限性)
2.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讲话:不数方格怎样能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想一想,如果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就可以根据已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它的面积了,转化成什么图形,怎样转化呢?请大家拿出手里的学具试试看。
(2)学生动手剪拼(可以小组合作),并向周围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转化的。
(3)同学到前面演示转化的方法。
(4)教师演示课件并组织学生讨论:
①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②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
③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n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3、应用
例1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它的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
4.83.517(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约是17平方米。
三、质疑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四、巩固练习
1、列式并计算面积
①底厘米,高厘米
②底米,高米
③底分米,高分米
2、说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计算它们的面积。
3、应用题
有一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底是43米,商是20.1米,这块地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4、量出你手里平行四边形学具的底和高,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教案 11
教学内容: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节《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
三角形框架、长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分别长5cm、10cm、15cm、20cm的纸条不等,大头钉,直尺。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老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今天在学习新课之前来玩一个猜图游戏。(教具三角形框架、长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
老师拿教具三角形框架、长方形框架和正方形框架,让学生们猜。(学生们分别说出是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老师:同学们真棒!现在老师要变一个魔术给你们看。看看你们能不能认出它。(拿出长方形教具,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其变为另一个图形。)
学生1:我知道,这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
学生2:这既不是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3:……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平行四边形)。一边板书一边说:“同学们都非常棒呢,这个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和认识平行四边形,来认识平面图形家族的另一个新成员平行四边形。通过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相信同学们都会有新的收获。
二、探索新知
1、找平行四边形。
老师: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园了吗?
学生1:校园的电动门
学生2:老师手里刚才拿的教具
学生3:……
老师:大家都观察的很仔细呢,其实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的。那除了校园中的事物,同学们能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那你们还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1:活动衣架。
学生2:风筝的框架、楼梯栏杆。
版书:(找平行四边形)
2、画平行四边形
(1)老师:你们想把刚才在生活中找到的平行四边形在纸上画出来吗?
(2)让学生展示作品,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老师:我们来展示一下大家都画的什么(随机点名让他们展示并回答画的是生活中的什么物品)
老师:大家都很棒呢!看来大家都对平行四边形有大概的了解了。
板书:(画平行四边形)
3、做平行四边形
(1)老师:现在各小组手上都有很多纸条,那我们可不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呢?
将全班分成几小组,每一小组发教具纸条(5cm、10cm各一条,15cm、20cm各两条),用大头钉固定。同学们自己动手尝试做平行四边形。(小组内可随意交流)各小组做完后,每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内的作品,并说一说在动手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特点和做作品的心得。
老师提问
a、老师: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这个平行四边形呢?
b、老师:你们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等等。
板书:(做平行四边形)
4、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老师:老师告诉同学们,平行四边形还会听口令呢,我们来试试,我们一起喊向左——向右——变大——变小。看看你们手中的也会不会听口令呢?
设置疑问:
老师:三角形也会听口令吗?(同学们摆弄三角形框架)
(在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将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
然后每小组的同学们拉一下三角形的框架和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进行比较,同学们总结出:
老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易变性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
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电线杆的拉线、篮球架
介绍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升降架、伸缩拉门
(老师出示课件或者图片)
5、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
提问:老师:平行四边形有几条边围成的呢?
学生回答:四条边
板书:(上、下、左、右)
设置疑问:老师:是否拿随意的四条边就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呢?
有学生说出:从制作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就发现不是随意的四条边就能组成平行四边形的,必须其对边相等。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6、练习
(1)书本65页练习题1题。
(2)第2题大家一起讨论。
三、作业
老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图形——平行四边形,并且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们对生活中的物体在找一找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图形。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探索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来让学生教材和生活有所联系。接着,让学生画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最后,设计了拉动长方形变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活动,启发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向学生联系实物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最后学生合作交流可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平行四边形教案 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情境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生活情境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难点: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形成过程,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学习热情较高,易在轻松的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和四边形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简单知识,能够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本节课是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呈现出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实验法: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经历平行四边形的形成过程。
探究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寻找制作的要点,进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师:“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那么在生活中你都见过这些图形吗?那么今天就跟老师一次走进校园,看看校园里你能发现多少种图形?”
2、教师呈现校园的情景图(FOCUSKY演示校园情景)。
3、师:这些都来自我们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4、学生活动:跟随全景图,找到熟悉的图形,利用白板进行突出显示,并重点展示“平行四边形”。
校园——楼梯——办公室(衣架)。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最熟悉的校园作为学习背景,增加亲切感,激发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热情,并从中提炼出本节课所学的图形直观图,感受“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认一认。
(1).教师提出要求:“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明确“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都属于四边形的一种。有“四条边”“四个角”“倾斜的边”。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由易到难,利用已有的“正方形”“长方形”的知识和“平行四边形”建立联系,学生可以从中发现“平行四边形”与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为接下来的数学活动作铺垫。
2、做一做。
(1).教师提出要求:请小组长们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材料筐,根据所给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
(2).教师呈现材料:木棍,皮筋,钉子板,小棒,白纸板,胶棒,七巧板,拼接学具。
(3).预设学生活动。
预设一:用木棍和皮筋先扎成长方形,然后通过拉动,得到平行四边形。
预设二:用小棒在纸上摆成平行四边形。
预设三:用皮筋在钉子板上绑成平行四边形。
预设四:利用七巧板的相同的三角形,或者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拼成新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学生在不断尝试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强化对“平行四边形”的基本要点的'理解,发现制作“成功”的方法,和“不成功”的原因,进而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必须具备的要素,以及和“长方形“直接的密切联系,做到“手脑并用”。
3、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教师有顺序地呈现学生作品,并请制作者说一说制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特性。
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教师选出利用“木棍、皮筋”制作的图形小组,通过学生的自行演示,发现“平行四边形”是可以通过“长方形”拉动而得到的,而且每拉动一次,都会得到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1).提出问题:拉动时“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学生活动:利用手中的拼接学具,实际操作,感受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教师利用白板呈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教师选出利用“小棒”搭成的平行四边形小组。
(1).教师提出问题:在搭的过程中,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2).教师利用白板呈现“反例”,即对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并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满足有四条边,四个角,边的倾斜要一样,为什么它不像是平行四边形呢?”
(3).学生根据老师的疑问,反思制作过程,发现制作过程中相对的边的小棒的数量要相等,进而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1).教师选出利用“钉子板,皮筋”制作的平行四边形。并请制作者说出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2).教师提出要求,模仿做范例的同学,“你还能绑出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吗?”
(3).学生对比在钉子板上做出的平行四边形,发现“制作成功”的图形保证“对边相等”的前提下,对边即会“倾斜的一样”,进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个特性,这也是为了以后学行”的概念做铺垫。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1)利用七巧板中的图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选出代表,介绍自己的“平行四边形”是由什么图形组成。
(2)为了强化要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随意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你能用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组成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在质疑声中动手尝试,经过小组共同努力反复多次尝试后发现,要想拼成平行四边形,必须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可以。
(3).通过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拼接,学生发现相同的图形产生相同的角,所以得到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的性质。进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新的特性。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很难仅通过“看”发现图形的特性,对于“图形性质(对边等,对角等,对边平行)”的理解也很难独立形成自己的理解,因此本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制作”中发现图形的特点,在经历不断调整自己的制作方案过程中,最终总结出成功的“秘诀“,即抓住“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也为在高年级学行”的知识作铺垫。
(三)、实践应用,拓展新知。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后,教师提出要求,将发现的所有特征,归纳汇总:“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针对性练习。
(1)习题1:从下面的图案中,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将它们进行分类涂色。
将图片反白处理,再利用白板的喷色功能,让学生将相同的图形进行喷色分类,有助于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区分。
(2)习题2:请你接着画出平行四边形。
通过此练习,加深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理解。要想在钉子图中画出标准的平行四边形,必须保证对边的长短相同,即所穿过的点数相同,而且倾斜的两组两边必须倾斜的一样,即对边平行。白板中的数学工具,可以更便捷的呈现图形的变化。
(四)、归纳总结,巩固延伸。
1、师:“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白板呈现本节课知识大纲),也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遇见平行四边形。那么还有没有更有趣的图形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再次用你们发现美的眼睛,去和老师一起来感受下那些更加奇妙的图形吧!”
2、多媒体呈现不同的图形:梯形、菱形、筝形。
3、师:其实,图形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它可以通过变化组成我们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物!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这组用图形组成的“生活场景”(多媒体演示图形动画)。
师:“数学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生活中也处处充满了数学带来的精彩,图形也存在与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够发现大自然中更美的图形!”
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引入之时利用“FOCUSKY”的动画演示功能,呈现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仿佛身临其境,并学以致用,发现所学的图形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解决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地方,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制作平行四边形”,并结合白板的数学工具,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由“制作的乐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潜移默化的将不易于低年级学生理解的“图形性质”知识分解化简,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本节课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方面,鉴于课时和环境的原因,没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在这一方面,我会努力寻找更有效的多媒体途径,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感受的机会。
平行四边形教案 13
在学生初步认识直线以后,本单元教学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是特殊位置的相交。教材按上述的线索,组织教学内容,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作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先教学平行,再教学垂直。以理解这两种位置关系为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各种方法画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直线,并通过这些活动,体会平行线和垂线的一些特性。
1、结合生活情境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生活中有许多平行或垂直的现象,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内容的现实背景和有意义的素材。教材结合生活情境教学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概念;二是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有利于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
(1)在生活情境中凸现数学内容。
第39页的例题分三步呈现,首先是路灯、运动场跑道和高压电线架的照片,在这些照片中用蓝色线勾画路灯的竖柱和横檩,用红色线勾画划分跑道的直线,用绿色线勾画高压电线架的两条边。这些勾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根据三张照片中的彩色线分别画出三组直线,从现实情境和具体物体上提取需要研究的对象。最后,让学生讨论这三组直线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展开数学思考。
第42页例题的呈现也作了相似的安排:观察实物照片,根据照片画出两组相交的直线,研究这两组直线相交的特征。
(2)在已有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概念。
第39页例题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平行”概念,“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概念的两点内涵,理解数学意义的“不相交”是关键。通过相交体会不相交是教材设计的.教学策略。
学生分辨例题中的三组直线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时,对左边一组直线相交不会有疑义,看图即一目了然。判断中间一组直线不相交也不会有困难,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划分直跑道的线都是直的,线与线是不会相交的。判断右边一组直线时会有争议。图上仅画出了两条直线的一部分,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没有相交。从直线概念上想,它们都是无限长的,只要再延长一点就相交了。教材希望学生通过争议,不但得出这组直线相交的正确结论,而且对中间一组直线不相交有更深的理解,为建立平行线的概念建立基础。
第42页例题教学“垂直”概念,建立在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体验上。学生发现两组直线都相交成直角是逐渐深入的过程,教材作了相应的预设。先看到同组的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再发现4个角都是直角。前者可凭观察发现,后者可以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如门、窗相邻的边框都相交成直角),还可以用三角尺或量角器在图上测量得出。
教材中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和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都有语言描述,这些描述都是学生的体验,是对具体现象的数学化思考,也是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学生可以从中学习规范地数学表述,但不是机械地接受定义。
(3)带着建立的数学概念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在现实的素材中寻找平行线和垂线。
第39页在学生初步理解平行线以后,问学生“你能说出一些互相平行的例子吗?”用图片列举了黑板的上下两条边、秋千的两根吊绳、五线谱的横线等实例给学生启发,让他们继续说出一些互相平行的例子。第42页在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以后,问学生“你能说出一些互相垂直的例子吗?”并以镜框的长边和短边、砖墙上的横线和竖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等实例启发学生说出一些其他的例子。
带着初步形成的数学概念去观察生活,寻找类同的现象,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还能让学生感受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培养数学意识。
除了在生活中寻找平行现象和垂直现象,教材还让学生在几何图形和几何体上寻找垂线和平行线。如对折长方形纸,研究折痕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在平面图形中看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边;在字母中寻找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段;在长方体、正方体的各个面上寻找互相垂直的边等。这些活动一方面能加强学生对平行和垂直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的某些特征,为以后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作铺垫。第41页第5题,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中,相对应的两条边都是一组互相平行的线段,能使学生对平移的含义有进一步的体会。
2、鼓励学生动手画平行线和垂线
让学生画平行线和垂线不单是操作方法的教学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还是数学概念的具体应用,在应用中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1)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制作。
第40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第43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这两道例题都是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或垂线之后安排的,都不是教材指导他们怎样做,而是让学生想办法画,在画的活动中继续体会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的内涵。
学生画的办法肯定是多样的,可以在方格纸上画以及用直尺或量角器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激活他们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创造性地完成这些操作活动。还要认真组织学生交流,既要他们讲讲自己的方法和思考,还要相互通过观察、比试、用三角尺量等方法验证做出的是不是一组平行线和一组垂线。这样,学生的活动就不会停留在画的层面上,而深入到平行、垂直的概念上。
(2)指导学生用工具规范地画。
教材里还安排了用直尺与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第40页和第43页的例题分别用连续的图示范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与步骤,还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边模仿边体会,逐渐掌握使用工具的要领。
“想想做做”里多次安排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的练习,而且已知直线的位置经常变化。已知直线位置的多变,既能促进学生灵活地使用工具,更能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水平”“竖直”对数学中的“平行”“垂直”的制约和局限。多次练习画平行线和垂线,形成相应的技能,为以后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在画平行线、垂线的过程中体会一些基本特性。
第44页例题从a点向一条已知直线画出了一些线段,其中有一条线段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他线段都不和已知直线垂直。让学生量一量画出的这些线段的长度,他们必定能发现垂直线段的长度最短,并体会到这个发现是合理的。教材适时告诉学生“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是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并通过第45页第1题巩固这个知识。第3题通过测量身高和测量跳远成绩的照片,学生能体会生活中确实存在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个知识的实例。第4题在人行横道线上的a点画出穿过马路的最短路线,第47页第7题设计从大街边上把自来水管接到小明家的方案,都给学生留出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个知识的实践活动机会。
第45页第2题在两条平行线中间,画几条与平行线都垂直的线段,并量量画出的线段的长度。学生能从中发现,画出的这些线段的长度都相等,从而进一步体会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为什么永远不会相交,也为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增添了新的操作方法。
平行四边形教案 14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编排意图
教材分三个步骤安排。
(1)引入。从主题图中学校大门前的两个花坛(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入一个实际问题:两个花坛哪一个大?也就是要计算它们的面积各有多大。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会计算,从而提出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
(2)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这是一种直观的计量面积的方法,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学生已经使用过,但是像平行四边形这样两边不成直角的图形该如何数?对学生讲是一个新问题。教材给出提示,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教材安排同时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对它们的底(长)、高(宽)和面积进行比较,暗示这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进一步探寻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准备。
(3)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提出“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最后把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
教学建议
(1)结合引入环节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复习。
(2)数方格和填表环节要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交流一下是怎样数的和数的结果。有的学生可能用把斜边上的不满一格的两个格拼成一个方格的方法,也应给以肯定。要组织学生对填表的结果进行讨论,学生比较容易发现两个图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和面积分别相等。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根据你的发现你能想到什么?培养学生联想、猜测的能力,同时为下一步的探究提供思路。
(3)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本课的重点。可以用提出假设——动手实验——推导——概括的步骤开展探究活动。
第一步根据上面的讨论提出假设: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出它的面积?
第二步组织学生动手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把剪刀。教师注意巡视和进行个别指导。学生一般会出现以下两种割补的方法,都应给以肯定。
第三步小组讨论: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有些学生可能不知怎样去思考。可以出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了没有?
②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第四步进行全班交流,要求学生叙述出自己的推导过程。
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具进行演示(如第81页的图),注意在演示过程中显示平移的方法。边演示边推导:
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2.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可以先让学生试做,再通过集体订正检查掌握情况。
3. 关于练习十五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4题是应用问题,第1题直接应用公式计算。第4题要进行面积单位的化聚和除法计算。可在分析讨论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做法和结果,强调注意面积单位的变化。
第2题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一定的探索性。学生需要先画出平行四边形一边上的高,再量出底和高的长度,最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再计算,也可让学生先独立做,再交流方法和结果。注意引导学生知道可以以不同的边作底来求出面积。
第3题是逆用公式的题目,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引导学生依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学会灵活运用公式或列方程解答。
第5题认识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先不要学生计算,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并说明理由(两个平行四边形共底,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它们的高也相等)。
第6题与第5题的道理相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已知正方形的周长,可以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再求出正方形的面积,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再解答。
第7题借助课本上的示意图或做实物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讨论什么不变,什么发生了变化(四条边的长度不变,底边上的高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它们的周长不变,但面积变了。还可以进一步讨论,面积怎样变化?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
第8题是选作题。根据A、B是大平行四边形上下两边的中点,可以证明阴影部分也是一个平行四边形。鉴于学生还没有这方面的知识,题中直接说明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求出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的长度,题中没有给出。但从A、B是大平行四边形上下两边的中点,可以推出小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大平行四边形底长的一半,它们的高相等,所以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48÷2=24(cm2)
平行四边形教案 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能根据定义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3)了解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用平行四边形描述、观察世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在进行性质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3)在对性质应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讨论中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在性质应用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介绍四边形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指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提出问题(1)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教材91页章前图)(2)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怎样的从属关系?
学生活动:
(1)利用章前图寻找四边形
(2)说说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设计意图】指明学习任务,理清四边形与特殊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引出课题
二、问题探究
(1)教师活动: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庭院的竹篱笆,电动伸缩门,活动衣架等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并举例结合小学已有的知识以及对图片的观察和思考,归纳: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动手根据定义画出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由现实生活入手,使学生获得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同时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根据定义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以”外它的边角之间还有其他的关系吗?度量一下,是否和你的猜想一致?然后深入到小组中参与活动与指导
学生活动动手画图,猜想,度量,验证,得出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教师活动:你能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吗?
学生活动:小组内交流,并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办法是三角形全等,而四边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是作对角线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证明,一名同学板演
【设计意图】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过程,从中体会亲自动手实践学到知识的乐趣,获得成功得体验在寻找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办法---三角形全等,一方面体会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另一方面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讲解例题,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例1.小明用一根36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场地,其中一边长16米,其它三边长多少?引导学生审题
学生活动:弄清题意,自己尝试
教师活动:示范解题过程
强调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几何表达
在中
①AB∥CD AD∥BC
②AB=CD AD=BC
③∠A=∠C ∠B=∠D
学生活动:生练习课后习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审题,这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训练学生能清晰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
四、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
1.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2.在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过程中,你有那些认识?
3.在应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交流获得的知识和得到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一方面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感受探究过程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自信心。
布置作业:教材99页第1题,第2题,第6题
板书设计: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表示: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