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热门】小班教案锦集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眼睛对人的重要性。
2、初步学会指认视力表。
活动准备: 眼睛示教图,小眼睛贴纸,儿童脸蛋图片,眼罩,视力表等。
活动过程:
一、我的大眼睛——认识眼睛
师:我请小朋友一起来猜个谜语,谜面是: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上大门,下大门,关起门来就睡觉。
师:嗯,谜底就是:我们的眼睛。(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
1、这是什么?眼睛的上面有什么?眼睫毛有什么用处?中间像黑葡萄的 是什么?眼睛的最中间的小圆点是什么?眼睛是用来干什么的?
2、请幼儿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看不见东西的感觉。
总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也看不到。
二、大眼睛的功能——眼睛的重要性
师:(出示盲人图片)哪个小朋友来说说这个叔叔为什么带着一个墨镜,手里还拿着一根木棍在马路上走?
师: 教师引出盲人一词,刚才我们小朋友也亲身感受了眼睛看不见东西是什么滋味,所以盲人叔叔做事情很不方便,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呢?(使幼儿懂得关心、帮助残疾人)
游戏:幼儿手里拿着两个“眼睛”,站在距儿童脸蛋图片一米处,把眼睛蒙上,向前走给头像贴眼睛,看谁贴得准。
三、我的大眼睛——学会指认视力表
师:今天我要考考小朋友的眼力,看看谁的眼力最好。(出示视力表)这个图案像什么呀?
师:小朋友很聪明,陈老师现在来变一下,看看会变成什么?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闭上一只眼睛,用另外一只眼睛来看陈老师手中的图片。
总结:开口向上像座山(皇冠……),开口向下像桌子,开口向左像跑道,开口向右像英语E。用一只眼睛看图片有点费劲,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大眼睛。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能够根据香蕉的外形特征的比喻,进行简单的想象。
活动准备:
香蕉若干,教育挂图
活动过程
一、 观察香蕉,品尝香蕉。
1、 教师出示香蕉: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水果朋友香蕉。 引导幼儿用礼貌用语和香蕉打招呼:香蕉,你好!
2、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你们看看我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我的形状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
3、 请幼儿品尝香蕉,说说感受
引导语:香蕉的味道怎么样?吃到嘴巴里是什么感觉?
二、 出示挂图,引出儿歌《小香蕉》
1、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边示范朗诵变出示挂图,让幼儿初步理解儿歌的比喻手法。
2、请幼儿回答:儿歌里说了什么?
注意引导幼儿发准“香蕉”“船”“海”“鱼”等音
三、 伴随音乐,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小香蕉》
1、 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引导语:当你朗诵到“真奇怪”时要用什么表情?语调是什么样?(语气表情要有奇怪的样子)当你朗诵到“真痛快”时要什么表情?语调是什么样的?(开心的样子)
2、 通过各种方式带领幼儿朗诵儿歌
引导语:老师和小朋友们比赛,看看谁最棒!我说前面一句,小欧阳接后面一句,我轻声说时你们要大声说,我大声说时你们要轻声说。
四、 幼儿以“香蕉”为主题自由绘画
1、 引导语: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绘画的工具,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儿歌的小香蕉。
2、 播放儿歌,幼儿绘画,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指导
3、 幼儿评画,说说自己的作品
五、 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看看,摸摸,尝一尝香蕉,了解到香蕉的外形特征;学习儿歌《小香蕉》,知道香蕉是一种对身体有益处的水果。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平日生活中大人包办的又太多,在幼儿园中集中表现为部分幼儿中午起床后不会穿衣穿鞋,经常要老师帮忙,为此,我们有意识的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在娃娃家中提供一些小衣服,让幼儿给娃娃穿衣服,每天午睡起床后,都要提醒幼儿,先穿毛衣,再穿裤子,最后是外套和鞋子,我们还请家长配合,在家里也坚持让幼儿自己穿衣服。我们还打算举行一个幼儿穿衣服比赛,一段时间下来,大部分幼儿都学会了穿衣服。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穿衣服的方法,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2、通过引导幼儿讨论、尝试各种穿衣服的方法,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小肌肉。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穿衣服,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
活动准备
1、玩具娃娃、毛衣、外套、裤子、袜子、鞋子。2、教学图片。3、布置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出示娃娃表演引出课题:
〈1〉表演内容:我是红红,今天天气真好,太阳公公出来了,我也起床了,“妈妈!妈妈!妈妈去哪里了呢?我还没穿衣服呢!呜呜呜!妈妈快来!妈妈,快来帮我穿衣服!”
〈2〉结合表演引导幼儿分析讨论:红红做得对吗?应该怎样做?
2、看图片并启发幼儿讨论讲述:我们应该怎么样穿衣服?
3、让幼儿练习正确穿衣服:
〈1〉娃娃穿衣服。
〈2〉给同伴穿衣服。
〈3〉自己穿衣服。
各领域中的渗透:
1、在音乐活动中学习《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2、在美术活动中学习涂色:《漂亮的衣服》。
生活中的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儿学习穿脱衣服。
境中的渗透:在“娃娃家”中提供娃娃及娃娃衣服给幼儿练习穿脱衣服。
家庭中的渗透:家长平时要鼓励幼儿学习自己穿脱衣服。
教育活动设计评价结果。
教学反思
我觉得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锻炼。什么是生活课程?生活课程是生活和教育的有机整和。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要在组织一日生活活动中渗透教育的因素,同时要挖掘生活的价值。像这类教育内容要体现生活的特点,它是一种日复一日的重复活动,不仅要依靠老师,更要靠孩子自己主动地学。如果我们穿衣服只是在课堂上学习了,生活中不去要求和积累的话,那么小朋友再过几天他还会自己穿吗?所以教师要随机地自然地在相应的生活环节中开展一些生活课程。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饭、穿衣、叠被、系鞋带、整理图书等,注意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的能力,培养他的责任意识,而不是一味的包办代替。
小班教案 篇4
小班社会教案:看朋友
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都已有交朋友的意识了。他们和朋友分享食物、玩具,到朋友家做客等热乎得很,但是真正怎样做客的一些礼仪还不是很了解。因此,结合小班数活动内容“认识3以内的数”,预设了本活动,旨在让孩子在做客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数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3以内的数数活动,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体验去朋友家做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布置家的场景:物品按数量1、2、3一组分散放于三个柜中。1——3数字宝宝图片(粘于椅子上)
2、水果一篮
3、歌曲:看朋友、找朋友
活动过程
1、带礼物去看朋友
交代:今天去看朋友,但要带什么礼物去呢?
模仿开汽车,边唱歌:看朋友,到数字宝宝家。
敲门,进去,和数字宝宝打招呼。
个别提问:你在和谁打招呼?
2、送礼物
(1)思考:应该怎么送礼物,数字宝宝才高兴?
要求:你送的水果个数要正好是数字宝宝表示的意思。
幼儿选择礼物给数宝宝
讨论:老师送的礼物对吗? 互相检查。
(2)参观数字宝宝的家。你觉得数字宝宝的家怎样?(东西摆放)有几个柜子?看看柜里的东西,你发现什么?
交换数字宝宝朋友,把水果放好。
3、回赠礼物
1. 2. 3数字中你还有哪个数字宝宝没打过招呼,带上数字宝宝去选它送给你的礼物。
个别介绍,互相检查。
4、听音游戏
听到几下声音,就请几宝宝出来。带着数宝宝跳一个快乐的“找朋友”舞。
5、和数字宝宝再见,开汽车回。
小班教案 篇5
《蒙氏数学》加法减法复习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运用多种形式来让幼儿练习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因此在活动中要注意使用“添上”、“合起来”、“一共”、“拿走”、“去掉”、“还剩”等关键词,让幼儿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体验成功感,从而激发幼儿对计算的兴趣。——《蒙氏数学·第5册》
设计意图
幼儿所接触到的社会生活与物质的数量是有一定关系的,而数学的运算又是单调、枯燥的。所以为了提高幼儿对数的敏感性和计算能力,我特意设计了此次活动,将枯燥的数学运算融入到各种有趣的游戏中,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在游戏中学习,体验数学的魅力和有趣。
3.初步建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二、活动重点
在游戏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三、活动准备
1.教具:碉堡两个(上面贴有10以内加减法算式题若干),小红旗两面,课件。
2.学具:算式卡若干,各种颜色花算式卡片若干,小鱼若干(有算式题),小猫头饰若干,纸盒,乒乓球10个,小玩具若干(上面贴有算式题),自制钱币(背后有数字),笔若干,《操作册》第5册第41-42页。
3.亲子作业卡。人手一份。
四、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碰球游戏。教师提问10以内的分解组成,幼儿回答。(教师说的球的数字和幼儿说的球的数字合起来必须是10)如,教师说:“我拿1个球碰你几个球?”幼儿答:“你拿1个球碰我9个球。”依次将10以内的分解组成全部回答完。
2.集体活动
(1)课件练习:请幼儿用小手计算器计算课件中的“算一算”指名回答并请幼儿到白板上点击答案是否一致。
(2)游戏“摸箱”。纸盒里装有10个乒乓球,请幼儿伸手抓乒乓球,数一数抓起来了几个乒乓球,纸盒里还剩几个乒乓球。请幼儿在桌子上将减法算式题找出来,并说出答案。
(3)游戏“小猫捉鱼”。请每个幼儿戴上小猫头饰和手拿一个塑料篮子当鱼篓,然后算出地上“小鱼”背后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题,答案算对了才能将“小鱼”放进“鱼篓”里。在相同时间内谁算得又对又多,谁就获胜。
(4)游戏“炸碉堡”。幼儿分成两队,教师发出口令后,两队排头幼儿跑向“碉堡”处,算出“碉堡”上的一道算式题,答案算得正确的才能将算式题取下来,再换每队第二名幼儿去“炸碉堡”。依次进行,哪队幼儿先将“碉堡”上的算式题全部算对算完,插上小红旗,哪队就获得胜利。
3.分组活动
第一组:完成《操作册》P41的操作。
第二组:玩“采花”游戏。幼儿各自到听课老师处采花(听课老师手上拿着各种颜色花算式卡片举起了,让有过来才。幼儿算对了就把花送个幼儿。
第三组:玩“小超市”游戏。幼儿2-4人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其他组员将小玩具上的算式题答案算出来,如果手上“钱币”的数字与小玩具上算式题的答案一样,就可以从“售货员”手上将小玩具“买”走。
4.师作一个小结。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收拾物品,并肯定在游戏和分组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幼儿。
五、活动延伸
1.园内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5册第42页的活动。
(2)在数学区投放扑克牌,让幼儿玩“凑10点”的游戏。
数学.家庭延伸
(1)完成《作业纸》第5册第81-84页的活动。
(2)家长和孩子共同玩“打保龄球”的游戏。如爸爸说:“爸爸打倒了几个球,宝宝打倒了几个球,一共打倒了几个球?”
(3) 请家长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来让孩子进行加减法运算。如妈妈说:“妈妈今天买了10个桔子,宝宝吃掉了3个,还剩几个桔子呢?”
数学.家庭延伸
(1)完成《作业纸》第5册第81-84页的活动。
(2)家长和孩子共同玩“打保龄球”的游戏。如爸爸说:“爸爸打倒了几个球,宝宝打倒了几个球,一共打倒了几个球?”
(3) 请家长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来让孩子进行加减法运算。如妈妈说:“妈妈今天买了10个桔子,宝宝吃掉了3个,还剩几个桔子呢?”
数学.家庭延伸
(1)完成《作业纸》第5册第81-84页的活动。
(2)家长和孩子共同玩“打保龄球”的游戏。如爸爸说:“爸爸打倒了几个球,宝宝打倒了几个球,一共打倒了几个球?”
(3) 请家长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来让孩子进行加减法运算。如妈妈说:“妈妈今天买了10个桔子,宝宝吃掉了3个,还剩几个桔子呢?”
小班教案 篇6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那么关于“小班科学《认识苹果》教案”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苹果和梨,使幼儿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2、通过品尝它们的味道,知道水果好吃,有营养。
活动准备:
苹果,梨的卡片若干;实物苹果,梨;
活动重点:
掌握苹果,梨的外形特征和有关的词。
活动过程:
一、游戏“摘果子”引入。
将苹果梨的卡片若干个悬挂于绳上,幼儿分组去摘水果,看哪组摘的水果多。
二、22从游戏转入活动主题。
出示苹果,梨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两种水果的名称,颜色,用途,启发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着两种水果的外形特征,在认识的'过程中告诉幼儿苹果,梨是山东的特产,让幼儿了解。
2、请幼儿猜测老师刚在干什么,然后再次观看老师随乐曲用手指在身体上"爬"的动作。
3、请幼儿尝试随音乐用手在身上爬爬,看看是不是很有趣。
4、请幼儿学习歌曲,并像老师一样一拍一拍地边唱歌曲、边做相应的'动作。
5、幼儿两两结伴.边唱边轮流用手指在同伴身上爬一爬。注意-拍一拍轻做动作,以同伴感觉舒服为宜。
6、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其他的上行和下行的动作方式,并带领幼儿采纳不同的提议方式,按照乐曲的节拍,边唱边一拍一拍地做新想出来的动作。
7、启发幼儿学习创编其他的动作起点和终点,并把它们编成歌词边唱边表演。如:向上到耳朵上;向下到膝盖上等,体验变换身体各部位给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延伸
全体幼儿合作手印画"朋友树",或手指印画"一串葡萄"。
环境创设:可将幼儿的手印画作品布置在班级某一区域,供幼儿欣赏。
家园共育:家长可以和孩子结伴游戏,边唱歌曲边轮流用手指在对方身上爬一爬,体会亲子互动的乐趣。
活动材料附l:游戏玩法:
①左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放在自己的脚面上,随着歌词内容,两个手指交替从脚爬到头顶上,再从头顶上爬到小脚上。②也可以把自己的手指比喻成"乌龟、刺猬、小蛇"等动物,为游戏增加趣味性。(爹在玩法熟练的基础上可以改变爬行停止的部位,如"肩膀上、肚子上、脖子上、笑脸上、屁股上"等等,用这些部位名称替换歌词,增加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分享。
2、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3、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挂图、磁带、录音机、积木、玩具轮胎。
活动过程:
1、导入:宝宝们,我们一起听音乐做动作吧,(听儿童歌曲《幸福拍手歌》做各种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肩)我们做动作真开心呀。有个叫兰兰的小朋友也上幼儿园了,我们一起看看兰兰在幼儿园玩的开心吗?2、出示挂图,幼儿观看。
图一、这个小朋友叫兰兰,你们看她在干什么?(搭积木),她和谁在玩?你觉得兰兰一个人玩快乐吗?你喜欢怎样玩?那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了呢?请看下图。
图二、兰兰怎么了?她为什么生气了?鼓励幼儿想办法: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她快乐起来呢?(幼儿说自己的办法)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好,让我们看看兰兰的小伙伴是怎样做的?
图三、小伙伴哄她(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别生气了),兰兰听到小伙伴的.道歉还生气吗?对,不生气了。那后来会怎么样呢?宝宝们,你们猜一下?(幼儿自己说)下面我们看一下你们猜的对不对?
图四、兰兰和小伙伴一起玩,真快乐呀!
3、老师提问:
你们觉得兰兰一个人玩快乐,还是大家一起玩快乐?你喜欢一个人玩还是和大家一起玩,当你和小朋友玩玩具或做游戏时,不小心碰到了别人或者碰坏了别人搭好的积木时,你该怎么办呢?(个别幼儿回答)对了,要说对不起,要向别人道歉,这样别人就不生气了。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玩具,要大家一起玩,看看是不是很快乐呢?
4、幼儿玩玩具,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如发现一个人玩玩具,教师引导幼儿和大家一起玩。
5、请小朋友说:你刚才是怎样玩玩具的?大家一起玩快乐吗?大家一起玩玩具真快乐,以后大家有好吃的也要大家一块吃,现在大家都成了好朋友了,我们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6、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设计的能力。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说:“我将来要当……”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把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问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和引导,把孩子的一些远大理想内化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自我设计蓝图,一步步培养孩子自我设计的能力。
活动结束:
宝宝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现在,我们和好朋友手拉手一块出去做游戏吧。(播放《幸福拍手歌》带出)
活动延伸
重视培养孩子与其他人相处的能力。例如,可以带孩子参与公益活动、福利活动等,增进孩子与老年人、残疾人等的交往,关心他人的生活,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平等协作的思想与人道主义的精神。
活动反思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活动中我运用了四幅幼儿喜爱的形象生动的挂图,并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适合合作玩的玩具,让幼儿在玩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并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鼓励孩子与更多的孩子经常往来、友好相处。同伴群体交往,会丰富孩子的经验,培养其交往能力,引导孩子注意他人的情感变化,学会关心与理解他人的感情,激发孩子与他人分享快乐和解除别人痛苦的愿望。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孩子来说,心情教育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为了今天的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明天的社会,就要让孩子从小懂得爱父母,爱家人,爱社区,让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成长,到他们长大成人,他们会懂得怎样去建立友爱和谐的社会。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名称
玩水
活动目标
1、感受水的流动及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知道水是透明无味的,体验玩水的乐趣。
2、了解水的作用,知道人离不开水,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初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过程记录
一、教师边玩水边提问
1、教师将玩具、容器等倒入装满水的盆中,边玩边自语:“怎么玩具倒入水中后有的沉下去,有的浮在水面上?-------”
2、教师用两个容器相互生水并倾倒,让幼儿看水从容器里流到盆里。
二、小朋友分散玩水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容器、玩具,随意玩水。
2、师:请大家试一试,哪些玩具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玩具会沉下去?
3、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玩水,并对幼儿在玩水中的尝试精神和得出的尝试结论作评价。
三、小朋友感受水的流动
1、教师请小朋友把盆里的玩具试着拿出来。
2、给幼儿有漏洞的容器,让幼儿进一步取水。总结:水会流动。
3、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让水流动?水流动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四、教师用透明塑料袋盛白开水,请幼儿观察
1、听听水流进塑料袋的声音。
2、看看水是什么颜色。
3、在塑料袋上戳个洞,请幼儿用饮用水的杯子接水,听听水流进杯子的声音,闻闻、尝尝水的味道。
总结:水无色无味,流动时会根据水流的急、缓与流入不同的容器,发出不同的声响。
五、鼓励幼儿用滴管、水枪、针筒、塑料袋、颜料等尝试各种玩水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问:哪些地方可以玩水?水有什么用途?
六、总结水的用处,揭示人和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评课记课
“玩水”活动是一项受小朋友喜欢的常识活动,教师通过示范活动,启发幼儿对玩具的沉浮、水的流动的原因进行思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引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幼儿主动活动意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让幼儿明白要有目的地玩水。
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了,真正成为常识活动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培养,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这是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基础,又由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玩水活动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得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幼儿的想象、探索、创造各有不同,但都是自发的,而且结论深浅不一,这就是幼儿尝试精神的充分体现。
由此看出,玩水活动的设计符合《规程》中的教育原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幼儿的尝试精神的潜能是存在的,如何设计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也许是当前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值得探讨的内容。无论是玩水活动还是其他活动,教师都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孩子的尝试精神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扬,变得越来越聪明,到了21世纪,他们就会为祖国敢于拼搏、敢于竞争,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小班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孩子的学习要来源于游戏,来源于生活。糖果是幼儿熟悉、喜爱的食品。它精美的包装、形态各异的外形、鲜艳美丽的色彩、奇特丰富的口味,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对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设计《糖果小屋》这个幼儿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内容,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主动探索,获得直接经验。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各种糖果的特征,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初步知道按形状分类摆放物品。
3、愿意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重、难点:
重点:知道按形状分类摆放物品。
难点:了解各种糖果的特征,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小糖果若干,糖果盒圆形、方形各一个,布袋2个,课件,糖果小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开始)提问:小朋友吃过糖吗?那你吃过什么糖?
(二)展开部分
1、认识各种糖果:
糖果小屋里住着好多的糖果宝宝,看谁先说出它的名字。
2、送糖果宝宝回家(按形状分类)幼儿动手操作:每位幼儿拿一块糖,分别将圆圆的'糖和方方的糖送回圆圆的家和方方的家。
检验:糖果宝宝你有没有去别人家啊?我们一起来看看。
3、判断数量,软硬。
出示布袋,布袋里也有糖果宝宝哦,布袋里的糖果宝宝可不一样哦。
判断数量:幼儿用手摸摸,哪个多,哪个少?
判断软硬:哎,怎么感觉哪里不一样呢?为什么感觉不一样呢?摸上去什么感觉?
小结:一边多,一边少,一边软,一边硬。
(三)结束部分:
1、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好,老师请你们吃糖,想不想吃?
每人拿一块糖果,说说自己的是什么样的,并分享糖果带来的乐趣。
2、延伸:用糖纸一起装扮糖果小屋。
教学反思:
幼儿在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品尝糖果,制作糖果的过程中,好奇心、动手能力、语言表达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也让孩子们进行了大胆地探索、感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