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对数字和颜色分类感兴趣。
2.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3. 尝试根据不同色块中白色圆点的数量,放置相同数量和颜色的圆点。
活动准备:
1. 幼儿玩过颜色分类游戏。
2. 材料准备:《边做边学》操作材料,5个不同颜色的圈。
活动过程:
1. 手指游戏:《鳄鱼来了》。
2. 创设意境,导入活动。
师:今天是森林国王的生日,它准备了好多好玩的游戏和玩具,也邀请了好多小动物去参加它的.生日会…
3. 依次出示小动物图片(小老虎,小白兔,大象…)。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呢?它有几只呢?我们来帮帮它们分好礼物送给国王吧!
4.游戏互动,看谁反应快。
师:森林国王还给我们准备了更加好玩的,漂亮的游戏场地(5种不同颜色的圈圈)。
a. 教师分组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圈圈并站在圈内。
b. 请幼儿数出自己所站的圈以及圈内的人数。
5.动手操作,填充色块。
师:还有一个小动物它也想参加国王的生日会,可是它的身体上有一些小秘密…(出示操作图片)。
a.提问:你看到的小蜗牛它怎么了?它身上的颜色完整吗?应该怎么帮帮它呢?
b.引导幼儿尝试填充颜色及点数。
c.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填充色块。
6.点评。
a.出示幼儿操作好的图片,请幼儿自由点评。
b. 师:小蜗牛非常感谢小朋友帮助它解决了问题,它想跟着我们一起去参加森林国王的生日会,请小朋友们有秩序的排好队形,准备出发吧!(幼儿退场)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在一次上网中无意看见了巧虎乐小游戏,那时候看到这个网站小游戏蛮多的,于是我带着一位亲戚家的小孩子( 5 岁)一起玩这里面的小游戏,其中里面有款巧虎乌龟连环碰小游戏对幼儿的观察力和认识图形有比较大的帮助,于是我就想到可否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呢?于是我就开始尝试设计此教案。
一、 活动目标:
1. 锻炼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2. 能认识圆形,三角形,长 方形,梯形。
二、活动方法:采用讨论法,情境法,游戏法
活动准备: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这些头饰各 3 个;有关圆形,三角形,长形,梯形的图卡各一张;录制好的大海海浪的声音。圆形卡,三角形卡,长方形卡,梯形卡各 12 张。
活动过程:
一、 开门见山
由教师把形状图卡黏贴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幼儿以讨论的形式,让幼儿自由讨论在生活中见到有这些形状的有哪些。或者在教室里找到有关这些形状的相关物品(如:小朋友们,看到老师在黑板上贴的这些图形了吗?请你们想一想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有这些形状的呢?你们也可以去教室找一找,看看教室里有哪些东西是和上面的形状是一样的?)讨论完之后,教师向幼儿解说这些图形名称。介绍完就引入下一个游戏环节。
二、游戏活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这些图形的名字之后,现在老师要给这些图形施加魔法,让这些图形变成小鱼,然后请小朋友们帮小渔夫抓住每条小鱼,好吗?
1 、由教师制定一名幼儿当渔夫,另外制定 12 名幼儿当小鱼,其余当渔夫的小帮手。
2 、播放录制好的大海海浪的声音, 12 条小鱼和渔夫同时入场。
3 、师:今天的天气很不错,小渔夫要到海边捕小鱼,看!这里有好多好多的小鱼啊,他们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教师引导幼儿让他们在活动场地中像小鱼游来游去)。可是渔夫却钓不到小鱼。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快快帮助渔夫抓到他想要的鱼吧。
4 、由渔夫从圆形卡,三角形卡,长方形卡,梯形卡中抽出他想要的形状卡。然后示意给渔夫小帮手看。幼儿根据渔夫出示的形状卡去抓捕,抓到之后到制定的区域去(由教师提前画好一个大圈,能容纳 12 人)
5 、全部抓完之后,师:今天小朋友们真的很出色噢,各个都很棒,你们都是小小渔夫的好帮手,帮助小渔夫抓了那么多的鱼,小渔夫很高兴,他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三、活动延伸
设计一个版块:图形大世界。让幼儿通过这次活动回去注意观察身边的图形,叫爸爸妈妈用相机拍下来,把拍出来的照片展示在图形大世界。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设计意图:
植物是大自然的另一种生命,孩子们对它有一定的好奇心,《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作为教师应利用这种好奇心让幼儿进行探索和学习,“种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维持和贡献,也是人类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一种手段。《纲要》还指出: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利用社区资源来对幼儿进行种植教学,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劳动者敬佩的情感。
教学目的:
1、了解种植的过程与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
2、在社区种植员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种植活动,掌握种植方法,并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对劳动者敬佩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联系社区种植员和种植的土地。种子若干、树苗若干。
2、种植工具。
3、种子发芽的视频。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1)出示种子:这是什么?我们用它来干什么?
2)提问:怎样种植种子?
种好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带领幼儿来到社区种植园
1)介绍种植工人,他的主要工作,也称为园丁。
2)园丁为我们介绍树苗和种子。
3)园丁示范种植树苗和种子的方法。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种植,园丁及教师进行指导。
3、回教室讨论
1)你在种植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感觉怎样?
2)种植下去的种子会怎样呢?
3)什么时候会发芽?种子发芽有哪些条件?
4、观看《种子发芽》的视频
幼儿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5、课后延伸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行观察,记录和浇水、整理。
反思:
通过亲手种植,幼儿对植物有了直接的了解,并对他们感兴趣,同时在接受园丁的指导时激发了他们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体验了劳动的快乐。种植后,经常会去社区种植园观察,浇水,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有了社区的合作,孩子们可以走出教室,弥补了纸上谈兵的教学缺陷。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张老师的活动是科学活动《身体上的单双数》,她将枯燥的数学活动,通过情境、游戏、操作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改变以幼儿为中心的活动方式,将幼儿作为活动主体,让幼儿以自己的身体作为载体,在身体上寻找数字,激发幼儿探究自己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兴趣,尽情挖掘与身体所有可能的相关的单双数,充分刺激幼儿观察的敏感空间,巩固孩子的单、双数的概念。活动如下:
活动目标:
1、尝试寻找身体上的数字,激发幼儿探究身体秘密的兴趣。
2、能区分单双数,进一步感知单双数的'概念。
活动重难点:寻找身体上的数字,区分单双数。
活动准备:黑板上8、9的两间房子、1——10的数字、记录纸、笔。
活动流程:引起兴趣——操作探索——交流分享
活动过程:
一、去数字王国。
1、今天我想带小朋友去数字王国看看数字精灵,你们猜猜数字王国里会有哪些数字精灵?
2、哦,小朋友认为有很多数字精灵在,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8、9)
3、你们看到了谁?
4、咦,怎么这么大的数字王国里只有2个数字精灵(8、9)呢?那其他的数字精灵到哪里去了呢?你们猜一猜?
二、找身上的数字精灵。
1、那我们一起去问问这2个数字精灵:数字精灵,你能告诉我你的朋友到哪里去了吗?
2、刚刚数字精灵悄悄地告诉我,这些调皮的数字精灵今天躲到我们身上来了,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你们能不能找到它们呢?
3、这些数字宝宝中有些是单数,有些是双数,那我们身体上哪些地方找到的数字是单数?又有哪些地方找到的数字是双数?朱老师先找到了,它呆在了我的嘴巴里。我找到了一个双数2,我的嘴巴里有2排牙齿,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2是一个双数。小朋友想不想来找找看?(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寻找,如:身体衣服上、自己的五官等。要求从身体从上到下按顺序寻找入手,)
4、哦,我们身上有这么多的单数和双数,那请我们的小朋友把在身体上找到的单数和双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但记录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让别人看的懂你记录的内容。
5、那怎样记录才能让别人看得清楚呢?(幼儿讨论)
6、小结:记录的时候要清楚,是身体上的哪些东西?是哪些数字精灵?是单数还是双数?
7、幼儿尝试操作并进行记录。
三、送数字精灵回家。
1、谁来介绍一下,你刚刚记录了哪些内容?
1)你在哪些地方找到了哪些数字精灵们是单数还是双数?
2)你找到了哪个数字宝宝,你怎么知道它是单数?
小结:2个2个圈,最后多了一个的就是单数。2个2个圈,正好的就是双数。(若幼儿找出10以上的数字,再讨论是单数还是双数)
2、今天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字精灵,出来这么久王国里的两个数字精灵盼望着朋友早日回家,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3、(单数和双数的房间)出示数字3的卡片把它往双数的房间送。真奇怪,数字精灵怎么回不了家呢,明明这是它们的王国,为什么就回不去呢?什么原因呢?(引导幼儿说出走错房间了)
4、这两个是什么房间?那它应该去哪个房间?为什么?
5、那剩下的这些数字精灵该回到哪个房间,才能不走错呢?(出示数字1——10)
6、这些调皮的数字精灵终于回家了。原来1、3、5、7、9住在这间,2、4、6、8、10住在那间。我们能不能给两间房子取个名字呢?
四、活动延伸。
1、我们认识了单数和双数,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我们回去再找找看还有哪里有单数和双数的,明天和小朋友一起来交流一下。
2、数字精灵已经回家了,我们身上有数字的秘密,还有什么秘密呢?以后我再一起来探索身体的奥秘了,好吗?
两个活动设计以不同形式将整个活动贯穿,真正体现“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两个活动的分工,不一样的教学模式也深深吸引住了孩子,激起了他们的探究的欲望。每次活动过后,细细地回味着,让自己会有一种付出劳动后有所收获的喜悦感,也会激励自己在以后的支教生涯中一如既往地前行。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一、通过实验操作自制小电池,使幼儿知道在盐水中灯泡能亮。
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
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每人一套:固定在塑料板上的碳棒、锌片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一个带夹子的小灯泡及电铃一个,勺子一个。
二、一号干电池一节,剥开的电池一个。
三、每两人一杯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灯泡,引出电池。
提问:小灯泡亮不亮?为什么能这样?
二、以小故事形式介绍电池是怎么发明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外国的科学家,名叫伏特,他特别喜欢做各种实验。有一次,他在做实验的时候,把两种金属放到化学药品中,结果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这里产生了电,于是世界上的第一个电池就被发明出来了。
伏特就成了发明电池的科学家。我们小朋友也爱动脑筋,喜欢做小实验,今天我们都来做一个小小科学家,自己来做一个小电池。
三、做一个小小科学家,自制小电池。
1.用剥开的电池,介绍碳棒、锌片
2.教师示范制作小电池。把灯泡上的两个夹子,分别夹在锌片和碳棒上,放进有水的'烧杯中,灯泡就亮了。
3.自己做小电池,放进准备好的清水中试一试。
(1)教师检查夹子夹的对不对。
(2)观察小灯泡亮不亮。
4.在杯中加入盐试一试。
(1)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2)提问:你的电池是怎样做成的?
刚才加入很多盐为什么不亮?(需要搅一搅,让盐水溶入在水里)
(3)请没有做成小电池的小朋友再试一试。
5.小结:刚才在没有加盐的清水中灯泡不亮,在盐水中灯泡就能亮。
四、有趣的小电铃
1、教师出示小电铃夹在自制的小电池上,小电铃唱歌了。
2、朋友每个人拿一个小电铃夹在自制的小电池上试一试。提示:看看别人的夹子是怎样夹的。
3、提问:你的小电铃为什么能响?为什么小电铃不响?
4、小结:电铃上的夹子有两个,一个红颜色、一个黑颜色,夹子只有夹对了才会响,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等小朋友长大以后学了更多的本领就会明白的。
五、扩展知识。
今天咱们做了小电池,你还知道有哪些电池?(干电池、BB机上用的电池、表上的纽扣电池,充电电池……)这些电池都是人们动脑筋发明出来的,小朋友今后也要多动脑筋,长大以后发明出多种多样的电池。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让幼儿用手感知几种不同物品的特性(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和各种形状)。训练幼儿的触觉感受力。
教学准备
1.摸箱若干个。制作方法是:将纸盒子四周用彩色纸贴封好,在每个面上挖一个孔(大小刚好伸进一只手)。
2.不同质地、形状的材料。如积木、海绵、棉布、丝绸、钥匙、玻璃球等,冷、热水袋各一个。
教学过程
1.辨别不同质地的物品
(1)教师向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物品和材料,让幼儿随意摸一摸。然后,请他们辨别:哪些东西是软的?哪些东西是硬的?哪些东西是光滑的?哪些东西是粗糙的'?哪些东西是凉冰冰的?哪些东西是热乎乎的?
(2)游戏《盲人摸物》。让幼儿闭上眼睛(或用布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桌子上的物品。摸到一个物品要说出它是什么。说对了的幼儿应受到表扬。
2.摸箱游戏
(l)随意摸出物品:将一些小物品放进摸箱中,让幼儿从箱里随意摸出一样东西,并说出摸到了什么。然后把物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检验摸者说得对不对。
(2)摸相同的物品:教师拿出一样东西,请幼儿在摸箱中摸出相同的东西;让幼儿将两只手分别伸进两个摸箱中,摸出两个相同的东西。
(3)按指令摸物: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摸箱中找出东西。如“摸出一个正方体的积木”、“摸出一个软的东西”等。
教学建议
1.教师要尽量多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
2.活动结束后,可将摸箱摆放到活动区,让幼儿自由地玩(摸一摸》的游戏。要不断变换摸箱中的材料。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大小,粗细,高矮,多少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只小筐筐、6个苹果,画有三只熊的底板、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导入:小朋友们都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今天,有一家的小动物来我
们这做客,你们猜猜会是哪家小动物呢?看看他们是谁?(小熊的一家)那小熊的一家都有谁呢?(爸爸、妈妈、宝宝)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
那哪个是妈妈呢?妈妈长的怎么样?妈妈比谁高,比谁矮,所以妈妈长的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导语:三只熊在干什么呢?它们要吃早餐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只熊今天吃的早餐是什么。(蛋糕、玉米、苹果、蜂蜜)吃早餐前要准备餐具,出示ppt碗。
2.看哪个给爸爸的?(最大的`)什么颜色的?(红色)说一下理由,为什么要给爸爸最大的。
3.哪个给宝宝呢?(最小的)什么颜色的?(蓝色)
4.那最左边的绿色的给谁?(妈妈)
5.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对不对。
6.教师小结:三只大小不一样的碗,最大的给爸爸,最小的给宝宝,不大也不小的给妈妈。有了餐具开始吃早餐了。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第一样东西吃什么呢?看好了,(蜂蜜)
2.你知道哪瓶蜂蜜是给爸爸吃的?为什么?三瓶瓶子一样吗?(不一样)中间的瓶子最高,所以要给爸爸吃。
3.那哪瓶给熊宝宝吃?为什么?
4.哪瓶给熊妈妈?为什么?
5.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不对。对吧?(对)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细”
1.引导语:接下来要吃第几样东西啊,(第二样)第二样早餐是什么?刚刚
蜂蜜瓶子有高有矮的,我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次吃的东西,它们长的一样高的,(出示:玉米)你们看都是一样高的是吗?一样高的玉米,哪个给爸爸吃,哪个给妈妈吃,哪个给宝宝吃,谁会分一分呢?为什么?三根玉米一样长,为什么第一个要给爸爸。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
那这个除了说胖,还有一个词叫粗 。(动作提示),慢慢的,就变……(动作收紧)细了
3.教师小结:你看这三跟一样长的玉米,可是它的粗细不一样,粗的玉米看上去,是多还是少?(多)粗的看上去要多一点,那细的呢,看上去要少一点,你们现在明白了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对不对。
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明确要求:接下来要吃什么呢?(苹果)数数看,一共要吃几个苹果?6
个苹果给三只熊分,到底怎么分呢?你们可要听好了。
2.熊爸爸要吃得多一点,熊宝宝要吃得少一点,熊妈妈要吃不多也不少。
3.老师在后面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小筐筐,里面放了6个苹果,请你把苹果分给三只熊,插在哪儿呢?插在红线上面。明白了吗?做好了就放在桌上。
4.幼儿走到桌边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重复讲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熊爸爸要吃得多一点,熊宝宝要吃得少一点,熊妈妈要吃不多也不少。
5.幼儿操作好回到座位上。
6.评价:找出不同答案,进行对照分析。
看看老师找了几种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个对,哪个不对,为什么?请做错的幼儿上来重新摆放。
六、情境“分蛋糕”
1.引导语:想一想还有一样什么东西没分,(蛋糕)。
2.打开ppt我们来看看怎么分。
3.结束:熊宝宝一家在小朋友的细心分配下,肚子也吃饱了,它们要休息了,我们小朋友也休息一会儿吧。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8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2
科学活动教案05-31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怎么写09-15
科学教育活动教案12-16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1-08
(通用)科学活动教案07-28
科学活动教案【优选】07-27
科学活动教案【通用】07-25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