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课件《动手做做看:生字学习》,视频《动手做做看》(范读),视频《小马过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自由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就课题提问。
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小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
3、看视频《动手做做看》,听课文范读并正音。
三、学习生字。
1、抽读: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
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识字游戏:
A、将生字卡片发到守纪律的学生的手,师问:谁是xx。生答:我是xxxx。
B、开火车读。
4、生互相交换识字经验。
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
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谜语:士兵的心(志)
5、认读新词:
伊琳娜志气问题提问提水浪漫朗读哄骗起哄喝水骗人
6、写字指导。重点指导:“朗、喝、骗”字。
喝、哄:口要写得高、小一点。
朗:左边不是良。
提、题:两个是的区别。
此教学过程可结合动画课件《动手做做看:生字学习》辅助进行。
四、学生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做看。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①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
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的小朋友呢?”
A、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B、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C、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三、学习感悟朗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2、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四、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五、实践活动。
1、看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看后的感受告诉他人。
2、发现他人的过失,有礼貌的指出来。
六、作业布置
搜集科学家的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的生活与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I.学习课文一、二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理解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背诵2、4自然段。
理解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背诵2、4自然段。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教学第一段。
(1)读第一段,思考讨论:文章的第一句话与课题有什么联系?第1、2自然段是怎样赞美庐山云雾的?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教师提示:①一开头就讲课文主要内容的写法叫开门见山。②“不识庐山真面目”这个诗句本来是咏叹庐山的面貌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此处用来说明因云雾的遮掩而不容易认识庐山真容的意思。③“一起千百里,一盖干百峰”写出庐山云雾的广阔。
2.教学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思考:第3自然段开头的'过渡句,哪句话是承上的,哪句话是启下的?
(2)庐山云雾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列表,看作者是怎样写出庐山云雾的特点并把它写具体的。
地点
雾名
特点
主要词语
主要句式
九江
登山路上
牯岭
大天池等
(3)学生汇报,教师指点。
(4)品析妙句,划出比喻、拟人、对比句,看看这样写好在哪里。
(5)抓住文中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完成作业本第3、6两题。
3.指导背诵第2、4自然段。
(1)指导学生将第4自然段分为3个层次,总提云海,雨过天晴后,太阳照耀下。并找出背诵支撑点“尤其”、“每当...”只见“、”青峰秀岭“、”特别......更......“、”夕阳......将......“等词,试背第4自然段。
(2)用同样的方法背诵第1自然段。
4.作业:熟背2、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4个自然段。
3、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挂图。投影、磁带
主要板书计划
住处:舒适温暖安全
外形:红嘴红脚毛灰蓝色蓬松的球儿
珍珠鸟
雏儿:飞落站撞信赖能创造美好境界
挨近 蹦到 喝 瞧
活动:啄笔尖 啄手指
飞到 扭动 挤开 钻进
落到 趴 睡 咂 嘴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鸟语》这一课,懂得了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相处的乐趣。
2、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珍珠鸟的样子。
(2)师小结:珍珠鸟体形小,因它后背有珍珠似的.白点而得名,是一种观赏鸟。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读顺句子和课文
(3)给课文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读准下列字句的字音。
撞 傍 蹦 腻 扭 蔓 雏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拨开 雏儿 细腻 淘气 扭动
不由自主 信赖 索性 居然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
四、指导学字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住处:舒适温暖安全
3、引导学生体会:
(1)开头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巢”指什么?舒适而温暖的巢是谁安排的?这反映了“我”对珍珠鸟什么样的感情?
(3)“我”喜欢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
(4)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导朗读(用喜欢、亲切的语气读)
5、师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我”给珍珠鸟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和安全的住处。
三、学习第3——6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圈出有关词句。
(1)出示句子;
三个月后,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背后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A学生自由读,体会并找出描写鸟特点的词语。
B学生交流,师板书:雏儿外形:红嘴红脚
毛灰蓝色蓬松球儿
(2)齐读第3自然段
(3)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按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写了雏儿的外形特点。
2、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板书:活动)
(3)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珍珠鸟雏儿的活动的?圈出有关词语
(4)根据学生交流,板书:飞落站撞
挨 近 蹦 到 喝 瞧
啄笔尖 啄手指
(5)“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它完全放心了”这是用什么手法写雏儿的?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学习5、6自然段
(1)师引读,第5自然段,用一句话来写雏儿的活动情况。
白天,生接读………
傍晚………
(2)板书:飞到扭动挤开钻进
(3)指名读第6自然段
A出示图,观察图上“我”“雏儿”在干什么?展开想象
B指名看图说说(板书:落到趴睡咂嘴)
C这一自然段里哪些句子写到了“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D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4、师小结:第3—6自然段讲了珍珠鸟雏儿的外形特点。
活动范围以及与“我”的亲密相处,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
5、指导朗读
6、齐读第3—6自然段
四、作业
1、试背4、5、6自然段
2、想想珍珠鸟是怎样信赖“我”的。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第七节,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2、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一、复习检查
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
作者称珍珠鸟是可爱的小家伙,这些概括了上文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2、指名回答
3、“不由自主”是什么意思?
4、课文最后一句是什么句式?能不能换种口气来说?
5、为什么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板书)
6、指名朗读
7、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四、指名背诵第4—7自然段
1、分段指导
(1)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看着板书引背
(2)第5自然段,出示:
白天,它____________;信晚,它_____________。
(3)第6自然段,出示: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________,我手中的笔__________。不一会儿,_____________它睡得好熟呀!_________。
(4)第7自然段,出示:
看着___________我不由自主地_______________;信赖,_____________。
2、指名四人试着完成填空,练背。
3、连起来背诵。
五、指导造句
居然-------
不由自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事情的经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品读句子,体会牛的倔强、悲壮、慈爱,体会母爱的伟大。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启发学生爱自己的父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母牛拦路索水的原因,体会强烈的母爱。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游子吟》,导入新课。
1、欣赏课件――动画《游子吟》。
2、师导:这是一首大家熟悉的诗,短短的几行诗,母爱的平凡、伟大、无私表达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将再次展现母爱的伟大。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2)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并强调生字的注意点。
读音:"漱"和"刹"是卷舌音,"和"和"刹"是多音字。
字形:"挪"的笔画比较多,要注意将笔画适当收紧,"哀"的中间是"口",不能写成"中"。
(3)出示生字新词,集体开火车读一读。
(4)再读新词,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评议。
三、提纲导路,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问题去感知课文内容:
1、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那里环境怎样?
3、这头老牛为什么如此倔强?
4、把你读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四、整体感知,体会环境的恶劣。
1、指名反馈:课文围绕母爱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和指名反馈:这个故事在什么地方?
3、课件出示地区严重缺水图,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4、教师指导学生相机理解:极度缺水珍贵的水
师介绍:这儿是我国西部的青海省,非常缺水。那的人在干旱年不得不背井离乡逃水荒;许多地方为争抢饮用水而经常发生纠纷和械斗,强壮的劳动力不得不留在家里担水拉水,而不能外出务工,目的仅仅是为了日常的基本吃水。除了人之外,那里还有300多万头牲畜需要喝水。
在最缺水的时候,部队就要担负起周围老百姓的用水任务,水是从56公里外拉来的,每日限定两趟。送水,对战士来说,这是一项重要任务。如果在运水的过程中,出现了丢失水的问题,就是违反纪律,就要被处分。
干旱的时候,水只能用来救命,救人的生命,救牲畜的命。水是维持生命的。
5、指导学生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水的珍贵。("每人每天"、"只有几斤""全部依赖""从很远")
6、全班再读这些句子,突出沙漠环境的恶劣以及人们用水的珍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学习2到4自然段。
1、其实,每一段向我们描述了关于老牛的一个画面,请你默读3个自然段,从每一个自然段中分别找出一个词概括描写老牛画面的特点。
2、我们一起走进这三个画面。
(1)读"倔强"。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认为能表现老牛"倔强"的词句。课件出示句子:
"老牛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么喝斥驱赶,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人和牛就这样对峙着,性急的司机反复按响喇叭,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
指导读。要突出:任凭、就是、半步、反复、仍然,"五分钟过去了"读得稍慢
(2)读"悲壮"。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牛的主人来了。他恼怒地举起鞭子,抽打老牛。老牛怎么样呢?
课件出示句子:"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它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着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
指名读。读这两句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它如果能说话,会说什么?
老师的眼前浮现的是这样一个画面:
鞭子越抽越急,像雨点般的狠狠抽在这个瘦骨嶙峋的老牛身上,牛皮筋拧成的长鞭在空中"飕飕"地作响,直打得老牛皮开肉绽,几乎支撑不住脆弱的身体了,可它只是"哀哀"地惨叫,还是不肯离开半步。它浑身伤痕,鼻子也被主人用力拉的鲜血直流。但抬起的眼睛里却没有一丝的怨恨,还是那副可怜的眼神。它身上的鲜血"滴答""滴答"地流了下来,染红了脚下的沙土,连鞭子也被血染红了。那老牛还是"哞哞"地哀求着,凄凉的叫声和着沙漠阴冷的寒风"呜呜"作响。那叫声,传送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凄惨,在旷野中显得是那样的悲壮。这哪里是在哞叫,分明是用生命在乞求啊,乞求的仅仅是一盆水!一盆水呵!我们听得很清楚,它叫出的声音竟然像人在说话:"……水……水呵……"
想象这一画面,再读这两句。
师小结:司机和送水的战士都哭了,送水的战士取了半盆水给老牛。明明知道这宝贵的水是要救命的水,明明知道给出了水就要被处分,送水的战士还是给了老牛半盆水。送水的战士是怎样想的?
(为了这点水,老牛可以连命都不要。从哪里可以看出?老牛肯定是非常需要水了。再不给它水,它可能会被打死的。)
小结:他被老牛感动了。被老牛的`拚命争水感动了,被老牛的悲惨情形打动了。看着这样的情形,谁又能受得了呢?
(3)读"慈爱"。
师: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老牛的这样拚着自己的命要来的水并不是要给自己喝,而是给它的孩子喝的。
出示句子齐读:
"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
读到这里,再回过头想想老牛的倔强和被打时悲壮的场面,你明白了什么?
(明白了老牛拚命要水,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孩子。"倔强"表现的是爱,冒着被打死的危险也是为了爱。)
师小结:原来,老牛与车对峙的倔强,老牛的以死抗争的壮举,都来源于对小牛的慈爱啊!想一想:老牛为什么流泪,小牛又为什么流泪?
(水之难得的痛苦,能给水给孩子的高兴。看到老牛遍体鳞伤的痛苦,能喝到水的高兴。)
三、总结。通过这样一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母爱的故事吗?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
板书设计
母爱
倔强
老牛拦路索水悲壮为了孩子
慈爱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5个生字,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地识记“蕊”字。
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本篇课文的前四节内容十分简单,通俗易懂。重点理解第五小节“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我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这句话。
2、学会仿照诗歌说话、续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板书“大地”,要求学生思考:你常用哪些词来赞美大地,你为什么爱赞美大地?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要赞美大地的,可是课题却是《大地的话》,大地会说话吗?这是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它到底和谁对话了,说了些什么?请大家听课件中的.朗读,拿出笔来做上记号。
二、品读悟情。
1、听课件中的朗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大地在和谁说话?指名学生回答。(板书: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2、学生自由读诗,自学生字词。
(1)自由地轻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同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以及理解情况。
(4)全班交流。
3、默读诗歌,理解内容。
(1)默读诗歌,并在书上做些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问题。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读,品悟感情
(1)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了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2)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自己就是大地母亲,你想对种子、飞鸟、游鱼、小草说些什么?其他同学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听大地的话,看能否听懂大地想对你说些什么?此时你想有什么词语来赞美大地?
(3)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接读课文前四节,读后其余学生评价。
(4)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或大地体内的其他生灵,听了大地母亲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母亲说的?
三、总结升华。
1、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3、随机设疑: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板书:……)(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
4、听课文录音再次欣赏诗歌,感受大地的宽广胸襟。
四、以说促写。
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
全班展示交流。
五、课后拓展。
课后继续修改自己写的小诗,准备活动课上评比展示。
六、作业。
背诵全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复习汉语拼音,区别形近字,练习准确地搭配词语,缩写句子。
2、以劳动或比赛为内容进行说话、听话训练。
3、独立阅读短文,练习概括中心。
4、学写建议书。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同总教学要求1。
教学过程:
一、提出要求:
完成字词句部分的四道题。
二、练习第一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自读,比较每组两个音节的声母有什么不同。
3、指名一组一组地比较声母读音。
达到区分平翘舌音、n--l、w--h、y--r的目的。
三、练习第二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自练,逐组区分字形并组词。
3、全班讨论,订正。
归纳出易混的形近字,一种是音同形近,一种是音异形近。
四、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自练,用直线搭配词语。
3、指名读,全班订正。
4、教师小结。
五、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题目和例句,明确要求。
通过两个例句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缩写句子,怎样缩写句子。
2、个人尝试练习,指名做题。
3、小组讨论。
4、全班校对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以劳动或比赛为话题进行听话、说话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提出要求:
1、教师提出要求。
2、学生读课本中的要求。
3、指名口述训练的内容、要求。
(内容:口述劳动或比赛的情况。
(要求:讲印象最深的;从怎样进行的、人们的表现、反应等方面讲。)
二、拓宽思路。
1、个人想自己准备讲什么。
2、指名说,互相启发。
三、指导怎样说明白,说清楚。
重点指导按劳动或比赛的过程练习说,语句通顺连贯。
四、指导怎样说得更好。
重点指导在讲清经过的.基础上,讲得更全面些,讲出人们在劳动或比赛时的表现,观众的反应,注意突出给你印象深的地方。
五、在练说中指导。
1、个人练说。
2、在小组中互相说,互相纠正,补充。
3、指名说话,师生订正、补充。
六、鼓励把说的内容在课后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独立阅读短文,练习分段,归纳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提出要求:
指名读课本中的阅读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二、初读,了解大意。
1、自由读,想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读,说。
三、细读,理解内容。
1、自由读,想短文内容是分几个意思讲的,在书上标出来。
2、讨论分段。
3、归纳段意。
一、讲齐白石爷爷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
二、他从小时候学画起,长期以来勤于观察,刻苦练习。
三、齐白石爷爷终于获得了成功。
4、练习归纳全文内容。
四、再读,概括中心。
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思考作者写这篇短文要告诉我们什么,读了这篇短文懂得了什么。中心思想最好由学生讨论得出。
中心思想:短文通过叙述齐白石爷爷长期以来是怎样勤于观察、刻苦学画的,赞扬了他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
五、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读。
2、指名读,全班评议。
语文教案 篇7
内容预览: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n)龙 鎏(liú)金 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上谕(yù) 傀儡(kuǐlěi) 翊(yì)坤宫 修缮(shàn) 击罄(qìng) 诏(zhào)书
2.解释黑体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
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
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 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 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3.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4. 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5.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
讨论: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6.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 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层。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教案12-14
【经典】语文教案11-08
语文教案[经典]11-29
语文教案(精选)01-02
语文小学教案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