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28 19:38:1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语文教案集锦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应和hè酝酿yùnniàng晕yùn

  第一节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and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短笛的'嘹亮。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展开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总写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分写

  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

  教学后记

  1.接初一下学期班级后,自选了这篇教材作为补充读物。第一次教学生写景的散文,着力于细,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2.学生十分喜爱,两节课教下来,学生已能背诵。

  3.兼带教百花争艳、繁花似锦、芬芳黎郁、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红杏枝头春意闹等问句。

  4.比较买、卖、胀、涨。

  5.有些地方过于细碎,要改进。

  又记:

  第二次教《春》时,吸取了前次教得细碎的教训,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内容只作了粗线条的分析,学生读得比较流畅,但在写作上反映的效果反不及前次。第一次抓住细笔细绘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学生在习作上明显地进了一步,写景不是大而化之,笼笼统统,而是平时注意细致地观察,下笔具体得多,生动得多。要注意:纠正教学中缺点时,不能把长处也甩掉。(教案略)

  又记:

  第三次教《春》时,又作了较大的更动。一是加强了单元教学,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考虑,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引入课文也重新作了设计。设计是这样的: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观出不同的美姿。现在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散文。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推敲,来领会它们精彩的写法和表现的情境美。二是加强思维与语言的训练。先给学生做样子,就春草的描绘进行分析,明确写了些什么,从哪些角度描绘的,哪个词或哪些词用得特别精当,描绘时主要运用哪些方法。然后帮助同学自读课文,有条理地进行分析。学生把理解、口述、朗读结合起来,学习的效果比较好。(教案略)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顺,再读时,要把课文读通,读有所悟,读出文情;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而本课的另一教学重点则是识字,此环节应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

  教学策略

  在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读通→读懂→背诵→写字”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以下是为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系列做法。

  1.朗读的指导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读出文情,读有所悟。

  (2)教学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

  (3)促读。

  2.背诵的指导

  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背诵方法,如:结合板书来记忆背诵,边想象边背诵等方法。

  3.识字、写字

  (1)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识字词,体会字词含义。

  (2)充分发挥教师的书写示范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切入点

  两只鸟蛋是哪儿来的?为什么又被送回去了呢?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蛋”,引出课题

  1.指名认字卡上的生字“蛋”。(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生字朋友,谁愿意和它交朋友呢?)

  2.指名说说自己所认识的蛋。

  3.说说蛋里藏着的秘密。

  4.揭题,读题,学生板题。(师生)

  二、初读,读通,读顺

  1、读书小组一起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顺,遇到生字,要多读一读。

  2、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小老师领读,给生字组一组词。

  (2)读课文上去掉拼音的词语。(课件出示)

  三、再读,感悟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接力读诗歌。(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是一首诗歌,老师想问问,假如让你请一些同学来接力读,你会请哪些同学呢?为什么?)

  2.学生接力读,师生。

  3.师生讨论问题,并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1)两只鸟蛋是从哪儿来的?是怎样子的?

  (给学生带来实物,摸一摸,体会“凉凉的”“小小的”)好玩吗?(怎样好玩,读出来)

  (2)妈妈看见我从树杈上取下鸟蛋来玩,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有关图片,知道蛋壳里藏有小生命,要学会珍爱生命,体会鸟妈妈的焦急心情。(指出鸟妈妈的心情)

  (3)听了妈妈的话之后,我是怎么做的呢?

  师生扮演,加深对“小心、连忙、轻轻”等词的`理解。(指出“我”的小心)

  (4)过渡谈话,齐读最后一节诗歌。

  (5)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仿佛”,给“仿佛”换一个词。

  (6)看课文插图,说说小男孩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会看见什么呢?结合课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背诵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引导学生出具体的背诵方法。

  2.学生自由选择以上方法练习背诵。

  3.学生背诵诗歌(男女生接力背诵、齐背诵)。

  五、指导书写“听、唱”等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生开火车读。

  2.学生说识记“听、唱”等生字的方法。

  3.教师指导书写(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写字(书空,描红,临摹),要注意写字习惯。

  六、学习“我会读”,体会我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结合“找朋友”和“换位读”的游戏进行。

  1.把“鸟蛋”“凉凉的”等词语写在词卡上,让学生去找朋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词语的正确搭配),找到朋友后,学生站在一起,举起词卡,让大家读。

  2.学生换位置站,举起词卡,再让大家读一读,说说这样意思还是一样吗?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书写生字词。

  3.学了课文《两只鸟蛋》后,自己动手画一幅画,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

  教学、

  这一课例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方法灵活,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教学效果良好。

  1.教师对教材的研读非常到位,对教材的处理、拓展恰到好处,较好地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2.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做到有机结合。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而然达成了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熏陶和教育。

  3.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扬学生个性,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4.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洋溢着浓浓的探究气氛。

  5.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与朗读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加强了读的训练,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落实了语感的培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其中会写“第、灵、神、引、”5个字。

  2、朗读课文,理解结尾段的意思。

  3、体会小刚和爸爸美好的心灵。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绳子的音、形、义,理解结尾段的意思。

  难点:“父子俩进森林打猎,却什么也没带走”的原因。

  教学准备:

  幻灯、生字卡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激发兴趣,学会思考。

  培养自学能力

  检查自学情况,读准字音

  一、直接板书课题:

  13 从森林里带走什么

  1、指名读,齐读

  2、看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思考:小刚和爸爸带走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

  要求;(幻灯)

  1、注意读书的姿势;

  2、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不漏字,不数读,不唱读,不跳读。

  3、画记生字新词,并在生字表上注音。

  四、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幻灯)

  dì líng shén liǎ yǐn liè zhān

  第 灵 神 俩 引 猎 沾

  xuē bì kào dūn bèi shǎ hǖ

  靴 臂 靠 蹲 被 傻 乎

  (1)谁会读,指名带读;

  (2)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

  2、指导朗读课文2、看书读课文

  (1)指导读句;

  A 、他们在高高低低的山路上走着,泥水沾湿了靴子,荆棘刺破了手臂。

  B、小刚和爸爸被这傻乎乎的小哥俩吸引了,也被百灵鸟的歌声迷住了。

  C、他不时好奇地张望着、倾听着。

  D、没有遇到山鸡,也没有碰到狼,连野兔也没见到一只。

  (2)谁来读自然段,指名读,评议(你觉得什么地方读得好)

  (3)小组自由读课文;

  3、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提出不懂的'词

  4、齐读全文。

  五、作业:

  回家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

  体会内心,突破难点

  一、复习:

  读一读:

  第一、百灵鸟、入神、小俩、吸引、打猎、沾湿、靴子、手臂、肩靠肩、蹲着、被、傻乎乎

  、理解课文

  1、小刚跟爸爸到森林里去干什么?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他们很好奇?

  理解“第一次”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2、小刚和爸爸在森林里看到了什么?(重点)

  幻灯,指导读。

  百灵鸟站在数枝上,翘着尾巴唱着。

  百灵鸟站在数枝上,翘着尾巴快乐地唱着。

  ??

  ()快乐地()。

  ────────────── ───────

  想象百灵鸟快乐的样子和动听的歌声;

  想象小松鼠是怎样听得入神的。

  3、小刚和爸爸从森林里带走了什么?(板书)

  4、小刚和爸爸喜欢小动物吗?

  指导读课文

  5、小刚和爸爸这么喜欢小动物为什么不把它们打下来带走呢?

  6、想象:小刚和爸爸当时会想什么?他们会说什么?

  小组讨论,表演

  7、如果你在森林里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样做呢?

  三、跟录音朗读全文

  四、作业

  背诵课文

  总板书:

  歌声

  从森林里带走 美好的心

  喜悦

  第三课时

  巩固旧知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交给学生方法

  巩固

  一、读课文。

  liè zhān xuē bì kào dūn bèi shǎ hǖ

  猎 沾 靴 臂 靠 蹲 被 傻 乎

  二、学生字。

  1、出示生字

  dì líng shén liǎ yǐn

  第 灵 神 俩 引

  2、归类学生字

  左右结构:神俩引

  上下结构:第第灵

  3、你早就认识哪个字?你会写吗?请你教小朋友写。

  (重点)笔顺:

  第——

  灵------雪字头

  4、理解字意:组词

  第 第一 等第 第二名

  灵 灵敏、机灵、水灵灵、百灵鸟

  神 神仙、神州、神通、神童

  俩 夫妇俩、俩馒头、他俩(后面不能用量词)

  引 吸引、引入、引开、引导

  5、书写:

  (1)你有要提醒小朋友的地方吗?

  第字一共有11画

  (2)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写字的规律:上紧下松、左紧右松

  (4)学生描红

  三、作业:

  1、把今天所学的字听写一遍。

  2、书71页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这一真实而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学习英雄欧阳海舍身忘死的大无畏精神。

  4、 学习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体会英雄欧阳海舍身忘死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二、 学习提示,指导自学。

  1、 认真读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2、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提纲:

  (1) 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

  (2) 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

  (3) 这篇文章那里最让你感动?把它找出来,多读几遍,为什么令你感动?

  三、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1、汇报自学情况。

  (1) 每个人都把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受感动,互相补充。

  (2) 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1、 讨论;课题为什么叫壮丽的青春?你认为还可以取什么题目?比较一下,哪个题目好?

  二、 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用自己的话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朗读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读读自己为什么受感动。

  引导学生谈:

  (1) 当时的情况如何危急?

  (2) 欧阳海是怎样挺身而出的?启发想象,体会欧阳海崇高的思想境界。

  (3) 事情的结果怎样?

  3、 为什么以壮丽的青春为题?

  三、 感情朗读,体会境界。

  1、 激情。

  2、 指导学生怀着对这位英雄无限崇敬之情,充分的读,练习把课文朗读好。

  四、 课后延伸,布置作业。

  板书

  8*壮丽的青春

  峡谷险,驮马惊

  箭步飞身,推离轨道 舍生忘死 无怨无悔 英勇献身,谱写颂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 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3. 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面对这样荒凉的土地,你会做些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荒凉的阿尔卑斯山地,见证一位牧羊人是怎样把这里变成洋溢着幸福的绿洲。

  二、检查预习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和课文诵读情况。

  3. 检查学生收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1)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他生前最后一句话:“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2)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片荒芜、破落、毫无生气的荒原。只有很少的人在这儿过着冷漠、孤独的生活。有一个牧羊人,他一边牧羊,一边每天都种100棵橡树。由于气候不好,种十万棵树,最终只有一万棵长成大树。尽管如此,牧羊人没有气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每天种树。森林的规模不断扩大,渐渐地,这个地区有了雾气、水分、溪水、村庄、泉水、笑声,整个地区都活了起来。作者为老人的见识、胸怀、坚持而感动,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以做纪念。

  三、整体感知

  1. 大声朗读一遍课文。

  2. 阅读课文后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为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四、细读分析

  1.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赞扬牧羊人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2. 第一次遇见牧羊人的时候“我”看到了怎样的环境?

  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这些直接描写牧羊人的细节内容,从正面刻画了牧羊人的性格,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态度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凡事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

  3. 牧羊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既描写了“我”在干涸的高原上喝了“甜丝丝的井水”后的特别感受,侧面表现了牧羊人的自信、平和和不易。也暗示了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富饶丰美。

  4. 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1)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体现了牧羊人安静、忠厚、不张扬的性格特点。

  (2)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动作描写,“爬”“戳”“放”“盖”这几个动词写出了牧羊人一丝不苟、执着忘我的劳动情景,同时也展现了植树过程的艰难。

  (3)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语言描写,写出了牧羊人的慷慨无私。

  (4)“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语言朴素简单,仿佛在不经意之间“随便”道出了自己多年来执着地坚持义务植树信念的简单原因,更表现出牧羊老人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可贵。

  5. 再见牧羊人时,环境有什么变化?

  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牧羊人改养羊为养蜂并且一直坚持种树。默默无闻长期奉献的精神让人敬佩!

  6. 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

  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把白桦树比喻成少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树的活力、有生命力,表明了牧羊人的不懈追求初显回报。

  7. “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穿插于故事内容之间的这些议论,恰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文章不仅仅是关于植树的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尤其令人震撼。

  8. 最后一次相见的环境又有什么变化?

  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充满生气,富饶,幸福,舒适

  9. 1945年六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划线句子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讴歌牧羊人的坚毅、无私和伟大。

  10. 作者在第17段说“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你能找出文中最能印证“奇迹”的具体描述吗?

  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五、深入探究

  1. 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充满了生气、富饶的乐园。学习课文后,你能说说到底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这样做吗?

  2. 布菲老人长期义务植树,“把这片荒原变成了绿洲”,行为令人称赞。生活中类似“种树”的行为也有许多,你怎样看待这些事?

  坚持身体力行和贯彻美好的品德,便能将各处的“荒地”变成同样的“沃土”!生活中,辛勤耕耘默默“种树”的人很多,他们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万千道德模范、最美普通劳动者,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辞辛苦,协作拼搏,共同为“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六、分析艺术特色

  1. 抓住特点写人物。

  文章抓住老人的语言、外貌、动作、细节等描写将植树老人平凡、孤独、安详、执着、无私、慷慨的性格生动具体地表现了出来。“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语言描写);“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动作描写)等。

  2. 分清主次定结构。

  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首次见面的第一印象,文章不惜笔墨,对牧羊人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描绘,同时,对高原恶劣环境的描写堪称细致入微,这是伏笔,为下文突出高原的变化之大巧设铺垫。所以详写。第二、三次见面,则突出地描写了牧羊人艰辛植树的情景,还有高原环境的巨大变化,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升华文章主旨而略写。这样的结构安排,主次鲜明,主题突出。

  3. 叙议结合显主题

  本文通过讲述者“我”一段跨越三十多年的回忆,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男人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尤其令人震撼的是文章不仅仅是关于植树的故事,更是一种象征——“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如果一个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七、拓展延伸

  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

  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已于20xx年10月因病逝世。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下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去世前,他把当地20万元个性贡献奖全部捐出,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家。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八、达标检测

  九、作业

  搜集与植树相关的故事或口号标语,与同学们分享。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凝成()___________________诱惑()___________________一瞬间()__________________隐秘()___________________喧腾()___________________痴想()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探究

  2、听读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想像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3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三、合作释疑

  4、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

  ⑴“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⑵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⑶“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⑷“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⑸“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⑹“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5、再探

  ⑴“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⑵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⑶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⑷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⑸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四、课内精读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_______在远方为我_______──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_________?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_________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_________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_________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_________你的眼睛……

  1、依据课文为上文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语。2、解释画线词语的含义:⑴一座座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一次次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何理解?⑴诱惑着我的山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漫湿我枯干的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

  5、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

  五、拓展延伸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练习:《乡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构成四节诗的核心,而这一切无不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出了“乡愁”的底蕴,最难抑、最伤感的“乡愁”,莫过于这“一湾浅浅的海峡”。作者以_______、_______象征祖国,又充分运用了强烈的_______手法,含蓄、委婉地把_______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自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9-02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教案12-14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影子》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