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观察、探究夏季星空及典型星座;能与学生交流、介绍自己在四季星空中观察到的星座及方法。
2.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星座,并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北斗七星及其他星座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规律;了解四季星空及其星座。
拓展性目标:
继续观察星空,发现有关星空的更多的秘密。
活动准备:
引导、鼓励学生观察夏季星空及星座;并搜集整理自己在四季星空中的典型星座和有关资料。
准备夏季星空的资料,如银河、夏日大三角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等。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夏天来临,美丽的星空更加灿烂,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雄伟壮关的银河,而且还可以看到夏日大三角中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情景。如果准备了有关星空的录像资料,可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星空的美丽与神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活动一:
1、让学生在全班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交流课前的观察和发现,如学生展示介绍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向在春天、夏天的变化。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观察探究的星座和夏季星空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把自己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时间、观察的地点、观察的感受、搜集到的有关星座的传说等问题充分地说出来,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观察记录等。
3、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每个参与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4、通过教科书上的.资料卡及银河两张正面、侧面的图片进行展示,或者展示自己、学生搜集到的有关银河的图片、文字资料。
5、最后通过星空全图和相关资料、课件,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所观察的星座在从春季到夏季所发生的变化及夏季星空的典型星座。还可以以此为依托交流有关夏季星空、星座的知识,及有关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其他星座的传说,从而让学生对夏季星空及星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活动二:
1、学生在小组内共同交流、整理自己一年来对星空及相关星座观察、记录、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包括观察的方法、自己的感觉、发现等方面的内容。
(1)让学生展示和交流自己在一年中所观察的有关北斗七星的问题,画出北斗七星在秋、冬、春、夏四季中的四幅简图。
(2)秋季的仙后座、飞马座,冬季的猎户座、大熊座。
(3)春季的巨蟹座、金牛座,夏季的天鹅座、夏日大三角等。
2、引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和相关资料,来讨论、总结星空变化的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选定的星座在天空中的四季变化记录,并给学生留有整理和展示的空间。
3、进行全班形式的大讨论与交流,展示学生整理、总结出的星空和星座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借鉴他人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发现与认识,以求全班同学认识到星空及星座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规律。
自由活动:
1、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推测、猜想星空、观察过的星座及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星座在新的一年轮回中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做出合理的判断和猜测。
1、引导学生在原来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新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问题的科学性。要求小组同学共同制定出方案并探讨方案的可行性。
2、证实总结的规律是否正确,坚持观察看能否有更多更有价值的发现。
评价:
让小组同学从“坚持长期认真观察”、“观察记录”“发现问题”等方面对自己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继续对星空和星座进行中长期的观察,力争有新的发现。
拓展活动: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星空及自己感兴趣的星座。定期开展一些交流、展示活动,比一比谁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看谁的发现多,谁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人人争当“小天文学家”,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对于电的了解学生们在单元学习活动之前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从家用电器的调查、交流活动中可以引出同学们对电所了解的丰富知识。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把同学们的观点梳理归纳清楚,并做一些补充完善的工作。由于接下来要进行一系列的有关电的实验,所以有关用电安全的教育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用科学文件夹记录。
2.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3.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每人一份用于家用电器调查记录的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1.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并用科学文件夹记录了自己家的电器名称、数量和用的是什么电。在调查过程中,大家一定有许多想法和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调查成果和发现的问题。
2.交流我们的调查成果。
(1)研究电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小组交流科学文件夹所记载的内容。要求每个人都要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全班讨论交流:生活中常用的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电器有哪些?最常用的是哪些?最少使用的是哪些?这些电器分别用的是什么电?
(2)交流调查过程中的想法和问题。
·发现的问题有哪些?
·自己有哪些想法?
3.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有关雷电的知识
·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等这些地方的电很危险。
·富兰克林的故事
·物体与物体之间互相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摩擦起电的实验。
4.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1)有些地方存在着触电的危险。没
·在户外,哪些地方隐藏着触电的危险?
·在家里和学校,哪些地方隐藏着触电的危险?
(2)我懂得怎样安全用电。
·不能随便去摸电线裸露的电器、电源插头、灯泡等物体。
·遇到雷雨时不能到高尖的大树、建筑物等地躲避。
·不能用家里的交流电做实验。
·不能用湿抹布去擦电器。
将课堂内讨论交流得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安全用电要养成习惯。谈谈你对电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知道电的哪些知识。
课后反思:
1、把相关的电器调查在课堂上以回顾的方式进行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2、教学中丰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并不等于不导电的解释,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用电安全的认识。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写11个生字。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知道是谁说的吗? (生:阿基米德)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六课《科学家阿基米德》。 (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读文要求:
1.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词画出来读。
3.通读全文后,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的几件事。
(两件:1、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的特点。2、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特点)
师:具体表现在那?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读一读。
四、深入精读: (以学生自己朗读为主)。
1. 了解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的特点。(3----14自然段)
师:阿基米德怎么爱动脑筋的?(让学生简单叙述阿基米德利用镜子的放射原理,把敌人的船烧着了的故事。)
理解重点句子:
a、“不要慌,不要慌!”忽然有个人大声喊叫起来。 (体现阿基米德的'沉着、冷静、果断。让学生读出沉着、冷静、果断的感觉) b、“快回家去,把家里的镜子全拿来!” (体现阿基米德的沉着、冷静、果断,聪明。反复读读中感悟)
c、这时候,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阿基米德指挥大家拿着镜子,把反射的阳光对准第一艘军舰上的帆蓬。也真奇怪,不一会儿,那艘军舰的帆蓬就着火了。海风呼啦啦一吹。火越烧越旺,把军舰也烧着了。(理解“越烧越旺”一词,并让学生举例说。)
师:为什么镜子的光反射到帆蓬上,帆蓬就着火了呢?(引出下一段阿基米德说的话。)
d、“我有什么本事呀?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体现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并利于用科学原理战胜敌人)
(通过这件事,师讲解有关的小知识,关于阿基米德的凹透镜反射的原理,让学生多了解课外知识,对知识进行扩展。同时,进一步体现阿基米德的爱动脑筋的特点)
师:通过这个小故事,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手是非常常见的身体器官之一,小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用手来做游戏,但是要让他们说出自已的手能做什么,有什么用途,确实不知,这节课就是认识手,让幼儿通过这节课来认识他们的小手,手上有几个手指头,或是小手能够干什么,并且,两只手也能做很多的事情,让幼儿能进一步的了解手的用途及认识自已的'小手。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自已有两只手,而且还能做很多的事情。
2、在活动室中增强幼儿和同伴与老师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猪布偶 泡沫地毯若干 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布偶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们知道他是谁吗?
师: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小猪”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会动吗?
师:因为是老师的手在帮助小猪动起来。
1、小手变魔术师:小朋友知道自已有几只手吗?(两只)师: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一直到五个手指头.
2、认识手心、手背我们一起来和小手玩个游戏。请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说“手心手心拍拍”小朋友们就要手心手心拍拍,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手心手心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手背手背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手心手心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棒,给自已鼓鼓掌吧。
3、出示小手能干的图片(幻灯片)比一比师:小朋友们把自已的小手伸出来,来和老师的手比下和自已的好朋友比下看看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师: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它们用自已的小手在做事情。
师:你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二、保护小手:
总结:
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懂得保护自已的小手,不让自已的小手受伤,并且讲卫生、勤洗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感知各类水果,制作水果拼盘,品尝水果的滋味,培养幼儿触摸觉、嗅觉、味觉的能力,
2、 幼儿感受秋天水果成熟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参观果园
2、苹果、梨子、香蕉、柑橘、柚子、石榴等水果若干个
3、塑料盘子五个,塑料刀子每人一把
活动过程:
一、引入:今天,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了好多的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水果?
二、感知水果
1、分组观察水果(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来感受水果的`色、香、)
2、集中交流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把自己看到、摸到、闻到的感受告诉他人。
三、水果拼盘比赛
1、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制作水果拼盘
2、幼儿分组制作水果拼盘(老师帮助小朋友切好)
3、欣赏各组的水果拼盘,幼儿进行评价
四、品尝水果拼盘大会引导幼儿品尝自己做的水果拼盘,并说说吃到的滋味如何
五、游戏“运水果”结束。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
2、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在课前10天左右提供蚕豆种子、发放记录表,用于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和蚕豆发芽情况。 课堂上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 刚发芽的蚕豆、棉花,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妈妈利用各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种子经过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萌发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讨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出示一些蚕豆种子:这些蚕豆种子有没有具备发芽的条件?缺少哪些条件?
汇报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观察记录。
计算:10粒蚕豆种子的'吸水量大约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观察发芽的蚕豆 激发研究兴趣
讨论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分组研究: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寻找证据证明各部分的作用。
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子叶有什么作用?找到证据了吗?你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讨论研究操作步骤。
分组将蚕豆如33页插图所示做好实验装置 设计蚕豆发芽情况记录表。
你们能完成这项研究吗?
各研究小组讨论各自的研究计划。
汇报交流研究计划。
4、若干天后,各组归纳实验结论并汇报。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6 萌发的种子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2、观察发芽的蚕豆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意识到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
2、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
3、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教学重点:
认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难点:
区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纸可以做成书本,木头可以加工成桌椅,金属可以制造成轮船……物品都是用材料做成的。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常见材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点评:从生活中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学质疑。
1、出示自学提示:
(1)识别教室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2)区别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一些常见物品(P42)分别是由哪几种材料做成的?分别是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为什么选用这种材料?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质疑,确立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和还想进一步知道的问题。教师提出教学目标。 (点评: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明确课堂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常见材料可以怎样分类?按什么标准来分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讨论研究:身边的一些物品(以球鞋为例)分别由几种材料,什么材料做成的?人们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来做这些物品?
(点评:通过小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交流汇报。
1、全班汇报:常见材料的分类、分类标准及相互关系。
2、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天然材料做成的?哪些物品是由人造材料做成的?
3、全班汇报:球鞋由几种材料,什么材料做成的?人们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来做这些物品?
4、选择一件由两种以上材料制作的物品,说说分别是什么材料?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
(点评:关注了课堂的生成,注重了学生的充分展示,有效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五、点拨总结。
1、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点拨:根据材料的来源将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人造材料来源于天然材料,一件物品由多种材料做成,是因为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
(点评:让学生课堂总结,巩固了课堂所学。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明晰地掌握。)
六、拓展延伸。
1、谈话:除了一些常见材料 外,现在已经有了许多新型材料。你们了解哪些新型材料?(学生交流)
2、提供有关“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新型金属”等新材料资料供学生阅读、研究。
3、提问:关于材料,你还能提出哪些自己能研究的问题?
(点评:通过有效拓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整课教学案,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能有效指导教学。)
板书设计:
1、常见材料天然材料
按材料的来源分类
人造材料
人造材料来源于天然材料。
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 {
科学教案 篇8
【课程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
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认识呼吸器官和了解呼吸过程;
2.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能提出和呼吸相关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知识对“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作出假设,学会制定简单的对比实验计划,用实验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
3.能根据假设和实验获取的证据进行分析,对人的呼吸作出解释,形成科学的结论;
4.能积极参与集体交流,对他人的实验设计和研究结论提出质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善于质疑。
2.养成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3.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提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1.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知道它们在身体上的位置,了解呼吸的全过程;
2.了解呼吸的基本功能,知道肺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槽一个,火柴,玻璃杯两只,玻璃片两片,表格一张、人体半身模型一个、秒表一只
学生:四人一组,每组:水槽一个,火柴,玻璃杯两只,玻璃片两片,吸管两根,活动记录一份、标有刻度的饮料瓶一只。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呼吸器官
1.憋气活动,初步感知
生试着憋住气,不呼吸。说说憋气时的感觉,体验生命离不开呼吸。
生了解科学家的相关解释(课件出示:大脑如果缺氧3~4分钟,脑细胞几乎会全部死亡。人一般超过5分钟不呼吸就会死亡)。
教师指导:吸气再呼出就是一次呼吸。
2.体验呼吸,认识肺
生口答:我们还有什么方法感觉呼吸?
学生将手放在胸前,深呼吸一次,描述胸部有什么感觉,认识胸腔内这个伸张和收缩的器官是肺。
学生猜测肺可能是什么样的,并将自己的想法试着画出来。
学生展示的自己所画的肺,并说说自己这么画的想法。
出示人体半身模型,学生找出肺在人体的位置。
全面观察肺模型,并用自己的语言对肺进行描述。
3.认识其他呼吸器官
生猜测人体其它呼吸器官。
观看课件,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师点击课件,出示人体的呼吸器官名称。)
生说说人体的呼吸器官,并找出它们在身体的位置。
提问:空气是怎样进入人体,再呼出体外的?
生口答。
课件演示呼吸全过程,生了解呼吸的全过程。
同桌交流,相互说说呼吸的全过程。
再次深呼吸,再次感受呼吸的全过程。(课件同步演示呼吸的全过程)
[观察、体验,完善认知。此环节,几次深呼吸,作用不同。第一次深呼吸,初步感知呼吸,唤起学生的原有体验。第二次深呼吸感知肺的位置和呼吸时肺的变化。第三次深呼吸,结合原有经验,了解呼吸的全过程。在认识了呼吸器官,了解了呼吸全程后的第四次深呼吸,结合动画的演示和对模型的观察,逐步修正学生关于呼吸原有的错误认识,形成科学的认知。]
二、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1.提出问题,进行假设
提问:关于呼吸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确定研究问题: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假想答案,提出自己的假设。
2.设计实验,指导设计
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对比实验在本次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研究气体的方法,自学课本,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
请两组学生汇报实验计划。
其他组对这两组所设计的实验进行质疑,完善实验设计方案。
汇报组的学生根据其他同学的提问,回答相关问题或进行演示。
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收集进行比较的两种气体;(2)用什么方法比较两种气体;(3)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
各组修正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思先于行,动手之前先动脑。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小组协作制定实验计划,掌握对比实验的基本方法。然后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对实验计划进行质疑、演示、解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操作技能,教师针对交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实验操作进行适当、有效的指导,为将要进行的实验做好充分准备。]
3.学生实验,交流实验发现
学生按照完善后的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用实验证据验证假设,进行解释。
4.阅读表格,形成结论。
出示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分析表。学生仔细阅读,并比较科学家对气体的分析和自己的实验结果,说说想法。
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吸进人体的
空气(100克)78%21%0.4%0.6%
呼出体外的
气体(100克)78%16%4%1.2%
学生运用研究结论和已有知识经验,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不停地呼吸。
认识呼吸实际上是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和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这两种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能根据实验现象,对研究的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形成科学结论,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此环节,注重让学生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两种气体成分分析的结果对问题进行解释,完善学生对“人为什么要不停呼吸”的认识。]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提问: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呼吸,我们的健康生活需要新鲜的空气,想知道我们每天需要多少新鲜的空气吗?
生思考并口答:计算人每天需要多少新鲜的空气,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小组讨论:如何获取这些数据?
学生测量一分钟呼吸的次数,并记录。
生演示利用标有刻度的饮料瓶用排水法收集每次呼出气体的含量。
学生实验,获取数据,进行计算。
交流:通过计算,想到了什么?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此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实验中学会的排水集气法测量人体每次呼出(即吸进)的空气的量,再利用相关数学知识计算人每天需要新鲜空气。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从具体的数据中体验健康需要新鲜空气。]
四、小结全课
科学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研究的过程。关于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研究什么?
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鸡蛋和鸡是经常吃的。于是我们利用设疑“哪些小朋友喜欢吃鸡蛋?哪些喜欢吃鸡?都知道有哪些鸡?”引发小朋友回忆生活经验,以此来激发小朋友的兴趣,同时也将活动切入正题。这样,小朋友的兴趣也容易被吸引过来。
活动目标
1.通过为小朋友讲解和观察小鸡孵化从蛋到鸡的转变,从而知道鸡生蛋、蛋变鸡的由来以及生命起源和生命周期,从而帮助孩子培养和建立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从未能孵化出的鸡蛋中,让小朋友学习到生命的宝贵,学会照顾幼小生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爱心。
3.通过讲解过程中的互动,让小朋友知道每个人都有公平、平等的权利。
活动准备
数字孵化器、已孵化两周的鸡蛋、制作雏鸡盒的设备、相关的活动主题卡,电源插座、彩色记号笔、白板、温水、食物(如:蛋黄、用水泡过的米或饭、新鲜洗净的菜叶)
活动过程
1.通过设疑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师:哪些小朋友喜欢吃鸡蛋?哪些小朋友喜欢吃鸡?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有哪些鸡?
师:鸡蛋和鸡小朋友们都见过,有谁知道鸡蛋是怎样变成鸡的?
评析: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以此来激发小朋友的`情趣,是他们对课程产生兴趣。
2.了解鸡蛋的不同
通过图片的展示与讲解,让小朋友有感性的认识孵化小鸡的鸡蛋和日常吃的鸡蛋的不同之处。
评析:让小朋友们知道生命的起源。
3.介绍孵化过程中的主要孵化因素
小朋友用手触摸孵化器的观察窗,观察孵化器的构造。在通过讲解,让小朋友知道孵化的三个关键因素:即温度、湿度、翻蛋。并启发小朋友寻找生活中旋转加热的东西。
4.大家一起给三个将孵化出壳的小鸡起名字
将小朋友们说的喜欢的名字都写在白板上,然后通过举手评选,选出三个小朋友最喜欢的名字,作为三只小鸡的名字。
评析:通过为小鸡起名字,让小朋友们学会参与、公平评选、自己做决定。
5.制作雏鸡盒
教小朋友们如何制作雏鸡盒,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小朋友们思考回答
师:为什么要在盒子上开几个洞?
师:为什么要放电灯?
师:为什么要在盒子底部铺上报纸?
6.小朋友们喂小鸡
小鸡出壳毛全部干后,将小鸡放入制作的雏鸡盒内,让小朋友们抚摸、观察。
破壳后1-2天后,准备一些与水混合的蛋黄、菜叶等,请一些小朋友来喂小鸡。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经典】科学教案10-15
科学教案(经典)10-02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科学教案【精选】09-19
[精选]科学教案09-22
科学教案(精选)10-09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