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08-14 13:12:54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单数和双数,可以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从而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

  2、重点和难点是:通过直观教具,让幼儿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知道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活动准备:

  1、音乐:钢琴曲欢乐颂

  2、铃鼓

  3、各种数量不同的图形卡片

  活动过程:

  1、用手腕转动的音乐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通过直观演示,让小朋友从1数到10。

  3、教师首先出示单数的图片,然后出示双数的图片。

  告诉幼儿(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4、巩固:让幼儿从1——10的数字里分类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5、玩游戏“传口袋”,巩固认识单数和双数。敲铃鼓,铃鼓声音停了,口袋在那个小朋友手上就要从口袋里抽出一个卡片,说说是单数还是双数。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组织教学时孩子们兴趣不是很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作为幼儿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根据我班幼儿对10以内数字加减初步学习情况,我设计了本次以闯关游戏为主进行数学教育的活动,从而使幼儿主动获得"10以内数字加减"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2)能准确地进行运算并能正确写出算式

  (3)体验动脑筋思考解题的乐趣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PPT课件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画板、画笔一人一份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1)教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看看图片里有什么?(出示PPT)"(请个别幼儿回答)

  (2)教师:"这个城堡的.名字叫快乐城堡,它里面有好多神奇的地方,小朋友们想进去看看吗?"(出示PPT)

  (3)教师:"那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开小汽车去看看吧!"(出示PPT)

  2.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

  (1)第一关--蝴蝶关。(出示PPT)

  ①教师:"它是谁?原来是蝴蝶姐姐,她说要考考大家,答对通过第一关才能进快乐城堡哦!"

  ②教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蝴蝶姐姐的题目吧!"(出示PPT)

  ③教师:"蝴蝶姐姐的花园里有什么?有多少只呢?不一会飞来了4只,现在又有多少只?"(请个别幼儿回答)

  ④教师小结一共有7只蝴蝶用算式表示是3+4=7

  (2)第二关--蚂蚁关。(出示PPT)

  ①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谁?它邀请我们去它的小草坪坐坐,我们去看看吧。"

  ②教师:"小蚂蚁的小草坪上有什么啊?一共几块呢?可是吃了3块,还剩几块呢?用算式表示是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

  ③教师:"小蚂蚁说要分给大家4块,那它还剩几块呢,用算式又怎么表示?"(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说出7-4=3的算式)

  ④教师小结回顾共有10块饼干,吃了3块还剩7块,然后又从7块中分走4块还剩3块饼干。

  (3)第三关--小白兔关(出示PPT)

  ①教师:"红眼睛长耳朵猜猜我是谁?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它?"(出示PPT)

  ②教师:"小白兔的园里种的什么?有几朵?可是采了3朵还有几朵呢,用算式怎么表示?"(出示PPT,并引导幼儿说出算式)

  ③教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太聪明了,通过三关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会去哪?"

  (4)第四关--国王关(出示PPT)

  ①教师:"哇!这是哪呀?原来我们来到城堡最漂亮的地方了,这会是谁的城堡呢?

  ②教师:"国王很高兴大家都来看他的城堡,他说成功通关会奖励我们好多礼品哦!大家想要吗?我们来看看国王又考我们什么?"(出示PPT)

  ③教师:"国王的城堡有6面小红旗,可是他想要9面,谁知道还要加几面才是9面小红旗呢?"(请个别幼儿回答)(出示PPT)

  ④教师:"我们来看看国王考的最难得这个,看苹果对着的数字来写等式,老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打答案写在画板上,我们写好和国王对对,看看写对没有?"(教师做一个示范指导幼儿填写)

  (5)闯关结束

  教师:"小朋友们都通过了全部的关,国王奖励大家很多礼物都放在了汽车上,我们去看看吧!"

  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去快乐城堡赢得了很多奖品也学了很多数字宝宝们的加减,小朋们都要把它们记住哦!现在我们开着汽车去数学区角玩玩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目标:

  1.能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2.在数石头游戏中,比较动物的轻重。

  准备:

  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

  2.排序卡、记录卡、动物与石头的比较图、铅笔橡皮若干。

  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

  1.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播放课件:图1)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都有谁?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6位朋友)

  (2)这些动物朋友都有自己的最大的特征,你能把它们的特征和名字一块儿说出来吗?

  2.了解桃子的特征。(播放课件:图2)

  (1)咦,这是什么呢?(桃子)这个桃子长得什么样?猜猜看还会发出什么味道?看到这样一个圆圆的,又大又香的大桃子,你最想干什么?

  (2)长耳朵兔子、长尾巴猴子、高个子长颈鹿、大肚皮犀牛、大嘴巴鳄鱼、小小的毛毛虫和我们一样,它们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可是让谁先吃好呢?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按动物高矮、大小、长短排序。

  (1)讨论按个子的高矮排序。(播放课件:图3、4)

  幼儿讨论按照个子高矮排序,小动物们分别排第几。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播放课件:图5、)

  幼儿讨论按照嘴巴大小排序,小动物们分别排第几。

  (3)按耳朵的长短排序。(播放课件:图6)

  幼儿讨论按照耳朵长短排序,小动物们分别排第几。

  (4)按尾巴的长短排序。(播放课件:图7、8)

  幼儿讨论按照尾巴长短排序,小动物们分别排第几。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播放课件—图9、10)

  A.刚才,长颈鹿要求比个子的高矮,鳄鱼要求比嘴巴的大小,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出示大小、长短排序图)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

  B.用什么办法知道谁最重呢?(跷跷板)师生讨论:运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C.你们平时玩过跷跷板吗?重的一头跷跷板就往下沉,轻的一头就被跷起来了,如果跷跷板是平的,又说明什么呢?(一样重)

  D.今天小动物们就是用跷跷板来称重量,他们坐在跷跷板的.一头,另一头放石头。那怎么样能比出谁重、谁轻呢?(只要数一数石头的数量就可以了)石头多的就表示什么?石头少的呢?

  E.真是一个好主意。瞧,小动物们找来了许多一样大小、一样重量的石头,争先恐后的坐到跷跷板上,忙着称自己的体重。比高矮、大小、长短时,它们个个整齐的排好队,比得清清楚楚。可这一次它们每人一个跷跷板,谁都没法互相数一数。为了公平起见,等会儿,我们来帮它们数数每人称出了几块石头的重量。数的时候,既不要漏数,也不要重复数,幼儿按顺序数石头。

  (2)幼儿数石头,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数石头结果,教师记录,拓展幼儿对“等号、小于号、大于号”实际运用的经验。

  (4)比出动物的轻重。

  A.现在我们一比就知道谁最重了?谁排第二个?第三重呢?第四重?第五重?最轻的是谁呀?

  B.出示重量排序图。

  3.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逐一播放课件图片11——13)

  (1)“不行”这个时候一点也不起眼儿的毛毛虫大喊一声。“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我是第一;要论谁的嘴巴最小,我也是第一;耳朵最短的动物,我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我又是第一名;还有,要是问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的不还是我嘛!从小的顺序开始,第一名都是我!所以,这个桃子就应该是我先吃!”

  (2)咦,比谁最高,长颈鹿是第一名;比谁的嘴巴最大时,鳄鱼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长、尾巴最长时,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比谁最重,犀牛是第一名;(出示毛毛虫排序图)现在,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毛毛虫是第一;比谁的嘴巴最小,毛毛虫也是第一;比耳朵最短的动物,毛毛虫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毛毛虫又是第一名;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不还是毛毛虫嘛!

  (3)师: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有道理吗?(引导幼儿各自讲述自己的道)

  (4)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排队、坐座位、做操时)

  三、品尝桃子。(播放课件图片14)

  1.看来,毛毛虫说的很有道理。它一边说着,一边“嗖”的一下钻进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的品尝着,边吃边说“朋友们一起来吃吧,桃子真好吃呀!”6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红又香的桃子。

  2.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找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一、 活动目标:

  1、乐意积极动手操作、测量,体验铺地砖带来的快乐。

  2、能不受形状、颜色的干扰,正确比较和判断图形的大小。

  3、体验面积守恒,学习用测量单位测量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12×12cm彩色卡纸32张以上;6×24cm彩色卡纸32张以上;贴有相应图形的kt版共10张,其中图1两张,图2四张,图3四张;记录表一张;铅笔、橡皮、剪刀各4-5份。

  三、活动过程:

  1、出示两种(图1、图2)房子地面图,引导幼儿通过“铺地砖”比较面积的大小。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导入语:最近老师买了新房子,这就是一号二号房子的地面图。我想选一间大的给妈 妈住,你觉得一号房和二号房哪间更大?

  (2)幼儿操作。引导幼儿通过给房间铺地砖,发现一号房二号房是一样大的。

  (3)通过引导幼儿交流铺地砖的注意事项,引导幼儿发现:铺地砖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空也不能重叠。

  2、幼儿二次操作。引导幼儿在用长方形地砖测量完二号房需要的地砖数量后发现两块地砖的大小一样。

  (1)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用长方形的样砖比一比、量一量铺满二号房需要几块地砖?并引导幼儿讨论测量方法。

  (2)幼儿分组操作。

  (3)请几个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并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4)观察记录表,发现正方形砖与长方形砖的面积关系。

  3、幼儿再次操作,在尝试运用已知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面积的守恒。

  (1)教师介绍操作要求:请幼儿用长方形砖铺三号房子。

  (2)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合作,并鼓励幼儿在遇到商量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向老师及他人求助。

  (3)幼儿交流。请幼儿说一说一共用了几块地砖?在铺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4、带着“用拼拼剪剪的方法试一试正方形、长方形的地砖还能变成什么图形?”的问题结束活动。

  四、活动提示:

  (1)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是排除形状的干扰感受面积的守恒。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判断图形面积时孩子的思维很容易受到形状的干扰。因此,活动中设计了三次操作,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推理、验证,通过自己的体验建立守恒的概念。

  (2)活动的教具和学具可以投放到区角。可以在将地砖通过剪贴变形及设计其它的房间地面图等活动中引导幼儿反复操作,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守恒。

  (3)提请家长配合:带孩子到广场、公园,仔细观察地砖的样子,也可以利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感受面积的守恒。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出示小猪、和小兔的卡片各一张并粘贴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是怎么说的?(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兔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兔去搬砖,有几只小兔,有几块砖,小兔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4=4 学生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兔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兔,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兔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 老师介绍大于号,

  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兔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小猪比小兔少。

  板书:3<5 介绍小于号

  再齐读,

  4、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5、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延伸活动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

  2、儿歌:

  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

  大数在前叫大于号,小数在前叫小于号。

  3、 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教学反思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从已经掌握的比较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汇表示的含义后,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情境教学,让学生从“鱼缸”情境图中观察、比较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有比较含义的词,表示数的相对大小的关系,并让学生训练叙理,以巩固新知。由于有了辅垫,学生在做课本的情境练习题中,学生能很快地、准确地正确地解决问题。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有两个重要的知识基础,一是学生学习了10的分解组成,知道9、8、7和几凑成10;二是学习了10加几等于十几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两个基础,将9加几(8加几,7加几等)利用凑十法转化成10加几,从而解决新问题。学生分析:学生百分之六十已经会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只是熟练程度不够,方法不当,例如还有很多数手指头的,少部分孩子完全不会,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我打算利用交流通过演示、操作,叙述,让不同程度的孩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设计:

  凑十法不仅是进位加法的重要计算方法,更是数学学习中凑整思想的第一次体现,所以,凑十法的学习非常重要,必须让学生从多样化中感受到它的优越性并掌握凑的方法。只有当他们发现凑十法可以解决不同的进位加问题,才会从内心欣然接受;只有从不同的分解当中才能归纳出凑十法关键:根据要凑十的对象从另一个数中分出相应的数来凑十。本课时是对凑十法的整体感受。下一课时进行熟练化和抽象思考任务。

  教学目标: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凑十法。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小猴子图片、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加几。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10+1=()10+7=()10+3=()10+8=()10+5=()10+6=()10+2=()10+4=()10+9=()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小猴要送大家一个礼物,(出示空盒子)这个盒子非常神奇,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想知道它的秘密吗?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三、小动物们的问题。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个。

  (4)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脱离实物进行凑十。

  1、说图意、提问、列式。

  2、说计算过程。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20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9-27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24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5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28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9-23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9-2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