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范文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五月是劳动的日子,“我是小小建筑工人”的主题就在劳动节的大背景下开展了。爱劳动就要动手动脑,怎样让孩子在了解建筑工人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学当一名小小建筑工人呢?我们在众多的小型建筑工具中,选择了危险性相对较低,又有探索价值的扳手作为操作材料,把“拧转螺钉螺帽”这个作为活动重点,让幼儿在一次次地探索中,逐渐地了解扳手使用的方法。同时,教师把要求从个体操作——四人合作——全体分工合作,逐步提高,让孩子在充分操作探索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互助中展现一名建筑工人的风采。
活动目标
1.探索使用扳手拧转螺钉或螺帽的方法。
2.乐意与同伴合作建筑大桥,体验当一名建筑工人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探索使用扳手的方法。
难点:尝试与他人合作建筑大桥。
活动准备
1.扳手人手一把、螺丝螺帽、带孔的木板、易拉罐若干。
2.PPT一份,安全帽人手一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幼儿头戴安全帽进入活动室。
(让幼儿头戴安全帽,提升角色意识,为顺利开展活动作铺垫)
二、探索扳手拧转螺钉或螺帽的方法。
小小建筑工人们,今天我们要来建造一座大桥,可是桥面上的一些螺丝拧错了,请大家用扳手帮忙,把螺丝拧下来。
(开门见山地抛出问题,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一)第一次操作——初探扳手拧螺丝的方法。
1.交代任务:人手一份材料,尝试用扳手拧下木板上的螺丝螺帽。
2.组织讨论,分享经验:
(1)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2)请成功的幼儿来介绍成功经验
(先让没有成功的幼儿说说他遇到的`困难,再由成功的幼儿来解答,这样生生互动的设计,更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索的欲望)
3.教师用PPT梳理:要调节钳口的大小,刚好要能把螺帽卡住;拧的时候要注意方向。
(活动的小结用PPT的形式间接明了,符合幼儿的接受特点)
(二)第二次操作。
1.继续尝试使用扳手拧螺丝螺帽。
2.四人小组合作把木板用螺丝螺帽连接在一起制作一段桥面。
3.组织讨论:
(1)请最快完成拼接任务的那组幼儿来介绍经验。(合作、互助)
(2)怎样使桥面更稳固?
(第二次操作提升要求:四人合作用扳手拧紧螺丝螺帽把木板接起来。合作中必然会出现问题,所以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合作的方法,提升合作的能力)
三、合作搭建大桥。
1.协商合作: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搭建桥墩,其余幼儿把所有的桥面都连接起来。
2.为大桥取名,并在大桥旁留影纪念。
(本环节对分工合作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幼儿有了前面的小组合作的经验基础,能更好地合作。同时,在自己的建筑作品旁留影,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场面,也提升幼儿做一名建筑工人的自豪感。)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2、了解纸的一般用途,懂得爱惜纸。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玩纸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活动难点:在认识不同质地纸的基础上,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出示纸袋
这是一只纸袋,你们想可以放些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许多宝宝们喜欢的纸,猜猜看这个纸袋宝宝里会装的是些什么纸?(白纸、挂历纸、卡纸、餐巾纸、手工纸、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师:小朋友,你们看一看,这些纸一样吗?它们看上去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颜色、光亮度不同
师:请你们用小手摸一摸,这些纸摸上去有什么不一样?感觉怎样?
小结:光滑和粗糙,硬和软,厚薄等不一样
三、了解纸的用途
师:你们想想看这些纸有什么用吗?
(1)出示餐巾纸 教师提问:餐巾纸可以帮宝宝擦什么呀?(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出示手工纸(说说颜色)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
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3)超市的广告纸(认说日常用品)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4)出示报纸(新闻)提问: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
小结: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小结:小朋友,纸宝宝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用处,我们要爱惜纸宝宝和图书,节约用纸。
四、亲子制作
师:现在呀有个纸娃娃想邀请我们宝宝去参加它的生日舞会。但是它有一个要求,需要我们每个宝宝都带上纸帽才能参加,那么现在就你们动动小脑筋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顶漂亮的纸帽吧。
五、玩一玩
播放音乐,戴上制作好的纸帽去参加纸娃娃的生日舞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摸等感官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在这里课前我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以便让幼儿们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去发现、去观察。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是需要动静交替的,因此,我在最后一环节,让幼儿与坐在一旁的家长一起动起来,利用各种纸的用途来制作小礼物。一面可以让幼儿对纸宝宝产生兴趣,另一面可以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从中生成出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活动。
科学活动重在让幼儿参与,而这堂课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我讲的太多,可能是我太注重课堂纪律,而忽视了幼儿。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索光的兴趣。
2.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以及各种玩具;"我的新发现"记录图、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实录与分析:
一、导入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准备了什么材料?(各种颜色的布、纸。)
2.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光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5.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我的发现"图表上。
分析:教师让幼儿在用手电筒和布、纸玩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尽管幼儿观察到的变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过他们个体经验的整合,以及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完善,使探索的结果全面而细致。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还带来了什么?(是各种各样的玩具)
2.讨论:玩具、手电筒一起玩一玩,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3.实验: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电筒一起玩,光变出了好多小汤圆;光变出了一朵花,手电筒动花也会动……)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不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
5.幼儿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并在"我的发现"图表上记录新发现。
分析: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幼儿猜测一实验一再猜测一再实验的矛盾冲突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
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起表演。
五、活动结束,幼儿快乐地离开大厅。
活动延伸:
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
活动反思:
刚开始进行"彩光变变变"活动时,我和幼儿都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
最初,教师一厢情愿地投放了手电筒、颜色鲜艳的皱纹纸,并预设幼儿会喜欢的活动过程,可结果让人失望,幼儿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是什么原因呢?我把遇到的问题请教听课的老师,希望通过集体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教师们建议我不妨先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深层次地挖掘。于是我潜下心来观察思考,发现幼儿对"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很感兴趣的,可是因为我投放的材料太单一,幼儿很快发现了规律,才造成了活动的停滞。于是,我物色了大量能让手电筒光改变的材料,如糖纸、各色布、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片等……亲自试验,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不仅颜色变得鲜艳漂亮,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这些新发现使幼儿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事实证明,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碰到很多需要磁铁的工具,比如:我们的文具盒、钱包、书包....等,都有磁铁的存在。只是,这些磁铁都被包裹着一层漂亮的“外衣”,让他不被暴露于他人眼前。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磁铁有了更神秘的一面。
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让他们永远保持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并激发他们热于探索的热情。为了帮助孩子们解开心中的疑团,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魔力磁铁翻跟斗》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铁的一些基本特性,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2、愿意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同伴交流。
3、初步了解磁铁的广泛作用。
活动准备:
1、幼儿(幼儿食品)自己认为能被磁铁吸住的各种物品2、磁铁记录板、纸、笔3、教师准备的能被磁铁吸住的物品:如剪刀、铁夹、铁钉、回形针、图钉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些有趣的演示(如纸娃娃在玻璃上跳舞)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介绍自己准备的材料。
师:刚才,我们在玩磁铁的时候发现磁铁能使纸娃娃在玻璃上自由地跳舞,真是神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呀!小朋友们都找来了许多认为可以被磁铁吸住的东西,请介绍一下好吗?
幼儿逐个介绍。
三、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这些东西真的能被磁铁吸住吗?等一会儿你们来试试。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东西,你们试过自己准备的东西后,也可以试试老师准备的东西,别忘了把你做的每个实验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关注他们的表现表达,如请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记录的,有的孩子画“o”表示物体能被磁铁吸住,画“x”表示不能被磁铁吸住。
四、交流实验结果。
师:你们发现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并展示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老师把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摆在桌子上,并告诉幼儿,这些东西都是金属物品。
五、情境表演。
让幼儿运用磁铁的作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如:帮“奶奶”找掉在地上的针;帮“妈妈(妈妈食品)”取瓶中的图钉;玩“钓鱼”游戏等,进一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
六、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寻找磁铁的朋友,进一步了解磁铁的广泛作用。
师:做了那么多的实验,我们发现易拉罐、图钉、锁、剪刀、回形针等都是磁铁的朋友,都能被磁铁吸住。你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磁铁的朋友呢?那些东西里用到了磁铁?磁铁在这些东西中是做什么用呢?
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谈话。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先让孩子们观看魔术表演,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在指导孩子时,我发现很多孩子把钥匙、铝制易拉罐和积木猜测为能被吸起来的东西,经过实验孩子们才发现铝制易拉罐和积木原来是不可以被吸起来的。孩子们在活动中探索了磁铁的特性。并且边实验边做了记录,大部分孩子学会了记录,但是还有个别小朋友不知道怎么记录。因此,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多引导孩子记录他们实验的结果。
收获:
教师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目的:
1.感知蜡烛燃烧的现象,初步懂得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探索兴趣和观察力。
准备:
1.打火机、蜡烛、盘子人手一份。
2.幼儿两人一桌,每桌放有一只大玻璃杯和一只小玻璃杯。
过程:
一、点蜡烛
1.引导幼儿讨论晚上停电时,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照明?
2.请幼儿使用桌上的材料(蜡烛、打火机、玻璃杯、盘子),想办法让蜡烛燃烧,并把它固定在桌面上。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注意用火安全。
3.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行为。如:有的幼儿把杯子倒扣在盘子上,再将蜡烛固定在杯底上(如图①),有的幼儿用杯子罩住蜡烛(如图②),有的`幼儿把蜡烛放在杯子里(如图③④)。
4.启发幼儿按图②方法操作,说说蜡烛有什么变化。(蜡烛熄灭了。)
5.启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盖上杯子,蜡烛会熄灭呢?
6.让幼儿带着疑问再次操作,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如蜡烛燃烧时,杯子会发热、会变黑,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杯子里会有小水珠等。
二、谁的蜡烛先熄灭
1.让同桌的两人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同时盖上杯子(一大一小),说说自己的发现。
2.提问:谁的蜡烛先熄灭?为什么小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大杯子里的蜡烛后熄灭?
3.引导幼儿再次用实验验证哪只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说说其中的原因。(小杯子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先熄灭;大杯子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后熄灭。)
三、怎样使杯子里的蜡烛继续燃烧
1.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杯子里的蜡烛一直燃烧?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请幼儿介绍并演示,如蜡烛快要熄灭时揭开杯子,或者如下的方法所示
4.引导幼儿再次操作,初步感知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有一天,有幼儿问:“热水怎么会变成冷水的?”这促使我分析幼儿有关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发现幼儿己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办法。其实,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于是,我决定引领幼儿运用各种方法让“热水快点变冷”,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中,我首先通过“一杯热水一直放着不动,结果会怎样”的问题,让幼儿了解热水会自然冷却的常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提出各自的想法,运用不同方法探究其中的小秘密,如借助空气流动,在热水中放进冷的东西,将热水放在一个更冷的环境中。等等,都会使热水冷得快些。
在整个活动中,我除了提供大量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大胆尝试,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关注、引导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热水冷得快些”,从而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
目标
1.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热水快点变冷,探究热水变冷水的秘密。
2.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敢于在集体中提出问题。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准备
1.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让幼儿感知水量相同),内装颜色水。
2.温度计、毛巾。
3.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
4.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
过程
一、提出主题
1.师:这里有许多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幼儿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温度计测水温。个别幼儿试测,并将水温38摄氏度的结果告诉所有幼儿,大家记录水的温度。
3.师:如果这几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呢?
幼:水温会下降。
幼:热水最后会变成冷水。
二、设计方案
1.师: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实验报告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有幼儿说:“将水放在冰箱中,水温会下降快些!”有幼儿说:“放在风口!”有的提出用扇子,有的说用调羹不断搅拌……幼儿共提出16种方案,教师将方案-一记录在黑板上。
三、实验论证
1,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如:是否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变了自己的实验计划,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
@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玻璃杯中的水温,并将实验过程记录完整。
四、交流讨论
1.出示一杯没有使用过任何降温方法的水,测量其温度为34摄氏度。
2.请幼儿测量样杯中的水温,引导幼儿将自己水杯的.水温与之比较,并想办法使热水快点变冷,让水温低于34摄氏度。
3.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
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有的幼儿将水杯放在一盆冷水中促使其降温,有的幼儿尝试在水杯中放冰块,有的幼儿在水杯中放入许多鹅卵石,有的幼儿对着水杯吹气……于是,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4.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
幼:因为热气出来了,冷气进去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老师口渴了倒了一大杯热水,可水太烫喝不了,请小朋友想办法让这杯热水快快变冷”这话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于是,“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活动展开了,围绕着“有什么办法让热水变冷”,我让孩子们充分猜想、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办法可多了,“把热水放在空调下吹”、“用扇子扇风”、“往杯子里加冷水”、“把热水放在冰箱里”等等。这么多的方法使热水变冷,我请幼儿进行了小小实验,分成几个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实验。孩子们的参与性、积极性很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活动中应多让几位幼儿上来说说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使热水变冷的。另外,应该多准备一些温度计,让幼儿自己来测量水温。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教案06-30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怎么写04-14
科学教育活动教案12-16
【热】科学活动教案01-20
科学活动教案【荐】02-02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4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1-08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