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2 17:49:4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语文教案集锦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理清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诸葛亮能如期交箭的原因,从而了解他的才能,语文教案-草 船 借 箭。

  2.能简要地根据板书概括全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第三段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幻灯机及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况,知道这个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了解诸葛亮的才干具体体现在哪里?

  二、新授

  ㈠学习一、二段

  1.幻灯出示三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轻声朗读一、二段课文。

  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赶造十万枝箭?

  ③诸葛亮为什么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找出反映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2.读后讨论。

  3.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周瑜是怎样设计陷害诸葛亮的?

  4.分角色读周瑜与诸葛良亮的对话。

  ㈡学习第三段

  诸葛亮顾全大局,答应赶造十万枝箭。在鲁肃的帮助下,作好了草船借箭的准备。诸葛亮是如何利用草船借箭的呢?

  1.指名分节朗读,并概括每段意思。(板书)

  2.读了这一段,你觉得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出示卡片)

  (神机妙算、识天气、懂地理、知己知彼)

  3.默读课文,划出表现以上几点的语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草 船 借 箭》。

  4.读后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7、8小节,划出有关语句。

  5.齐读7、8小节

  电脑显示:船一字儿摆开受箭的情形,帮助学生理解诸葛亮计算的'准确与计谋的绝妙。

  6.引读第9小节

  ㈢学习第四段

  教师读第10节,学生齐读周瑜的话。

  1.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呢?

  (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妙在能根据天气、地理、人的性格决定借箭的策略。)

  2.朗读全文,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三、总结全文

  这堂课我们通过讨论,懂得了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诸葛亮神机妙算,根据天气、地理、人的性格决定借箭的策略,最后取得了成功,周瑜只能自叹不如,这是草船借箭的结果。同时我们还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诸葛亮的杰出才干。他是个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人。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口语交际

  ①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那些地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⑤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习作

  ①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②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③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④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⑥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

  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三》,来自网!

  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封——密闭。

  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二、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办一期“可爱的中国”手抄小报。

  课后反思:

  本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描写优美风景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介绍他们看过的和想看的优美风景,以导游介绍的形式,游客提问补充,形式很吸引学生。习作中要注意的一个是叙述顺序,另一个是要把此处风景描写的优美。所以一定要用上好词好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文题。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对策: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领悟体会。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错别字。(投影片)

  勿忘我(务忘我)按奈(按捺)

  营光棒(银光棒)拟评(批评)

  棵本(课本)启初(起初)

  旁大(巨大)全不(全部)

  由其(尤其)有此(有些)

  平血(贫血)草从(草丛)

  作些(做些)漠名(著名)

  体息(休息)才华横益(才华横溢)

  收堆(收摊)

  二、病句

  1、我一始杂业。

  2、我写完作业没事了,我就开始说话了,我一始跟前面的潘成宇说话。

  3、我就大声地自言自语了。

  4、老师全部去开会了,然后我们六(4)班就放假了。

  5、我们身边有没有很多钱,怎么办呢?

  三、内容上的毛病。

  1、在句子中前后意思相矛盾。

  2、标点使用不当,人物说的话没有用双引号。

  四、讲评方法。

  小组交流,互相修改,取长补短。

  1、四人一小组自评,找出对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2、选好的范读欣赏。

  3、针对自己的不足自行修改。

  五、讲评步骤。

  1、分组自读自评。

  四人一组,先自读自己的,交流有没有写出老师不在教室时同学们的各种表现,叙述得是否具体。

  再读读同学的,指出对方不完善的地方。

  2、范读盛晨的,能有详有略地写出老师不在教室时同学们的各种表现。

  3、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修改意见,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

  2、掌握课文中文言实词的含义。

  3、流畅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

  2、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

  课型:新授课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以及杨震的生平事迹

  三、生字:

  老师先读一遍课文,指出生字

  荆、莱、邑、谒、愧、遗、晔

  形似字:魁、槐、愧 密、蜜

  多音字:遗

  四、释义:

  却:拒绝,不接受 迁:调任

  之:到 故:过去

  举:推荐,举荐 为:做

  谒:拜见 至:到

  遗:赠送 知:知道,了解

  君:你,表示尊称 何:怎能,怎么

  谓:说 愧:羞愧,惭愧

  五、课文解析:

  “却”点明故事中心

  铮铮铁言: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仍坚决拒收重金的高尚品德。

  六、拓展:

说一说,杨震的行为、品德,在今天仍有的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能够说出单个词语的意思,不看课文,解释句子。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够独立认识17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3.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理解词语意思。例如:一筹莫展、无地自容、嫣然等。

  重难点

  能够在阅读中识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乐学善思办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比赛,小组对抗等形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同时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走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上一节字词检测课。我们已经预习了,小1.组内交流预习情况,组长按照预习要求检测,组长记录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2.汇报交流,师生解决问题:

  强调:邀---遨

  蓬---篷

  二、读写检测,强化巩固。

  1.检测认识的字。

  同桌互考认读,开火车读,赛读。强调黍shǔ字,cán蚕字

  2.交流自选词句,练习用给的词语说话:一筹莫展、凄风苦雨、

  3.听写生字:指名两名同学到黑板前听写,其余同学在本上听写。

  艾蒿珊瑚联合筹集杰出颤动挪威邀请

  至于桑树皆是缘分蓬松饮酒腊肉社会

  听写完毕集体订正,老师指导易错的字,同桌互相批改。

  三、综合检测,学以致用。

  1.给下面的字注音

  曼黍圃萧嫣

  2.听写:

  邀请缘分蓬松筹集颤动挪威社会

  3.写词语:ABB式:空荡荡

  补充词语:一()莫()头()眼()

  ()()长夜风()雨()

  凄()苦()()()自容

  4.我能写:仿照《修鞋姑娘》一课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写片断进行练笔。(任选一项)

  5.小组间互相批改,老师点拨,讲解,评出优胜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拥有获取知识的本领,也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环节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互教,认识了不少生字,扫清了学生生字方面的障碍。]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巩固生字词,享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

  (六)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过渡:经过学习,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篇课文了。谁愿意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4段。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会补充短句,体会“的、地、得”与词语搭配的特点。

  2、积累有关读书、治学的四字成语。

  3、看图说成语,积累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等方面的成语。

  【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朋友,想认识它们吗?这三个朋友分别是谁呢?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的、地、得”)学生齐说。

  2、课件出示:“读一读”

  珍贵的邮票、轻声地说、笑得很大声

  洪亮的声音、专心得听、写得不清楚

  可爱的`小狗、拼命地奔跑、表演得很精彩

  (1)自由读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汇报交流,找规律。小结。

  3、课件出示:“我会填”

  光彩夺目的(、)、清澈见底的(、)

  弯弯曲曲地(、)、和颜悦色地(、)

  鲜花开得(、)、时间过得(、)

  (1)学生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4、补充练习,课件出示:“我会选”。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选?(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的、地、得

  1、叔叔跑(、)满身都是汗。

  2、客人来了,我们很热情(、)招待他们。

  3、婆婆自言自语(、)说:“我(、)钱包哪儿去了?”

  4、他把桌子上(、)东西收拾(、)干干净净,然后才放心(、)离开。

  二、“读读背背”。

  课件出示:

  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业精于勤、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废寝忘食、竭尽全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

  1、学生自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分男女生读词。

  3、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理解哪个词语?

  4、谁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齐读。

  6、像这样关于勤奋学习的词语有很多,你还收集了哪些?老师也送几个给你们。课件出示词语:

  凿壁借光、悬梁刺股、开卷有益、手不释卷

  学生齐读。

  7、背成语。自由背,同桌互背,比赛背。

  谈话: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积累了许多成语。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课件出示:

  【趣味语文】

  看图说成语

  要求:仔细观察图画,看清图上画了些什么,再说成语。

  课件出示图画。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

  2、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3、教师补充图画,学生猜谜。猜出谜底:悬崖勒马、指鹿为马、藕断丝连、鹤立鸡群、八仙过海、杯弓蛇影。

  4、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编制的此类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5、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同小异,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

语文教案 篇8

  1. 、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2、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师:现在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3、师:是啊,你们评价的真好。你们把画师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

  (显示画师的话: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4、反问句的改写。

  5、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生:恍然大悟)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生用“原来——”说话)。

  6、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7、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们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①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的“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让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显然是马儿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才招引来了蝴蝶。主考官见了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②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鲁班造锯)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的创新能力,我们也来“画花”,比比谁画得花多。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大胆的创新赢得了画师称赞,希望同学们多动脑筋,用最巧妙的方法画出最多的花。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业:配套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这篇文章用亲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很多自然现象,作者引领我们去认识、了解这些大自然独特的“文字”,语文教案-大自然的文字。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5段)通过文字人们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同样,了解了“大自然的文字”,人们便可以认识大自然。

  作者由日常生活中的文字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引出了对“大自然的文字”的介绍,启发读者细心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

  第二部分(第6段至第19段)旨在说明通过星、云、鸟等大自然的文字,人们可以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

  其中,第6段至第9段生动地说明了认识、掌握星、星座的知识可以指导人们充分利用自然。

  第10段至第12段介绍云这种天空大书上的字母不仅可以向人们讲述现在的事情,也能预示将来的事情。

  第13段至第18段介绍鸟也是“大自然的文字”,留心观察它,人们也能认识了解自然。

  第19段是对第6段至第18段的内容的总结。

  第三部分(第20段至第24段)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石头也是大自然的文字。

  第四部分(第25段至第27段)说明要认识和了解自然,就要从小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

  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

  二、细致的观察与生动的表达

  要想生动准确地说明自然现象的特征,必须对其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如“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季,天空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了。”其中“耸立”“伸出”形象生动地描摹出云的变化,写出这种“文字”的特征。

  三、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如把星、云、鸟、石头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大自然的文字”;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书;把“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的云山比作“铁匠铺里的铁砧”;把鹤队比作蜘蛛网;把树林中的花岗石块披着青苔的样子说成“披着毛皮一般”等等,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既准确地介绍了自然界的现象,又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从中也能看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另外,文中的“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热天已经过去了”等语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气息。

  四、句段讲析

  1.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

  讲析:“文字”在本文这个地方不仅是指书面上的文字,它还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样“最厚的书”不只指用纸印刷的书,它还暗指玄妙无比、变化无穷的大自然的这部大书、活书。“好东西”形象地写出了“文字”这种特殊物体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这样写,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现得更生动、形象,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大自然的文字》。

  2.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讲析:本句意在说明光认识书面文字还不行,在这种没有书面文字指示的情况下,人们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须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好大自然这部书。作者用浅显、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说明了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重要性。

  3.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

  讲析:本句说明了这些候鸟的来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者用拟人的方法来说明,使说明对象更生动、更形象,巧妙地说明了这些文字起了帮助人们“识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与科学性有机地融合。

  4.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

  讲析:声音是指成群的鸟的叫声。

  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新课(从复习旧知入手)

  同学们在一年级第二期时学过一篇专门介绍大自然有关现象的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是写什么?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是介绍与农业有关的物候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呢?(简要回答)

  明确:“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或“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与此文类似的课文,叫《大自然的文字》。(板书)

  二、初步了解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默读“自读提示”和本页的注释①后,回答下列问题。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其基本内容,并要求读准下列带点字的字音、理解

  各词语意思。(示小黑板)

  霪雨: 铁砧 漂 砾 勉强

  (注:本文读音取括号外的读音,括号内的读音用组词的方法进行区别。)

  勉强:①能力不够还尽力做。②使人做他不愿做的事。③不是甘心情愿的。④牵强、理由不充足。⑤将就、凑合。

  3.继续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①默读课文,标好段序。

  ②独立思考课文的层次、结构。

  ③集体讨论,交流观点。

  ④回答,师生共同订正。

  明确:全文24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认识书面文字的好处,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段):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说明认识它们的作用,认识它们的方法,介绍它们的成因。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4段):承上启下,总说大自然的文字。

  第二层(5—21段):具体介绍大自然文字的特点,成因,认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作用。

  第三层(22--24段):总说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揣摩、理解重要词语、句子、段落

  1.“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句中的“文字”和“最厚的书”应该怎样理解才最准确?“好东西”在语意和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字”在本文这个地方不仅是指书面上的文字,它还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样“最厚的书”不只指用纸印刷的书,它还暗指玄妙无比、变化无穷的大自然的这部大书、活书。“好东西”形象地写出了“文字”这种特殊物体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这样写,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现得更生动、形象。

  2,在介绍星星这种文字时,作者这样写道: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电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此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本句意在说明光认识书面文字还不行,在这种没有书面文字指示的情况下,人们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须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好大自然这部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小学教案08-31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教案(经典)10-01

语文教案02-09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