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时间:2023-06-04 18:52:54 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1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14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篇1

  〔欣赏〕

  片段一(序幕部分)

  师:〔出示一个圆柱体(用一个圆柱体外壳套住一个圆锥体)〕这是一个圆柱体,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生:(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体遮住(边说边演示),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这个圆柱体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到圆心时,那么这个圆柱体将变成怎样的一个物体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

  生1:下面大大的,上面尖尖的。

  生2:下面是圆形,上面是一个顶点。

  生3:下面是圆形的,上面是尖尖的,旁边是一个曲面,从上到下慢慢变大。

  师:你们能在本子上把这个物体的形状试着画下来?(叫一生到黑板上画)

  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锥体)

  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体变成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

  (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体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体)

  生(惊奇):哇!(然后一起鼓掌)

  师:像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吗?

  生:像。

  师:这个物体叫圆锥体。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圆锥体的有关知识。(师边说边板书:圆锥的认识)

  片段二(终曲部分)

  在学完圆锥体的特征后,临近下课前7分钟,教师模仿《幸运52》设计一个抢答游戏环节。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巳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抢答游戏,游戏规则是:在老师描述的过程中,你们就可以进行抢答,看看是我们学习过的哪种立体图形?不一定要等老师题目全部叙述完,看哪组同学回答的又对又快。

  师:请从我的描述中回答,这是什么形状?这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三个面,其中一个面是曲面,沿着它的高将它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生:圆柱体。(在老师还没说完学生就马上回答出)

  师:这也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生1:长方体。(生没等教师说完抢着举手说)

  生2:也有可能是正方体。

  师:为什么也有可能是正方体呢?

  生:正方体也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师:那么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呢?请接着听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正方体。(抢着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师:这还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生:圆锥体。

  师:这还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十二条棱,八个顶点,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也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生:长方体。(生几乎抢着举手说)

  师:这是一种立体图形,沿着它的高切开,可以得到两个完全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切面。有时也可能是两个完全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生:圆锥体。(等学生说完,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圆锥体萝卜演示给学生看)

  (每道题出后,下面的学生都抢着举手回答,高潮迭起)

  〔反思〕

  一、序幕扣人心弦。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蕴育着成功。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为后面成功进行教学奠定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良好基础。

  课始,教师用一块布遮住圆柱体,让学生想像,当圆柱体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小到圆心时,这个圆柱体将变成一个怎样的物体?在学生说出或画出这个物体的形状时,无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独辟蹊径,巧妙地将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在惊讶中不知不觉步入这节课所学习的圆锥体,主动参与到研究圆锥体特征的状态之中。教者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与内在的动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终曲高潮迭起。

  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因此,一堂课精彩的终曲如同压轴戏,可以把课堂气氛再度推向高潮,让学生保持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并在其情感的驱使下进行新的认知活动。

  课尾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的时候。在此时,教师巧妙的将练习内容蕴含于抢答游戏中,使原先枯燥、单调的练习过程转化成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通过这个抢答游戏,不仅复习过去所学的知识,也将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特别是最后一道抢答,极大的考验了学生的想像力;通过这个抢答游戏,也将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到极点,学生的知识被激活,思维被激发,情感被激励,取得课虽终,趣未尽、思不止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又何愁不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这两个片段,教者能在趣字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在教学的趣味上做些文章,使我们的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这样,才会是课伊始、趣已生,课结束、趣犹存。从而做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4、8~10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这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反思

  一、基础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题目)

  (1)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 m,是全长的1/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 m,比全长少2/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师:这两类应用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引导学生回顾这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指导练习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学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4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师:第(1)题和第(2)题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

  学生独立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可以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答。(板书下列方法)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x×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二)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1.教学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8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两名学生板演(分别用方程法和算术法),集体订正。

  (4)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仍可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答。(板书下列方法)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

  ①x×(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②x±x×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2.教学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两人一组互相订正,并说一说解题思路,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比较第8题和第9题,说一说两道题的异同之处。

  (三)综合运用

  教学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10题。

  (1)分四组解决问题,先明确问题类型,再列出数量关系,最后解答。

  (2)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点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白兔的只数是灰兔只数的2/7,单位“1”是灰兔的只数,数量关系式:灰兔的只数×2/7=白兔的只数。(?)

  2.水果店里有苹果36 kg,占水果总质量的3/10。水果店共有水果多少千克?

  (方程法)解:设水果店共有水果x kg。

  3/10x=36 x=120

  (算术法)36÷3/10=120(kg)

  3.淘淘家七月份的水费是120元,比六月份增加了1/3。淘淘家六月份的`水费是多少元?

  (方程法)解:设淘淘家六月份的水费是x元。

  1+1/3x=120 x=90

  (算术法)120÷1+1/3=90(元)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习课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x×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单位“1”的量 。

  二、已知比一个数多 少 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

  ①x× 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②x±x×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

  教学反思

  1.本课时是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应用题的复习巩固。因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还会学到这两类问题,所以及时对已学的类型进行巩固练习就显得很重要,一方面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防止学生因学得过多而混淆。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本漫画书,豆豆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剩下的2/3,还剩40页没看。这本漫画书一共有多少页?

  分析:将全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根据条件列表如下。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等量关系,据此列方程求解。

  (1)全书总页数×第二天看完后剩下的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分率=剩下的页数。

  (2)全书总页数-第一天看的页数-第二天看的页数=剩下的页数。

  解答:解:设这本漫画书一共有x页。

  1-1/4×1-2/3x=40

  x=160

  或x-1/4x-1-1/4×2/3x=40

  x=160

  答:这本漫画书一共有160页。

  解法归纳: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求解。

  相关知识阅读

  王爷分饼

  古时候,一位王爷去山上看望习武的儿子。兄弟几个见父王来了,立刻围了上来。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说着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了两份,给了老大一块。嘴馋的老二说:“父王,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了四份,给了老二两块。贪心的老三说:“父王,给我三块饼。”王爷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了六份,给了他三块。一向老实的大哥说:“父王,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老四听了非常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你们觉得谁最多呢?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篇3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例2、练习十九第1——3题。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为百分数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第一层次,呈现学校篮球队3名队员在投篮练习中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的统计表,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表中分数的大小作出判断。第二层次,将表中的几个分数分别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第三层次,在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揭示百分数的概念,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在“试一试”与练习中进一步完善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初步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百分率,为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反站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

  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赛吗?说到篮球就会让我们想到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姚明)这里有一项关于姚明的数据统计

  (出示)

  据统计:姚明在nba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一向很高,前两个赛季罚球命中率高达81%,但上赛季下降到了78.3%。(两个百分数用红色表示)

  教师:大家认识红色的数吗?看到这两个数能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共同认识这个新朋友,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

  (出示课题:认识百分数)

  教师:关于百分数的知识,你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二、例题教学,引出概念。

  1.出示例题,引发探究。

  例1: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王老师对其中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教师:我们来看看比赛的数据显示。

  (出示表格)

  姓名

  投篮次数投中次数

  16

  13李星明25张小华20

  吴力军

  3018

  教师:如果你是教练,根据这张表格里的数据,你能判断出哪个队员投篮的成绩好一些?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想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如:谁投中的次数多,谁的成绩就好一些;谁失球的次数最少,谁的成绩就好一些;算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再比较这几个分数,谁大就表示谁的成绩好一些。

  引导学生比较这些方法,并明确最后一种方法是合理的,并在表格的右边增加“投篮的比率”一栏。

  2.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学生独立计算三名队员投中的比率。

  指名报计算结果,教师完成统计表。(出示书上完整的表格)

  让学生说一说16/25 、13/20 、18/35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

  提问: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学生的方法可以是把三个分数,先两个两个比较,再确定哪个分数最大,或者先把三个分数一次性通分,再比较大小,也可以把它们都改写成小数再比较大小。

  谈话: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改写。

  指名口答改写的结果,教师板演。

  提问:64/100表示哪两个数量比较?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再让学生说一说65/100 、60/100的实际含义。

  提问:现在能很快看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学生:张小华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说明: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提问:百分数怎样写,怎样读呢?

  学生自学课本99页“试一试”上面的内容。

  组织学生说一说读法和写法,教师进一步示范64%的读、写法。

  提问:百分号相当于分数中的什么部分?用百分号形式写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模仿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照样子表示出65/100 、60/100,先写出来,再读一读。

  提问:读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

  说明:百分数不读作“一百分之几”,而要读作“百分之几。”

  提问:你能说说黑板上百分数是什么意思?(尽量引出投篮命中率为后面的“百分率”作铺垫)教师:请大家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些自己喜欢的百分数,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记时开始。(停,时间不是很长)

  师:如果老师要求写十个,请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描述一下你写了几个。

  学生1:我写了5个,我完成了50%

  学生2:我写了7个,我完成了70%

  教师:如果不直接告诉别人,让别人猜猜你写了几个?

  学生1:我还有70%没有完成;

  学生2:我写好的接近50%;

  学生3:??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话题入手,根据统计表提出“谁的成绩好一些?”引发学生思考,在交流中认识到通过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作出判断,并将分数再分别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从而初步体会到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揭示百分数的概念,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讨论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自主写喜欢的百分数的环节,让学生再次感受了百分数的意义和作用。]

  三、分层练习,加深理解。

  “试一试”

  指导学生做一做。

  第(1)题

  引导学生: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如果把女生人数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这样的多少份?

  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再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通过解答这两题,谁能说一说对“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的理解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在班级里说一说。

  明确:百分数的本质是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因此把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是合适的。

  “练一练”第1题

  学生看题,理解题意,独立做一做。

  做好,交流填写结果。并具体说一说某个百分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说明:百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整体中的部分与这个整体的关系。

  第2题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百分数?

  在小组里说一说,并说出这些百分数的含义,再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

  练习十九第1题

  同座同学互相读一读,并说出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指名分别说一说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教师:从三幅图中分别能知道些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些与100%有关的例子吗?

  练习十九第2题

  学生独立写一写,写好在小组中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写法,并说一说百分数表示的含义。

  教师:分母是一百的分数都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吗?

  练习十九第3题

  出示题,让学生试着判断,并说明理由。

  明确: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不用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在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时,分数后面可以带单位名称。

  四、全课总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一个人的收获不仅来自于1%的灵感,更重要的来自于99%的汗水,如果每一节课同学们都能有一点收获,日积月累你们100%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出示: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

  教师:你能用百分数来描述你这节课的感受吗?

  [设计意图:选择现实的素材,让学生读、写百分数,说百分数的含义,既练习了百分数的读法,又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百分数,感受百分数的应用价值。在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通过判断,了解了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再次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课的结束前学生用百分数描述学习的感受,检验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和体会。]

  课后反思:

  《百分数的意义》是第九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体会百分数、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借助例题的学习,我先出示了三名运动员的投篮情况的统计表,统计表中呈现的是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然后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教练,怎样判断哪名运动员的投篮成绩好些?学生们经过思考马上想出了办法,交流时即刻有学生说出应该通过比较每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比较。此时,我立即追问学生为什么,学生们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说出了理由:因为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不相同,不能只看投中次数来判断成绩的好坏。应该说这一部分的导入是相当顺利的。

  课前我还布置学生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百分数,所以课上让学生进行了交流。有些学生找到了衣服商标上的百分数,如:100%羊毛;97.4%棉;葡萄汁70%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我请学生们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应该说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较好,学生们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能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上完本课后觉得不足之处是对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仅仅借助练习十九的第三题是不够的,很多学生还是不理解两者的区别。我想在第二课时中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学法指导:

  教学本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割拼成已学过的图形,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

  学具准备:

  把圆片分成十六等分,并按课本图所示,剪拼并贴成近似长方形。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前面我们学习了圆、圆的周长。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2πr)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πr)

  2. 课件:出示一块圆形的桌布。如果要给这块桌布的边缝上花边,是求什么?(圆形桌布的周长)

  3.件:出示一块圆形的镜框。如果要镜框配一块玻璃,至少需要多大?是求什么?(圆的面积)谁能指出这个圆的面积?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用手摸出学具圆的面积。

  提问:如果圆的半径是2分米,你能猜猜这块玻璃到底有多大?(同学们纷纷地猜测,有的学生可能说这个圆面小于所在的正方形面积)

  这块圆形玻璃有多大,就是要求圆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 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1)以前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师用课件演示。)

  (2)通过回忆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你发现了什么?(发现这三种平面图形都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3)能不能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圆可能转化为什么平面图形来计算呢?

  2. 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拿出已准备好的学具,说说你把圆剪拼成了什么图形?

  (2)学生小组讨论。

  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把圆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再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分成64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你发现什么?(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4)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一下。

  生边答师边演示课件。

  生答: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 × r S=πr2 师小结公式

  S=πr2,让学生小组内说说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5)读公式并理解记忆。

  (6)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半径)

  3. 利用公式计算。

  (1)用新的方法算一算:刚才的玻璃到底有多大?看谁刚才猜得较接近。(学生计算并汇报)

  (2)出示例3,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提问:如果这道题告诉的不是圆的半径,而是直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

  (3)完成第95页做一做的第1题。

  (4)看书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 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CAI课件出示)

  2. 测量一个圆形实物的直径,计算它的周长及面积。

  3. 课件演示

  用一根绳子把羊栓在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的情景。(生看完提问题并计算)(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积即最大圆面积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1. 第97页的第3题和第4题。

  2. 找出身边的圆,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径,算一算面积(完成实验报告单)

  测量物、直径(厘米)、半径(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r

  S=πr2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 5 8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C=d c=2r

  3.142 23.144

  =6.28(厘米) =83.14

  =25.12(厘米)

  二、新课。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d C=2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 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m 求:d=?

  解:设直径是x米。

  3.773.14 3.14x=3.77

  1.2(米) 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 R=c(2) 求:r=?

  解:设半径为x米。

  3.142x=1.2 1.223.14

  6.28x=1.2 = 0.191

  x=0.191 0.19(米)

  x0.19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1)3.148

  (2)3.1482

  (3) 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xx.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xx.14=125.6(厘米)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 125.6 =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 作业。

  P65-66 第3、6、7、9题

  教学追记: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复杂,但这个公式如何得来,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来的,都是值得学生研究的问题。因次,教学中,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因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课中介绍了一些相关资料及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学生对 的含义就理解得特别透彻,也学得有兴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篇6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105页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水龙头滴水速度的测算及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

  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课前准备:

  1、调查目前水资源现状,有条件的同学上网了解知识。

  2、观察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用图片或文字呈现出来。

  3、学生分组收集一个漏水龙头的漏水量。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铅笔、直尺、橡皮、量杯。

  教学过程 :

  一、情景激趣,引入课题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非常熟悉的朋友,“双手抓不起,有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这是谁?

  生:这是水。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水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谜语引入课题,既简单又贴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水一直被人们形容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这样吗?(不是)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观点?(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那只是海水,是不能饮用的,而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师: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的信息向大家汇报

  生1:地球上有70%多的地方都是水域,淡水只占地球水总量的3%,而在这3%的水当中,又有很多淡水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因此只有极少数的水才能被人利用。

  生2:我知道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国是世界是13个贫水国家之一。

  生3:今年4月发生三起水污染事件分别是:兰州、武汉、靖江。导致城市供水中断,市民上演“抢水大战”。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师:对呀,这是我们蔚蓝迷人的地球,它同时有一个别名叫做水球。

  师:水资源组成,扇形统计图并简单讲解。(虽然全球水覆盖面积约70%,远远大于陆地,但陆地上的淡水仅占世界所有水资源中的2.6%,而可供人类轻易采用来维持生命的淡水,又仅占所有淡水的0.4%)

  下面是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请同学们大声齐读

  生齐读:(我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山13个贫水国家之一。在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资料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量的缺水?

  师小结:正是环境的破坏,导致了大量的缺水,因为缺水,导致大片良田

  干涸,颗粒无收;因为缺水,沙漠正一步步吞噬着生机盎然的绿洲;因为缺水,人们的日常饮用水受到严重威胁。当我们看到这些画面时,我们是否感到心情沉重难过,我们需要发出怎样的呼喊?

  (学生可能回答:节约用水。)

  师:板书课题:节约用水。

  [实时评析:课堂上连续呈现几幅部分地方缺水的生活场景图,学生受到极大的震撼,因而从心灵深处发出要“节约用水”的呼喊。教育学生应节约用水,并感受节约用水的迫切性。]

  二、实验探究、综合运用

  (一)估算一个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情况: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想办法去关掉。)

  师:那么我们来估算一下一个漏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多少水呢?

  (学生可能回答:“一桶吧”;“一杯水”;“四五桶吧”;“十个脸盆吧”;……)

  (二)收集信息

  师:到底谁说得最接近?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一个漏水龙头的漏水量。现在请各小组代表将收集情况汇报一下。包括收集地点、漏水量大小、收集时间。

  (水龙头漏水量统计表,生汇报,师输入信息)

  (三)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水龙头漏水量统计表

  小组编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收集用时 (分)

  收集漏水量(毫升)

  每分钟漏水量(毫升)

  1、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1)师:每个水龙头每分钟漏水量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不一样,有的快一点,有的慢一点。)

  那大家把每一个水龙头的每分钟的漏水量算出来吧。(生齐汇报,师输入数据)

  (2)师:我们任意选其中一个龙头的漏水量能代表所有水龙头的漏水量吗?(不能)

  2、复习统计知识

  (1)师:怎样才能表示全班同学调查到的水龙头漏水的一般水平呢?

  (生:选中位数,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就比较合适。)

  师:那么这组数据的是中位数是多少?是怎么算的,哪位同学汇报一下?

  生:答略

  师:板书:中位数25毫升

  3、计算,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1)计算平均每一个水龙头一小时的漏水量是多少升?(注意单位是升)

  (2)现在我们就用这组数据具体计算一下,究竟一天能滴多少水呢?把你们计算的结果填入老师发下来的表格中。

  (3)师输入数据

  (4)根据统计表格绘出一个相应的统计图。

  (5)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

  (6)出示师绘制的统计图

  (7)说说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们感受到什么?水龙头的漏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是怎么变化的?(生:1.发现漏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多。2.漏水量与对应时间的比值始终不变(即每分钟漏水量一定)。3.时间是原来的.几倍,漏水量也是原来的几倍。)

  4、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量。

  师:到底浪费的多吗?我们来计算一下,如果按照这样的滴水速度,一个水龙头一年大约浪费多少水呢?师:1000升水是1吨,想一想,一个水龙头一年大约浪费了多少吨水呢?

  [实时评析: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收集和整理数据,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不仅渗透了函数的思想方法,而且使学生经历了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师:虽然一个漏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并不多,但如果不加以注意控制,一小时、一天、一年浪费水的量是惊人的。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家里、学校有没有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生(答略)

  师:有哪些?

  生(答略)

  2、师:昨天午餐,我在我们学校水池边看到同学们在洗碗洗手时,老师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平时我们在洗碗洗手时能不能节约用水?于是老师带来了这样一组数据:

  (1)如果洗手时把水龙头拧小,每次大约能节约几升水?

  (2)照这样计算,如果每人每天洗手5次,一天可以节约多少水,一年呢?

  (3)师:照这样计算,全国13亿人每人每天节约多少吨水?

  (4)师:如果每吨水2元,大约浪费水费多少元?

  (5)师:如果每套新桌椅200元,可购买多少套供全国小学生使用?

  [实时评析:通过计算的结果,他们的感官受到强烈的冲击,意识到浪费水的严重程度如此触目惊心,感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四、讨论深化 明理导行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在今后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做到(节约用水),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水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们在平时用水的时候,应注意把水龙头开至适量的位置,用完后要拧紧水龙头。)

  (学生可能回答:碰到水龙头没关紧的,要把它关好。)

  (学生可能回答:用了的水先把他装好,可以用来打扫卫生用,或者浇花、种草。)

  2、节水措施

  五、小结

  1、畅谈收获:

  师:今天这节课与大家共同探究知识,老师很开心!老师有不少收获感受,那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呢?(生略)

  2、节水倡仪:

  师:同学们,水资源是有限的,让我们向家庭、学校和社会发出倡议,让我们大声读这段话(节水倡议,生齐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实时评析:让学生意识到在水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不仅自己要节约用水,而且要让全社会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3、欣赏水之歌(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水资源的可贵)

  师小结: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的生命之水源远流长,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下面请欣赏水之歌来结束今天这节课!

  [课后总评: 这节课,努力营建了多层次、立体型的课堂空间,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出发,关注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一种数学文化,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思考,学会理性的、有创意的生活。“节约用水”教学中,尝试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自觉关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和谐有效的互动,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时时处处用事实来说话。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后,对“节约用水”认识已经不只是停留在“浪费水就是浪费钱”这一表层认识上,而能从珍惜“世界水资源”的角度去衡量自己的行为,认识身边的现象,把“节约用水”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P58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具准备:

  CAI课件。

  学具准备:

  画图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

  1、谈话引入: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有关刘翔和姚明的视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对刘翔和姚明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2、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召开了。这次的运动会可与以往不同啊!为了提高我校“秋季运动会”的知名度,我们学校想以其中的一位做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你更希望谁代表我们学校担任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学生各抒己见,产生意见。)

  3、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决定推荐谁比较好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刘翔的同学请举手;支持姚明的同学请举手。(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老师在课前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级其他六个班同学们统计的情况。(出示六年级各班推荐刘翔、姚明情况的统计表),把刚才收集到的我们班的数据也填在表中,提问:从表中能比较出结果吗?(可以,但比较困难。)

  5、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楚各班统计的情况。但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6、出示根据本班统计情况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日期、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你能根据其他几个班的统计情况来继续绘制我们刚才统计图吗?(学生补充完整统计图)

  8、评议:找三种类型的:(1)直条图少数字的;(2)画的直条不够规范的;(3)比较正确且美观的。让学生去评议。

  9、观察图,哪个班喜欢刘翔和姚明的相差比较大?哪个班喜欢刘翔和姚明的相差比较小?从图中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你觉得从六年级调查统计的情况看,谁更有可能担任我们运动会的形象大使?

  二、合作互动,共同探究

  1、我们的运动会就要召开了,大家想和刘翔、姚明一样,成为我们学校的体育明星吗?那么你们平时都开展了哪些体育活动啊?(学生叙说)想不到同学们这么热爱体育运动,老师为大家能够积极参加锻炼而感到十分高兴!

  2、看图分析

  球类比赛中,在边线发球时,有单手投球,也有双手投球,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课本58页的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评价一下,哪一种更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

  纵轴每格代表几米?最下面一格为何用折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相互交流。

  纵轴每个单位表示0.5米,最下面一格用折线表示省略。)

  从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结论)

  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为了开展好这次运动会,有许多有关体育活动的数据需要收集和整理,刚才我们只是把体育活动中的一部分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在课后、运动会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绘制设计成统计图,看一看谁设计的既美观又正确。创设便于统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组数据比较合适,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两组数据,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是蕴涵信息的。同时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习惯,弄清统计图中的每个细节。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统计的项目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想,体验到数据的作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

  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评析: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通过主题图既调动学生开学学习的积极性,又在主题图的信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又注意引导学生在众多信息中注意搜索与分数乘法相关的信息,为本课时教学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5+5+5+55×4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15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15+15+15+1515×4或 4×15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15是多少;15的4倍是多少?)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15×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

  15×4表示4个15相加,4个15就是45。

  (2)试一试。

  45×2=3×14=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口算(教师即时板书):25×2、5×17、29×4、2×45。

  (4)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分数乘整数),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觉得分数乘整数怎样算?

  根据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教学例2。

  (1)出示:38×2 。

  教师:这个乘法会算吗?先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并适时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约分方法,并抽学生板书。(学生可能出现:计算结果不约分;先计算出结果再约分;或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再计算这三种情况)

  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评价: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结合学生交流,老师强调:在分数乘法中,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我们可以先将整数与分母约分,再按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这样做,计算数据较小,计算更准确。

  (2)练习:29×6=12×34=

  观察巡视学生是否先约分再计算。在约分时,是否有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为什么只能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说计算与约分方法。教师展示一种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的错误方法,让学生辨析。

  (3)学生再次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现在你能比较完整地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结合学生交流,小结方法:先看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能否约分,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评析:从整数乘法的意义自然过渡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通过意义探索计算方法,让数学知识前后联系更紧密。同时注重学生计算方法的主动探索,强调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自主建构,注重学生错误的提前预判。]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追问:18×5表示什么意思?

  2.练习——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集体讲评。抽1~2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分数乘法,你还想知道什么?

  [评析:对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干预与包办,而是充分的在情境图的基础上,通过整数乘法意义的回顾,经历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运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篇9

  生活中的比练习课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练习,完成课本第51页的第3题和实践活动。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软尺。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说一说你对比有哪些了解?

  二、基础练习

  (一)填一填。

  1、甲、乙两种方砖,边长分别是80厘米、30厘米.它们边长的比是():();它们个

  积的比是():().

  12、一辆汽车小时行驶2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比5

  值是().

  3、美术小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相等,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4、小明家养15只鸡,5只鸭。鸡和鸭的只数比是():(),比值是(),

  表示()是()的()。鸭和鸡的.只数比是():(),比值是(),表示()是()的()。

  85、=():()=()÷() 9

  16、():()==()÷6=6÷() 3

  (二)对还是错.

  1、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24:23,那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23:24.()

  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2,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2.() 3

  3、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2:3,就是说这个长方形的长是2分米,长是3分米.

  4、小红的身高是1米,妈妈的身高是158厘米,那小红和妈妈的身高比是1:158.

  5、糖和水的重量比是1:50,糖是糖水的

  (三)求比值

  28226:390.25:1.21::250克:1.2千克39151.() 50

  (四)练一练

  课本第51页的第3题。

  1.独立思考、组内讨论、汇报交流

  2.独立思考后交流

  说说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比和比值)

  3.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比值越小,坡度越平缓。)

  三、实践活动

  量一量,找出你身体上的“比”。

  组内合作测量、写出找到的比并计算比值、汇报交流。

  四、拓展知识

  教师介绍黄金分割比。展示雅典古城的巴台农神庙和它的剖个图。

  五、全课总结

  对比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在教室里,找一找“比”,与同伴说一说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52页~53页的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3、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问:我班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你能根据我班男女生人数用比的知识和分数的知识来说一句话吗?

  学生汇报: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2、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口答:100÷2=50(平方米)

  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

  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研究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按比例分配)

  指出: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

  二、讲授新课

  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 :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1、思考:由“如果按3 :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 倍

  (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

  (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

  3、课件演示

  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请学生板演)

  方法一、3+2=5 100÷5=20(平方米)

  20×3=60(平方米) 20×2=40(平方米)

  方法二、3+2=5 100× =60(平方米)

  100×=40(平方米)

  ……

  5、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①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②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 :2

  ……

  6、练习:

  如果你来分配这100平方米的`保管区给六(1)班和六(2)班你准备按这样的比来分配,并把两个班保管区的面积算出来。

  学生汇报。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7、出示:学校新买来315本新书,要分配给六年级三个班,如果你是图书管理员,怎样分配才合理呢?

  (1)小组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分配方案,最后统一到按照各班人数进行分配比较合理。

  (2)增加条件:六(1)班34人,六(2)班36人,六(3)班35人。

  (3)问:3154本书按照人数分配,就是按照怎样的比来分配呢?

  (4)学生独立解答。

  (5)学生汇报。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8、小结: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按比例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三、开放运用,体验成功

  小明九月份共用去零花钱30元,具体用途及分配情况见下表:

零花钱30



买学习用品



买零食



玩游戏机



1



3



6









  1.你能算出小明的各项支出是多少元吗?

  2.看了这张表,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安排这30元零花钱?能用表格展示出来吗?

  1、反馈。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表格,并让学生说说理由和计算钱数的方法。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三的第1~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解决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2、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听农民们说:“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产二成”,“我家的.桂皮晒干后只有五成”等吗?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渗透环保教育

  三、探究体验

  (一)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1、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2、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3、练习:将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 )%;四成五=( )%;七成二=( )%。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题,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3、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350—350×25%=262.5(万千瓦时)

  四、巩固练习

  1、三成=(  )%;五成六=(  )%;八成三=(  )%;

  2、第9页做一做

  3、解决问题

  (1)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因为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2)鼎湖山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比20xx年增加一成五,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类)

  (3)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20xx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二成,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4)某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20xx年产量比20xx年增加了一成六,20xx年产量又比20xx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72名学生,男女生人数协调,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用题的解决较差,少数学生数学成绩很差。

  重点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4、1复习导入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不计算,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700÷9 0、3×9÷6

  50×【(900—90)÷9】

  活动2【讲授】合作探究

  1、出示例3

  一天吃三次,每次吃半片,12片药可以吃几天?

  2、理解题意

  (1、)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2、)提问:求小红可以吃几天,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组合作讨论并填写预习卡。方法一:每次吃半片,吃3次:

  12片可以吃几天?

  方法二:12片可以吃:12÷ =12×2=24(次)

  24次可以吃:24÷3=8(天)

  (4)互相交流,请两位同学板演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5)列出这两种方法的综合算式。

  (6))提问:综合算式里分别含有几级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小结:分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相同,在同级运算中,如果

  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两级运算,先算乘除,再算

  加减。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提问: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2、完成教材第35页第10题。

  活动4【作业】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图案,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

  有条理地表述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

  方格纸板、花瓣卡片、彩笔、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出示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师:你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非常漂亮。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

  生:不知道

  师:其实,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变换中的方法设计出来的,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的方法?

  生:我们学过的图形变化的`方法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设计图案,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

  生:有!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出示方格纸板和一个花瓣A卡片

  师:我这里有这些材料,你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一整个花瓣?

  生小组内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汇报反馈

  生1:我在花瓣的右边画一条对称轴,做它的轴对称图形B,然后在它们的下面在作一条对称轴,作AB的轴对称图形CD。就得到花瓣的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他说的好不好?好的话掌声鼓励。(生鼓掌)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生2:我是这样做的:以点O为中心,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这样旋转三次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的想发很巧妙啊,谁还有奇思妙想?

  生3:我可以先在花瓣下面作一个对称轴,作花瓣的轴对称图形,然后整体旋转180度。(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真棒!同学们的想法很奇妙,下面用你聪明的小脑瓜看看怎么用这个图案得到下一个图案呢?(出示教材第37页图2)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反馈

  生1:我把图A向右平移3格,在把图B向左平移三格,然后CD按同样的方法平移就可以得到了。

  生2:我把两个花瓣分为一组,一共有两组,把他们分别左右平移两下就可以完成了。

  师:哇,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

  生3: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上下平移也成啊。

  生4:我可以在方格中画一个圆,然后在一方格的四个角为圆心,以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分别话四个半圆就行了。

  师:你的想法非常独到,可以脱离基本图形作图了。

  下面我还有个题目想让你帮帮忙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一练”第一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移动的呢?

  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2、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一题

  生独立答题,展示交流

  3、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并演示给大家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觉得数学很神奇

  生:我学会了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用我们学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图案,下节课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展示

  板书设计:

  图案设计

  对称 旋转 平移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1、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既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学情分析

  1.学生思维面比较窄,基础弱,学生部分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多数学生对独立学习“鸡兔同笼”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们就可以采用适当教学手段适时引导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交流合作中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本课有三种解题思路:列表尝试法、假设法和方程法。列表尝试法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学生容易接受,但数据较大时比较繁琐不宜采用;假设法是一种算术方法,计算比较简便,但理解算理有一定难度;方程法容易建立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求解过程对多数小学生而言较难。因此,本课设计的重点放在理解假设法的算理上。列表尝试法虽然有局限性,但它是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基础,因此在引导学生用列表尝试法解决问题时,就要有意识地作好铺垫,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反思提升,通过鸡兔同笼问题与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鸡兔同笼”结构特点和解决模型。

  3.学生认知障碍点:假设法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运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09-28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9-30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28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06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08-28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01-10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01-16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01-30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