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美术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什么花开在春天里以及了解这些花的特征。
2、用韩纸制作黄色的迎春花。
活动准备 黄色的韩纸,胶水,剪刀
活动过程
[导入]
1、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迎春花。 - 我在春天开放,我是黄色的花。
我是什么花呢?
[展开]
1、谈谈迎春花。 - 你看见过迎春花吗?
- 你在哪儿见到的?
- 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2、说说哪些花在春天里开放。 - 在春天里你能看见哪些花?
- 哪些种类的花在春天开放呢?
1) 迎春花
迎春的花期在4月,花先叶开放,花冠黄色。
花萼四片,成绿色,没有绒毛,花瓣也是四片,成椭圆形。
2) 白头翁
白头翁原产于中国,一般是野生的。
白头翁全株长有白色的长柔毛,在长长的花杆的末端形成一大朵花。
常在阳光充足的山间或田野里开放。
白头翁的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
3) 郁金香
郁金香原产于土耳其,后引入荷兰,世界闻名。
它是春天花坛里代表性球茎早本植物之一, 秋冬生根并萌发新芽但不出土到了第二年春天再生长成茎叶。
四月开花。球茎也长成花瓣。
- 在这几种春天开放的花中白头翁最先开放,为什么呢?
(白头翁在阳光充足的`丘陵或是山麓里生长,最先接受充足的阳光,所以它先开花。)
3、研究制作迎春花。 - 要想制作迎春花需要什么材料呢?
- 用黄色的韩纸怎样制作迎春花呢?
4、用活动纸中的黄色韩纸制作迎春花。
① 准备好黄色的韩纸。
② 用手撕出迎春花的样子。
③ 不要撕得太大。
④ 把漂亮的迎春花帖在枝干上。
[结尾]
1、让孩子们把做好的迎春花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活动图片](略)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为了让小小班的宝宝感知春天的美好,我们开展了春宝宝的主题活动。我们带孩子去附近的绿地和公园看看大树,小树,绿绿的草地,开放的花朵,在感受中跟随老师念念儿歌,感知常见的'颜色。“蝴蝶飞来
了”是我预设一次集体教学活动,让孩子以蝴蝶为引线,认认花的颜色,在蝴蝶找花中进一步对红、黄、蓝颜色的认识,感知蝴蝶和花朵颜色的对应关系。
活动名称:蝴蝶找花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玩玩的活动中,体验蝴蝶找朋友快乐情感。
2、巩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感知蝴蝶与花朵颜色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奶罐制作的红、黄、蓝颜色的花若干朵,自制会飞的蝴蝶(红、黄、蓝)玩具每人一只。
活动过程:
一、蝴蝶飞来了。
1、老师拿着一只蝴蝶边抖动边说:春天到,红花开,黄花开,蓝花开,小蝴蝶飞来了。
2、说说:蝴蝶的花花衣。老师逐一出示蝴蝶让孩子认认、说说蝴蝶的颜色,如:老师说小蝴蝶飞呀飞,一只什么蝴蝶飞来了,幼儿回答说:小蝴蝶飞呀飞,一只红蝴蝶飞来了。
二、游戏:蝴蝶找朋友
1、让孩子手持蝴蝶跟随老师四散飞舞小蝴蝶,边念儿歌小蝴蝶飞呀飞,飞到东,飞到西,飞到花园里,找花做朋友,红蝴蝶找红花,黄蝴蝶找黄花,篮蝴蝶找篮花,找到花儿亲亲扎嘴,你是我的好朋友。
2、帮蝴蝶找花朵,在教室的四周摆放红、黄、篮颜色花朵,孩子四散地寻找与蝴蝶颜色相似花朵,找到后将蝴蝶插入奶罐制作的花朵里。
3、找找那些蝴蝶找错了朋友?
4、按老师指令拿蝴蝶,让孩子交换蝴蝶。
5、游戏从新开始。
活动说明:
小朋友很喜欢蝴蝶找花游戏。提供的活动材料形象有趣,颜色鲜艳,有利于孩子的活动。小小班得孩子语言还差于动作,他们会跟随老师四散得飞舞,在语言上有少部分孩子会跟着边念儿歌边带着蝴蝶飞舞。但在活动中,孩子们看
看、认认、说说、玩玩,使得不同的孩子得到了不同得情感体验,在认知上得到了升华,直观且简单,特别易于孩子的理解和接纳。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蟾蜍(青蛙)的特征及习性。
2、学会用黄瓜皮制作蟾蜍(青蛙)。
活动准备
黄瓜皮,木工胶
活动过程
[导入]1、用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蟾蜍(青蛙)。
- 我“呱呱”地叫,在池塘里生活。
- 我小时候的名字叫蝌蚪,我喜欢蹦蹦跳跳,我是谁呢?
[展开]1、谈谈蟾蜍(青蛙)。
- 你见过蟾蜍(青蛙)吗?
- 你在哪儿见到的蟾蜍(青蛙)?
- 见过蟾蜍(青蛙)后你有什么感想?
2、说说蟾蜍(青蛙)的特征和习性。
- 青蛙在哪里生存?既在陆地上生存又在水里生存的方式叫什么?
(青蛙是两栖动物,因为它既能在水里生存还能在陆地上生存。它是用肺和皮肤呼吸的。如果它的'皮肤变干了就不能用皮肤呼吸了,所以它喜欢栖息在池塘、雪地、沼泽或是小溪等有水的地方。)
- 蝌蚪和青蛙有什么不同?
(蝌蚪在水里生存用鳃呼吸,而青蛙可以跳出水面用肺和皮肤呼吸。 一开始会很生疏但是慢慢就会习惯了。)
- 青蛙是怎样长大的?
(从蝌蚪变成青蛙
1)蝌蚪过了20天就会长出后腿。
2)后腿长出后过了7天左右就会长出前腿。
3)长出前腿4-5天后尾巴就会变短最后变成青蛙。)
- 青蛙是怎样过冬的?
(青蛙渡过春天和秋天到了冬天的时候就会在地上挖个坑或是在落叶,枯树下面冬眠,等到了第二年春天再出来活动。)
3、制作青蛙并研究制作材料。
- 如果要装饰出青蛙需要哪些材料呢?
- 用黄瓜皮怎样装饰出青蛙呢?
4、用活动纸中的黄瓜皮制作出青蛙。
① 把黄瓜皮剪好。
② 使黄瓜皮干燥一下会更容易粘在活动纸上。
③ 用黄瓜皮粘出青蛙疙疙瘩瘩的皮肤。
[结尾]1、让孩子们把做好的蟾蜍(青蛙)介绍给朋友们
2、活动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清晨,明明一来园就同大家介绍昨天在公共汽车上,妈妈手记被偷,以及众人帮忙抓小偷的事情。小朋友们听得非常投入,并自发地加入讨论。抓住孩子的这一兴趣点,自然就产生了“生活中的防盗”的主题,这个教育内容源于幼儿的生活,又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既可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反映最近发展区的水平, 又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拓展孩子的视野,具有非常现实积极的意义。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防盗的设施与方法。
2.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求知欲、创造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防盗设施、方法的图片资料。
2.介绍“电视监控”“报警系统”、“电子门”“保险柜”的录象。
3.画有“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片。
4.红色水笔人手1支。
5.实物投影仪1台。
幼儿收集资料的过程同时也是经验准备的过程,教师在交代任务时,把自己纳入其中一分子,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突出了孩子的主体性。但教师在准备时,着眼点在考虑孩子收集有难度的材料,同时尽量准备可以用不同的手段来展示的,如多媒体课件、录象等较为生动的形式。
活动过程:
1.利用生活经验引出课题
讨论:你们家有没有被偷掉过东西,是怎么一会事?
(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孩子参与踊跃,描述绘声绘色,兴趣充分激发)
2.了解各种防盗方法。
(1) 幼儿介绍自己了解的防盗方法。
(通过实物投影仪,幼儿把准备的图片资料在电视屏幕上展示,并介绍给大家)
(2) 幼儿布置展板,教师鼓励幼儿观看并相互介绍。
[活动前与家长的沟通非常有效,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准备的材料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门、防盗窗、猫眼、围墙以及外墙上嵌着碎玻璃的照片;有从网上下载的从古至今形状各异的锁(包括指纹锁、密码锁、插卡锁)的图片资料;农村双重门的模型;密码箱、锁、家庭报警器等实物;在银行工作的家长还拍摄了101运钞车、全副武装的防暴运钞员的照片;公安家长提供了警车、警员的照片;外企家长打印了电子门、保安室的资料……]
(这个环节,有意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尤其是在活动前重点帮助了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准备材料,使他们此时感受同伴欣赏与鼓励,激发学习的欲望。努力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施发展的全面性与差异性原则,探索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
(3) 鼓励幼儿把知道的更多的防盗方法介绍给大家。
(在整个交流中教师注意归类提升。如幼儿讲到“卷帘”时,请大家介绍还知道哪些防盗门。)
(在交流中注重拓展。孩子讲到电子探头时,抓住话题讨论展开,孩子从住宅小区——银行、商店等公共场所——公共汽车等多方面思考,教师及时播放幼儿熟悉的新村内电视监控系统的录象。并将拍摄的红外线报警系统、电子门、保险柜在孩子讲到相关内容时播放,用生动的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并拓展视野)
(在交流中注重体验。当孩子介绍家庭报警器,请他临时安装在活动室的门上当场演示;讲到密码锁时,请幼儿猜密码,感受密码的奇妙功效。)
(在交流中及时生成新的课题。幼儿在讨论电子警察时,有幼儿说到公路上的装置,“这个电子系统的到底有什么功能呢?”“公路上还有哪些装置?”教师把这个问题还是抛个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并作为一个新的课题。)
3.通过讨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有了这么多的防盗方法是不是一定安全了,为什么?”
(2)“原来,小偷是会想尽坏主意偷东西,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3)“如果我们真得发现小偷该怎么办?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属点是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和保护自己的能力。这一环节的讨论,旨帮助孩子养成随手关门、上锁、开门先看猫眼等健康生活方式,知道有情况先打110,提高安全意识。)
4.游戏:设计防盗方案。
(1) 鼓励几个小朋友结成一组,在新建的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纸上画上不同的防盗方法。
(小组的共同探究,增加了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丰富新的知识,从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经验,促进幼儿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为了完成任务,幼儿必需作出合理的分工,获得有益的经验。)
(2)巡回指导时鼓励幼儿设计发明新颖的防盗方法。
(在开放的有准备的环境中,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展示,图纸上的设计丰富多样,有警犬等动物守门,更有高科技的触报系统,有的幼儿还运用科幻动画片的情节并加以独特改良描绘出来)
5.活动延伸:
幼儿介绍自己的设计创造。
活动反思:
1、活动前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非常有效,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准备的材料非常丰富。
2、教师有意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尤其是在活动前重点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准备材料,使他们在活动中能感受到同伴的欣赏与鼓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3、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了解并熟悉一些高科技防盗手段,使课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通过幼儿设计创造防盗发明,让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小百科:防盗顾名思义:防备各种有形财产、无形财产被他人恶意的拿、偷、扒、抢、盗。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如果不提高防盗意识,等财物被盗后才悔之晚矣非君子所为!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用粘贴、卷曲的方法来制作菊花,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菊花傲然开放的美。
3、帮助幼儿获得菊花在秋天开放的常识。
4、体验动手的快乐。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6、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条状彩纸若干、固体胶、铅笔、双面胶。
2、菊花制作示范画。
3、菊花图片。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抓住菊花的特征,制作菊花的全貌,提高幼儿动手技能和技巧。
活动难点
掌握制作的准确性和用色的技巧。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激发情感
秋天里开的是什么花?
小结:菊花喜欢秋天开放,特别是天气再冷一点,它们却不怕冷冷的秋风,勇敢地开放出来。
有很多人喜欢菊花,你想做一朵菊花吗,有什么方法呢?
二、菊花的制作方法
这朵菊花。小朋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用了什么材料?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小结:拿一根彩纸,两头用铅笔卷一卷,打开固体胶,伸出小脑袋,在纸条的中间涂一涂,再去拿一根彩纸条,两头卷一卷,找中间的地方粘上去。直到粘成一朵花,上面有密密麻麻的花瓣。
菊花做好了,还缺什么呢?
小结:美丽的菊花完成了,送到纸上画根绿绿的茎和叶子,菊花就开出来了。一张纸上可以开3朵菊花哦!
3、要求
我们想不想也来做美丽的菊花呢?那我们轻轻搬小椅子到桌子边上坐下来,拿出固体胶开始吧,做好之后送到黑板上来。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观察:
1、幼儿是否会借助铅笔卷菊花花瓣。
2、幼儿制作菊花花瓣是否卷曲,花瓣不要重叠。
3、完成的小朋友是否能收好东西。
教师小结:菊花是秋天里开放的花,菊花是一朵鲜艳、美丽的花,花朵有大有
小,花瓣有宽有窄,有直有弯,颜色有黄色的、白色的、紫色的、还有红色的等等;
菊花的叶子是绿色的,边上像锯齿。菊花很美丽,常种在花园里,或栽在花盆里。
四、了解菊花的用途。
人们为什么要种这么多的菊花?——让幼儿欣赏幻灯片,了解菊花的用途。
1、菊花可以让人观赏,美化环境;
2、可以做清凉饮料,泡茶喝;菊花的香味能解决头痛……
提供菊花茶,让幼儿通过闻一闻、尝一尝,感受菊花的香味。
五、创造表现
1、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各种菊花的`形态。
2、提醒幼儿用颜料时不要太多。
六、展示、讲评。
1、今天我们教室里开满了菊花,感觉怎么样?菊花都有什么颜色?
2、展示幼儿作品,布置菊花展。
3、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菊花。为什么喜欢?说说它那里好?
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活动反思:
手工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用他们的双手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创造活动。 手工活动能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心理和其他能力的发展。
在做菊花的制作过程中,当幼儿遇到困难需要我的帮助、点拨时,就与其一起迎接困难、解决困难。这样,既可以减少幼儿在活动中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可以增强幼儿双手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如何解决。总的来说,这次活动上得还是比较流畅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抓住教育契机,在增强个体自信的同时,对其他孩子也能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可见,普通的教学活动,只要能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会得到较好的成效。知道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会让手工活动更加活跃,更生动,幼儿更喜欢。
小百科: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我们班的孩子在美术绘画方面的能力特别的弱,尤其是让他们自己想像创作,对他们来说是更难了。我们很多的孩子都喜欢模仿老师的示范画,或者模仿美工书上的示范画,如果绘画活动中,没有示范画大部分孩子都完成不了自己的作品,不知道应该怎么下手去画,这点是我们班孩子在美术绘画活动中最薄弱的,也是我们在今后要努力帮他们改正,引导他们的地方。
在上周的美术活动中,我们的主题是《我们的树朋友》,当然活动是围绕着树开展的,我们美术活动的内容是《小树林》,活动主要是让孩子感知树木的远近关系,用近大远小及遮挡的画法来表现,并能自己大胆运用多种方式来表现树的各种不同造型,需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创作。因为孩子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画法,所以在活动一开始,我就让他们先观察实物,让他们站起来看向教室外在的树,说说发现了什么,观察实物的方法孩子们很感兴趣,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发现了近大远小的规律。那接下来,我也给孩子们示范了今天我们画小树林的方法,通过范画的形式更形象,鲜明地知道小树林的画法。最后才让孩子们自己动脑筋创设不同的树林的造型,可是我却发现,大部分的'孩子根本没有自己思考,而且把我刚才示范画,一模一样的画了下来,完全是模仿我的范画。只有个别几个绘画能力强,思维比较好的孩子能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的操作速度需要比以前加快了,但是孩子们的作品却是完全一样的,甚至连颜色也是一样。
孩子出现这种现象不只出现一次了,多数的美术活动中多会出现,只会一味地模仿老师的作品,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完全有能力自己思考,作画,大班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创作能力。这种现象发生可能是孩子爱省事,按照老师的画一画就好了,所以今后在美术活动时,我们也可以有奖励,比如说最后把孩子画的画都展示出来,让孩子们欣赏比较,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画画的又好,又有新意,选出几个最好的,可以进行表扬或者奖励,可以奖励些五角星或者是孩子感兴趣的小礼物,这样可以激起更多孩子的绘画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画树,能表现树干、树枝及树冠。
2. 尝试用点、线、面的绘画方法装饰小树林,体验装饰小树林的乐趣。
3. 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反思:
这次的绘画活动是让他们画小树林,活动之前,我先给他们讲解了各种树的画法,要求有树干、树冠和树叶,希望他们画出各种各样的树,并且给他们讲解了近大远小的绘画方法,之后就让他们自由想象作画。
小百科:树林,通常范围比树丛大而比森林小的成片生长的许多树木。
大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用纸条创作的乐趣。
2.学习用各种颜色的纸条制作水果、动物等有趣的图案,发展小肌肉动作。
3.尝试根据纸条作品仿编儿歌。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挂历纸、广告纸、包装纸、剪成长条等。
2.剪刀、双面胶、A4大小彩色卡纸(也可用其他纸替代)每人一张,彩笔。
3.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欣赏纸条制成的手工作品,感受作品的美和奇妙。
请幼儿看看是什么,说说是怎么做的,如:西瓜的花纹可用绿纸条折成波浪状,葡萄可用紫色纸条粘成许多小圈等。
(1)幼儿观看老师的制作步骤:用一张纸条从一端卷到另一端,做蜗牛的壳,粘在另一张纸条上,面上小蜗牛的眼睛,纸条小蜗牛就做成了。
(2)请幼儿边欣赏纸条小蜗牛,边欣赏老师创编的儿歌:小纸条,变变变,变什么?变成小蜗牛慢慢爬。
(3)引导幼儿用拍手和模仿蜗牛爬的动作学说一遍儿歌,增加趣味性。
3.幼儿制作。
(1)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自由进行纸条创作活动。
(2)教师引导幼儿在选用多种纸条时注意色彩的'搭配,尝试用双面胶把卷或折的纸条粘贴在彩色卡纸上。
(3)提醒幼儿可合作完成作品。
4.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欣赏作品并仿编儿歌。
根据幼儿完成的作品内容,教师启发引导幼儿仿编儿歌。用“小纸条,变变变,变什么?变个……”的句式进行仿编。
活动延伸
将材料放置到手工区,引导幼儿继续创作纸条作品。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选材好。教师用拟人化的语气引起幼儿对彩色纸条的兴趣,使之在游戏中产生想要动手试一试的欲望和热情,并且能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去探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大班美术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欣赏凡高作品,感受画面中形象、笔触和色彩传达出来的强烈情感。
2、幼儿创作类似的作品,大胆构图、用色,学习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星月夜》课件。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白纸、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一)名作欣赏:
1、比较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画家的作品,请大家仔细看看。你看到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看了有什么感觉?(放课件,出示单独的树和白色背景,引导幼儿讲述)
2)这幅画跟小朋友们平时画的画比,哪个更漂亮?为什么?
3)如果你是画家,会在空白的地方画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画呢?(幼儿讨论)
4)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决定,启发幼儿丰富自己的想象、完善自己的语句。
2、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的用色:
1)我们来看看,画家在空白的地方画什么呢?(放课件,出示地面背景,引导幼儿讨论)
2)幼儿讲述看到的`背景画面,能用完整的语句描述。
3)引导幼儿描述画面上的色彩:大家仔细看看,现在这幅画中用了哪些颜色?哪种颜色用得最多?这些蓝色相同吗?什么地方用了深蓝,什么地方用了浅蓝?用深深浅浅的蓝色的画出的画面,给我们什么感觉?
4)引导幼儿继续想象,丰富画面:小朋友都说,现在这幅画看了以后心里闷闷的,感到冷冷的、有点难过。怀着这样的心情,大家想在空白的地方用什么颜色画?用这些颜色画什么呢?(幼儿讨论)
5)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3、完整欣赏:
1)那么这幅画空白的地方会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出现一些鲜艳的、美丽的东西吗?我们再来看一看。(放课件,出示完整的画面)
2)幼儿讲述:看到什么了呀?为什么一下子就能看出画的是星星和月亮?(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挂在哪里?天空又是什么颜色的?)看了这样的星空 ,你有www.smtxjs.com什么感觉呢?为什么会觉得很好看、很吸引人?
3)引导幼儿感受色彩带来的情感冲击:小朋友说得真好。画家用浅蓝色画出了夜空,用明亮的黄色画出了闪烁的星星和皎洁的月亮。蓝色和黄色对比强烈,画出的夜空很美。所以,我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4、进行对比,了解画家的作画方法和画作的意境:
1)这是一个小朋友画的夜空,看看跟大画家画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用色的方式不同)这样的星空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幼儿讨论、讲述)
2)画面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是用这样的方法画的?
3)画家这样画,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5)这幅画有一种和其他图画不同的美。这幅画中充满了波浪形和螺旋形的、短而有力线条,明亮的星星和月亮好像被漩涡包围着,大树像火苗一样旋转上升。深沉的蓝色和明亮的黄色对比强烈,这都让我们感到很紧张、心情很忧郁难过。现在,我们看着画面给它起个名字吧。(幼儿讨论、讲述)
5、教师讲述,介绍画家:
1)那么,究竟是谁画出了这样特别又美丽的画作呢?看,就是他!(放课件)他的名字叫凡高,是荷兰的著名画家。这幅是他的自画像,也就是凡高画出来的自己。看了他的自画像,大家觉得凡高是个什么样的人?(幼儿讨论、讲述)
3)教师介绍凡高生平:凡高从27岁开始学画,而在37岁时他就去世了。虽然凡高画画只有短短的十年,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作品。瞧,这些都是梵高的画作。(简单介绍)我们欣赏的就是他的名画《星月夜》。
5、幼儿学习画家的画法进行创作:
1)现在,我们也来试试用像画家一样的方法画一幅有星星、有月亮的夜景,好吗?画之前先回忆一下:你看到有着明亮的星星和月亮的天空下有什么?你当时的心情怎样?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达你的感受?仔细想想 ,想好了再画。
2)幼儿作画,引导幼儿大胆的表现。
3)讨论、评价幼儿作品。
大班美术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⒈欣赏绘本画面,感受作品呈现的色彩、布局之美。
⒉运用图画踏印的方式进行创作,表现雨天多彩的每。
二、活动准备:
调好的黑色与白色的颜料、每人一只大排笔、调好的各种颜色的颜料盘每组一个、每种颜色里放一个棉球、每人一张画纸、每组一条湿抹布、每组一个小水桶、画好的雨天背景图一幅、课件
三、活动过程:
⒈问题导入
(⒈)你们喜欢雨天吗?为什么?
幼A:不喜欢,不能出去玩
幼B:喜欢,可以给车洗澡
幼C:喜欢,会溅出水花
(评析:幼儿有一定的经验,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⒉)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那你们观察过雨天的`天空吗?是什
么样的?
幼A:黑黑的,马上要下大雨了
幼B:有的灰色的有的黑色的
灰色黑色有变化的天空
⒉尝试用黑色、白色和水画出雨天的天空
(⒈)老师这里有黑色和白色的颜料,请你们用它们画出雨天灰
蒙蒙的感觉。有时间规定的哦!5分钟的时间。
(评析:规定了幼儿的尝试时间,这样既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效率,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
(⒉)幼儿尝试,教师巡回帮助(动脑筋想想看灰色怎么变呢?)(⒊)你是怎么画出雨天的?用了什么方法
幼A:用黑色的和白色的加在一起,弄点水就变出灰色了。幼B:先涂点黑色,再涂点白色
多加一些水也可以让颜色变淡的哦
(⒋)灰蒙蒙的雨天让你的心情怎么样?
(⒌)幼儿:不开心
⒊欣赏绘本,感受画面的美
(⒈)听!(播放音乐)像什么?幼儿:像下雨了。(播放课件)(⒉)小黄是谁?幼儿:一把雨伞。为什么小黄说雨天是鲜艳的?原来是雨伞把雨天变得漂亮的。你能用什么好听的词来说说看吗?幼儿:五颜六色
(⒊)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出了五颜六色还可以用什么好听的
词?老师来告诉你们,还可以用色彩缤纷来说哦!(幼儿学说色彩缤纷)
(评析:这里先请幼儿用好听的词来形容,教师在给孩子们一个新的词,增加了孩子们的词汇量,但是两个问题之间又问了一个“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将两个递进的问题分开来了,可以将这个问题提前放在让孩子们用好听的词来形容的前面更好)
(⒋)有了这么多色彩的雨天,难怪小黄说雨天是鲜艳的。
(⒌)(出示绘本中的4副画)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喜欢这一幅?幼儿A:我喜欢这幅。师:为什么?幼儿A:这里有很多很多的伞。师:满满的很漂亮。你在哪里也见到过这样类似的样子?幼儿A:花园里。师:你喜欢这里的什么颜色?师:这上面的伞的颜色有的深、有的浅,这么多雨伞,有的都被挡起来了。满满的、丰富就是一种美。
【大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精选]08-03
[经典]大班美术教案10-11
美术大班教案10-28
大班美术教案(精选)08-15
大班美术教案07-25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08-13
大班美术教案06-22
美术教案大班07-17
大班美术教案《脸谱》06-04
大班美术教案《插花》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