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社会教案模板集合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社会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在玩手指游戏中,感受内容的风趣。
活动准备:
教师在自己的五个手指上分别画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宝宝的形象图。
活动过程:
1、手指表演,引发兴趣:
看看讲讲:我的`一家。
——看,这是什么?(老师伸出一只手)
让幼儿仔细看看老师手指上画的五个人物是谁。
老师指偶表演,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手的一家有谁?每个手指代表谁呢?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会干什么?(重点练习)
2、玩手指游戏:
方法:老师按不规则顺序说出名称,幼儿伸出相应的手指。如:教师说爷爷,幼儿伸出大拇指。
教师朗读儿歌,用手指演示各角色。
幼儿学儿歌,进行简单的手指游戏。
建议与提示:
1、为提高兴趣,教师可在进行过程中,为幼儿的手指画上某个角色。
2、要体现娱乐活动的特点。
3、活动后,提供幼儿自主阅读的机会,阅读幼儿用书《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小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自制玩具的乐趣。
2、知道塑料袋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3、鼓励幼儿根据塑料袋的外形。用夸张的形式表现出人物或动物的头部特征。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塑料袋、剪刀、即时贴、皱纹纸、双面胶。
2、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常见动物及人物的头部特征,会熟练运用剪刀。
3、活动室周围张贴人物和常见动物的图片及装饰过的塑料袋。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塑料袋,请幼儿说一说:塑料袋从哪里来?你们用过的塑料袋是怎么处理的?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塑料袋,说出形状、颜色,并了解塑料袋的.用途及特征。(较轻,不易腐蚀)
2、观看录像请幼儿观看环境污染的录像。并分组讨论:用过的塑料袋该如何处理?如何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3、制作活动。
(1)欣赏老师制作的塑料袋娃娃,说一说:娃娃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成的?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制作时充分考虑了袋子的大小、形状,以及提手的形状和位置等。
(2)幼儿自制塑料袋娃娃。教师鼓励幼儿用即时贴、皱纹纸等材料夸张地表现五官、发型等。
(3)交流作品,请幼儿说说制作的是什么,是怎么做成的。
4、户外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制的塑料袋娃娃用绳子系上,手拿绳子跑起来,借助风来让娃娃飞起来。
小班社会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家庭成员是幼儿最亲近的人,但是在生活中父母对孩子一味宠爱,孩子获得爱,却很少用语言或行动去回报父母的爱。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心照顾,在此基础上萌发幼儿关心家人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家庭成员,知道自己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家。
2.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萌发爱父母的情感。
3.激发幼儿爱家的情感。
4.体验一家人相亲相爱在一起的快乐。
5.安静倾听家人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全家外出野餐的片段。
2.将每位幼儿的全家福照片做成PPT;一名幼儿和父母的生活视频(包括吃饭、玩汽球、做“老鹰捉小鸡”游戏);每位幼儿在家帮爸爸妈妈做事情的照片,活动前放在椅背上的布袋里。
3.《我爱我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段好看的.动画片,小朋友想看吗?(播放《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动画片片段,引发幼儿兴趣。)
2.提问:动画片里面都有谁啊?他们玩得开心吗?
小结:大头儿子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真幸福,小朋友们,你的家里有哪些人?请你告诉身边的小伙伴。
3.(出示幼儿全家福PPT)师:老师这里有你们的全家福照片,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
请个别幼儿介绍家里有哪些人,爸爸妈妈在哪里上班。教师及时肯定,如:小朋友真棒,还知道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呢。
4.小结:小朋友和大头儿子一样,也有一个幸福的家。
二、体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1.师:爸爸妈妈爱你们吗?他们陪你们做什么?
2.师:桐桐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陪她做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爸爸妈妈陪桐桐吃饭、玩汽球、做“老鹰捉小鸡”游戏。)
3.提问:你的爸爸妈妈陪你做什么?
4.小结:爸爸妈妈平时上班很辛苦,下班后还要烧好吃的给宝宝吃,放假了要陪宝宝玩游戏、逛公园,你们生病的时候还要带你们去医院……
三、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
1.提问:爸爸妈妈为你们做了这么多,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2.提问:小朋友爱不爱你们的爸爸妈妈呢?你是怎么爱爸爸妈妈的?在家里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
3.请幼儿从布袋中取出帮父母做事的照片,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帮爸爸妈妈做了哪些事。
4.小结:小朋友长大了,会关心爸爸妈妈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真棒!
四、集体表演,结束活动
1.小结:小朋友们都有一个快乐、幸福的家,爸爸妈妈爱你们,你们也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你们爱自己的家吗?
2.师:我们一起来唱首歌吧。(播放音乐《我爱我家》,师幼集体表演,在愉快温馨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亲一亲爸爸,抱一抱妈妈,并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爸爸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2.设计一份成长档案表“我会做什么”,家长和孩子一起记录。
小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活动中懂得如何热情待客及礼貌做客。
2、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同伴间的情感。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选一名离幼儿园较近,条件较好的幼儿家长联系,请其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2、幼儿每人准备一份礼物。
活动过程:
一、做客前谈话,提出做客要求,路上行走时的安全要点。
1、带幼儿做客让幼儿懂得得到别人家做客要先敲门,要有礼貌称呼主人,做小主人的热情接待客人,并会把家里好吃好玩的东西拿出来招呼客人。
2、和同伴玩耍要有合作、友好、友爱的`氛围,学习互相谦让。
二、做客轻轻敲门——向小主人及家长问好——小主人请大家坐下请喝茶——谢谢小主人——小主人请客人吃糖果——小主人拿出玩具请大家玩——小主人向客人介绍玩具名称和玩法——请客人下次再来——客人向小主人和家长道谢并邀请到自己家做客。
三、让幼儿用简短的语言讲述作客的经过,说出小主人是如何热情接待及自己如何礼貌作客的。
小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设计意图:
新学期初,小班幼儿总会出现哭闹的现象,幼儿从熟悉的家庭进入陌生的幼儿园,突然和朝夕相处的亲人分离,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加上集体生活规则的约束,幼儿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幼儿入园适应性的问题便随之而来,同时小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开始萌发。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同情、合作、分享、关心、互助、谦让等。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发展有重要意义。而幼儿期是发展亲社会观念和行为的最佳时期,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中也多处提到:“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尊重他人”、“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具有初步的归属感”等,这些都是亲社会行为的.内容。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年龄较小、情感体验较缺乏,所以适应群体生活是迈向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一步。
3~4岁儿童的社会性性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已不限于亲近的人与同伴的关系上,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可以扩大他们的生活圈子,让他们结交伙伴,学习交往与相处,增长认识和交往能力,但这时的幼儿又有强烈的依恋情感,表现在时刻离不开他亲近的人,因此,我们要帮助幼儿很好的度过这一难关,既要满足他有和同伴在一起的需要,又要让他消除与亲人分离的焦虑与不安全感。
活动设计方案:
整个活动涵盖了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从幼儿入园前的对幼儿的全面了解、创设良好的环境,到幼儿入园后有效利用区域活动让幼儿适应群体生活、户外活动加强幼儿之间的认同感、注重对玩教具提供的有效控制、注重随机教育、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家园共育,等多个方面解决小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让幼儿平稳的渡过入园焦虑期。
活动设计过程:
1.全面了解幼儿
小班幼儿入园初期及时召开新生家长会,做好班级调查问卷,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为帮助小班幼儿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做好准备。鼓励家长陪同幼儿一起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活动,陪伴幼儿体会群体生活的乐趣。
小班教研组定期召开交流分享会,分享教育心得,共同努力让幼儿平稳的渡过入园焦虑期,更好的适应群体生活。
2.创设良好的环境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创设一个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从物质环境方面而言,在教室可以摆放一些幼儿的绘画、手工制作等作品,还可以用幼儿熟悉的玩具、用品、全家福把小班班级环境布置成一个“家”,这样可以减缓幼儿的分离焦虑,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使得幼儿可以快速融入群体生活。
而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可以让小班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教师的拥抱、安慰、表扬,有趣的音乐律动、游戏等都有助于幼儿形成活泼、开朗、信任、自信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3. 有效利用区域活动让幼儿适应群体生活
我们可以利用区域活动,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分享行为。如:图书区、娃娃家、建构区等区域活动。
区域观察要点:在这些区域活动中我们会发现个别幼儿比较内向不合群,不能积极的参与集体生活,经常自己玩耍,不与别人交流等,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亲近并鼓励他们,还可以引导较为外向的幼儿主动与其交朋友,让他们更好的接触群体、与人交流。
4. 户外活动加强幼儿之间的认同感
户外活动是最易减弱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游戏,小班幼儿在户外活动当中虽然合作意识薄弱,但在他们相互追逐、奔跑、叫喊中已经渐渐有了社会性意识,有时还会出现同情、关心、照顾他人的社会性品质。
5. 注重对玩教具提供的有效控制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外在的物质因素也很重要,教师要确保提供给幼儿游戏材料的充足和恰当,尽量让幼儿能有事可做、有玩具可玩,这样就能减少幼儿发生冲突的机会
6. 注重随机教育
“一日生活皆教育”教师要善于抓住随机教育时机,小班幼儿社会行为正处在“对他人的情感反应敏感性增强”期,在教师启发下,会做出安慰、关心、帮助等关切他人的行为,我们应当抓住每一个教育机会,引导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尽早的适应群体生活。
7. 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能空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对抽象的道理不能理解,老师、家长的“告诫”能记住但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在进行亲社会行为培养他们适应群体生活时,还要通过幼儿身边熟悉的事和物,引导幼儿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从他们的主体积极性上进行建构,并注重他们自身体验。
【小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社会春游教案04-01
小班社会你好教案03-31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01-22
小班社会教案11-04
小班社会《做客》教案11-17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09-22
小班社会礼仪教案08-28
小班秋天社会的教案02-26
小班社会主题教案02-24
小班社会课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