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昆虫的名称和特征。
2、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3、培养观察,比较昆虫的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利用各种工具捕捉过昆虫,参观过昆虫馆。
2、多媒体制作——昆虫小博士、昆虫小侦探图片数张或昆虫录像。
活动重难点:
根据昆虫的关键特征,学会辨别昆虫和非昆虫。
观察发现昆虫的共同外形特征,初步形成昆虫概念。
活动过程:
一、唤起回忆。
参观了昆虫馆,介绍看到的昆虫名称。
二、学当昆虫小博士
1、挑战一:看阴影猜猜我是谁?
2、挑战二:躲起来猜猜我是谁?(出示昆虫局部明显特征)
交流:天牛的触角是它们年龄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带刺的刀。瓢虫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虫是益虫,二十八星瓢虫是害虫等。
3、挑战三: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
快速看图片,合上图片回忆有哪些昆虫?
哪些昆虫躲在里面?
再次打开图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种昆虫?
4、挑战四:猜一猜什么昆虫会和它们在一起?
出示花、雷鸣记号、灯泡,猜出蜜蜂、蝴蝶、萤火虫等昆虫。
三、建造昆虫馆
1、昆虫是个大家族,虽然它们有不同的名称,可是家族成员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从以上昆虫中归纳发现昆虫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贴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虫馆里来了许多虫子,有一些不是昆虫也混在里面,请小博士把它们找出来。
(教师将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独角仙、蜗牛等都放进原来出示的昆虫中,请幼儿分别把不是昆虫的虫子找出来。)
4、共同对照检查对错,说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虫的朋友告别:“对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虫馆。”
(例如:蜘蛛八条腿、蜗牛没有腿都不是昆虫,蜜蜂符合昆虫的特征要求,是昆虫。)
5、虫馆开馆。播放录像,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活动反思:
昆虫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在生活中有着很深的探索欲望。活动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认识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参与性也比较高,能积极地表达自己对于昆虫的认识,而且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以幼儿为主,顺应幼儿的发现与认识。让活动变得更加生动。
不足之处:
活动中鼓励性的语言少了点。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各种材料的强度不同,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让幼儿感知材料的强度与外在因素(长短、大小、宽度)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实验,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态度及合作意识。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普通餐巾纸或皱纹纸、牛皮纸条、塑料纸、玻璃弹子、木棍、绳子、挂钩、宽胶带、容器(可用塑料饮料瓶瓶底或冰琪淋杯子代替)、弹簧秤。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玩一玩,感知材料的强度。
宽、窄、长、短不同的塑料带、皱纹纸及牛皮纸,让幼儿想办法动手试一试,看一看哪种纸最牢。
探究的问题:用三种材料不同、大小相同的纸提重物,哪种纸的'力量最大?
试一试。
把相同长短、宽窄的皱纹纸、塑料纸、牛皮纸固定在木棍上,再在纸的下端系上一个小容器。一名幼儿向容器中放玻璃弹子,另一名幼儿记录, 看一看一共放了多少玻璃弹子后纸才被拉断,记录下玻璃弹子总数。比较三种不同纸被拉断后玻璃弹子的总数。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塑料纸力量最大,牛皮纸的力量也不小。
(2)皱纹纸力量最小。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用同一材料,相同长度、宽窄不同的纸挂重物,谁的力量最大?幼儿实验。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同一材料中,当长短相同、宽度不同时,纸条越宽,它的力量越大,挂的重物越多。
(2)细纸条的力量最小。
注意事项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探究的欲望。
2.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将相同声音的响罐配对。
活动准备:
1.装饰成各种卡通娃娃的空八宝粥罐子、盘装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等若干。
2.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3.录音机、舞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直观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罐宝宝──介绍给幼儿的新朋友。
2.出示并认识罐宝宝的“食物”──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探究。
1.喂一喂──指导幼儿随意给每个罐宝宝喂一样食物并提醒幼儿盖严盖子。
2.跳一跳──引导幼儿上下左右摇一摇罐宝宝,让他们自由地跳起来。
3.找一找──启发幼儿相互猜测罐宝宝吃的是什么,并将相同声音的罐宝宝配对成舞伴,在舞曲中快乐地舞蹈。(幼儿亦可共同跳舞)
三、结束部分:帮罐宝宝到户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的罐宝宝摆放到“科学操作区”,让幼儿自由摆弄、玩耍。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快乐。在活动中,孩子在制作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听觉。他们特别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可以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没有丝毫的压力。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我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提供机会,让能力弱的孩子不会为此而产生畏惧的心理;对于幼儿的新观点新发现,我总是鼓励和尊重幼儿的观点,并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儿认为罐宝宝吃饱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引导幼儿听一听罐宝宝肚里的水声,拓展了幼儿的视野与经验。
这次活动的不足是:师幼互动少了一些,在活动中可以在游戏中穿插一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及几种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2、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及乐于猜想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凉白开水、油、一次性透明杯、吸管、记录纸、笔、几种食物(花生、黄豆、芝麻)分装在盘中。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今天,周老师带来了两杯东西,请你们猜一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2、那除了喝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猜出杯子里的东西?
3、(闻一闻)那请小朋友来闻一闻,周老师的杯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你闻出来像什么呀?
4、那周老师来宣布答案吧,杯子里装的黄色液体是油,白色液体是水!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今天,油宝宝和水宝宝想要一起玩游戏,那周老师要把他们倒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观察、讨论。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呀?(油在水的上面。)
(2)那我来请一个小朋友用吸管搅拌几下再来观察,看看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3)油宝宝和水宝宝有变化吗?那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小结:原来,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油和水是分开的,而且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这是因为我们的油宝宝要比水宝宝轻。
(三)实验并记录三种粮食放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1、今天呀,周老师还请来了许多食物宝宝,一起来看看都有谁?(芝麻、花生、黄豆)
2、这些食物宝宝呀都想在油水中游泳,那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它们,把它们一个一个的放到油水中来?
3、在它们游泳的时候呀,周老师有任务要交给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观察记录表)
4、认识记录纸
(1)看看记录表上都有些什么?
(2)三个杯子里,“黄色”代表什么?“白色”代表什么?杯子里的小黑点又代表什么?
(2)“?”代表什么意思?“眼睛”又代表什么意思?
3、猜测实验结果
(1)认识了记录表,那我先请你们猜一猜,把你觉得食物宝宝会在哪一层游泳记录下来,猜测好了可以与同组的小朋友讨论下,说一说为什么你这么猜测。
(2)请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的猜测结果,并说说看你的原因。
4、幼儿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
5、交流实验结果
(1)先完成的'小组可以同伴间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2)请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把你的实验结果告诉大家,看看大家做的是不是都一样?
(3)那周老师也做了一次实验,来一起看看我的结果:芝麻宝宝浮在油的上面游泳,花生宝宝夹在油、水之间游泳,黄豆宝宝沉在水的底面游泳。
(四)实验结束
周老师还带来了许多别的食物宝宝,它们都被我藏在了教室里,那我们回去把它们找出来,也拿它们做一下实验,好不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从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感知空气的存在。
3、感知空气从气球中突然冲出的有趣现象。
教学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若干,充足气的气球一只。
2、打气筒若干。
教学过程:
一、 气球喜欢吃什么
分别出示未充足气的气球和充足气的气球。
这是什么?有什么不一样?
再出示未充足气的气球,引出故事《气球吃什么》
1、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2、气球究竟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得胖胖的?(气球喜欢吃空气)
感受气球轻轻吹在脸上和快速吹在脸上的不同感觉
二、 我帮气球吃空气
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怎么样让气球吃得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呢?(幼儿个别回答)
教师示范,重点是如何抓住气球的`嘴。
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可以两两合作。
玩气球:摸摸气球胖乎乎的肚子、和气球碰一碰(身体的各个部位),说说有什么感觉。
三、 放飞气球
猜猜:气球突然放飞会怎样?
请个别幼儿模仿气球乱窜的样子
为什么气球放飞后会到处乱窜?是谁给了气球力量?
四、 游戏:流星球大战
组织幼儿来到空地
游戏:听到教师喊“放射”的口令,全部幼儿放飞气球,表现流星球大战的情形。
延伸活动:
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流星球大战的情形。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题目
大班科学活动:自制小茶壶
二、活动目标
通过自制小茶壶,发现茶壶的壶嘴高度要比壶身略高一些,但不能过高;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和科技小制作的兴趣;教师引导幼儿独立完成制作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塑料瓶、吸管、橡皮泥、透明胶带、锥子、蚊香、牙签、剪刀等。
五、活动过程
解决的问题:怎样做个小茶壶?
幼儿讨论:用盒子做茶壶的身体,用吸管做茶壶的壶嘴。
做一做:小茶壶。
戳洞:可提供蚊香、剪刀,引导幼儿用蚊香烫洞,用剪刀调节洞的大小。也可以用牙签、锥子等工具戳洞;安装壶嘴(用吸管作壶嘴);用橡皮泥(或透明胶带)封住洞口。
试一试。
(1)壶嘴口的高度没有壶身高。
(2)吸管在纸杯的上部,壶嘴口太高。
(3)吸管在纸杯的下部,壶嘴口和纸杯口一样高。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还没装满水时水就从壶嘴里出来了。
(2)水没有从壶嘴里流出来,壶嘴口太高了。
(3)倒水时,水正好从壶嘴里流出来。
六、注意事项
1.引导小朋友给塑料瓶戳洞时,要注意安全,可以让孩子用蚊香烫。
2.中班幼儿操作该活动,教师可事先在塑料瓶上戳好洞。
七、拓展思路
科学文艺:茶壶―一音乐律动(大班幼儿)
情节介绍:
几个小朋友看见一只大茶壶觉得很好玩,一不小心打烂了。大家一起来做小茶壶,小茶壶做好了,倒上水试一试。呀!糟糕!茶壶漏水了,快来想办法。经过大伙儿反复试验,茶壶终于做得既好看又适用,大家唱着歌为客人倒水喝……
动作说明:
前奏时,六个小朋友手拉手小跑步上场,发现大茶壶,大家惊奇地指一指茶壶。
第一遍音乐,大家围成圈抱起茶壶,你争我夺,一个小朋友摔倒在地,茶壶摔烂了。
第二遍音乐,大家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对他摇两次手,劝他别哭了,指一指小茶壶,拍一拍胸脯。
第三遍音乐,大家站成一排扮作小茶壶,前两小节左手叉腰两次,作壶把。右手自然下垂,手指微向上翘,身体随之左右微微摇摆两次。后两小节左手叉腰,右手屈伸两次,摆成小茶壶形状(壶嘴低一些)。
第四遍音乐,一个小朋友为茶壶加水,前4小节扮作茶壶的小朋友把手中的银纸屑随音乐节奏撒出,作壶嘴漏水状。后4小节大家慌忙调整壶嘴,右手屈伸抬高,身体随之夸张地摇摆两次(把壶嘴调得过高)。
第五遍音乐,小茶壶向两边倾斜,作倒水状。前4小节小朋友把银纸屑从肩膀处摔出两次,作壶口漏水状。后5小节大家再次慌忙调整壶嘴,右手屈伸降低些,身体随之夸张地摇摆两次(把壶嘴位置调得正好)。
第六遍音乐,前5小节大家边唱歌互相欣赏自己扮作的小茶壶。后5小节,随着音乐,向舞台四个方向随音乐作倒水请喝茶状下场。
附:音乐见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大班艺术)p22l
八、背景资料
连通器原理:将两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端用橡皮管连通,物理学中把这种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相平的,这就是连通器原理。
活动点评
小茶壶方案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利用简单易得的材料巧妙地设计了小茶壶的活动。从内容的选择上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操作简单易行,取材方便,目标确定恰当,活动过程以幼儿探究壶嘴位置为线索,不断改进茶壶的制作程序,最后完成成品的制作。整个活动注重了幼儿主体作用,开发了幼儿的原创力。
在制作的基础上,教师在拓展方案中引导幼儿用舞蹈语言表现制作小茶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形式新颖,是以艺术的形式体现科技产品功能的一种尝试和创新。
下面就活动程序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活动总目标要围绕培养幼儿的设计思路、制作能力为主体目标。
2.活动过程:
(1)引入:幼儿和教师共同搜集小茶壶实物、图片,并讨论小茶壶的特点。
(2)要制作的物品――小茶壶。
(3)幼儿设计小茶壶的方案。
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小茶壶功能目标:①壶嘴位置;②外观符合小茶壶的特点,组织幼儿讨论、设计,确定自己的方案。
(4)幼儿制作。教师提前准备做茶壶的各种材料,包括工具,由幼儿自由选择并制作。
(5)记录、制作过程(可用图示或记号表示自己的制作过程)。
(6)表述: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幼儿讲述自己的记录,说明其制作过程。
(7)参观:小茶壶展览会。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成品摆放出来作为“产品”让大家参观。参加制作的小朋友可讲述自己制作的小茶壶的功能及制作方法,让幼儿体验从成品→“产品”→商品的过程。
3.拓展:茶壶――音乐律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用各种感官感知树干的粗细,并进行记录。
2、了解环境与大树生长的关系,对猜测大树年龄的方法感兴趣。
3、萌发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两人一组,每组一根皮尺、一支笔、一张记录纸。
2、将幼儿园林荫步道上的每一棵樟树都编上序号,方便幼儿指认、测量和记录。
活动过程:
一、将幼儿分成两人一组,每组一支笔,一张记录纸。
二、与同伴合作,利用各种感官感知大树树干的粗细,并将大树按树干粗细进行排序。
第一层次体验:目测树干的粗细。
看一看,哪棵树的树干最粗?哪棵树的树干最细?
第二层次体验:自己想办法尝试测量大树树干的粗细。
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哪棵树最粗,哪棵树最细?
第三层次体验:用皮尺测量大树树干的粗细。
哪棵树最粗(最细)?量出来是多少厘米?
为什么这两组量出来的数字不一样?你们刚才是怎么量的?(请幼儿示范测量的过程)
体验:测量位置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大树的树干下面粗一些,上面细一些。
三、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猜测。
你们觉得这些树里面,哪棵树是年龄最大的?哪棵数的年龄最小?为什么?
四、教师例证幼儿的.片面观点,引导幼儿讨论环境与大树生长的关系及鉴别大树年龄的方法。
小唐长得又高又壮,BABY长得又瘦又小,是不是小唐的年龄一定比BABY大呢?
怎样才可以知道大树的年龄呢?
为什么同样年龄的树,有的长得高大,有的长得矮小?
除了看年轮的方法,你们还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出大树的年龄?
五、带领幼儿一起去看一看大树的树皮、树枝、树高,猜一猜大树的年龄。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享受调色游戏的乐趣。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彩绘的图画书,图画纸,彩笔,水,晚。
活动过程:
1.读一本有关彩绘的图画书给幼儿听。
2.提供水彩画,牙刷画,渲染画,调色游戏让幼儿任选自己喜欢的一组游戏进行。
水彩画:用水彩笔沾颜料,在纸上自由构图。
渲染画:将纸巾重复折叠,在折角处沾颜料,展开后晾干。
牙刷画:用废旧牙刷,沾颜料在纸上刷画。
3.作品完成后,将作品晾干展示给大家欣赏。
活动反思: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5-31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2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8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怎么写09-15
【热】科学活动教案01-20
科学活动教案【荐】02-02
[集合]科学活动教案07-21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7-21
【通用】科学活动教案08-04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08-01